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嗎?

可以通過訓練拓寬這個限度嗎?


曾經在豆瓣上看過一篇日誌,搞不清楚誰是原創了,所以也不引用,複製下來給你看好了。PS:歡迎原作者出現申明版權。
…·…·…·…·…·…·…·…·…·…·…·…·…·…·…·…分割線分割線·…·…·…·…·…·…·…·…·…·…·…·…·…·…·…·…·…·…·…·
你必須承認,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人的精力是頗為有限的。付出的過程比獲取要長很多。做任何有益於自己的,成長性的事情都需要付出精力,這也要求人們有節制的使用這一無形資本——我認為這些顯而易見的道理,越早想明白越好。
曾經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不明白為什麼每當我參加一些人數眾多,氣氛熱鬧,互動頻繁的活動時就會情緒低落,即使是參加大型同學聚會,面對大家歡快的討論,我也多少有些拘謹。直到很久以後,我才明白這種性格特質叫:內向。而內向意味著個體在獨處或面對有限的對象時精力充沛,而卻對超出自我界限的對象則感到茫然無助,乃至疲憊不堪。
從那以後,我開始細心觀察我身體中流淌著的無形力量:精力。進而不斷的總結出關於精力的種種理論,並運用在生活中。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即是,人們需要迫切的了解到他們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做什麼精力耗費的極快,做什麼有助於恢復精力。一旦了解到了這一點併合理分配調控,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就可以得到解決。
有很多人喜歡抱怨「無聊」,我認為,「無聊」其實就是精力不濟的一種標誌。在這種狀態下,你幾乎不可能做任何「有意義」的事情——比如高效率的工作、學習。你只能做一些娛樂性較高看似放鬆的事情,比如吃零食,上網,看肥皂劇,玩遊戲,等等。但在這一過程中,你內心的鬥志實質上是被逐漸消磨的。隨著時間逐漸拉長,你的精力愈發的懈怠,往往會墜入更深的無聊之中。
當然,現在你已經知道了,下次當你在一個百無聊賴的周末醒來,你不應該再用這些事情來幫助自己「放鬆」,從而在無聊的惡性循環中打轉。但要根本性的了解該怎麼做,你需要從頭開始。

適合做什麼,不適合做什麼
我有一個朋友,對她而言,閱讀就是呼吸一般的存在,她在一切可能的時間都在看書(這個例子我已經舉過好幾次了,看過我別的文章的人都知道)。與此同時,與人閑聊、打發時間卻是一件對她來說比較困難的事情。如果一段時間我和她的聊天都毫無主題,四處飛散,她就會不由自主的開始看書,上網,讀文章……而且她也不太喜歡和人保持太過緊密的日常聯繫。很顯然,對她而言,閱讀是一件毫不費力的事情,甚至在每天長達數小時的專註閱讀中,她的精力還在緩慢的增長。但與人日常交際上她就不是很熱衷了,如果去到一個純交際的場所,她還會覺得很煩躁。
強求本能中的自己進行改變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比如你明明是一個內向的人,非要強求自己去當大眾的開心果;明明你是一個耿直的人,非要強求自己去說言不由衷的話;明明你有一個不錯的愛好,卻因為聽聞別的愛好更「好」而去盲從——這些事情會極大的耗費你的精力,使得你的每一天在應付這些事情時就已疲憊不堪,怎麼可能還有空閑去做別的事呢?所以,認清自己、閱讀自己是做好這一切的第一步。

訓練自己的精力
很顯然,在那些讓我們感到精力充沛和身心愉快的事情中,有一部分是頗為有建設性的,有些單純只是為了娛樂。而在我們所能接受的範圍以內,還存在著一些對自己頗為有益的事情。這個時候,需要的就是對自己的精力進行訓練,以使得自己能在有意義的事情上保持更長的時間。
比如,我可以堅持連續嚴肅閱讀——這件頗為有意義的事情——一個小時,而當一個小時之後,我就需要休息一小會兒或看些輕鬆的東西。而在一天的時間裡,我的閱讀上限在三個小時左右,當一天我將這麼長的時間全部投入到閱讀中時,再看什麼我都腦中一片混沌,理解和記憶能力大為下降。很顯然,雖然閱讀這件事並不會明顯耗費我的精力,但精力值中的確只有不多的一部分可以用在閱讀這件事上。怎麼辦呢?這個時候就需要訓練,不必訓練到那位書痴讀書如呼吸飲水般的程度,但要將這一上限大大提高,高到自己預料之外的程度。
任何事情都需要訓練,運動員要訓練肌肉記憶,做學問的要訓練神經突觸,蓄養精力也是同樣的道理。將做有意義的事情時的精力上限提高並不僅僅意味著下次再做這件事情的時候能堅持的時間更長,而是意味著即使你只做一定的時間,你的效率也會大為增強。那些書痴們的閱讀效率和速度將遠高於我們,這一結論是毫無疑問的。更為重要的是,隨著精力的逐步增強,你在做一件事情時將會變得更為得心應手,並從中獲取之前從未有過的愉悅感。(當你一次可以跑二十公里時,隨意跑上個三公里只是在享受,而鍛煉的效果卻已經達到了)
在逐步的訓練中,做某件事的精力值逐步提高了,而因為其趣味性也不斷增強,你做其他相較之「不重要」的事情的時間也就縮短了。你的生活將變得更有意義,更加充實,對自我的成長幫助也越大。可能會有人覺得這種認識和方法太過功利化,為什麼我們的生活不能愜意一點呢?我認為,在這個競爭極其激烈,每個人的綜合素質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的時代,對自我的提高已經成了每天的必修課,這使得我們有必要為之調整我們的狀態,並付出努力。同時,既然在堅持一段時間之後那些更有意義的事情也能帶給我們快樂,又何樂而不為呢?

分配你的精力
人的精力終歸是有限的,或者說,一天的時間終歸是有限的,所以精力在不同的事情上必然要有所分配。於此同時,不管我們如何努力,生活中必然還是有一些事情讓我們感到為難,違背了自己的本性,或者難以被訓練,但卻仍然需要做,還有一些事情我們明知道很損耗精力,但還是很願意做。這時候分配就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如果你一大早就搶著把樂意做的事情做完了,而把最難完成的事情留到最後,那每天回到家時,你必然感到很疲憊,很倦怠。加之很多人又次錯誤的方法「放鬆」自己,再延長上床的時間,周而復始,很多人的生活呈現的實際上是一個下滑的曲線。而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進入的實際上就是這樣一種狀態。
很顯然,為了做那些我們需要耗費很大精力去完成的事情——比如工作——我們需要做充足的準備,留出足夠的空檔,並在其後對自己進行恢復。生活中總有很多事情讓人感到崩潰,錯誤的策略將使這些事情演變為對自己的懲罰。
對於那些我必須要做但又讓我感到痛苦的事情,我在做之前首先要鼓足自己的勇氣。我會寫一篇日記或什麼其他讓自己感到滿足的文字(比如這篇),做一種很有規律很遵從規則能讓自己從重複性中獲得滿足的練習(比如摹字),或者完成一件讓我高興的事情(比如看一集紀錄片)。(注意,你需要做的所有事情都要讓自己集中,而不是渙散。所以做娛樂性較強的事情是不行的。)在這些事情做完之後,我就開始埋頭完成自己之前的計劃,在這其中穿插進行著一些不影響我做事的小動作,比如聽音樂,或看一篇文章,等等。待我完成時,我會感到疲憊,於是我會進而做一些讓自己輕鬆但又不會讓自己懈怠的事情。事實上,這一切都是輕而易舉的完成的,不是刻意完成的。當一個過程為自己所熟悉的時候,一切就變成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再強調一遍,人與人之間是不同的。與其耗盡精力強迫自己,不如想點辦法。有的人是工作狂,有的人——比如我——對工作往往燃不起熱情。但工作是必須的,所以應對工作,我不斷的尋找新的解決辦法。直到我能夠隨時恢復自己的精力,或感覺工作不再是那麼的痛苦。
在除了學習和工作以外的其他時間,分配同樣重要。如果你決定每天晚上回家的時間是自己的充電時間——看書,看電影,寫作——那你就不可以讓自己回家的時候已經感到難受和疲憊。你可以將事情挪到其他時間去做,可以在下班後先做一些讓自己興奮的事情,可以通過訓練讓自己在某些事情上如魚得水……不管怎樣,你總要找到辦法讓自己每天的生活更加均衡,而不是完成中間的某一個部分之後就做不了別的事情了。

精力與體力的關係
我之所以將體力插進這裡講是因為體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存在,它可以說是精力存在的保證,乃至來源。一個病人——體力水平低於正常人的人——必然沒有足夠的精力來做任何事情。一個身體孱弱坐公交都會暈車的人,自然也沒有足夠的體力來保證自己發揮精力的作用。體力是一個人健康程度的象徵,如果不夠健康的話,自然會常受各種因素影響,沒有辦法把注意力集中到做有益的事情上去。當然,體力的重要性還不限於此。體力與精力是兩種有彈性的魔力,如果能正確的運用這兩者的力量,將會帶來事半功倍的效果。
很久以前我聽過一個故事,講一個人每天上班前都會進行半個小時的有氧訓練,之後就能精力充沛的工作一整天。當我剛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是無法相信的,如果那時我也在工作前有氧運動半小時,整天我都會昏昏欲睡。當然,這就是一個進入了良性循環的人和一個剛剛開始循環的人的差別。
體力和精力都是一種可快速恢復的,彈性十足且通過訓練可以顯著提高的能量,尤其對於那些已經進行過訓練的人而言。而當人因體育鍛煉而精神煥發的時候,他的精力也隨之反彈,而且這一過程經常性並不隨著體力值的降低而呈正相關。你是不是有過這樣一種體驗:有時候你經過一天的奔波,體力運動,你反而感到精力旺盛,異常興奮,甚至不能快速睡著。也許這種特例並不能說明體力值降低時人們的精力甚至能隨之增長,但它也說明了運動的重要性。
顯而易見的是,如果你一整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都待在家裡,那你恐怕根本沒法保持精力旺盛。

保護精力不受損害
既然精力是如此重要並容易流失的一項無形資產,那麼保護它則顯而易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現代社會節奏更快,強度更高,各種各樣的事物和信息散落在各處,處處都在損害著精力。現在還沒有太好的辦法能歸納所有規避的方法,但我想以下的幾點是顯而易見的:
1、避免關注於己無關 /沒有意義的事情。
有太多的人每天把注意力放在與自己完全無關的事情上,以此消磨自己的意志、精力和時間,原因只是因為他們很「無聊」。我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惡劣的惡性循環。「無聊」是因為精力不濟,而消磨時光的方式則帶來自己更大層面上的損失:精力更加衰弱,精神懈怠,時間消耗。最後呢?他們真的能獲得什麼快樂嗎?事實上是沒有的。而且隨著關注沒有意義的新聞和事件帶來的後續效應則經常性更加能傷害人。爭論、怒氣、不切實際的想法……除了這些以外,我很難看到這種關注帶來的良性後果。如果有一部分人實在覺得每天關注些雜文段子能讓自己感到娛樂,那如同我上文說到的那樣,請注意良好的分配。
2、避免情緒的波動。
在我所知道的所有事情中,沒有什麼比強烈的情緒更能直接損耗一個人的精力。如果是強烈的快樂和興奮還好,但如果是強烈的負面情緒,則會直接讓一個人的精力陷入癱瘓。對於有些悲傷、痛苦和焦慮來說,避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對於其他的部分,則考驗著一個人的應對能力。有些類似的情緒還來源於自己,如果事實如此,那我們就需要好好考慮自己生活的策略了。
3、保持生活的平衡。
保持生活的平衡包括兩部分,身體的平衡和心理的平衡。身體的平衡要求人們對自己的攝入、睡眠、運動保持掌控,對需要身體的任何情況應對自如。心理平衡則是同理,它是在「避免情緒波動」之上的一個範疇。這是一個很玄乎的狀態,很難用文字表達出來。但當你處於這種狀態時,則會時常感覺到平和、富足,而如果這種狀態鮮有出現,則應該努力往這個方向靠攏。
4、不要在精力充沛的時候做一些損害精力的事情。
感到自己現在精力充沛,狀態良好?這是一個好開頭,但也可能仍然指向一個不佳的結尾。也許你沒必要強迫自己非得立即做出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來,但至少應該抓住這個好機會更進一步。記住,錯誤的放鬆方式是一種惡性循環,你會在不知不覺之中毀掉自己良好的狀態和之前的努力。

獲取精力
獲取精力其實是和保護精力不受損害對應的概念,但它更側重於我們要去做什麼,而不是不去做什麼。我認為以下幾點是通過實踐表明非常有效且值得分享的:
1、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是如此的重要,重要到那些即使在生活其他方面一團糟的人經過睡眠的修復,也能快速的恢復到一個不錯的狀態。我有一位友人每天晚上都比前一天睡的晚一點,直至早晨睡覺晚上起床,再到中午睡覺午夜起床,最後又在一段很短的時間裡變成了晚上睡覺早上起床……我一直認為她的作息是根本無藥可救的,這一糟糕透頂的生活方式也給她帶來了很大的傷害。譬如她糟糕的健康狀況,美麗的妝容下晦暗的皮膚,暴躁的情緒和無窮無盡的糾結。即使她每天保持正常的狀態比普通人要少很多,但經過一個漫長而深度的睡眠,她還是能很快的恢復到正常的狀態下,並在那種狀態下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由此充分可見睡眠的重要作用。你應該也有在痛苦的夜晚睡去,經過長時間睡眠之後感覺好多了的經歷。所以,請保持足夠的、規律的睡眠,並不要找任何理由。雖然總有特殊情況,但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數人晚睡的原因都不是什麼正經的事兒,尤其是長期作息不規律的往往更是如此。將注意力集中在沒有必要的事情上讓人疲憊,睡前刷新網頁,玩手機更是會直接損害睡眠質量……何必呢?看看書,保持沉靜,安穩睡去,你的七到八個小時睡眠時間絕對不會在白天辜負你。
至於睡眠時間,最好的一種莫過於每天早晨在一個準確的時間起床,並長期堅持,方法在這裡: 如何成為一個早起者
2、培養正確的愛好:
很遺憾,即使完全不想擺出一副「政治正確」的模樣,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有些愛好就是比其他愛好要更好,比如閱讀、觀影、寫作、攝影、畫畫,等等。這些愛好會讓你感到開心,愉悅,幸福,滿足,起到一些其他愛好無法滿足的作用。人生出來的時候絕大多數都是大俗人,除了真正的天才,沒有人天生就喜歡這些事情,很多是後天熏陶成的,甚至逼成的。當大眾都知道這類愛好更好且更有意義的時候,我想需要的就是努力靠近,努力學習。有很多人在懈怠下來的時候第一想要去做的就是一種事實上沒有多大真正趣味也不會帶來多好結果的事情,與其做這些帶來不那麼好的結果,不如培養自己去喜愛更有價值的愛好。
當然,這個裡面有一點是需要強調的,有些看起來並不怎麼有意義的愛好會因人而異產生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你做了而使自己獲得了真正的放鬆——比如狂歡之後感到情緒被宣洩(換到我只會感覺到空虛)——那你當然可以那麼做。這一點歸根結底還是要弄清自己真正適合做的是什麼。
3、保持活動。
我已經在體力和精力這一節談到了這一點,但我在這裡要進一步的強調。也許你真的找到了一百條不去專門做鍛煉的理由(像我一樣),那至少保持運動,不要讓自己待在同一個地方。我每天上下班時一共要在路上走一個小時,經常外出參加活動或自己跑去什麼地方轉轉,如果正好穿著運動鞋,我偶爾也隨便跑一跑。雖然和那些動輒萬米的資深跑友無法相比,但我的確也因此獲取了更多做事的精力。謹記:生命是一種流動中的形式,一個不動的人是很難有活力的。即使以坐著寫作為生的作家,也普遍都有外出散步的習慣。呆在一間小屋子裡人能產生什麼精神呢?除了獨自徒生悶氣以外。

曾經我也在我所描述的那種惡性循環中度過一天又一天,在各種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虛度光陰,浪費青春年華中的好時光而找找不到出路。直到我細心觀察自己生活中的細節並從其中找出規律找出方法並在漫長的時間裡堅持實踐,才逐漸把握了生活的節奏。隨著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各種新情況的出現,自我要求的迅速提高,我不斷修正之前想法的錯誤,提出新理論以解決現實困難。正是在這種思索當中,思維得以飛越,理念得以寬廣,意志得以堅恆。降低重心,集中意念,生活才可以簡單而富足,無論你最終嚮往的是哪一層面的成功,這一領域的修行都能引你走到更遠。
要知道,我們所有人都會老去,而我們中的幾乎所有人都會比自己想像之中更早的老去,而老去時最常見的語言莫過於「精力有限」,「心有餘而力不足」。等到這一能量無可救藥離我們遠去的時候,我們應該有讓自己驕傲的珍惜。到時候你才不會後悔的說,當我在還有機會發揮潛能的時候,卻讓財富從我的生命中偷偷流走。


第一次準備認真回答這類問題。(其實一直都有考慮吧?笑)

最高分的回答引用了你必須承認,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的日誌。不好意思要打擊一下那位答主,這個日誌如果要拿來做回答是不全面的。

首先我們定義一下精力這個詞。我對精力的定義是:專註於一項工作所消耗的資源。精力的組成包括兩部分:專註於一項工作的能力(我能專註於一項工作多長時間?) X 專註於一項工作時工作的質量(專註於一項工作時我的效率有多高?)。比如說,一年前我給自己掐表,測出高效率閱讀無間隙維持的時間大約是2小時左右,超過這個時間我就坐不住要活動一下了;總時間如果達到了六個小時,效率(理解力/信息整合能力)就會明顯下降。
多定義幾個詞可以更方便地理解——簡而言之,體力影響你的活力(生病的時候一點都不想動,健康的時候活蹦亂跳),能隨意運用的活力就是精力(熊孩子活力四射!但是熊孩子極少能集中精力做什麼事),能有效運用的精力等於成果(提高效率)。
接下來進行詳細討論。

在確定時間段里對一個特定的人而言,精力有上限。這樣表述是為了強調:不同的人精力不同,及,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也有不同的精力。
後一點其實比較容易驗證。每個人都有過體驗:感冒的時候做什麼都提不起神;考試前一晚複習效率特別高;等等。至於前一點,如果和精力旺盛的人共事過,就能充分體驗到:明明我已經累到不行了,這個傢伙怎麼還是活力四射?
為了確定差異的本質,我們必須確定哪些因素會影響人在一個獨立的時間段里的精力及精力的表現。以下我會提出經過驗證的部分假說和未經過驗證的一些猜想。

首先最明確的是健康
我認為,健康是最重要的因素。這裡的健康是指整個身體狀態
比如,身體疾病。舉例:感冒的時候做對自己而言高難度的數學題?扯淡。處於疾病狀態下,大腦(皮層)工作效率會格外低。當然健康不是單純指疾病。
其次,食物和飲水。一方面,飲食不足的時候體能會降低,某些人還會感受到體溫下降,這種狀態對維持工作是不利的,尤其是長時間工作,饑渴時身體還會發出信號,不斷打斷你的工作。另一方面,不同的飲食對一個人的精力是有影響的。這裡先不提咖啡因等興奮劑類藥物的影響——拿我自己舉例,如果我食用了油脂稍多的食物,之後一天內都會有較難集中注意力、效率下降的現象;如果我喝了一點酒(比如啤酒,少於半瓶的量),之後精力反而能有更好的發揮(我當初第一次做到無續關通永夜抄就是聚餐酒後);如果一餐以蛋白質為主,之後我能感到自己精力更旺盛。對每個人而言某類飲食的影響是不同的,大家可以在生活中觀察總結。(血脂血糖血壓體溫等等)
再次,體能。其實這一點有點像木桶理論里不是最短的那一個板,大多數人都不會消耗精力到體能無法支持的程度,不過對於體質較差的人或者工作額外繁重的人比如備考高考(尤其是題海省份)的學生和中老年人,加強體能是非常重要的。體質增強後會明顯感受到自己精力更充沛了。
當然還有眾所周知的,充足的睡眠。

第二項定為精神狀態可能比較合適。
這裡精神狀態更強調對精力分配有影響,而且很難通過精力管理來實現優化的一些因素。
比如,焦慮、沮喪、浮躁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一般會維持較長的時間,在消褪之前都會固定佔用你的精力,相當於,而且如果長期存在這些負面情緒會導致精神疾病(比如沮喪,長期處於沮喪/無力感會導致習得性抑鬱症),到時候整個人都不正常了,還談何精力。其實包括攻擊性安全感地位認同之類的都可以划到這裡,所以這裡其實也包括社會人際環境等軟環境因素
其次是特殊事件導致的負面狀態,比如失戀等等(大過年的不詳細舉例了……)。失戀造成的負面狀態類似於停用藥物後的戒斷癥狀,最典型的副作用就是精力渙散。
反過來,正面的精神狀態對提升精力有益

第三項是精力管理與使用的技能。其實就是精力效率。
比如技能熟練。假設你需要讀一本書,如果你很擅長閱讀,那麼閱讀的過程中消耗的精力會較少;如果你不擅長閱讀,那麼你的精力會很快用光。本來我對此是持有疑慮的,不過在接觸了不少文化水平較低的人之後發現,不擅長念書的人普遍認為看書會消耗大量精力——與此相反,我讀感興趣的書的時候精力幾乎源源不斷。
最上面說的那篇豆瓣日誌(就是某答主引用的)裡面提到內向型和外向型,這個定義是某人的《內向者優勢》,這書主要的論點就是內向型在人際交往時消耗精力/外向型在人際交往時增加精力——現在我已經不信了,我認為內向者是因不擅長而消耗更多精力,外向者因擅長而消耗較少精力,並因學習到這一認知而增強對應的技能,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說人話就是擅長人際交往的更喜歡人際交往了更磨練人際技能,不擅長的更不磨練於是更弱)。我自己可以驗證這一點,數年前我參與聚會會感到很累並常常半途退場,現在與人交往就不怎麼累了。
精力管理還包括維持工作的一致性,翻譯成人話就是不要讓亂七八糟的事情打斷你的工作。比如學生做習題,寫了一行,老師把他叫出去質問」這封情書是不是你寫的「,回來又寫了一行,後面傳來紙條」老師叫你幹嘛去了「——可以想像這位同學這道習題做得多憋屈,花費的精力至少是其他題的兩倍。如果是高難度需要集中精力的工作,這一點更需要保證。《黑客與畫家》一書中作者藉此解釋了為什麼碼農喜歡半夜工作——因為半夜的時候,財務/HR/運營/客服之類的同事不上班,不會一個電話打過來打斷他們的工作。
其它的精力管理技巧還有切換對應腦區的工作之類的,這樣可以在體能沒問題的情況下壓榨出更多的精力——可以去找找各種給高考學生的所謂學習方法,裡面有很多這種技巧。

接下來說幾樣難驗證的東西。——要驗證這些東西需要做不少實驗。
一個是可以做冥想類的精神訓練。不僅包括各類冥想方法,像太極拳瑜伽一類的運動也是類似的,所以說是冥想類的精神訓練。這種訓練的本質是放鬆精神,對控制注意力是有幫助的,但到底有多少幫助很難說。某實驗證明在冥想訓練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對注意力的強化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其次,興趣,或者說好奇。興趣這個詞的定義很繁瑣(有好幾種),比如說我對金融感興趣並且研究了好幾年金融,那麼這個時候我實際上是擅長金融領域的相關工作,所以這裡的興趣定義為好奇。對一個領域感到好奇的時候,似乎會有更強的動力去學習去工作,而且相比其他新工作較不容易感到疲憊,但是具體到精力上是難以測量的。
再比如激情(Excited)。興奮狀態下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更發散),不過如果用一些技巧控制這種情況下的精力,那麼效率反而更高。

就這麼多吧。
最後做一句話總結:想要提升有效精力總量(不是單純精力上限),首先調整好身體狀態,其次調整好精神狀態,然後有效率地運用你的精力。具體條目看上文分析。具體方法……單開提問吧。
歡迎交流。


是。


古人云,術業有專攻,不然你覺得古人蛋疼會說這句話嗎,哈哈


我只想說,時間是有限的

精力的話,如果是指能同時進行的事件的話,肯定是有個上限的,不過可能通過不斷努力來提高。


保持平和心態和適度的運動,會有助於保持人的精力。


精力是一種體能,它是人體通過呼吸作用產生的並用於各種生理活動、心理活動和肢體運動的能量。(來源:付安平.學生精力轉移理論探討[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262(6):31-33.)


謝@zero邀。
精力有限,爆發力無限。有空再答。


閱讀此文後,發現了志同道合的人,本人研究精力管理三十餘年,對精力的理解有所不同,並已形成較為成熟的邏輯體系,目前已開設「精力管理研修班」,建議您看一看生理學方面的書籍。


人的精力真的是有限的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這種體驗,就是從來都不睜大眼睛,眼睛永遠都是搭攏著的,為什麼呢,因為你在其他地方用了精力,在這種小事上就沒辦法再用了。
從A處汲取了,那就用在B處。
我這人常年面無表情,因為沒這精力去做表情,眼睛也從來懶得睜得有神,因為真的沒精力。
精力有限,就看你如何取捨


默默答一個。
任何東西都是有限的,當然包括精力。
做你喜歡的,感興趣的東西,之所以感到精力充沛,是因為吸收率高,中間耗損低,持續時間長,當然感覺很爽,很有價值。
而當做你不喜歡,但不得不做的時候,你必須用強大的的自制力讓自己不要分心,並且打起精神,擬制煩躁,而且最重要的是吸收率低。而這中間的使用的都是你的精力,在無形的對抗中,精力損耗是最快的,所以往往堅持不了多久,並且如果過了這個度(超出負荷),還可能有後遺症,比如更害怕這門學科或這件事情。
這都是不可避免的。
你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降低這個阻抗,比如找個比較有氣氛的地方(比如學習可以到自習室),或者幻想下成功後的(比如英文的學習)自己,還有盡量排除外在的瑣事(比如房間太亂,或者朋友經常約你),當然最重要的是認清這個規律,不要沮喪,不要氣餒,這是正常現象,當你慢慢進入狀態後,阻抗會慢慢減小,吸收轉換率提高後,會進入良性循環。
還有身體,這上面的都說了很多,就不強調了。
總之,多鍛煉,多認識自己,排除負面情緒和瑣事。
以上。
PS:道理我都懂,然後呢?


推薦閱讀:

怎樣能讓自己不愛說話或者少說話?
如何阻止自己再看美劇?
本科生該如何走出墮落?
在信息爆炸時代,如何避免持續性信息過剩,使自己變得專註而不是被紛繁的信息所累?
重度拖延症,已經嚴重影響生活。。有什麼可以實際操作的方法來調節治療?

TAG:時間管理 | 思考 | 精力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