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定都北京後,為什麼還要保留南京的六部等機構?

如果是準備等北京淪陷了退守南京,那有必要保留這麼齊全的人員機構嗎?假如北京被韃靼攻破,皇帝帶著一眾官員退守南京,南京什麼都有,那是直接啟用新的人員機構,還是讓北京來的官員接管南京六部等機構呢?怎麼處理兩套官員的關係呢?
留著南京當備胎,就不怕叛賊借這個備胎上位嗎?
為了安置朱允文時的機構官員嗎?


遷都北京,實現了政治中心與軍事中心之重合,卻造成了與經濟中心之分離。保留南京作為陪都,有利於維持政府對東南財賦之地的控制。也就是說,兩京制度的存在,可以使政治軍事經濟中心相脫離的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彌補。所以丘濬說「用東南之財賦,統西北之戎馬,無敵於天下」。以上便是兩京並立最根本之原因,而且中國兩京制度由來已久,西周東漢隋唐北宋元均如此,因此也沒什麼好奇怪的。最後,個人一點小建議,希望諸位在回答歷史問題時收起那些可笑的小機靈,多讀書多思考少些調侃。


簡單檢索了一下《明實錄》,補充點和問題相關的知識吧。朱棣篡位後,並沒有立即下詔遷都北京,南京仍是明帝國名義上的首都
永樂六年八月:「己卯禮部議奏巡狩合行事宜。一詔告天下諸司及各處鎮守總兵官知會。一禮部仍行各處,凡有重事並四夷來朝,俱達行在所,仍具本啟聞。其餘事務俱達京師啟聞施行。事有疑礙者,在京合該衙門具奏……」《明太宗實錄卷五十八》
上面這段文中的行在所指的就是北京,而京師指的是南京。凡是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及時讓皇帝知道,或者四夷朝貢的就到行在所去,其他普通事務在南京處理就可以了。
到了永樂十八年十一月:「上謂行在兵部尚書方賓曰:明年改行在所為京師,凡京衛合行事宜,其令各官議擬以聞……」《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一十八》
所以永樂十八年的時候,以北京為京師,南京為陪都。
接著洪熙元年:「命諸司在北京者,悉加行在二字,復建北京行部及行後軍都督府。上時決意復都南京……」《明仁宗實錄卷八》
於是在明仁宗的時候北京又變成了行在,南京再一次變成首都,並派皇太子到南京籌備遷都事宜。結果改南京為京師後沒過兩個月明仁宗就駕崩了,遷都南京一事擱淺,但是以北京為行在的稱法一直延續了宣德一朝。
到了正統六年十一月:「改給兩京文武衙門印。先是,北京諸衙門皆冠以行在字。至是以宮殿成始去之,而於南京諸衙門增南京二字。遂悉改其印。」《明英宗實錄卷八十五》
至此,北京成為明帝國實實在在的首都,南京降格為陪都。


剛好最近在看熊召政先生的《張居正》一書,在第二回中有相關的描述,節選出來供題主參考。(不知道手機端如何給重要文字加粗,故以【】標出)

自從燕王朱棣篡了侄兒建文帝的皇位,把個皇城遷到北京,這大明開國皇帝朱元璋欽定的首都南京,便成了留都。【但因為明太祖的皇陵在南京,龍脈之所出的安徽鳳陽也離南京不遠,朱家後代的皇帝,出於對祖宗的尊敬,至少在名分上,還是保留了南京的特殊政治地位。】除了內閣之外,一應的政府機構,如宗人府、五軍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詹事府、翰林院、國子監、太常寺、鴻臚寺、六科、行人司、欽天監、太醫院、五城兵馬司等等,凡北京有的,南京也都保留了一套。北京所在府為順天府,南京所在府為應天府。不過,北京政府管的是實事兒,而南京的政府,除了像兵部守備、總督糧儲的戶部右侍郎、管理後湖黃冊的戶科給事中這樣為數不多的要職之外,大部分官位,都形同虛設。【由於實際的政治權力掌握在北京政府手中,南京的政府官員,大都是仕途失意之人,或者是為了照顧級別,安排來南京當一個「養鳥尚書」或者「蒔花御史」。】儘管兩府級別一樣,但是,同樣品級的官員,由北京調往南京就是一種貶謫,由南京調往北京則被視為可喜可賀的升遷。因此,一大批受到排擠或者沒有靠山的官員都聚集在南京,盡情享受留都官員的那一份閒情逸緻。


異地備份,在今天也是安防工作的重要策略


那些老不死的怎麼辦,殺了,不行不好交代,辭了,那些人有些都是我爹雇來的不合適,帶去北京,整天給我添堵怎麼辦再說朝中也安排不下了,留南京全都進政協養老吧


明朝黨爭政治更迭那麼厲害
留著南京四套班子給北京下野的官員養老吧。
而且南京六部對南方的管理也有協調作用。


如同當今人大政協作用吧,統戰,養老


李自成端了北京以後,南京的南明還撐了一年。


1、中國有維持祖制的傳統,朱元章定都南京,這個按傳統是不能改的。
2、安撫反對人士。
3、他個人的自我安慰。


這就是朱棣的聰明之處,作為一種拉攏手段.讓那些安排不下的高官在南京六部安排工作,保持"政治待遇不變"。也可以利用他們的龐大勢力鎮壓對他不滿的殘餘勢力。讓這些人和反朱棣勢力火併,朱棣則在北京坐收漁利。從朱棣遷堵都北京後收縮北方邊境衛所,來拱衛北京來看,朱棣對反對他的勢力還是保持了清醒的警惕的。


兩京制才是大一統王朝正常的現象


至於叛賊問題,我想說,諸王體制降天子一等,也是有一套的官吏系統,所以不存在叛賊問題。南京作為另一個都城,主要是對明朝的天子守國門的補充。你再如何不退只是一旦國門被打開,天子還需要重建政權,有南京一切方便多了,所以我感覺南京是為了戰備制度存在的,一是作為安置一些人的地方,


因為北京開始只是行在,就是臨時辦公的地方,,,真正定都北京,是因為土木堡失敗之後,,出於各種原因,才真正成為首都的吧。?


高曉松說,是朱元璋讓的。。。


推薦閱讀:

彈劾有什麼用?為什麼被彈劾後有的人被搞翻了,有的人毫髮無傷?
如何理解所謂「鄭和的遠征並沒有深厚的中國政治文化基礎」這句話?
為啥有些明粉那麼不講理和偏激?
關於王在晉和孫承宗的爭論,誰的主張更得當?
《明朝那些事兒》里所提到的朱元璋的「偉大的轉變」是如何完成的?

TAG:明朝 | 歷史 | 明朝那些事兒書籍 | 明成祖朱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