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喜歡梵高的理由是什麼?


對於藝術家來說,不分國度,喜歡的終歸是喜歡,不喜歡的,即使那個藝術家再有名他們也不會喜歡。這是人之常情,也符合人類的多樣化的審美情趣。

既然問題中提到梵高,那麼我也在這兒多說幾句吧(不喜歡的朋友就當我下面的文字是廢話吧)。

梵高,只是他的一個別名。他的全名應當是「文森特·威廉·梵·高」。管他叫文森特,才是最正確的。記得有首歌曲的名字就叫《文森特》,好象是艾爾頓·約翰(ELTON JOHN)唱的,非常好聽。我上大學時,經常聽這首歌。說起文森特來,基本上世界上公認的歷史事實是,他是一個精神病患者!了解一點梵高歷史的朋友們,一定知道他的藝術經歷基本上都是比較傳奇的。先來欣賞幾幅經典的作品吧。

藝術的欣賞,本來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有人不喜歡梵高的作品,有人喜歡;有人對梵高捧若神靈,有人卻對他貶低,等等。其實,但從純藝術的角度來看,我個人認為梵高對西方油畫的發展與創新是有非常重要的積極意義的。要搞清這一點,需要知道點「印象派」的發展歷史。

梵高其實是「後印象派」的代表者。首先,「印象派」繪畫是西方繪畫史上劃時代的藝術流派,19世紀七八十年代達到了它的鼎盛時期,其影響遍及歐洲,並逐漸傳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國取得了最為輝煌的藝術成就。19世紀後半葉到20世紀初,法國湧現出一大批印象派藝術大師,他們創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巨制,例如: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

印象派既不是粗糙,也不是前衛,更不是抽象,他是將科學的色彩學理論運用於繪畫,色彩對於印象派來說是最重要的。印象主義採取在戶外陽光下直接描繪景物,追求以思維來揣摩光與色的變化,並將瞬間的光感依據自己腦海中的處理附之於畫布之上,這種對光線和色彩的揣摩也是達到了色彩和光感美的極致。這個誕生於法國的繪畫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馬奈、畢沙羅、雷諾阿、 西斯萊、德加、科羅、莫里索、巴齊約以及保羅·塞尚等。(注意這裡沒有文森特的名字喲,因為梵高是「後印象派」的代表人物。)

後印象主義從印象主義的用光與用色中獲得了諸多啟示,但與之有本質區別,它是第一個西方現代藝術流派。在19世紀末,不少曾受到印象主義鼓舞的藝術家開始反對印象派,不滿足於刻板而片面的追求光和色,強調作品要抒發藝術家的情感,開始嘗試色彩及形體的表現性。代表人物有塞尚、高更、梵高。

梵高,追求線和色彩自身的表現力以及畫面的裝飾性,直接啟發了野獸主義、表現主義等流派。所以說,他的成就在西方油畫史上是巨大的。我們欣賞他的作品,不能從畫中的形體中體驗生活中的真實美感,應當放在一定的時代背景下,去體驗繪畫者在當時對「光線」這個重要元素的表現方式及色彩。梵高的畫,是帶有鮮明的個人色彩的,這與他個人的精神領域非常豐富有關,而這樣豐富的精神領域,最終害了他,讓他走上了自殺的不歸路。

其實,光線及光線照射在不同的物體後反射出來的不同色彩,恰恰構成了我們人類視覺神經所能感受到的美——大自然的美!這種美,是每個人總能遇到和見到的風景!但是,我要說的是但是——梵高畫里所表現出來的色彩,卻是他個人精神領域裡的「光線」與「色彩」,這種「光」與「色彩」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見到的(除非你能走進文森特的個人精神世界),因此也不是每個人都能體會與欣賞得了的。

高雅的現代油畫藝術,本來就只是少數人才能欣賞的東西。不喜歡或是不會欣賞梵高的畫,也並不奇怪。總之,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只管喜歡你自己的美,而別的美,也不會因為你不喜歡就不算是」美「。這種寬厚的價值觀,恰恰是中國的古代先哲們早就看透了的哲理——各美其美,才是真美的世界!


其實我覺得梵高也是個可憐人,梵高是那種性格與社會不相容的人,這也是導致他 精神失常的原因 。他心裡嚮往那種燦爛的,充滿陽光的生活,可是性格決定了他被當時的社會環境遺棄,不過他的畫也是真的很難懂。


推薦閱讀:

王陽明已經達到了什麼境界?
《易經》是如何結合時空來預測的?
上聯:霜打花謝催葉凋,怎麼接下聯?
趙姨娘作為良妾,為什麼在賈府的地位還沒襲人高?

TAG:梵高 | 油畫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