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與自己意見不同的聲音,與自己行為不同的方式,有時還會引起紛爭、詆毀,甚至暴力。面對不同,該如何面對和處理?
這個問題是從 TEDtoChina 看來的,挺好的!
其實無論身處何時何地,我們都會有這樣相似的境遇:我們以為自己了解一切,並從自己一方的價值觀出發看世界。然而,這個世界如此多元,我們怎可能了解一切。神秘主義詩人魯米這樣說道:「在對與錯的觀念之上,還有一片空間。我將與你在那裡相遇。」
伊麗莎白·萊瑟:邀請「另一方」共進午餐
http://bit.ly/haLcK0
近三十年來, 伊麗莎白·萊瑟(Elizabeth Lesser)一直關注個體與社會的健康成長。她聯合創辦了美國最大的關注個體身心健康和社會發展的機構,該機構每年一度的女性大會也在業內享有名氣。此外,她也是美國著名主持人奧普拉節目的常客與嘉賓主持。伊麗莎白此次與我們分享的話題是如何與自己持不同意見的人們相處。
伊麗莎白認為自己是集神秘主義者與生活鬥士於一身的人。她生於無神論的知識分子家庭,卻訴諸於文學與宗教的精神信仰,渴望更全面地去了解人類自身與現實。然而,她生活鬥士的一面又讓她積極入世,參與各種與女性,政治,環保等相關的活動。伊麗莎白認為如她一般具有神秘主義色彩的人類鬥士還有很多,比如馬丁路德金,特瑞莎修女與納爾遜·曼德拉,都是有自己精神信仰的人類鬥士。
一直以來困擾伊麗莎白的一件事是美國不同政治派別間的相互詆毀。而當我們回望人類歷史,會發現無論是柬埔寨,德國還是盧安達,當這種互相詆毀的消極情況發生於這些國家時,情形便會愈演愈烈至極端暴力主義。於是伊麗莎白髮起了一項名為「邀請另一方共進午餐」的活動。如果你是共和黨的,就邀請民主黨的人吃飯;如果你是支持墮胎的,就邀請反對墮胎的人吃飯。邀請的人可以是任何一個與你持不同政見,不同觀點,甚至是不同生活方式的人。
不久前伊麗莎白就邀請了一個與她持不同政見的右派人士吃飯。她與那位共進午餐者為那次談話制定了一些基本的規則:首先,她們談話的目的是去了解一個你可能會有偏見的群體中的成員。此外,她們還達成了一些共同的協議,比如:不要說服,不要辯護,不要打斷;保持好奇心,保持談話,要真實,要聆聽。
伊麗莎白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基本的問題引導午餐談話:互相分享一些各自的人生經歷。什麼是你最關心的問題。你長久以來最想問對方的問題是什麼。
出乎意料的是,經過那一頓午餐,伊麗莎白髮現原來她與她的午餐夥伴都對彼此有太多誤解或是片面的了解,而如今,建立在彼此的信任與真誠之上的談話讓彼此都消除了芥蒂,反而更全面客觀地了解彼此。她們並沒有想要去改變對方什麼,只是開啟了相互溝通的一扇門。
就像我同事喜歡看專業書,於是他覺得看專業書才是學習,他也覺得買了kindle閱讀器就是要用來學習的,哈哈哈!剛剛我正在用閱讀器看一本叫「一個人的好天氣」的書,看到正起勁,他跑過來就是一頓否定:「你買kindle就是看這個的?送給我得了」。
很好的文章,「與看得見的對手共餐」,需要智慧與勇氣。當年的重慶談判也不簡單。
推薦閱讀:
※你的人生低谷期你怎麼度過?
※在哪裡可以看到最新、比較權威的心理學研究結果?
※如何看待手術前醫生和家屬談話不讓病人聽?
※纪晓芙对张无忌有性启蒙吗?
※感情潔癖是心理病么?如何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