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戚繼光活著的話,努爾哈赤還能那麼囂張嗎?


戚家軍事實上已經沒法適應遼東戰爭,這是有戰例可以證明的。

我在騰訊文化「彰考局」發過《明清戰爭中的「戚家軍」為什麼不管用》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該文騰訊網、搜狐網、強國論壇、嶽麓書社公眾號、格上財富公眾號等轉載。

原文如下:

在靜態的歷史描述中,會有很多美好的想像與願景,也有相當多的遺憾,為了彌補遺憾,便產生了很多看似關公戰秦瓊的命題。

比如人們會對明清戰爭有這樣的疑問:煊赫一時的「戚家軍」既然打贏了「倭寇」,那麼打女真人行不行呢?

這不失為一種有趣的假設,然而,殘酷的歷史事實是,被後人稱作「戚家軍」的軍隊,在撫順追擊戰與渾河之役中以慘敗收場,戚繼光建立起來的戰術體系一敗塗地。

關鍵點

● 戚繼光招募、練就的軍隊,以山地作戰以及短兵相接(格鬥)見長,後來列裝鳥槍等遠距離攻擊武器後,格鬥能力減弱,這支軍隊被稱作「南兵」「浙兵」,從未自稱「戚家軍」。

● 戚繼光調任薊州後,著意練兵,練成了步、車、騎、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軍團,防禦蒙古收到奇效,但應對不了女真人的「楯車掩護—重步兵越阻格鬥」戰法的衝擊,因而一敗再敗。

● 「戚家軍」的失敗表明,一種兵制、戰術體系不可能永存,通常歷經一兩代人就難以應對新的戰爭形勢。明軍在與清軍的較量中屢戰屢敗,直到袁崇煥摸索出的「憑堅城用大炮——重甲野戰騎兵」戰法,才有了逆轉之機。

從未自稱「戚家軍」

闡明「戚家軍」的作用之前,先搞清「戚家軍」是什麼,這還得從戚繼光說起。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繼光在浙江義烏招募當地農民組成軍隊,參與江南對倭作戰,這支以義烏人為核心的部隊,稱作「浙兵」①,後來該部隊調到北方的薊鎮,以為練兵之「模範軍」,並參與守衛薊鎮三協敵台,也稱「南兵」。這是多數人所認為的「戚家軍」。

▲電影《蕩寇風雲》里的「戚家軍」

戚繼光調任薊州總兵後,著意練兵,最大的成果是練成了步、騎、車、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新式車營軍團,並將其推廣到九邊。這一真正意義上的「軍團」,體現出戚氏兵團作戰與塞北作戰理念,不再是在江南湖沼作戰的山地小股步兵。

「戚家軍」威名是靠戚繼光嚴格的束伍②(紀律)、以及「抗倭」戰爭的重大勝利帶來的,這支部隊擅長山地戰與短兵相接(格鬥),著甲率很低③,可以說是一支山地輕裝步兵,後來列裝了鳥槍、火炮等遠距離射擊武器,格鬥能力隨之下降。

需要指出的是,戚繼光招募、練就的軍隊,從未自稱「戚家軍」,他自己是萬萬不敢說的,下面的士兵更不敢言,支持他的首輔張居正,要在內閣會議、廷議中這麼說,政治生命基本就結束了。在當時,戚繼光從來沒有獲得自籌糧餉的權力,所有軍隊名義上與事實上都是朝廷的,只有大明軍隊、官軍,若以私屬,則是大逆,這與「岳家軍」很不一樣。

「渾河之役」慘敗

戚繼光練兵成功,又名滿天下,其後每遇重大戰爭都會調「南兵」參與,或者從薊鎮抽調,或者從浙江招募,著名的「萬曆三大征」,都有「南兵」的影子,壬辰戰爭中,「平壤之役」的「南兵」更是居功至偉。

到了明末的明金戰爭,「戚家軍」不出意外地同樣被調赴遼東,準備重擊努爾哈赤,便發生了渾河之役。

天啟元年三月(1621年),努爾哈赤傾國西征,攻陷瀋陽,在遼陽的浙兵、川兵奉命救援瀋陽,明金兩軍在渾河岸遭遇,北岸列著川兵,南岸列著浙兵,據清代史料記載,川軍總兵陳策,統有兩萬士兵,「皆執五竹柄長槍大刀,利劍」「鎧胄之外,冒以綿帽、綿被」,而萬餘「浙兵」,則「布置楯車、槍炮,浚壕安營,用黍秸為障,以泥塗之」④。

兩軍交戰,針對川兵,努爾哈赤:

「遣右翼四旗兵,取綿甲楯車,徐進擊之,其右翼四旗紅甲護軍不待綿甲楯車,奮勇先登,兩軍鏖戰,久之不退。上見之,令後軍往助,遂擊射衝突而入,明兵大敗,追擊至渾河,盡溺水死。陣斬總兵陳?及參將張名世,而我國參將布哈,游擊郎格,石爾泰,以先登力戰俱死焉。」

可見,著重甲(鎧胄+綿帽綿被)、用長槍大刀的川兵,與清軍格鬥數陣,異常慘烈,並斬殺後金戰將數員。

而針對浙兵,努爾哈赤直接以「布楯車沖入,破其營」,斬殺兩員大將,「悉殲其眾」。以槍炮等遠距離武器為主的浙兵,在後金軍的「楯車掩護—重步兵越阻格鬥」的衝擊下,迅速崩潰。

明朝方面對此次作戰的描述比較混淆⑤,許多偏文藝的著作將戰役中的「戚家軍」寫的很悲壯,這其實是混淆了川兵與浙兵以及後世文學作品有意塑造的結果⑥。事實上,渾河之役中,西南山地重裝步兵⑦對後金軍的創傷更大,大量裝備火器的浙江輕裝步兵反而並沒有對後金部隊造成多大傷害。

不得不說,渾河之役是戚氏步兵退出歷史舞台的重要節點,此後「浙兵」、南兵的存在感越來越低,比在東江作為水師的「浙兵」還要低。

戰術趕不上形勢

那麼問題來了,此前「戚家軍」引以為傲的步、騎、車、炮多兵種協的兵團作戰模式,為何會在渾河之役中失效?

當然,往大處說,是戚繼光死後,「戚家軍」沒法繼續維持嚴格訓練和「高薪」,戰鬥力大降,其實更關鍵的原因是,「戚家軍」的這套戰法,已經不適應努爾哈赤的新戰術了。

在對塞北的作戰防禦中,明軍發現,蒙古部落並未統一,南下劫掠的往往是分散的個別部落,這些蒙古人以輕騎兵為主,反應迅速,但衝擊、格鬥能力都很有限。為此,明軍以「車營」應之,遇弱小之敵,以騎兵出擊殲滅,遇數量較多之敵,則入車營以火力攻擊,收「存己滅敵」之效。

▲《四鎮三關志里》里的「輕車」

景泰年間起,明邊軍陸續編製小股車營部隊,到明中葉大危機時期(1540-1570對蒙作戰),「車營」理念被廣泛接受。

總理薊鎮期間,戚繼光就訓練新式車營,依據作戰任務與部署區域的不同,「車」又分為偏箱車(騾駕), 輕車(人運),雙輪戰車、獨輪戰車等,在薊鎮實現了較為成功的防禦。

正因如此,這一編製被廣泛推廣到了九邊⑧,「(隆慶)三年,遼東巡撫魏學曾,請設戰車營於廣寧」。據《四鎮三關志》記載,遼東諸營大量裝備戰車,如:

標下正兵營:獨輪戰車二百輛。遼兵營:獨輪戰車二百輛。開原營:獨輪戰車二百輛。海州營:獨輪戰車二百輛。寧遠營:獨輪戰車一百輪。險山營:獨輪戰車二百輪。瀋陽營:獨輪戰車二百輪。正安車營:雙輪戰車二百二十輛,獨輪戰車三百輛⑨。 

是書成於戚繼光編練車營之後,這些車兵部隊,或是戚繼光親自訓練而成,或是採用戚繼光訓練法鍛造而成,說它是廣義上的「戚家軍」並不為過。

部隊在萬曆中期以降很長時間裡有著不俗的表現,不過在1618年撫順陷落後,遼東總兵張承胤率領的明軍在追擊努爾哈赤過程中,遭遇大敗。《清實錄》說:

明兵據山之險,分兵為三,立營浚壕,布列火器以待。及兩軍相拒,明兵發槍炮,我八旗兵奮勇擊射。初風自西起,忽反風,塵沙轉向敵營,我軍乘勢沖入,明兵不能支,遂潰⑩。

此戰明軍「皆系正標營,挑選精銳,慣戰家丁?」,裝備大量馬匹、火器,且著甲率非常高,是一支裝備齊全的精銳部隊。戰時,「據山之險,分兵為三,立營浚壕,布列火器以待」,這是典型的野戰車營戰術。但一遇後金部隊,即傷亡慘重。

▲《滿洲實錄》里的清軍盾車

明士大夫將此次失敗歸結於孤軍深入,然而從軍事角度而言,明軍的這套戰法需要「立營浚壕,布列火器」,但這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完成,因此,戰敗並不在於張承胤是否中計,而是遼東邊軍現有的車營、馬營的戰鬥編隊,無法有效形成對後金軍的威脅。

這場野戰失敗,足以說明隆慶(1567-1573)到萬曆(1573-1620)年間,戚繼光所建立的「步兵軍官的各兵種協同」 ?、重視遠距離射擊(輕視格鬥)等戰術,搞不定經過三十年統一戰爭磨練出來的後金部隊?。

沒有一種戰術可以永存

回顧遼東戰爭,你會發現努爾哈赤與明軍作戰,像是一位戰術嫻熟的前輩與毛頭小子摔跤。在明軍中服役多年的努爾哈赤,親眼目睹了明軍對付蒙古人的這套戰術,非常熟悉其優劣短長,他起兵後,明軍依然如故,打起來自然就得心應手。可以說,努爾哈赤身上的遼東性遠遠重於其內亞性(如果有的話)。

戚家軍的失敗表明,一種兵制、戰術體系不可能永存,通常歷經一兩代人就難以應對新的戰爭形勢。渾河之役後,明軍繼續在與清軍的較量中屢戰屢敗,直到袁崇煥在實踐中體悟出的新戰術體系「憑堅城用大炮——重甲野戰騎兵」後,方才有了逆轉之機。

注釋

①辛德勇:《述明代戍衛長城之南兵》,中國史研究,2004年。

②眾說周知的南兵淋雨就是戚氏步兵紀律的體現。

③依據為戚繼光的《練兵實紀》裡面很少提及甲胄與諮詢戚家軍研究的朋友。

④清太祖實錄,卷五,天命六年三月乙卯條。

⑤明清戰爭很有趣的就是許多戰役清朝的記載比明朝全面,更有助於分析。

⑥江南地區的戲曲、小說對歷史人物形象影響很大,甚至能影響到正史敘事,清修《明史》諸多地方來自這裡。這也是其戰史敘事諸多錯誤的重要原因。

⑦李湖光:《逐鹿關外-大清王牌八旗軍的崛起》

⑧《明代車營研究》,博士論文

⑨《四鎮三關志》卷3,軍旅

⑩清太祖實錄,卷5,天命三年夏四月庚戌條

《明神宗實錄》,卷 568

《論洪承疇軍事作戰的理論與實際》,碩士論文。

可以說女真部隊是16世紀前半葉東亞大陸最強的野戰部隊。輕重騎兵協調,楯車重步兵攻堅,對軍事技術的重視,統帥的指揮藝術都無與倫比。君不見丙子胡亂,朝鮮王朝軍隊沒法殲滅大清的前鋒三百騎。


回答問題之前,我們先分享一個故事。話說西漢初年,漢文帝被游牧武裝匈奴人給騷擾的十分頭疼,他就向馮唐抱怨了一句,如果廉頗,李牧還活著的話,匈奴就不會如此囂張了!馮唐聽了這句話,直接潑冷水,您就別做夢了,就算這兩人活著您也用不了啊!同樣的道理,在明末國力軍力都衰微的情況下,就算戚繼光活著也沒法打啊!

這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明末的兵力不足。就算戚繼光是萬人敵,沒兵可用啊。著名科學家徐光啟曾做過一次調查,他考察了北京通州,昌平三個軍營的情況,結果發現紙面上記錄的兵員數量為1.06萬人,但實際上只有6800多人,其中吃空餉,不幹活的人大約36%,這6800多人加上新招的壯丁才總計7500人,其中力氣大能抗武器的不到2000人,還有打雜的就有4000人,如此下來能訓練成精銳兵馬的只有100到200人。按照如此比例,給戚繼光3000人馬,裡面能抗揍的不到100人,戚繼光充其量算個加強排長,能和努爾哈赤打仗嗎?當然戚繼光可以自己招募訓練,但兵員素質要求很高,絕不會出現徐光啟所調查的這種情況,但要訓練戚家軍沒有時間和大量裝備和戰爭實踐,一時半會兒根本就練不出來。

第二,軍餉拖欠,甚至苛刻。當年戚家軍招兵的時候,給的是高薪待遇,一個兵一年10兩銀子,12人的小隊殺一個鬼子賞30兩,平時訓練時候按照技藝高低將士兵劃分成9個等級,1個等級賞銀1分,2個等級賞銀2分,3個賞5分,以此類推,所以戚家軍一到戰場就敢打敢拼。而且他們的裝備也很複雜,都是用銀子堆起來。而萬曆後期的軍餉是個什麼情況呢?還是老徐給出的數據,每個兵每月1到2石米,等於0.5到1兩銀子,一年也就是6到12兩銀子,這和戚家軍相差不多啊。但沒有各種獎勵,而且這每月1到2石米的死工資,經過層層盤扣,到士兵手裡就所剩不多了。老徐舉了個例子,邊關抗擊金兵的士兵,每個月工錢不到七八錢,只能換幾斗栗而已。這還不包括武器裝備的武器,要知道這麼錢,連士兵的肚子都難以填飽,一個殺豬的屠夫每個月就能輕鬆賺到,何況這是殺人送命的工作,試想這麼低的待遇,填不飽肚子還沒武器誰願意去跟努爾哈赤干仗啊?

第三,武器年久失修,裝備破爛。我們都知道戚家軍的裝備在當時相當盡量,什麼刀劍鎧甲狼牙棒之類的冷兵器就不少,火器也裝備了不少。比如戚家軍一個步兵營就裝備了鳥1080支,火藥4300斤,火箭6470支,另外騎兵營,車營,水營,輜重營還儲備了無數的軍器彈藥。而這種情況到了老徐所在的時代,完全掉了個個,簡直是天差地別。明軍的裝備武器被女真武裝甩了一大截,只要一打仗,女真部隊全部都是用鐵甲將自己裝備的嚴嚴實實,像個烏龜殼子一樣,他們的重騎兵就像坦克一樣橫衝直撞明軍。但明軍士兵只有胸甲和護甲,其他地方就暴露在敵人的打擊之下。往往女真人衝過來就是一頓顏射,搞得明軍士氣衰落,進而造成大潰敗。薩爾滸之戰中的杜松就是被女真人顏射而死。當將軍的護具都不行,那些底層的士兵更不用說了,就是炮灰的命。

所以說讓戚繼光回到老徐所處的年代,必須解決兵員素質,糧餉和武器裝備這些因素,不然你讓他帶領一群什麼都不會的人上戰場,什麼武器都沒有,什麼保護措施都沒有的軍隊跟努爾哈赤打仗,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如果這三個要素都到位了,憑著戚繼光的軍事才能吊打努爾哈赤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戚繼光的戚家軍在人數最多時也只有六千多人,而努爾哈赤的八旗軍有六萬人,一比十的比例,這仗怎麼打?要講公平的話那就讓戚繼光自己招兵,親手訓練出六萬人的戚家軍,然後浩浩蕩蕩的開去找努爾哈赤決戰才公平,不過努爾哈赤的八旗年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確實堪稱全世界最強悍的騎兵部隊,騎兵機動性強速度快,八旗軍又人人精於騎射,強弓硬駑數十米遠取人性命,萬箭齊發所向無不披靡,戰鬥力遠勝組織渙散的倭寇和蒙古部落騎兵,漢人步兵軍隊在野戰中真的很難招架得住,明軍當時裝備的火銃、火炮的性能差,殺傷力實在是不敢恭維,想依靠火器取勝基本不可能,不過戚繼光訓練出來的軍兵組織紀律嚴密、戰鬥力強,用車營法或許能遏制住八旗軍的優勢,雙方實力應該差不多吧!誰也討不到太大的便宜,能拼個兩敗俱傷。


努爾哈赤囂張,是因為萬曆昏聵。戚繼光受到張居正重用,等張居正一死,戚繼光就被罷黜了。所以戚繼光一直活著也沒用。但是假如張居正一直活著,情況就完全不同。如果張居正多活10年,努爾哈赤都未必能囂張起來。


戚家軍當年是在富饒的南方江浙作戰,不光有朝廷為保稅賦而給予的更多支持,當地仕族大戶給予的支持更多,兵員齊整,武備精良,所以戰鬥力高。而到了明未,國家連番遭遇天災,加上不斷的農民軍起義,已經無力支撐大的對外戰爭,也就是這內外交困的境地才導致明政府的滅亡。這跟後來的國民政府很像,但是不論是蔣還是毛都是有眼界有大略的政治家和領袖!避免了明未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整體大環境下,一將一帥的出現很難改變歷史的車輪,如岳飛。


明末並不是缺少功臣良將才滅亡的,而是最高統治者崇禎是個超級蠢材,毫無治國方略和君主胸懷,相反卻嗜血殘忍,卑鄙無恥,吝嗇極端變態。好好的一副牌被他打的稀爛,這裡面雖然有明末內憂外患的大局面存在,但是崇禎的自負無能敗家仍是主要原因,戚繼光如果生在明末,仍然會面臨著君主猜忌,文管漢奸集團掣肘陷害,軍餉無法解決等一系列難題,他也無法拯救被崇禎禍害的大明江山。只要有崇禎在,明朝的滅亡是無法避免的事。


沒有比努爾哈赤更多的家丁,誰來都沒戲。戚繼光強,是他在薊鎮總兵任上,因張居正支持,居然養了兩萬多家丁,比八旗的年輕旗丁還多一點。家丁流行後,軍隊實力很大程度上是比家丁數量。


推薦閱讀:

劉璋兵多將廣地盤又大,為何對付張魯還要請劉備幫忙?
如何去欣賞一件古董?如何在參觀博物學到東西?
戰無不勝的帖木兒大帝,為何終身對明朝稱臣?
美國歷史任期時間最長的總統是誰,最有威望的總統是誰?
皇帝登基時,會怎麼處理父皇留下的嬪妃?

TAG:清朝 | 努爾哈赤 | 戚繼光 | 文化 |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