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道教、佛教的生死觀有何異同?
基督教、道教、佛教的生死觀有何異同?「死到底意味著什麼」、「生和死怎麼劃分」、「人死後會發生什麼」等問題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看法?
@Cavier 的基督教死亡觀不太準確:
1. 此世的死亡(The first death)恆難避免。
2. 在末日之際,一切人都將肉體的復活,接受「最終審判」。
3. 最終審判之後,是否必然有「永死」(The second death)。在基督教的不同宗派之間是有不同認識的。古代教父和當代神學巨擎中,都有認可「萬物復歸論」的——一切重新與上帝和好,甚至包括魔鬼——假如這是惡的「永遠消失」,而不是具體消滅某種存在。
天堂與地獄,準確的說,都是對基督教信仰的一個不太準確的說法。基督教信仰的關鍵,是對末世的企盼。在末世之時,上帝會在此世建立一個「新耶路撒冷」。這是一個「地上的天國」,正如《創世紀》中的伊甸園一樣(伊甸園是在地上的)。基督教的信仰是有個時間的維度(來世),而不是簡單的「上(天堂)下(地獄)」關係。
然而,在「末世降臨和身體復活」與「此世死亡和靈魂不滅」的學說之間有著一個問題需要回答:那就是在這個期間(1和2之間),靈魂到底去何方?譬如,早期的一些教父和天主教會認為有「煉獄」這樣一個地方。當然對「煉獄」的定義,其實也是經歷一個發展過程。最早,奧利金主義甚至認為「此世便是煉獄」。在中世紀,煉獄逐步變成了一個死後靈魂的歸宿。當然,有些人生前過於罪大惡極(犯了信仰上的必死之罪)或者十分聖潔(聖人),或可認為他們提前進入「天國」之中,或者是提前永死(所謂的墮入地獄)。
ps:不信者必然下地獄?不要開玩笑啊,這絕對是對基督教信仰中的」排他性「的一個誇大之詞。在我看來,不信者會陷入了一種近似「煉獄」的狀態,並且靈魂是仍然有機會擺脫這種狀態。 基督教的普救論是講:「所有人都有機會要得救,信者得救,但是上帝仍然會耐心的給與不信者一個悔改的機會(在死後),不留下一人不信以至於毀滅」,但是普救論也不認為「一切人在此世都會被等量齊觀」。普救論沒那麼簡單的功利,但也不宣揚一些人是註定就要毀滅的。
-------------------------------------一休割-------------------------------
以我淺薄的知識,簡要寫下佛教的死亡觀:
1. 此世的死亡不是一種真實,而是一種相對的「假象」。2. 死亡之後,「我「仍然在「輪迴」之中。
3. 從輪迴中解脫(自我的消失),超脫生死(非生非滅)是最終目的(涅槃)。
神仙可學神仙可成
很多人認為修道之人都是清高,不屑於與他人交談,認為自己與眾不同,認為自己高人一等,甚至有人譏諷道士竟然也想著成仙,太狂妄了。
興揚也是這麼覺得的,道士就是這樣,我就是與眾不同,我就是獨特的我,其中有個關鍵,修道之人雖然認為自己與眾不同,但不會認為自己高於一切,同樣也不會認為自己比其他的低劣,甚至不會認為自己比神靈卑微。
我們可以敬仰神靈,我們可以叩頭,但是絕對不會叩頭之後,無法抬起頭來;大學時候,我差點進入佛教,最後進入道教的原因無他,是因為我叩頭之後,還能抬起頭來,用我的眼睛直視祖師爺的眼睛,我不會因為感覺到自己卑微而低頭,不會因為感覺到自己渺小而喪失追尋真理的勇氣。
道士所謂的清高,說白了,是試圖清醒的認識自己,觀照自己,讓自己顯示出不一樣的光芒,如同天空中的繁星,看起來似乎一樣,雖然祖師爺的光芒如同太陽一樣滋潤萬物,每個人就是天空中那顆星星,看起來一樣,但是每個人的光譜都不一樣,在眾生的世界裡,只是繁星,在自我的世界裡,也是耀眼的太陽;如果把修行比作孕育出地球上的生命,由於先天條件的決定,不可能說每一個恆星都孕育出生命,但是不妨礙我們釋放自己的光和熱,顯示自己的存在。
之所以有不同的見解,因為每顆星星看起來渺小,但是永遠是獨一無二的存在。之所以有爭論,是為了尋求真實的存在,如果說沒有了爭論,全部統一孔徑,全世界只有一個聲音,只有一模一樣面孔,哪怕是再美的美女,再帥的帥哥,都是無聊的存在。
如果我如同你一樣存在,你如同我一樣存在,我的看法與你的看法完全一致,那麼,究竟你才是我,還是我才是我呢?
在一定的領域裡,祖師爺是偉大的,神靈是聖賢的,除開這個領域,關聖帝仁義和勇武的光芒成就了神位,但是,他微信肯定沒你玩的好,因為他見都沒見過;那是不是微信玩的好就比關聖帝偉大了呢?
那我告訴你,這是不可能,只有在一個領域達到最完美的存在,世人才會推崇,如同科學領軍人物一樣,你比愛因斯坦玩QQ玩的再好,你也不是愛因斯坦,愛因斯坦再偉大,也不能替代你的存在。
道教的科儀,道教認識世界的方式看起來與科學完全兩回事,包括玄學,說白了,道士有點類似於玄學裡面的科學家,不斷尋找改善世界的方式,從煉丹術到五行陰陽理論等等,都在不斷進步。
你努力的每一個領域都有可能達到大道,哪怕不修道,到最後,都能達到大道的彼岸,紅塵是磨鍊,修道也不是簡單的誦經或者科儀,善待自己,善待家人,善待朋友,你就是你身邊人的活神仙活菩薩,敬畏孝順自己的父母,或許神靈給予你的引導父母給不了,但是父母給予你的,神靈永遠無法提供。
為自己尋找一個目標,讓自己儘可能的展示自我的存在,顯示自我的存在,如同哈姆雷特說的:「即使把我關在一個果殼裡,我仍自以為是無限空間之王」。
從道的角度來說,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霍金等等西方科學家,走的也是尋道之路,他們都是獨特的存在,他們理性與智慧的光芒也是我們修道之人學習的榜樣,因為不同,所以精彩,修道也是如此。
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你認為你能夠不斷進步,你能夠不斷改善前行,你比別人進步的可能性就大,你就是你所在領域的神靈;你認為你是奴隸,你不如別人,你永遠都不會領先於人,心態決定一切,修道,就是感悟生活,感悟生活就是修道。
大道千萬,你是唯一,我也是唯一,不高看任何人,哪怕是神靈,不低看任何人,哪怕是草芥,以平等心面對一切,但是永遠不要失去你自己,不要失去自我,任何時候,都不要失去對自然與聖賢的敬畏之心,任何時候,都不要迷信盲目。其實,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神仙可學,神仙可成。
關於佛道的生死觀,插點題外話,供大家思索
以普通民眾的視角來看,最初,大家對於神話中的長生不死是心存艷羨的。類似的傳說也很多,極大的豐富了後世小說寫作的題材。。。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長生或永生,其實達成的條件是十分苛刻的,你必須吃到了什麼,或者遇到了什麼,或者天生就是什麼。換而言之,普通人無法實現,今生的死亡就是死亡。
然而,在之後,這個 之後極可能是佛教傳入之後(如果考據上有不妥,請指正),由於普通民眾對於輪迴觀難以正確理解(既有佛教傳播中的推動,也有佛學本身艱深且宗派之間爭議的緣故),又對長生或永生感到艷羨,於是,一種近乎自我麻醉的解讀就出現了。這就是在今時今日的民間依然很有市場的靈魂不滅觀。
這種觀點,就如樓上某位同學解說的那樣,認為肉體可以滅亡,但靈魂猶如磁帶,或許會被格式化,但磁帶本身不會被毀滅,只會重新錄入新的內容,甚至如果修鍊有成,還可以將格式化之前的內容復讀出一部分。。。。。。
這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是對普通民眾的一種心理上的慰藉:你這輩子必然會死,但是不用擔心,你的靈魂是不會滅的,只會經歷轉世輪迴,一旦有了特別的機緣(這個機緣應該是你今生今世乃至之前的若干世的功德積累修行有成),你就能「回想」起往世的一切。
這個觀點,其實就是說——你已經永生啦,你已經長生不死啦。只是不停的換ID換角色而已。最主要的是,你可以走所謂的「幾輩子修行」的路線,而不是寄希望於那概率小到不可能的在今生今世吃到什麼、遇到什麼或者天生是什麼。
這其實是一種在生死問題上的妥協,但卻迎合了大多數既想要永生,又承認自己沒有運氣,同時還不自信自己能夠實現小概率事件的普通人的心態。
但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想一想,你這樣靈魂不滅,早就實現一定意義上的永生了,只不過等著不知哪一世的「覺醒」,那麼,那些傳說中的神仙,他們辛辛苦苦的追求又是為了什麼呢?
最後再說點招人恨的話:不看專業書,不做作業,不做課外習題冊,不上補習班,也不請家教,只看課外興趣讀物,高考是過不了的。
佛教認為,死亡是輪迴的一種形式,依據個人的福業,在六道中循環往複,但是哪怕進入天道做了天神,依然難以逃脫天人五衰的死亡命運,只有修行成功,才能脫離輪迴,進入精神永存的不生不滅之境。
1. 此世的死亡不是一種真實,而是一種相對的「假象」。
2. 死亡之後,「我「仍然在「輪迴」之中。
3. 從輪迴中解脫(自我的消失),超脫生死(非生非滅)是最終目的(涅槃)。
天啊~~~放過我們佛教吧,這些同佛陀的教導一丁點的關係都沒有。在佛陀所生活的年代,社會結構改變,中產有錢無權,咳咳,出現了很多思想流派,一如春秋。有無靈魂,如何輪迴當然會涉及到。而佛陀在四十九年的弘法教法中,反復提到自己只教導煩惱和煩惱的解脫,所以才有著名的十無記,諸如宇宙邊際,佛陀死後去哪裡——這些「問題沒有益處,因此不會做出回答。」
如果樓主只對於佛教中的生死觀念感興趣,可以看這裡http://www.shengyen.org.tw/newsite/upload/01_Dignity_Dead_N_Live.pdf糾正樓上的一個誤解:佛教修行者如果解脫了,擺脫了六道輪迴然後涅槃了,但是涅槃不存在「精神永存」,因為你都說了「不生不滅」,既然沒有生沒有滅,何來永存?
死亡在這三個宗教中的意義展開的話就非常複雜,這裡只是大概說一下。
基督教認為,人的生命必將終結,身體歸於塵土而靈魂歸於上帝,如果虔誠信奉上帝,或者在死前做誠懇的懺悔,將獲得在天國的永生,否則墜入地獄。
佛教認為,死亡是輪迴的一種形式,依據個人的福業,在六道中循環往複,但是哪怕進入天道做了天神,依然難以逃脫天人五衰的死亡命運,只有修行成功,才能脫離輪迴,進入精神永存的不生不滅之境。
道教的原教旨主義認為,人死亡後一切都不復存在,如果羽化成仙,則可以獲得永生,在漢朝以後受到佛教的影響,後來也轉化成精神可以脫離肉體成仙。
如果將三者的異同,我們可以發現,對於死亡的意義,基督教和佛教比較接近,都是脫離肉身而精神進入另一個世界的環節,生死的劃分也明確是肉體的消亡。道教比較複雜,認為肉體一旦覆滅,精神也難長久(靈魂會保持一段時間的意識,但是最終也將消散),只有修仙,才能保證精神不滅。甚至是肉體也永遠存在。
「生和死怎麼劃分」……你會這麼問,就意味著這個問題很難對你說透。很真誠地說,我沒故弄玄虛………
首先推薦我國海南一個真實的輪迴案例視頻:
再生人唐江山---我的前世叫陳明道
這樣的調查節目國內網上有不少,而且裡面的人雖然文化背景不同但經歷都驚人一致,為不影響正題筆者列舉在最後,無需這些來輔佐,真理是自己證出來的別人說無用。
西方人也是信輪迴的,柏拉圖時代希臘人就信仰輪迴,基督教早期也是信仰輪迴的,只不過所有內容全都被教廷篡改和清除了,希臘人到早期基督教時代都有一個共同認同,就是人的身體污濁罪惡,所以不能接近神,要進行「某種意義上」的修行才能達到接近神。有興趣題主可以看看BBC拍的紀錄片《生死與輪迴》(放在下面了),裡面有歐洲的神學博士提到教廷把包括輪迴在內的一些教理進行人為清洗的歷史,和一些至今仍然信奉輪迴的未被教廷屠殺盡的基督教派。這裡有一些資料轉載在下面附錄里。
根據印度記載的宗教歷史,和我國的《黃帝內經》等書里的記載的「上古」時代可以看出,人類可能從一兩萬年前就已經開始修行了。目前三大宗教的祖師都是東方人,包括基督教,但我們可以從史書看到教廷統治時代的黑暗(當然不只是基督教,也有婆羅門種姓制度等),管理階層把宗教完全當成世俗化的統治和愚民手段,不難推測宗教典籍和教義可能受過篡改,過去已無清晰根源可循,只留下那些聖人與先知的傳說,高聳如天的教堂,和釋迦牟尼當年打坐的菩提樹,在佛教里稱這位覺悟者為「如來」——好像來過,好像又沒來,只有他們的聲音,彌留在神聖的書頁上。
———————————————————————————————————————————
哪種宗教從表面上看更有權威性?
為什麼選佛家來作對比,因為佛教是唯一一個你可以生前知道真相的宗教,而其他宗教都在死後,釋迦牟尼說修行的方法我已經展示給你們了,世界是什麼樣子也給你們講了,但這些歸根結底都是別人說的然並卵,不是你自己證實的智慧都叫「聲聞」,也就是道聽途說不知道真的假的,而
你們只要靜下心來修行,每到一個層次各種神奇的現象示現會進入你們的意識里,你們到時候自然會知道是真的
不用我在這兒勸。所以從潛意識裡講,一種承諾生前能知道真相的宗教可能要可信一些,但我們如果不通過修行來思考,唯一辯證的辦法就是作對比,因為畢竟兩者發生的地域不同:
比如聖父,聖子,聖靈的統一又對立的位格關係,和佛教所講的統一對立的「三位一體」很像,佛家認為所有眾生意識都是一體的,都是中央毗盧遮那佛(世界的本源,不是創造者,佛家世界觀的客觀自己按照宇宙本來就存在的一套不生不滅的規則中生出來的而不是誰創造的)一層層的分支變化的末端,不光佛自己是,你我和菩薩都是一個既相互區分又是統一在一起的整體:
聖父——法身 法身就是世界的本源,「法」就是這個世界的客觀規則和法則,它永恆存在且和我們看到的宇宙存在與否無關,很有可能就是我們發現的數學體系。
聖靈——報身 報身只有菩薩和羅漢層次的生命才能看見,中央佛的意識在這個會化身傳道。
聖子——化身 佛為教化眾生,應眾生之根機而變化顯現之身,分為兩種。如果你有一天在給別人講到佛法,這個人突然明白了一些真理,那麼你就是化身的一部分,當然另一種就是釋迦牟尼和類似耶穌這種,從典籍中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並不是一生下來就知道自己是佛的化身的,他是神識修鍊到了佛的境界,接近了真相,同時肉身剛好還沒死,就順便利用有生之年的肉身來教授從宇宙本源悟出來的東西。也就是說和基督教一樣,這三個位格雖然都是同源於一個更高的神我,但相互之間是獨立的。
《賢劫經》——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
基督教和佛教在談到人類這個物種的時候也有一定相似的地方
基督教認為亞當夏娃偷吃了禁果而知道了善惡和慾望。
而佛經上記載得更詳細:人類這個物種本來是外星高等生命(來自光音天),到了某個物質星球之後發現那兒地上長出非常好吃的東西,就一直吃,但特別好吃的東西裡面通常也含有不好的物質或微弱的毒素(如味精、鴉片、亞硝酸鈉、甚至可能直接就是罌粟),於是人越吃身上積累的毒素越來越多,身體本來是半靈性半物質的,結果貪食太多靈性和本來的神通和人體發光都被蒙蔽了,進而還知道了慾望,從此根據業力使身體像吸食鴉片一樣逐漸退化,本來有的功能變成了「特異功能」,這部分人類就只能被囚禁在物質星球上,通過化學反應維持生命,靈性喪失,但他沒講那個星球是不是地球和這個發生在幾千年前還是幾億年前。
【論肉體:基督教中的男人是上帝按自己模樣創造的肉體;佛家認為我們這種宇宙是在「風輪」之上的,「風」這個抽象概念就是指我們每一秒都被推動經歷變化,世間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前一秒和後一秒是完全相同並靜止在一個固定位置的,我們的肉體和物質世界不過是根據業力不停變化,製造因、承擔果的一個載體,而只有虛空之中的本體精神是不生不滅並且沒有變化的,也就是說肉身會根據神識是否清靜、業力善惡程度變化,而並非靈魂和肉體完全獨立】
基督教、印度教和佛教大體差異
從表象上看,印度教是佛教和基督教的合體,印度教倡導人們要冥想並按宗教規定的生活方式、修行方式去做,將在輪迴中回到「哥樓卡」星座,生命駐留在主所在的光的星系裡面,並且印度教把「盡心奉獻主,服務主,讓主愉悅」定為最高準則並不停貫穿於宗教典籍之中,這點是和基督教一樣的,兩者區別在於對世界觀和神觀的描述,印度教(和佛教)所講的內容是站在宇宙的角度,並且存在外星人,而基督教是站在地球是中心的角度,並不承認有外星人存在(基督教的第一次危機是發現地球並非太陽系的中心,若有第二次危機,將是發現外星人)。
而佛教的世界觀是和印度教相似的,釋迦牟尼出世修正了印度教里人為胡亂篡改、添加的內容並把世界觀往上撥高了N個層次,所以說指責佛教歷史在基督教之後並不成立,因為佛教的世界觀之根基和印度教是大致吻合的(很明顯,我們人類天生並沒有能力知道哪些消息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大多數所謂宗教信徒對一項宗教生起信心無非是被蒙進去的,自己並不知道為啥他信的是真的而別人不是)。在此之上釋迦從冥修成就中領悟到的知識,向世人做了用文字的闡述,但他告誡大家宗教典籍並非神聖的,因為世界的法則並非肉身能夠體驗得到,也並非人的文字經驗能準確描述,所以佛經上記載釋迦牟尼的上課,每一句開頭都是「如是我聞XXXX(我聽釋老師這樣說的)」,而非「釋迦牟尼說XXXX」。
(「若執著於別人授予知識來妄圖領悟真理而並非自身修行,是錯誤的方式。」——《金剛經》,佛家認為所有生命意識是一體的,那麼當然真理和智慧在你的神識裡面是通過修行方式能找到的)
對於「神創論」的爭執
佛陀出世之前印度從無文字的宗教時代進入了有文字的宗教時代,並將印度諸宗教稱為「外道」,說外道部分是對的,部分經過的篡改,部分已經跑偏了,總而言之這樣領悟不了修行的最高成就,關於基督教和印度諸宗教的神創世觀點,佛陀承認我們這個物質世界確實有一個類似創世者的神存在,但他也是有情感的眾生,只不過生命層次比人類高很多屬於非物質形態智慧生命那個層次的(一說是初禪天色界的,但經書上講的這一個,僅僅是諸多物質宇宙中的其中一個「創世者」而已),這個神(某位「大梵天」)是某個宇宙誕生時產生的第一個智慧生物,該宇宙內眾生智慧依據他的神識得到分支化身,他在行使神力的時候以為自己是無所不能的世界之主,但也是六道輪迴裡面的一個眾生,和眾生一樣也是中央佛的化身,釋迦牟尼佛到過這位「創世神」的地方,說「確實你神力廣大,但你試試你是不是無所不能,而不是你的造作在法的規則下被套牢限定在某種框架之內,你不知道還有比你更上層的隱秘世界」,並對各種「無所不能」的神駁斥過:
「故爾,由於上帝的造作,人們成為兇殺者、偷盜者、不貞潔者、謊言者、謗言者、惡語者、貪慾者、歹毒者、邪見者。因此,對於那些由上帝創造出來的人,他們既無希望也無能力,也沒必要作此事或不作彼事。」對於從事極端苦行的天衣派行者,他說:「諸比丘,若有情眾生經歷的苦樂為上帝所創造,那麼,此等天衣派行者一定是由邪惡的上帝所創造,人們需承受如此悲慘的痛苦。」
《大菩提本生》中佛說:「若有萬能之主存在,支配一切眾生之苦樂善惡,此天主沾滿了罪惡。使人類必須按其意志行事。」
備註:道理很簡單,你又說上帝是純善、博愛的,你又說上帝是無所不能的,那他怎麼創造一個我隨口說來就有各種惡人和苦難的世界,那隻能說明他要麼【是無所不能但不是純善的】或者【是純善的但並非無所不能】,不可能兩者兼備。
按照佛所悟出的世界的面目,所謂創世者只是一個比人類高等很多的非物質甚至是物質世界的普通外星生命,在無物質界之下的無數個宇宙之中,他創造了我們這個物質宇宙。但在我們物質世界創世神那個道的生命,壽命有一劫半,按通常一「劫」的演算法,一劫是1,279,840,000年,對於人類來說,你能到那個星系去,某種程度上講和基督教、印度教提的「永生」概念也就沒太大區別了。
在《華嚴經》講的比宇宙還大的構成裡面,無色界天的人住在很遠的非物質的星球上(宇宙中60%是暗物質(物理名詞),以能量形式存在,這點已經被現代物理證實了,暗物質星球遠多於物質星球,但除了他們有引力之外一無所知)
【備註】這裡順便提下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真主」是沒有任何形象的,其實在無色界之上的佛世界,也是無形象的,但是佛的凈土用神通可以幻化出世界的形象,並通過和到此地的眾生相互感應而成一個美妙的境界。所謂「三界」,欲界是情感重、執念重;色界是執念輕但分別心重(很像所謂科技、社會發達的外星球,科技越發達,人類需要分辨和學習的東西越多);無色界是妄念重,也沒有肉體,把自己的靈魂修行投生到了虛無的幻象之中,或者靜止住了心念,在「無想天」層次生命如冰凍的魚,可以活500大劫,但之後還是繼續輪迴。
世界與靈性世界的形態
在這兒只能大概分析一下,因為佛教和印度教的世界描述用十本書也講不完。
「世界依何而安住(以什麼為基礎載體)」,經中列舉了十種,事實上有無數多種安住之法。例如依虛空安住、依寶光明安住、依佛光明安住、依佛音聲安住、依一切世主身安住、依菩薩身安住、依普賢菩薩願力所生、依如幻業生、及依一切差別莊嚴海安住等。
根據印度諸宗教和基督教,創世神是在一個光的世界,這也印證了佛經上講的有些世界和那個世界的生命形態「駐留於一片光明之中」,《聖經》和印度教典籍通篇都在講神和其周圍的光。
筆者認為基督教、印度教和佛教本質講的是一樣的東西,不過從不同角度在講、和因為真理信息的來源不同而講的深淺不同(佛說,傳道要「根據眾生自身的根器」,以免他們反而因為宗教陷入執迷和魔障去殺人或者變得神神叨叨,佛是不勸慧根不夠的人看佛經的,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因為信各種宗教變得神志不清的人不在少數),因為西方當時的文明程度是無法理解佛經這麼大的信息量的,而印度教和佛教所記載關於世界的描述的信息量,是遠遠超過「自創」一門宗教所需的,也就是說講得太多、太複雜了(以當時人的智慧,想用這麼多本厚厚的經書去描述世界的本質,必然通篇大出自相矛盾。)。但區別是你在佛經中是無法找到自相矛盾的,佛在入胎經里把肚子里胎兒的形態都描述了和現代B超照射結果一致,而釋迦牟尼喝水要用過濾紙(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空也是一種存在」、等世界觀也和現代科學觀測毫無衝突;
【備註:佛經中和現代科學印證的幾大實例:】
「宇宙分為成住壞空四個過程」、「宇宙本質上無空間差別(宇宙有更高的維度)」
「虛空中生滅不息」「汝觀地性,粗為大地,細為微塵,至鄰虛塵,析彼極微,色邊際相,七分所成。更析鄰虛,即實空性。阿難,若此鄰虛,析成虛空,當知虛空出生色相」(虛粒子、量子漲落)
「世界之大,大至無窮;世界之多,猶如恆河沙數」
「一個小千世界(星系)的形狀如周羅(人盤旋繞起來的頭髮)」——《起世經》
「菩薩摩訶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如實發現,色(物質)畢竟有孔、畢竟有間隙,譬如聚沫(就好像一大堆聚集起來的小圓泡),性不堅固(古時候固體的意思是堅實而完全密閉的物體,那時候並沒有化學,可見假如以文字為正法,時間一久則不準)。」、「色(物質)如聚沫」——《大般若經》
胎兒在腹中的各個周期的發育形態——《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等
「世界,一時頓現」(大爆炸宇宙論)「色聚極微之微塵」——《華嚴經》
「有些世界中,一粒微塵放大之後又是一個宇宙,這個宇宙中的微塵放大之後仍然是一個宇宙,連綿不絕」(分形理論)——《華嚴經》
神創論用來解釋人為何惡毒、無所不能的神為何不創造善良並永恆快樂的人類的理由,總是很牽強而奇特的,比如「不信耶穌就要下地獄」,因為:
1. 犯罪的人應該下地獄 2. 你生來就是犯了罪
用現在的網路語言來說,「躺槍有木有」,況且我們看到那麼多不信基督教的人在人間行善,《感動中國》上好像也沒人是因為信教上榜的,反而是本來就自然清靜、樸實的老實人,更不說那些從不聽聞任何宗教的地區的善良人民,還有基督教所大忌的同性戀,更是生來躺槍。
佛教當年在中國盛傳的重要原因是,很多極其抽象晦澀的宗教概念在我們道家的辭彙表中可以直接取到近義詞甚至同義詞,同時期若在西方佛經將無法翻譯,比如「五蘊皆空」,西方人那時並不能徹底詳解「空」的抽象含義更不懂「五蘊」是什麼,即便現代人你讀個博士再學佛也是舉步維艱的,而聖經就把這個簡化了,反正都是做好事就行了,即便釋迦牟尼自己也說道修行的人永遠都和樹上的果子一樣最後有好有壞是普遍法則,並不是說人一修行就是要脫離輪迴,為別人做善事才是目的,筆者認為基督教有一種可能是簡化版的佛教,耶穌也是本體在人間的一次化身,依據歐洲文明程度進行傳教,裡面被經過了一些的篡改,最初的教義應該是和佛教一樣純粹根據人的人品進行評判而不是其它的;而印度教是上萬年前有人掌握了修行的方法,悟出並傳到世間的正法,隨著時間和人為修改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當然即便佛教是真的基督教徒也完全不用慌張,因為這種因果審判只根據人的品質而不根據他信哪門宗教。
這裡不是貶損任何宗教作用,基督教在非洲落後地區的作用現今非常大,人們需要信仰,但佛教如果傳入非洲,以非洲人現在的「根器(文明智慧程度)」,佛教將不會起任何作用,因為佛說文化水平無法理解宗教奧義而信教是很難走上正道的(燒香以為能發財的市井大媽、全能神教、恐怖分子是最好的證明),賴比瑞亞、索馬利亞等地雖然信基督教的人比例遠遠多於中國,但仍是人間地獄,基督教的奧義很容易理解,在那兒多少能拯救一些人,無非是個層次問題。也有現實視頻佐證:
【VICE】旅行指南:賴比瑞亞(第8集)
【基督教和佛教相似的教理】
基督教:(回答為什麼無所不能的上帝無法消除魔鬼)魔鬼在這個世上的一切行為,無關乎上帝是否、有無擊敗魔鬼,而在於人是否能擊敗魔鬼。
佛教:正法自在心中,無需外求,地球人類所在的世界是慾望之地,魔出自心,修行是修人心、消除邪見、消除惡語、消除嗔怒等等。
基督教:聖經舊約《傳道書》1:14。原句:我見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捉影。
佛教:世界的本質是虛空,一切現象都是虛空中生出來的而已,世人被現象迷惑看不到本質,因果輪迴是根本法則,眾生在俗世幾十年所作所為到頭來皆是捕風捉影的白忙活、無用功,只有做到內心自然清凈,了斷諸緣(聯繫),廣施善行,不造因,便不承擔果,才能脫離輪迴。
基督教:人的靈魂始終是活著(生)的,不管他們的肉體是否健在或腐朽。
佛教:靈魂本體、自性不滅,但同樣也是不生的,非誰造出來的,自然永遠存在,本來就存在。
基督教:人是生而帶著罪的。
佛教:人的生命所在的地球是娑婆世界(慾望的世界)中的一塊「穢土」,在宇宙中有很多地方是「凈土」,佛在《華嚴經》上面講了欲界的另外三個外星球的社會、婚姻觀和他們星球上人類的形態,其中有些星球人們慾望比較小,同時已經是共產主義社會,壽命達到1000年,由於物質及其豐富,人民又已經教化得很善良,這些地方是沒有宗教、也無需宗教、也是聽聞不到佛法的,地球是塊穢土,這是佛來的原因,佛會在每個宇宙的像地球這樣的穢土上面出世教化。這和猶太教、印度教提出的要修行以重返天國的故土是不謀而合的,這些先哲無非很可能是帶著祖先記憶降生的天人,他們寫下了《薄伽梵歌》、寫下了《舊約》的前身,寫下了《周易》、《奇門遁甲》畫出了八卦。
基督教:有五種言語不能說:惡言、閑言、謊言、怨言、戲言。
佛教:要守「口業」,口業里有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妄語包括謊言、惡口(即罵人的話)、兩舌(也是不實之言,即對人三面兩刀,挑撥離間之類)、綺語(即不正經的話和讓人想入非非、誇大其詞的曼妙描述)。
【佛教所提「客觀並無法違背的世界法則」的邏輯優勢】
基督教常見問題:上帝無所不能,但為什麼只有耶穌一個獨子?為什麼不用神力瞬息之間每一個縣都造一個耶穌來傳道?為什麼不給眾人直接在空中現身或神跡,那樣大家不都懂直接信基督教了?
佛教:釋迦牟尼是中央毗盧遮那佛的化身,但並非其本身,中央佛並不能想來就來,想生個化生就生一個,因為在法的規則限制下這無法實現,同時由於法的限制,菩薩等無肉身的生命是無法和未經修行的心靈進行溝通或者示現神跡的,因為法限制著,我們口中博大精深的漢語所說的「無法」,無非就是「世間沒這套能夠憑藉的規則/套路」去做什麼什麼。
基督教:雖然基督教神跡較少,但也是有各種顯聖傳說的,佛教如何看待其它宗教神跡?
佛教:世界分為無為之法(比如因果、輪迴、肉身必須死亡等,意思是這種法是不能造作出來的),和有為之法(迷信、見到幻象等),在不突破無為法的前提下:「眾生的心念能生種種法」,也就是一個人認為風水學是真的則不起作用,若60億人認為風水學起作用,那麼就會真的有一定作用,但這一點不會違背因果,因為靈魂是不滅的,因果定律有永恆的時間來消平這些法中的所獲、所失。
【基督教和佛教的時間觀】
基督教的時間觀通常很短,因為其教義是針對地球說的,「聖經《啟示錄》預言,千年國度後」,而印度教和佛教則非常長,通常是上萬年或者上億年。上了天道之後看人間則時間非常快,壽命可以以千萬年計算,但佛教認為世界本質上是無時間無空間的,無空間現在已經一定程度被科學證明了,尤其是前段時間引力波的發現證明了宇宙確實有高維度(三維空間的兩個不同的位置在高維空間卻是同一處),當今最前沿的弦理論如果得到證實,世界將是一個11維的無位置差異幾何結構,關於無時間前沿科學已經奠定理論基礎,參見科教片:
宇宙的構造2:時間幻象(能夠支持無時間的物理理論)
宇宙的構造1:無限空間(能夠支持無空間位置差異的物理理論)
宇宙的構造4:多重宇宙(能夠支持宇宙有無窮個的物理理論)
宇宙的構造3:量子躍遷(講解已被證實的「虛空之中生出色相」)
【備註:上面這個紀錄片和佛教毫無任何關係,一共四集的主題,你可見21世紀的物理研究,全是佛經上早就寫好了的,等著科學去驗證而已】
【基督教徒和佛教徒「修道」的區別】
倘若人的壽命有1000年,則佛教徒會選擇學遍所有宗教和哲學。佛家的修行是得到真理。
佛家:通過持戒行善,學習世界的各種智慧,並且入定(打坐進入一種讓神智和身體近乎停止運行的狀態)這三條,最終領悟世界的真相,之後可以選擇寂滅(消失)或者當菩薩永世救度眾生。
基督教:做善事、全心全意奉獻主,做讓主愉悅的事,不做主不讓做的事。
【基督教和佛教的聖物】
基督教聖遺:
1.未經證實的耶穌裹屍布
2.伯爾納德修女不腐屍身
3.「方言」
聖經·新約·哥林多前書十四,26-28節記載了一種在聚會禱告時可能會突然冒出來的沒人能聽懂的話,稱之為能夠與神對話的「方言」,這種語言說出來無人能懂(包括說這種語言的人),答主不光認識會說這種「方言」的基督教徒,還見識過婆羅門教和非宗教信徒也能說這種「方言」,從字面意思上講這無非就是「家鄉的語言」,這正好印證了猶太教中的觀點「摩西等先哲本是在天界的人,轉世降生到地球,要通過修行重返天國的故鄉」。據筆者所知更多的「方言」來自外星,也許甚至來自比這些神更高等的生命,當然筆者拿出這樣的觀點需要證據,比如下面這些人不光會說「方言」,還會畫來自外星的畫,還會彈外星的音樂,在中國不下百人:
無師自通的繪畫天才
神秘老太說詭異外星語
谷丫用外星語講解畫作
鄭(化名)說外星語傳遞信息
杜永研用外星語傳遞外星人信息1
尼娜寫外星文 說外星語
李桂香精美外星信息畫欣賞
畫家死而復生後的天畫之謎-
很顯然,這裡面有稱該信息來自「外星智慧生命」,有來自「天宮、天庭」的,但無一和基督教有關,也有一些人能寫構字法完全同於甲骨文和篆體但無一字是地球上中文的文字。在國學研究裡面曾經有個觀點:寫《易經》和《奇門遁甲》、以及畫八卦的伏羲、河圖洛書等,並非來自地球,而是每個輪迴降生或來到地球上的「天人」,帶著他們原先星球先祖的記憶和文化,伊斯蘭、印度婆羅門和西方社會的先哲都是這麼來的,很顯然玄學和上古修行、上古哲學遠非地球人智慧能徹底理解,也遠非地球人污穢的身體能夠輕易達成的,因為這些知識本來就不屬於這個社會,就像《量子物理》不屬於古代。
佛教聖遺:
(佛教的神跡純粹通過修善行也能得到,不一定非要修習佛法)
1.至今仍不斷出現的肉身坐化不腐活佛
河北「香河老人」純粹通過修善行,坐化得金剛不壞之神。
2.至今仍不斷出現的舍利子
(按經書所說並非修鍊到某個層次的證明,只是大德留個東西給後人看看增進信心,不提倡崇拜)
3. 瑜伽
圖為荷蘭拙火瑜伽大師,他在北極的冰海中,全身裸體浸泡並憋氣6分20秒。
瑜伽在印度的意思是「感應」,為佛法之前上古時代的印度修行法門,分為身和心兩個方面的修行,目前心瑜伽(可和外星人相互感應,得到信息)已經失傳了,只有如上圖的身瑜伽還有眾多法門。「拙火」在中國佛教修行用語的意思是「三昧真火」,小時候看過西遊記的人應該記得紅孩兒。
———————————————————————————————————————————
更多輪迴案例視頻:
「再生」的秘密
夭折男孩轉世投胎到鄰村
揭秘湖南「再生人」 靈魂輪迴投胎轉世
獵奇天下解密事實真相
朱秀華借屍還魂真實記錄
湖南發現「再生人」 震驚全國
兩歲小孩擁有60年前二次大戰記憶
BBC紀錄片《生死與輪迴》:
《生死與輪迴》第一集
《生死與輪迴》第二集 前世記憶
《生死與輪迴》第三集 我是誰?
《生死與輪迴》 第四集
備註:看完這部紀錄片你會發現,雖然毫無交流,西方人所研究的西方案例,和上面的中國節目里如出一轍,比如後世的胎記是前世的致命傷,生還後突然說外語。現代西方人開始研究輪迴是因為「瀕死體驗」,就是指有些人生理死亡後通過電擊或者其它方式重新勃起心臟復甦,能講出來死後醫院以及其它一些地方發生的一切,並且和事實相匹配,其狀態和《入胎經》上面講的中陰身非常相似。於是激起了一些醫生研究興趣,開始大量對死亡後成功搶救復甦的病人進行一手資料調查,發現「瀕死體驗」並非個例。
CCTV《探索發現》還做過一期中國的瀕死體驗經歷者紀錄片,但網路上目前已經丟失錄像,其實能印證佛教的神跡遠遠多於其他宗教,但用神跡來傳法是違背釋迦牟尼所告訴我們的世界法則的,因為信宗教是為了善利眾生,而不是去天堂,更不是為了有神通廣大,這些只是附屬品,當你上了境界心如止水這些附屬品在身上如無有,正如80歲的人看到小孩子的玩具一樣。還有一些其他的視頻分享有好奇心的可以繼續看:
CCTV探索發現-瀕死體驗1-高清觀看
Discovery.Channel-靈修少年
靈修少年
神秘的西藏高僧虹化象
不明飛行物夜闖安徽白塔寺
白塔寺(疑似拍攝到無色界天人)
———————————————————————————————————————————
附錄1——猶太教、基督教與輪迴:
猶太教對輪迴轉世的信仰已存在上千年,輪迴轉世觀一直是猶太教的信仰基石,轉變不過是近兩世紀的事。在正統的猶太教采施地(Chasidic)社區,輪迴的信仰至今仍末絲毫動搖。千年之前的猶太神秘哲學秘典 Kabbalah 中,輪迴轉世的觀點滿書皆是。幾世紀前,學富五車的猶太學者路查脫(Rabbi Moshe Chaim Luzzatto),在《神理》(The Way Of God)一書中摘取gilgul精華,並說:「一個靈魂可透過不同軀體,輪迴轉世無數次。如此,它會修正前世的錯誤;同理,它也會達成前世的理想。」
(註:猶太教是基督系宗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等)的總源頭,Kabbalah 是猶太教的密宗,也是基督系宗教的密宗。)
《新約聖經》中原本存在輪迴轉世的教言,但在公元四世紀當基督教成為羅馬的法定宗教時,被君士坦丁大帝刪掉。君士坦丁大帝覺得這種轉世觀念,會危害帝國的存在,因為相信有另一世的國民,比起相信有審判日的人,更不服從命令或遵守法令。
公元六世紀,君士坦丁堡的第二次議會,更特別支持君士坦丁大帝的做法,並規定凡公開倡導輪迴轉世者,皆屬異教徒。當時,教會也和君士坦丁大帝一樣,害怕前世的觀念減弱教徒的信心,不再找尋救贖之道。他們同意,審判日的鞭策是必要的,才能確保信徒的信仰態度和行為。
在君士坦丁會議領導的基督教草創期,其他的教會神父如奧利金(Origen)、亞力山大的克里蒙(Clement of Alexandria)、聖哲羅姆(St.Jerome)等,都相信輪迴轉世說。著名的諾斯帝教徒(Gnostics)也相信輪迴。隨後在十二世紀時,部分義大利和法國南部的基督教徒,因為相信輪迴而被殘酷處置。
不論是清潔派教徒(Cathars)、諾斯帝教徒(Gnostics)、猶太神秘教徒(Kabbalists),除了一致的輪迴轉世信仰外,還有一種完全相同的看法,那就是:直接的個人(通靈)經驗,是超越理性思維的;或者說,宗教所教導的東西,都是靈界的智慧根源所傳達的。直接的個人經驗可以提升靈魂的成長和個人的成長。很可惜,由於這些看法被視為異端,會遭受嚴歷處罰,所以這些教徒只好明哲保身,嚴守秘密。對前世教誨的鎮壓,理由竟是政治的,與靈性無關。
與耶穌同時的猶太教大師裴祿,就很明顯地主張輪迴說。如他曾向信眾宣說:像摩西這類智者,原本住在他們美好的家鄉,後來離開家鄉始寄存於另外的地方。他們為什麼寄存異域之地而不好好安居天堂?原因是好奇和求知的慾望。當他們寄存在人的身體里時,看到周圍的一切以及會死亡的事物,對之非常鄙視,於是就又熱切希望重返他們本來的故鄉。他們是將天界看作自己的祖國,現在居住的這個世界,不過是暫時寄居的他鄉而已。
輪迴說一直是猶太教的中心思想,沒有那個教徒敢否定的,如有否定輪迴,就被視為叛徒,這從猶太教的另一位學者馬拉塞所說,可以得到最大的證明。他說:
『靈魂輪迴的信仰或學說,是我們教會裡的全體會眾,所一致接受的堅定不移的教條,因此沒有一個人敢於否定它......。其實,在以色列有許多聖者深信這個學說,因此將它制訂為一個教條,成為我們的宗教的基本根據。因而我們有義務熱烈地去服從和接受這個教條......它的真實性早已被梭哈以及所有卡巴拉所證明』。
猶太教對於輪迴為何這樣堅定不移地深信?原因在於他們認為每個生命,都要接受輪迴的審判,不但在你來這世界前要接受,在你離開這世界時同樣要接受。受審判的每個生命,不知自己要經歷多少轉化和神秘審判,更不知有多少靈魂來到這世界,再沒辦法回到天上的宮殿去。靈魂在這地面上被囚禁於人的軀殼中,並不是理想狀態,應尋求重回神聖的故鄉。但要達到這一目的,必須將各部分,發展到最極完美的地步,如在一生中不能完成,那就一生又一生地繼續下去,直至達到目的為止。
———————————————————————————————————————————
另外筆者在這兒說一下關於世界本源和本來法則是什麼,僅代表個人觀點。
古希臘的神學、學術及藝術集一體的組織「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數學是世界的本源,但後來人們越來越背離這條信仰,但現在又越來越接近這個觀點了,因為我們現在所發現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沒有一個不被卡死限定在數學框架之下,我們的意識和邏輯沒有一個不能用集合論來進行表示。那麼數學框架究竟是不是世界的本體?關鍵在於在物質世界存在之前,是否存在一套永恆不變的數學法則,其中甚至含有類似諸如產生隨機數等功能,在這套數學規則內含的動因之下世界產生,並且嚴格被限定在數學體系下進行運動、發展。量子物理已經把科學拖入了意識領域,發現了在微觀情況下,除了數學概率是確定的之外,一切都是虛無而不真實的。那麼物質世界存在之前,有沒有什麼成套的數學法則可能就已經存在了呢?我在這兒列舉這套法則造成的幾個可能:
幾何:
1. 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
2. 勾三股四弦五;
3. 圓周率等於π;
4. 跟數論相關的各種性質,比如……(其中C又恰好是個常數等於0.5772...),該式子左邊能得到右邊與我們人參與計算與否無關。
5. 在平直的平面上,過直線外一點只能作出一條與本直線平行的直線……等等
自然常數e:
1. 的導數永遠是自己;
2. e為底數將方程取對數,許多式子都是最簡的;
3. 衰變規律或考察地球年齡時便要用到e;
4. 火箭飛行的末速度由以下方程決定:;
5. 世界上最美的公式—歐拉恆等式:;
6. 正態分布:
7. 懸空的鏈子的函數圖形公式:
8. 質數是指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無法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如果用π(x)表示不大於x的質數個數:
9. 螺旋線的函數表達式
圓周率π:
1. 數列
2. 兩個任意自然數是互質的概率是;
3.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費曼(Feynman)每次看到一個有π的數學公式的時候,就會問:圓在哪裡?由上面可以看出π根本就不是圓周率,而只能說「圓周率是π出現的地方的其中之一」
數學法則是靜態的,是什麼造成了動因併產生了我們這個現象世界?
對此我只能猜測,有一套公式可以製造隨機數,它是這個世界產生的動因和源頭,我們看到世界的紛繁多變,由繁化簡到最簡層次,就是有個源頭不停在湧現某種隨機的輸出,人類現在用電腦或其它儀器製造的隨機數都叫「偽隨機數」,而不是真正隨機的數,因為我們沒有找到如何製造真正隨機數的公式,也許只有世界的本源可以執行這個。
世界這台巨型數學機器本質上是在做什麼?
他在不停執行運算,並且他和電腦一樣具有像內存和硬碟一樣的結構在其中,佛家所說的「阿賴耶識」就很可能是宇宙的內存和硬碟,按佛經所言,宇宙中所有的信息和過去未來所有的事情都記錄在「阿賴耶意識」中,業力依據阿賴耶識里的信息才能運轉,一個人過去所做的事就像一顆「種子」,「一切種子如瀑流」,運行日誌都記錄在阿賴耶識裡面,該提取出來的時候都能提取出來(「阿賴耶識」是整個宇宙尺度大小的一種宏觀聯繫形式,並不是一個由普通物理化學反應來進行交互的小小的「硬碟」類似物)。
說宇宙像「電腦」是否是狹小地限制在人類的經驗里了?
我們在說宇宙像「電腦」的時候可能會覺得可笑,電腦無非是人造的東西,但從本質上講電腦是先有邏輯結構,再用現實里的材料想方設法把這個邏輯結構造出來並運行起來,我們造的不過是這個邏輯結構的一個低劣仿冒品,所以提到電腦會有一個「理論運行速度」,這個速度只有本體才能達到,然而我們不可能仿造出來因為本體是虛無而完美的。
柏拉圖在思考世界本體的時候,認為萬物都存在一個虛無的「相」,就好像我們造任何一個東西之前都是先想到這個形象,再用鐵、木頭或各種材料去「按想像中的這種原理和結構」去仿製一個。他認為這個「相」是世界的本源,我們會發現這種相雖然無法完美造出來,但能用數學完美表示它的長寬高和各種性質。這種邏輯結構並不是受人的經驗限制的,往往是我們在造它們的時候受到材料強度、平面平整光滑度、燃料耐久度等經驗限制。
世界通過什麼數學法則能夠運行起來?
我們現代數學做了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所有公式定理都用集合論的形式重新表示過了一次,因為人類發現集合論能夠表示所有邏輯行為,所有的公式語言都能直接轉化為集合論里的「與、或、非」等邏輯語言和實體(諸如通常公式里說的 "諸如線條a、點b、平面c"等)連接在一起的形式,可以表示任何行為,只要能執行這些運算,就能表示最微觀、最根本的任何交互行為,從而穿插,迭代、疊加在一起表達我們的宏觀行為。
集合論的表達是怎麼重複迭代、演化至宏觀複雜行為的?
我們有很多數學工具描述多種狀態疊加在一起,諸如
1. 線性代數空間:
2. 傅立葉級數(量子物理的波函數已經運用了該原理)
幾種波形可以先重合疊加在一起,到了目的地再進行解碼,把疊加之前的波形拆分出來,這就是現代互聯網和通信得以高速傳輸所利用的原理:
將面臨怎樣的困境:
我們之所以說數學法則是一個客觀虛無的「體系」來構成世界,而不是零散的「一堆」或者「一個」什麼單獨的東西,就是因為它裡面每一個分支體系里的公式定理都能利用其它體系內定理互相證明,而不是獨立存在的,但有一位叫哥德爾的數學家已經證明了,每個體系裡面總有一個是不能證明的,也就是我們去觀測數學,好像永遠無法達到」完全客觀「、」完全理性「,也就是數學公式可能是在我們人的意識通過各種儀器工具間接去觀測物理化學現象,到了我們大腦里才顯現成這個樣子的。沒有人能用意識直接去感受什麼東西,都是外界經過感官器官,再經過大腦加工形成的概念。也許我們對事物的觀測能力到了一定水平,數學就不存在了,正如我們曾經認為桌子的長寬高是確定的數值,但放大到分子層面發現精確的長寬高根本不存在,而在亞原子層面,發現只有混沌理論和概率論能夠描述其性質,再放大呢?也許大腦形成「概念」這個過程,無非是在偽造具有確定性的數字,假如它不刻意偽造確定性(如篩選掉波長大於760納米的光、取近似數、四捨五入),那麼我們眼睛看到的一切將是一團發散的全頻段光組成的亂麻。
假設概率統計出的數字是靠譜的,那麼比如統計某種粒子發生某種行為的概率是0.61,你怎麼知道它是0.61不是0.610000000000001呢?或者介於這兩者之間的隨機數,根本就沒有確定的?如果這個數字在外界環境不變的情況下自己會變,那麼數學就真的和萬有引力理論一樣付諸崩塌——只能在現象上解決問題而與世界的本質毫無關係。也就是數學框架之上,可能還有一層本質統治著這一切。
--------------------------------------------------------------------------------------------------------------------------------------------
【片尾小彩蛋】
佛經上:
一說有些宇宙里一粒微塵放大之後又是一個宇宙,無窮往複
二說有些世界如水漩渦狀(星系)、有些如佛狀、有些如XXXX狀……現代數學有一門叫「分形理論(Fractal Theory)」發現一種新的幾何學可構造新的幾何結構,如視頻所示:
2010: A Mandelbrot Odyssey (FractalNet HD)-youtube—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
【彩蛋2】中國上古絕學意味著什麼?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化萬物」——《易》
釋義:實體世界產生之前是虛空,上古文化最令人細思極恐的認識是,古人知道「虛空」的意思並不是指和「有」相對立的「沒有」,而是我們這個世界從始到末都是「有」和「無」同時存在的,「有」是一種極端體現,而世界是「無」也是一種極端,在中間才是自然狀態,有和沒有在一起才是真正的「虛無」。
(參考「何謂真空漲落」、「湮滅(物理學概念)」、「反物質」)。
如圖所示,「無極」指沒有中間位置,無始無終,無上下左右中,無前後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生出來無數種「太極」,也就是這種如幻的毫無秩序的有無混合中,存在著無限種狀態擰合在一起,其中有一些狀態剛好是比較穩定的一種個例,「太極」就表示在這些狀態下(用科學的語言說,各種物理化學參數剛好等於某個值),一個較為穩定的宇宙便產生,倘若物理常數有一個太大或者太小,那麼產生的宇宙可能就不會產生或存在時間極短就湮滅了,此所謂中國所說的「中道」原理(科學的語言叫「閾值」)。
在某種「太極」中,蘊含著「兩儀」,兩儀是比「有」、「無」融合更寬泛的狀態(只有在最本質層面的虛空才討論「有無」的命題),泛指一切正和負、高和低對立融合在一起的狀態,在兩儀的主宰下,運用符號的朝向、符號的圓滿破缺可以表示最基本的不可再分的元素。現代科學前沿,量子物理研究的正是——最小的不可再繼續分割的物質,兩儀再往下講就很難道清了,對於「太陰、少陽」、「太陽、少陰」的理解可參見"對稱性破缺",即粒子物理學研究發現本來對稱平衡的事物,會突然喪失對稱性造成一邊多一邊少,所以我們宇宙的「正物質」越來越多,反物質則少得可憐(已證實),按照現行物理理論,如果我們是在「太陽,少陰」的宇宙,那與我們對應可能存在一個「太陰,少陽」的重合的宇宙像影像一樣,這個宇宙的時間是倒著走的,這也為作「占卜」和各種宗教的預言提供了可能性,也印證了佛經上講的「本質無時間、有世界如影像住」。
於是在「兩儀」的相容相消之下,歸根到底世界還是一個1加負1等於中間的0 。在兩儀之下的對稱性破缺下,才能生出紛繁多姿的變化和現象謂之為「四象」(象在古漢語中的意思是狀態、性態),而四象還不夠繽紛,所以之下有八卦,綜上所述,我們的宇宙不過是一個不管正負好壞什麼都有的雜糅而混亂不堪的、你想像得到的想像不到的東西都放在一起的糊糊,之中比較穩定的一種,縷得清楚的各種因緣的聚合體,這堆東西處在一個無時間無空間無大小無上下左右無中心,無來無去的虛空之中,你也是我我也是你,偶然有一種組合方式剛好可以產生世界,這一堆組合謂之「緣(聯繫體系)」,這一堆組合而成的結果叫做「法」或「道」,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產生這個虛妄的世界。
形成這個世界的抽象元素(世界產生之前怎麼可能有具體的東西呢,必然是抽象的如概念如數學一樣的東西)聯繫在一起在這種法的體系下碰巧能形成意識,按佛經所言這個如宇宙一般大但無實體的意識本來是在各種混亂信息飛過去飛過來的虛空中自然清凈的,但他一念妄動「想要看一看自己什麼樣子」,也就是去捋一捋混亂不堪的雜糅體,一去觀測,就叫起「分別心」,也就是去下定義,這個叫紅色、那個叫綠色,這個是固體,那個是液體,於是世界一下由混沌變為確定產生了「虛相」,因為這個最早產生的意識在無時間差異、無空間差異中他能感知到整個世界所有的一絲一縷任何細節,他一起妄念,強大心念和信息處理能力幾乎一瞬間就將所有混亂變為固定、確定、分別的,由於人的意識和最初宇宙的意識是一樣的工作模式,所以我們五官收集到各種信息意識會把他們翻譯成看到、聞到、聽到的世界,並在大腦裡面形成二維平面圖像,將空氣振動轉化成聲音。你眼睛看到不同顏色不可能去認為他們相同,因為我們對萬物的區別認識,宇宙最早意識早就幫我們分好了,你只要睜開眼便無法逃避。所謂「有意識」和「無意識」,無意識就好比你的胃吃了東西自己知道分泌胃酸並蠕動,而你的大腦對胃在搞毛線毫不知情,胃的這種知覺就不叫意識,意識強行把傳入大腦的信息翻譯為一個死死的固定的樣子並讓你不得不分別彼和此、並依據你觀察世界得到的記憶(佛家的記憶叫「阿賴耶識」,不光是肉體的記憶,你過去未來至所有信息都會刻錄在其中)形成「我不是別人」的觀念,並把人拉入「說走就走的旅行」,「我要辭職開咖啡廳」等遙遠的想入非非。
(備註:上面的推測最好的證據便是量子物理證實的「觀察者效應」——
量子在未經觀測的時候是虛無的,人用儀器去觀測才體現為一個球,宏觀物體穩定是連串觀測的結果。或說成:一個量子力學系統在某個特定狀態被觀察得越頻繁,該系統就越可能保持這個狀態,我們的虛像世界如此之穩定,不過是我們這些帶著宇宙意識的眾生在不停觀測它並分別它而已,如果眾生全都做到心念不去觀測,那這個宇宙瞬間就消失了,這也解釋了特別殊勝的神跡和奇聞異事很難被大規模的觀測到,因為眾生意念里不承認的東西只有在混沌或融入虛空的本徵清靜狀態下容易顯現。)
小結:可以看出易經中蘊含對宇宙的見解以21世紀的科技來看,是完美契合宇宙本質的,雖然我們常人的理解程度只能到達兩儀,仍能幽幽感知其深不可測的智慧,佛經言「世界因緣(某種聯繫體系)而起」,但他並沒講這種緣是怎麼回事只說「法本來如此」,而中國古書講了,筆者認為此書就不是給地球人看的,這很可能是另一個星球的老祖先(天人或另有覺悟者)的記憶,來自往生到地球上的真正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或者通過天人合一與天道老師溝通的先哲。
【彩蛋3】佛經上人類來自光音天的傳說
這兩位老師都是能和天道溝通的,雖然不能公開示人的信息經過了剪輯但筆者仍不知道放出來是否合理,請大家看罷不要往外分享,或者你把這篇文章里的概念能完整地講給別人時再示人。
尼娜寫外星文 說外星語
來自宇宙的音樂(這種調子的音樂在我國古代稱為「諸天隱韻」,古人相信並非來自地球)
筆者收集了諸多資料和聲聞信息(有些並沒放在這裡),個人認為光音天下凡的傳說並非指到地球,而是這一輪宇宙內地球產生之前的事情了,而地球的人類是從外星人移民或通過基因手段等方式到了地球,完全是人道自己的事,釋迦牟尼所說的應該是最早到達「南儋部州」的人,才是光音天下凡的,所以我們的傳說才是「神按照自己的樣子造了人」,主要宗教的神的形象和人差別都不太大,而外星人進行殖民的目的,可能是想讓他們的兒輩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發展出多樣化的文明和他們未能發現的科技、和靈性,實現宇宙的和諧開發,退一步說,太陽是會先於宇宙毀滅的。
以下種種觀點仍然存在爭議,請明辨
I. 人們普遍相信我們的祖先是由猿類逐漸進化而來的。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理論和當代考古成果,我們可以大致地列出一份人類起源和發展的時間表,即:古猿,生活於800萬至700萬年前;南猿,生活於420萬至100萬年前;猿人,生活於170萬至20萬年前。不幸的是,在這條漫長的時間鏈上,有段化石空白期:古猿與南方古猿之間空缺整整280萬年。在這段空缺時間裡,沒有找到任何有關人類起源的過渡性生物的化石,這就給傳統的人類起源理論「人是從靈長類生物進化而來的」留下了無法解釋的疑團。
但對於400萬年的化石缺環,「海猿說」也不能作出很好的解釋。因為,我們已經發現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卻仍然沒有發現海猿的化石。因此,時至今日,化石缺環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答。人類與其它靈長類有著顯著的不同,但卻有許多與海洋哺乳動物相似的特徵,比如手指之間的蹼狀結構以及皮下脂肪等。此外,我們還有游泳、控制呼吸的本能。人類最長可屏住呼吸20分鐘,遠比其它陸地生物更長。至於人類含有哪一種海洋生物的基因,卻沒有在地球找到這種動物。
II. 所謂的「上帝」創造世界的過程:
創1:3 神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創1:4 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開了.
創1:5 神稱光為晝,稱暗為夜.有晚上,有早晨,這是頭一日.
創1:6 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
創1:7 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事就這樣成了.
創1:8 神稱空氣為天.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二日.
創1:9 神說,天下的水要聚在一處,使旱地露出來.事就這樣成了.
創1:10 神稱旱地為地,稱水的聚處為海.神看著是好的.
創1:11 神說,地要發生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事就這樣成了.
創1:12 於是地發生了青草,和結種子的菜蔬,各從其類,並結果子的樹木,各從其類,果子都包著核.神看著是好的.
創1:13 有晚上,有早晨,是第三日.
創1:14 神說,天上要有光體,可以分晝夜,作記號,定節令,日子,年歲.
創1:15 並要發光在天空,普照在地上.事就這樣成了.
創1:16 於是神造了兩個大光,大的管晝,小的管夜.又造眾星.
創1:17 就把這些光擺列在天空,普照在地上.
創1:18 管理晝夜,分別明暗.神看著是好的.
你會發現這個「創世」是說的創造太陽系和地球,而並非創造宇宙。以現代科學來解釋的話:
1.點燃了太陽的核聚變反應。
2.讓地球自轉
3.創造一種適合雨水循環的大氣層
4.修整海拔
5.帶來各種草木,及人能吃的植物
6.造了月球和太陽系諸星,他知道曆法是形成秩序社會所必須的
7.「他看著是好的」,這句話很玄妙,背後暗示著這是一種嘗試,如果「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則在造之前完事萬物就瞭然於心了完全無需造好了之後去「看」,這個「看」在科學語言里的近義詞叫「試運行」。結合「要讓主愉悅」等教義可以看出,所謂的「上帝」是個有感情的生命。
III. 人類和地球上其它動物的明顯差異
2015年7月23日《Nature》上刊登了一篇文章:http://www.acznw.com/archives/18495.html,
發現人類和猿類的大腦具有完全不同的功能。
生態學家艾利斯席瓦爾博士指出,一系列的生理特徵,暗示著人類可能是來自其它星球的生物。他的新書:《人類並非來自地球:一項對該證據的科學性評估》里,解釋了為什麼人類是來自其它星球,以及詳述了許多人類不適應地球的生理特徵。
例如:
a. 人類常常會背痛,顯示人類應該是在一個地心引力較低的環境中演化出來的。
b. 人類不依靠工具根本很難同其他物種競爭生存空間,地球上其他任何動物都可以靠自身的器官來行動、捕食 並非常和諧地生存著。
c. 人類很容易被陽光晒傷、分娩困難等讓科學家大惑不解問題。席瓦爾接著指出,人類是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卻表現出驚人的不適應性:在地球環境中容易生病(動物在自然條件下很少生病且自愈能力強)。暴露在陽光下皮膚會被晒傷。人類不喜歡自然食物,慢性疾病發病率也偏高。
d. 人類嬰兒的頭顱非常大,對於女性分娩造成很大的困難,容易導致母親和嬰兒死亡。然而地球上其它本土生物,卻少見這種現象。
e. 人類無法像動物持續一兩個星期生活在陽光下,或曝晒一整天。
f. 人類在動物中似乎體育不及格,而且體育嚴重偏科——專門擅長超長距離的奔跑,比如幾十公里這個級別的;而且有必要的話,人類可以每天都跑上這麼遠。動物里能跑上10公里級別的可能只有狼、鬣狗、角馬等不多的動物。人甚至在22英里的長跑上跑贏過馬。大多數動物跑上15公里直接就死了。
g. 人類極容易生病,之前有睡眠專家提出此人的生物鐘是25個小時。雖然地球滿足了人類許多生活上的需要,但是人類物種存在的生理缺陷,卻暗示著人類可能起源自其它星球或含有其它物種的基因。
f. 人類隨時都可以發情,而動物卻嚴格按照周期發情。
IV.寒武紀生命大爆發(Cambrian Explosion)被稱為古生物學和地質學上的一大懸案——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自達爾文以來就一直困擾著進化論等學術界。大約5億4200萬年前到5億3000萬年前,在地質學上稱做寒武紀的開始,絕大多數無脊椎動物門在只2000多萬年時間內出現了。這種幾乎是「同時」地、「突然」地出現在寒武紀地層中門類眾多的無脊椎動物化石(節肢動物、軟體動物、腕足動物和環節動物等),而在寒武紀之前更為古老的地層中長期以來卻找不到動物化石的現象,被古生物學家稱作「寒武紀生命大爆發」。這是地球顯生機的開始。
V. 2014年,500多名美國科學家聯合簽名反對達爾文的進化論。在這些科學家聯合簽名的反對文章中寫道:「我們對達爾文的進化理論表示非常的懷疑」。這篇文章還稱:「我們對達爾文進化論中的自然選擇理論表示懷疑。我們認為,作為科學家我們有責任要求各領域科學界進行一系列更加深入的研究,以確定達爾文理的理論是否合理」。在這篇反對文章上簽名美國科學家共有五百一十四名,其中有150名生物學家、76名化學家、63名物理學家。起草者認為地球上的生命具有極其複雜的發展過程,達爾文進化理論狹窄的框架容納不了地球生命的起源與未來發展進程,引入其它矛盾理論也許會有出乎意料的發現。
美國堪薩斯州教育委員會以六票對四票通過了一系列自然科學的教學標準,同意在學校的科學課程中引入和進化論完全矛盾的學說。進化論無法解決諸多問題,比如洞穴魚為何眼睛會退化等,基因突變多是不好的並也會遺傳。說明進化的本質更複雜,無疑進化論只是其中一個原因。
VI. 恐龍為何如此長時間沒有進化
有很多地方出現了多層掩埋的恐龍蛋化石,甚至出現了20層泥石流掩埋的恐龍蛋化石。板塊移動說也是恐龍滅絕原因的一個重要假說,南極下面就已經發掘了恐龍的化石,恐龍時代的南極和現在並不是同一塊大陸,或許那時候還是海洋。有人提出,恐龍在地球上生活了15000萬年卻幾乎沒有進化,祖猿到人類400萬年進化的歷史真的像是一瞬間完成的。在一億九千五百萬年以前,整個地球為一塊巨大的單一大陸。此後這塊超級大陸逐漸分裂。
對於基督教基本上不了解,沒法回答,對於佛教和道教,簡單的說幾句。
首先,請先確認一件事,那就是,絕大多數人觀念上的佛教和道家的思想觀念,是對原本佛教道家思想的極大的誤讀。因為不得不說,人類的語言,在傳播思想方面遠遠不能夠精確的表達思想擁有者想要傳達的意思。所以佛家的緣、因果、相這些概念通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而思想要傳播,必須要附加上一些民眾所能懂並且接受的價值在上面。所以才會有民間所謂的佛家講究生死輪迴,道家講究長生不老這樣的概念。這些概念,通通可以用這個笑話說明——打倒四人幫的時候老百姓說:「江青腐敗啊,床頭一個紅糖罐子床尾一個白糖罐子,半夜想吃哪個就吃哪個」——沒有那個經歷,沒有經歷過思考的過程,沒有達到那個思想層次,領悟不到那個精神,只能自己瞎YY。
事實上,輪迴的概念在佛教之前就已經有了,釋迦摩尼求道悟道就源於希望讓眾生解脫於生老病死的輪迴。在他那個時代,就已經有通過苦行的方式進行修行,以今生的苦換得來生的福的方法。這種觀念現在民眾一般認為就是佛家思想了,實際上恰恰是佛祖否定的。
那道家和佛家怎麼看生死的呢,兩家基本上對於生死的態度上比較一致,就在於「不昧」。即不在乎,不追尋,不逃避。
但是道家講究所謂自然與自由,打個容易理解的比方的話,生死是個時間軸,道家的意思有些人自會依時間軸向前,到那個點就是死了,不用太在意。如果你足夠自由,能夠超越時間軸自身的行進速率,那生死也就沒啥兩樣了。
佛家講究無常,有點像你站在一個足夠高的點上看時間軸,那生死死生,哪裡還有什麼區別,有所謂「生亦何哀,死亦何苦」的感覺。而無常就在於不斷地變化,你執著於這一點的事物,下一秒可能就不一樣了,生死也是一樣。所以就釋然也就放下了。
語言在表述這類問題時是無力的,但大致如此。
佛教:信我吧,好好修行下輩子讓你投個好人家。
基督:信我吧,好好修行死了讓你上天堂。
道教:信我吧,好好修行讓你長生不老。淺見如下,非褻瀆。
佛教覺得生死都是因果,死就是進入下一個輪迴的開始。所以主張向善,向善輪迴就好點,惡人不是下地獄就是去牲畜道
道教覺得生死是自然規律,沒有必然的因果,主張修身,修好了成仙,修不好就歸於塵土,沒了。
基督教就直白一點,自殺是不允許的,此外的信我死後上天堂。
我老是說信仰是人類系統的殺軟。國內還是國外的軟體,讓你向善就好,適合你就好。
但有些殺軟會叫你裝了我裝他就要當機,那就不好了。
http://hotayuki.lofter.com/post/26122a_4549e82
一片被導師槍斃了的論文雛形,其中有我對道教(準確來說是道家理論)和基督教(準確來說是《聖經》中的理論)對於生死的對比,手機不能直接複製。。。先上鏈接!從中國道教雜誌上看到一篇很棒的道教生死觀對比佛教的文章。全文轉載如下,作者王永會。
ps. 某教很愛往別的教上靠啊,啥都是他們先提出來的,真是鄙視。
"我從哪裡來? 要到哪裡去?" 人人都在追問,生的眷戀,死的恐懼,時刻縈繞心間。生與死,是人生的首要問題,也是任何一個宗教都必須解答的問題。一切宗教之所以能夠成為人們的信仰,被成千上萬的信仰者痴迷地尊奉,主要原因之一就在於他們都包含了對人類最深沉的,也是最原始的心理隱患--死亡的最終解決的承諾。但不同的宗教因其基本教義、教理之不同,對生與死的看法各異,也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生死觀。在中國,儒道釋三足鼎立,而儒者慎言生死,故生死之事多由佛道包攬。二者雖經千餘年衝突交融、異中求同,但差別仍是很大,表現在生死觀上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入世與出世
對現世的態度,將決定一個宗教生死觀的其他方面的許多問題。在這一點上,道教與佛教有很大差別。道教以生為人之樂事,天地之大德,以現世為樂土,講入世;佛教則以現世為苦海,主張脫離,講出世。
道教認為"人最善者莫若常欲樂生",它追求長生,關懷個體生命,熱愛生命,關注人生價值,希望生命之無有止息。"道常生萬物,天地乃物中之大者,人為物中之靈者"(1)。人在宇宙中,地位最高,"一切萬物,人最為貴。"(2)故而認為天地萬物皆有可長生者,人應亦可,且把貪生者作萬物之共性,"天者,大貪壽,常生也,仙人亦貪壽,亦貪生,貪生者不敢為非,各為身計也。"(3)道教對人生價值、地位和長生合理性的肯定,不僅體現了其入世精神,也奠定了其入世基調。
老子《道德經》更是道教積極入世態度的充分體現。他用大量篇幅講治國、牧民之道,講養生、修心之要,追求長生久視之願求溢於言表。同時,莊子亦著書立說,大談神仙世界之美妙、富足,神仙生活之自在安樂。其後的道教經典對之繼承發展,既給人們勾勒了一個奇妙誘人的神仙世界為理想,又時時不忘向世人承諾:人的壽命並非完全由"天"決定,人可以在現世通過自行的煉養、修道而成仙,達到"長生不死"、"肉體飛升"、身登清虛三境之境地。他們把理想寄託於現世,進一步打上了入世印記,表現了道教既重來世、更重今世之思想,他啟發導人們去探索人生、人體、命運、社會、宇宙等的奧秘,創建了一種重人生、樂人世的積極生命觀。
與道教相反,佛教主張出世。它以現世生活為虛幻和暫時,而以彼岸世界之生活為幸福和永恆。其理論處處顯露出一種脫離現世之心,把希望寄託於來世即彼岸世界。這突出表現在其四諦說和三法印說之中。
"四諦"是佛教關於人生的顛撲不破之四條真理,集中了佛教對人生的基本看法。它包括苦、集、滅、道四個方面。其中的"苦"諦是佛教對人生所做的價值判斷,指出人的本質是痛苦的,"苦"伴隨並主宰人生。若無所不在,無時不有,具體而言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取蘊等八苦(這僅僅是一種概括,佛教還有二苦、三苦、四苦、五苦乃至一百一十種苦等無量諸苦之說)。縱向來說,人生之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皆如現世之苦,人生的過程就是連續產生和忍受痛苦的過程;橫向來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現世生活如苦海、火宅,漫無邊際,將眾生無情淹沒。
作為佛教基本綱領和理論樞紐的"三法印"包括"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般寂靜"三個命題。而前兩法印則是"苦"諦的強化和展開。
在佛教看來,世間一切事物皆因緣和合而生,即世間一切造作而生的現象,包括各種物質現象、心理活動、形式概念,無一不是遷轉流變,不遑安住的,沒有湛然常住,永恆不滅之事物,正如《金剛經》偈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人生亦如是虛幻不實的。
同時佛教又提出,一切存在都沒有獨立不變的實體或主宰者,一切事物都沒有起著主宰作用的"我",一切事物都不是單一、獨立的、自我存的、自我決定的永恆的。這又給人生蒙上一層厚厚的陰雲,人是身心之假合,五蘊之緣合,如水涓涓、燈焰焰,念念生滅,相續無窮。人的存在狀態是無常的,不能自我主宰的。生為五蘊之和合,死為五蘊之解散,這就把人置於無窮的恐懼中,猶如把一利劍,懸掛在每個人的頭頂,它隨時都可能落下,死神也就可隨時降臨。
因此可見,佛教對現世生活充滿無奈與失望。其出世態度是其"人生皆苦"的價值判斷的必然結果。總的看來,佛教出世從根本上追求的是一種精神上的超越和升華。雖然它不主張入世,但也未絕對排斥它,尤其中國的大乘佛教,援引儒道,對印度佛教中之對人和人生的關注進一步發掘,立足於眾生、有情之解脫和永超苦海,提出"生死與涅般不二"、"世間與出世間不二"等思想,進一步溝通了現世與理想之聯繫。如中國禪宗,在充分肯定每個人起初生命所透露出的生命底蘊與意義的基礎上,融解脫於當下的現實人生之中,化修道求佛於平常穿衣吃飯之間,強調隨緣任,即心即佛,認為"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一念悟,眾生即佛;一念迷,佛即眾生"(4)。二、生死異途與三世輪迴
靈魂、靈魂與肉體的關係、神與形的關係問題是宗教的基本命題之一,也是宗教生死觀的基本內容之一。它涉及到對死的理解、生與死的關係問題。在這一點上,佛教與道教存在一定差異。道教從樂生出發,以生為死的絕對否定,生死異途;神與形二元依存,相互肯定。佛教以出世為本,講"無我"、輪迴,生生不滅;形神緣合生人,神常變異,形神相互否定,重神而抑形。
道教從其氣化宇宙論出發,對上述問題作了解答。《道德經》第十三章說:"吾所以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我患之有無決定於我身之有無,我即我身,我身即我,不存在身外之靈魂,即身與形應是一體的。《太平經》亦云:"夫人生本混沌之氣,氣生精,精生神,神生明。本於陰陽之氣,氣轉為精,精轉為神,神轉為明。"(5)精神由氣而生,所以"神精有氣,如魚有水,氣絕精神散,水絕魚亡。"(6)人生存時,"神者形之主,形者神之舍"(7),人死之後,神形既散,不再轉世或再生。"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壹死,終古不見天地日月也,脈骨成塗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間,人人得一生,不得重生也。"(8)夫人死乃盡滅,盡成灰土,將不復見。今人居天地之間,從天地開闢以來,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今一死,乃終古窮天畢地,不得復見,自名為人也,不復起行也。"(9)生命對於一個特定的個體只有一次,不存在再生重生的可能,再無享受自然景緻與人生之樂的可能。神和形是生命存在的兩方面依據,形神不能離異,誠如《西升經》所言:"形神合同,乃能長久。"
由此可見,形神同體相保成為道教之基本觀點,形神相依謂之生,相離謂之死。死是生命之終結,是人生之斷滅,不存在再生之可能。生與死是對彼此的絕對否定。
佛教把十二因緣說、輪迴說、業力說有機統一,提出了業報輪迴說。它既否定了靈魂不滅、輪迴不斷之主張,又否定了不承認靈魂和輪迴的觀點。
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個流轉循環的過程,人生在世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現世是前世的結果,後世是前世的延續,一世轉一世,沒有窮盡。一個人只要未得究竟解脫,則他必將在六道中輪迴不息,即在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間、天上的流轉發中進入下輪的生命歷程。正如《心地觀經》所說:"有情輪迴六道生,猶如車輪無始終。"(10)至於人死後究竟入哪一道,要看他今世修行、積德如何。前世決定今世,今世決定來世,三世因果環環相連。
講輪迴,必然要涉及輪迴主體。對此,佛教內部則有不同說法。一些部派承認有實在之主體存在,如犢子部之"非即蘊非離蘊補特伽羅"、化地部之"窮生死蘊"、經量部之"根邊蘊"等。而作為佛教主流的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多數部派則堅持"無我說",不建立輪迴的主體。
在輪迴中,"業"是輪迴之貫穿始終者。"業果業報決非以一期生命之死亡而終了,死亡不過是"色身"--物質所構成的身體循環的物理法則由聚而散。生命並不是純物質的,所以各人所造的業並不因物質身體之死亡而消滅。死亡之後,業力會自己驅引自己按一個新的方向、以種新的形式,又形成了一個新生命。"(11)按照釋迦牟尼的說法,眾生的生命並不與死亡同時絕滅,雖然一般的精神活動由於形體的破壞而休止,但生存的盲目意志、觀念("無明")以生時的活經驗("業")為其性格,留下深刻印象而繼續不停。這種盲目的生存意志、觀念發生作用,就具備了形成人生的可能性,併產生與以往業力相應的色身。"(12)
此外,中國還有一批佛教學者和信仰者曾撰文闡述形盡神有之觀點,如東晉南北朝時代的慧遠、鄭鮮子、蕭衍、曹思文、沈約等。慧遠在其《沙門不敬王者論??形盡神不滅》中說:"化(形、生命)以情(情慾)感,神以化傳,情為化之母,神為情之根;情有會物之道,神有冥移之功。"他們這一觀點繼承發展了犢子部之"人我"思想。但這已不是主流。
由此可以看出,佛教主張形神可分。儘管他們有的不建立輪迴主體,但總有一個東西貫穿其中,雖然"它"或實在或虛幻無常、念念生滅。生是五蘊之和合,死是五蘊之緣散,死意味著另一個生存樣態的形如。當"神"(暫且以此代稱所謂之輪迴主體)與另外五蘊和合,再加上業力之作用,新的生又存在了。因此,肉體僅僅是五蘊的緣合,是無自性的,不能自我主宰的,因而也是不值得留戀的,相反,要求提解脫還須對之進一步否定。
與道教之以生死大限不可逾越相反,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認為生死本無差別,皆如鏡花水月。如《放光般若經》卷一《無見品》說,五蘊是空,空是五蘊,"其實亦不生不滅"。《維摩詰經??弟子品第三》云:"諸法畢竟不生不滅。"有人說"寂滅",其實本來無生,今則無滅,生滅都只是"相"。人以生死大限之存在,是為感覺和知覺所惑,理智相信了語言,如《金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能悟"空",則無生死。三、長生不死與涅般寂靜
佛道兩家對生與死的體認,對現世之態度決定了二者對未來理想之設計。道教以"生為天地之大德",以生為樂,故而追求長生久視,以升清虛仙境。佛教則認為"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生滅皆緣,因此追求涅般解脫,以達"常、樂、我、凈"之境界。
道教樂生、重生,因此千方百計去求生。它認為"人之處世,一失不可復得,一死不可復生。"(13)而現世人生又是如此美好,這不免使他們深感悲哀。於是他們便儘力謀求長生之法。既然人之"身為神氣之窟穴,神氣若存,身康力健。"(14)由此認為人若能永存神氣,豈不就可長生不死? 同時,道教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為原則和依據,積極向外觀察、體認。他們以人身比天地,以人為小而微之宇宙,認為"天人生體,上稟乎天,下象乎地。"(15)"人身法天象地,其血氣之盈虛消息,悉與天地造化同途。"(16)"天地運度,以道用言,則人身得天地正中之氣,頭象天,足象地,極曰:人生一小天地。"(17)"人生皆懷含天氣具乃出,頭圓象天;足方,地也;四肢,四時也;五臟,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三光也。此不可勝紀,獨聖人知之耳。"(18)既然天地可長且久,且以生為大德,"今天乃貴重傳相生,故四時受天道教,傳相生成,無有窮也,以興長凡物類。"(19)"天地之大德曰生,生好物者也。"(20)"生為天地之大德,德莫過於長生。"(《太清真經》)自然,人之可長生久視順理成章,合乎天道。其長生不滅之理想自然樹立,"壽者長生,與天同精"。
與長生之追求相應,道教勾畫出長生者之生存樣態--神仙和一個神仙世界。得道成仙,飛升清虛三境,成為道教理想之終級。
道教認為人神在宇宙中為同一體系。在《太平經》里,道教學者抑或信奉者把神人結合,構成一個如是之神人系統,即:無形委氣神人-神人-真人-仙人-道人-聖人-賢人-民者-奴婢。在這個系統中,神與仙被視為是有個性人格職司的人,是人的高級存在形態。此九者等級秩序恆常不變,但每一個體的人都有變遷的可能,即"下學可得上行"(21)。凡人皆可通過修鍊、學習,成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之"真人、神人",入住不可言說之大妙神仙天國。
為了實現這一理想,道教提出了一整套的內修外養之法,包括:現世道德之修養,如尊孝父母君師,舍財利名位而求善舉等;應天道自然,調陰陽,節慾望,以求形共保;內修與方術,以求神寧、形全、精復,具體如存思、守一、導引、吐納、胎息、服食、金丹、房中等。
佛教之四諦說是一個完整終極理想的論證過程。在"苦"諦中,他教人們如實體認人生,即苦是生之實相;在"集"諦中,他分析了人生苦冤枉奶源,即人的各種慾望,貪嗔痴三毒;而在"滅諦中則指明了人生之最高理想境界--涅槃,滅諦之滅,意為終止受苦,脫離苦海,達到涅般寂靜。這正是佛教的終極關懷之體現,是人生之真正歸宿。佛教所講之涅般,亦是難以言說,概括說是這樣一種境界:常、樂、我、凈,即遠離煩惱,斷絕相宗,寂然常住,皆竟清凈,究竟清涼,實極安樂。
除此之外,佛教還描述了許多的極樂世界,如西方之彌陀凈土、東方之凈琉璃世界等,其福樂無比,皆敞其門於眾生。這也不失為佛教極理想之組成。
在"道"諦中,佛教提出了實現理想的途徑,如最初的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及後來的七科三十七道品等。隨佛學的發展,各宗派又以此為核心和宗旨,發展了自家解脫之法門,各有側重,可謂百花齊放。但總的看來,他們都重在精神上的超越,心性上的解脫,而視肉體為"臭皮囊",這一點與道教之重生、強調"肉體飛升"、自由來往仙俗兩界很是不同。因而,道教除了注重心性的改變方法外,還提出了一系列修形煉體之術,如行氣、服餌、煉丹等,即是講性命雙修。但佛道兩家都把人的現世道德修養提高到一個較高地位,強調了修行者的自我完善與心靈的凈化。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佛道二家不僅在生之追求目標上存在差異,在具體實現各自目標的
途徑和方法上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長期的共同發展中,相互影響,在上述兩方面又有了同一化之趨向。四、蔭及子孫與自作自受
因果報應問題是現世與來世、今生與來生的相關性問題,因果報應是聯今世與來世的紐帶,是人對此生的未來和死的歸宿的關懷。在此問題上,道教受佛教影響改變頗多,但二者仍有差別。
佛道兩家都承認因果報。佛教認為,人若"眾善奉行,諸惡莫作",則可轉生三善道(天、人、阿修羅),若廣積善緣,勤修佛法則可脫離苦海、擺脫生死輪迴,進入佛國凈土。否則將墮入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終生受苦不盡。在受報主體上,佛教否認有他人代為受報的可能性,強調自己作業自己受報即"自作自受"。
道教之因果報就要說由其早期的承負說發展而來,深受佛教之輪迴說、儒家之倫理觀的影向。《太上感應篇》云:"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三福;一日有三惡,三年天必降三禍。"《道藏》洞玄部本文類《洞天靈福諸天世界造化經》中《天尊說經開敘品第一》模彷彿教六道輪迴說提出五道輪迴說,人將在天道、人道、地獄道、餓鬼道、畜生蟲獸之道中輪迴不息,若"積德深厚"則生天道,"德在中福"則生人道,"有微罪"則生貧賤之門,"凡是下惡"則轉生"盲、聾、喑、啞六疾醜惡奴婢臭處穢臊之身。"……《太上洞淵神咒經》卷三曰:"惡人死者入三途惡道,道士死者生天上人間,……如此人等扣有重罪,罪入赤連地獄水火之中,三各億劫無有出期。"這些都充分體出了其因果報應思想。但在報應承受的主體上卻又與承負說相結合,以為自己所作之業不但本人會得到相應之報應,而且又將影響後代子孫之禍福榮昌,或蔭及子孫,或殃及子孫。這一點與佛教不同,大概是儒家宗族倫理觀影響之故。同時道教又極盡想像之能事,設置眾多專職神靈以司眾生之功過,專門將人所行之事分別善惡,逐一登記,藉以考查功過,以之為其人受善報或惡報的依據。如耳報神、三屍神、灶神等。而佛教對此持否定態度,不承認有賞善罰惡的主宰者或執行者這樣的實體,其業報規律之力量來源於人人之"自心"。
當然,佛教與道教生死觀之差異遠不止上述四點可以概括,本文僅是擇其大要,略陳管見而已。
並且通過以上的比較我們可以看出,佛道兩家生死觀各具特色,這是其不同世界觀之體現,亦是二者獨立為宗教的關鍵所在。同時,我們亦不難發現,二者同棲中華,千年互動,相互融攝,相通之處也隨處可見,如他們都將人之命運和遭遇的主動權部分地交到人自己手中,從而把人們引上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人生道德實踐,對中國的道德倫理建設功不可沒。註:
(1)《靈寶畢潔》,引自陳致虛《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卷下
(2)《妙真經》,引自《無上秘要》卷五
(3)《太平經合校》卷五十六至六十四闕題一
(4)《六祖壇經》
(5)《太平經合校》佚文
(6)《太平經合校》卷一百五十四至七十《還神邪自消法》
(7)陶弘景《養生延命錄》卷上
(8)《太平經》卷七十二《不用大言無效訣》第一百一十
(9)《太平經》卷九十《冤流災求奇方訣》第一百三十一
(10)《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大正藏》第三卷第291-330頁
(11)梁啟超《飲冰室合集??專集》第十十四,第15頁
(12)方立天《佛教哲學》,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6頁
(13)《太平御覽》卷六六八道部十,中華書局影印本1983年版,第2983頁
(14)孫思邈《存神鍊氣銘》
(15)《三天內解經》卷上
(16)俞琰《周易參同契發揮》卷二
(17)《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註解》卷下
(18)《太平經合校》卷三十五《分別貧富法》第四十一
(19)《太平經合校》卷一一七《無咎四人辱道誡》第二百八十
(20)《抱朴子??內篇》卷十四《勤求》
(21)《太平經合校》卷四十二《四行本末訣》第五十八
差不多都是拿死人嚇唬活人吧,畢竟沒太多能力拿活人嚇唬
道教修今生,佛教修來世,基督教只在意死後
佛修來世,道修今生。這就是生死觀!
推薦閱讀:
※佛教和基督教是根本對立無法互相包容的嗎?
※如何正確看待玄學與鬼神論?
※為什麼說「道家其實非出世的哲學實際上是帝王術」?
※怎樣識別一個人是否猶太人?
※霎哈嘉瑜伽是不是借瑜伽冥想與靈修名義的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