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發生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的原因是貨幣供應量大於實際的需求量?那貨幣量由國家控制著發行多了的話 他發行到哪裡去了?又不是白白塞給了哪一部分人 為什麼普通老百姓手裡的錢就不值錢了
認識通貨膨脹只需要抓住著名的數量方程式,雖然簡單,但是很能反應本質問題:
其中,P為總體物價,Y為總產出,M為貨幣供給,V為貨幣流通速度(如果這麼說不是很好理解,可以理解為每一發行貨幣的平均轉手次數)。這一等式的直觀理解是:右側為總發行貨幣量乘上每一貨幣發行的次數,即等於被計價商品的總貨幣價值;左側為發行商品的數量乘以單位價格,也等於被計價商品的總貨幣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等式在任何情況下都成立,是反應客觀事實的恆等式。因而影響物價(即方程式中的變數P)的原因,也肯定來自數量方程式。按影響方程式不同變數來分類,即可以劃分為以下幾類:
(1)通過影響M來影響P,可以歸結為貨幣超發通貨膨脹。
我們首先將貨幣流動速度V和總產出Y視為給定(*注1:這一假設的合理性我將在結尾予以說明)。則為了使數量恆等式成立,超發貨幣,即提高M,則P必然要提高。或者不必要求Y一定為給定,只要M的增長大於Y,也會引發P的上升。
然而這一機制的實現形式有諸多種,例如 @費寒冬所提及的貨幣惡意超髮型通貨膨脹、財政型通貨膨脹、信用型通貨膨脹都可以歸結為這一類。
(2)通過影響Y來影響P,可以歸結為供給型通貨膨脹。
這回我們將M和V視為給定。則外生事件諸如戰爭破壞、石油危機、出口下降引發的產量Y下降,必然引發P的上升。
同樣,引發這一類通貨膨脹的機制也很多種。戰爭使得產量驟然下降、石油危機引發的全球性成本上升等都可以歸為這一類。
(3)通過影響V來影響P,可以歸結為需求型通貨膨脹。
當產量在短期內並不能快速提高,而人們對於商品的需求快速上升,而貨幣供給也不足時,只能引發貨幣流轉次數的增加——即將M和Y視為給定,而V上升,因而價格P也隨之上升。
@費寒冬 提到的追趕型通貨膨脹可以歸為這一類。
其他尚未提及的通脹類型,也大都可以按照這一思路進行劃分。
*注1:這一假設其實是著名的貨幣中性理論(Money Neutrality),即認為貨幣發行隻影響名義變數(物價),而不影響實際變數(產量)。對這一理論的著名批判者就是大名鼎鼎的凱恩斯。在凱恩斯的理論中,短期內物價具有剛性,因而引發貨幣可以提高實際產量(同樣是通過數量方程式的機制)——即將P視為常量,而Y視為變數。但短期均衡終會回歸於長期均衡,而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可在長期貨幣中性成立。看了這個標題,很多人會認為本文是揭露某種經濟陰謀或者是進行某種重大經濟預測,其實不是的,本文只是進行一個經濟學掃盲,那就是通貨膨脹在過去、現在和未來,都是會持續進行的,他是合法並且受到政府和精英分子公開支持的。而不是像大多數人所以為的那樣,僅僅是為了剝削窮人那一點錢,或者以為僅僅是過去幾十年里人民幣處於通脹,未來政府會改變這個通脹政策。
首先,放一個新聞截圖給大家看一下。
這個新聞的意思很明顯,日本央行已經把利率打成了零利率,自己的貨幣政策已經使用到了極限,無法實現年度2%的通脹目標,只能依靠財政政策給予補充支援。注意,這裡寫的很清楚,2%的通脹,是日本央行的目標,屬於他的任務,不能實現,在新聞看來是一個恥辱。這是正大光明寫出來的,而不是什麼偷偷摸摸的利用通脹剝削窮人財富的陰謀。
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的定義
這裡簡單的說一下什麼是通貨緊縮,很簡單,就是市面上貨幣越來越少或者不變,貨物越來越多,則貨幣越來越值錢。
明朝初期,百廢待興,在一片廢墟之上開始休養生息,百年時間人口翻了近十倍,經濟高速發展,糧倉充實,貨物充足,偏偏中國的金礦銀礦是有限的,產量和社會總存量相比幾乎可以忽略,社會總白銀數量和明初相比,幾乎原地不動,人口增加了10倍,貨物糧食等增加了遠不止10倍,那人均持銀量和明初相比,就只有明初的10%了,所以明初一直是通貨緊縮的,你把銀子挖地窖藏自己家地下,那是越來越升值的,如果你在1950年把人民幣藏自己家地底下,60年後的今天挖出來,幾乎是廢紙一張。
至於什麼是通貨膨脹,什麼是通貨緊縮。通貨膨脹就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越來越多了,而貨物增量跟不上貨幣的增量,於是貨幣越來越不值錢。
舉個例子,明朝隆慶元年,政府開放了明初一直實行的海禁政策,對出海商船徵收船稅,大大緩解了財政壓力。但是與此同時,從殖民地獲得了海量白銀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大量的從中國進口各種絲綢、茶葉、瓷器等,所拿出來的交換的東西,就是中國當時最缺少的白銀。天量白銀源源不斷的流入中國,在南海-馬六甲航線上曾經打撈起很多歐洲沉船,返回歐洲的沉船上面打撈起無數的瓷器,開往中國的沉船上滿載白銀,曾經在一艘船上,就打撈起了二萬噸白銀。據統計,自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初,西班牙從美洲橫越太平洋,經菲律賓運到中國的白銀,佔新大陸白銀總產量的3/4。這麼多白銀流入中國的後果,就是以白銀為法定貨幣的中國,在海禁開放後的三十年里,工商業極度興盛,開啟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是地價增長了接近20倍,大規模的土地兼并開始了。如果中國當時是重商國家,很簡單就能稱霸世界,但是明朝是重農抑商的國家,商業興盛農業土地大兼并是背景下,如果重農抑商的政策不改,只有死路一條。
什麼時候會產生通貨緊縮?
通貨緊縮,就是貨幣越來越值錢,也就是現金為王,他最容易產生的時期,就是經濟危機。經濟危機之下人們瘋狂拋售各種資產,儲備現金甚至黃金,市面上各種股票、固定資產價格節節下降,不斷下降的資產價格抑制了人們的投資慾望,不斷萎縮的投資讓失業率節節攀升,工人工資越來越低,消費能力也越來越低,反過來又壓制了投資,於是無限惡性循環,直到最終的崩塌。
1929年,美國開始了著名的十年大蕭條,1931-1932年間,建築業首先衰敗,業務不及以前的七分之一,費用降低60%,銀行大批破產,整個美國開始瘋狂的通貨緊縮,民眾將美元藏在家裡,股市崩盤、固定資產價格斷崖式下跌,現金為王,股市最低點的價格,只有最高點的9%,也就是美股下跌了91%,如果你在美股下跌90%的時候抄底買進,用十倍槓桿,那麼美股真正觸底反彈之前,你已經爆倉了,因為在100塊跌成了10塊,你買進,現在跌成了9塊,你爆倉啦,華爾街百年第一人,真正的世界股神利弗莫爾,就是這麼死的。
1931年,胡佛政府啟動政府投資,建鐵路,也就是羅斯福新政的雛形,可惜太晚了,於是成為出氣筒,1932年羅斯福上台,實行羅斯福新政。羅斯福新政有很多內容,增加公共投資,僱傭失業者,為工人說話等等,但是最重要的是,他授權銀行發行了更多的貨幣,並且在發行更多貨幣前大量買入黃金和白銀,主動引發通貨膨脹,導致本國貨幣貶值。美元通脹有效的解決了通貨緊縮的問題,在通脹的背景下,你會發現如果你購買了一片土地或者某種資產,他的價格是節節上升的,雖然實際價值可能是貶值,但是絕對比你把現金放家裡強,二害相橫取其輕,於是逆轉了投資逐年萎縮的困境。這一政策被各國爭相模仿,引發了各國競爭性貶值,直到1936年9月,英、法、美才最終達成協議,協商解決貨幣劇烈波動和貶值問題。
羅斯福新政並沒有根本性的解決美國的經濟危機,美國的十年經濟危機出現本質的改善,還是1939的二戰爆發才逆轉的,真正的經濟復甦到了1941年才開始出現。但是他對美國的重大貢獻就是,十年經濟危機摧毀了所有的資本主義國家,引發了世界大戰,因為最終只有戰爭才能解決這些問題。美國實行了新政,他拖延了自己經濟死亡的時間,於是在其他國家都扛不住開始戰爭的時候,他還扛得住,在一旁觀戰,並且攫取了全世界的戰爭財,最終使得美國從二戰前的二流國家,一躍成為了霸主國家,經濟危機時代,就是剩者為王!而溫和的通脹,是使自己成為那個剩者的不二法寶。
從這個時期之後,自由經濟主義被否決了,凱恩斯主義大行其道,西方所有的主流經濟學者開始一致認為,國家合理的干預經濟政策是必要的,保持一個溫和的通脹,避免通貨緊縮,也是必要的。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和崩潰
由於十年經濟危機的後期,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蕩不定,樹立之間的貿易壁壘,執行貿易保護主義,最終導致自己死的更快,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所以在二戰即將結束的末期,也就是1944年7月,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召開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即布雷頓森林體系。
英美曾經為了爭奪國際貨幣霸主的地位大打口水戰,但是戰後美國擁有全球四分之三黃金儲備和強大軍事實力,英國在二戰里被嚴重削弱,一片廢墟,美元無可爭議的擊敗了英鎊。所以全球資本主義世界的盟主,從英國,轉移到了美國。
布林頓森林體系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
簡單的說,美元,即美金,持有美元在手,和持有黃金在手沒有任何區別,美國以自己佔據全球3/4的黃金儲備和國家信用,來保證美元的兌付能力。各種貨幣和美元掛鉤,以美元為國際通用的支付手段,避免了各國之間的競爭性貶值,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結束了戰前國際貨幣體系的混亂局面,對於恢復戰後生產,維持戰後國際秩序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他具有致命的缺陷:第一,黃金是不會通脹的,美元釘死黃金,各種貨幣釘死美元,等於宣布了各國貨幣永不通脹,至於競爭性貶值,那自然是不會了。第二,布林頓森林體系的運轉,依賴於美國強大的國家信用和黃金儲備作為維繫。
首先談談第一點,各國貨幣永遠恆定幣值,不通脹自然是好事,但是月有陰晴圓缺,各國經濟都有繁榮和衰落的時候,繁榮的時候自然無視一切,一旦衰落,利用通脹延緩自己死期,讓經濟危機的後果讓別人去抗的思想又會大規模的流行。第二點,整個貨幣體系都建立與美國的兌付能力身上,一旦美國自己出現了問題,那立刻就會崩潰。
黃金儲備只是中轉,如果美國進出口平衡,那麼足以維繫全球貨幣的剛性兌付,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為246億美元,占當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73.4%。但是20世紀60~70年代,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的泥潭,無法實現進出口平衡,財政赤字巨大,國際收入情況惡化,爆發了多次美元危機,大量資本出逃,各國紛紛拋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搶購黃金。1971年上半年,美國的貿易逆差達到了71億美金,而此時美國的黃金儲備,只有1949年巔峰時的246億美金的一半都不到了,美元兌黃金的剛性兌付根本不可能再繼續維持。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機爆發,尼克松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美元相繼二次貶值,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全球二戰後實行的一次貨幣掛鉤黃金的嘗試徹底失敗。美元的名聲一時間爛大街了,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紛紛放棄和美元掛鉤並且都開始相繼貶值。
此事之後,美元地位大降,但是依然是霸主地位,因為其他各國的貨幣更爛,更加沒有保證,儲備美元,依然是僅次於儲備黃金的選擇。
如果一直採用黃金作為交易媒介,則全球黃金產量不足以維繫商業需求,你無法想像你出去買碗面也要用黃金支付,那全球得出產多少黃金才足夠所有人的買賣需求。如果採用某國貨幣作為黃金替代品,而用該國貨幣作為交易媒介,其餘各國貨幣釘死匯率,是最佳選擇,保證了日常交易的需求,並且變相保證了永不貶值,也永不通脹。不會貶值避免了各國的競爭性貿易保護行為,不會通脹避免了各國政府濫發貨幣掠奪人民財富的可能性,也不會產生利用溫和通脹延緩自己死期讓苦果別人去吃的局面。
這是一個偉大的創新,是有利於全球經濟了,但是這種行為失敗了。如果沒有一個國家有如此強大的信用支撐全球貨幣體系,那麼各自為戰的後果就是各國都開始進行通脹以及貶值,如果你不貶值,別人貶值,那等於是別人來掠奪你。
所以,不管是美元、英鎊還是人民幣,從1971年之後都開始大幅度貶值,美國全國的黃金儲備在1944年巔峰狀態才價值246億美元,貶值到今天,別說美國首富了,也就是中國一個首富的資產而已,美元的貶值幅度之大非常驚人,換句話說美元不僅僅經歷了溫和通脹,中間還有幾個沒控制好力度,產生了惡性通脹才會有如此後果。至於人民幣,幾十年來一直執行釘死美元的政策,也就是這幾年剛剛放開,幾十年來美元貶值多少人民幣就貶值多少,你想想改革開放前我國的物價和今天的物價,就知道美元到底貶值了多少,所以,千萬別認為40年來中國物價飛漲是中國政府不幹好事故意掠奪人民財富,中國以前長期執行對美元固定匯率,中國政府真是冤枉。
從1971年美國將美元與黃金脫鉤起,美國經濟就已經開始了脫實向虛的過程,製造業持續外遷,而且是整個產業鏈的遷移,金融食利已經成為美國最主要的生存方式,美元霸權成為美國全力維護的核心利益,美國依靠美元周期律不斷地在全球各地「剪羊毛」來緩解自身越來越沉重債務負擔。中國執行固定匯率,是因為中國太弱,嚴重依賴對美國出口,沒有通過貨幣政策剝削他國的能力,也不想被他國剝削,只好釘死匯率,我不剝削你,你也別想來剝削我。而中國一直以來經濟高速發展,並且實行外匯管制,有足夠的力量維持一個固定匯率。
科普定義,3%以內的通脹是溫和通脹,10%以上的通脹是惡性通脹,中間的為嚴重通脹。正統經濟學認為,溫和通脹是有利於經濟的,嚴重通脹是不利於經濟的,惡性通脹是要人命的。
人民幣在未來會持續通脹
近代貨幣的起起落落的歷史以及都告訴大家了,當年為什麼通脹,後來為什麼不通脹,以及為什麼今天又開始通脹都寫了出來。布林頓森林體系是建立在二戰之後各國極度衰弱,唯有美國一家獨大的基礎上,75%的全球黃金儲備無可爭議的奠定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才有可能建立起這個體系,如果美國的信用都不能維持貨幣體系,那其他國家更不行,既然一個穩定的貨幣體系不能建立,那只有競相貶值了。
所以,自1971年之後,各種貨幣競相貶值,每年的貨幣要麼是溫和通脹,要麼就是接近於惡性通脹,貶值貿易戰打的激烈的時候,就坐一起簽個協議緩和一下,比如1985年的日本廣島協議強迫日元升值導致日本經濟一落千丈。
所以,過去的三十年里,人民幣一路通脹貶值,那是順應大勢,中國這麼做不是為了掠奪人民,而是為了保護人民,儲存現金在家慘遭重大損失的,那只是不得已的犧牲者而已,如果中國不這麼做,那麼中國就會和日本一樣被外國大幅度掠奪,中國的經濟底子遠遠不如日本,日本在失去的二十年之後,還能維持全球前三的位置,中國那可不一定了。
所以,在全球沒有一個貨幣及國家有足夠的號召力把全球國家聚在一起簽協議大家互相保證都不貶值的前提條件下,各國貨幣只有逐年緩慢貶值一條路,保證自己的溫和通脹,大家都溫和通脹來維持一個動態穩定,我不掠奪你,你也不掠奪我。至於劇烈貶值那不是沒想過,而是做不到,本幣劇烈貶值那是嚴重傷害自己經濟的行為,反而不會傷害別人。
所以,各國都把溫和通脹手段用到了極致,在不傷害自己經濟的前提下,能用多高的通脹率就用多高的通脹率,動態實現了各國貨幣之間都不貶值來維繫一個各國之間的穩定貿易。
換句話說,當初大家坐下來談,大家都不貶值,好好做生意,出門你不帶槍我也不帶槍,這樣大家都不用穿防彈衣了,多好。各國一看,的確是互利互惠,我不想殺人也不想被人殺,那就這麼搞唄。結果後來這個體系崩潰了,有人率先帶槍上街,大家嚇壞了,也跟著帶槍上街,最後大家都是帶槍帶防彈衣,這樣也穩定了。
目前的狀態就是,各國都把通脹率穩定在不傷害自身經濟的極限狀態上,我打到極限了,你也打到極限了,這樣如果你想利用貶值來危害我,首先就得突破你自己的安全通脹率,在掠奪我之前非常容易觸發你自身的惡性通脹,諒你也不敢,這就是大家都穿防彈衣了。如果某國不通脹,那就成為了所有國家的一致掠奪目標,大家都全副武裝,你裸體出門,不搶你搶誰啊。
所以,人民幣在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會持續的處於通脹狀態中,會持續的貶值,如果你看不清這一點,那你就會成為發展中的犧牲品,就好像30年前埋錢在地下的萬元戶一樣,如果你看清了這一點,那麼你就可以跟隨國家掠奪這少部分的財富,在自己原有的財富基礎上在上一層,中國人那麼多,總有人看不清現實,這一點你大可放心。
你家樓下的早餐店
本文所談的通脹,是錢一年比一年不值錢,本文所談的貶值,和通脹是一個意思,指的是絕對意義的貶值,也就是通脹。報紙上通常所談論的貶值,指的是相對貶值,也就是人民幣兌美元的貶值,和本文所談的貶值不是一個意思,必須分清。人民幣兌美元固定比率的30年里,人民幣年年貶值,當年1毛錢1個的肉包子,現在要2塊錢一個了。人民幣貶值幅度如此巨大,但是美元貶值幅度一樣巨大,所以大家維持了動態穩定,也就是互相之前的兌換比率沒貶值,就是這個道理。
08年以來,貨幣超發嚴重,全球貨幣都貶值的厲害,武漢的熱乾麵,08年是1.2一碗,15年1月已經是4塊一碗了。你家樓下的早餐鋪,其實就是最直接的物價反應渠道,甭管上面CPI,什麼樓價、油價、電費水費人工費,最終都能在早餐價格里反應出來,早餐價格漲了,全國所有資產價格一定會漲,誰還在低位就買誰。
而上一次的漲價,是2011年了
而2015年1月~3月,上證指數還在3000-3200點做橫盤震蕩,離最終高點5000點還很遠,大牛市只走了一半,如果你這個時候買的是創業板,那更離譜,從1400點漲到了4100點。。。
還有沒有更離譜的?有,那就是房地產,2009年低10年初起中國全面打壓房地產,13年曾經頂著中央打壓暴漲過一次,又被強力壓下去了,國家是鐵了心的要擺脫房地產依賴。蒜你狠豆你玩都出來了,熱乾麵都連續上漲了,房價自10年起其實沒漲太多,後來國家沒辦法重新依賴房地產,這個時候國家政策改了,一旦不打壓,那麼地產價格自然是明顯的價格窪地,所以15年底的房地產價格上漲,是合情合理的,報復性的突然跳漲,也是對前幾年打壓價格的市場回應,要想根本性的解決房價高的問題,只有大量供應土地,北上廣如果像四線城市那樣無止盡的供應土地,價格也會下去。如果停止供應土地,就靠現有土地存量運轉,那麼在不斷超發的貨幣下,價格會遠遠比現在的漲幅還要巨大。
通脹背景下,所有的價格窪地都會被填平,只有時間而已,11年的那一波早餐跳漲,股市剛剛經歷過翻倍行情並且有明確築頂信號,樓市被政府明確打壓,所以資金到處亂竄,蒜你狠豆你玩和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都暴漲,沒記錯藏獒也是那幾年價格上了天,還有普洱茶什麼的。樓市股市不去吸納資金,社會不亂套是不可能的。但是即便是11年無腦買進股市和樓市,幾年之後,回頭看,也是對的。至於15年那一波物價跳漲,股市和樓市都直接填平了前幾年的窪地,別看單年漲的多,平均到5年漲幅一看,的確只是填平窪地。
所以,不要管什麼專家預測,也不用相信報紙,看好你家樓下的早餐店就行了,如果早餐價格集體漲價了,拿出你所有的存款,去買市場上所有前幾年還沒漲價的東西,填平估值窪地,誰不漲就買誰,通脹都能把他拉上去。如果沒有其他投資渠道,只有買樓市和股市,那就股市不漲買股市,樓市不漲買樓市。股市好說,由於樓市是特殊商品,有政府打壓限制,所以早餐漲了,等政府開放限購限貸政策,打開的一瞬間借錢都要衝進去。。。
結 語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人民幣在未來依然會維持過去三十年一樣的通貨膨脹,每一年,政府都會全力把通脹率打到自己能支撐的最高點,如果完不成通脹目標,央行是失職的,因為這樣會讓本國被外國掠奪,通貨緊縮更是不可想像,在央行全力放水的時候還能通貨緊縮,那說明你們國家的資本市場已經快崩潰了。
這一點,我們必須要看清,通脹是大勢,大勢不可違,看清了順應大勢,你可以跟著吃一點小肉,違背了,你就被別人吃,這並不是政府故意剝削平民財富,而是為了保護本國公民不被外國公民吃肉。
最後,注意你家門口的早餐價格,早餐價格的每一次跳漲,都表明市場正處於一次大的上漲之中,迅速購買那些還沒有上漲的資產,市場填平所有的價格窪地可能要一年甚至幾年時間,但是最終都會填平,時間雖久,但是一波做對,可以堪比別人苦幹一輩子,不用相信任何專家、媒體,相信早餐價格即可。
摘一段,以前看到的文字,講的非常通俗易懂。
1、什麼是經濟發展?
簡單的講經濟發展就是有錢,但錢從何來?錢只能印出來。那麼到底是什麼使印鈔機不停的運轉?
假設一個島上有1000口人,與世隔絕,人與人之間交換物品過活,但有時候你手裡用來交換的東西不一定就是對方想要的,怎麼辦?於是人們就用都喜歡的金銀作為交換的東西,於是交換方便了。但金銀要磨損,攜帶也不方便,當交換活動頻繁時,發現這個東西太繁瑣,限制了交換活動,於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了一個辦法,就是由島上的管理者發行一種符號,用它來代替金銀,於是鈔票出現了。
剛開始這種鈔票可以隨時得兌換金銀。大家都很放心,因為鈔票就是金銀。可是島上金銀的產量太小,當人們的交換活動更加頻繁時,鈔票不夠用了,只能暫停交換。暫停交換的後果就是大家不生產別人想要的東西了,因為雖然別人用,但交換不出去,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經濟發展減速了。
於是大家想了一個辦法,成立一家錢莊,這個錢莊是大家的,由錢莊來發行鈔票,印出的鈔票借給想用錢的人,然後這個人有錢了再還給錢莊。於是銀行就出現了。銀行的出現,能保證交換活動更持續的進行,大家都拚命的生產,島上的東西越來越多,銀行根據產品的生產數量,不停的印製鈔票,以保證交換能更深入的進行。
後來人們的交換活動更頻繁了,一家錢莊太少了,於是出現了很多錢莊,總要有個管錢莊的吧,於是指定一家錢莊管理其他錢莊,並且鈔票只能由這家錢莊印刷,然後通過其他錢莊借給用錢的人,中央銀行就這麼也出現了。
2、什麼是對外貿易?
有一天島上的人發明了船,於是就到處划船跑,發現了另一個島嶼,那上面也有人,也有鈔票,也像自己島上這麼活動。但自己島上生產的東西多,那個島上生產的東西少,1元錢在自己的島上能買1斤大米,那個島上的一元錢只能買半斤大米,於是另外島上的錢來這個島上買東西時只能2元換1元才行。於是匯率出現了。算好匯率後,他們開始互相買賣東西到對方島上,這就是對外貿易。對外貿易豐富了人們的生活生產需要,使交換活動到了一個空前的高潮。
3、什麼是通貨膨脹?
由於島上生產的產品太多了,以至於沒法準確估計到底該發行多少鈔票,發行多了的時候,因為沒有那麼多產品可買,產品就開始漲價,發行少了呢就開始降價,為了保證價格穩定,央行要求各錢莊要把一部分錢放在央行裡面用來調節產品的價格,根據價格情況多放和少放。這就是存款準備金率。
可是有一部分聰明人開始怎麼才能把錢弄到自己手上,他在海邊撿了一顆石子,說這個石子值100萬快錢,把它賣給了一個人,這個人覺得整個島上的錢加一起也沒有100萬啊,怎麼辦,於是向錢莊借,錢莊也沒有這麼多錢,於是把印鈔機打開,印了這100萬,借給了他買了這個石子。
然後這個人開始賣這個石子,100萬賣給了第二個人,由於第一個賣石子的人把錢花了,所以島上的錢多了,所以這一百萬可以籌集到,多買些產品就有了。但當把這個石子以200萬轉讓的時候,錢莊只能又印了100萬鈔票,就這樣鈔票越印越多,可是當這個石子不停的流動轉讓時,大家並不覺得島上的錢多,產品價格還是原來的那樣。可是當這個石子不流通或流通的慢時,大家覺得錢多了,可是如果當持有石子的人把它扔到大海里,那就等於島上憑空多出N多個100萬來,怎麼辦,央行最害怕的就是這顆石子沒了。它沒了島上產品的價格就會飛漲,就會通貨膨脹。那麼持有石子的人就綁架了島上的經濟。
現在的中國,這顆石子就是房地產。
反對高票答主費寒冬的答案,個人認為問題太多。本來在費寒冬的回復里說的,但是因為字數太多,只能另外開一個答案。
首先答主喜歡針對人噴,這點不好,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何況經濟學大部分都是一些流派,不和物理,化學那樣是可驗證的知識。不論微觀鴻觀,我都是懷疑這些理論的靠譜性,什麼理性人假說,什麼均衡假設,什麼規模報酬不變,為了數學上方便計算,假設太多。
不管經濟學是否靠譜,還是回到原有的知識體系架構上說理。
我查了一下定義,發現搞錯變數了。我說法有問題,但是答主的問題依然存在。
MV=PT
其中P用來描述價格水平,也是通脹指標,T是社會總產出,V貨幣流通速度,M流通貨幣總量。
原文
10,
後來這個國家互聯網開始普及,市場變的更加流通,貨幣流動更加頻繁,於是貨幣需求減少,引發通貨膨脹。
毫無疑問這個也屬於追趕型通貨膨脹。
首先,橫向比較。中國會互聯網普及,難道其他國家沒有互聯網普及,比如日本。所以互聯網普及是導致追趕型通脹的理由不成立。
其次,假定成立,互聯網普及,使得貨幣流通速度加快(V變大),貨幣需求減少(Md),然後實際供應貨幣超出實際需求貨幣(M&>Md),假定算時間內M很難迅速減少,故M不變,V變大,假定T不變,所以通貨膨脹(P變大)。假定成立,那麼需要總產出V/T&>1。中國產生通脹,是因為中國因互聯網使得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高於社會總產出。日本通縮,是因為日本因互聯網使得貨幣流通速度增長率低於社會總產出。
所以這個例子很有問題。
原文
7,
後來這個國家的貨幣突然對外大幅度貶值,導致進口別國商品價格增加,也引發了國內商品成本增加物價飛漲,政府不得不隨著物價印製貨幣。
例子是中國80年代中後期。
這叫外匯型通貨膨脹,由於匯率變動導致國際貿易成本變動引發的物價上漲。
首先,貨幣突然貶值,以本幣計算,進口商品漲價。如果進口商品是資本品,那麼國內商品有可能成本增加。如果是消費品,應該是不影響國內商品價格的,就如同超高的關稅,進口商品幾乎不影響國內市場的商品價格。因此這個貨幣貶值,政府印刷貨幣的機制不成立。
其次,假定這個機製成立。P已經飛漲了,那麼已經通脹了。此時不管Md是否小於M,都不影響通脹。
按照弗里德曼的定義:當貨幣總量增加並且貨幣的流通速度因此上升時,右邊的兩個參數(PV)的積會增加。如果P增長的百分比比T更多,物價水平就比產出上升地快,從而通貨膨脹產生。
通貨膨脹是由於貨幣增加且伴隨貨幣流通速度上升,而產生的物價水平比產出上升快的現象。
也就是說物價水平上漲原因可能有很多,通貨膨脹是其中的一種。
按照維基百科上的定義,通脹(inflation)是一段時期內,商品和服務的價格水平持續增加。按照這個定義,通脹的原因就有很多。貨幣供給過大,也不一定會通脹。
答主的思路很跳躍,引用的理論和實際的例子之間的關係太跳躍。不能理論沒問題,例子不準確。
答主給了很多通脹原因,這些我都不認可。因為信用貨幣階段,市場經濟中,所有通脹都是貨幣現象。經濟原因和政治原因。
經濟原因:一,貨幣超發,弗里德曼的看法,通貨膨脹是貨幣現象。二,收入分配不均,富人抬高了物價。三,經濟增長了,整體上都有錢了,物價自然上漲。
政治原因:政府要垮台,他發行的紙幣變成燙手的山芋,都不想要,一大摞紙幣,還不如一隻老母雞。這告訴我們,和平年代要買點金銀,亂世可用。
嗯,非經濟學專業人士,嘗試從其他視角來理解通貨膨脹。
通貨,可以狹義的理解為鈔票,當然廣義上的還有貴金屬、有價證券之類的,不過那個太複雜了,還是就說鈔票吧。
鈔票是財富的收據,它本身並沒有價值,它的購買力來自政府的信用背書,當政府超發鈔票時,社會財富並沒有增長,而用於兌換財富的收據變多了,那就肯定會導致人民需要花更多的錢才能買到商品,這也就是惡性通貨膨脹。但其實大部分時間發生的都是良性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即使不發生任何意外(比如事故和災害造成的社會生產力下降),政府也嚴格控制鈔票發行,通貨膨脹還是會不斷發生。良性通貨膨脹的發生並不是鈔票購買力下降了,而是勞動的價值提升了,單位時間的勞動可以創造更多價值,社會總體財富水平在提升,需要政府發行更多的財富收據來保證財富的流動。
那麼這種情況背後的原理是什麼呢?本質上是人類對於能量轉化的能力在不斷提高。
在古代人類能夠利用的能源基本上都是人力和動物力,這種純天然的能量轉化方式效率極低,生產力當然也就上不去。一個古代農民靠人力來收割小麥,一天能夠收割1畝地都很不錯了,但是當人類開始利用機械後,各種礦物質能源開始轉化成物理動能,這極大提高了我們的生產力。一個開拖拉機的農民一天輕輕鬆鬆收割數十畝小麥,這就意味著現代農民一天的勞動時間價值是過去的幾十倍。這種技術的提升帶來的就是人力成本的上升,所以發達國家的人力成本遠遠高於落後國家。
我們來簡單地擬一個模型。假設一家農場有10個農民,由於採用機械化耕作,其中9個農民都下崗到城裡打工去了。那麼現在1個農民(A先生)就有了原來10倍的工資,他原來的工資已經足夠溫飽了,那麼剩下的90%工資他就會拿去提升生活水平,比如他會開始喝點小酒,於是那下崗的9個農民中有一個就去了酒廠。然後A先生還會想聽聽歌,於是又有一個農民轉行去當歌星了。以此類推,所有農民都找到了新工作。但是現在問題來了,A先生雖然有了原來10倍的工資,但他並不會立即就用完,他需要儲蓄。但是其他農民是要吃飯的,當他們沒有辦法從A先生這裡賺到錢時,也需要借債來維持生計,向A先生購買糧食。
那麼現在問題就來了,其他農民借的錢是從哪裡來的?為了讓A先生隨時都能取到錢,國家肯定不會把A先生存起來的錢全都借出去,所以國家必須發行新的貨幣來滿足其他農民的借款需要。這個時候,整個社會的貨幣存量就提升了,通貨膨脹就開始發生。通貨膨脹發生以後,利息就會下降,A先生覺得存錢沒有意思了,於是又去取出來消費,這樣其他農民就能賺到錢償還借款,於是鈔票又開始迴流給貨架,通貨膨脹就變慢了。
當下一個農場一發生了技術革命時,這種通貨膨脹就又會周而復始地出現。通貨膨脹是有了紙幣以後才出現的事情。因為紙幣就意味著信用,信用是可以不斷無成本增加的,但金銀不能。在沒有紙幣(也就是金銀銅作為硬通貨)的時候,通脹維持在很低的水平,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我覺得大家好像有點理解偏了題主想的問題,通貨膨脹的概念已經很明確了,題主想不通的是為什麼老百姓手裡的錢不值錢了。
這種情況叫做未被預測到的通貨膨脹,或者說即使預測到了,也無法及時做出反應的通貨膨脹。這種情況下,通貨膨脹不影響社會財富,而是影響社會財富的分配。
舉個極端的例子,社會流通2000人民幣,兩個人創造了這2000元的財富,不同的是一個工人一個是企業家,工人拿固定工資,他對通貨膨脹完全不知情,企業家是他的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上交換獲得的收入減去發給工人的工資剩餘全是自己的。這個社會突然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流通貨幣變成了20000,物價迅速反應,企業收入一下子由2000變為20000,工人完全不知道這種情況,仍然只獲得1000的工資,但是物價已經上漲的十倍,他只能買以前十分之一的商品,可是老闆卻獲得了剩餘的19000,他的財富增加了。但是兩個人總的購買力仍然是購買以前的2000元價值的商品,只是表示價格的貨幣增多了。
我想這才是題主想問的吧,所以關鍵是看人們是否能夠及時發現發生通貨膨脹了,而且老百姓都是拿合同規定的死工資,一般都是滯後通貨膨脹的,而企業收入則是由於產品單價決定的,這個對通貨膨脹反應靈敏,所以社會財富總量不變,變的是社會分配。
當然央行投放貨幣怎麼到達市場上的也是一個很難理解的點。不過不影響上面的分析你肯定不是泛泛而談,你肯定是在琢磨當下,好了。
目前中國發生的資產泡沫與通貨膨脹都是長期的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造成的。
記得前些年的雙順差吧,每半年公布一次的國際收支平衡表,普通百姓跟數奧運金牌一樣,耳熟能詳於我國的國際收支盈餘吧,對不對?
收來的多餘外匯,在國內又不能用,必須換成人民幣吧?你也換、我也換,公司也換,銀行也換,人民幣就不得不被動地發行了。
如果匯率有波動,人民幣對美元有升有貶,你就你就把暫時用不著的美元換成人民幣了吧,是不是?萬一美元升值了,還能賺一筆。
可是人民幣對美元好多年都不變,人民幣利率又高,大家就都玩兒命地掙美元,換人民幣,這不,人民幣一下子連續十年以25%的速度超額發行,現在你看看,發大水了吧?被塞錢的人沒能及時造出更多/更好的東西,那錢就相對物多了,相對物貶值了。
如果有一個犯罪集團,從事偽造貨幣,那麼他們確實可以無中生有,用幾乎不值一文的紙去換取任何東西。這個犯罪集團新印出來的錢,如果平均發給集團的大量員工用於日常生活,那麼附近小區的物價就可能上漲(通貨膨脹),因為突然增加的購買力打破了日常生活用品的供需平衡。如果犯罪集團只有少數大佬才能享受新印的假錢,則附近小區的物價可能沒什麼大的變化。如果大佬喜歡買房置地,則房地產的價格就會猛漲(資產泡沫)。如果大佬喜歡奢侈品,喜歡賭錢,則這些東西就會水漲船高。而如果犯罪集團的大佬喜歡買公司,那麼公司的價格就會水漲船高。如果大佬愛上了國外的資產,那麼國外的資產就會升值,本幣就會貶值。用虛無的東西去購買控制公司,何樂而不為?
其實你離犯罪集團越近越受益,因為至少拿到的是第一手假錢,面對的還是不變的價格。而那些遠離犯罪集團影響的人群,則最吃虧,因為拿到了假錢,但面對的價格已經被大量新增的假錢炒上去了。
面對這樣的犯罪集團,正常人不會拍手稱快,頂禮膜拜,因為這樣的犯罪剝奪了人們的財產,破壞了經濟的運行。當然,也不會有人愚蠢到認為犯罪集團憑空創造出了新的資本,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但現實是,現代意義上的央行及部分準備金制度的銀行體系,與受保護的假鈔製造集團並沒有本質的區別。當代的銀行體系,可以通過資金池和借貸過程讓存款變貸款,貸款變存款,把一塊錢放大成幾塊錢,無中生有,創造出貨幣。而央行則可以憑空印鈔,創造基礎貨幣,然後再由銀行系統放大。美聯儲的QE就是例子。當這種造假並不嚴重時,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溫水煮青蛙,感覺並不明顯。畢竟搶劫每個人一分錢也並不影響太多。但是,當央行變本加厲時,遲早人們會感受到,只不過有人先知先覺,有人後知後覺,有人不知不覺。
有沒有人想過,如果沒有這樣肆無忌憚的印錢,世界會是什麼樣?從工業革命以來,一直到1940年,除了戰爭期間政府大肆印錢之外,價格都是每年逐漸下降的。當時因為很多國家是金本位,貨幣無法迅速快速增加,而與此同時,生產力逐步提高,供應逐漸增加,因此價格會逐漸下降。下降的價格並不意味著大蕭條,也不意味著更少的盈利,而是意味著生產力的提高。在當代,貨幣供應增長迅速,只有在電子產品這些生產力急劇提高的領域,人們才能再次體會到生產力提高帶來的價格好處。
當今的央行,早已經不受控制。央行曾經的忌憚是通貨膨脹,因為會引發民眾的反彈,但是,這一切在極度寬鬆,造成極度貧富分化的今天早就不是問題。因為窮人沒錢,無法推高通脹(狹隘的定義為消費品的價格上漲),因此央行肆無忌憚,以拯救經濟的名義大肆印錢,一手創造出瘋狂的資本亂象。但是,當貨幣政策走向窮途末路時,遲早財政政策不得不擴張。政府花錢,無論是基建還是其他方式,都會讓一部分錢流向大多數人,緩解經濟的問題,但同時也可能會帶來通脹。因為,通脹是窮人有錢造成的,而資產泡沫則是富人有錢造成的。
——節選自:貝樂斯《你用虛無換我所有——對央行說不》
所以大家現在理解為什麼房價一漲再漲、漲幅遠遠超過物價了,也能理解為什麼房價持續上漲後物價也必然會跟隨緩慢上漲了吧。
我們來舉這麼一個例子,假設一個理想化的小村莊,天氣炎熱,村莊里製造了一百台電風扇並發給了村民們一百張電風扇兌換券,規定必須在每天清早兌換風扇並且在傍晚再兌回兌換券。結果有一天,村長又印刷了一百張兌換券發給了村民,但是電風扇還是只有一百台,也就意味著每天有一百張兌換券無法如願獲得電風扇,可是大家兌換電風扇又不用排隊,如何能保障自己能得到電風扇呢?加錢唄!於是乎就有人出兩張兌換券以求優先獲得電風扇,而不願意出兩張兌換券的人將會更可能無法兌換到電風扇,於是,願意出兩張兌換券的人更多了,最終,只出一張兌換券已經兌換不到電風扇了,電風扇的價格就由一張兌換券變成了兩張,這就是通貨膨脹。
多發行的鈔票肯定是流入市場了。不然為什麼要多發?既然流入市場了那麼通脹肯定是會發生的啊,你手裡的錢必然就不值錢了。而且這些錢流到哪裡去了顯而易見啊。。。你覺得這幾年漲的最快的是啥?
廢話一堆。
為什麼會發生通貨膨脹。
因為流通物在緊縮。
流通物變少了~等量或者增量的流通權證明(俗稱貨幣)每份所含有的交換權力就被稀釋了。
這就是通貨膨脹。
但是理解這個概念要先理解總股本和流通股本這兩個概念。
貨幣有總貨幣和流通貨幣。流通物也有總貨物和流通貨物。
他們的交叉關係造成了貨幣換貨物的比例持續下降。民國時候,為了打仗,政府超發貨幣
這貨幣沒給到人民手裡,給到了軍隊手裡,也就是軍隊有軍費了,軍隊拿錢購買物資,支持這場杖還能打下去。
但是整個社會貨幣太多,商品相對太少了,於是通貨膨脹,貨幣貶值。
貨幣貶值是全民性的,政府印鈔票給軍隊大肆購買,人民手中的錢卻貶值了。
也就是說,通過這種方式,軍費被人民均攤了。
也就是人民財富被政府收割了。
我說的對么。面多了就加水,水加多了就再添點面。
你看,這個餅快蓋住天了…
從人類歷史角度看,
地球上壓根就不存在長時間的通貨膨脹,
所謂的通貨膨脹,僅僅是某個地區(某個國家)的短期性(30年以內)的物價上漲罷了。
大家覺得很奇怪,現在不是所有人都在說,
中國政府正在大量印鈔票,所以物價飛漲。
大家應該趕緊+馬上購買囤積大量的房地產。
要不然手中的貨幣就會貶值啦。
如果,你只是一個街邊賣菜的老婆婆,
說出這樣的話,
這是情有可原的,畢竟賣菜的老婆婆壓根就不認字。
但是,如果你是一名經常大學教育的年輕人,
還是這樣認為,那就有點呵呵了。
*****************************************************************
既然如此,為什麼地球上不會發生長期性通貨膨脹?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的答案,
就要明白,為什麼會出現物價上漲。
原因1:季節性因素(自然因素+人為因素)。
例如:XXX地區(國家)出現嚴重乾旱+地震+洪水+暴風+暴雨等極端惡劣天氣。
那麼,就會導致某些農產品價格出現價格暴漲。
但是,不可能全球同時發生嚴重的災難性天氣(氣候)。
風調雨順的地區照樣可以獲得好收成,彌補供應的不足。
而且,不可能每一年全球都發生嚴重的災難性天氣(氣候)
因此,這種災難性的天氣因素壓根就不會造成全球物價的長期上升。
再例如:XXX地區出現暴亂+工人罷工+內戰連天。
那麼,就會導致某些農產品+工業品價格出現短期內暴漲。
但是,隨著罷工的結束,隨著政治局勢的平穩,隨著戰爭的結束。
這些國家的農產品價格+工業品價格就會快速下跌。
因此,這種人為的因素也不會造成全球物價的暴漲。
原因2:壟斷
例如,地球上壓根就不缺少石油,
1970年~2004年期間,全球石油價格一直在40美元以下運行。
但是,石油價格卻從2004年的40美元直線拉升至2009年初的150美元。
其實核心原因在於,OPEC國家壟斷了石油價格。
在加上投機基金的瘋狂操作,因此導致石油價格像脫韁的野馬一樣,
瘋了。
那麼,是什麼因素讓壟斷後的石油價格瘋狂暴跌呢?
1、經濟危機。
2008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讓全球經濟陷入嚴重的衰退。
因此,在需求大幅度下滑的環境下,
石油價格出現了崩盤。
2、工業革命(科技進步)
當石油價格超過50美元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糧食用於乙醇的生產。
乙醇是石油的替代品。
當石油價格超過100美元的時候,就會引發全球科技力量改進石油+天然氣的開採技術。
於是,美國誕生了頁岩氣+頁岩油。
美國依靠新技術大量開採頁岩氣+頁岩油,讓美國石油(天然氣)產能快速超越中東地區。
徹底扭轉OPEC的壟斷地位。
美國的工業革命,
也為特朗普(川普)提出的「美國優先戰略」奠定了極其重要的物質基礎。
在工業革命以前,
中國的紡織品(絲綢)價格是超級昂貴的。
因為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
但是,
正是由於價格的昂貴,激發了歐洲的科技工業革命。
蒸汽機+內燃機的發明,
為大量高速機器製造業提供了極其重要的基礎。
同時也讓全球商品價格暴跌。
即使是普通老百姓都可以穿上好衣服。
原因3:人口結構因素:
年輕人,消費意識比較強烈,儲蓄意識會比較薄弱
因此,年輕人多的國家(例如:50~60年代的美國+60~70年代的日本+00年~10年的中國),
如果商品供應不足,會出現短期的通貨膨脹。
但是,隨著全球人口老化,
消費衝動會快速下降
(老人家總不可能像年輕人一樣開車去海邊衝浪、去迪士尼玩過山車+王者榮耀裡面買皮膚)
因此,老人家會囤積更多的儲蓄
而不進行大量消費。
沒有需求哪裡還有物價上漲呢?
*************************************************************************
也許你會問,
那中國房地產如此瘋狂暴漲,
什麼因素可以讓中國房地產價格下跌?
如果所有購房者都持有房地產,不拋售,
難道就沒有可以讓房地產下跌的動力?
答案同樣是否定的。
1、全球資本是流動的。
當某個地區房地產價格過度偏離全球價格的時候,
那麼大量的資金就會流出(拋售)中國房地產市場
從而加速房地產價格的下跌。
2、房地產價格的暴漲會引發銀行信貸風險。
因此,為了控制銀行信貸風險,
國家不得不使用緊縮貨幣政策(去槓桿)
這樣也會讓中國房地產失去購房的能力(衝動)。
3、地緣政治危機引發戰爭的爆發。
戰爭是房地產最大的黑手。
一旦戰爭全面爆發,房地產將是一文不值。
4、中國人的年輕一代的人口紅利已經結束了。
能買房子的人基本上都已經買房子呢,
沒有能力買房子的,
即使房價下跌50%,他們還是買不起。
謝謝大家的閱讀,
如果你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加入孔祥康的微信(個人)
WX:13760780514
大家一起聊一聊
謝謝
孔祥康
慾望
您好,我是Daniel
其實現在世界各發達國家大多都是高赤字國家,我們中國也在往這個方向發展,因為大家的共識就是凱恩斯的經濟體系。
政府的職能就是催生通脹,為什麼呢?因為人性都會趨向於存款來面對未知的未來,如果不放錢就會失去流動性。
政府手中有兩張票子,印鈔票增加流動性,印債券降低流動性。當然用兩張票子來控制通脹的政府層次還比較低,厲害一點的就是將貨幣向外國輸出,就像美國一邊印錢一邊輸出貨幣,把通脹帶到全球去,中國現在搞亞投行和一帶一路也是希望走人民幣輸出的路。還有更厲害的就是創造消費,你會發現最近10年,我們身邊出現很多奢侈品牌,這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通貨膨脹的時代,誰負債誰就是大爺,因為到他要還錢的時候他其實還得少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大量赤字的國家越來越富,沒債的國家越來越窮。這個道理和普通老百姓不會去借債一個道理,他們不借債也不懂投資,財富自然會縮水。
至於中國發的錢去哪了?錢是銀行那來的,銀行覺得什麼東西不會壞賬就流到哪裡,實體經濟多半要壞賬,銀行當然要謹慎了,結果都流到房地產,通脹加劇,而正因為錢還沒出口出去,所以通脹還在國內,你就感覺不到錢多。
以上是個人淺見,不代表任何機構
通貨膨脹,inflation,錢不值錢了等等,到底什麼意思。
要是從頭講起,那就又是,從物物交換,一般等價物,黃金,到紙幣。可是這些要全套一次接受真的很麻煩呢!
談談我個人的理解。通貨膨脹就好像糖水的濃度。錢是水,我們能用錢買到的東西都是糖。糖水有多甜,取決於水和糖的比例。我們加水的時候,水加多了,糖就顯得少,每個單位體積的水含糖量就少,就好比用一百塊錢買的東西變少了,糖水不甜了,不開心。這就類似通貨膨脹,鈔票印多了,我們掏出一百,這時候能買到的東西,就好比喝一口水,能嘗到的糖就少了,能買到的東西少了。
在這個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是甘蔗場里榨糖的工人,都希望下班以後,大家圍坐一起,吹吹牛逼,喝到冰鎮的糖水,過上舒服的日子。所以我們得多榨甘蔗多造糖,好讓糖水變甜一點,也就是讓我們的物產豐富一點。
是的政府正是利用人們這樣的思想,來操縱社會經濟的發展。政府印鈔票,不停地稀釋糖水,人們又不停地生產糖,把糖加到水裡。這樣的好處就是,水杯里的糖水越來越多,但是並不會越來越甜。不過大家下班以後能分到的糖水也越來越多。算是分工合作吧,政府負責水,老百姓負責糖,一起把糖水做的越來越多賣給外星人。
不知道這個比喻,能不能讓通貨膨脹的概念好懂一點呢。
-----------------奇妙分割-------------------
如果政府發現人們被慣壞了,就多加點水,乍一看糖水變多了,大家很高興,就又去產糖了,就是所謂適當通貨膨脹有利於經濟發展。如果政府發現人們抱怨糖水不甜,以至於沒動力產糖了,就少放點水,甚至去國外買點糖回來,犒勞一下大家,減緩經濟增幅,提高一下幸福指數。
社會分工下的生活,總是充滿制約性。
-----------------奇妙分割-------------------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生活越變越好,甚至變得更甜一點,可是為什麼,累的要死要活的,還是得不到更多糖水,還是喝不到更甜的糖水呢……
這就是很複雜的事情了。我們今天的社會,已經不是一杯糖水這麼簡單了,而是一個大油罐的糖水。
分糖水的時候也不是排隊去一人接一杯,而是派車接下來幾個大桶,然後挨個送到不同單位去,怎麼分就是單位的事了……
與此同時,我們產的糖還在不停地往最大的桶里加,水也在不停地往裡面放。但是此時的甜度可能已經和剛送來的不一樣了。這麼大的糖水桶,讓每一個地方都一樣甜有點在短時間難以實現,而與此同時,又有糖水車來取糖水了。
所以......體系變大了,總是會出點麻煩事。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一些捆綁銷售會便宜?這其中有沒有更多的利潤?其中的經濟學原理是什麼?
※亂扔垃圾,清潔工負擔增加;但所有人不扔垃圾後,清潔工飯碗怎麼辦?
※你在生活中用過最高端的經濟學知識是什麼?
※地主階級是怎樣阻礙生產力發展的?
※有哪些我們覺得荒謬的事,卻有著合理的經濟學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