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近視了怎麼辦?


上圖為明永曆年間仇英繪《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局部。
詳細描繪了明朝永樂年間南京城內市民生活的情景。
請仔細看右下角『兌換金珠』招牌下的老大爺

==========================分割線小郎君==========================

好吧……我再多說兩句。
只扔一張證明有眼鏡的圖確實不算完整回答問題。

首先我們得認識一件事兒,就是古人近視眼的少。
一者因為讀書識字的人少,文盲率高。
二來古人讀書大多使用自然光源,晚上點燈熬油讀書的人不多。
三來古人寫字用毛筆,眼、筆、字的距離很健康,而且每個字都是固定大小。
我相信大夥小時候都被教育過寫字時要眼離筆尖一尺,胸離書桌一拳。
不過至今能做到的有多少?更遑論我這樣天天盯著電腦打字的了。
我現在還記得小時候上學,很多同學自習課上都是趴著寫作業……

仔細回憶一下,我國是什麼時候眼鏡人群大量增加的呢?
大概就是學生課業瘋狂增加那幾年至今。
我小學時班上戴眼鏡的不過二三人,到了初中已經超過十人了。

現代人用眼過度情況比古人要嚴重多了。
所以近視眼在古代不是個太嚴重的事兒。

那如果得了近視眼咋辦呢?
在中醫里管這毛病叫『能近祛遠』症。
簡而言之,這是病,得治。

治療方法不外乎吃中藥、戶外運動、針灸。
能不能治好我不知道,但至少戶外運動在現代也算是緩解眼疲勞的良方。
而相對來說,在古代更嚴重的是老花眼。

外部手段,據說宋朝就有水晶鏡片了,不過這說法不太靠譜。
但中國最晚至明代肯定是有眼鏡了。


這是一個歷史題。

首先在古時候能後天得近視眼的人,一般家境也是不錯的這種人也比較稀少。

孔子爺爺你腫么了

近視眼的過程是這樣。

長期看近處——感覺視疲勞——看到停不下來——混合性近視——真性近視眼。

而古時候能符合這種條件的一般都是讀書人而且是能穩定讀好多年的那種。

以前士農工商的階級順序我就不說了,古時候的識字率也是低到嚇人。

那要是真近視了該怎麼辦呢?

說實話....

真的就只能忍著。

從醫學上來看真性近視是無法被治癒的。

而且古時候都是中醫盛行,中醫是有很多明目的法子,各種藥方和針灸什麼的。

但喝來喝去作用也不大,每天被扎啊扎的,都快給紮成篩子了。

(你聽說誰喝中藥把近視給喝好了嗎?如果有,趕緊去申請諾貝爾醫學獎。)

所以那是真正有效的還是多出去戶外運動,能儘可能的控制近視。

具體內容看這裡——有什麼相見恨晚的小知識?

幸好在明代就有了「眼鏡」,近視患者也從此迎來了曙光。

By the way,說實話相比近視來說,古人們更需要擔心是老花眼。

因為老花眼是人體正常老花的一種現象。

基本上沒有人能避開。

這在古時候可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啊!

要不咱一起穿越回去賺個一波?

點擊以下關鍵字了解更多科普內容——

眼睛:近視自愈丨護眼方法丨眼保健操丨近視手術丨控制近視丨碼農護眼丨高度近視

眼鏡:鏡片知識丨挑選眼鏡丨隱形眼鏡丨清洗眼鏡

科普:老花眼丨散光丨斜視丨色盲丨眼貼丨視力表

我們也開專欄啦, 關注來一波——視力有問題,良目幫你看

有視力上的問題,請私信我們(評論看的少),我們會第一時間解答您的疑問。

歡迎同時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良目視光」,保護視力,從良目做起!


據資料介紹,眼鏡最早出現於1289年的義大利佛羅倫薩,據說這項世界上最重要的工具,是一位名叫阿爾馬托的光學家和一位生活在比薩市的義大利人斯皮納發明的。美國發明家本傑明富蘭克林,身患近視和遠視,1784年發明了遠近視兩用眼鏡以免受頻繁換兩副眼鏡的折磨。1825年,英國天文學家喬治艾利發明了能矯正散光的眼鏡。有人認為,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眼鏡。儘管眼鏡發明誰為先至今仍是個謎,但我國在明朝中期就出現了眼鏡,卻是不爭的事實。明萬曆田藝蘅在《留青日札》卷二《叆叇》條云:「每看文章,目力昏倦,不辨細節,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曰:此叆叇也。」這時的叆叇即最初的叫法。

我國早期眼鏡的圖像及實物資料存世不多。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明畫《南都繁會景物圖卷》中有一老者戴著眼鏡。清乾隆年間,我國已能生產眼鏡,鏡架為黑漆木框,裝有繫結的絲帶,鏡片由水晶磨製,至清嘉慶年,眼鏡普及,張子秋在《續都門竹枝詞》云:「近視人人戴眼鏡,鋪中深淺制分明。更饒養目輕猶巧,爭買皆由屬後生。」有趣的是,清代眼鏡的深淺標度,是根據子丑寅卯十二地支來劃分的,這在清史料筆記李光庭所著的《鄉言解頤》中有記載。自13世紀人類發明鏡片以來,一直用水晶玻璃磨製鏡片,1937年法國發明了一種叫壓克力的塑料眼鏡片,雖不易破碎,但清晰度差。1954年法國依祖路公司一位工程師從製作飛機座艙的材料中受到啟發,從而發明了樹脂鏡片,自此以後,這種鏡片便成為世界鏡片王國的至尊,一直沿用到今天


古人會有近視患者嗎?

有。


明代有人作了一首嘲諷近視眼的詩。

笑君雙眼太稀奇,

子立身旁問誰是?

日透窗欞拿彈子,

月移花影拾柴枝。

因看畫壁磨傷鼻,

為鎖書箱夾著眉。

更有一般堪笑處,

吹燈燒破嘴唇皮。


這首打油詩已經栩栩如生地描繪了一個近視眼。


大文豪歐陽修就是,

紀曉嵐也是


那古人得了近視怎麼辦?

沒辦法,活該倒霉。


由此可見,在古代也有近視眼。

不過是極少數的,


和中彩票幾率差不多。

在過去近視應該是一種富貴病,

不是一般人能患上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要知道

近視主要是由於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所致

在過去長時間近距離用眼的就

是讀書認字。

但大部分人不認字,

那時也沒多少人讀得起書,

書香門第畢竟少,

只有家庭條件好,

或有地位的人才讀得起書。

所以近視也是讀書文人的專屬。


也就是說在古代近視的人是極少的。

因為古人書寫用的是毛筆,比較長,

眼睛距字的距離較遠,

寫的字也相對大小,

客觀上起一定的預防作用。


古人經常在野外活動,

有利於眼部肌肉的張弛,

鍛煉眼部肌肉。

古人要騎馬,騎馬的顛簸,

讓眼睛忽遠忽近的用眼,

還有射箭也是要遠近交替用眼,

同樣對眼部肌肉的鍛煉有很大的幫助。


總之在古代,

人們日常的生活本身

就有很多鍛煉眼力的大環境。

不像現在,人們戶外活動很少,

大部分時間基本都待在室內,

對著電腦、電視和手機,

且現在的工作學習

基本都是近距離長時間用眼,

讓眼部肌肉長期處在緊張狀態,

因此眼力也就越來越差。


所以對於現在的人來說,

要想眼睛好,

就應該多去戶外參加戶外活動。

雖不能保證絕對不近視,但絕對對眼睛近視預防有效果。


只吃眼前的那道菜


首先,古人沒有手機電腦,不能摸黑玩。燈比較貴,大部分人入夜就睡。用眼習慣很好,近視比現在少的多。

不過還是有眼鏡這種東西的,叫曖曃
嘉靖年間,張靖《方州雜錄》:「如錢大者,形雲母而質甚薄,以金鑲輪,紐之合則為一,歧則為二,老人目皆不辨細書,張此物於雙目,字大加倍。」萬曆年間,田藝蘅《留青日扎·叆叇》:「以此掩目,精神不散,筆畫信明。中用綾絹聯之,縛於腦後。人皆不識,舉以問余。余日:『此叆叇也。』」明末張自烈《正字通》:「叆叇即眼鏡」。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古代書生為求功名,需熟讀四書五經,一朝金榜題名,不知不覺間就熬壞了一雙曾明亮的大眼睛。

關於古人刻苦學習的典故很多都跟光源有關——「鑿壁偷光」「囊螢映雪」「聞雞起舞」。在沒有電燈、日光燈的年代,僅憑白天的自然光是不能體現學子的勤奮的。熬夜學習的話,光源從哪裡來呢?

古代的夜晚光源主要有兩種:

其一:月光。滿月之夜,讀書人持卷閱讀,好擔心他們一不小心就變身了啊!但是一個月之中只有一天滿月,逢陰天更是伸手不見五指。靠天讀書,不如點燈。

其二:燈光。這裡的燈可不是我們現在用的燈,而是燭燈、油燈。蠟燭正式發明大約是在唐代,取女貞樹上的雄性白蠟幼蟲的分泌物製成,造價昂貴,只有貴族用得起。

西漢南越王墓鳥形燭燈

平民百姓晚上照明多用燈油,一般為植物油,這些植物油既用來食用,又用來點燈照明。如宋代讀書人「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於青布褙袖中歸,燃燈讀書」,一晚耗費燈油大概5文錢,比起蠟燭便宜得多。

燈光如豆

但是無論是蠟燭還是油燈,其照明效果跟現在的電燈比差了不止幾條街,而且還不環保,燃燒起來會產生黑煙。想想吧,莘莘學子秉燭夜讀,昏暗的燈光加上股股黑煙,越用功越傷眼。

唐代詩人白居易、宋代詩人楊萬里、黃庭堅、陸遊都是眼疾重症患者。白居易還把這種痛苦寫入詩中:

眼暗

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

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燈將滅,朝暗長疑鏡未磨。

千葯萬方治不得,唯應閉目學頭陀!

看來近視確實是古今中外用功讀書者的通病,得了近視怎麼辦?現代人有框架眼鏡、隱形眼鏡,實在不行做個激光手術,bui~~一勞永逸。

但古人也有應對近視的辦法

《本草綱目·葛蒲》記載:「石菖蒲置一盆於几上,夜間觀書,則收煙無害目之患。」就是在書桌上放一盆石菖蒲,其效果參見在電腦旁放仙人掌以防輻射。

石菖蒲(不是韭菜!不是韭菜!不是韭菜!)

或者把普通的植物油換成枸杞子榨出的油,《養病漫筆》記載:「枸杞子榨油,點燈觀書,能益目力。」

還有就是洗眼睛,打一盆熱水,用雙手灑在緊閉的眼睛周圍,據記載蘇軾本人因寫作過勞所患的目痛,使用這種方法「沃之而愈」。

外用的方法用畢,若還沒有效果,就試試喝中藥吧。《本草綱目》記載多種藥物有明目助讀的功效,比如蕪菁花「主治虛勞眼暗,久服長生,可夜讀書」,槐實「令人可夜讀書,延年益氣力」蒼朮「治目盲,燥脾去濕宜用」。

不怕痛的話可以試試火骨針灸法,大小骨針,用前先用火烤,刺入對應穴位,即可治療眼疾。

當用盡這些方法之後,只會總結出一句話:還是眼鏡好!

從放大鏡到眼鏡,古人也有自己的近視裝備。

東漢王室劉荊的墓中出土過金圈嵌水晶放大鏡,該鏡直徑1.3厘米,嵌水晶直徑1.1厘米,邊厚0.2厘米,中間厚0.3厘米,可以放大物體5倍。隨著玻璃的應用,水晶鏡片被玻璃鏡片替代。

金圈嵌水晶放大鏡(東漢)

明代宣德年間,眼鏡被西方傳教士帶入中國,清朝後期真正流行開來。

清代的眼鏡片有水晶、茶晶、墨晶及玻璃之分,鏡片一般為圓形或者橢圓形,眼鏡架梁有金、銀、銅、骨、玳瑁、牛角、黑漆木描金花邊及絲繩等等。

茶色水晶眼鏡(清)

白銅玳瑁眼鏡(清)

清代早期眼鏡一般都用來進貢,只有皇族成員有資格享用,皇帝還會把眼鏡作為賞賜賞給有功的大臣,得到賞賜的大臣會把這視為無上榮耀。


別的不知道,我猜『』鑿壁偷光『』的那個應該是近視眼吧~~


我記得看有人答過說,古人近視了就找大夫治,大夫瞎jb治,治瞎了就算了~。。。


古代是有近視到,叫目不能遠視。
蘇東坡就是,博大精深到中醫治好了


肯定近視,而且我覺得「百無一用是書生」說就是近視眼卻用不上眼鏡的人。


不讀書的窮人一般不會近視,大多夜盲,能近視起碼得是家境比較好能經常讀書的。
南宋葉夢得在《石林燕話》卷十中記載:「歐陽文忠近視,常時讀書甚艱,惟使人讀而聽之。」
像歐陽修這種高官近視了就只能讓人把書讀給他聽了。至於出門啥的都有隨從跟著,其他事情不會有啥影響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
古人將「保護好自己的身體」看成孝順的體現,近視是一種殘疾,在古人看來是不孝的。
因此近視的古人感到對不起列祖列宗,紛紛自殺了。
不信你看,他們沒一個活到現在。


古人沒數碼產品,吃的是綠色無污染食物,除了眼疾或者意外,想近視好像有點難。貌似印象中古人近視的就祝枝山了,可是他有放大鏡。


因為過去的時代,用眼強度比較低。
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 古代的知識以敘述性內容為主,沒有理工科這種假設、概念以及以此為基礎的推演分析。不需要用眼睛來回掃視定義和推演,不需要來回掃視分析圖和文字敘述。讀書節奏相對流暢,文字一旦以生活習慣流動起來,眼睛就不用死死盯著,一目十行很正常。而且文科知識重記憶,很多時間花在記憶領悟上,而不是紙面推演,這樣用眼壓力大大減少。
  • 生活中的文字說明非常少。沒有使用說明書這種東西,沒有交通標誌沒有價目表。同樣是用眼睛,抽象信息需要人眼盯著分析,現實物體你看一眼就行了,就像看人一樣,認識不認識看一眼就行了,不用死死盯著逐行掃描。
  • 夜間光源較少。減少了閱讀機會。而電視機普及後,人們在閑暇時間也不停止用眼。譯製片的年代,聽著配音是不用看字幕的,現在不僅看字幕,還看雙字幕加彈幕。有了計算機以後,一邊拖著快進條一邊捕捉畫面的局部器官也很吃力的。從DOS進入視窗系統以後,多任務處理功能讓人在用計算機的時候視覺切換更加頻繁,而處理視覺信息的時候同時用大腦處理多重任務的分析是否會加重身體負擔影響視力,我覺得也很難說,完全可以設計一系列實驗來觀察。
  • 大多數屏幕都是主動發光體。這就是為啥我要買kindle看書買投影儀看片兒了。有的人可能感覺不出來,可我感覺很明顯。從crt顯示器到LED顯示器到kindle的電子墨水,一個比一個刺激小。以前用CRT工作的時候,一天下來,臉都有灼燒感。而LED只會讓我眼睛糊,我吃點豬肝就好了。但是這些主動發光的屏幕有個好處,不容易睡著。同樣的內容,看kindle更容易睡過去。這裡多說幾句,傷眼也有不同的傷害方法,這條講的發光屏主要是讓眼睛模糊,眼睛的對焦位置其實沒啥變化,並不是那種遠處的東西看起來好費力目光射不過去的感覺。休息下眼睛又滋潤清晰了。中醫上如果細分,可能屬於肝陰虛的範疇。真正的近視眼可能屬於別的體質類型,比如腎精不足。腎的問題往往先天居多,所以大多數近視眼都是很小的年紀就形成的。以中醫的理論可以推測到這種可能的關聯。但是現代醫學有沒有對不同類型的近視眼和體質做過研究我就不清楚了。
  • 我以前還看到一種說法,不知道是否準確:低解析度信號更傷眼(這和眼前一團霧的那種模糊不是一個概念)。可能是不確切的信息需要你腦補合成,眼睛在不停地配合處理圖形吧。很多人可能沒有印象了,90年代的電視都是什麼清晰度,vcd是什麼清晰度。現在看來簡直全頻打碼,你說累不累?蘋果產品的Retia屏幕可能賣點就在於此。

答主是80年代開始讀書的,現實中觀察到的趨勢確實也很符合我猜想的這幾點因素。電視機的普及,電子遊戲的流行直到各種小屏幕填充了所有生活縫隙,每一次科技改變生活,小朋友的視力就會顯著下降一個層級,明顯出現近視的低齡化。

以上是我基於自己的生活經驗提出幾點可能的影響因素,如果有人對上述問題做過實驗和調研,歡迎分享。


我記得古人近視並不認為是眼睛的問題,當時醫士說是「心躁則目濁」,給當時的文人墨客開個方子叫「定心丸」,當然吃了也沒有什麼卵用,就是這麼尷尬


估計老大爺帶的那個眼睛也不是近視眼鏡,是老花眼鏡。都那麼大歲數了,即使年輕的時候近視,估計老花眼的時候,視力正負一平衡,就正常了。所以圖中的那個眼睛,本人嚴重懷疑是老花眼鏡。


古代人也有近視,不過古代能讀書的人比較少,而且讀書也不是一下子能讀成近視的, 一般也要從10歲讀到20歲吧,古代能夠讀書的都是富人,相對來說人數少。當然要真的近視了,只有一個字能解決:忍!!!!


皇帝的眼鏡兒~


能怎麼辦,近視眼又不會致死。你怎麼不問古人得了癌症不能化療怎麼辦


樓上很多人說古人沒有手機燈油貴不熬夜所以近視眼少,這是大概率,其他就算近視以當時的醫學水平應該是不知道如何辦的。

至於說明朝什麼戴眼鏡,必須相信現代醫學才可能檢查視力適配眼鏡。中醫不可能與此技能。


「Vision Correction」
—TOFEL TPO 8


近視了就憋著唄...當然古人可能也不知道什麼是近視,沒瞎就能活下去。

一萬年後的某一天,一群小夥伴開始討論:「21世紀的古人得了艾滋病怎麼辦啊?」能怎麼辦...就治不了唄...


推薦閱讀:

大猩猩也沒有學過拳擊,為什麼實戰那麼厲害?
蒲公英怎麼晾曬好?
便秘了,吃什麼能排空肚子里的垃圾?
什麼是海豚?
數學裡的√2,明明不能被開方,那√2是不是一個錯誤的,不存在的?

TAG:生活 | 科普 | 近視眼 | 冷知識 | 視力保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