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的轟炸機可以裝10個炮塔,為什麼還是打不過戰鬥機?


很簡單,天空如此之大,戰鬥機飛行如此之快,那麼。你的炮塔,即使再靈活也打不中,在天空之中,如圖脫韁的野馬一般的戰鬥機。

其實關於轟炸機上裝炮塔,這件事情,用我們現在的眼光來看,這有點不倫不類,因為現代戰鬥機普遍有超音速飛行這一種狀態模式。而且加上現在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空對空武器,轟炸機上裝炮塔這個行為,反倒顯得有些不倫不類,而且還有些多餘,畢竟戰鬥機不會跟你玩臉對臉的格鬥,你裝一個炮塔,你還得考慮一下你的氣動外形,這樣的話整個飛機的設計上來講就有點兒過於繁瑣。

不過在二戰初期的時候,很多飛機的性能都特別低,比如說,日軍侵華戰爭的時候曾經使用的各種型號的飛機除了比較先進的零式戰鬥機以外,其他的飛機都為老舊的機型。而法國,波蘭等一系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陣亡的那些國家,它的飛機技術更是只停留在一戰的時候,德國人之所以閃電戰能夠快速地推行其原因與他們空軍上的優勢密不可分。能夠從二戰初期一直延續到二戰末期的戰鬥機。屈指可數。

那個時候飛機的大部分性能都十分相近,因此,很多飛機改一改就可以變成其他的飛機,比如說著名的美國的雷電戰鬥機,俗稱的奶瓶。飛機上如果掛在炸彈,它就是轟炸機,如果。去掉炸彈,然後掛上機槍,這就是戰鬥機。當時的飛機的話,它的區分性還並不是那麼強烈。然後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很多德國的斯圖卡佛中轟炸機的飛行員都不是選擇用炸彈把敵人的目標給炸死,而是用。斯圖卡轟炸機上的幾炮把敵人的坦克車輛給打爆。有的時候,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甚至能跟敵人比較舊的戰鬥機掰掰腕子。

在這種情況下,發展大型的轟炸機,那麼它的機動能力就會受阻,他沒辦法像戰鬥機一樣能做出各種各樣的規避動作和機動動作,這個時候針對各國的戰鬥機性能不高,因此有的人就提出在戰鬥機上組織機槍陣。通過火力上的交叉封鎖來個打擊來犯的那些戰鬥機。因此,只要條件允許,當時的重型轟炸機上是儘可能多的裝炮塔。

但是,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行,世界航空科技迎來重大的變革和與革新,飛機的馬力,飛機的布局,以及飛機的技術創新都迎來了質的飛躍和發展,飛行速度,飛行高度,飛行馬赫數越來越高。同時戰鬥機的機動能力也開始提升轟炸機面對的並不是那些老舊的老爺機了,而是嶄新的,從飛機的製造廠裡面出來的那些先進戰鬥機,這個時候有些戰鬥機,甚至能跟後來低端的那些噴氣機一較高下。

轟炸機為了完成他多樣的轟炸任務和繁重的投彈任務選擇越做越大,比如說美國人把轟炸機從空中堡壘一下子升格成為超級空中堡壘,從b25到b17,再到b29。飛機的尺寸大了一大圈兒,這樣的話,整架飛機,他如果說做機動動作的話,對於整個飛行機組人員而言,簡直就是一場噩夢,更何況機腹裡面塞滿的都是炸彈,而且整個轟炸機群是成群結隊的行動的,如果此時此刻你的一架飛機發生變動發生激動動作的話,很有可能會撞到旁邊的轟炸機。

轟炸機無法做過多的機動動作,使得整個龐大的轟炸機在空中簡直就是一個活靶子。你可以通過你的炮塔相機上的戰鬥機設計,但是更多的時候就是敵人的戰鬥機,通過做一些規避動作,直接規避掉你的彈道因為子彈射擊的軌跡是有跡可循的。大多數時候都是戰鬥機飛到高空,然後俯衝下來,打完一套之後直接拉起機頭就飛走,從雲層裡面鑽出來打你一套,然後再拉走,不會跟你發生正面的火力接觸。你這樣根本就沒辦法打到人,而且當時飛機上缺少一個現代空戰所必需的一個因素,那就是雷達。作為一個空軍,你只能夠通你過你的眼睛看到敵人的飛機在哪裡,或者是自己的友軍通報敵軍在哪裡,等到你反應過來你人很有可能已經一套打完,已經走人了。而且你面臨的敵人很有可能是訓練有素的德國空軍。一開始所有人都抱有幻想,說一個轟炸機群飛機,多所有的機槍組成一個子彈陣,攔住敵人,但是事實證明這一點根本就沒辦法做到。在雲端之中,在高空之中的戰鬥機,就好像一個個獵人一樣,看著自己所要獵殺的那些大象,究竟是如何死的。

因此,在美國人和英國人嘗試,一開始的對德國的戰略轟炸的時候,很多的轟炸機都不可能飛回來。因此,被逼無奈之下,美國人和英國人選擇,每次轟炸機出航之前為轟炸機配合一個護航戰鬥機群,一開始的是雷電,後來野馬掛上副油箱,之後更是伴君走天涯。

之後轟炸日本的時候,由於轟炸日本的後期日本人失去了必要的抵抗能力。當時轟炸日本東京的指揮官李梅直接命令將轟炸機上能拆的東西全部拆掉,全部改裝炸彈,也許是那一次給了美國空軍一個教訓,弄掉那些不必要的東西吧,是轟炸機,就讓他去做他該做的事情。


關於二戰的轟炸機擁有多個炮塔的情況下,還打不過戰鬥機的問題,可以為大家進行一下側面的解釋。

1.二戰轟炸機,主要作戰方式是針對地面目標進行定點或者地毯式轟炸,而戰鬥機的作戰方式主要是制空權的爭奪,二者作戰的領域不同確定了無法同台進行競技。

2.二戰轟炸機由於需要搭載大量的炸彈、人員及自衛武器,機體比較大,飛行速度和機動方面都要大打折扣;而戰鬥機主要是空中決鬥和護航任務,機體小,並且靈活機動。

3.二戰轟炸機在空中的自衛武器只有搭載的炮塔,只能進行必要的自衛還行,如果作為制空與戰鬥機角逐的時候只能任其碾壓,很少有能力擊落機動靈活體形較小的戰鬥機。

4.二戰時期,轟炸機的主要武器是航彈和機載人員控制的炮塔,都是比較笨重的,而且不能做大載荷的機動。而戰鬥機則是以機載航炮為主要作戰模式,機動靈活。只要在飛行包線內就可以進行相應的大載荷機動格鬥。

5.機載炮塔在空中打機動目標,打較大飛行速度相對穩定的還行,對上靈活機動的目標就只能大炮打蚊子,全靠蒙。而戰鬥機打轟炸機,只要在有效射程範圍內,對準飛過去找到提前量就可以十拿九穩的把對方擊落。

以上五點是二戰時期,轟炸機與戰鬥機空戰區別與特點。


二戰戰鬥機為一個人駕駛,暨一個人與敵機纏鬥;而轟炸機則為一個機組:機長(主駕駛)、領航員、投彈手、射擊手等。一個人駕駛操作的戰鬥機,在與敵機的對決中,由於能夠抓住及時擊落敵機的機會,且機關炮發射按鈕又是設置操縱桿上,故而在瞄準具套住敵機並抓住開火最佳時機時,往往能夠及時摁下機關炮發射按鈕擊落敵機。而轟炸機由於是駕駛員負責飛行操作,射擊手則是一個人操縱機槍:因而射擊手很難及時抓住最佳開火機會,從而讓敵方戰鬥機得以逃過被擊落的厄運。也就是說,轟炸機射擊員與駕駛員兩者都處於各自為戰的狀態:駕駛員想著如何避開敵方戰鬥機的攻擊;射擊員則想著能夠抓住擊落敵方戰鬥機的機會,再加上轟炸機由於機體龐大而機動性較差,根本無法與敵方戰鬥機纏鬥。所以,轟炸機唯有靠己方戰鬥機保護才能夠提高生存能力。


空戰核心靠的是機動性,其它方面與機動性顯得不那麼重要。就如肥電或者夜鷹一樣,機動性不行,空戰就很難對付超側衛或側衛。在活塞機時代,機動這個重要指標更是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撼動,如零戰,火力平平,速度不快,防護更差,其他先進的電子通迅設備基本沒有裝,但其憑藉出色的機動性仍穩穩地位居二戰優秀戰鬥機這一檔次,對於比戰鬥機笨拙得多的轟炸機,裝十個炮塔就想跟戰鬥機一較高下,君不見戰列艦密密麻麻的防空火力跟刺蝟一樣,還不是不敵戰鬥機。


主要是因為戰鬥機速度快,機槍打不著,轟炸機本身在高速運動,炮塔瞄不準。

槍必須和目標在一條直線上,才有可能打中目標,否則,在高速飛行的飛機上,彈道是彎的,所以,戰鬥機對轟炸機發動進攻往往會避開正前,正後,正左和正右這些與轟炸機炮塔一條線的方向進攻,而是選擇從上往下側後方切入進攻,然後方向不變,稍微拉高遠離,再反覆。

這樣無論那個炮塔都沒辦法直瞄,而只能打提前量,呈一個誇張的弧形彈道,使得命中率低的嚇人。

在加上戰鬥機在飛機的要害部位都有防護措施,不至於偶爾中彈而被擊落擊毀。

所以,二戰時,大型轟炸機是戰鬥機的靶子,必須用編隊的形式防禦戰鬥機,還需要有戰鬥機護航才能形成戰鬥力。


個人覺得還是術業有專攻。空中射擊空氣阻力會增大。所以在電影里看到的打出去的子彈是弧線的。戰鬥機發展到現在還依然提倡機動性,就是要躲避打擊。所以,轟炸機也許很能打,但能不能打的到才是最重要的問題。就好像我們看過的一些武打電影里一樣。西洋拳手個個人高馬大,力大無窮。而中國武師都是精瘦型的。在對打過程中不與對方硬碰硬,見縫插針,見招拆招,這樣往往能戰勝比自己實力更強大的對手。

本人並非專業,僅限個人見解,不喜輕噴,謝謝。


炮塔載機本身就是一個大目標,且機動性很差,縱使炮塔再多也無法對機身更小的戰鬥機先敵開火。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大部分都比較誇張,真正的空戰中,戰鬥機的攻擊方式一般都是進入射程、攻擊、脫離。更致命的是炮塔受安裝位置限制,死角太多,戰鬥力進入炮塔的射擊範圍也就是一瞬間的功夫。二戰後,戰鬥機速度越來越快,炮塔就此告別歷史舞台


轟炸機爬升不行,戰鬥機一個爬升再俯衝攻擊,轟炸機分分鐘起火。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轟炸機爬升不行?不能造的時候就考慮進去嗎?

當然不是這樣,轟炸機各項性能並不差,是彈藥倉里的炸彈受不了突然爬升的壓力,所以一般是造厚點再厚點,關鍵部位多弄鋼板。


一輛大型貨車,擁有巨大的發動機動力,可為什麼跑不過發動機小的多的轎車呢?反過來,讓轎車拉上幾噸試試。飛機也是一樣的道理,定位,用途,決定了人造機器的功能。轟炸機就不是用來空中格鬥的。


推薦閱讀:

中國殲10戰機新變化曝光為什麼成驚喜?
F22戰機的計算機不如一台智能手機,為何軍用產品比民用品弱?
空戰中可能出現雙方預警機都被擊落的情況嗎?這種情況下該怎麼辦?
J-10戰鬥機到底能不能做「普加切夫眼鏡蛇」動作?
二戰時期的戰鬥機或對地攻擊機與現在的武裝直升機對戰誰會贏?

TAG:轟炸機 | 戰鬥機 | 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