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烏克蘭這幫加盟共和國紛紛獨立建國,俄羅斯為什麼不出手阻攔?


帶頭肢解蘇聯的就是俄羅斯!


葉利欽:對對對,你們這些大壞蛋,哇塞,你們帶頭鬧獨立,好壞好壞。

群眾: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甩鍋之!

葉利欽:討厭啦,居然被發現了~


俄國帶頭獨立的。。


反對解體的恰恰是中亞五國,波羅的海三國(雖然獨立早,但是很多直接導致解體的大事件都沒有參與),少數民族國家,,,而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那是推手,,,

解體後,還是有很多人懷念蘇聯的,,,最後引發了憲政危機


蘇聯和東方某大國一樣打壓主體俄羅斯換取民族關係太平,最後俄羅斯不堪重負先不玩了。


1991年12月25日,俄羅斯歷史上最強的朝代——蘇聯帝國土崩瓦解。經歷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領土從昔日的2200萬平方千米,一下縮水為1700萬平方千米,三大邊緣板塊——東歐西部、中亞,以及南高加索,當地的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均脫離而去。

這是俄羅斯國家發展史上最大的一次失敗。而在這場大崩盤中,作為俄羅斯國家體系的繼承人——俄羅斯聯邦,其態度卻頗為奇怪:它並未用強力阻止加盟共和國的脫離,而是默認,甚至對這個邊緣板塊脫俄浪潮暗中有所推動。

這個就有些不可思議了:畢竟俄羅斯歷史上可是出了名的對領土高度渴求。作為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俄羅斯對開疆拓土有著天然的衝動。正是靠著對外部領土的瘋狂掠奪,俄羅斯才得以從一個蝸居莫斯科平原的弱小公國,逐步發展成世界級的強大帝國。這樣一個只吞不吐的傢伙,怎麼會突然間大手一揮,就把五百萬平方公里領土拱手讓了出去呢?

是西方的壓力?這個當然是一個因素。畢竟蘇聯的國土面積實在太大了,這份龐大的體量,決定了其天然具備全球爭霸的潛力。就算西方現在把蘇聯打倒,但只要地盤還在,保不準哪天就會東山再起。所以,在消滅蘇聯之餘,西方還有必要對這個龐然大物予以拆解,壓縮俄羅斯的國土面積,進而削弱其之地緣潛力。

但這就是主要原因嗎?當然不是。外因是條件,內因是關鍵。畢竟俄羅斯(蘇聯)也是超級大國。只要他自己不願意,別的不說,光憑那恐怖的核武庫,西方就絕不敢過分硬逼。

那麼,是西方的利誘?我們都知道,為了推動蘇聯解體,西方確實給俄羅斯許下過很多的承諾——儘管這些許諾事後都被證明是忽悠,但起碼在當時,對深陷困境的俄羅斯來說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但這也不是主因。畢竟這可是五百萬平方千米啊!什麼樣的好處,能跟這麼大塊領土相比?何況西方也僅僅只是承諾,當時並未真的給出——換句話說不過就是開了張空頭支票。要這也能把俄羅斯釣上鉤,那也太小瞧莫斯科統治集團的智商了吧。

所以,外因只是次要的。俄羅斯之所以會在蘇聯解體時任憑邊緣板塊脫離,關鍵還是自身因素決定的。

而說到自身原因,大家可能會下意識的認為:是俄羅斯的衰落與邊緣板塊反抗力量的增強,導致作為蘇聯繼承人的俄羅斯已無力壓制,只能被迫妥協。

這種認識不能說沒有道理,但卻有些片面:當時的俄羅斯確已衰落,但還沒到徹底混亂的地步。蘇聯解體時,蘇共與俄羅斯聯邦共和國之間的權力交接是比較和平有序的,並未形成大範圍、長時間的暴力戰爭——所以從始至終,莫斯科的組織發動體系,特別是軍隊,仍舊保持在基本水準之上。

這就是說,蘇(俄)維護國家領土完整的最大後盾——軍隊依然有力。就算俄羅斯已經無法再用利益去籠絡邊緣共和國,但賞不起罰得起,用武力鎮壓「叛亂」,那還是能做到的。

但俄羅斯並為如此,而是默認了邊緣板塊脫離浪潮。甚至,俄羅斯對此還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推動——當時的中亞五國,因為一直享受蘇聯的邊疆補貼,俄族在當地人口中也有不小佔比(蘇聯解體時,中亞最大的哈薩克,俄族人口佔比業已近一半),所以脫俄意願並不強烈。反倒是俄羅斯,對讓它們獨立非常積極——中亞五國的脫離,與其說是基於當地民眾的獨立訴求,倒不如說是俄羅斯的主動放棄!

由此可知,蘇聯的解體,其實在相當程度上,並非全是窮極無策之下的情非得已,而是俄羅斯權衡利弊後的一種主動放棄。

俄羅斯為什麼要這麼做?

這得從俄羅斯的地緣環境,以及國情說起。

俄羅斯領土所在的亞歐大陸北部中央地區,因為緯度偏高,自然環境極端惡劣,所以在文明體系的質量方面,一直落後歐洲文明圈半個身位。其國家與文明之強大,主要是憑藉其之龐大規模。而在引領人類物質文明發展之風騷上,俄羅斯除了軍事工業,其他的表現與歐美主流文明體系相比並無優勢。

這就留下了隱患:

由於文明質量的相對不足,俄羅斯文明天然缺乏足夠的向心力:

對東歐西部的邊緣板塊,比如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國來說,雖然地緣上跟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同屬東歐平原,地緣關係親密,但其跟歐洲文明圈之間的地緣距離也並不遙遠。歐洲在文明程度上的優勢,大幅抵消程度上抵消了俄羅斯因地緣關係產生的些許向心力。也正因為這種左右雙向影響的競爭,俄羅斯儘管跟東歐加盟共和國地緣關係親密,卻始終不能從文明體系層面,實現對它們的徹底征服;無法實現徹底的同化。

當然,雖然在文明體系上無法融合,但俄羅斯卻可以憑著現實強力,實現對他們的政治佔領。

只不過,這種靠強力獲得的佔有,自然是不穩固的,很難讓人徹底歸心。而由於文明成色的不足,俄羅斯又很難用經濟融合的方式,化解與他們之間的隔閡——在東歐邊緣地區看來,投入西方懷抱,獲得的收益可能會更大。

文明質量的天然缺陷,以及西方近在咫尺的比較競爭,使得俄羅斯無法在經濟、文化層面對東歐前加盟共和國形成強勢吸引力,只能通過強勢的政治駕馭以彌補。而隨著蘇聯的衰落,俄羅斯經濟、政治等各方面的捆綁和駕馭能力都急劇衰退,再加上西方的推波助瀾,東歐加盟共和國自然離心力大增。

當然,對這種分離主義,俄羅斯可以用武力鎮壓。但這只是飲鴆止渴罷了。鑒於東歐加盟共和國的脫離趨勢已成,俄羅斯又沒有足夠的利益和情感因素對其捆綁,一旦使用武力,必然引發激烈反抗,東歐加盟共和國將因此陷入長期戰亂。就算俄羅斯能實現表面的重新征服,但這塊領土也徹底毀了,不僅不能重新給自己提供物質實力支撐,而且還會因反抗的綿綿不絕,成為拖垮自己的泥潭。

而這對俄羅斯而言充滿了風險。畢竟隨著蘇聯解體,俄羅斯國運的斷崖式下跌已不可避免,而且還有二次解體的可能。在國家資源有限,前景堪憂的情況下,俄羅斯有必要實行戰略收縮,就著米缸中剩下的米過日子。

基於這種考慮,俄羅斯在反覆權衡後,做出的選擇是:保住東歐本部和北亞。

東歐本部核心區是俄羅斯的立國之本,俄羅斯這個國家只要還想繼續存在,就不可能放棄。

至於北亞,雖然現階段開發程度低,但是幅員遼闊,資源豐富,在未來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這是俄羅斯翻盤的最大本錢。而且,鑒於北亞自然環境一直十分惡劣,故而人口不多——換句話說維穩成本比較低。而且,這為數不多的人口當中,大多還是工業時代來臨後陸續遷入的俄羅斯族,本地的原住民因為環境太過艱苦,在農耕時代並未形成大的人口規模。所以,保北亞,投入低,收益高,而且未來還大有希望。

至於東歐加盟共和國之類,雖然本身地緣實力也很可以,可因為客觀條件所限,離心力過強,之前自家實力強大時,倒可以勉強一留。可現在,強行留下不僅難見收益,而且還要不斷增加投入,所以即便心知它是個金飯碗,無奈之下也只能壯士斷腕,不然就將成為拖累俄羅斯復興的泥潭。

至於中亞部分,也是一個道理。中亞跟俄羅斯東歐本部相隔較遠,而且因為區位過於靠南,偏離了俄羅斯矩形國土的東西向地緣主軸,因此俄羅斯對它的地緣影響力本就十分有限;再加上中亞氣候乾旱,適於工農業常規開發的地區優先,所以哪怕是在蘇聯時代,俄羅斯與它的經濟捆綁程度都比較低。俄羅斯對它的佔領,除了軍事政治層面的駕馭外,經濟層面的利誘主要是通過直接的邊疆補貼形式。

這就很糟糕了。

以前蘇聯強大時,倒也罷了。現在俄羅斯衰落已成定局,無論是政治軍事高壓,還是經濟援助,都無以為繼,如果現在不將其攆出,等到俄羅斯政治軍事影響進一步衰退,邊疆補貼斷絕,它們依然還是會生出逆心。既然如此,那還不如趕緊壯士斷腕,如此不僅可以提前止損,而且還可以留個地步,總比最後翻臉鬧翻家,反目成仇來的划算。

總而言之,蘇聯的崩潰和分裂雖然不可避免。但在這個分崩離析的過程中,俄羅斯卻仍舊展現了自己睿智果敢的一面。它的不阻止,不破壞,甚至暗中推動,咋一看像是自折羽翼,但實際上,卻是基於自家家底和未來發展的綜合考量,在無法挽回的最壞形勢下,為自己爭取到了儘可能多的主動空間。

只不過,俄羅斯畢竟是大勢已去,克里姆林宮的政客再怎麼精明,也只能在止損層面做做文章,無法從根本上阻止俄羅斯的大衰退趨勢。而隨著蘇聯的解體,俄羅斯的政治經濟體系也陷入大崩潰,而在隨後的重塑過程中,俄羅斯更是歷經磨難,傷口至今未能痊癒。

那麼,蘇聯解體後的俄羅斯,在邊緣板塊喪失之餘,其國內又經歷了哪些動蕩呢?這些動蕩背後,有何結構性的原因?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下一節中,會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121章——俄羅斯之第11部分。喜歡地緣政治和國際關係的讀者,可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即可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因為俄羅斯也是一個加盟共和國,和其他加盟共和國是平等的,其他加盟共和國恢復主權,俄羅斯根本管不著。蘇聯可以管,但也沒能力管。
另外俄羅斯在1990年6月12日發表主權宣言。
還有不要為蘇聯洗地,人家波羅的海三國本來就是主權國家,1940被蘇聯吞併而已,摩爾多瓦是羅馬尼亞領土,被蘇聯匪幫吞併,蘇聯解體完全是自作孽不可活。


之前看過一個戈爾巴喬夫的訪談,他說:我當時不同意解體的話,蘇聯就要走向全面內戰。


俄羅斯就是帶頭大哥


請參照 1962年中國為何主動放棄藏南地區?


推薦閱讀:

請問這是什麼標誌?有何背景?
如果愛因斯坦當初選擇去了蘇聯而不是美國,會怎麼樣呢?
同樣是蘇維埃領導人,斯大林被認為是惡人,那麼應如何評價列寧?
圖-154 飛機有什麼缺陷?
布哈林與托洛茨基誰更厲害?

TAG:俄羅斯 | 蘇聯 | 蘇聯解體 | 歷史政治 | 獨立建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