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女子場地自行車拿了金牌,而男女公路自行車方面卻鮮有突破?
感覺她們的頭盔要火
相關問題:http://www.zhihu.com/question/49554500
就我能答的部分強答幾點:
1 性質不同。場地車環境可控,舉國體制可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出比較優秀的運動員。然而公路車基本是商業比賽,沒有以國家名義的補助,車手必須養活自己,沒有合同就完蛋。由於歷史上我們沒有騎行(注意是騎行而不是騎車)的文化氛圍以及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人無法真的有勇氣從十幾歲開始就堅持訓練只為拿到車隊合同。此外,公路車頂級賽事對於身體素質的要求恐怕比其他任何運動都高。以環法自行車賽為例,21天騎行幾千公里,包括了無數的超難爬坡和突發事件,中間卻只能休息兩天。很多人在現實的壓力下,根本也無法從體能上堅持下來,只為圓一個虛無縹緲的夢。
2 文化氛圍 公路車從來就不是靠一代運動員就能出成績,現今大部分頂級車手都是從小真正熱愛騎自行車的,他們的父輩也有很多都是自行車運動員。而國內基本對自行車的認識還屬於買菜工具,看不起自行車,導致很多也許有潛力的運動員一輩子可能都無法發掘出自己的潛力。現在多少人爭先恐後的去買汽車,將自行車視為屌絲的代步工具,這種觀念阻礙了自行車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公路車,進入中國很晚,價格相對高昂,無論是個人還是車隊都面臨著經濟上的挑戰,再加上山地車文化的先入為主,導致公路車根本無法流行,又何談從小培養車手呢。
3 商業氛圍 上文也說了,公路車是商業比賽,由於沒有門票收入,很多車隊看似輝煌卻早就陷入了資金周轉不靈的危機,最好的例子就是京科夫車隊,縱然擁有彼得薩甘和康塔多,車隊仍然在2017賽季徹底退出自行車界。一輛賽車好幾萬,一個頂級車隊通常會有接近100輛自行車,再加上後勤的費用,其他裝備的費用,大巴車的費用……看似不多,但是由於我想不到車隊有任何有效的盈利模式,這些支出基本上就是個無底洞,很多車隊一年一年下來都被耗死了。同理,贊助商覺得無利可圖,尤其是在中國這個大背景下更多的商家寧願把錢花在微博上打廣告也不願意涉足車友這個小眾群體,導致車隊經營更加舉步維艱。
4 地理環境。中國名山大川很多,但是對自行車的友好程度卻令人擔憂。中國爬坡的地方很多,但這之中大部分也都是運輸線,很多亂七八糟的卡車呼嘯而過,加上路況很多情況下極其惡劣,如何保障車手的安全?場地車由於在室內,就完全不受影響。城市裡面更不用說,行人,機動車,電動車很多都無視交通規則,還有污濁的空氣。很多本來很有興趣的車友每次都騎回來一肚子氣,甚至很多人都為此受傷,有如何指望他們能夠不忘初心,一直喜歡這項運動呢。
5 浮躁的心態。國人的暴發戶心態和攀比心態也被帶入到自行車運動中。打開貼吧,90%的人都在對裝備高談闊論,大部分人愛的不是騎車本身,而是擁有好的裝備帶來的快感。貧富差距大,大部分人買不起好車,小部分人負擔得起很貴的車,結果大部分人還沒騎車就已經有了一種羞愧感,背負上了「原罪」。享受好的裝備並沒有錯,談論裝備也沒有錯,但是最終我們還是要回到享受騎行本身,回到由自我挑戰和自我實現所帶來的快感上面。
6 車友意識。在國外騎車,很多對面的車友都會主動和你打招呼。和朋友一起騎,如果是拉練大家就認真騎,如果是普通訓練你跟不上了大家都會等你。在國內大家似乎特別熱衷於把別人拉爆。甚至騙別人說「休閑騎」然後甩開別人,哪怕在平路上都一騎絕塵而去。有競爭意識是一件好事,但是在世界公路車的舞台上,個人英雄獨領風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在環法爬坡,副將都會不遺餘力的為主將領騎,為主將送水。一個車隊只有一個主將,而很多車友恐怕都希望自己是最耀眼的那個。車隊內部都不一定能團結,更不用說戰術的執行能力。在如今這個戰術第一體力第二的年代,讓本就苟延殘喘的車隊變的統一團結,就更是難上加難。
在酒店隨手寫的,字裡行間可能有些地方文筆和邏輯不是特別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我也真誠的祝願公路車運動能夠在中國發展的越來越好。畢竟,場地車是一個屬於國家的比賽,公路車才是屬於老百姓的運動。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騎行運動也會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希望奧運健兒的金牌能夠讓我國自上而下的對公路車事業投入更多的關注。就最近這兩年來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知乎公路車話題的關注人數,從一年半前的4000也到了現在的7000。讓我們繼續拭目以待!
因為公路自行車需要的條件太多,看似我們有那麼多人騎自行車,但實際上形成自行車大國的氛圍和基礎非常缺失.
1.缺場地條件,國內部分城市的自行車道真的是慘不忍睹.我的大學在廣州的大學城,其外圍寬闊環島道路車少人少紅綠燈少,刷圈簡直爽.可以說是國內自行車氛圍最好的幾個地方之一,也出過不少大學生國家公路車隊的隊員,但是實際上我們平常訓練這些都是在違反道路安全法,在機動車道上進行騎行,而且速度妥妥的超過36km/h.你問我為什麼不去自行車道上騎?環島自行車道的坑坑窪窪到慘不忍睹,如果高速騎行下,鐵定會發生事故.而廣州其它地方的自行車道是斷斷續續,地面各種凸起各種行人穿梭,如何訓練呢.相比之下,我在杭州反倒是覺得自行車道非常好,但因為紅綠燈密集和交通繁忙,更重要的是無法保證安全安全等問題,是不可以作為訓練用場地的.
2.缺錢.公路車運動極其燒錢.以職業化為目標的話簡直是無底洞一般.僅僅頂級車架起步售價就在2W人民幣左右,上不封頂.例如最近里約奧運會鍾天使金傑所騎為look牌L96戰車,而Look公路車頂級795售價在5W,且aerolight版更加昂貴(look車架附帶牙盤等配件).車架購買完後需要傳動變速套件,彎把把立坐管三件套,輪組等等東西,例如佔有率較高的Shimano套件,頂級的DA套件機械版大概在1W人民幣電子變速版在1.5W,而輪組更是燒錢項目,目前大環賽中的輪組例如zipp下面有303管胎這種定位綜合的輪組大概在哎1.2W左右一對.而功率計這種職業化訓練必須的東西,由於類型較多,帶有總功率計算能力的大概都在1W以上.(目前功率計價格下降較多,國產可以低至3K).你以為完了么,折騰完車子你還需要人身裝備,鎖鞋騎行服頭盔碼錶等等,如果沖著一般國內賽場在用的話這部分你看省下不少,而國際環法等頂尖賽事上你需要又是6K以上的預算.所以完了么...還沒,在你不斷訓練提高的過程中,需要對車的不斷維護,例如使用的管胎爆了沒法修補又是數百人民幣的消耗,摔車摔壞等等問題,這部分費用長期而艱巨.但以上僅僅是對頂級目標的車手,沒有贊助商幫助其實是不太可能的達到的.對像我們這種業餘愛好者,當然花費相對會少很多,只不過稍微追求下也會帶來承重的負擔,例如我所在的學校校區到現在都沒人用上頂級套件,無緣一見
3.訓練體系缺失.公路車訓練是需要很早開始的,但國內非常缺失教練,因為幾乎沒人參加頂級賽事回來帶來頂級車隊的經驗,大家憑著一股熱情騎.網上所謂的訓練帖子,其實根本不能作為訓練要求來使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例如我個人擅長爬坡與ITT,我在團隊中的作用是爬坡與突圍.而訓練帖子所發的可能是練衝刺的,我練著有何用.而訓練大綱是非常複雜的,要根據你的變化而不斷調整.你不可能完美的懂超量補償等理論.你也可以選擇從國外請教練,但僅僅是非面對面的每星期網路郵件交流,每個月的費用在$60左右,更高的視頻交流價格貴上天.當然,隨著目前中國車手參與洲際職業隊漸漸增加,而計成徐剛等世巡賽車手的之後的退役回國,會為這種情況逐漸帶來改變.而成體系的訓練手冊,講功率訓練方法的&<功率計在自行車訓練和競賽中的應用&>被翻譯為中文開始發售(雖然目前翻譯還有部分錯位),國內的訓練環境也開始逐漸變好.例如pica曾經談到過購買他們的功率飛輪將提供功率訓練的成體系套餐.
4.認同.我家裡人相對已經非常開明,爸爸曾經就是接觸到職業級的運動員,媽媽也非常支持我,但每次看到我騎車比賽受傷還是忍不住說我兩句.他們也支持我購買好的公路車(但後期的維護費用還是讓我苦不堪言).而我聽到最多的無外乎 "自行車還買這麼貴,就是傻"等等話語.而因為自行車比賽非常高的出事故概率,受傷概率(今年世巡賽甚至有被摩托車撞死這種),環青海湖這種國內的頂級賽事甚至在央視的直播中出現行人闖入賽道(行人精神方面有問題)導致大批車手受傷,網易評論區一片謾罵車手,有意思的事情是當地人反倒是非常喜歡自行車賽事,支持封路.
5.想法.公路車是個團隊運作的項目,一隻車隊中一般存在一個主將,以賽段或者總成績為目標,而其他人為其服務.但我們有種成王敗寇的想法,認為只有第一才是好的,很難接受其實成績倒數但是完美完成任務這種事情,電影&<破風&>中邱田被問到為什麼他不在領獎台上,因為他只是破風手,那種淡淡遺憾和說不出口恐怕很難讓人接受.我人生中很完美的一場比賽是場地方的小比賽,在前面3個大學的車隊已經準備拉起火車的時候把我們甩掉,我硬生生提前1公里在過大彎的時候以50+的速度帶出了我們那時的會長,從集團末尾一路殺上前面,打亂了前面所有人的布置,當時所有被我超過的人都在瘋狂的變速,提前開始拉隊伍,致使他們混亂到了極點.最後會長贏了,我當然因為提前發力而沒什麼名次了.你說我為什麼這麼拼,還是為別人,因為會長女票站在終點前啊,我還是個單身狗,成人之美.這樣做一次我笑的很開心,只是以後要都這樣呢,你覺得會有多少人願意呢.恐怕我也會很不願意啊.
6體制.這貌似老生常談吧,今年某個環賽中因為uci註冊車手的加入引發的一系列罷賽大摔車事件其實折射的是uci車手註冊(uci為國際自行車聯盟,負責國際職業自行車賽事監管,裁定,uci註冊車手能參加其舉辦的各類職業級比賽,中國註冊的話必須掛靠在省隊下)未能開放導致中國青年一代的車手沒有機會接觸足夠高等級的賽事,慢慢被甩開.像今年在菲律賓舉辦的世界大學生自行車賽,幾乎所有別國的大學生車手都有uci執照,我們就沒.這直接導致很多別國的車手能夠參加職業級別的賽事,不斷提高.而我們的比賽卻不得不加入一條uci車手不得加入,水平差距實在太大.15年去韓國參賽的車手,因為無法提供uci執照,差點沒法比賽.少比賽是非常嚴重的事情,你很難學習到經驗,比如60km/h的速度下你如何在集團中安全的行進,保持合理的間距. 國內較高水平比賽的缺失讓這一切變得更加嚴重.
一些圖片我之後再補充吧..
好像前面的價格太高了,裝備適合就好沒必要最求最貴那些,重要的是你自己
其實,玩公路車真的很簡單,沒必要花太多,烈風等品牌的介入讓公路車真正開始平民化,以後會越來越好
圖片上是烈風今年的頂級車
像三年前我購買第一輛公路的時候,是買的specialized tarmac ut級別的配置,comp的車架(次次級別),ful r5的輪組,要價超過2W,幾乎花光了我之前所有年存下的壓歲錢.而如今的公路車用上UT的配置都能壓在6千7千的價位,小米那輛單車,雖然輪組確實很差,可車架幾乎比擬cervelo r5的性能,整車也不過2w,還是ut電變
真的,現在開始玩公路的,選擇真的不少,這種中間價位的高性價比車或許才是市場最需要的吧.
如果你有興趣公路,哪怕只是為了玩一玩,說不定也影響下一代,以後世巡賽說不定也能多幾個中國人,也許我們也能在中國見到更多的比賽,甚至世巡賽重回中國,有朝一日奧運大組賽也有了中國人的身影.
場地車環境可控花不了多少錢,大組車費錢特別狠環境不可控
不是只有奪冠才算突破啊。計成能夠完成三大環賽,就是一個很大的突破了。
我覺得東亞人長距離耐力項目就是不如白人。練也沒用,不服不行,這就是自然規律。
妹子強答,個人拙見。
身體素質,亞洲男子的身體素質平均水平天生來基本就沒有歐美的強,這也是為什麼籃球足球等長時間的體能要求比較大的項目上中國人一直不甚出彩。
然後…真的就是場地車騎多了再騎公路很彆扭啊!
汗水加運氣,那些做人種區別的都是渣
推薦閱讀:
※公路自行車輪胎與公路摩托車輪胎為什麼一個細一個粗?
※求推薦公路騎行發燒友的騎行服/套裝品牌?(5000元以下價格)
※如何評價基特爾 2016 年轉會快步車隊,以及捷安特歐倍青車隊未來的走向?
※怎樣買一輛適合自己的公路車?
※環法車輛為什麼只有merida giant是水平車架,一流大廠都是後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