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大家覺得《軍師聯盟》是在洗白司馬懿?


很簡單,一句話:大家是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大家分不清什麼是正史,什麼是野史,什麼是小說。

《三國演義》中的尊劉貶曹的傾向十分明顯,其實在羅貫中的骨子裡也是認為劉備一方才是正義的一方。

然而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當然不是,我更傾向於的一種觀點是:三國無義戰。

即三國期間發生的戰爭沒有哪場是正義的戰爭,沒有誰對誰錯,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戰。

什麼叫做正義的戰爭?

很簡單,比如漢武帝時期對抗匈奴的戰爭,這叫做正義的戰爭,因為匈奴屢次對漢朝的領土燒殺搶掠;近代史上的抗日戰爭也是正義的戰爭……

正義戰爭的性質很好區分,但是三國期間,和春秋戰國期間一樣,我認為沒有一場戰爭是正義的……

因為那就是一個戰亂的時代,所謂的東漢王朝,早已分崩離析,早已不得人心,早已搖搖欲,這個時候難道保護這個朝廷是正義嗎?

別開玩笑了!!!

這保住這樣的朝廷,受苦的只會是老百姓!!!

然後,再說一點,《軍事聯盟》有沒有洗白司馬懿?

洗白不敢說,但是的確強加了許多光環在司馬懿身上,比如曹真的一些功勞,曹丕的一些功勞,許多都加在了司馬懿身上;但是這不能叫洗白,頂多是誇大司馬懿的成就而已。

什麼叫洗白?

就是一個人本來是黑的,你把它說成白的,一個人本來是奸,你說他是忠,這才叫洗白。

可是上面我們已經論證過來,整個三國都無義戰了,哪裡又有什麼忠奸呢?這個時候,就是誰的心機深,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白的,誰就是好的;所謂成者王,敗者寇。

再有就是大家覺得司馬懿被洗白可能是因為《三國演義》中過於美化諸葛亮;

其實我讀三國志的時候,覺得諸葛亮的智慧比不上周瑜,更比不上司馬懿……

比如說兩個事件:

歷史上草船借箭是孫權所為,和諸葛亮好像沒多少關係;

歷史上沒有《空城計》;所為的《空城計》不過是一些諸葛迷為了彌補內心的遺憾杜撰出來的……

總之,我的觀點是:軍事聯盟可能有些美化司馬懿,但是我不覺得那是洗白。


吳秀波蜀黍在劇里非常有魅力,再次風靡了萬千男女,而且這部劇也很有意思,顛覆了很多人以往基於小說《三國演義》的認知:這是要給曹操和曹丕洗白的節奏?司馬懿怎麼成了一朵白蓮花?儘管《軍師聯盟》在豆瓣上評分不錯:

但是底下的不少一星評論卻非常狠:

《軍師聯盟》中的司馬懿形象確實頗為正面,除了有「鷹視狼顧」之像以外,基本處於人畜無害狀,一直忙於救這個救那個,積極為主出謀劃策,還與老婆張春華鶼鰈情深。

不管劇中的司馬老師如何厚道,畢竟最後還是得了天下,羅貫中的小說「加持」下司馬懿形象又不是很好,隨後兩晉的司馬氏君主也沒在後世留下啥好名聲,瞧瞧這些討論的標題——

也難怪這部劇一出,會有那麼多激烈的罵聲了。

到底司馬家族有多少污點?實不相瞞,還真是挺多的,我們隨便找幾條來看看:

污點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家族留給後人的一大遺產就是各種典故,最有名的一條莫過於「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在東晉史學家習鑿齒撰寫《漢晉春秋》的記錄里,是曹氏子孫曹髦所說。儘管魏明帝曹叡臨終託孤司馬懿,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卻還是將曹叡的繼承人曹芳廢掉,立曹髦為新君,但是曹髦卻不甘心當一個傀儡,於是向近臣透露了自己對野心勃勃的司馬昭的不滿。

曹髦見威權日去,不勝其忿。乃召侍中王沈、尚書王經、常侍王業,謂曰:「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廢辱,今日當與卿自出討之。」王經諫曰:「昔魯昭公不忍季氏,敗走失國,為天下笑。今權在其門,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為之致死,不顧順逆之理,非一日也。且宿衛空闕,兵甲寡弱,陛下何所資用,而一旦如此,無乃欲除疾而更深之邪禍殆不測,宜見重詳。」帝不聽,乃出懷中板令投地,曰:「行之決矣!正使死,何所恨況不必死邪!」於是入白太后。沈、業奔走告文王,文王為之備。髦遂帥僮僕數百,鼓噪而出,昭弟屯騎校尉伷入,遇髦於東正車門,左右訶之,伷眾奔走。中獲軍賈充又逆髦,戰於南闕下,髦自用劍,揮眾欲退,太子舍人成濟問充曰:「事急矣,當云何?」充曰:「公畜養汝等,正為今日。今日之事,無所問也。」濟即抽戈犯躍,前刺髦,刃出於背。文王聞之大驚,自投於地,曰:「天下其謂我何!」太傅孚奔往,枕帝股而哭,哀甚曰:「殺陛下者,臣之罪也。」

——《漢晉春秋》

當然,結果是近臣告密,曹髦勢力也不足以與權傾天下的司馬昭對抗,所以被太子舍人成濟當中刺殺。人死了還不算,為了讓自己的弒君行為合理,司馬昭還給曹髦安上了悖逆的罪名,廢去帝號,草草安葬。後來因為民憤難平,又把替他刺殺曹髦的成濟殺掉,並滅掉三族。

污點二:殺嵇康

司馬昭的另一個重大污點就是殺害「竹林七賢」之一嵇康。其間有一導火索是謀士鍾會與嵇康的矛盾:

鍾會方有寵於司馬昭,聞嵇康名而造之,康箕踞而鍛,不為之禮。會將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會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遂深銜之。山濤為吏部郎,舉康自代。康與濤書,自說不堪流俗,而非薄湯、武。昭聞而怒之。康與東平呂安親善,安兄巽誣安不孝,康為證其不然。會因譖"康嘗欲助毌丘儉,且安、康有盛名於世,而言論放蕩,害時亂教,宜因此除之。"昭遂殺安及康。康嘗詣隱者汲郡孫登,登曰:"子才多識寡,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資治通鑒·卷七十八》

《資治通鑒》里寫鍾會慕嵇康之名拜訪嵇康,但清高如嵇康顯然不大給面子,於是鍾會懷恨在心,借著嵇康替好友呂安伸冤的事由對司馬昭說:「嵇康呂安都有盛名於世,但是言論放蕩不羈不利於穩定,最好藉此機會殺掉他們。」司馬昭遂殺嵇康。

污點三:羊車望幸

司馬昭之子司馬炎是晉國的開國皇帝,他留下的一大名聲則是「荒淫」。

時帝多內寵,平吳之後復納孫皓宮人數千,自此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官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

——《晉書·后妃傳上·胡貴嬪》

本來後宮妃子就多,征服東吳之後將東吳宮人數千也納入後宮,導致後宮有佳麗近萬人,於是司馬炎駕著羊車四處遊盪找女人,羊車停在哪裡就寵幸哪位宮人。於是有那想要邀寵的宮人就把竹葉插在門口,在地上撒上鹽水吸引羊兒的腳步。吳梅村在《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里曾寫道:「羊車望幸阿誰知?青冢凄涼竟如此!」

污點四:「何不食肉糜?」

這句名言也來自司馬氏,出自有名的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之口。

《晉書·惠帝紀》:帝嘗在華林園,聞蝦蟆聲,謂左右曰:「此鳴者為官乎,私乎?」或對曰:「在官地為官,在私地為私。」及天下荒亂,百姓餓死,帝曰:「何不食肉糜?」其蒙蔽皆此類也。

天下荒亂,百姓餓死,晉惠帝還問到:他們沒飯吃為什麼不吃肉粥呢?成為後世廣泛運用的名人名言。

污點五:八王之亂,五胡亂華

司馬懿以高智商聞名,但是他的孫輩們卻大多庸庸碌碌,沒幾個智商在線的。

帝常疑太子不慧,且朝臣和嶠等多以為言,故欲試之。盡召東宮大小官屬,為設宴會,而密封疑事,使太子決之,停信待反。妃大懼,倩外人作答。

——《晉書·惠賈皇后傳》

晉惠帝是一個典型,除了「何不食肉糜」外,還娶了個著名的彪悍老婆賈南風。司馬炎一度懷疑晉惠帝司馬衷是傻子不適合做繼承人,但是賈南風卻是個狠角色,為了保住丈夫的地位以保住自身,各種想辦法找人代替司馬衷回答問題,竟然也騙過了司馬炎。但是以司馬衷的智商終究是hold不住善於弄權的賈南風,最終迎來了司馬倫篡權奪位,導致西晉滅亡的八王之亂髮生和後來的五胡亂華,混戰不斷,百姓民不聊生,這無疑也是司馬氏的一大污點。

污點六:傻

帝不惠,自少及長,口不能言,雖寒暑之變,無以辯也。凡所動止,皆非己出。

——《晉書·帝紀第十》

不過也有人有爭議,覺得司馬衷不過是政治鬥爭的棋子而已,未必真傻,頂多只是不聰明而已,畢竟在嵇康之子嵇紹為了保護他而死時,司馬衷還會為嵇紹悲痛嘆息。但是東晉時候的晉安帝司馬德宗可就真的有點成問題了,長大了也不會說話,連寒暑都不能分辨,生活都不能自理。

污點七:因為開玩笑被殺

由此可見,司馬氏的後人確實奇葩比較多,除了上面這幾位,東晉的孝武帝司馬曜(字昌明)也是個雙商堪憂的人,北齊魏收撰寫的《魏書》里記載,他耽於酒色,根本不見外人,只知道飲宴。某天對自己平日寵愛非常的張貴人開玩笑說:「你年紀大了,我哪天就把你廢掉另外找個年輕漂亮的。」張貴人很生氣後果很嚴重,司馬曜卻不覺得這個玩笑過火,反而越說越起勁,於是張貴人就趁其酒醉之際叫來左右婢女把他給捂死了。然而因為當時朝政荒廢,竟然也沒人追究張貴人的責任。

「初,昌明耽於酒色,末年,殆為長夜之飲,醒治既少,外人罕得接見,故多居內殿,流連於樽俎之間。以嬖姬張氏為貴人,寵冠後宮,威行閫內。於時年幾三十,昌明妙列妓樂,陪侍嬪少,乃笑而戲之云:『汝以年當廢,吾已屬諸姝少矣。』張氏潛怒,昌明不覺而戲逾甚。向夕,昌明稍醉,張氏乃多潛飲宦者內侍而分遣焉。至暮,昌明沉醉卧,張氏遂令其婢蒙之以被,既絕而懼,貨左右雲以魘死。時道子昏廢,子元顯專政,遂不窮張氏之罪。」

——《魏書》卷九六,列傳第八四,《僭晉司馬叡傳附昱子昌明傳》

司馬懿雖然無法料到自己子孫後代的所作所為,也不好說是不是得為司馬氏的奇葩們背鍋,但是司馬懿畢竟曾經承受了託孤之重,魏明帝曹叡臨終將自己的繼承人,養子曹芳託付與他——

帝驛馬召到,引入卧內,執其手謂曰:「吾疾甚,以後事屬君,君其與爽輔少子。吾得見君,無所恨!」

——《三國志·明帝紀第三》

司馬懿卻沒有像諸葛亮那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反而最終令三國終歸司馬氏,對於講究忠孝節義的中國人來說,還是不容易接受的吧。

但是,說這部電視劇洗白司馬氏恐怕還是武斷了些。況且如今我們實在是缺乏一部製作優良的電視劇,相比起那些故事基本胡扯,畫面色彩飽和到糊掉,演員面癱,場景摳像卻依然被吹捧演技,在粉絲濾鏡下每一幀畫面竟然也能挖掘出非凡意義的電視劇,我們對於《軍師聯盟》這樣的電視劇是不是應當少一點狠毒的口誅筆伐,多一點點寬容?至少,有不少人因為看了它開始想要去了解歷史,去啃史書,去重讀《三國演義》或《三國志》,就說明它還是有著積極的意義存在的。


我沒玩過《軍師聯盟》,但最近一段時間對歷史上的一些人物,有貶忠賢,褒奸佞的傾向。一些磚家叫獸學者,為了嘩眾取寵,對一些一貫公認為忠賢的忠貞賢士,偏要從所謂的稗官野史中或正史中,聞窸一些負面東西,加以誇大,以顯其學問的高深;對一些公認為奸佞兇殘的因私廢公姦邪之人,偏要鼓導出一些另人同情的東西,以此惑人耳目,以致讓人產生了所謂忠者不盡忠,奸者不盡奸的思想認識,混淆視聽。同時,人都有逆反心理,出於羨慕嫉妒恨,對一直公認為好的榜樣,旁敲側擊,主觀臆測,毀壞其人格,而對一直公認壞的典型,則深推細究,找出其如此的所謂理由,讓人理解同情。因此,《軍師聯盟》有洗白司馬懿之嫌,這不足為怪,這定是開發者自身心理的陰暗面,十分佩服司馬懿的所做所為,有意為其翻案而已。


古人不需要洗白,任何後人觀史,其實都是對歷史時代與人物關係的一種解讀。

由於時代不同,信息不對稱。很難有人能說誰誰誰一定是怎樣怎樣。只能說某一件事確確實實發生過了。甚至有些事因為史料衝突過政治因素而變得模糊不清。

軍師聯盟是關於司馬懿的一種解讀,基本上選擇的都是對司馬懿的個人形象最有利且對司馬懿的政敵最不利的一種解讀。因此不免有洗白之感。

而且,此劇與正史很多地方有衝突,有的甚至在劇中就自相矛盾。比如司馬懿夫婦的關係,鍾會的年齡,曹植的年齡,司馬師的早產,華佗的早逝……再比如,劇情里明明曹丕留守沒有參加南征,結果台詞里他卻說赤壁戰敗之後與曹植的兄弟情誼。

因此,看這片子,別太較真,本就不是嚴謹歷史片。演的好,拍的好,口碑好,就夠了。


歷史劇演義嘛,只有角度問題沒有好壞之分。三國演義何嘗不是洗白諸葛亮呢。

你想在那麼尊重道德的古代用火攻,又何嘗不是一種下三濫的手法呢。你們說說是不是這個理!?


不是飄白,應該是對吳秀波的演技讚賞或者是此劇從另一角度體現司馬懿的性格!

看過王剛老師演的和珅,從而對和珅也有不同認識;如果有哪位演員能把秦檜演到觀眾同情、飄白。那演技沒得說


〈軍師聯盟〉這部電視劇,從插放以來一直沒看過,沒有發言權枉加評價,就三國演義這部書,愛看者居多,內容及宏偉場面非常吸引人,不管是多麼吸引看客,必定是演義而不是三國誌,中國的歷史多為勝利者所書寫,客觀現實反映時代常景是很難的,全面客觀反映時代也是一件很難很難的事,不管是誰人評價這段歷史或人物,都末必客觀多角度來評說,關建是站在什麼立場,評價出的結論也各異,不管怎麼講,他們所做出的歷史貢獻也借鑒了後人。凡是不了解的事情,絕不能胡作評論,就是親眼見到的也末必全面現實了解起因。謝謝提問回答問題,抱歉!


推薦閱讀:

大家怎麼看待李雪健的演技?
為什麼何穗被稱為「維秘的親女兒」?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電影好看還是電視劇好看?

TAG:司馬懿 | 娛樂 | 歷史 | 軍師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