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的射鵰等著作經常被翻拍,為什麼《雪山飛狐》翻拍的很少呢?
我想了一下,確實不好拍。
《雪山飛狐》這部小說,寫作年代是1959年,而它的寫作,顯然是受到1950年的著名日本電影、黑澤明的《羅生門》的深刻影響。它在雪峰山上的一段很明顯是在模仿《羅生門》,就是幾個人同時對一件事進行不同的講述,相互之間互相辯駁,造成真相的撲朔迷離。在此之外,《雪山飛狐》還附加了一個寶藏的故事,一個復仇的故事,應該說是在《羅生門》基礎之上的一個武俠化、複雜化了的故事,還挺精彩的。
但是你說要拍成影視作品的話,又有一些問題。首先就是說,這小說沒有那麼多的打鬥場面。這一點很致命,因為武俠小說轉化成影視作品的一個重要賣點就是打鬥戲份,缺少了這個,武俠的影視作品就少了很多吸引力。
其次就是這個小說的篇幅不夠長,人物塑造也不夠。篇幅不夠長,拍成電視劇就得憑空填充很多內容,拍成電影的話,它的後半段結構又和《羅生門》很類似,難道要再拍一段羅生門嗎?很成問題。人物塑造不夠也是篇幅造成的一個重要問題。主人公,即飛狐胡斐,出場的場景寥寥無幾,根本沒有什麼塑造描寫。而它裡面塑造最為引人注目的人物,當屬胡一刀和胡夫人。但很可惜的是,這兩個人物的背景交代的又太少,沒有前史,很難承擔得起主角。這也是因為金庸的這篇小說重點在劇情上,對人物不太關注。
最後一個問題是劇情的問題。在原著的最後一幕,胡斐要揮刀砍苗人鳳,但是他又想起苗若蘭來,對於是否砍下這一刀猶豫不決。然後呢?然後就沒了……對於小說來說,留下一個懸疑引而不發,是一種有趣的藝術手法。但電影電視劇輕易卻不能如此,特別是電視劇。這也算一個挺重要的障礙吧。
一部好的電視劇只要一個經典就行了,翻拍多了哪就不叫經典了 ,《射鵰英雄傳》翻拍的的確不少,翁美玲版的,李亞鵬版的,胡歌版,還有今年楊旭文版,這幾個版本不用說大家都喜歡第一個版本的多一點,因為翁美玲和黃日華演的郭靖與黃蓉已成了他們的代名詞。《雪山飛狐》也翻拍了不少,1991年孟飛版,1999年黃日華版,2007年聶遠版 ,孟飛版的雪山飛狐已深入人心,它的主題曲都會唱,已成為經典。雪山飛狐也有三個版本,小編怎麼說翻拍的很少,小編翻拍多少才叫多,翻拍多了好嗎?
小說字數少,人物不多,限又篇幅,情節衝突不明顯。篇中除了胡一刀和苗人鳳的對決經典外,其他較少能製造看點。金庸也認為,其小說長篇比中篇好,後期比前期好。所以金庸小說中篇幅較短的雪山飛狐,碧血劍,連城訣都是翻拍較少。
大抵有幾點原因:
1、故事情節不好翻拍,劇本不好改編。
2、人物性格不夠深入人心,ip流量不夠。
3、清朝辮子戲,不好看,三個女主性格也不討喜。
4、劇情太過寫實,卻又缺乏代入感。
推薦閱讀:
※如果松鶴樓上與喬峰對飲的是令狐沖,會有怎樣的一段故事?
※為什麼武俠小說裡面上一代掌門不把內力輸給下一代掌門,這樣不就越來越厲害?
※阮星竹為什麼不把女兒養在身邊?
※如果程靈素不死,會不會還有這麼多讀者喜歡她?
※金庸筆下有多少種變態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