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創產前基因檢測(NIPT)是什麼?與一般產前診斷有什麼區別?

各有什麼優缺點呢?普通人怎麼選擇?

本題已收錄進知乎圓桌 ? 基因解碼,歡迎關注討論。


NIPT,簡稱無創產前檢測,其實是應用於孕期產檢的一項技術,這幾年隨著發展逐步走到大家的視野中,尤其是生過孩子的孕媽媽,多多少少都會聽說過無創產前這幾個字,今年連梁詠琪都來代言NIPT了,不過到底什麼是NIPT,大部分人還是說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

NIPT技術的產生,其檢測基礎是建立在孕媽媽外周血中存在著胎兒遊離的DNA這一科學發現上的。早在1997年,科學家就在已經在孕婦的血液中發現了胎兒遊離DNA片段。所以說母子血肉息息相連不是假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但是等孩子娶媳婦的時候當媽的還是乖乖的退居二線不要過多干涉小兩口吧,那時候你兒子的DNA片段可是借著著你孫子孫女的DNA一起遊離在你兒媳婦的外周血中呢。借我同事的一句話與天下生兒子,將要做婆婆的女性共勉:「我一想起我肚子里的女兒有我婆婆的一條X染色體,就覺得好不舒服,好像是她的DNA在我血管裡面流淌一樣!!!」

那時候科學家也用過很多辦法,試圖利用這一科學發現。但是苦於技術的限制-----本來胎兒的DNA就是遊離片段,片段如此的小(大約100多bp的平均大小,而人的基因組是3000000000bp以上,大家自行體會一下差距)人的基因組中還有大量重複序列,在當時的技術下,無法準確而穩定的通過母親的外周血檢測胎兒的基因組。

而用現在新的高通量測序技術,使得這個檢測成為可能。所謂的高通量檢測,關鍵就是高通量這3個字。這三個字如何理解?當初人類基因組計劃於1990年正式啟動的。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我國科學家不下數千人共同參與耗時10年,花費30億美金,而在現在,只要數個小時,一台高通量測序儀,一個按鈕就能測完一個人的基因組,這就是技術的發展,大家可自行體會差距。技術發展速度是如此之快,以至於通常我們生個孩子回來就跟不上這個時代,只好夜夜跳起廣場舞略表欣慰。產後肥胖斗舞都要輸呀!!!!

由於高通量測序儀的高通量(對我就是這麼啰嗦,來打我啊),使得通過孕媽媽的外周血中的胎兒遊離DNA檢測胎兒的基因組異常技術上可以穩定實現,這是NIPT技術的理論基礎。

那麼在臨床上,NIPT到底是怎麼使用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唐氏綜合征。

人類細胞的染色體對數應該為23對(46條),其中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正常人有22對常染色體,而另一對是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正是這23對染色體,組成了人的基因組。唐氏綜合征的病因就是在患者的第21對染色體上多了1條染色體,因為多了1條21號染色體,所以稱21三體綜合征,也就是說,唐氏綜合征的患者,其基因組其實是有異常的。

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孩外貌以至體質上都有很多明顯的癥狀。他們智力發展會比正常小孩低,加上肌肉張力低,使他們學習坐立及走路也比正常小孩遲。,但性格溫馴,社交性好,也被稱為蜜糖天使。患此症的小孩發育遲緩,他們也有很特殊的面貌,易於辨認,又患此症的小孩通常雙眼距離較遠、眼睛向上斜、鼻樑骨平坦,嘴、牙齒及耳朵均細小,大部分患者手掌紋呈猿型(俗稱斷掌),手指呈特殊的蹄狀紋,第一及第二雙腳趾的距離特寬。所以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小孩通常都會長得比較像。

患有唐氏綜合征的孩子嬰幼兒時期常反覆患呼吸道感染,伴有先心者常因此早期死亡。肌張力隨年齡增長逐漸改善,而生長發育進度與正常兒差距逐漸加大。15歲時已停止長高,身材矮,智商低。嬰兒時期表現為「乖孩子」,兒童時期情緒多表現愉快,對人親切,但情感調控能力差,波動較大,有時相當固執和調皮。在耐心地教育和訓練,在監護下,生活多可自理,甚至可做較簡單的社會工作而自食其力。

唐氏綜合征是染色體病的一種,其他常見的還有13-三體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這種疾病由於是基因組的原因,通常無法治癒,患兒有可能會在出生時或者幼年時期夭折,即使能活到成年,通常也無法脫離監護者。目前主要是通過優生優育,避免這一類染色體病患兒的出生。

當然,在NIPT技術出現之前,其實我們也是有很多方法來檢測到這一類患兒出生的,我們從懷孕到生孩子要做那麼那麼多次產檢,要抽那麼那麼多管血,就是為了保證母子平安健康。

一般來說在產檢流程中孕媽媽在第12周左右會進行第一次產檢

第一次產檢是檢測項目最多的一次,除了體重和血壓驗血驗尿宮高腹圍等檢測外;還有通過B超篩査胎兒頸部透明帶,這個頸部透明帶就是對寶寶患唐氏綜合症的可能性進行評估的一個依據。

什麼是胎兒頸部透明帶(NT):胎兒頸後透明帶是在孕10~14周期間,在寶寶後頸部皮膚下面積聚的液體,能用B超進行測量。所有的寶寶都有一些液體,不過,多數有唐氏綜合征寶寶的頸後透明帶(NT)更厚,一般情況下,醫生認為NT值大於3毫米都屬於異常。頸後透明帶掃描通常在孕11~13周+6天進行。11周之前掃描從技術上來講很困難,因為寶寶太小了,而過了14周,過多的液體可能被寶寶正在發育的淋巴系統吸收。

B超醫生認為頸後透明帶大於3毫米為異常。頸後透明帶越厚,胎兒患唐氏綜合症的風險越高。如果厚度已經達到了6毫米,那就具有很高的唐氏綜合征以及其他染色體、遺傳綜合症和心臟問題的風險。頸後透明層增厚的胎兒中約10%合併有染色體異常,其中最常見的是21-三體綜合症。NT越厚,染色體異常的風險越高;NT增厚與胎兒畸形和不良妊娠結局密切相關;NT增厚的胎兒先天性心臟病的危險度為NT正常兒的6倍。如果NT檢查陽性者還需做羊水穿刺以明確診斷。

在第13-16周第二次產檢中會進行唐氏篩查:抽取孕婦血清,檢測母體血清中甲型胎兒蛋白(AFP)和絨毛促性腺激素(HCG)的濃度,結合孕婦預產期、年齡和采血時的孕周,計算出「唐氏兒」的危險係數,這樣可以查出80%的唐氏兒。還可篩查出神經管缺損、18體綜合征及13體綜合征的高危孕婦。如果唐氏篩查陽性者還需做羊水穿刺以明確診斷。

如果在產檢流程中,胎兒頸項透明帶和唐氏篩查這兩項檢查出現異常,需要進一步做羊水穿刺進行確診。

什麼是羊水穿刺:在孕16-24周時,在B超的引導下,醫生用一根針穿過媽媽的肚子,抽取10-20ml 的羊水,由於羊水內富含胎兒的脫落細胞,可以通過培養羊水,檢測胎兒的細胞是否有染色體異常。

為什麼產檢流程會這樣設計呢?每一個父母親都希望孩子健健康康的,醫生們也希望能盡量避免唐氏綜合征、18三體綜合征、13三體綜合征的患兒的出生。但是胎兒的染色體在胎兒的細胞核內,過去沒有辦法簡單的直接檢測。在NIPT技術出現以前,必須通過羊水穿刺的方法,抽媽媽羊水來獲取胎兒的細胞,從而檢測胎兒是否出現染色體異常。但是羊水穿刺有流產和感染的風險(很小,0.5%左右,因此必須需找正規的大醫院去做),而患有乙肝等傳染病的孕媽媽也不適宜做傳刺,因為會有傳染給寶寶的風險;同時,做穿刺需要在B超引導下進行,需要的時間也比抽血久多了,對操作人員的技術要求也很高,全國每年一千六百多萬的孕婦,各個都要做產檢,生孩子的床位都那麼的緊張,更沒有條件對每個孕婦進行穿刺,也不是每個家庭都能隨便負擔這個費用。而胎兒頸項透明帶、通過血清學進行唐氏篩查,篩選出高風險的孕媽媽,再用羊水穿刺針對對這些高風險的孕媽媽進一步確診,可以說是一種經濟便捷的方法。

但是,胎兒頸項透明帶、通過血清學進行唐氏篩查的方法由於不是直接檢測胎兒染色體,而是推測胎兒的風險,因此會有一定的假陰性率;而羊水穿刺又會帶來一定的流產率,雖然發生在單個孕婦個人身上的概率極低,但是每年接近一千六百多萬的孕婦,這麼大的人口基數由此造成的數量也會很可觀。此外還有患有乙肝等傳染病的孕媽媽也不適宜做穿刺,會有胎兒感染的風險。

如果大家不能理解什麼是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我來舉個栗子。大家都知道高血壓對身體是有害的,患有高血壓的人需要每天服藥控制血壓,現在幾乎每個有老人的家庭都有血壓計,使用也方便。但是假如倒退300年,由於技術不發達,血壓計是由無敵旋風閃瞎狗眼鈦金鎢合金打造,全國只有1萬部,且使用和維護要經過九九八十一道工序,對使用環境要求也極高,必須恆溫恆壓恆濕,使用時說話還不能粗魯,否則人家血壓計受不了隨時罷工,那我要對全國13億人口排查高血壓,怎麼辦?我們已經知道一般來說,年齡大的,肥胖的人容易有高血壓,在如此大的人群基數與醫療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我只能先把全國年齡大的,肥胖的人篩選出來,稱為高血壓的高風險人群,再讓高風險人群去專業的操作人員那裡用無敵旋風閃瞎狗眼鈦金鎢合金血壓計測量血壓,確診高血壓。這個過程就相當於先做胎兒頸項透明帶、唐氏篩查,篩選出唐氏高風險的孕媽媽,再用羊水穿刺確診的組合方法。那麼年齡小的,不肥胖的人裡面是不是也有很少一部分人實際上患有高血壓?這個就叫做假陰性率。在年齡大的,肥胖的高風險人群中是不是有一部分人實際上血壓是正常的?這個就叫做假陽性率。

那麼對於醫生和孕媽媽來說,我們都希望假陰性率和假陽性率越低越好。低的假陰性率可以避免檢查結果正常的孕媽媽卻生出唐氏患兒的悲劇,而低的假陽性率則可以避免檢查結果為唐氏高風險的孕媽媽接受了不必要的羊水穿刺而造成的金錢與精力上的損失,甚至在極端情況下發生流產的悲劇。也因此不難理解為什麼NIPT技術會受到孕媽媽歡迎更受到醫生們的歡迎,因為降低孕婦的風險就是大大降低他們自身的風險,同時只要抽管血送檢就可以了,可以大大解放醫生的精力和時間。

好了,講了這麼這麼多的廢話,回到我們的問題上來,NIPT是什麼?答:通過採集孕婦外周血提取遊離DNA,採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並結合生物信息分析,得出胎兒發生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風險率。

再加一句廢話:孕媽媽請一定一定要按照要求準時參加產檢,錯過了產檢時間,有可能得不到準確的檢測結果,在非指定周數做的檢測項目,生育險也報不了哦。不按時參加產檢,是對自己和孩子的不負責任!!!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是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檢測胎兒染色體異常的新一代產前檢測技術。
通過採集孕婦外周血,對母體外周血血漿中的遊離DNA片段(包括胎兒遊離 DNA)進行測序,結合生物信息分析,計算胎兒患染色體非整倍體的風險。此技術能同時檢測21-三體、18三體及13-三體,還可發現其他染色體非整倍體及染色體缺失/重複。


這項技術的關鍵是無創,就是對胎兒沒有創傷,這是相對於傳統介入性檢測的一個概念。這項技術可以減少不必要的穿刺,緩解產前診斷實驗室壓力;減少因穿刺而導致的流產;減少孕婦焦慮;減少漏診,避免醫療糾紛;檢測孕周為12-24周,單胎、雙胎、試管嬰兒妊娠孕婦均可檢測;結果不受孕婦年齡、種族及是否患有糖尿病等妊娠相關疾病影響。


但是這項技術也有它的局限性:目前不能檢測易位導致的染色體異常;不能檢測羅伯遜易位型和嵌合體型唐氏綜合征;不能檢測基因遺傳疾病;不能篩查開放性神經管缺陷;不能預測晚期妊娠併發症;如檢測為高風險需考慮後續進行產前診斷。


同時需明確,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屬於篩查範疇,而產前診斷屬於診斷範疇,雖然擁有和產前診斷相似的準確度,但是仍然無法替代產前診斷。


產前診斷是指在胎兒出生前診斷胎兒是否患有某種遺傳性或先天性疾病的一種手段,對於預防和控制新生兒發病率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目前,產前診斷主要以創傷性診斷方法為主,包括孕早期的絨毛穿刺,孕中期的羊水穿刺和孕晚期的臍帶穿刺等。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 Ws 322.1-2010 規訂介人性產前診斷手術包括絨毛取材術、羊膜腔穿刺術和經皮臍血管穿刺術,分別應在孕 10 周 ~13 周 +6、孕 16 周 ~22 周 +6 和孕 18 周 之後進行。


產前診斷的「金標準」是對侵入性檢測獲得的胎兒標本行染色體核型分析。技術成熟,準確率 99%。不足的是0.5%-1%的流產風險和 0.5%-1%的胎兒致畸風險以及細胞培養失敗的可能。所以臨床上主要用於高危人群(年齡高危和血清學篩查高危)的產前診斷。


對於普通人怎麼選擇這個問題,是這樣的,普通人做好血清學唐篩和NT篩查,如果結果高危,建議先進行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為什麼這樣做呢?這是因為傳統篩查的準確率在60%左右,也就是存在假陽性假陰性的問題。如果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結果還是高危,那麼這時候就要穿刺進行產前診斷了;如果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結果是低危,就沒必要在行穿刺了,這樣可避免一部分假陽性的孕婦去做穿刺,減少流產等風險。


當然對於高齡孕婦以及經濟條件寬裕的孕婦,都可以在傳統篩查的基礎上做一個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樣更加放心。


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主要是檢測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主要人群是大齡孕媽,唐氏高危,不願做羊穿和絨毛的孕媽,想知道胎兒是否有染色體異常的孕媽。

香港無創基因檢測項目已經多達20項,比國內全面很多,國內主要就是染色體三項,最重要的是香港無創還可以檢測胎兒男女。



上海有哪家醫院可以做無創檢查嗎?做這個最好時間是在懷孕多少周


推薦閱讀:

針對不同的情況,如何合理地選擇基因檢測?

TAG:產科 | 基因檢測 | 孕前檢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