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柳松是個什麼樣的人?


注重體悟的人終有一片天空,也許羌塘是屬於楊柳松的。
楊柳松做到人不敢想像的極限,他的羌塘行不是一個說走就走的旅行,而是經過很多細緻準備的。
ps:全文地址,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無人區(完)

我不僅所驚嘆的是他對裝備的理解和對痛苦的態度,更驚嘆與一個人居然能和自己的本能做鬥爭。現實中的他是如何我不大了解,但就像他那一個個驚人的壯舉,卻用平實的話語,娓娓道來。
我想,樸實,自然在恰當不過


他是戶外大神+一流作家+一級探洞者++旅行家+專業攝影師+博物學家+西藏愛好者+荒原迷戀者+民族風俗研究者。熱愛自虐。
他玩無人區穿越,峽谷穿越,沙漠穿越,探洞,漂流,徒步,攀岩,騎行,自駕,攝影,寫書,拍電影,評電影,寫博,寫公眾號。重度煙民。
他低調,文藝,喜歡張愛玲,與人交往感性,於己理性,慈悲,誠實,孤獨,虛榮,驕傲,謙卑,溫和,好學,認真,行為偏執,馬大哈,聰明,大膽,勇敢,無畏,博學,超強執行力。可能獨身主義。不偏激——人類至美的美德。一身正氣——我炫給阿姨,阿姨說的。
他的功績藏北三大無人區自力推行77天穿越,雨季雅魯藏布江穿越,完整探索世界第二洞穴系統(貴州北部),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漂流),三本書,一部即將出世的電影,還有更多。

博物在於對地理,地質,動物,植物的了解,具備這些,野外生存能力提升十個level。並且要想博物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形成博物系統至少五年,且帶有地方性,可專攻;明顯老楊是絕對的西藏的博物學家。這可能是老楊之所以成為大神老楊的主因之一。要是他說野外生存能力與生俱來,不要信他。【補充來自百度:「從業於媒體,後走上「職業化」的旅行道路,早期對西南少數民族文化頗深入研究,對民族的遷徙,懸棺的演繹有著獨特見解。」】

我的kindle里十本必有三本是關於旅遊的,或者旅遊周邊的。為找一本真正探險的書,我下了幾十本。可只有老楊的讓我沉醉,才算是我理想中的真正的探險書。其實也有很多很多的戶外大神的不可思議的極限挑戰事迹,當然還有國外一些開拓者。但是,他們沒有老楊的豐富。老楊的豐富就像盈虧自在的荒野,這樣一個人,寫出來的東西必定不只是寡淡的旅途見聞,或者少見多怪的,虛榮心爆棚的走馬觀花,以數量充當賣點——一年出行三四十次的人——大致以此。他可以延伸到歷史,宗教,地理,生物,植物,美學,哲學思考,環境等,有廣度,也有深度。戶外圈裡有個能寫會想的老楊,是戶外圈福音;寫作界里有個玩到極限的老楊,是文學界福祉。

我對老楊的崇拜還有一個就是生命的擴張。一個以如此極端的方式與荒野交流的人,將荒野標榜為他的國,不為過。平常旅行其實沒有多大的意義,如果旅行要是意義非凡的話,就不必要拼思考了。旅行的意義本來就薄淡,對我來說,旅行就只是為了放空,釋放,尋找一種無意義的狀態。旅行根本就沒有辦法建造什麼自我——如果老楊只旅遊,他就不會是老楊;就像一個人從小在路上,他只會是不會說話的乞兒。但是老楊的旅行,相當於將生命擴張一次。(其實他是把荒原當家了,吃喝拉撒,宅在荒原看書、看片,跟你宅在沙發沒兩樣,就是他的沙發比較大)老楊,用我形而上的語言來描述一番:荒原就像老子的道的終極版本,看似無物,生機滿溢,蠻荒之力藏在虛空之後,老楊就是這樣一個類似荒原的人,荒原里來去自如,就像生於道本身,行於道之本源。簡直迷死人啦!你看他微博評論,表白的可不少!

很多人旅行過程中寫博客,賣照片,總之,他們是不願意成為純粹的無收入的沒人知道的旅行人的。可能是無收入的旅行人也是無法滿足他們的自我,當然畢竟無收入不生存。我還真不知老楊是怎麼賺錢的。走出荒原,他只有一個帖子,一本書,還有一個群訪。沒有媒體採訪,沒有記者會,沒有簽名會。都好。

低調的人突然高調起來,其實也沒高調到哪裡去。就是15年開始開微博(楊柳松·柒),微信(逆流之河)。隨便挑個戶外品牌代言,或借七十七天造勢,都可以高調起來。可是符號化的偶像還真無法接受。開心又愁死我這個汲汲於名與利的小粉絲啊。明明可以拼積蓄名氣的,非要再走一回實力派。

所有戶外名人里就他的簡介最短。
根據蛛絲馬跡推斷出生於76-78年,8月初(可能就是1977年7月27日T_T),上海人。早期從事媒體記者。

15年常居地北京,之前可能多在洞里,山裡,荒原里,藍天旅館,別人家。

根據《北方的空地》,多啦,藍天是好友。丁丁是摯友。其他八卦,不知也不論。「三郎三郎」的帖子我看過,多次驚訝如此偉大的老楊如此平凡,驚嘆老楊的不求名利。多啦的跟帖被刪,但是對於偶像和他人多啦,一個粉絲肯定站在偶像的立場。若是私人恩怨如此公開其為人也要懷疑一番了。說實話,各種八卦、揣測各種意圖都讓人討厭。

根據群訪,在8426上發帖是多啦的策劃。

一些事實:10年4月楊走羌塘,10年9月發布帖子,11年4月出書。要是有利益糾紛,發生也是發生在這期間,按各無由八卦這友誼也該壽終。然而,根據丁丁博客,13年3月,丁丁+多啦+楊+一個小姑娘,一起走雅魯藏布加拉森當。

聽火車的XX的博客有一篇文寫跟老楊去漂流,前者還沒去到河邊,後者就已經掉到水裡了,又不帶乾衣服,後續一系列照片都非常毀形象,還是各種奇葩表情。

《北方的空地》電影版權已售。被趙漢唐編劇導演成電影《七十七天》,男主趙漢唐,女主江一燕。據說,2016年暑期上映(2017.11.3上映)。不評。整片子除了原型是老楊,其他皆與老楊無關。老楊自己正在籌備一部關於荒原的院線電影。公眾號里有一份問答,可惜看不清,然而也不知為何沒問AI助手要份清晰。

剛找到的高清圖!

我清楚的但想跟某些人強調的一件事:楊柳松只是戶外探險眾多傳奇的一分子,而戶外探險和荒原也只是楊柳松的一部分。放在眾生里他自然獨樹一幟,但放在神的位置別說他也不願意。只是他的世界,我的著迷,千回萬轉,因果早定。

意義追問屬於圈外人,圈內人恐只有膜拜和追隨。

認識、認識之後的文字皆難抵達真相。真相也僅僅屬於個人,且隨時間浮沉。

此答案隨時改或刪。


用楊的話來講,多啦是「總策劃」。
稿費是楊的經濟來源之一,這種事情一旦涉及到商業,矛盾就很容易激化了。
至於具體的矛盾是他和多啦的私人事務,旁人也不能過多干涉。
楊到底是個怎麼樣的人,其實並不重要。
戶外的高度與道德無關,你不要把他當成神,當成這個領域的值得敬佩的前輩就好了。


五年前我從昆明出發開始我第一次也是目前為止唯一一次的長途騎行,214轉318,騎騎停停,歷經兩個月,終至拉薩。原本的計劃是再反走新藏線出藏,但由於邊防證辦理出現問題,一時陷入僵局,整日於青旅中空耗錢財,在八角街漫無目的閑逛。後來與青旅里一老騎友攀談,得知一地,曰羌塘。得知一人,曰楊柳松,得知路,曰阿里北線。心存嚮往,於是趕忙找原貼拜讀。我知若單騎前往,那難免露宿於准無人區之中,即便走過滇藏,期間種種難以預測的情況對於我來講依然是不小的問題。可能因反覆閱讀多遍,為其勇氣所感,經兩日考慮,一日準備,便踏上旅途。
事實證明,這次額外的意外之行的影響頗大。一方面是對藏地的又一發現。阿里大北線游移在羌塘無人區邊緣的幾個村鎮之見,再往北去,除雙湖特區外就不再有什麼一年皆有常住人口的村鎮。而各村鎮之間少者相去40餘里,多者則有100里多,期間旅途鮮有人煙。當時是七至八月,由於遊客的造訪,是一年中人最多的時候了,然而白天一兩個小時未見一人實乃常事,太陽下山後整夜無車路過或僅一兩次也再平常不過,這也是這裡為何被稱為準無人區的原因。而路況也如許多遊記中所講,為搓衣板路。至於景色,不得不說與藏東有本質之別。羌塘之地形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高原,從拉薩出發後過納木錯再少有高山,地形呈平原之勢,而平均海拔確有4000多,這也是我第一次領略所謂高原草原的景色。此前去過呼倫貝爾,水草豐滿,而這裡植被稀疏,荒涼感更強,加之獨具特色的高原湖泊,遠處雪峰,爛路,人煙稀少。這些綜合起來,給可我至今難以忘懷的感受,相對於藏東,深刻的多。後來幾次在夢中回溯,現在回憶,猶如夢幻。
另一方面,則是感悟層面。有人說,遠離人群的確有利於人的獨立思考和反思,客觀就不用想了,但絕對可稱之為深刻。這點顯然不適用於我,此一路,我並未有什麼感悟,精神忙於對抗逆風、食宿和對前路的幻想和擔憂。但卻為之後的思考提供了極好的素材。
後來,由於心態的改變、時間精力金錢告急,不得不停在那曲至阿里邊境前最後一個城鎮——尼瑪鎮。當讓我停在這裡的最初只是一件小事:由於操作上的失誤,最初幾次補胎以失敗告終以及當地修車師傅的一席話讓我誤以為在高原補胎沒辦法正常進行,而我僅剩的輪胎只剩一個,不過後來修正後又重新補好。經此事,近三個月來的疲憊衝上心頭,一番抉擇後便決定返回。
第二年,買了其所著的北方的空地。
這幾年藏地的鋪路計劃正有條不紊的進行,當時主要進藏線路除阿里大北線和丙察察外都早已不是土石路。回來後的幾年內也陸續看到了這兩條路的改造的開工訊息。相信在我國基建的推進下,那裡早已有了部分柏油路,所以曾經的大北線早已一去不返。
這幾年間多次欲再次前往,可自從回來後,學業,錢和懶惰給我的枷鎖卻越來越多,最終竟再沒有長途騎行過,某種程度上成了此前自己鄙視的人。
楊柳松之於我,可能相比各位近的多。因為作為一個偶像式的有為中年,他切切實實的改變了我的人聲軌跡,而且我認為這一改變是深遠的。而我,因此也更靠近羌塘,更靠近他走過的地方。出發前我看的是論壇的帖子,那是中性的記敘性的精鍊文字和圖片,我從中能感受到其作為一名旅者面對自然時的勇氣和坦然。回來後,我看的是他的書,其中有很多他個人主觀的東西。而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次提到,最偉大的探險不只是面對羌塘或是雅魯藏布大峽谷或是其他那些能要人命的自然世界,人生何嘗不是一次探險。從中,我看到了一個經歷無數次磨難後的探險者,再逃避了該或不該逃避的一切和能或不能面對的一切後的大徹大悟。
人生,何嘗不是一次探險。

有裝逼之嫌,匿名。


我覺得他是比較注重風險管理的騎行愛好者,順便說一句,沒帶衛星電話的原因不知道。


我和你一樣只是看過書

然後我覺得,從他的書來看,他根本和我們不是同一個物種。【笑】真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他的經歷,他的內心,他的器量,根本不是戶外二字能夠概括的。他是真的稱得上探險家的男人。不但嘗試征服嚴苛的環境,另外還不斷的拷問著自己的內心和靈魂。大概,沒有人能夠站在他的角度描述和形容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希望會有認識他和生活中接觸過他的人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偶爾爬個山做點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下山以後都覺得自己重生一般。經歷橫穿羌塘那種壯舉的他真的還是人類嗎!一定進化了!!!


國內百年難得一見的奇人神人。
知識極豐富,各領域的知識都能信手拈來,並且水平還不低;動手能力也強,能自己解決維修問題,連二極體壞了這類專業電子知識都能檢修,一般宅男就別想了;最重要的是,寫作能力很高,能將複雜的東西寫得條理清晰、平易近人,沒有多年的文化積累根本不可能。


我只能說我曾通宵達旦看過兩遍,閱讀的過程就像一種洗禮。


楊柳松穿越羗塘是真的,但第一個穿越可可西里的是花雕組隊穿越的。見過幾回楊柳松都是匆匆忙忙沒有交流,第一次是我在的吉隆的路上有輛吉姆尼從我們車邊駛過,很遠處停車拍希夏邦馬峰,後來我知道他這個時間就在這一帶,我當時我用800mm頭給他拍了工作照,很遠很遠,面部不很清晰 但從塊頭看是他,在西藏一個地帶不會有兩個大漢駕同樣的吉姆尼獨自旅行的,後來在藍天家見過很多次,都是幫藍天拿工具坐楊柳松的新車來我客棧拉,但沒機會交流,我和第一次走可可西里的花雕很熟,他是組隊很多人一起走很危險,真有熊出沒,離雄熊就幾十米遠,楊柳松是特立獨行真的需要膽量很不容易

但早藏區真正的探險家第一人當屬約翰(西藏人文地理有介紹)我2004年認識他是,幫他掃描了90個膠捲的照片,做成了CD數據盤,他不僅是探險家還是西藏前弘時期最權威的考古學家,我認識他時,他幾乎走遍了藏北能有人類活動過的地方走了20年,在國際出版了很多書,我在拉薩時在拉薩經常可以看到他,他85年開始在西藏探險,後來他每年來,認識他的時候他用流利的藏語和我們公司的藏族機房主任交流,我能和他簡單的漢語交流


一流作家


源於丁丁,同楊吃過一次飯,但也很知趣的只是一起吃飯。(有沒有傳達出他低調的意思)


低調男神,知識多元,有一個不做任何推廣的私人公眾號,很安靜的地方,真實質樸的人。


正在讀《北方的空地》,只能說相見恨晚。我對這個人有欽佩,但沒多少興趣。對於這個問題,我純粹是留個名:)


帖子讀了兩遍,不過癮,又買來實體書,讀了兩遍。


推薦閱讀:

阿爾金山是一條怎樣的山脈?
慢跑兩周,大腿圍減了3cm,小腿圍增了1.5cm,是我沒做好拉伸么?
馬上要入戶外坑的女生,請問怎樣選購衝鋒衣又美又實用?衝鋒衣種類挺多,但看起來都好醜啊啊啊啊~求推薦
誰了解osprey的volt沃特這款戶外登山背包?
不同的背負系統各有什麼特點?

TAG:旅行 | 探險 | 西藏 | 戶外運動 | 戶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