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被雨淋,我都在思考,為啥要騎車?
RT
太陽一出來題主就把這茬忘了
每次推車上山累成狗,飛包摔成狗的時候,我也在想為啥要騎車,但是放開剎車衝下山的時候,飛躍跳台滯空的時候,我就深深地明白了我必須要騎車
我熱愛騎車,我不在雨天騎車
因為喜歡行走在路上
愛風景 也愛那多變的天氣
徒步和騎車都需要拼體力
雖然在路上會罵罵咧咧或不時想要放棄
但每天放坡到住宿的地方後
只想養好精神
好迎接明天的旅途
風雨都是特殊的經歷
苦難往往會成為騎行路上最光輝的一筆
你在接觸這項運動,買車前就要做好思想準備啊。
買回家的是祖宗,要耐心調校,要好好伺候著。
你還要承受騎到極限時的疲勞,滿身的傷痛,還有別人的不理解。
什麼,你說你不能接受?那你玩屁的車啊
雖然每次玩車都累的罵娘,但是一歇在家裡腳就癢了,這就是愛吧
每次從山下回學校的時候,我都會累成狗並且感嘆自己身體真特么虛。車是老祖宗,摔車後只要人沒死,絕對是先檢查車!
你為什麼要下雨騎車?
知乎菜鳥,看到題主的問題忍不住回答一下!
很多人把這項運動看的很高大上吧!凈化心靈,身體在地獄,靈魂在天堂!我總覺得不太對勁!自己覺得這項運動和打籃球、玩玻璃球、打遊戲是一樣的,只是一種愛好,強加什麼意義是完全沒必要!
的確,騎行在路上,你有大把的時間來思考自己為什麼?為什麼這麼累,還要堅持這一圈圈的機械運動?我想,誰也回答不了你!只有你自己!
記得騎車回家,學校離家較遠,到晚上9點才到自己鎮上,從陌生的路,一個人,連續騎了一天,大晚上,突然看到自己家鄉的熟悉的光,那種感覺,無法言表!在路上,遇見騎友,突然的一個大拇指手勢,會讓你瞬間充滿力量!希望能一直有能力讓自己以後的生活繼續騎車!
只希望自己好好生活!跑題了,見諒
每當聽完騎友們的往事痛陳,俺總是很坦然。俗話說,單車窮三代,蘋果毀一生,這話真不是蓋的。其實蘋果這東西,如果年輕的時候沒為了買蘋果賣腎,是毀不了一生的,單車倒真是能令屌絲們窮上三代。
但關鍵是一個「錢」字,錢能使一切變成相對論,對於土豪就不是那麼回事了,因此俗話又說,窮玩車,富玩表,屌絲玩電腦,窮搞雞,富搞基,屌絲搞XT......
真相總是那麼粗俗。 歡迎各位騎友對號入座! 第一階段:入門。最初想法很單純,你想買一輛好點的自行車,原因可能體重飆升,或者要偶爾接觸「高檔」自行車到覺得又帥又拉轟。 你對自行車不甚了解,於是去找身邊的騎行大神,求他給指條明路。 一般大師都會很專業的問一些問題,諸如「平常主要走什麼路呀」「 都騎過哪些自行車呀?」「想不想上軟尾呀?」。這些問題讓你很羞愧,因為你連問題都聽不懂。正在尷尬的時候,突然聽見大師冒出一個你能聽懂的問題——「你預算多少呀?」,於是你就像看到救命稻草一般,報出一個數字! 通常來說,這是大師最後的一個問題!
通常來說,大師會建議你從中下檔次入手,買一個品牌整車!價格從2K~5K不等。 通常來說,這個價格比你的預算要高不少,但又在你的承受範圍之內。你在咬牙掏錢的同時,心裡暗下決心「要充分利用這輛自行車鍛煉身體,好好學習騎行」 恭喜,你有了第一台中檔自行車(100%的是山地車,M或者G),價格4K。 第二階段:上路 。做為神醫我始終認為,到街邊水貨店升級某個零件是你走入騎行之路的分水嶺,因為你在嘗試之後開始持續投入了。 你的專業單車果然不負眾望,「騎著真帥!好專業!車真輕!」是你能聽到最多的讚賞。你也很是沾沾自喜。 很快你就接觸到XC、AM、DH這些基本概念。你開始逛諸如東方紅或者CB之類的自行車論壇或者看各種零件的評論,回頭看看自己的騎行記錄:平路速度不敢放快,沖土路過彎有驚無險,輪胎抓地性不夠,再加上那整車上配的低檔碟剎(有可能只是個BB5)下山時咯吱的怪叫伴隨的手指酸痛,冥冥中腦海里有個聲音對你說「先換套剎車,這一切都能夠改變!」 於是你又去求教身邊的大師。 大師照例問一堆專業問題。所不同的是,此時你對大多數問題能夠對答如流,弄得大師很沒面子。於是大師心裡會掠過「小樣兒我還治不了你」的想法,拋出那個經典問題「那你預算是多少呀?」 在你說出一個數字以後,通常大師眼裡會飄過一個輕蔑的眼神,然後吐一個煙圈,指導你剎車是有線碟和油碟之分的,並且要根據各種騎行強度選擇相應強度的夾器,而且還要根據車型選擇相對輕量化的,你的預算,充其量只夠買個剎把!
於是你上網搜索,查遍資料,知道什麼是「BB5、BB7,445,596,E5,E7,油壓、鮑魚,來令片這些近似黑話似的單詞。
這個過程你一定會看到一句話「買你能承受的最貴剎車」。 終於你出手了,大部分人,買入的無外乎是445或者596或者其中之一。 你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套油碟,姑且算是0.5K吧。 第三階段:低燒 。596的油碟果然沒有讓你失望!手感、剎力、操控透著就是一股子專業味兒。如果你買的是個更高檔一點的SLX,剎車從外觀和手感與次頂級XT之間菜鳥無法分辨的焦灼更會讓你沾沾自喜。 你開始四處找山路騎行,傳播你的照片和視屏,在網上比對別人的路線和車輛。你也開始研究牙盤、前後撥和指撥對山地車的性能的影響...此時你的車輛和照片獲得眾多稱讚,這讓你很高興。你覺得騎行已經向你打開大門,你所要做的,無非就是更多的騎行和練習——當然,這需要整車性能的進一步提升,最起碼要提高舒適度和車身強度,以便應付足夠的山路。 不用想,管它deore還是SLX,套件全部換一遍再說。你甚至會考慮X7的後撥與SLX牙盤這樣的奇葩搭配。 至此,你已經擁有了至少接近專業訓練級別的山地車,增加投資4K 。 你突然發現某天沖山途中路面的凹凸起伏以及各種石塊特別多,直到顛得你腰酸背痛脖子疼,腳酸手麻頭髮暈。一看日曆,今天剛好是發工資的日子,沖完山體內還未平息的熱血乘著餘溫烘托著你的理智,你腦海里有了揮之不去的想法:「這隻%*(……%¥@@¥%¥的前叉我現在就去把它換掉!」你的腦子裡被牢牢的灌輸了一個觀點:山地車其他的並不重要,前叉才是關鍵!對自行車認知度不再停留在「交通工具」的你一咬牙一跺腳——整起!
沒有一支高檔的氣壓前叉,怎麼對得起車上那一堆專業套件?如何體現騎行這一高大上的運動精髓? 於是您毫不猶豫的把三托或者R7換上車。當然,隨著氣叉的更換,一起因為規格制式一起被換掉的還有碗組、碟剎座,甚至還有前花鼓...大約總計2.5K 等等!諸如R7之類氣叉,是沒有配置前叉氣筒的。0.2k的前叉氣筒總是要的。 別拿低燒不當病,這一階段,你擁有了中高檔次的套件,氣體作為壓縮介質的前叉以及必要的騎行裝備,保守投入也是10K。 第四階段 :全避震。 全新的套件和氣壓前叉讓你著實爽了一把。每次出遊,你會不厭其煩的把車身上的些許泥土擦了又擦,穿戴整齊所有的騎行服飾,周圍人無不投來羨慕的目光。走在海埂大壩上,總有大爺冷不丁停下來打量一下你的車,伸過手來捏一捏你的前輪輪胎,沖你說「小夥子,你這賽車怕不便宜吧,要不要2K?一看就是比較專業的那種。」
但是每當你翻閱雜誌,或者上優酷瀏覽,對比「大神」的視屏,總覺得沮喪。「壓彎」、「飛包」、「操控」這些辭彙像噩夢一樣折磨著你,它們是那麼令人神往卻遙不可及!同時你悲催的發現,當你剛把車騎到山下,準備征服前山的陡坡然後從後山的小路風馳電掣的時候,你的同伴早就找好拉車上山的皮卡準備來第二次了...... 這個世界不該這樣,花了10K的自行車不該這樣!——果斷購置軟架! 在第一次騎上軟架車後,你會覺得所有山路上的坑坑窪窪都隨風而去!哪怕是價格6K的捷安特「鏟屎」,那個舒適、穩定、從容,以及面對小落差時候給你的信心,都遠遠好過10K的美利達TEAM Carbon。 最終選定5寸左右的前後行程,車架花費15K,這讓你覺得突然進了一扇從沒有想過的門。有了以前對SLX的信任,自然是直接換上XT,甚至有可能直接把剎車升級到sanit。 自行車及配件廠商當然知道,這個階段的你早已明白一份價格一分貨的道理,如果把價格定低了,顯然不能滿足你對高品質的追求。所以任何一個AM級別的小零件,哪怕是最小的一個坐管夾,都打著hope的logo,用的CNC的工藝,逼格提升的同時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你需要更換可變行程的前叉便於你爬坡及下山,更強大力度的剎車和與之相配的更大尺寸的碟片,當然還有需要同時更換的碟剎座和桶軸前花鼓,以及帶張力開關的後撥和加裝防止掉鏈的護盤。同時車胎要更粗,輪組需要更強壯。於是你精挑細選,仔細比對,選了FOX 34talas+XO套件+XTR988剎車以及E.13的護盤,Spank圈+king花鼓+ONZA 160tpi 2.25寬外胎+前203後180mm Hope碟片,花費20K。 第五階段:更燒。你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輛AM級別的軟尾,加上你之前XC積攢的體力和經驗,你在和其他同級別車友們騎行的過程中表現可圈可點,大家很喜歡這個能和大家一起玩並且比較謙虛的你,邀約你的次數越來越多,你也經常跑到固定的一家自行車店和車友們談自行車。那裡就像個自行車沙龍,而你越來越千方百計想往那裡跑。在那裡你和大家討論著各式各樣的問題:零件、裝備、性能、技巧……你的山地車知識呈幾何倍速的增長,對眼前的車輛可以從踩踏平台到幾何結構娓娓道來,而且還能最後加上「但是,就我看來……」以至於偶爾技師不在,老闆有些問題還會問你。 第六階段:回歸 。此時你騎行可能已經接近3年了,已經擁有了2輛自行車,3個頭盔,兩個背包以及若干的服飾、裝備和便攜工具。然而一個永遠無法迴避的問題終於要直接面對了——冬季封山騎哪裡?! 你已經沒有興趣騎著14公斤重的AM去當山馬黨;也無法再像當年一樣什麼車都嘗試著爬上西山頂。你沒有精力凌晨起來蹬著車到山頂看日出;在夕陽西下的時候,最想乾的不是打開車把上的前燈去環湖而是找個能夠看到日落的餐廳好好的吃頓海鮮。
此時你面對在雜物間掛滿牆壁的山地車和各種頭盔背包水袋和護甲,心裡在想——當時一直無法理解的公路車真的那麼瑣雜無味嗎? 現在解答為何之前我敢斷言,第一輛車一定是山地車:相對公路車而言,山地車的入門門檻要低得多。在這也許有同學要問:那公路車沒有便宜的嗎?有!---但是對於現在真正已經理解自行車的你來說,那不算是「車」。 就算是在5年前,公路車的投資比起現在來說是也是極高的:6-10K左右的公路車是門外的4XXX套件+鋁合金的車架,鋁合金前叉,而且沒有碳刀,只有重的一塌糊塗的高框鋁輪…..你幾乎不可能去選擇。 好在科技進步了,材料的更新和工業化製作成本降低讓你有很多更實惠的選擇。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要有逼格的TREK或者說大C超六,或者colnago?好!
就像前面說的,你玩車已經快5年了,事業也應該穩步上升。20K左右,拿下一輛入門colnago對你來說毫無壓力。 第七階段:邪路! 公路車的輕盈和速度讓你墜入其中不能自拔,做工好,重量輕,價格也不算…..太…..貴。但是有個小小的問題——之前你買的那些山地車上的碼錶不能用在公路車上,因為沒有踏頻。你經過惡補,搞清楚了除了踏頻還需要整合一個心率計,以及在何種情況下保持何種心率才能達到何種目的……於是如此痴迷其中,富有鑽研精神的你很快就找到了提升的捷徑——碳刀! 這是通往一個無底洞的邪路!!! 俗話說窮玩架,富玩輪,哪啥捯飭套件。在此之前,你的輪組,還是整車標配的低端開口鋁輪,檔次大都停留在最入門級別,而初期耳濡目染各種碳刀的報價,你會堅定一個信念:絕對不倒騰公路車,騎騎玩玩裝裝就行了。正是因為你初期淳樸的堅持,為你日後變本加厲的翻騷,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偶然有一天(時間是偶然的,狀態是必然的),你和車店老闆聊起輪組,發現他收撿了一對過時了的但是級別偏中上甚至有可能是次頂級的鋁輪,把它從高高的牆上取下來放在手上拂去塵土,發現5年前的它與你的渣渣輪子細節和結構上巨大的差異,你的心裡盪起了一絲微微漣漪,很輕,輕到連你自己都沒有發現。
fulcrum、campagnolo、shimano、lightweight和madfiber這些名字開始不斷出現在你的眼前,碳輪、鋁邊碳輪、開口胎和tuber各種材質和制式你也爛熟於心。最後C50和C24各入一對,適時選用不同的輪組,你的公路車幾乎可以適應任何蜿蜒曲折的鋪裝路面。 加上你之前的XC和AM,擺在你眼前的,幾乎是無限的通過性。潘多拉的盒子被徹底打開了。 此時,「騎行」兩個字已經很久沒有出現在你腦海中了,取而代之的,是「競速」兩個字。 競速其實是更高層次的騎行,已經開始無限接近專業級別。除了經濟上的投入,更需要更多精力上和時間上的堆砌。為了方便計算,姑且在這裡摺合成RMB打上20K的標籤吧 。 不得不說:附件
1:騎行台 你一定聽過「買到第3個騎行台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騎行台」這個說法。這話如此正確,好比吃到第3個包子才飽,前2個也是有功勞的一樣! 你的第一個騎行台,估計也就是個幾百塊的貨。搞不好還是你的土豪騎友升級換代弄來的。源於某一久連續的陰雨讓你內心躁動的騎行熱情在家壓抑許久的爆發,但新鮮感之後很快你就會發現效果完全達不到你的期望。 你的第二個騎行台,估計是個2、3K的有品牌的高檔貨。堅固,穩定,調節檔豐富,你很開心。直到某一天你在沙龍(其實就是經常去的自行車店)聊起來聽到一大堆有關「磁阻尼」、「功率計」之類的術語後回家上論壇經過半個月的頭腦風暴之後,又或者在欣賞環法的PRO們兔子集團緊張而又略帶瀟洒的突圍中極為穩定毫無偏擺的行進之後,走火入魔的你有了2個選擇:要麼買個帶磁阻尼和功率計的,要麼換個滾筒式的。前者貴,後者技巧要求高,一句話,都不是省油的燈。 以帶功率計的為例,面對15K的價格,正準備掏錢的時候,卻悲催的發現,這個價格是不帶前輪墊塊的!而且,很多「專家」都說,還需要一起購入的還包括防汗布,靜音墊... 無論如何,在最後一個騎行台上,你的投資不會小於16K。考慮到前面吃下去的兩個包子,估計總投資是20K。
2 背車架 車店的JS不會告訴你,周邊產品利潤比例,可能比一台整車賺的都多。 外出比賽背車架是必需品。在看了各種品牌的評論後,你發現,幾根金屬管焊接起來的架子居然要賣2K~5K,完全不符合你理性消費的宗旨。然而JS用一句話就把你徹底打敗了——「如果使用不好的背車架,萬一出意外,會白瞎了你上萬塊的整車」。幾萬的車錢都花了,自然不能因為區區2K而白瞎掉。 山峰背車架——2K。
3 頭盔 騎行怎麼能少得了頭盔呢?這是你最常用的騎行裝備,也是你安全的基礎。當知道你正在用的頭盔根本無法為你提供完全的頭部防護後,特別是身邊一些膽子比你大的小年輕被冠以「跤王」的頭銜後,你覺得一個安全的頭盔是必要的。然而諸如你的車車們是用來走不同的路況一樣,騎什麼車戴什麼頭盔也是有講究的。那就分別需要一個XC頭盔——輕量透氣,一個AM頭盔——加強防護,和一個公路車頭盔——符合空氣動力學。另外,當你還處於AM發燒階段時,路的難度會隨著你的熱情高漲而快速提升,讓你每次都會有後怕的感覺,於是對於重度AM就會追加一套護具:全盔、風鏡、護甲、護膝護肘,大概3K的價格你還是承受的起的。加上常規的頭盔,一切為了安全,一共5K的價格,不過分!
4 騎行穿戴 專業的你騎著專業車,卻發現尷尬的「屁股疼」一直困擾著你。騎行褲是必須的!一開始撿著便宜的買,後來覺得是不是厚的會更好?折騰了好幾條,在看了無數資料後才發現,最好的墊襠材料,是「油揉革」,最舒適的褲子穿著方式,是背帶褲。在這個方面,JS已經不用忽悠你了,囤貨積壓資金的壓力使得店上的貨色已經不能入你法眼。高科技含量的梯度壓縮衣褲、windstopper面料的手套,排汗的美利奴羊毛襪……花2-3K配上一套,再翻一倍弄一套冬裝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等等,還要一副像樣的眼鏡。通常oakely會是首選,自帶的鍍銥鏡片之外還要再選一片偏光片、一片增光黃片和一片透明片……看來眼鏡才是大頭,花費4k,再加上AM和XC共用的shimano變色鏡0.5k,林林總總一共小10k出頭。鞋子忘記了……公路車鎖鞋1K,山地車fiveten1到2雙也算1K,那就是12K。
5 裝備 包:最大的附件應該是背包,2個,XC的小,AM的稍大,每個背包需要配一個水袋,公路車用水壺。2.5K
公具:為了防止某天獨自騎行發生爆胎等意外而在某座風景如畫的山上當「大王」,還要有一套內六角、截鏈器、翹胎棒的集成工具。外加備胎、氣筒和魔術扣,算1K。 氣瓶:公路車不用背包,如果你用的是管胎就連氣筒也不用帶,但是你要帶1瓶橡膠泡沫和壓縮空氣混裝,算0.1K。 碼錶:XC用來記里程、速度。AM可以不用。公路車的碼錶需要有速度、踏頻、時間、心率……最好還有軌跡GPS。2.5K。 以上算5.5K。
6 補給 之前不覺得,感覺每次都是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多帶點錢以防萬一。但是當你走到「競速」這個圈子裡之後,你每次出發會在後包裝幾條能量膠,2條左右的士力架或能量棒,會在你的水瓶或水袋裡加泡騰片……每次用不了多少,幾十塊而已,但小帳不可細算,正所謂滴水穿石,粗粗在這裡一算,每年至少2K才夠。
7 維修養護 清洗:騎起車來很拉轟,對於有點點強迫症的你騎完之後當然要好好清洗乾淨。當然首先是髒兮兮的鏈條——做為自行車愛好者,多半都是在野外吃完能量膠都要把包裝帶回城裡丟垃圾桶的環保主義者(你不是?我鄙視你),怎麼能輕易用超級污染環境的煤油來清洗呢?一瓶finishline大豆提取有機溶劑,100,但這是消耗品哦。車身用洗衣粉?呵呵……只能用中性的專業洗車液,英國進口muc-off!外加一套專門配套的刷子、毛巾、海綿……還有車蠟,400。清洗完畢後專門針對不同騎行環境的鏈條油必不可少,大概4種,200。外加洗車高壓水槍300,全套/一年:2K。 維護:或者說是簡單的修理。首先修車架必備,價格不貴,300,但運費要100。其次,各種扳手、內六角、起子、落地式打氣筒……其中,由於自行車高精尖的製作工藝以及大量碳纖維材料的應用,使得有一個工具成為必須——扭力扳手,1K。全套:3K。
8 充電 老實說,你已經具備開工作室的條件了。唯一欠缺的就是裝配技術。各種自行車雜誌、書籍、視頻分享讓你如饑似渴,然而你悲催的發現,80%你需要的文檔都是英文的……難道要上補習班!!??哈哈,開個玩笑,補習班可以上,費用就不算在這裡了。雜誌、書籍,大概每年1K。
9 存放 用腳趾頭也想得出來,這麼多貴重物品,是不能隨便放的。天氣太熱剎車油會膨脹,反覆熱脹冷縮以後萬一漏油就玩完……碳纖維長期暴晒會縮短使用壽命……在廠家沒有發明什麼之前只有自己解決了——找一間通風但太陽曬不到的房子,自己DIY各種掛鉤把車子一一掛起來,不掛起來會影響胎壓,或者可能會造成外胎長期與地面接觸面變形,增加滾阻和降低局部抓地性。 外加各種擺放附件裝備的架子,共2K。 以上附件,總數大約超過60K。還沒有算你的汽車升級,外出旅行等價格。也沒有算你為了說服你老婆同意你買這些設備,可能要花更多的錢討好她的成本。 總結:
XC:10K
AM:35K
公路車(連平路刀和爬坡刀):40K
附件:60K
總數大約150K
終於塵埃落定,你滿足的看了看偶爾隨手發在朋友圈的騎行照片就召來的刷屏般的贊。查看碼錶,這5年來大約你騎了3萬公路左右,投資150KRMB,每公里目前成本剛好5塊錢! 你打開小房間,捏一捏每輛車的輪胎,輕輕轉動每輛車的後輪品鑒棘爪的鏗鏘或者行星齒輪的綿密,用小電筒檢查著山地車的來令片時,電話鈴聲響起,那頭傳來一個毛頭小子的聲音: 「大哥,我想買輛自行車,給推薦一個唄~~~」
今年我在川藏線
經常動不動遇到十幾公里幾十公里的風雨帶
騎出去就是大太陽了
烤烤就幹了騎一趟川藏線你就知道了,大雨,下坡,爛路,騎的時候罵天,現在回想,真他媽刺激
因為爽
我是死飛黨,當你帶著耳機,刷著夜晚的街,那種感覺,爽炸了。開車無法親身體驗路面的變化,騎摩托無法體驗雙腳帶動齒輪的樂趣,或許死飛是自行車中最吃力不討好的車種,但它的簡潔,它的粗暴,所有的控制都在你的腳上,就像你掌握了整個世界
今天分水嶺-水長城-慈悲嶼反爬小繞圈,天氣本來就熱,時速35三人平路返程被飛進衣服的蟲子狠咬一口。當時用手一摸嚇了一激靈,像比利王一般爆衫(霧)轟走蟲子,結果左肩木得我連剎車都捏不動。爆胎後非常開心得叫了後援車。
我不討厭被雨淋,我討厭哪哪兒都是沙子泥土,每次都要刷車。
------
補充:
中軸花鼓密封性能都不錯,這個不用擔心,
鏈條里進細砂踩起來能感覺到,真心疼。
雨水對V剎性能有一點影響更要注意的是輪胎摩擦力減小容易滑倒摔車,
剎車皮磨損也很厲害車圈上都是黑黑的。
當我騎在車上的時候 會想 有些事 現在不做 以後就沒機會做了
最蛋疼的是洗衣服。。。。
沒有擋雨板 後面一條寬頻的泥巴
因為我們不想按部就班的活著!充實自己
哈哈哈哈我就覺得被雨淋挺爽的啊,不要特大暴雨就行。
去年三月份寫過一條微博,大意是:看完被完全商業化的桃花回來,被淋成狗,但此時不瘋狂待何時啊哈哈哈。
暴雨騎行過一次,冰雹騎行一次。
暴雨的時候,正來大姨媽,不知道腦子抽什麼筋,想著應該不會下雨吧?明明天已經黑了!!!大雨閃電來的時候腦子只想著,我擦,我會不會被閃電劈,然後猛踩,看到公交車站台的人,覺得他們在看我,腦子想著,他們會不會以為我是神經病?
回到家的時候,全身濕透,特么的連內褲都是濕的!!
推薦閱讀:
※一千五左右公路車?
※刀圈輪組有什麼優勢?
※Allez Comp,崔克ALR5,斯特拉1100-CN,最快易拉罐怎麼選?傾向於前期保修和後期升級
※身為一個公路自行車的小白騎行者,我該如何選擇自己的第一輛公路?
※公路車裝了封閉輪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