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養蜂人現在的生活狀態如何?他們的收入靠什麼來?

他們如何規劃旅程?他們與各地農民如何相互依存?他們的產品銷給誰?收入好嗎?


2017年9月14日更新:

蜂場一周內就會搬回老家準備休整繁殖和過冬了,預計調整期時長2-3個月。

總結一下,2017年蜂場共計趕花季6個,蜜種分別是油菜花蜜(2月-3月中旬四川綿陽,7月青海)、山花蜜(3月中旬-4月中旬陝西漢中)、蕎麥蜜(8月-9月中旬寧夏)、洋槐蜜(5月中旬-6月陝西延安),棗花蜜(4月中旬-5月中旬陝西延安)。其中寧夏的蕎麥季流蜜期連續下了將近半個月的雨,所以除了蜂箱里存了蜜蜂過冬要食用的蜜蜂,基本沒有產量,而且今年的蕎麥花粉量很少且參雜了不少山花粉,所以不做蕎麥花粉的零售。目前以上五種蜂蜜都有存貨,巢蜜和蜂王漿都賣完了,明年新花季才會有(急需的朋友可以微信上跟我說明,父親可以從蜂友那裡拿到少量),花粉目前有青海的油菜花粉和陝西漢中的山花粉在零售。諮詢蜂蜜相關的朋友直接加我個人微信,主頁可見。

黑體加粗請注意:目前蜂場不收陌生學徒,也不收陌生勞力,望諒解。

~~~~~~~~~~~~~~~~~~~~隨便一割~~~~~~~~~~~~~~~~~~~~~~~

2017年8月29日更新:

蜂場上個月底搬到了寧夏趕蕎麥花季,在寧夏已經待了一個月了。前些天流蜜期一直在下雨,風也大,這個花季基本是報銷了。除了下雨前專門搖了兩箱用來零售的蕎麥蜜,目前還沒有其他的產量,基本不會有蜜賣給批發商了,因為箱子里的蜜要留著給蜜蜂過冬繁殖用了。

目前來看,這個花季過了之後應該是先回老家繁殖休養,養蜂最難過的寒冬馬上就來了。

目前零售的蜜種只有油菜花蜜,山花蜜,蕎麥蜜,洋槐蜜和棗花蜜,花粉只有油菜花粉和山花粉,蜂王漿剩的不多了。

~~~~~~~~~~~~~~~~~~~~隨便一割~~~~~~~~~~~~~~~~~~~~~~~

以下為原答案:

看了所有答案,基本都在說累,那我就說點不一樣的東西。

6月份在蜂場待了半個月(本來是嘗試做蜂場網路直播的,奈何野外信號很差,只能作罷),地點是在陝西省延安市的一個小縣城,趕的是槐花季,產的也就是洋槐蜜。

生活狀態:

苦中有樂,總是在路上。

每年的養蜂轉場路線基本是固定的,四川陝西到青海,蜜種也是固定的,基本就是棗花蜜山花蜜洋槐蜜和油菜花蜜,有時候也會趕寧夏那邊的蕎麥花季,這取決於在青海油菜花季的產量以及零售銷量,如果不佳的話一般會提前離開青海。

其實養蜂最累的那幾天也就是割蜜的時候,然而就像是秋收之時,興奮其實是多於累的。平時的話,有花粉的花期每天早晚兩次收集一下花粉晒乾,沒花粉的花期就相對會閑一點。

其他時候更多的是需要操心,像是搬家,像是照顧蜜蜂除蟎除蟲,像是跟當地居民搞關係...

每天的飲食很簡單很樸素,早上一般就是各種粥+泡菜或者榨菜,中午泡麵或者麵條,每天一般保證一頓米飯,一般都是下午吃,菜的話一般都是土豆絲大白菜這類簡單的小菜,不忙的時候會燒點臘肉喝點小酒都行。

有太陽能電板,小功率電器及照明使用,像是手機手電筒充電這類都是可以的。

(蜂場在青海,第一批成熟油菜花蜜,後面是太陽能電板以及伴隨父親多年的交通工具)

去年冬天,蜂場選址在一個很偏僻的地方,離最近的城鎮都有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每次買菜來回差不多三小時,那時候父親的交通工具是一輛嘉鈴125摩托車。你能想像大冬天騎著摩托車去買菜的樣子嗎?你能想像他們幾個蜂農在荒郊野外過春節的樣子嗎?

後來他的摩托車輪胎被扎破了,附近的小鎮居然沒有配件!!!過完年,我媽去那邊幫忙,順便買了配胎帶過去,才解決了這個問題。

以上是說了苦的一面,其實也有很多新鮮的東西,比如你能看到各種花海,尤其是青海的油菜花海,去過的人想必都會畢生難忘。你也會看到各種不曾見過的風景,這也是一種人生經驗。你也能嘗到最新鮮的蜂蜜,甚至能吃到最原生態的巢蜜,還有最新鮮的花粉,這些都是蜂農生活的附帶品。

總之一句話,養蜂生活很艱苦但是很有趣。之前有幾個大四的學生跟著我們蜂場收集素材寫論文什麼的,最厲害的那個小夥子待了9天,走的時候整個人明顯瘦了一圈黑了一圈,最耐不住的只待了3天就走了,感覺走的時候整個人都要奔潰了。(目前暫時不支持跟場學習,帳篷現在不夠用。)

關於收入:

主要是蜂蜜的銷售,當然也有副產品比如像是花粉,蜂王漿,巢蜜,蜂膠什麼的。

銷售途徑:當地批發出售+線下零售+網上零售

如果不受天氣影響,每個花季的收入大概在2.5w左右,天氣好有提升,天氣差可能會沒賺頭。

就拿這個延安的槐花季來說,天氣算是比較好的,直接以批發價賣出去的大概有2W,批發價很便宜很便宜(便宜到讓你吃驚),然而沒辦法,銷路有限。

自己帶回家一些,準備趕青海油菜花季的時候帶去青海湖旅遊區那邊零售,價格比批發價高,然而銷量卻不固定。

還有就是網上的少量零售,這個途徑的銷量非常低,一般都是熟人或者熟人介紹來的熟人,這也是為什麼每次都要批發出去一大部分的原因。(說到這裡,補充一些個人感受,純個人感受:現在職業養蜂人正在背負越來越多的壓力,主要壓力還是來自於蜂蜜市場的混亂。以前蜂蜜基本都是賣給批發商,後來隨著互聯網的越來越普及,最開始嘗試在互聯網上賣蜂蜜的一批人,大概在05-08年左右開始,基本都有不小的收穫。那時候父親並沒有搭上那班車,一方面是個人局限性,父親本身文化程度也不高,對互聯網這種新興的東西理解力不夠,一方面也是精力條件這些都有限,實在沒精力去經營網上零售。隨著父親很多蜂友都開始在網上走銷量,每次別人去發貨的時候都會喊一聲「老張,幫忙看看場子」這類話,父親心裡也開始痒痒了,於是後來找我幫忙開個網店試試走走銷量。從開始嘗試到現在,也沒多長時間,但是卻遇到了不少很無奈的現象,像是買之前什麼都不問買完一堆質疑的,像是要求割蜜時視頻驗證真假最終又嫌棄割蜜現場亂最後不買的,像是無論你給他說什麼他都覺得全世界都是騙子的...太多。後來父親就直接跟我下了死命令,遇到磨嘰的、懷疑心重的,不賣。父親的憤怒是有原因的,他一輩子坦坦蕩蕩做人,本就是個豪爽的人。講真,每斤蜂蜜拋去成本和運輸成本來說,網上零售也就比賣給批發商多十幾塊錢,如果沒有信任,我們也沒必要為了幾十塊錢浪費那麼多精力。說這麼多,其實希望蜂蜜市場的混亂不應該讓真正的蜂農來承擔後果。)

當然,每年蜂場趕青海油菜花季的時候,我們的蜂場都會搬到青海湖附近,一般都在國道附近,路邊會擺一個賣蜜的招牌,不忙的時候也會抽空去青海湖旅遊區賣蜂蜜,這部分的銷量還是不錯的。但是其他花期蜂場一般都是偏遠地區,基本也不會有人找到蜂場來買蜜。

(蜂場在青海的時候會放這樣的招牌,就在國道邊,一般有需要的買家都會直接來詢問)

像是在青海和四川的油菜花季,由於油菜花蜜價格偏低,所以油菜花粉也能佔一部分收入來源。

(最近有人聯繫我,想從我們蜂場拿貨然後自己賣,很歡迎。但是有些不懷好意甚至沒腦子的人真的別來騷擾了,關於中間商這塊,我們給中間商的價格會比給當地批發商高一點,想要以最低批發價來拿貨的就別來談了,哪怕你自己去蜂場拿貨我們也更願意直接賣給批發商。而且,聯繫我之前,麻煩考慮清楚自己大概需求量是多少,你不給個具體的需求量我們也沒法說具體價格,請諒解。說實話,要是沒誠意就真的別來談了,我們也怕遇到不良商販,砸了自己的招牌。

補上幾張圖:

(陝西延安槐花)

(蜂場在延安)

(延安割槐花蜜現場)

(偶爾在荒郊野外的蜂農聚會)

(剛搬到蜂場沒幾天,就來了兩條狗,似乎像是被人遺棄或是什麼原因,餵了它們兩一些吃的之後,這兩貨就賴著不走了,父親於是就收留了它們兩)

暫時寫這麼多,最後,借用一句經典台詞: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

現在不管做什麼都不容易。

所以苦中作樂的心態真的很重要。

7月15日,再更新幾張在青海這邊的照片。

(蜂場在青海,距離青海湖只有不到2公里)

(青海,父親在確認蜂巢是否已經封蓋)

(已經快要封蓋的蜂巢,再過幾天就能割了,遠處的黃色線就是大片油菜花海。)

(新鮮的花粉,晒乾之後就可以裝瓶了)

~~~~~~~~~割~~~~~~~

2017年8月1日更新:

蜂場昨天已經搬到了寧夏,趕蕎麥花季。

補上兩張寧夏這邊的照片,蜂場附近特別荒涼,信號也不怎麼好。

蕎麥花還有一個禮拜才大開,早點過來是來佔場地。這邊都是自由佔場,不像青海那邊,要交2k多場地費。

~~~~~~~~~~~~~~~隨便一割~~~~~~~~~~~~~~~~~

註:最近有知乎的小夥伴找我諮詢蜂蜜,統一先說明一下,因為蜂蜜是直接從蜂場發貨,一般都是一個禮拜左右統一發貨一次。不急的小夥伴可以先加我微信或者關注新浪微博。支持預購,等到能統一發貨的時候我會提前通知。

【新浪微博】:蜂農老張(偶爾更新蜂場最新情況以及風景什麼的)

【個人微信】:F_9794(請備註知乎)


更新點新蜂場照片

———
嗯,發點蜂農生活用具,算是一個回答。
太陽能電池,功率很強大,有點陽光的時候,沖手機、筆記本都可以,還可以看電視。

至於做飯,有用煤氣灶的,有燒柴禾的。我覺得還是煤氣灶靠譜。

以上

--------

最近有不同專業的同學私信我,表示對養蜂人這個群體、對養蜂業與氣候的關係感興趣,想寫關於此的論文,也算是有意思。想起十多年前,試圖用統計學論證氣候變遷與中國古代戰爭頻率之間的關係,也就是李四光提出的中國古代大約八百年一個周期的興衰規律,想論證兩者之間統計學上的相關性,嗯,做的並不成功。大學多讀書太重要了,談不上後悔,略有遺憾。

隨手更新一點關於養蜂業未來的拙見,被窩躺著碼字,寫到哪兒算哪兒。
今年所到之處,都彌散著對蜂蜜出口的不樂觀,蓋因國外蜂蜜的價格已經低於中國,雖然這可能只是短期內南美庫存對全球市場的衝擊,但相信不太久的將來,這會成為新常態,除非中國的養蜂業與時俱進地變革,從小農經濟邁進到規模經濟。(高大漂亮的蜂蜜加工企業不是養蜂業的規模經濟,蜂農的養殖規模大了才算,這就比如中國巨大的GDP、繁華的大城市不代表咱是發達國家一樣)
在國內,不管是土蓄協會、商會,還是地方養蜂協會、蜂農,都存在著一個誤區,認為假蜂蜜導致蜂蜜價格低下,蜂蜜應該走高價路線。這其中的良苦用心我能理解,但未必是未來的正途。想國外成熟蜂蜜價格已經和國內蜂蜜價格相差無幾,未來如果去走高價路線,一定是一條「邪路」,拋開量去追求價格,最終必然是越保護越式微。
養蜂辛苦,風餐露宿,旅途寂寞,大概年輕人寧願去工廠一天工作十個小時,夜晚去喝啤酒蹦迪,也不願意在山野風餐露宿,人之常情。想要破解這一難題,大概只有讓養蜂業體面化、高收入化,一言以蔽之,規模化。
養蜂之與養豬養雞養牛,區別在於蜜蜂會去主動覓食,且這一主動覓食的結果還能帶來收益,因此減少過度干預,對於提高蜂蜜質量,擴大養殖規模都是必要的,但現在四十歲以上的蜂農,你讓他在流蜜期少干預,簡直要了他們的命。改變中老年蜂農的觀念有多難?極難,一個維繫他家庭生計的事業,你讓他有蜜不取,讓他追加投資,你拿什麼保證他?你拿什麼約束他?
其實現在許多大型蜂蜜企業是有實力去投資、改變養蜂業的現狀的,但一想國內叫得上名字的大品牌,和蜂農簡直十萬八千里,名字最響亮的幾個品牌只是找人貼牌或者搞合資,和養蜂完全脫離,純粹依靠工廠、蜂頭供貨。我們淘汰掉的抗生素略超標的蜂蜜,他們買回去加以精美包裝、「歐洲品質」就能坐地賣高價,又何必去吃苦呢(我們的超標也還比國標低5-10倍,出口歐盟也沒問題,因此他們說歐洲品質並不算錯),這個還是不多說了。
躺著數錢固然好,但這一批老蜂農退出歷史舞台,後繼乏人,蜜源緊缺時候他們又當如何呢?大約目前的高利潤之下,他們不會想那麼多吧。
我想以己力用十年時間改變這個行業,或者至少改變一部分,當然我的力量不大,成功的人也不必是我,但總該有人去試試。
在規模化養蜂的路上,我的思路也很現實,是改良派不是改革派,所以我沒有聽朋友的建議去做物聯網養蜂,放棄了最初研發的蜂箱遠程監測系統的思路,這個系統也不複雜,就是在蜂箱裡布置溫度、二氧化碳、噪音強度、音頻感測頭,重量測量儀,GPS觸動裝置,再以GPRS信號定期將數據發送回去,這樣蜂農就可以在家監控每一箱蜜蜂的狀況,如果有規模還可以通過大數據找到數據背後的意義,幫助蜂農做更好的決策。這其中只要解決好供電問題就夠了,如今第一套裝備原型還擺放在國外的一個會議室里。當然如果用來做科研,還是可以的。
從去年開始,我一直在做蜂箱,也是改了又改,去適應國內破壞性極強的養蜂模式。(我從國外帶的箱子和自己做的箱子,蓋子都被蜂農靠在牆邊一腳跺壞了,因為他們轉場時候要挑著一擔蜂蜜在蜂箱上走,所以暴力破壞也算是他們對蜂箱耐操程度的一個檢驗吧。)新蜂箱的好處也正是我所需要的,
1.相比木箱輕,減輕轉場強度。每次轉場蜂農都要挑著兩箱蜂走斜板上車,幾十擔下來對身體是一個巨大的考驗,輕從最直觀的方面減輕勞動強度。
2. 隔熱隔水,冬季不再需要用草圍布蓋,夏季陽光暴晒也不會內部溫度過高,下雨不必擔心進水有寄生蟲,同時相對嚴密隔絕氣味,也防止秋季盜蜂。北歐實驗結果是可以增產30%,主要原因在於春繁時期減少消耗,減少溫差,容易起強群。
如果這兩個效果在國內實驗也可以成功,那就意味著,蜂農在勞動強度不必改變的情況下,可以多養幾十箱蜜蜂,同時增產10%-30%,這樣在幾乎沒有任何其他改變的情況下,養蜂好手僅靠更換蜂箱就可以多收入幾萬到十萬塊。
當然這只是規劃中的第一步,同時還要輔以其他改進型養蜂產品。
第二步大概是更重要的一步,從這個月已經開始嘗試,那就是培養自己的蜂場,我們的養蜂學徒,大概是國內養蜂人中少有的本科畢業生,以我愚見,未來的養蜂業主力,必定是一群受過中等、高等教育的人,他們不必再風餐露宿,不必精耕細作,而是以量取勝。
當然鑒於中國養蜂的複雜性,他現在必須風餐露宿,去學習最基本的養蜂和社會知識。等他可以獨立養蜂,我就把他的規模從目前實驗的50箱,增加到200,最後到500箱,未來的圖景是他帶著兩個助手,管理500箱,甚至上千箱蜜蜂,每年收入50-100萬,當然這樣的團隊還需要幾十個。如果幾十個團隊是一個合夥公司,就有影響市場的力量。
具體的細節講太多大概就像講白日夢了,但我想未來應該如此吧,有了不錯的收入,蜂農才可以有閑暇想未來長遠規劃,有錢去投資現代化的設備、機械,有能力抵抗花蜜豐歉、價格波動的風險,反之則是一個惡性循環。
想起清明回家,族人閑聊抱怨玉米價格下跌,麥價太低難以維持生計,我有點傷感地講,美國小麥期貨的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只有國內價格的一半不到,玉米也大抵如此,他們都沉默了,不知該說什麼。如今務農的人越來越少,幸好現在蜂蜜價格現在和國外相比還有得一拼,若不改變,十年後,大概就像大豆玉米小麥一樣,內外價格倒掛了,當然蜂蜜行業有資源性的因素,也並不能完全和糧食對比。並且養蜂業在授粉等大農業上的優勢還沒有充分發掘出來。

如是,匆匆。
想晒圖,發不上,圖大小有限制么?
希望再有空能寫寫蜂蜜真假檢測,蜂蜜抗生素檢測,以及國內檢測機構的合併潮流。上周江蘇中譜邀請我們去參加他們的新集團成立儀式,心裡也是感慨良多,希望他們發展越來越好,早日比肩歐美大型檢測機構。
2016-04-13

---------------------我是隨意的分割線----------------

曾在媒體工作多年,近年從事蜂蜜行業,目前正在兼做養蜂器具研發。過去一兩年和全國各地蜂農打交道頻繁,也隨蜂農在野外吃住,本月底將帶蜂農到國外學習交流。以上為背景和利益相關。
瓜機碼字。累的一筆。
1. 如何規劃旅程:逐花而居。中國的養蜂人基本是師傅帶出來的,學習養蜂一則是學養蜂知識技術,一則是學習跑江湖和野外生活的本事,規劃旅程則是後一樣的本事之一,一是跟著師父往年的路線走,二是和蜂友交流,隨時調整路線。養蜂按照轉地的範圍,可分為坐地蜂場,小轉地和大轉地蜂場。坐地就是把蜂場擺設在住處附近,或附近山林之中,一般這樣的養蜂人不以養蜂為全部收入,因為如今資源退化,家庭消費又巨,只以一地之蜜源,難有足夠的收入,只如農村多樣了幾隻雞鴨或者三五頭豬。大轉地則是一年四季逐花采蜜。一年之中,中國的大蜜源作物和時節大致如下:冬季至初春三月份,是蜜蜂越冬和春繁之際,大轉地的蜂農一般聚集在淮河以南,南至雲貴,北至鄂皖,春繁之後開始採油菜蜜,並逐漸往北移動,四月入河南、山東,此時有泡桐蜜,蘋果蜜,泡桐蜜為時僅一周左右,之後有短暫休整,開採洋槐蜜,以陝西,河南,陝西最多,與洋槐同期或有花期交叉的,還有棗花,狼牙刺等,之後是另一大蜜源作物,荊條,分布從湖北一直到東北,結束時間從湖北的七月中,一直到山西、遼寧的八月中,荊條結束之後,一些蜂農會到東北采椴樹,到內蒙新疆采葵花棉花或者蕎麥蜜,此時內蒙最北還有油菜蜜可采。九月底蜂農基本就要從北方南撤,北方的蜂農要麼在家越冬,要麼到南方去,十月到十一月,在湖北安徽浙江一帶,還有五倍子、玄參蜜可采,然後是茶花,可採集花粉。進入十一月氣溫降低,蜜蜂進入半冬眠狀態,這時候就要蜂農進行飼餵,一直到來年開春。

2. 和當地農民如何依存。這個也是比較考驗蜂農的事情,曾經和一湖北蜂農大哥同吃同住一周,巡遊當地山水之際,也聽他講了不少遭遇。比如因為南方人不懂北方水之金貴,在當地的泉水中洗手,而被狼狗狂追的。甚或因為爭奪蜜源地或者因為屬於不同省份,拔刀相向的,蜂農選擇一個地方作為一段時間的落腳地,一是因為當時當地有蜜,但多數人也還因為在此地有個朋友熟人,多少有一些照應。當然,很多蜂農都遇到過被當地村民驅逐的情形,有的是因為愚昧,比如:你的蜜蜂把我們的花都吃了!(這是真事兒);有的則是存心去敲詐勒索。還有一種情況則是,好的蜜源地也往往是養蜂人聚集的地方,當地的協會組織會「保護」當地蜂農,驅逐外地蜂農。而像新疆內蒙,則有專門針對收購商收「地頭費」的蜜霸組織。


3. 產品銷售給誰。a. 蜂頭/中間商,這些人要麼是一夥蜂農中的頭頭,要麼是一個地區經營多年的中間人。蜂頭也是蜂農,隨其他蜂農一起轉地,只是又另外組織蜂農的蜂蜜,湊成整車,賣給蜂蜜企業。中間商往往是在一個地區有影響力的本地人,既收購本地蜂農的蜂蜜,也收購流動而來的蜂農的蜂蜜,同時在前後期為蜂農提供服務,比如安插養蜂地點,找車輛,分發蜜桶等。蜂頭和中間商而後把蜂蜜賣給蜂蜜企業。一些小的蜂蜜企業,也會直接從蜂農處收購蜂蜜,省去中間環節。但中間商和蜂頭對於大的蜂蜜企業,目前來說還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得益於」假蜜泛濫,每年有大概十分之一的蜂蜜,是蜂農直接賣給消費者的。這種直接去蜂農那裡買蜂蜜的行為,好還是不好,個人覺得,利未必大於弊。至於淘寶的「土蜂蜜」,以及消費者認為直接從蜂農那裡買純天然,那可以另開一題大說特說了,我這兩年淘汰掉的純天然蜂蜜,也有幾百噸了。


4. 收入如何。這個一要看天,二要看技術。蜂蜜是蜜蜂的糧食,蜂農能獲得的蜂蜜的最大可能值,是蜜蜂的採集量減去蜜蜂的消耗量,這也就會出現同樣規模的蜂場,產量相差數倍的情況。就像兩個人的存款,薪水是六千和八千,但生活成本都是五千,存款就要差兩倍了。我認識技術最好的蜂農,一百八十箱蜜蜂,15年十月份之前的毛收入是33萬,一般年景,普通大轉場蜂農可收入十多萬。


14年官方的蜂農平均年齡是48.5歲,實際則要再大5-10歲,可以預料,如無重大養蜂模式的變革,未來10年,養蜂人群體將會大為縮小。這也是本人力圖未來十年有所作為的地方。
po一張多天不洗頭的野外照片:

當然,要是在國外,就得全副武裝了。
瓦倫西亞:


養蜂行程規劃:在中國主要分為走北方線路和南方線路。區別在於北方線路運輸成本更高,當然收益也會更多一些。但是收益和天氣狀況掛鉤。所以風險性較大。而南方線路相對來說比較穩妥。父母的線路是:江西-安徽-陝西-湖北-江西


與當地農民關係:養蜂的蜂場一般會選擇靠近村莊的地方,這樣生活會比較方便。主要是指接電和用水。當然靠近村莊相對來說也會更安全一些。像父母這種養了三十多年的上一輩養蜂人,每年去的地方相對來說都很固定。和每個地方的當地人都是非常熟悉的關係。相當於我們平常的鄰里關係。


產品銷給誰 :收購商和當地的顧客。售賣的主要是蜂蜜以及蜂皇漿還有花粉還有黃蠟蜂膠等蜂產品。


收入狀況:比種田的農民收入高一些,賺的是辛苦錢。而且收入得看天氣,不穩定。但是比打工自由。父母兩個人的年收入在8w以內,並不算高。


父母就是養蜂三十多年的上一輩養蜂人。他們習慣走南方,畢竟運輸成本低。他們不喜冒險,極少走北方路線。今年還是我的建議,才北上去了延安一回。讓他們再去東北采椴樹蜜他們就不願意了。所以現在又南下來到了武漢。且不說養蜂居住條件辛苦,就單養蜂來說,蜜蜂的攻擊性就讓人十分疲憊。再加上為了趕花期而搬場地,就更是勞累。要是碰上些當地無賴,問你要錢要蜜,為求一方平安,你也是要給的。

拍攝於安徽六安,搬場去陝西。

拍攝於陝西,蜂場安定好的樣子。

例行查看蜂群狀況。

在延安蜂場第一次收的蜜

經過過濾的蜂蜜,花香濃郁。


~~~~分割線~~~~


當然養蜂不盡然全是辛苦嘍。至少他們在孩子身上傾注了大半輩子的心血,看著三個孩子的成長,也是很欣慰和高興的。

我媽還會在蜂場養上一些雞,下蛋吃。現在就有五隻母雞和五隻小雞仔,也別有一番田園生活風。

現在在武漢,采荊條蜜。會在這邊待上三四個月。所以我媽已經問當地人租借了塊地,準備中紅薯,哈哈哈哈哈哈!!!

我也是大學剛畢業,準備創業賣自家的蜂蜜。淘寶也剛起步,一切雖然辛苦。但在看得到的遠方以及希望,我覺得還是快樂的。

總是各行各業都有它的苦與樂。好的生活態度,總能有好的生活。希望大家在各自的小天地里,奮鬥出自己的明天。


大伯和大媽是個30多年的職業養蜂人了,去年都六十了,現在還在外面養蜂采蜜,在家的時候就會跟我和姐姐講路上的故事,作為一個旁觀者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我可能講著講著就跑偏了。。。。。。。

(車頭後面的木板就是用來支帳篷的)
第一個問題生活狀態如何?
總的來說不太好!我家是在江西南昌,一般大伯會采完油菜蜜出遠門去,安徽或者哪趕採油菜蜜,清明前的樣子,請車都挺難,很多司機都不願裝蜜蜂,每搬遷一個地方,就要搬動蜂箱,蜂箱一個有100多斤,如果帶蜜就更重,用扁擔挑的時候蜜蜂還愛蜇人。在外面的時候就是住帳篷,大部分時候都是在比較偏僻山上靠近蜜源植物的地方,想要常常吃到新鮮的蔬菜很麻煩,會從家帶很多鹹菜,魚乾什麼的,基本有錢也畫不出去的那種,有時候會從附近尋找乾淨的水源,有時從附近村民討水用特別的大的壺裝,自帶煤氣罐做飯,有的蜂農條件好一點有太陽能發電機甚至可以看電視的,有摩託交通能方便很多!基本很無聊!累的不是追趕花期,是跑一趟沒採到多少蜜!賣不到錢,希望落空!

(箱子很重的)第二個問題
1)收入來源,
蜂農絕大部分收入都是賣蜂蜜,另外有專門生產蜂王漿的蜂農這個就另當別論啦,還有就是花粉,蜂蠟,蜂膠,蜂蠟和蜂膠價錢都比蜂蜜貴很多但是產量不高,屬於副產品
職業蜂農的產品大部分是賣給蜂蜜收購商,這些收購商拚命壓低收購價格,幾噸的蜂蜜蜂農也只能賣給他們,蜂農就相對弱勢了。也有很多蜂農在裝蜜時往裡面摻水,一摻水蜂蜜就容易變質,後期加工就必須,加工方式的不科學(比如目前很多廠家都是採用高溫去除水分)極大的破壞蜂蜜的營養,也有造假蜜,在上層裝真蜂蜜的,即使是收購的都有很多被騙的,一環一環,整個市場都特別混亂,真假難辨。
少部分蜂蜜會帶回來,零售賣給家裡的村民啦或者在集市上賣,一般也比較便宜,自己喝送人什麼的!
2)收入狀況,
養蜂是個靠天吃飯的行當,下雨花蜜沒了,氣溫低 蜂蜜不出巢飛,寒流也會讓毀了一個花期的蜜,也有運氣的成分在裡面,各地蜂蜜收成就不一樣,看天看運氣!比如我大伯,100箱蜜蜂左右,年成好一年打到四五噸蜜,除掉請車路費等等,一年收入十萬的樣子。年成不好大半年奔波就只有兩三萬塊錢
第三個問題,如何規划行程,
像我大伯蜜蜂比較少,單獨請車就有點不划算,就會和別的蜂農合車(拼車),行程就會商量著來,依靠經驗,天氣預報,蜂農之間也會相互交換信息,哪裡花好天氣好 ,考驗運氣的呀!一般三月底江西油菜蜜,廣州荔枝蜜,延安,山西洋槐蜜,河北荊條蜜。陝西棗花蜜,東北那邊有椴樹蜜,好多好的,各地花期也不一樣。
第四個問題,當地農民的關係
基本沒什麼關係,可能討水,給手機充個電買賣蜂蜜或者農產品什麼的,聽大伯說有的地方民風彪悍有賣老婆的。。。。


職業養蜂人追著花走,年輕一點有拼勁的從南到北一年奔波在外,年紀大一點的,比如我父母現在只選擇北方路線,從3到9月趕完北方花期就回家
一般來說他們每年的路線差不多,去經常去的蜜源地,要不然貿然去陌生地方很容易當地養蜂人趕走
職業養蜂人蜂場都會比較大,一個地方待個一個月就差不多了,流動性強,所以採的蜜以低價就地銷售給收購商為主,當然波美度也不高。他們會留一部分高波美度的用來零賣,當然價格高些~~除了蜂蜜,蜂蠟,蜂王漿,蜂膠,花粉也是一筆收入。
整體來說他們的收入與辛苦不太正比,當比普通農民好些,怎麼也算一門手藝,可以干到老的手藝,而且自由,給自己打工,不用看人眼色~


養蜂人現在面臨很多問題,例如後繼無人,沒有國家的政策支持。和國際先進的養蜂技術還有一定的差距等 收入低 生活環境差


我舅舅以前養過蜜蜂。
小時候經常看他帶著蜜蜂遷徙。雲南,南京,浙江,廣西。印象中一直在搬地方。
他的蜂蜜是賣給當地專門收蜂蜜、蜂皇漿的公司的。主要產品有蜂蜜,蜂皇漿,蜂膠。
小時候我去過一次他當年養蜂的地方。很偏僻,幾乎是山裡比較平坦的地方了。去買生活用品要走很久很久的山路。山上有很大的螞蟻紅色的,山上有野栗子,打下來嫩嫩的甜甜的(跑題了啊喂)
有時候是自己搭小木屋住的,屋頂用帆布希么的放水,有時候是住那邊在山上的房子的。
收入的話,我感覺不好。感覺小時候舅舅總被人追債啊。
後來他轉行了


很忙 每天4.00起床 10點睡覺


我來貼一組我的詩《養蜂手記》

養蜂手記 一


三月的花期已近。

「回家省親的女兒,正在途中。」

她們經過桃花的紅和梨花的白,

返歸於一片發亮的水域。

門前池塘里水綠鴨肥。

蜂毒醫好了多年的風濕病。

在走廊上,你一身白衣,

練起太極,將骨骼里的隱痛緩緩推開。

天井裡青苔含水,

遙望遠山,雲住雨收。


養蜂手記 二


這是悲傷的輕喜劇。

如同植物一樣接受泥土撲面的童年

混雜著蜂蜜的香甜和沁毒的尾刺

這昆蟲中的玫瑰,

有毒的情人。

面對如此盛大的饋贈

和輕微的刑罰,

我們應當感激,

心存敬畏。


養蜂手記 三


「疏雨滴梧桐。」

「細雨濕流光。」

整個春天我們如同活在螳螂的胃裡,

滿眼綠色的雨水。

而這種傲慢而輕佻的昆蟲,

代替我們抬起反抗的手臂,

又迅速後撤。

這拒斥的手勢里遲疑的話語,

穿過層層疊疊的綠葉

我們的目光被一隻彩色的蜜蜂

吸引,如同棉線一樣

釘起那些浮在樹頂上的

灰黑色的衣扣。


養蜂手記 四


那一片灰色的積雨雲又來了,

它垂腿坐在屋檐上面,

親切,如同一位老朋友。

郵遞員身披灰色雨衣,

他的舊自行車在雨水中晶亮,

沾滿青草與泥點,散發著春天的氣息。

現在他正扶車走過開滿紫雲英的田地,

和雲一起緩緩移動,

送來遠方友人的信件

和四月的《養蜂畫報》。


養蜂手記 五


這是生機勃發的南方,春天。

我們成了油畫中的人。

我們將蜜蜂養在圓形的水桶里。

曾經,

我們用它盛水

現在我們用它釀蜜

我們的兒子,

有可能會成為一個拖拉機手

或宇航員。

現在他還小,

像豆莢里的豌豆一樣飽滿。

我們將搖籃和滴水的青菜

籃懸掛在房樑上,聽著

他輕微的呼吸。

自此生活安頓,

如同停轉的馬達。


養蜂手記 六


她們是《花間集》里的逗號,

一生都在尋找一個簡潔的句點。

當然,她們不是

柔情似水的江南女子。

她們腰肢纖細,色彩鮮艷

熱吻辛辣而有毒。

在唐朝,她們來自波斯或印度。

琵琶彈破酒杯。白月。風雅。

啊,這些在花間穿梭過李白酒席的胡女

將陽光褪下花蔭,露出桃紅。


養蜂手記 七


一九八四年版的《養蜂指南》

毛邊已卷,沾滿花粉和蜜汁。

指紋如同樹木的年輪細密、飽脹

在空白出拉滿弓

指向一個形銷骨立的年份。

爸爸和現在的我一樣年輕,一樣

用藍色水筆將幾個要點打包:

「築壟,利排水。蜂箱面南,向陽。

上鋪牛毛氈,雨布亦可。

出口處置一淺碟,盛清水。」


養蜂手記 八


清晨的濃霧還很柔軟

從斜斜的屋頂滑向河道

做著孩子模擬滑翔的遊戲

它們告訴你,青草在生長。蜜蜂

已飛過仰面靜流

河水的額頭。

你手提白皮鐵桶。走到水邊。

水浸濕手。

桶打開水如同飲馬。如同

魚吸水草。鎖舌含住鑰匙。

對岸兩隻鸕鶿倒影

水沿著長頸花卉向上爬升

這個清晨寂靜如同犀牛走動

打坐僧侶,對一隻蜜蜂的盤旋

毫無辦法。


養蜂手記 九


薄如水片的削蜜刀也不能

系著竹篾的搖蜜機也不能

冷杉蜂箱,儲蜜桶,藍邊瓷碗

噴霧器,春天裡金色的蜂房都不能

將我帶向你。我看見陽光

在水漬里躲閃,蜜蜂從花蕊間墜落

那幸福瞬間,湧上喉嚨的話

卻發現身邊少了一個人。

聽奶奶說,你走的那天

撐著久病的身子走到屋外

走進蜂房看看蜜蜂

走進園子看看蔬菜,看看

近處的池塘,遠處的青山以及

霧靄中的廟宇。空空的院落里

孩子們都不在家。

彷彿準備一次遠行。你收起舊蚊帳

將不用的藥瓶和未用的藥瓶分開

摺疊好衣物,再安靜地睡去。

沒有留下隻言片語。

我們在堂屋裡掛起遺照。

各自生活。身邊的灰塵懶於擦拭。

靜坐時也忘了呼吸。某天看見

一隻蜜蜂叮在那片玻璃上,

像新長出的肉瘤,像欲墜的糖漿。

像來自遙遠的音信。


養蜂手記 十


你走上樓梯,那迎向燈的

二十步音階是一種陰影重疊的鳥

她們太輕 如同深眠的露水之影

在你疲憊的肩頭安息。


養蜂手記 十一


久雨不晴的冬日,空氣清冽

像剛被破開的翠竹。

花期在皇曆的七十六頁之後。

此時宜祈福、嫁娶、收藏,會親友。

在鄉間,萬物休息,牛窩欄,鳥歸巢,雞棲於塒。

動植物謹遵節氣與天時。親友圍爐夜談。

蜜蜂振翅取暖。嗡嗡嚶鳴,隔著乾燥的杉木蜂箱

此時,蜂房轟鳴如金色琴房。


養蜂手記 十二


冬日的星空因寒冷而變得冰藍。

面對星空,一年的勞作的手指

敢於點數星星而無愧怍。

多麼安靜的夜晚不同往日,隔河傳來

幾聲狗吠。遠處村落的燈火對望於黑暗中。


養蜂手記 十三


晚飯過後,我和父親打著手電筒

走進蜂房。喂蜜。濃稠的糖水

在蜂箱的淺碟中溢開。沒有花期的日子

我們細心照顧,沒有花期的日子

它們免於飢餓。光柱中,它們安靜的

眼睛又小又黑。


養蜂手記 十四


太陽高照的冬日是溫暖的冬日

坐在蜂房中晒晒太陽,

是多麼舒服而安心的事。一隻蜜蜂飛過

黃加黑;兩隻蜜蜂飛過,黃加黑;

三隻蜜蜂飛過,黃加黑。

嘿,第四隻蜜蜂飛過,黑加黃。


養蜂手記 十五


我懷念那些蜇痛、紅腫以及咒罵,它隱匿在記憶的深處

泌出刺癢的蜂毒,自有其複發的節奏和規律。

比如深夜中的驚醒,耳鳴時蜂群的風暴裹挾著毒辣的陽光

推著我走進兒時的院子,蜜蜂撞在臉上的疼痛

有著明亮的脆響。比如深山裡的孤獨,追趕花期的遷徙

從清明穀雨到寒露霜降,從小興安嶺到江西景德鎮

這世間所有的花我們都通過口中的蜜一一訪問過

而這蜜後的痛我卻有整整十年未曾觸碰

想起那天,在陽台,我將手指伸向誤落玻璃上的蜜蜂

那斑斕的腹部蜂刺,毒辣而甜美,我扎向它猶如

絕望之人懷著渴望手摸電門。


養蜂手記 十六


山下是花海,碗中是花蜜。

這深山中春天開得熱鬧,

這深山中,心在層層疊疊收攏。

午後,夢的潮汐推我越過夢境的淺灘,

白雲松濤依舊,收音機里咿咿呀呀在唱:

"我本是卧龍崗上散淡的人。"


養蜂人的旅程很大一部分是根據花期來定的,這樣能保證蜜蜂不死,能夠採到蜜。養蜂的人和種地的農民很少有交集的,因為一般養蜂人都在山裡面居住。由於現在中國蜂蜜市場很是混亂,而且大部分蜂農都是年紀比較大的人,各種信息閉塞,即使採到了高品質的蜂蜜也是賣不上價格的,大部分都被蜂蜜加工企業以很低的價格收購了。所以養蜂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年景不好的話就很有可能絕收,再加上投入的人力物力,很多也出現虧損。


看了下,大家說的都是隨花期遷徙的養蜂人。那我就說說我家的狀況,說說不遷徙的養蜂人。

但凡知道熟知蜜蜂的都曉得,蜂類分中蜂,意蜂。能隨花期遷徙採集的其實大都是意蜂,這是蜂種決定的,倒不是說中蜂不行,只是相對成本較高,效益不好而已。

我家在江西西北的山區,8、90年代我的父親,外公便開始從山野林間收集野蜜蜂家養。


而初期其實定位不過副業,所以也沒有往大做的想法,至今不過百二十箱,雇車追花期自然無從說起,平日規劃也不過,冬日做箱拼架、喂糖吊命,春日田間農忙之餘還要分箱築巢,夏日便是大忙時節一年裡頭能收蜜的日子也不過二、三月,便忙著割蜜了,秋天田間忙完之後反而時少,不時看顧一二就成。每年的流程大抵是這樣,不過也需要照著天氣調節,大抵辛苦還是很辛苦的,只不過半輩子田間勞作過來,也不過等閑事而已。

由於蜜蜂終究還是攻擊性的東西,所以其實大半人還是比較害怕的,鄰里之間還算上好,其實大部分農家的銷量都是本地自銷掉的,或自用或送人,純天然的東西這年頭還是挺受人待見的

至於收入,這真是真真的看天吃飯了,大約前年夏季乾旱一年不過收了兩千餘斤蜜,錯非上一年還有存貨,便連老客都供不上了,收入也不過小几萬而已,去掉成本其實收入很有限的。若是時節好,一年大抵可以搖多幾千斤蜜,也差不多小十萬左右,鄉下地方已然不錯了。


最後打個廣告,大約下月會有新蜜上市。純天然的百花蜜,有需要的可以私信我預定,謝謝。


好吧,我們的紀錄片項目也在找這幾個問題的答案,可以關注我們的微博:http://weibo.com/ganhuaren


希望這樣的話題關注的人越來越多,關注養蜂人,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養蜂人這一群體慢慢的就絕跡了,想聽故事的可以做我,有興趣的我明年趕花的時候可以跟你們分享每一天362393878我的QQ


我不算是養蜂人 ,但我爸是養蜂人,廣東人。養的是不怎麼需要轉場的中蜂。說得在點遠了。 說他的生活吧。六十齣頭了,蜂養了幾十年。開始二三十年,養蜂純粹愛好吧。畢竟以前物質水平不好,蜂蜜價錢很低的。所以一直是小打小鬧,大約十三四年前左右吧。因為年紀大了,加上蜂蜜價錢也上來了。所以養蜂就成為了他的日常和收入來源。

因為廣東氣候溫暖 花期也多所以也不需要怎麼轉場的。但也不是一成不變,有時還是要轉個鎮什麼的。相對養意蜂來說生活算是比較愜意,因為他一般是轉去熟人附近的地方。不用自己時時照看,一般他都能在家裡面。想了解蜜蜂的情況就打個電話去問問,一般隔幾天會去看一下什麼時候能搖蜜。而且他在家裡總會留點蜜蜂的,用來了解和對比的。因為農村嘛,所以平時我爸都是看看蜜蜂狀態怎樣或者去跟些同行或朋友聊天抽煙什麼的。這生活可以說是稱心如意了吧。其實辛苦還是有的,比如轉場時和搖蜜的時候。轉場前你又要先去場地看看,因為轉的大多是山裡面。你也得去平整一下放蜂箱的位置。也要除掉附近雜草,有的地方連小路都沒有你又要弄條小路來好走路。這樣上上下下的搞又要搬來搬去不能說不辛苦。不過轉場一年最多就三兩次。也不是每次都要除草什麼的。搖蜜時雖然辛苦但其實很開心的。

說說他的蜂蜜銷路吧,其實一直以來我爸的蜂蜜都是賣給附近的人。或者其它人介紹來買。也曾經有人直接來一次把我爸的蜂蜜全買走。反正來買我爸蜂蜜的人基本就那樣。沒試過賣給收購商,因為我那邊也沒什麼收購商。就算有我爸應該也不會賣,聽說價錢不高。而我爸又不會降低價錢賣蜂蜜的。這點我覺得他很堅持。因為以前最高峰時他養有差不多三百箱蜜蜂。現在因為蜂蜜價錢上來了,附近養蜂的人也多了。而且相當一部分還是我爸的徒弟。所以我爸的銷量也給分薄了,慢慢的現在只有不到一百箱蜜蜂了。

其實養蜂純粹是老天給飯吃的行當,收入完全看天氣。天氣好時多點,一百箱蜂一年也就大幾萬的收入,天氣不好就小點。收入算不上好,但也夠他使用了。


首先說一下,常年在深山裡放蜂的蜂農是非常辛苦的。

電通過太陽能,條件好的還會有個小電視,就是手機都不一定能上網。

常年在山裡,顧不上孩子的學習,生活用品要走不知道多少公里的山坳或山外面才能買到。洗澡也不方便。

夫妻兩人一般養蜂大約在100箱靠上,200箱就是極限了,能有200箱蜂,在采蜜期,幾乎就要從太陽沒出來就要忙活,一直忙活到太陽落山,每天如此,周而復始,還要提防野獸和小偷。

(這是我在高速上拍的蜂農轉場的照片)

一個地方的花期結束了,采完蜜後僱傭大車拉到下一個蜜源花期的地方繼續采蜜,好在國家出台了惠民政策,拉蜂箱的大車上高速是不收費的,無形之中解決了部分的成本支出,要不然收入會更少。

(這是我在新疆成熟蜜基地的其中一個蜂場,蜂箱採用托盤蜂箱更利於規模化養殖)

我自己的蜂場大多是固定的基地,釀造的蜂蜜也大多用於出口,沒有規模是不行的,因為規模,就要考慮科學的運營和管理才能提高蜂蜜品質和產量。所以我和基地的工程師研發了托盤養蜂和籠蜂技術,這樣在全國的不同蜜源基地,就可以節約成本和規模化養蜂了。

有時候幾個親屬和鄉鄰都養蜂的話,也沒有別的娛樂,大家偶爾會打牌打麻將娛樂一下,有的可能會在牌局上丟點香煙和錢,輸的厲害的可能今年就算白忙活了。

還有在放蜂的時候要佔用山地,少量的蜂農會遇到和山民衝突的情況,更多的是相安無事。

收入來講,就是養蜂採集蜂蜜出售給中間商,偶爾山民也會過來拿點蜜,每年收入幾萬到十幾萬的樣子,聽上去還可以,可是和他們遭受的罪苦來說,真的是不對等。

好在大山的環境和簡單的生活也是可以涵養人身心的,所以大多數蜂農的壽命比較長。


百勝三弟兄養蜂培訓致力於培養專業的養蜂技術實地現場教學 免去後顧之憂 學會為止,詳情請百度:百勝三弟兄養蜂 我們的收入主要靠買賣蜂產品 大健康永遠是一個不變的話題 原生態的蜂蜜 將逐漸取代傳統的加工保健品市場 將來必將紅火萬古,


,樓主你好,可以加你微信么?互相交流下。


真賣寫照,每年總有一兩種蜜因氣侯原因白忙霍。習慣了,走北線。


1.養意蜂的,全國各地趕花期,拉蜂箱的那種,

趕花期的路線大部分是固定的。根據季節來找。秦嶺。寧夏。甘肅。四川,,

收入大部分靠批發,廠家收回去做基蜜之類的,看蜜的質量了。10元左右吧,蜂農為了產量和賣更多的錢,大多會不等蜜蜂釀蜜成熟再搖蜜。基本上2天多點就搖蜜。。我們喊的水蜜。

收入比種地好,一個人大概年收入10W左右,除了辛苦點以外。

2.中蜂的,也就是土蜂蜜、

這種是不會到處趕花期的。固定一個地方,山裡面。找當地農民或者村子租個山頭。放蜂箱。然後就是不定期的去巡場,,防止被小動物破壞。

收入不好說。成本比意蜂蜜高得多,固定場所,蜜源有限,產量也有限,再加上三個月甚至一年才取一次蜜。國內只有某達谷算做的比較好的,嗯。還有我們。。我們還在努力。。

收入。。。。目前還是燒錢。。市場上對蜂蜜的價格已經形成印象了。不好改變。。大部分用戶分辨不出來成熟蜜和濃縮蜜。也不知道抗生素和農藥殘留這些。。

(下圖第一張就是做蜂箱的木樁子,傳統的木桶養蜂。後面幾張是我們在修蜂場的照片。。沒法。。盜圖狗太多。必須打水印。要不過幾天就在某寶上啥世代養蜂的網店看到這照片了。唉)


很累的,因為要趕花期,在一個地方就待一兩個月就要換地方了


推薦閱讀:

有沒有類似HIV攻擊的目標是人體免疫系統的病毒或細菌?
如何辨別蛇是否有毒?
如何看待「夜晚關燈後玩手機導致失明」的說法?
人不用手可以游泳嗎?

TAG:生活狀態 | 農業 | 生物學 | 蜂蜜 | 養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