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之名》與《聲之形》哪個好看?
近幾年,浪漫主義的動漫電影,頻頻推上中國熒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嚮往動漫電影里的美好故事情節,於是,動漫電影市場,愈發的壯大。那麼今天,咱們就不得來聊一聊,最近大家「撕」得風生水起的一個問題,到底是《君之名》好看,還是《聲之形》更有觀眾緣呢?
首先,兩部影片同樣都是青春題材,無論哪一部,都可以分分鐘抓住少男少女們的心,引發一連串的共鳴感。
《君之名》這部影片一上映便使各大影院座無虛席,精美細緻的畫面,富有浪漫主義情感脈絡,是整部影片兩大亮點。當然,這部影片在有新海誠三個字的聚光燈下,想必也使得很多動漫電影愛好者絲毫不猶豫的購了票。影片的前三分之一的片段大多是在交代故事背景和情節需要,據很多觀影者反映,這一部分雖然丟了不少的包袱出來,卻也讓觀眾雲里霧裡。不過,正是這種雲里霧裡的,寫在手心的「我喜歡你」,才讓這部影片擁有了它獨特的浪漫色彩,有人說,《君之名》無緣無故的感情線,讓人覺得莫名其妙,可就是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不清不楚的感覺,才能讓人感受到青春時期的,不明不白的喜歡。
整部影片依舊是新海誠一貫的小清新風格,無論是東京的都市街頭,還是鄉村樸素的美好,無論是流星滑過的夢幻,還是男女主角深刻的眼神,每一個鏡頭的處理,都讓人感受到了這部影片滿滿的誠意。而時空錯亂,男女主角身份的交替,也是這部影片一個較為新穎的元素。況且,男女主並未錯過的美好結局,像了了每一位觀眾的心愿,可以說,坐在熒幕前的這106分鐘,作為觀影者的我們,每一寸皮膚都可以感受到這部影片的美好與完美。
說完《君之名》,咱們來說說影評較它更高的《聲之形》。相比前者的浪漫主義,《聲之形》更像是一部寫實的動漫作品。這部影片大體講述男主在幫助女主的過程中,實現了自我的救贖,為曾經的過錯悔恨多年,在這段過程中認知了自己,勇敢地去救贖了自己,具有相當深層次的現實意義。聲形的製作,看起來似乎不比君名更上檔次,但《聲之形》無疑戳中了當代社會中的一個痛點,那就是校園暴力。這樣敏感的話題,無論在哪個國家,要登上熒幕來暗示揭發,無可厚非都是非常大膽的行為,而聲形就是這樣大膽的一部影片。整部影片節奏緩慢,與新海誠的一氣呵成,形成了不同的感覺。京阿尼一貫的細膩,將整個故事循序漸進的引進,慢慢將觀眾代入劇情,當患有先天發聲疾病的女主第一次發出聲音的那一刻,相信很多觀眾都受到了相當的感染,這種情緒的渲染手法,拿捏得準確又得當,緩慢卻又行雲流水。
當然,兩部影片都有相當不錯的口碑,各自的側重不同,傳遞的思想與價值不同,自然也是各有各的看點。無論是具有魔幻色彩的《君之名》,還是具有現實意義的《聲之形》,都一定會戳到你內心有一處,非常柔軟的地方。
看過臨近上映的兩部動畫電影,我不可避免的在心裡對它們做了比較。
這部動畫是漫畫改編,但我並沒有讀過原作,所以是在完全不受漫畫影響下做出的判斷。對二者來說也算比較公平。
從故事上來說並不算很有突破,基本上是一個浪子回頭的故事,曾經的欺凌者被曾經的被欺凌者所拯救。
不過雖然說設定不如一分為二的彗星與穿越時間交換身體的能力有想像力,但在表現力上卻是紮實有力,想表達的感情都想辦法好好表達了出來。
不得不說對於女主的設定其實是有些討巧的,有殘疾的萌妹子會激起人的英雄主義情節,一時間只想犧牲一切拯救她。
這有些「萌即正義」的嫌疑,但卻並沒有濫用這一設定,也避免了臉譜化的行為模式。 我曾經說《君之名》中二人之間的情感來的毫無道理,以至於在看到女主手上的「我喜歡你」這幾個字的時候整個人的感覺都是莫名其妙。
這種觀點被人反駁道,」淡化理性(相愛的理由)才更有浪漫主義色彩,人與人的邂逅相愛為什麼要說的那麼明白呢?」我仔細想了想,還是覺得不是這麼回事。浪漫主義的情感是可以不講道理,但對於感性的表現卻是要講的。一部作品對情節的展現應該是有說服力的,否則就會讓觀眾產生違和感。
一見鍾情這種設定並不是不能接受。但至少要在生死相許之前有足夠的表現。這種表現不是簡單的為了你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也不是為了你我翻山越嶺。
我們都知道你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內心通常都不是這麼堅定的。這不是做任務斗惡龍,更像是一種小心翼翼的博弈,因此一定會有游移不定與自我懷疑,然後才是下定決心放手一搏。
但在《君之名》的故事中給人的感覺就是誠哥欽點你們兩個要生死與共,在心裡的表現上則毫無誠意。
之前這篇評論中把新海誠的作品與村上類比,誠哥與村上共同的主題是「尋找」。但仔細想想看,無論是誠哥之前的作品,還是村上的一些代表作,「尋找」都是有原因的。那些角色尋找的往往並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歸屬。
而之所以會尋找歸屬,是因為自己對於歸屬的缺失。因此這種尋找才有意義,才讓人覺得合情合理,感同身受,「如果是我的話,我大概也會這麼做」。
從《星之聲》到《雲之彼端》到《秒5》都是如此。但《君之名》中的「尋找」卻不同,開始的動機是「解謎」,是在尋找真相;在真相大白之後,尋找則是為了「拯救」。
這和「在茫茫人海中尋找靈魂的伴侶」完全是兩回事。如果把整個故事中的愛情線斷掉,改為友情路線,故事會更有說服力,也更有感染力。 誠哥執著於你儂我儂,執著於擦身而過,執著於對於是否回頭的抉擇。但這些與這個故事並不太兼容。
附贈短篇漫畫 說回《聲之形》,我開始對於西宮的感情也不太理解。
為何能對曾經欺負自己的石田如此傾心,讓我也覺得有些強行CP。
但看過之後回頭再想,似乎開始的時候西宮並不是對石田有好感,只是她性格如此,強迫自己與人和善。
在看過附贈的漫畫劇情,才了解到西宮的母親為了讓她不向命運低頭,從小就異常嚴厲,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西宮能做到這種地步。
而二者的感情展開則是在石田再次拜訪之後。此時石田已經經歷過從欺凌者到被欺凌者的轉變,自己也體會到精神上的絕望感,二人能相互吸引也就在情理之中。
加上中間對角色心理狀態的表現刻畫得絲絲入扣,帶來的是相當強的感染力,讓人能夠明白他們內心的苦苦掙扎。
我兩邊的妹子,大概從1/5的地方開始哭,中間斷斷續續地哭到結尾。 除了感人的情節之外,中間還有很多令人忍俊不禁的橋段。這讓整個故事的體驗更加豐富,也讓各個角色顯得更加可愛。為了避免劇透,這裡就不多說了。
我只想提一個,在女主向男主告白的時候,由於無法清晰地發聲,「好き」被男主理解成了「つき(月亮)」。
然後男主還一臉迷惑地打圓場「啊,是啊,今天的月亮真漂亮。」 其實他這麼理解也不算錯,對吧。
《你的名字》是場景畫面的現象級大片,劇情一般沒有出彩的地方,如果穿越,通靈和人格互換可以用彗星撞地球來解釋就無可厚非了。個人覺得宣傳確實很到位。
《聲之形》是劇情為主流引導的青春文藝片。整片想要表達的內容和世界觀也很清晰明了,很廣闊。可能是因為篇幅原因刪減了很多,以至於後期有強行結尾的嫌疑(女主通過夢境指引,醒來跑去醫院找男主,男主同時通過夢境也醒了,還跑出醫院找到了女主),拉低整體評分。
兩部片子本來就不屬於同一類型的片子,《你的名字》就像一部好萊塢大片,《聲之形》就像奧斯卡青春文藝片,具體誰好,那根據個人口味而定。可以肯定的是《聲之形》在各類動畫電影榮獲的獎項比《你的名字》要多的多。
最後難免有人爭論到底哪部好,還是那句話兩部電影本就不是同一類型的,沒什麼好比較。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