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nda 中國節能競技大賽是一個怎樣的比賽?
謝邀
本田節能競技大賽1981年始創於日本 是一項世界性的賽事 來到中國已經有了7個年頭。每年的10月在廣東國際賽車場舉辦。比賽分為好多的組別,社會組,企業組學校組等等。
以上這些基本都能百度到。我作為參賽者,要第一視角呈現出來。
大牌口號是:挑戰一升,環保一生。這是一項通過各類節油創新想法的實現,取得突破的比賽。去年第一名是上海同濟一升油跑了2682公里。
具體來說:發動機統一採用本田125cc發動機自主改造。通過加工發動機活塞,氣缸體,實現提高壓縮比,降低缸體重量的目的。使發動機質更輕 效能更高。我們今年自行改造單壓縮比已達14。
(原裝凹頂活塞,自製凸頂活塞加避讓坑)
車身自行設計,大多採用前2後1車輪布局的車架。我們採用鋁管按設計焊接,車架要質輕堅固而且具有高效的利用率。我們整車重量控制在了40Kg.
車身有很大的學問,怎麼樣設計要充分考慮底盤,風阻係數,重量等等因素。製作時,資金多的隊伍直接設計好直接外包製作,上碳纖都沒問題。我們屌絲車隊啊,設計好用泡沫板模擬製作,打磨上石膏,再打磨後就用玻纖布最後加工成玻璃纖維車殼。
(藍色的車獲fun tec 技術大獎 亮點在於轉彎可主動側傾車身) 電控基本都在測試時用,監控耗油量 發動機狀態 時速等。
我們今年的車從設計製作到最後成型共用時8個月左右,最最扣人心弦的還是在車子運過去的比賽時,面對各種突發情況,充滿挑戰與樂趣。
我們去年成績是高校組第五,只有自己克服各種各樣的難題,親身經歷了設計 製作 參賽的完整過程。才有資格,才能發自肺腑的說一句:比賽結果相比於那個令人難忘的過程,真的已經微不足道了。
最後送上一張我們的方程式賽車圖片吧。
作為前三屆比賽的參加者,以及第一屆和第三屆冠軍隊的隊員,我想說,這個比賽非常好。一群志同道合的小夥伴,親手打造一輛賽車,經過無數次試驗後,看著它賓士在F1的賽道上,通過對講機與駕駛員時刻交流著比賽戰術,興許車裡的駕駛員還是你的女朋友,賽後大家一起站到領獎台上,發表賽後感言,這些畫面,會成為你大學裡最美好的回憶。
利用本田提供的發動機,自行組裝一台賽車,挑戰1升油極限的趣味汽車競賽。
2009年院校組的比賽我參加了,當時比賽地點在上海國際賽車場,所以@路虎說每年10月在廣東比賽並不準確。
是一個這樣的比賽
佔個座,2012年院校組的渣車手+機修
@劉堯 你這明明是挖墳。。。
--------------------------------------------------------------------------------------------------------------------------------------------
大家都對賽事介紹很充分了,作為一個車手,我對駕駛的方面進行一點說明
1.為了降低重量,絕大多數車輛是沒有變速器的,都是發動機把動力直接傳送到後輪,這導致了只有一個傳動比。由之而來的是起步相當於摩托車三檔起步,起步過程中還不敢用大油門浪費燃油,這對於剛開始開節能車的車手來說簡直是最大的困難,基本上一直在熄火和重新打火兩個階段重複。
2.在駕駛的過程中,一般情況下是把速度加到一定值(我們一般是40-50km/h),然後熄火,滑行。當速度降低到20km/h左右時重新打火,加速。我記得當時參賽時,某學校的車出現了問題,導致全程怠速駕駛,最後的成績不堪入目。
3.駕駛節能車有一種貼地飛行的感覺。由於躺在駕駛室里開(還有趴著開的。。。),且底盤特別低,有一次在校園裡開直線,速度開到了70-80km/h,地麵條件也比較差,加上發動機就在背後,碩大的轟鳴聲,感覺自己馬上就要起飛了。
4.節能車速度快,千萬別突然轉彎,技術再強的三輪車,它也還是三輪車,真的會翻車的。。。
抽空上點照片。。。。。
參加了四屆中國賽,分別是車手、發動機技師、技術總監以及直播講解嘉賓,還參加過殼牌賽。
中國賽主要是高校和本田相關企業參加,按照本田的規則設計和製作節能賽車,總結了一下取得優秀成績有幾個要點:
1. 重量輕:優秀車隊能控制在45kg以內甚至40kg(也要注意強度和安全性),主要實現方法是碳纖維車身,碳纖維/鋁合金車架、碳纖維/鋁合金零部件,當然要花錢;
2. 風阻低:模擬結果Cd&<0.1,沒錢做風洞。俯視圖可以看出來形狀很像水滴,水滴可能是風阻最低的形狀;
3.滾阻低:主要方法是使用低滾阻論壇和軸承,如米其林真空胎等;
4.發動機改造:去除換擋機構、輕量化、雙火花塞等都是常用方法,還有曲軸箱通風和保溫等等;
5.發動機匹配:注意傳動比和發動機工作負荷;
6.發動機調校:化油器就不說了,電噴試車和針對工況調校還是很重要的;
7.駕駛策略:針對賽道制定,包括加速區間、加速點等等,影響非常大;
本田中國賽有幾個值得改進的地方,一是建議放開排量限制,隨著整體水平提高,125cc發動機偏大,日本本土貌似只能用50cc,殼牌是放開的;二是對安全性還不夠重視,可以參考殼牌。
總的來說比賽給高校學生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平台,可以很好的鍛煉各方面能力,感謝本田一直堅持辦比賽,希望國內的比賽也能得到更多關注。
很難的比賽
看誰用的油最少,去年油車是同濟第一,第三吧,兩台油車,比賽還是挺有樂趣。
我想問一下造一台這個車大概的花費,有哪位知道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用手推賽車?
※世界上主要的汽車比賽都有哪些?
※F1車手是怎樣背記每條賽道的剎車點與行車線的?
※如何評價大眾車隊退出 2017 年 WRC 競爭?
※如何評價2016西班牙站漢密爾頓和羅斯伯格的撞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