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二戰時納粹這麼猛烈的攻擊都沒有把斯大林格勒攻下?

都用了十萬噸彈藥轟炸了 雖然沒有完全摧毀成平地 而且力量很懸殊才對 德軍是希特勒的國防軍 前蘇聯紅軍都比較欠缺訓練 有哪些原因呢


首先來看一張當時的斯大林格勒被轟炸後的照片的照片

-----------------------------------------------------------------------------------------------------

「斯大林格勒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個殺人爐灶……這裡的街道不再是用米來計算,而是用屍體來計算。」

-------------------------------------------------------------------------------------------------------

無止境的巷戰,自德軍突入城北,斯大林格勒戰役就進入了被軍事專家稱為「鼠戰」的巷戰、逐家逐戶戰:士兵們在滿是瓦礫和廢墟的城中,用噴火器、衝鋒槍、手榴彈槍、手雷,用鏟子、匕首,甚至用牙齒和拳頭,反覆爭奪著每一條街道、每一棟建築、每一處高點,甚至每一堵牆、每一個地下室、每一堆瓦礫……

  如火車站,曾被雙方反覆爭奪達13次之多。而在一個大糧食倉庫里,兩軍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夠聽到對方的呼吸聲,他們就這樣零距離戰鬥了數個星期。

巷戰使德國的裝甲力量無法發揮,而手持輕武器的蘇軍則適合此類型的戰鬥。

德軍的軍事教條是基於協同作戰及坦克、步兵、工兵、火炮及攻擊機互相配合作戰,為對抗這樣,蘇軍指揮官採用前線部隊儘可能與德軍近身距離作戰的戰術;崔可夫稱這是緊抱德軍。這迫使德軍只能各自為戰或面對被友軍誤傷的危險;這樣令德軍減少空中及炮火支援。蘇軍明白在斯大林格勒,最好的防禦是把他們的防線放在許多可監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街道和廣場的建築物裹,這種戰略令蘇軍可盡量長時間在所有地段堅守,因此他們把多層樓宇、工廠、倉庫、街角住宅及辦公樓轉變為布滿機槍、反坦克步槍、迫擊炮、地雷、鐵絲網、狙擊手及擁有5-10名衝鋒槍槍手和擲彈兵為一單位之小組擁有以準備進行逐屋戰鬥,激烈的戰鬥在每一個廢墟、街道、工廠、住宅、地下室及樓梯間進行,德軍稱這種看不見的城鎮戰為老鼠戰爭 ("Rattenkrieg"),「可笑地攻佔了廚房,但仍然在爭奪客廳」(wir haben einen anderen Krieg, zum des lebenden Raumes herunterzunehmen, sogar, das wir bereits die Küche besetzten.)。在這種絕望的混亂中,所有戰線均消失,習慣了進行機動作戰的德軍士兵被迫投入艱苦而快速的戰鬥,包括通過炸毀的居民區、辦公區、地下室和公寓高樓大廈前進。在一些高的建築物中,屋頂被早些時候德國空軍的轟炸炸穿,因此可從屋頂的破洞中看到逐層及近距離戰鬥,蘇軍與德軍在同一樓層上,蘇軍在一邊,德軍在另一邊,雙方通過破洞互相射擊。

-----------------------------------------------------------------------------------------------------

「不準後退一步!」


斯大林在1942年7月27日發出的第227號命令指出所有指揮官未經授權而擅自撤退將交付軍事法庭審判,「不能後退一步」是一個口號,但正因蘇聯人的頑抗,德軍向斯大林格勒城內推進時亦付出了巨大的死傷代價。

蘇軍士兵甘於犧牲,「比德國人更可怕」的督戰措施僅僅是次要原因,無處不在的政治工作對確保部隊士氣發揮了關鍵作用。配置到每個連隊的政治委員,夜以繼日地向士兵們喊話,要求共產黨員身先士卒。

儘管傷亡慘重,1942年8至10月間,蘇軍前線部隊中正式黨員的數量,還是由2.85萬人猛增至5.35萬人。政委們還利用戰鬥間隙,到處分發描繪「當日英雄」事迹的傳單,上面有受表彰者的大幅照片。有時,他們還會把獲獎者的肖像寄給他們身處後方的親朋好友。

  「必須承認,就整體而言,當時的蘇聯紅軍是一支高度政治化的隊伍。」赫爾貝克寫道。

  除了在戰鬥時士兵鼓勁,蘇軍政工人員的另一項常用技巧是一對一談話。「到了晚上,戰士們更願意敞開心扉,政委就可以抓住機會走進他們的靈魂深處。」蘇軍第64集團軍步兵第38師政治委員伊澤爾·雅岑伯格回憶說。他總是帶著「鼓動皮箱」在戰壕間穿梭,箱子里除了宣傳用的小冊子和書籍,還有跳棋、多米諾骨牌等娛樂用品,目的是「讓戰士們不再受到恐懼驅動,而是要讓他們懂得,要憑藉自己的政治覺悟戰勝痛苦。」

  投入巨大的政治鼓動,成功地讓蘇軍士兵相信,比起德國人,自己在政治上和道德上更加堅定;而只有相信自己是在為更崇高的目的奉獻的人,才能取得最終的勝利。因此,當被俘的德軍士兵紛紛聲稱對政治不感興趣時,蘇聯人反而認為那是軟弱的表現。


最後就是俄國的大殺器


首先斯大林格勒這個城市地形很奇葩。城市整體呈長方形,長方形的一條長邊緊挨這伏爾加河。這就意味著德軍無法完全包圍城市而蘇軍可以從水上獲得源源不斷的補給。就這樣攻城戰部分演化成了補給戰。從戰術上來講德國擅長運動戰,在巷戰中和蘇軍肉搏非其所長。更重要的是在這種犬牙交錯你中有我的近距離作戰中德軍幾大優勢——靈活多變的班級戰術、綜合素質勝過蘇軍的裝甲部隊和炮兵部隊完全施展不開。坦克在巷戰中就是一活靶子,雙方混戰一比一交換甚至是一比二交換對於德國而言都是吃不消的。就這樣雙方從六月開打,死了再補、補了再死,最後德軍終於將守軍壓縮到了只有幾平方公里的地方,可以說事實上已經佔領,可惜這時已經是十二月了,攻城的第六集團軍——德國當時最強大的野戰集團軍也已經疲憊不堪了。而蘇軍充分獲得了時間,蓄謀已久的大反攻開始了。


我只記得初期,
蘇聯一位戰鬥英雄聲嘶力竭的大喊「後面就是斯大林,我們沒有退路了。「


用恐懼來對抗恐懼有時未必是奏效的,人活著還需要個理由,更何況去送死,正如《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名德國士兵所說,如果我們在家鄉戰鬥,死了家鄉的人還會把我們當英雄,但在這裡,什麼都沒有。
對於德國士兵來說,死了就是死了,沒人知道你幹了什麼,你是為什麼犧牲的,好像沒存在過一樣,戰鬥的唯一目的就只剩下生存。對蘇聯士兵來說,最起碼死了大家還認為你是個英雄,還有人知道你。


酷寒的冬季是斯大林格勒最好的保護罩


日本南洋主攻,跟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蘇聯得以抽調遠東的部隊支援西線,美國因為加入二戰,對蘇聯援助加大。等於說蘇聯和德國的國力對比發生了質變,在大規模消耗戰中德國處於劣勢


據說後來毛子聽說小日本把主要精力放在中國,並不打算和德國夾擊他們時,就把原來放在東部的部隊掉回西部


推薦閱讀:

請問二戰時期德國對法國文物/藝術品掠奪的歷史是怎樣呢?有沒有相關書籍推薦(中/英文)謝謝?
支持吉翁(吉恩)公國等於擁護納粹嗎?
霍去病…孫中山這系列人物是不是皇漢?
如何評價科學家在北極發現二戰納粹基地?
是否有一些死灰復燃的納粹主義者為了證明納粹的歷史合法性而反穆?

TAG:軍事研究 | 蘇聯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納粹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