王國維的三重境界說應當如何理解?


「知道自己不懂」是為第一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不知道自己懂」是為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知道自己懂了」是為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
「知道自己不懂」
到了這一境界,已經脫離了無知且不知自己無知的境界了。只有了解自己的無知,才有求知的動力,因此這是做學問的開頭。
「不知道自己懂」
已經為它費勁了心力,不斷孜孜追求,把學問中重要的和不重要的都已經留在腦中,根本和枝椏都裝到了腦袋裡面,但是並沒有意識到。
「知道自己懂了」
這是一種頓悟,是一種去粗存精。那些看上去光鮮、美麗,但卻不重要的,細枝末節的東西都被遺忘了,只留下了最本質的東西。
恰若《青玉案》中,我見到了這麼多美女,什麼「蛾兒雪柳黃金縷」,什麼「笑語盈盈暗香去」,但是卻都不是我想找到的那個人。
直到眾人散去,才發現,我想要的那個人,原來一直在那裡
########


王國維說的做大事業、大學問的人 必經過的三種境界一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西風不如南風春風,肅殺西風起時,一夜間翠綠凋零。謂起初的起步未免環境惡劣,但也需有獨上高樓的遠大志向,以及望盡天涯路的忍耐和堅持。王國維說得凄婉決絕。。。。

修學的過程勞心耗神,未免衣帶漸寬人憔悴,可念及「伊人」的種種好,這點勞苦又何足掛齒。抱著高遠的志向,期待驀然回首處伊人的倩影——那未來可嚮往的美好結果,那麼期間的過程雖苦身卻未必苦心,必然是美好的,心境也自然快樂!假借永哥艷詞道出彼種情懷,嘆為觀止!

燈火闌珊,繁華落幕,幾番尋覓,一無所得。懊喪之極吧?幸有佳人,隱約於前,雖光影衰微,雖不得訴說情懷,也已不負平時所願,為情,為志,至此又有何遺憾啊! 王國維以詞言志,妥帖!也帶著一份淡而又淡,驅之不散的感傷,細細品味,又充滿著江南式的悲壯,如此種種,幾滴清淚已不足已相溶了吧。。。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e.g. 我要成為一個NB的前鋒。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e.g. 無論踢哪個位置,我要帶領大家走向勝利。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e.g. 雖然得不到世界冠軍,但是我發現,踢球時我的內心是快樂的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說在踐行人生追求的最開始階段,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志同道合的同路人,甚至得不到別人的對自己的理解與支持。只能寂寞孤獨的獨自堅守。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是說在追求夢想的「萬里長征「中,付出了巨大的(個人)犧牲,卻不後悔。也就是說堅定理想信念。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是說,雖然自己一再的堅持,苦苦求索,但卻不可得(找不到法門)。然而,由於經歷過的人生歷練與沉澱,會在不經意間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願望。
下邊是其他人的解釋:


來自: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3070673.html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 「第一境界」原出自晏殊的《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王國維以這句話形容學海無涯,只有勇於登高遠望者才能尋找到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只有不畏怕孤獨寂寞,才能探索有成。 「第二境界」兩句原出自柳永的《鳳棲梧》:「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王國維以這句話比喻為了尋求真理或者追求自己的理想,廢寢忘食、夜以繼日,就是累瘦了也不覺得後悔。 「第三境界」原出自辛棄疾的《青玉案》:「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王國維用這句話比喻經過長期的努力奮鬥而無所收穫,正值困惑難以解脫之際,突然獲得成功的心情。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乃恍然間由失望到願望達成的欣喜。


我的感覺卻跟他完全相反。
第一重境界當是: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少時迷茫,不知所好,以致千百。忽然發覺,卻在燈火闌珊處。
第二重境界當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因而『衣帶漸寬,為伊人憔悴』終無所悔。
第三重境界當是: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碧樹凋落,唯剩其干。繁瑣不在,唯有其質。獨上高樓,人莫能助,得道之途,唯靠己身。天之涯,海之角。
浩浩環宇,盡收眼底,盡在我心。此至高之境,已無我在。


①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西風凋碧樹說明環境艱苦,在寫艱苦的環境下,一個人登上高樓,望著未來的路發出感嘆
②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衣帶漸寬就是說為了實現夢想即使自己消瘦了也不後悔,為了心中美好的事物去奮鬥即使憔悴
③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就是說當你走到人生的最高峰,回頭看,人生最美的風景不在山頂,而在於一路走來的所看到的。


屌絲男值年少之際,胸有大志而欲求胸大者不得,隨惆悵,尋尋覓覓不放棄。此初境界。

此男終得殺豬大嬸如花,你儂我儂,常情趣與肉板談胸中大志,被虐。尋知己於菜市場復不得,遂周筆暢。

年華終虛擲,好不快活。唯覺豬油過甚,常悲於白馬少年,未參透性取向,憶摳腳同桌,恰同學少年,枉負基情,無以自慰,燈火闌珊處,惆悵中自己滴蠟。


有目標==》堅守目標==》沒實現,沒關係,我最想要的就是0到1


我感覺就是:認知、實踐、審美。再簡化些,知行悟。


那天上課聽到了這三重境界,以下是個人看法。

第一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於個人而言,更像是一種得到高成就之後,卻無人相伴,只能一人欣賞的孤獨感。不然怎麼說無敵最寂寞。
第二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高處不勝寒的人在得到了與之相伴的人,但驟然那人不在,似乎再高的成就也比不上失去知己的痛。就如伯牙與子期。
第三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等到已經習慣了無敵的孤獨,也不再執著於尋找理解的人,這才發現,其實冥冥之中懂得的人一直都在,只不過是自己沒察覺而已。

以上是多次思考之後得出。
下面提供上課時的回答。

「入紅塵,紅塵中,破紅塵。」
因為只有入紅塵,你才會感到寂寞,只有在紅塵中,你才會感到傷心難過,只有看破紅塵你才不再執著。


第一境界講得是成大事者必須要有執著的追求和明確的目標,

第二境界為對所追求的事物堅定不移、廢寢忘食、孜孜不倦、心甘情願的經歷一番艱苦的奮鬥後雖然憔悴消瘦但仍然無怨無悔。

第三境界為最高境界、必須有專註的精神、反覆推敲、研究、下足了大功夫並且耐得住孤獨和寂寞達到了忘我的狀態,當追求的一切融會貫通後自然會有所發現有所明悟,再次回過頭來時會發現原來之前所追求的東西已經並不是那麼重要了,曾經有過執著、現在放下執著,曾經想要得到東西,其實一直都不曾離開過,到了這時候會發現時間真的不多了。


PS:讀過好多遍《人間詞話》每讀一遍感受都不一樣,最近又看了一遍,對王公不敢妄自評論只能膜拜,從小喜歡詩詞、沒事就喜歡讀幾句裝裝"才子」,這是最近讀完總結的幾段感想,王公之三境界,不只是三句詞表意上表達的意思,而是借用三句詞,來比喻三境界的不同人生階段,境界一直被認為是玄而又玄的東西,其實不同年齡段和不同經歷都會有不同的境界狀態,對於年輕人來說,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才是最適合的,只有在合適的時期才會表現出不一樣的「創造力」。


結合@吉吉的回答。
第一層,知道自己不懂。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學海無涯,知道自己不懂,於是披荊斬棘登高遠望達成目標,不畏艱險,不畏寂寞。

第二層,不知道自己懂。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長途跋涉,廢寢忘食,縱使累了渴了餓了,衣衫襤褸,依然前行。這是一份執著,就像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時候的你已經擁有了知識擁有了閱歷,但卻像毛線球,雜亂無章,沒有整合。時而傷春悲秋,時而把酒言歡。


第三層,知道自己懂了。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它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踏破鐵鞋無覓處,不知不覺間,就達成了。就像我們小時候語文課本里背了很多精闢道理,但都不甚明了,後來學的多了,學的雜了,經歷的多了,看過的多了,社會的經歷和書上的人生道理糅合一塊兒,但卻始終抓不住那個最根本的點,慢慢地隨著時間的推移,開始逐漸融會貫通。很多記憶開始浮現,模糊地逐漸清晰,明確,更加堅定。剩下地就是,走完人生這條路。就像寶馬雕車,鳳簫聲動,魚龍飛舞,蛾兒雪柳,笑語暗香,當這些全都過去,才發現,我想要的,一直都在那裡。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王國維的理論底子是西方哲學,尤其是康德哲學(美學),康的美學代表作是《批判力批判》。理解康德理論體系,才能更好地理解王國維。《人間詞話》可以說是一部披著中國詩詞外衣的偉大的西方哲學(美學)著作。而境界是審美的概念,與人生閱歷層次並無太大關係。


推薦閱讀:

河圖洛書有哪些實際應用?
看《朱子語類》每句話後有一個字或一個詞,是什麼意思?
漢語究竟牛在哪裡?
關於陸九淵和王陽明,有什麼國內比較好的著述么?另,據聞日本的心學研究成果很好,可否有譯介到本國的作品?
易經既然這麼厲害,為什麼不把易經當教材?

TAG:國學 | 人生 | 文學鑒賞 | 王國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