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台灣「用城市游擊戰嚇阻解放軍」的方法?

台想用城市游擊戰嚇阻解放軍 要戰到一兵一卒?

從政治上,解放軍肯定要儘快攻佔台北,封鎖到台北自己投降,會夜長夢多,中央山脈的游擊隊可以以後慢慢解決。

解放軍渡海登陸第一波,99A可能沒法及時上岸,在台北打巷戰,可能只有輕型裝甲部隊和解放軍的血肉之軀,很難防住台軍的攜帶型導彈。對大的據點和建築物,可以用雲爆彈進行清繳,但是效果也不會非常好,敵軍仍然可以用建築物作為掩體來攻擊解放軍。並且,時代力量等組織,在台軍被擊潰後,也非常有可能組織游擊隊給解放軍放冷槍。

並且在和平年代長大,朱日和訓練出來的解放軍,面對台北遍地被炸爛燒焦的屍體(哪怕是對方的),會不會在心理上堅持不住?

蔡英文得票600多萬,三分之一成年男性,都年輕服兵役,就算按1比10 的交換比,解放軍也要傷亡20萬人,這對解放軍來說,也是難以承受的代價。

島內還有統派,解放軍還有保護他們的義務,台軍會不會拿著他們當人質或者屠殺統派來給解放軍增加政治壓力。


最一開始,國軍說要「一年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後來國軍說要「有效嚇阻,殲敵於對岸」

再後來國軍說要「與敵進行海上決戰」

再再後來國軍說要「殲敵於水際灘頭」

現在國軍說要搞「城市游擊戰」

我覺得國軍深得其祖宗 蔣公真傳,「殲敵一億,勝利轉進台灣」

我預測下一步國軍的作戰方針應該是在本州島—關島—夏威夷一線與共軍決戰

再下一步就是在加尼福尼亞與共軍決戰了


解放軍:裡面的人聽著,現在氣溫已經超過32度,再不出來,我們可就斷電了啊?

解放軍:兄弟,解放戰爭「長春圍城」聽過沒有?趕緊出來吧,一把槍換一袋大米,一輛車給一根火腿,投降馬上就有茶葉蛋吃……

解放軍:兄弟們,出來吧,大陸觀光客都來參觀你們打巷戰了。唉,大兄弟,你眼鏡掉了,怎麼瞄準啊?


對於現代城市而言,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有打巷戰的「權利」的。當城市規模達到一定程度之後,城市就會開始變得脆弱,並且越大越脆弱。它的運轉是非常精密的,全靠系統工程維持,稍有差池就會出現很大的問題。而戰爭則意味著這套系統工程失去運轉,這對現代城市而言是災難性的。
比如,城市的對外通路隨城市規模線性增長,而人口則三次方增長。人口越多,大城市的對外通路越繁忙,冗餘度也越少。這意味著給戰爭生存留出的空間也就越少。一個五萬人的小城可能有四條通往外界的路,一天只要有十輛卡車輸送物資就可以維持這座城市的運轉。即使打仗,只要在一周內這四條路中的一條有一天是通暢的,這座城市中人員的基本生存就不成問題。而一個兩千萬人的大都會儘管可能有四十條通往外界的路,但每天需要四千輛卡車的物資。這需要這四十條路中的大部分都必須每天保持通暢。一旦打仗,這顯然是痴人說夢。
不僅僅是通路問題。城市的現代化程度本身也與城市的戰時生存能力成反比。一個五萬人的小城市很可能還保留著不少小農經濟的殘留,家裡有菜園子、有水井,有柴火灶,甚至可能有柴油發電機——畢竟這樣的小城市,平時停個電可能是家常便飯。由於物資流動不暢,居民平日儲存的糧食以及其他物資的量也必然會多於大城市。這些在台北這樣的大城市中基本都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大城市中,道路與供水、供電、通訊、燃料及排污系統是高度集成的。一旦某一截集成設施遭到了襲擊,或者其與產糧地的交通部分受阻,或者自來水廠失去運轉——以上這些甚至都不需要完全破壞,整個城市就會陷入一片混亂。短短几天下來,就會達到人道主義災難的程度。更要命的是,人不是豬,不會老老實實等死。恐慌會迅速擴散,在物資真正斷供之前,整座城市就會完全失控,我這個「幾天」恐怕都說多了。
就現代社會而言,巷戰的上限大致是阿勒頗(190萬)。考慮到阿勒頗的戰爭發展是逐步升級的,便於平民逃離;其經濟發達程度也不高,脫離現代化運轉之後的生存能力也會比較強,因此對於一個如台灣發達程度的城市,它的巷戰上限可能還要繼續壓低,不負責任地估計可能在新竹(41萬)與基隆(39萬)的規模。大於這個規模,這座城市可以說就喪失了巷戰的資格。在外圍作戰失敗之後,整座城市的正面戰爭就會被完全放棄,剩下的就是城市移交的問題——沒有人能承擔得起餓死、病死、渴死上百萬人的責任,無論是進攻方還是防禦方。不光是大台北區(800萬),就是上海、廣州、北京這樣的城市也是(或者說更是)類似的戰略。如果外圍軍力都被消滅或者無力回天,那麼巷戰絕對不可能是選項之一。要麼老老實實移交城市,要麼拉出東風來,維護最後的民族尊嚴。
那麼問題來了:
中國大陸到底是做了何等傷天害理之事,讓台北人民寧可八百萬玉碎,也絕不苟活於426的治下?


為了不影響閱讀,回答評論的部分放到後面了。

說說我在陸軍服役時的一件事吧。。。
我在炮兵營,某塊地上用偽裝物蓋著一輛炮車,很少挪動過。
有一次,跟一個學長路過。
學長說你知道這炮車瞄準哪裡嗎?
我本來以為是瞄準大陸xx的方向,以示xx決心。
結果學長說:

瞄準的是xx機場,萬一共匪攻過來了,趕緊把機場炸了,這樣共匪的飛機就不能降落了!!!

我:。。。。。。。

又覺得好有道理完全無法反駁。。。。
mmp

——回答評論區的一些問題——
為什麼說話語氣像大陸人。?
看我簡介,我在大陸待過很久,在孵蛋讀了四年大學,現在人也在大陸,說話語氣像大陸人很奇怪嗎?
為什麼不用繁體字?
同上。繁簡都會,拼音也會,輸入法切個繁簡也只要一秒鐘。
一方面入鄉隨俗,照顧大家感受,
一方面也不想用繁體字凸顯自己台灣人身份。

本來知乎用簡體的台灣人就不多了,非要我說 「強國人」都是玻璃心啦! 這樣的話才滿意嗎?
另外感謝評論里某位理解我的老哥。

說編段子的
1.真人真事。看看那些高贊答案,有多少是編著段子嘲笑台灣的,結果跑來我這裡說我編段子,莫名其妙。
2.我是一年的不願役,也沒正經上過什麼軍事理論課,不能判斷這砲車能不能炸了機場,炸了有沒有用,有興趣請找那位在伊拉克服役過的美軍答主討論一下。
3.我沒那麼無聊跑知乎編段子騙贊騙關注,對我來說有什麼用。
我13年就用知乎了,想騙粉,靠著台灣人身份,以及在大陸待過這麼久的經歷,換個繁體字,換個說話方式,多蹭蹭台灣熱點,要個幾千關注很難嗎?
我可以學某叔顧左右而言他,把大陸人罵一通還收一堆贊,或者學某伊頓小公舉,無腦吹一通中國多厲害,說不定哪天還能變現。
可是我不想這麼做。比起僅僅因為」台灣人」身份被關注,我還不如安靜地當我的小透明吧。
4.說我是灣灣戰忽局的,就當是吧。其實我很想加入局座的戰忽局好嗎,有好多船可以上。
————分割線————
DOTA打輸了,還要因為一個回答撕起來。。心累


烏干達總統穆薩維尼

1980年底,他創建和領導的烏干達愛國運動在大選中失敗。下一步怎麼辦?於是向駐烏干達的中國機構提出能否提供250套英文版的《毛澤東選集》。經過一番努力,中方只找到五本《毛選》給他送去。不久,穆塞韋尼就從烏干達首都坎帕拉「消失」了,他帶著五本《毛選》,率領追隨者進入烏干達西北部的叢林地區打游擊了。

結果他怎麼了?

看第一句。

你懂我意思了吧?


----------------------------------------------------------------
開評論的時候有朋友質疑說這是吹牛皮,穆後面有金主。1981年穆帶了26人,每人一條槍上山打的游擊,1983年幾經波折才發展到幾千人,這金主也太不給力了吧。


1,全面進攻。
2,重點進攻。
3,全面防守。
4,重點防守。
5,劃江而治。
6,游擊復國。
7,反攻大陸。
8,軍事嚇阻。
9,巷戰嚇阻。
10,我真不知道下限在哪裡。


題主在一本正經講笑話

1,游擊戰誰是祖宗,大聲告訴我。

2,游擊戰需要的戰略縱深在哪裡?就一個小島你玩啥游擊,準備游到海里去還是跟土著一樣被趕上山成為新一代的「高山族」?

3,解放軍的戰力跟32℃不出操的草莓兵有任何比較性嗎?

4,台灣從荷蘭,鄭成功,清朝,日本,到國民黨,任何一次其他勢力進入台灣都沒見台灣人能夠翻身的。解放軍就能例外了?


你跟游擊戰的祖宗玩游擊?

中央山脈沒電沒空調沒蚊香哦,親,你確定你撐得住一個晚上?


把台灣打成廢墟?那大陸鋼鐵、煤炭、水泥等等工業產能算是有出路了,國內多少資本憋著沒地方投資這下全解決了。等把泡沫經濟搞起來,估計一屆的政績算有著落了。本來以為菜同志只負責台灣解放的任務,原來經濟問題由她負責,估計以後能入常了。


打游擊打到共產黨頭上去了,真是風水輪流轉……
到時候得給他們騰點地方,讓他們從台南跑到台北,給大家表演個「長征」
哎呦喂想想都覺得值回票錢


阿明疲憊地坐在一塊石頭上。四十年了,只有自己還在堅持對426的游擊戰,當年的小夥伴們早就投降了。
休息一陣,阿明顫顫巍巍走下半山,便利店夥計喊到:「阿明伯,今天補充什麼給養?」阿明說到:「大便當飯,小便當湯」。
「好的 」夥計說到。忽然間竄出幾個國語小孩,一把扭住阿明手臂,高喊「抓到了,投降吧,繳槍不殺,台灣徹底解放了」。阿明順勢倒地。
夥計怒斥道:「幹什麼?弄傷了怎麼辦?弄傷以後就沒有游擊隊了」幾個小孩不好意思的走了,順便把錢留下。阿明爬起來把錢帶走。
阿明回到家裡,看了看天氣預報,明天氣溫超過32度,休息一天,不用去打游擊了。


講道理……

游擊戰爭對於組織團結度的要求遠高於正面一字平推……


台灣現在才說這個。。。我2009年就寫過相關文章了。。。結論是台灣沒有大規模游擊戰的條件,更不要說城市游擊戰了(戰後的城市游擊戰可以說是綁架平民的恐怖襲擊)

這是老文章轉過來,有興趣的朋友一起討論吧。

O 讀書總結: 論非常規戰爭下的戰略防守體系及解決方法

在冷戰以後,世界呈多極化發展, 由於戰術和戰略核武器在敏感地區的擴散。 世界大戰的可能性存在但是逐步減小。 但是由於經濟,政治,軍事等利益衝突,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和大規模的人民戰爭成增加趨勢。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是在戰爭形態轉型的大背景下進行的,呈現出許多與機械化戰爭不同的新特點,如戰爭節奏加快、空間擴大、戰場透明、體系對抗、打擊精確,等等。其中值得關注的是以下幾點:

一是戰爭爆發突然,節奏加快,戰爭持續時間相對短促。

二是戰場直接交戰空間有限,而相關空間急劇擴大,空中、太空及信息領域的對抗空前激烈。  

三是一體化聯合作戰成為基本作戰形式,各種作戰力量的一體化行動能力成為體系對抗的關鍵。從近幾場局部戰爭來看,體系對抗已經成為戰場較量的顯著特點。

四是遠程精確打擊成為基本作戰手段,對重要政治、經濟目標的打擊與防護成為戰場較量的焦點。

而在這種快節奏,高科技的短促突擊戰爭中。 常備軍以及高精尖技術戰鬥一般佔據主流(代表有美軍的空地一體戰),而民兵以及非正規軍則往往作用微弱。 但是當優勢一方由於經濟利益,政治,宗教等原因選擇佔領或割據劣勢方時。 戰爭的非常規性就佔據了主流。 由於非常規戰爭的隱蔽性,全民性和不確定性。 常備軍擅長的精確打擊和高科技作戰往往派不上用場。 而常備軍維持戰爭的高額開銷以及長久人員傷亡對民心的影響則無法讓優勢方維持長期持久的戰爭。 因此利用國力,人口進行非常規戰爭成為弱小民族/國家對抗強者的不二選擇。

歷史上著名戰例:

中國抗日戰爭。 蘇聯衛國戰爭前期和中期。 阿富汗抗蘇戰爭。 越南戰爭。 第二次海灣戰爭等。

如果說到非常規戰爭,最典型的就是游擊戰。下面就是對游擊戰的一些探討:

游擊戰勝利的原因:

因為敵我力量相差懸殊,所以要通過分散兵力滲透至敵人後方,展開小規模襲擾與恐怖主義活動,避敵主力,與敵周旋。

游擊戰的目標:

任何類型的游擊戰都是保存自己第一位,生存在大多數情況下比與敵人作戰更加重要。「敵進我退,敵退我進」 是游擊戰的不二法門。

如果說生存是第一位,襲擾和堅持就是游擊戰的第二位。 雖然縱觀歷史,單純地依靠游擊戰爭,想把敵人趕出國境,大規模消滅敵軍團,獲得正規作戰那樣的勝利是不現實的。但是只要能不斷襲擾敵人,消耗敵人,喚醒民眾的意識,同時等待國際國內形勢變化,就很可能在後期逐步轉化為為正規武裝力量。

游擊戰的關鍵:

生存下來,不斷襲擾殺傷敵人,對敵人造成心理壓力和實質傷亡,等待形勢變化,並最終轉化為正規武裝力量、接管政權。堅持就是勝利。

游擊戰是如何運作的:

整套游擊戰爭體系是相當複雜的,幾乎涉及到社會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的鬥爭。其中包括軍事,政治,經濟三大方面。實施游擊作戰,需要游擊隊控制群眾,傳播信仰,獲取廣泛的群眾支持, 必要時還要輔以經濟政治改革,這樣才可從群眾中獲取物資、資金、人員等持續作戰所必需的資源。游擊組織需要建立獲取資金、物資的渠道,對軍事組織進行補充,支持作戰行動,甚至需要生產武器裝備,並建立諜報組織和情報系統,以獲取情報支持。游擊組織需要接觸各個階層,團結儘可能多的抵抗力量,這需要游擊組織有成熟的政治智慧和練達的外交手法。游擊戰涉及的領域幾乎是一個組織健全的以軍事抵抗為主要目的小社會。實施游擊戰爭的根源在於最底層的民眾,僅僅使用軍事手段妄圖摧毀游擊戰爭的浪潮,就好像用烈火燒掉地表的雜草,短期有效,但難以去根,正所謂「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經過長期鬥爭而堅持下來的組織往往十分堅強,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由於涉及領域廣泛,長期的游擊鬥爭為組織儲備了大量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人才,這些人才往往具有堅定的意志,在各專業領域經驗豐富,而且了解當地社會狀況。這為游擊隊建立正規軍隊,接管當地政權作好了人才儲備。這也是為什麼當形勢變化,佔領軍撤退之後,游擊隊往往能夠迅速蛻變成正規軍,順利地接管政權,在較短時間內控制住局勢的原因。抗日游擊戰爭,越南遊擊戰爭,阿富汗游擊戰爭的結局如此相似,都是因為此種原因。

實施游擊戰的必要因素:

1。具有堅定信仰的骨幹力量。

具有堅定信仰的骨幹力量是游擊戰組織中最活躍、最堅定的、最具有戰鬥力的核心力量。這種力量有堅定的信念支撐,這個信念在當地民眾中有堅定的支持者,民眾可為此信念而奮鬥。這樣的力量往往是由外來者或者當地群眾中少數佼佼者組成。這樣的骨幹力量除了要有堅定的信念,還要擁有各方面的專業技能人士。諸如:

政工人員:為游擊戰組織提供堅定的信念支持,掌握信先進的理論,能夠廣泛傳播信仰,發展更多的人加入游擊隊組織,為游擊組織建立諜報系統,在控制區內建立基層政權。

狙擊手、爆破手、特種戰士等專業士兵:這些人是游擊隊的骨幹力量,除了在作戰行動中發揮核心作用外,還要訓練從當地群眾中招募的新戰士。這些新戰士將是游擊組織與當地群眾保持聯繫的橋樑,能夠使游擊組織徹底融入到當地群眾中去。

軍械員、武器專家:游擊隊往往難以獲得充足的武器裝備,所以必須從多種渠道獲取武器,擁有較強的武器維護能力,甚至擁有一定的武器生產能力也是必需的。

2。 民眾的支持

民眾的支持是游擊隊存在的前提。游擊組織能夠在敵我實力對比懸殊的的情況下自由活動,關鍵在於游擊隊能夠獲得民眾的支持。脫離了群眾的游擊隊是不可能長期存在的。游擊組織可從群眾中獲取物資、資金、兵員等補充,這些都是游擊組織保持長期作戰所必需的。群眾還可為游擊隊提供掩護、情報,為游擊隊安置傷員,甚至參加一些輔助性的軍事行動,比如運輸彈藥。游擊組織的骨幹力量往往不是由當地自發產生的,如何與群眾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是游擊組織首要的問題。招收當地兵員進入游擊組織,建立基層政權組織,宣傳信念信仰,堅決打擊與敵人合作的敵對分子,通過這些手段,來增強游擊隊骨幹力量與群眾的聯繫。信仰、宗教是非常有效的手段,阿富汗戰爭和目前的伊拉克局勢,不能說沒有伊斯蘭教的影響。

凡是比較成功的游擊戰爭,總有一個能夠團結最具戰鬥力的一部分人的信仰存在。共產主義、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都20 世紀游擊戰爭中支持其持續戰鬥的信仰。缺乏信仰的游擊組織並不可怕,這樣的組織最終只能發展成為流寇或者犯罪集團。信仰必須有實際行動來支撐,在宣傳理念信仰的同時,還應該通過一系列社會政治、經濟改革來部分地實現信念信仰,並培養一批既得利益者,這些既得利益者將成為游擊組織最堅定的支持者。實行社會改革,是對信仰的踐行。進行社會改革,必然會破壞當前的社會現狀,損害某些人的利益,從而使其站在對立面。游擊組織必須團結儘可能多的階級和力量,至少也應使其保持中立。一個社會中最具有戰鬥力和革命性的,往往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的群眾,誰掌握了這個階層,就將具有顛覆整個社會的能力。這個階層處在社會最底層,生活困苦,最具有變革的願望,而長期困苦的生活,使他們吃苦耐勞、意志堅定,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能夠堅持戰鬥,不怕犧牲。社會底層群眾是游擊隊必須掌握的力量。但是與其他階層相比,這個階層的力量雖然強大,但卻是隱藏著的,因為她沒有軍隊、警察、法院等國家機器來維持自己的利益,這個階層需要動員、組織和武裝,才可發揮其力量。

3。 敵人統治力量的薄弱

佔領軍統治力量薄弱的區域,游擊組織生存相對容易。統治力量的強弱是相對的,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比如地形、經濟狀況等。統治力量的強弱不僅僅表現在兵力的多寡上,也表現在諸如政治、經濟與群眾的態度中。群眾基礎的好壞決定了游擊隊的生存條件。除了佔領軍以外,與佔領軍合作的階層、建立的偽政權同樣屬於敵人統治力量的一部分。對於游擊組織來說,偽政權的威脅甚至比佔領軍的威脅更大。游擊隊與敵人周旋的關鍵在於民心。如果社會政治經濟狀況穩定繁榮,民心思安,那麼游擊組織和抵抗力量也就無戲可唱了。所以說,游擊組織要想在某一地區站穩腳跟,與佔領軍、偽政權爭奪民心是重中之重。

4。地理環境

地理環境對游擊作戰的影響極為巨大。佔領軍往往更加重視人口聚集的城鎮和戰略要地,在這些地方,統治力量更為強大。游擊隊往往被擠到地形複雜、人煙稀少、發展水平有限的地區。在這些地區,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對佔領軍發揮戰鬥力極為不利。而游擊隊卻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得食物、水源甚至簡單的生活必需品,可以在少量的補給下在野外生活達幾個月,在這種地形中行動自如。環境應該是我們的朋友,佔領軍的敵人。當環境有利於佔領軍的時候,對於游擊隊來說就是一場災難。但必須注意到的是, 雖然佔領軍的兵力的多少一般與地理環境的複雜程度成正比。隨著技術水平的進步,偵查技術與機動能力的提高,現代軍隊控制複雜地形的能力大大增強了。 但是高科技高昂的成本,超長的訓練周期以及人員成本消耗使得現階段條件下仍然無法做到以極少的兵力長期控制了廣大的地域的地步。 美軍在伊拉克,北約在阿富汗都是如此。因此游擊戰,持久戰仍是以弱勝強的不二法門。

5。外部力量的支持

雖然游擊隊可以從群眾中獲取物資、資金、人員等補充,但是外部勢力的支持也是重要的,重要的軍用物資、武器、醫藥、資金、糧食等,在戰時會被被佔領軍嚴格控制。而處在社會底層的群眾缺乏擁有足夠作戰經驗的骨幹力量,某些技術性的裝備游擊隊也不能自給自足。所以,外部力量的支持顯得十分重要。幾乎每一場打得有聲有色的游擊戰爭,都有外部力量或明或暗的介入。越南戰爭中,通過胡志明小道不斷派遣正規軍進入南越的北越政府,得到了蘇聯和中國的支持;阿富汗游擊隊則是受到伊斯蘭世界的支持;即使是車臣反政府武裝,也不能排除外部勢力的介入。外部勢力可以牽制佔領軍,使其不能投入過多精力圍剿游擊隊。

當正面有正規軍,游擊隊作為輔助的時候:

敵後游擊戰的作戰目的應是配合正面戰場作戰,為正面戰場的友軍提供情報,配合正面戰場進行作戰行動,破壞敵人後勤補給線和通訊線路,暗殺高級將領,對兵站、通訊樞紐、指揮部等進行襲擾等。當正面戰場的友軍沒有行動時,游擊隊應偃旗息鼓,除了提供情報等輔助性工作,應盡量減少引起敵人注意的軍事行動,保存實力。 戰爭實例是中國抗日戰爭。

當正面無正規軍,游擊戰作為主力的時候:

敵後游擊戰的作戰目的應該是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殺傷敵人, 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文,地理等條件。 採用化整為零,迅速集結打擊後分開的麻雀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戰術消耗打擊敵人。 由於現在大部分西方聯軍尤其是美軍無法擺脫其道義的身份。 因此不可能大規模使用屠殺或隔離戰術。 而其人員不足以及國內對傷亡能力差則是死穴。 而有利於自己的根據地也是無正規軍情況下游擊隊存在的必要條件。 兵為民,民為兵,全方位打擊敵人。 戰爭實例是越南戰爭。

現代游擊戰對武器的特殊要求:

由於游擊戰的人員組成和正規軍完全不同。 其訓練度,組織度以及專業軍事素質都和真正的部隊相差萬里。 因此在武器彈藥以及軍火上就有特殊的要求。 這點我同意維克多介紹蘇聯武器時候的觀點:「冷戰時期,西方的分析家很難理解蘇聯為什麼要放棄久經考驗的標準口徑,而從蘇聯分析家這方面來說,他們又奇怪西方設計家為什麼如此頑固地堅持老的規格。 這裡面就涉及了專業性的問題。 當士兵大多數是職業軍人,並對命令反應敏銳無誤。 那麼很多複雜的任務以及彈藥分配就會簡單無誤。 但游擊戰中,所謂的士兵只是一些中年的後備役人員或戲劇學校的學生。 那麼對其解釋:「我要用在無後坐力炮上的那一種或者迫擊炮上用的那一種,我要的是坦克炮上的炮彈。」就等於雞同鴨講,更何況一個戲劇學校學生是否能夠搞清無後坐力炮和坦克炮的區別呢? 因此,游擊戰的武器體現出幾大特性:簡單,可靠,輕便,小型。

由於游擊隊的武器生產往往靠進口或者手工作坊, 那麼註定了其武器需要簡單可靠性。 AK-47之所以能夠流傳近70年不衰,是因為其滿足了簡單易懂(幾歲孩子就會拆卸,手工作坊即可製造)。火力覆蓋 (不需瞄準,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多人的火力覆蓋以追求殺傷力)以及最重要的一點:無需保養。 在越南的美國士兵常常扔掉自己的M14或者M16,而使用AK47; 幾十年後的今天,在伊拉克的美軍仍然扔掉手中的M16或者M4,繼續使用AK47。為什麼?因為它簡單而可靠,就象一個親密的戰友。結構簡單和性能可靠這兩特性在戰鬥中是最為重要的。而且只有簡單而可靠的裝備才能適應戰爭的需要。現實中同樣的道理還有:只有簡單而易於了解的計劃才能成功;只有最簡單和最耐磨損的佔地服裝才是最好的軍服……游擊戰對武器的要求是:它必須易於生產,結構簡單,容易教會新兵使用,並易於維護和修理。這點前蘇聯比美國有很大優勢。二戰中蘇聯的鋼產量和德國基本相同,但蘇聯生產坦克的數量卻遠遠超過德國。此外,由於結構簡單,有可能臨時修復幾萬輛這樣的坦克,以便兩次甚至三次地讓它們重返戰場。雖然德國的「豹」式和稍後的「虎王」雖然受到蘇軍坦克的影響,但德國設計師未能滿足最重要的作戰要求——結構簡單。結果,「豹」式一共生產了4815輛,「虎王」只生產了484輛,蘇聯卻生產了102,000輛坦克,其中70,000輛是T—34。在考慮這些數字時還應考慮,大部分德國在遭到轟炸時,很多蘇聯工廠也毀於一旦——哈爾科夫工廠戰爭頭幾個月即被德國佔領,而這是蘇聯最大的工廠,也是T—34的誕生地。斯大林格勒的坦克工廠處於激烈的戰鬥前沿,情況也可楊而知,列寧格勒被圍困,既無鋼材又無煤炭,那裡的工廠不斷遭受炮擊,卻堅持維修坦克達3年之久,有時候,還在修理中的坦克不得不從牆壁間隙中對前進中的德國士兵開炮……剩下的工廠是在烏拉爾,機器是從別處搬去的,實際上是在露天安裝的,但它生產了世界上最簡單,最可靠的坦克。」

殺傷性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當前軍民中普遍流行的一點是不是正規軍用的武器就不是武器。 其實這點是十分錯誤的。 最原始的武器由於往往被正規軍所忽略。反而是最強大的武器。 比如說鏟子在伊拉克戰場上的作用。 美軍快速佔領伊拉克實際上是藉助了其在80年代打下的良好道路基礎。 如果游擊隊大規模展開破襲戰,那麼美軍很快就會由於補給不便而陷入窘境。 類似的還有地雷戰。從伊拉克情況看,反美武裝往往過度依賴前伊軍留下的武器。 實際上「一硝二磺三木炭」的石雷以及簡易托洛諾夫雞尾酒燃燒彈都能給美軍造成很大殺傷,抗日時期很多老型地雷還是很有用的。 只要能有效殺傷敵人,任何物品都可以用來當武器。 比如說越南戰爭中廣泛使用的陷阱、竹籤、鐵蒺藜, 打獵用的捕獸夾子等。特別指出的是,現代條件下對地雷和非常規武器(尤其是非金屬武器)的偵測是高科技力不從心的區域。因此對武器的生活化,非金屬化應當是游擊隊特別發展的目標。

游擊戰的戰術概念:

以游擊隊游擊武裝為主,實施分散的襲擊、伏擊等行動,以襲擾、疲憊、持久地消耗瓦解敵人,以扭轉戰爭局勢、配合正規軍作戰或者獨立消耗敵人為目的的作戰方法。在信息化條件下實施游擊戰,必須適應戰爭的新特點。一是要樹立一體化聯合作戰中的游擊戰新觀念。游擊戰的參戰力量,是整個作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行動既要服從統一的指揮控制,同時還要服從於戰略需要。如對襲擊目標的選擇、行動時機的選擇,要服從全局的需要,各種行動要緊密配合,以取得最佳的軍事和政治效果。二是要充分發揮傳統戰法的長處。如伏擊、襲擊等游擊戰傳統戰法仍大有用武之地,其特點是兵力的迅速集中與分散,行動的進攻性與速戰速決,能夠在短時間內形成局部兵力和火力,打敵措手不及。游擊隊在這種作戰形式中,可以充分利用民用通信工具和車輛等實施通信聯絡和機動,發揮熟悉地形的優勢,迅速集中以打擊敵人,完成任務後迅速分散隱蔽自己。此外,現代戰爭中城市游擊戰已經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將獨立成章在下文闡述。

有人認為,游擊隊的兵器性能落後,難以勝任防空,破襲等作戰任務。其實,任何類型作戰鬥是體系與體系的對抗,游擊隊只要戰法得當,是能充分發揮作用的。美軍在伊拉克損失了大量直升機,多數都是被伊拉克抵抗力量用火箭筒和攜帶型導彈擊落的。科索沃戰爭中,美軍最怕的是南軍一種30毫米口徑的三聯裝高炮,因其不靠雷達引導,不怕電子干擾,靠目視射擊,美軍飛行員感到比地空導彈更可怕。所以即使在現有裝備的基礎上,游擊隊作戰也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按照克勞塞維茨所言,人民戰爭(也就是游擊戰爭)只在下面五個條件下才能發生效果:一;戰爭在本國腹地進行。二;戰爭的勝負並不僅僅由一次失敗決定。三;戰區包很大一部分國土。四;民族的性格有利於採取這種措施。五;國土上有山脈、森林、沼澤或耕作地,地形極其複雜,通行困難。人口多少不起決定性作用,因為游擊戰中很少會發生缺少人員的情況,居民的貧富也不直接起決定性作用,當然,要是貧窮一點,習慣於吃苦耐勞的人們,往往表現的更勇敢,更堅強些,這些對他們所進行的戰爭,自然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 人民戰爭必須像雲霧一樣,在任何地方也不凝結成一個反抗的核心,但在另外一方面,這種雲霧還有必要在某些地點凝結成較為密集的雲層。而反游擊戰的最核心目的就是如何逼迫像雲霧一樣無從捕捉的雲霧,凝結成一團,然後用相應的兵力來打擊這個核心,粉碎他並且俘虜大批人員。只要成功,當地百姓的勇氣必然會低落,大家都會認為大局已定,繼續抵抗是徒勞的,因而放下手中武器。

關於台灣

游擊隊數量主要和能夠獲得的補給以及活動區域的空間限制有關,就是100%支持也不可能人人都是游擊隊。台灣肯定不可能出現大規模游擊抵抗,第一從歷史上看,台灣傳統上是典型的島民心理,缺乏韌性,因此很容易折服。第二,從文化上看台灣和大陸是同種文化,駐軍與當地居民沒有交流障礙,因此游擊隊影響有限。第三,從地理空間上看台灣基本上沒有進行游擊戰的空間,台灣幅員小,城市密集,缺少鄉村空間,游擊隊只在城市活動很容易被俘獲。總的來說, 台灣不是伊拉克。 沒有陸路相連,人口密集,活動範圍狹小。缺乏撤退的空間,不像伊拉克反美武裝,逼急了還可以跑伊朗約旦敘利亞。阿富汗的可以跑巴基斯坦。

-----------------------附屬閱讀,關於成立針對性的城市反游擊作戰單位-------------------------

SIS網友談軍事:架空-城市作戰專用機械化師

城市是人類文明的標誌,隨著世界各國城市化水平的日益提高,城鎮密度的急劇上升,未來戰爭城市化作戰背景越來越明析。但是巷戰一直是坦克裝甲部隊的薄弱環節,視野狹窄、機動困難、火力受限,很容易成為機動反裝甲火力的活靶子,俄羅斯格羅茲尼的重創,美國伊拉克的窘迫,好像都在驗證著這一點。部分國家的軍隊甚至在條令中要求盡量避免裝甲部隊進入設防嚴密的城鎮作戰,以減少損失。難道巷戰真的是裝甲兵的墳墓么?小子不才,斗膽在這裡和大家探討一下建立若干城市化作戰專用機械化師的可行性。限於篇幅和知識水平,我在這裡主要討論裝備兼談背景和基本戰術等問題,暫時不涉及編製、人員和後勤等細節,也不考慮航空兵和制空權等條件。

一.作戰背景和區域

未來中國最可能發生陸地戰爭的地區就是台海,而台灣多山的地形限制了大規模使用裝甲部隊的空間。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台島是個經濟發達地區,城市密度相當高,台北、高雄等都是世界級的大都市,連同周邊的城市群,將給大陸的攻擊行動造成極大的阻礙。現在不比60年前的解放戰爭——都是步兵對決,台軍也是擁有相當數量裝甲部隊的,一旦出現龜縮城鎮,負隅頑抗,有可能給攻擊部隊造成較大傷亡。因此就以這個為背景,虛擬建立一支城市專用型機械化攻擊部隊。

二.主戰裝備

1.坦克 中國現役的式主戰坦克不太適合城市作戰,而且又是新裝備,用來改裝有點可惜,考慮到台軍也只有M60A3級別的坦克,基於特定的戰場環境和節省的原則,坦克的主力應該以改裝59和69為主。因為3-40噸的車輛在城市中的機動能力遠高於50噸級以上的,坦克在城市戰中主要做為支撐點使用,火力方面105口徑的火炮相比125彈藥基數大、彈種多、後勤壓力小,還可以開發一些如雲爆彈、子母彈、精確制導彈藥等城市戰需要的彈種。老式坦克的改進方向我看主要是改進其防護力——披掛反應裝甲和主動防禦系統;戰場感知力——大視角周視攝像頭;通訊力——區域信息共享系統和車外通訊介面等。我個人不是很贊同烏克蘭BTMP-84那樣的增載入人艙段改進成重型步兵戰車的方案,貌似面面俱到,其實樣樣稀鬆,坦克就是坦克,步兵的活還是交給步兵去干吧。

2.火力支援車 這裡我個人比較推崇俄羅斯的BMPT,真的是經歷過車臣戰爭洗禮的經驗啊。城市巷戰的特殊環境決定了交戰距離近(一般就在1000M以內),目標多樣化,這時候坦克主炮要麼威力過剩;要麼反應速度慢;或者就是俯仰角限制——反正就是沒有專用的火力支援車好用。對付軟目標和輕裝甲目標可以使用疾風驟雨般的多管機關炮;對付裝甲目標可以用車載反坦克導彈;對付工事和掩體內的敵人還可以用自動榴彈發射器,哪怕是地下室和高層建築上的目標,因為武器俯仰角大也可以打擊到。簡直就是巷戰專用肉盾型兵器。借鑒俄羅斯的這一經驗,研製中國的火力支援車就勢在必行,由於同樣可以用舊坦克去掉炮塔以後改裝還可以與坦克進行零件通用。 減輕後勤壓力

3.重型裝甲輸送車 從現有經驗看,美軍斯崔克裝甲車在伊拉克的處境相當尷尬。這還只是面對游擊隊,而PLA可能遇到的是台軍的重裝甲車輛和重型反坦克火力了,因此研製配套重型裝甲輸送車是很必要的。 以色列和俄羅斯是吃過虧的,因此這兩年老式坦克改進成重型裝甲車輛那是搞得如火如荼。那麼退役的59地盤可以繼續 一車3吃。 改裝為有一定反裝甲防禦能力的裝甲輸送車(不是M113這樣的薄皮大餡) 同樣這種車輛必須要有良好的電子觀測能力,盡量避免人員探頭出艙——很容易成為狙擊手的靶子。

4.自行迫/榴炮 城市地形複雜,很多情況下直瞄火炮未必能打擊到隱藏在高樓大廈背後的敵人,這時彈道屈伸的自行迫/榴炮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且它可以做為一個很好的精確制導彈藥的武器平台,在微型無人機的配合下,使用末敏彈和激光制導炮彈在敵人防線背後拔「釘子」。還可以裝備一些穿甲彈打擊部分地下相對堅固的掩蔽部和指揮所。口徑120MM為宜,此種車輛一定要是全封閉自行式的,這樣可以靠前部署,近距離支援。

5.自行防空系統 我比較喜歡類似「通古斯卡」彈炮合一系統。陸軍機動防空最大的敵人還是對方的武裝直升機(台灣是有阿帕奇的)。而機炮系統有需要的話能進一步壓制敵人的步兵火力。

6.偵察車輛 城市中高樓林立,巷陌縱橫,因此良好的戰場偵察能力是絕對必要的。現代戰爭電磁環境複雜,戰爭中煙霧瀰漫,因此除了常規的雷達、光學偵察手段外。其他諸如紅外,微型無人機、偵察機器人等新興偵察手段的應用也是一個努力方向。

7.裝甲破障礙車和其他後勤保障車輛 在城市戰中,敵方完全有可能以定向爆破的方式阻礙甚至掩埋攻擊分隊,再加上戰爭對城市基礎設施的破壞和敵方布設的地雷等爆炸物,有理由相信,裝備一款專用的裝甲破障車輛是完全有必要的。它需要有良好的裝甲防護力和基本的火力自衛,也要有多重技術手段達到清除障礙的目的。其他的諸如:裝甲架橋車、裝甲油罐車等等技術保障在城市戰中都是需要的。

以上就是我對主戰裝備的設想,歡迎補充。

三、單兵裝備

1.槍械 我個人認為城市戰鬥,步兵應該以車下作戰為主。這時步兵最關鍵的武器當然是手中的自動步槍。我個人覺得在城市巷戰中的步槍需要有以下特點: 短小、指向性好。一個普通9人制步兵班中以兩個戰鬥小組計,應有4-5人裝備突擊步槍,其中應該有兩支裝備有榴彈發射器。基於加強步兵火力的原則,該步兵班應裝備兩挺輕機槍做為壓制火力。另外我個人認為步兵班編製中有一個裝備狙擊槍精確射手還是有好處的,這比戰時臨時加強到班更能培養團隊默契。 和美軍不同,中國軍隊沒有給普通步兵裝備手槍的傳統,但城市巷戰中還是有必要的。

2.單兵攻堅武器和投擲武器 機械化師的單兵在城市戰鬥中面對的裝甲威脅較小,我認為可以只裝備一支40火或者其他單兵攻堅武器(當然標槍那樣的便攜反坦克導彈能裝備最好啦)。彈藥中不需要很多破甲彈,應該是針對堅固火力點或者室內的特點裝備多用途彈和雲爆彈。另外輸送車中應該也有儲備一次性單兵雲爆彈。投擲武器主要是手雷。我覺得巷戰中手雷還是非常重要的,瑞士那種60克的袖珍手雷就不錯,破片多、無死角、攜帶量大,從窗口扔進去,嘿嘿。此外也需要非致命性武器如閃光彈等。

3.火焰噴射器 經過二戰和近期城市戰爭的經驗,火焰噴射器在複雜地形中的作用和對敵人的威懾是非常大的。再堅固的堡壘也擋不住火焰的燒灼。但是同時火焰兵在戰場上也是最大的目標,因此研製新型固體噴火器和裝備火焰彈火箭應當注意到。

4.爆破器材和破拆工具 巷戰中步兵如果暴露在街道和空曠地帶被射殺的幾率是非常大的,最好的攻擊方式是沿攻擊方向逐屋破牆,突擊前進。解放戰爭中PLA也使用過的「讓開大路,佔領兩廂」戰術。但是現代都市多是鋼筋混凝土結構,因此適當的爆破還有專業的破拆工具,我認為是必需的,這雖然麻煩,但是在敵人的火力壓制下,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少傷亡。

5.單兵偵察裝備 現代戰爭的單兵戰場偵察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望遠鏡、潛望鏡這些原始的光學偵察範疇了。除了大家熟知的熱像儀、單兵雷達等,我想現在一種特種偵察彈藥也值得我們關注。它可以由榴彈發射器發射,自帶攝像頭等觀測設備,在空中就可把周圍的偵察信息傳回,優勢是實時傳輸、方便靈活。

6.通訊、定位及夜視器材 城市戰鬥的複雜環境給友鄰通訊和定位造成了極大的不便。我覺得至少應該在班一級裝備集通訊、全球定位、信息共享等功能與一體的移動終端。另外頻繁的夜戰和戰場上的煙霧也給單兵夜視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 單兵防護裝備 良好的防護裝備就是軍隊戰鬥力的倍增器。在現代戰爭武器的強大火力和破壞力面前,人的血肉之軀是如此的脆弱和渺小,因此給每一個士兵裝備儘可能好的防護器材是每一個指揮員的任務和責任。頭盔、護目鏡、防彈衣、防刺軍靴,乃至不同類型的手套都是必要的。 這些不起眼的小玩意,我認為比之上所有的裝備都要重要的多,因為戰爭勝負的關鍵還是人,每一個士兵的生命都是寶貴的。

四、淺談城市戰術

1.步坦協同

哪怕坦克的觀瞄設備再先進也比不上肉眼,所以一定程度上,步兵就是坦克最好的眼睛;同樣,一支擁有坦克支援的步兵分隊的攻擊力是原有的數倍——坦克是步兵最大的靠山。關於城市作戰中的步坦克協同,我想最好的使用方法就是把以分隊為單位分散配屬給步兵,加強其突擊力。

這裡我想有幾點要注意 :

1 通訊能力,現在先進國家研製的城市專用型坦克都特彆強調預留外接通訊介面

2 .防止誤傷,坦克裝甲車輛現在越來越多的裝備反應裝甲和主動防禦系統,要知道這些東西對隨行的步兵是有一定殺傷範圍的

3. 裝甲靠後配置,現代戰爭反坦克裝備越來越普遍,單車突出很容易成為機動反坦克火力的活靶子,因此在城市戰鬥中,坦克在保護步兵的同時,也需要步兵的保護,應該盡量置於步兵攻擊線之後,以短停射擊的方式隨時支援。

2.步炮協同

就算是自行火炮,也是屬於二線兵器。但是在城市戰中,地形複雜,一般不可能有給你遠程火力壓制的機會。這時,火炮靠前配置,隨時響應步兵的火力支援要求,就顯得至關重要。PLA曾經創造了「大炮上刺刀」的經典戰例,在未來戰爭中,如何應用火炮尤其是迫擊炮也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3.反坦克

特殊地形造就了特殊戰術,地形在限制了進攻方的同時也限制了防守方的機動能力。城市中坦克不可能像平原那樣狂飆突進,只得「限速行駛」。敵人的裝甲兵一般也只能做為固定火力點或者掌握在指揮員手中做為反突擊的力量。在不考慮航空兵因素的條件下,消滅坦克的最好武器就是坦克。因此做為攻擊方的中堅力量,坦克分隊一個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找到並消滅敵人的坦克。

4.反狙擊

我個人認為,在城市戰鬥中來自於敵方的威脅僅次於坦克的就是狙擊手。重型狙擊步槍可以殺傷進攻方重要人員,破壞各種關鍵器材、攻擊裝甲車輛的觀瞄通訊裝備,普通狙擊槍對進攻方的基層指揮員、武器操作員、車輛乘員也是一個極大的隱患。有人說狙擊手最大的敵人是狙擊手,其實反狙擊最厲害的武器是直瞄火炮。看過《拯救大兵》的同學都知道,那個最牛的狙擊手就是被坦克幹掉的(誰叫他爬那麼高),同樣在機關炮每分鐘幾百發的暴雨面前,發現=死亡。

歡迎補充


《論游擊戰》,作者毛澤東,發表於一九三八年五月。


各位遊客朋友,大家好,前面再走500米,就是游擊區域了,這是我們公司專門開發的黃金旅遊線路,現如今,世界上沒幾個地方可以安全的實地參觀游擊戰了,比起博物館,這裡可以讓我們身臨其境的體會到游擊戰是什麼概念。
遊客朋友們請等等,接到前方報告,有幾位游擊隊員沒能堅守崗位,跑到便利店買東西了,工作人員正在處理,請大家稍安勿躁。
「嗨,那三個梭嗨,快出來,沒下班呢,把槍放下快出來,不然我關空調了啊!」
「小李啊,等今天旅遊的散了,再跟上面申請點經費,空投一批食物過去,旅遊線路才開放了三個月,成本還沒收回來呢,他們怎麼就堅持不住了呢。」


炸掉發電廠,破壞高壓輸電線路,炸掉自來水廠。

軍隊不需要進城,封鎖城市入城道路,斷絕物資進城。

不出三天,台北社會秩序一定崩潰。

不要看城市大,越大的城市越脆弱。

很多人擔心出人道主義危機。

別擔心,台北市民並不蠢,他們不會為小政府殉葬的,勢頭不妙,台北市政府第一個投降,你們信不信?


我相信台軍會以空前的速度戰到沒有一兵一卒的

畢竟我軍磨練了那麼多年的炊事班,給俘虜吃飯還不是問題

台軍再能吃,也不如豬能吃

城市戰很陰險,台軍是想讓士兵有屋頂有冷氣,保證好胃口吃窮解放軍

太惡毒了


好,威武,有希望!!台軍同胞再也不用擔心來不及領槍了。

希望蔡總統貫徹該項戰略,中國解放軍都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必會因台灣慘狀而手足無措,只是台灣統派太少,不足以布防全台,要不幹脆全台通緝,凡是疑似通共(不支持阿蔡)的,全部抓起來當布景!

此外,為保蔡總統萬全,請務必在開戰前第一時間逃離台灣省,畢竟是漢光演習訓練出來的國軍,他們打靶不精準謊報軍情也就罷了,動不動就「精準」命中總統觀禮台附近區域(無辜的小馬哥和蹲監獄的阿扁默默點贊:https://zm8.sm-tc.cn/?src=l4uLj8XQ0JGaiIzRlMnOx9GckdCVjKDMyM%2FKyNDNz87Lz8bQi83PzsvPxs3NoMrJysjMyM6gztGXi5KTuid=9e57ca98621425db28889c9ac77d76eehid=4b2d0d9f989ce78b71c639a425d2268apos=6cid=9time=1504188039636from=clickrestype=1pagetype=0000104002008402bu=structure_web_infoquery=%E5%8F%B0%E6%B9%BE%E6%B1%89%E5%85%89%E6%BC%94%E4%B9%A0%E5%B7%AE%E7%82%B9%E5%91%BD%E4%B8%AD%E9%A9%AC%E8%8B%B1%E4%B9%9Dmode=v=1uc_param_str=dnntnwvepffrgibijbprsvdsdichme),萬一習慣性的調頭擼一發,國軍直接把台灣給解放了,後面讓解放軍陷入游擊戰汪洋大海的計劃就前功盡棄了啊!!

還有,讓我比較擔心的是,如此高明的心理恐嚇戰術泄密可能會被共軍山寨,萬一一開戰,共軍每人慘無人道的綁上一隻小白狗當「人質」,國軍豈不不戰而降?畢竟國軍雖「血性兇悍」到虐狗的程度,但從「國防部長」到「海軍司令」都要因一隻狗而公開致歉,槍彈無眼,傷到狗狗,台灣全軍都忙著道歉去了,誰有閑工夫抵抗打游擊啊。


第一個選擇:

你公投鬧獨立,第二天被洗掉全島防空電子設備,隨時保證對你的全頻段電子壓制。

然後。

轟6K最大載彈量15噸,從福建起飛炸台灣可以直接最大載彈量。

中國假設出動100架轟6K,一天炸兩個架次,一天就能投下3000噸炸彈——相當於二戰期間1000架B29同時轟炸。

連續高強度炸一周,之後保證一天一個架次或者兩天兩個架次(兩天出動一次,一次兩個架次)。

前7天可以投下21000噸炸彈,後24天可以投下36000噸炸彈。

57000噸炸彈,台灣一共3.6萬平方千米,城市面積我就算你5%,也就是1800平方千米,平均一平方千米32噸炸彈,128枚250千克級炸彈,基本上可以保證90×90米範圍內就有一枚,可以確保摧毀。

炸完以後你還得自己重新建起來,沒有工資,有的只有生活物資配給,不幹活沒有。

第二個選擇:

投降,拿身份證,還能保住財產。

選吧。

巷戰?

誰跟你玩巷戰?


想太多了,解放軍都是獨生子女,不捨得讓他們上戰場的,殲20也是用電池的,南孚電池只夠飛半趟,打城市游擊戰肯定有希望呀,解放軍那些少爺們長大的城市都是10層樓那麼高的多,像台北這樣的充滿了愛和人情味的沒有電梯的,解放軍的城市戰一開始定義就錯了好嗎!打吧,相信我,你可以的,打獨立戰爭,全世界都會支持你的,真的,愛與正義站在你這邊,快,打響第一槍,趁著我還沒退伍,給我個機會以後可以跟孫子吹牛!你好棒棒,舉高高!


推薦閱讀:

為什麼很多人說《穿越火線》里「暗影蔽日」這把武器是鬼劍士90級史詩武器中最垃圾的?
前5後8主炮分布的戰列艦算不算是終極戰列艦了?
500現代軍人能否對抗古代10萬人?
俾斯麥級戰列艦與北卡羅萊納級戰列艦單挑誰贏面大?
現代卡賓槍的性能完全可以取代衝鋒槍,為何衝鋒槍還沒有被淘汰?

TAG:台灣 | 軍事 | 武器 | 台灣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