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聯:飲鴆焉能止渴,下聯如何對?
上聯:飲鴆焉能止渴,
下聯:畫餅豈可充饑。
上聯隱一成語飲鴆止渴。比喻用錯誤的辦法來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典出《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也。鴆是傳說中的一種鳥,用其羽毛浸酒喝後可毒致人死亡。卻說東漢時,有人於大將軍染商之前,誣霍諝之舅父宋光。私自刪改朝廷詔書。宋光因此而入獄。時年僅十五歲的霍諝上書予商,為宋光辯白:「光位極州長,素來奉公守法,無纖介之罪。縱於詔書有所疑,亦敢冒死而擅改,此猶如人在飢時,以毒草充饑,而於渴時,飲鴆酒以解渴,甫一沾唇,未入腹中,已告命喪。焉可為哉?」商閱書後,甚覺有理,呈於皇上。光免罪獲釋。
下聯則樣用畫餅成飢以對,雖格律平仄韻不太嚴謹,只求意境,姑且應對,自知不雅,苦無佳聯,請諒解。畫餅充饑,此成語典出晉,陳壽《三國志魏書盧毓傳》意為畫個餅來解除飢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或用來欺騙別人。
卻說三國時,魏國有個叫盧毓的人。十歲就成了孤兒,兩個只長也相繼去世。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他辛勤勞動養活著寡嫂和侄子。日子過得十分困難。可他的為人和學問受到四鄰八鄉的稱讚好評。後來盧毓做了官,他為官清正,任職三年多,提出過不少好的建議。魏明帝非常信任他。
那時選拔官吏,一般是憑人推薦。而推薦者往往光推薦名氣大的一些人。這些名人多數只重請談,只重表面,不務實際,互相吹揍,互相抬舉提拔。故魏明帝不太滿意。卻說魏明帝正缺一「中書郎」一職。並親自下令要清正廉潔的盧毓來進行實名推薦。選拔之人不光只有名聲。名聲好就象地上畫個餅一樣,其實是中看不中吃啊!
飲鳩焉能止渴;==
醒腦即可通愚。
上聯:飲鴆焉能止渴,下聯:吃醋因愛紅顏。
飲鴆焉能止渴
吃糠卻可果腹
試對:品茗應可清心。
上聯:飲鴆焉能止渴,
下聯:拜神豈可消災。
飲鴆焉能止渴,嗜煙其可消愁?
飲鴆焉能止渴,
望梅怎可生津。
上聯,飲鴆焉能止渴。
下聯,畫餅怎可充饑。
這是正對。
下聯:修心自然養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