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霍光為什麼不反,就因為一個忠字嗎?還是霍光覺得時機未不成熟?


謝邀,又是一個歷史留給我們的沒有準確答案的問題。這類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很有分析價值。

行伊尹霍光之事:

相信稍微熟知歷史的人都聽過「行伊尹霍光之事」,這句話在不同朝代、在不同人口中都有不同的用意。原因很複雜,因為此二人都做過一件非常大的事——作為大臣廢掉皇帝,可視為「大逆不道」,不過同時他們又都是難得的能臣,在合適的時機都還政與統治者,所以又被視作「忠義」。所以不同的人用伊尹霍光作比較,有時斷章取義,含義就不盡相同。

自古廢立皇帝不是什麼罕見的事,外戚、宦官、後宮都有過廢立之事,比如楊堅、朱溫、武則天和十常侍等等,不過能做到還政的還真是不多,除了上述兩位,還有周公旦比較出名:「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周公旦是成王的叔父,而且是臨危受命,因此一直被傳為美談。伊尹要追溯到夏朝,時間過於久遠,記載不夠清楚,連伊尹最後的下場都沒有記載。所以對於這類事件,最有研究價值的,確實是霍光。


功臣?權臣?

這兩個詞其實並不矛盾,外臣不像皇親國戚、後宮和宦官,有便利條件可以接觸到至高的權利。作為外臣,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積累,個人也要有非凡成就,才有機會走上權利的頂峰。霍光就是通過這條途徑走向巔峰的。霍光是霍去病同父異母的弟弟,十多歲時被霍去病帶到長安,隨後開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霍去病我想不用過多介紹,他的功績成就可以說閃耀整個西漢,甚至對後世都有很深的影響。有這樣的哥哥,霍光自然可以平步青雲,同時霍光個人也很有才幹,侍奉漢武帝左右,前後出入宮禁二十多年,未曾犯一次錯誤。因此得到漢武帝的信任。漢武帝臨終前曾令宮中畫師畫《周公輔成王朝諸侯圖》賜給霍光,暗示他準備輔政。後來接到遺照被任命為輔政大臣。漢宣帝時期匈奴歸降大漢,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於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其中霍光就是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這就是霍光的功臣之路。

權臣很好理解,作為四個輔政大臣之一,他與另外兩位輔政大臣聯姻,雖然後來因為政見不符反目,但是其行為可以算作是鞏固政治勢力。漢昭帝時期,霍光清除了政敵上官桀父子、蓋長公主、燕王劉旦以及輔政大臣桑弘羊等人,得以獨攬大權,加之漢昭帝年幼,所以帝國的實際話語權就掌握在霍光只手。後來漢昭帝駕崩,由於沒有子嗣,所以霍光迎立漢武帝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二十七日之後就以淫亂無道的理由報請上官太后廢除了他。


時機:

簡單說一下提問中說到的時機。所謂時機,不外乎天時地利人和。天時,要看當時的王朝氣運,為什麼說「當時的」呢?因為我們了解的王朝運勢,都是知道結果之後才總結出來的,也有被後朝醜化渲染的,所以當時如果霍光成功,那麼我們所認知的漢朝的氣運就也會隨之改變,所以天時一定程度上是也是人為的,並且當時劉弗陵已經有昏紂之相,一定程度上符合天時;地利,也就是當時的環境和外部條件,西漢在漢武帝前後是很尚武的,而且軍隊權利都掌握在氏族手裡,這一點上霍光完全符合要求,因為此時霍光已經集權利與一身;人和,就是綜合條件,此時政敵已經肅清,霍光又有威信,所以符合一部分人和的條件。

所以並不存在時機不成熟,但也不能說絕對成熟,這要看個人的操作能力了。


反?忠?

有人認為霍光大權在握,肯定是動過取而代之之心的,至於為什麼沒動手,原因很多,可能就像上面說的時機不成熟,也可能是他不敢邁出那一步。霍光怎麼想的誰也不知道,所以這就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它給了我們無限遐想的空間。

在我看來,霍光是不想反的。

霍光的為人:首先霍光在漢武帝身邊二十餘年未犯一錯,可見其謹小慎微,也很自律。有些事裝裝樣子很容易,但是如果一裝就是二十多年,那就肯定是真的了,所以對霍光的這項處事風格不要懷疑;其次霍光與上官桀聯姻,本來是為了加強政治團結,但是霍光卻不許上官家亂用權力安插親信,因此反目,可見霍光還很堅守原則;再次,霍光除掉上官桀等政敵之後,專心輔佐漢昭帝,休養生息、鼓勵農業,開創了昭宣中興,這就可以看出霍光很有才幹;最後,霍光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對皇族行廢立之事,最後又還政與漢宣帝,可見其不惜名節,即使背負罵名也要保漢氏周全的魄力。

現在一個清晰的人物脈絡就展現在我們面前,一個自律、謹慎、堅持原則、有才幹有魄力的權臣,到底會不會反?我想是不會的,這有悖於他的性格和為人。有人覺得我這樣想太幼稚,那我們就舉兩個例子。

我們熟悉的改朝換代的權臣,比如曹丕、司馬昭,是在繼承權利的過程中,取代了西漢和曹魏政權。但是他們的父輩,在經過艱苦的創業,得到至高權利後,卻並沒有謀反。原因為何呢?其實曹操、司馬懿和霍光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他們有初衷,並為初衷而奮鬥,在取得權利前他們經歷了種種艱難困苦,仍舊沒有忘記本心,因此他們不會反。曹操的初衷是興復漢氏,所以當他掌權,即使不用完全按照當初的承諾做,但是也沒辦法越過心理和現實帶來的多重阻礙,乾脆利落的去推翻漢氏;司馬懿的初衷是對曹家忠誠,他是曹丕門客,輔佐曹魏數代,深受信任,所以即使後期他掌權,他也不會對自己的恩主下手;霍光和司馬懿很相似,他輔佐漢氏四代,深受漢武、漢昭、漢宣之恩,所以他同樣不會反。這不光是自己心裡過不去,在道義上也逃不過悠悠之口。

但是他們的子孫則不同,曹丕、司馬昭等一直在權利的籠罩下成長起來,他們成長過中沒有體會到皇權的可怕,也沒有受到皇權的恩惠,所以他們做的事是「順理成章」的權力轉移而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搶班奪權。


後代:

說到了曹丕和司馬昭,就不得不說霍光的後代,霍光被詬病的一大原因就是他對親人約束管教不夠,以至於他們胡作非為,在霍光死後兩年即被滅門。可以想像,霍光的後代也像曹丕、司馬昭一樣覬覦權利,但是首先他們沒有曹丕和司馬昭的能耐,其次霍光也並沒有做此類鋪墊。


總結:

因此我覺得,霍光不是不能反,而是不想反。他從小跟隨哥哥,對哥哥的英勇形象應該印象深刻,這是一個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他受到了霍去病的熏陶,定然是有報國的熱情。另外霍光本人也有治世的報復和能力,因此深受漢氏信任。

一個有原則、有魄力又謹慎的人,其道德水準應該是十分崇高的,因此他不會做出忤逆之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漢氏、為了國家、為了百姓。個人私利對於我等小民來說,確實是會形成一定的羈絆,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還都是為了家庭而活,為了自己而活。但是對於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能臣來說,個人的得失,永遠要排在大義之後。

所以我願意相信,霍光,是個光明磊落的治世之臣。


擁有霍光這樣權力的權臣多了去了,能像王莽曹操這樣篡位成功的,實在不多。

那些擁有霍光這樣權力的人,甚至權力比他大的人,也認為,只要篡位,天下就改姓了,於是前赴後繼的走向斷頭台。

霍光權力大,因為他是大將軍,漢武帝任命的輔政大臣,代行的是皇權,所以滿朝文武聽他的,但如果他想篡位,敢跟著他篡位的有幾人?

最簡單而已,那些劉氏宗親、外戚、勛貴、地主、諸侯王等,都是依附於大漢江山存在的,如果霍光篡位,這些人靠什麼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他們首先就會起來反對。

而三公九卿大臣,跟著霍光篡位,所得的收益有多大?風險有多大?無論成敗都得不償失。

雖然看著霍光的子侄掌握著漢朝的南北軍和禁衛軍的軍權,造反了也能調動軍隊,但是,你能控制都城,都城以外的地方呢?區區南北軍又有什麼用?

權臣控制皇帝很容易,殺皇帝也容易,控制都城也容易,但想把權力伸向全國的每個角落,太難了,

如果霍光敢這樣做,控制了都城,全國各地就馬上脫離大漢,於是天下大亂,逐鹿中原,王莽後期的天下大亂提前上演罷了。

霍光想過篡位沒有?絕對想過,不想當皇帝的權臣是不存在的,就像曾國藩一樣,想過造反沒有,也絕對想過,但是權衡利弊,發現造反是弊大於利的,於是只有做一個「忠臣」。

從霍光斗死了其他三個輔政大臣和皇帝的親姐姐開始,他就一家獨大,整個大漢朝就霍氏家族的天下,於是漢昭帝不明不白的就死了,於是立了個無背景的劉賀,又廢了企圖奪權的劉賀,又立了個無背景的劉病已,終於把自己熬死了。

他的所作所為,已經超過了一個臣子做的,任意廢立皇帝,掌握軍權,皇帝的命在他一念之間。如果不是想篡位做皇帝,他是想幹嘛?


霍光是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本在老家也屬殷家之家,衣食無憂,因霍去病戰功至偉卻英年早逝,漢武帝不管出於何種心態,把霍光調至身旁不管扶值陪養,還是因懷念霍去病以找心理平衡,霍光也頗為爭氣,事事讓漢武帝賞目悅心……於是一步步成為重臣,時漢武帝為擺脫祖奶奶竇太后的束搏以竇氏集團的影響,採納大儒董仲舒的意見即排黜眾家獨尊儒術,霍光也在是氛圍中成長,武帝晚年迷道,加上太子整蠱風波怨死,霍光由重臣逐轉為權臣……以霍光成長史及背景,在當時前無篡權之先例,以宗制禮法,霍光只弄權不會反!(東周諸候齊國由姜姓變田姓,也有三家分晉,但其都經營數代人)霍光之根基並未強大到可傾覆朝庭的力,如霍光的子孫繼有霍光之能為,也許篡位稱帝,如後朝曹操司馬懿家族!


漢武帝之後,國家奉行儒學,霍光作為儒家一份子,在儒學大環境中是很難突破的儒家思想,走上造反之路的。

造反就好比今天的創業,成功率是很低的。霍光想當皇帝,其他的張光、李光、王光都想當皇帝。霍光一但當了皇帝,天下英雄就會造他的反,到時後一定會天下大亂。弄不好會家破人亡。

一個人要當皇帝,必須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霍光要造反,能夠做到振臂一呼,應者雲集嗎?恐怕很難做到。他作為權臣,維護的是漢朝利益,可以大行其道。但作為反臣,很難形成影響力。

鑒於以上原因,霍光不會有造反的行動,他一定選擇做個忠臣。也許偶爾會有造反的念頭,但這念頭最終都會被理智戰勝。

人生就是選擇,霍光選擇的不是造反,而是忠君。今天看來,他的選擇是正確的。


我想請問小編,霍光為什麼要反,不怕重複呂氏一族的災難,不怕劉氏一族起兵反之,以霍光的權勢,做不做皇帝有什麼區別,這種沒有意義的問題以後不要再問,我沒興趣回答你,準備拉黑你,看到小編就煩。??????


權臣和廢帝自立是兩碼事,牽涉到人心向背,歷史上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大多數沒好下場!漢朝以儒家思想為本,根深蒂固,霍光是名門之後,要突破這點都不容易,再說,權力無窮大,位極人臣,為什麼一定要自立呢?


霍光經是西漢時期著名的權臣與政治家,一生仕途順遂,最後官至大司馬,霍光一生共輔助過三任皇帝,是名副其實的三朝元老,霍光位高權重,其外孫女上官氏上官氏是漢昭帝劉弗陵的皇后,其小女兒霍成君是漢宣帝劉詢的皇后,與此同時,霍光還留下了一段效法殷商伊尹廢帝的故事。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張佳瑋入駐荔枝 FM,開設個人播客?
武大郎和西門慶第一次正式會面是怎樣的情景?
樓蘭古城是怎樣的?
荷蘭足球歷史最佳11人陣容里有哪些人?

TAG:霍光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