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很有內涵的句子作下聯「三朝三暮三境參禪」,上聯怎麼對?
試對:
上聯:一日一月一意養性。
下聯:三朝三暮三境參禪。
對聯解析:
下聯解析:
1.三朝三暮
出自北魏酈道元的《黃牛灘》,
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原文用行人時間形容黃牛灘之大。
如此,」三朝三暮」是時間上的寫實,文字的魅力在於意境的引申。在此引申為時間比較長。
朝與暮相對,構成一日成為可考的具體時間。
2.三境是一個意境幽遠的修行代名詞。「為伊消得人憔悴,;望斷天涯路;驀然回首,」等耳能熟詳的解釋都貫穿著國人悟道的智慧。
3.參:參加,參與,引申為體察,窮究,體悟,覺醒,覺悟。
4.禪:精修,靜修的果(態,界,境,果)。雖為佛所謂,然在佛,道,儒互通的國學中,其意其為其境已為眾有。
5.三是一個吉數。道教:天地人,精氣神,萬物之始;佛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國學三元:儒釋道
6.整句直譯:覺悟需要長時靜修。
長時間靜修可以達到禪境。
。。。
修習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體悟該句的境界,自有一番收穫。
正如作者所言,很有內涵。所謂意境幽遠而綿長。
試對一個。
上聯:一日一月一意養性。
本意註解:
1.一日一月,可以是具體的一個日一個月的時間,也可以理解為一個日月輪替即為一日的具體時間;引申為周而復始的日月,即延綿不絕。
2.一意:專一,執著,引申為精進,精研,精修。和禪修需要的靜相輔。
一生二,二生三,三育萬物。一是大數,是發端,和下聯的三呼應。
3.養性:修身養性是集儒釋道於一體的國學文化的始。
4.修:與參相對。修除了參,更重在體行(本體行,異體行,眾體行)。更博大,與一呼應。
工科生在文科生前板斧,請笑納海涵。
「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系統協調」創新思維是本人提煉且堅持公益科技科普的方法論。歡迎關注,歡迎加入推介分享。
促進國人科學素養的提高是我公益目標之一。
上聯:一觴一詠一念悟道。
下聯:三朝三暮三境參禪。
注,
下聯側重常年參禪,
那麼上聯就強調頓悟。
下聯出自
酈道元《水經注_黃牛灘》:
故行者謠曰:「朝發黃牛,暮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
本指黃牛灘大,在這裡可以理解為十年如一日不變的修行。
上聯,則指《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中由記敘到感嘆抒情的轉折太突然了,之後的大道理就像是頓悟一樣。
…………
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注,
此處上聯強調格物致知,
出自理學大家
王夫之的《思問錄》:
太虛,一實者也。故曰「誠者天之道也」。用者,皆其體也。故曰"誠之者人之道也」。
…………
太極動而生陽,動之動也;靜而生陰,動之靜也。廢然無動而靜,陰惡從生哉!一動一靜,闔辟之謂也。由闔而辟,由辟而闔,皆動也。廢然之靜,則是息矣。「至誠無息」,況天地乎!「維天之命,於穆不已」,何靜之有?
注,
此處上聯強調本源,求道之本。
一氣,即先天真一之氣,
混同陰陽,乃物質之先。
本人試對「三朝三暮三境參禪」如下:
一晨一夕一日行善
三朝三暮三境參禪
自省
文:沙漠遇見大海
三朝三暮
眼不過三境
或山水或非山水
三境觀景如省自我
一晨一夕心見一日
拾得一日便不忘初心
一日於世
因善而生
人之初善應省始終
其始小善己若大禪
其中「三朝三暮」出於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三朝三暮,黃牛如故」意為黃牛峽江水迂迴曲折,縱然三朝三夕,江流不止,回首間黃牛山如故。
三境參禪:三境:第一境,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境,禪有悟時,看山非山,看水非水;第三境,禪大悟時,看山仍是山,看水仍是水。雖山水依舊,唯禪境從「有我」、「無我」、「忘我」之別。
本人愛好詩歌!文化生活!以文會友!真誠期待各位朋友進入本人頭條文庫不吝點評,歡迎互相關注,互粉必回!鞠躬致謝!
上聯:一心一意一門悟道,下聯:三朝三暮三境參禪。
三朝三暮三境參禪,
六生六死六道輪迴。
世間萬物皆有靈性,
心存敬畏即為修行。
謝謝悟空!上聯:九天九宮九數悟道,下聯:三朝三暮三境參禪。
上聯:三朝三暮三境參禪。試對下聯:一生一世一心悟道。
三朝三暮三境參禪;
一日一時一刻悟道!
九日九夜九九皈一。
上聯:萬塵萬土萬粒眾生,下聯:三朝三暮三境參禪。
一花一葉一世幻境;
三朝三暮三境參禪。推薦閱讀:
※中國社科院外文所所長陳眾議說中國因為文字發明早,所以沒有必要產生口耳相傳的史詩?
※宋詞中對閨怨的描寫有什麼意圖?
※一說宋詞按照婉約和豪放分類不合理,為什麼現在還這樣分類?
※你有没有因为一句诗喜欢上一个诗人?
※大家有什麼特別感人美好的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