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的粗細喜樂具體指的是什麼?
在江蘇省崑山市的「非遺」保護項目中,「陸家浜鼓手」和「花橋江南絲竹」赫然在目,兩者流行於崑山東部的毗鄰地區,又都用於婚慶場面,前者粗獷,後者細膩,雖然風格不同,但都能營造喜氣,烘托慶典,因此各領風騷,受到百姓的青睞。
粗樂:「陸家浜鼓手」音樂
京劇現代戲《沙家浜》阿慶嫂在《辦喜事》一段唱腔中,有「陸家浜鼓手稱第一」的唱詞,說明了「陸家浜鼓手」在抗日戰爭時期就已享譽吳地。除了服務於本地的喜慶活動外,還經常活躍在臨近的上海地區,因此也受到滬上百姓的擁戴。為歌頌「陸家浜鼓手」的卓越演藝,還在上海的南市區命名了一條「陸家浜路」。
陸家浜地處吳淞江畔,那裡地靈人傑,民風擅唱善奏,大致在南宋就誕生了「鼓手音樂」。所謂鼓手音樂,就是鼓手演奏的音樂。鼓手就是擅長演奏嗩吶、曲笛等吹奏樂器的民間樂手。其樂隊重用鼓、板、鑼、鈸等打擊樂器,樂風粗獷,音色飽滿。《十番鼓曲》就是聞名海內外的吹打名曲,其顯著特點是樂曲由多個曲牌聯綴而成,且在樂曲中串插節奏不同的鼓段,形成了大型套曲結構,演奏時氣勢磅礴,富有感染力。
據《陸家鎮志》載:南宋時,抗金名將韓世忠金山得勝後凱旋南下,路徑崑山的陸家浜時駐足休整。陸家浜的父老鄉請出當地的著名鼓手,吹起了威武的《將軍令》,為韓家軍歌功頌德,聽得全體官兵群情振奮,一片歡騰。韓世忠感激不盡,躬手作揖,並發出了「陸家浜鼓手真好聽」的讚歎。從此,「陸家浜鼓手」的美名不脛而走,聞名遐邇。
「陸家浜鼓手」常出現於婚禮、祝壽、慶典、廟會、社慶的喜慶場面上。樂班有請必到,少則六人,多則十人。鼓手一式長衫,頭戴禮帽,腳穿布鞋,手執樂器,作列隊或坐堂表演,議程和曲目由主人點定。特別在婚慶中入席的「迎親」儀式、拜堂的「結親」儀式、行街的「走親」儀式上,都有相應的樂曲為之烘托氣氛。常用的曲牌有《迎賓曲》、《喜臨門》、《普天樂》等吹打曲。每到一地,由於樂種鮮為人見而贏來滿堂喝彩。每逢節慶,鼓號齊鳴,「陸家浜鼓手」往往盛裝出演,奉獻歡樂,成為當地百姓的「開心果」。
到了清末,鼓手為了賺錢,兼營紅白喜事,因此引起百姓反感(意為白事會給喜事帶來不吉利),因此生意逐漸清淡。隨著老藝人的不斷離去,「陸家浜鼓手」已出現了難以為繼的危機。
直到改革開放後,各級政府才重視文化遺產的傳承,幾年前,陸家鎮文體站開始著手復建樂隊,幸好,從事過鼓手營生的耄耋老人馬金海先生還健在,不但回憶出《浪淘沙》的經典名曲,而且還介紹了「陸家浜鼓手」的演奏風格和演奏特點。經挑選當地樂手組織吹打樂隊,經多年磨合後,終於恢復了已經失傳70多年的「陸家浜鼓手」的音樂。至今已完成了《水鄉婚禮五部曲——快船迎親、抬轎接親、拜堂成親、洞房鬧親、回門走親》的排練。2010年,「陸家浜鼓手」曾在上海世博會的崑山展廳里連續演出了數十場,讓中外遊客領略了「陸家浜鼓手」的粗獷喜樂,由於風格獨特而引起轟動。
細樂:「花橋江南絲竹」音樂
「江南絲竹」是當代影響較大的樂種。這裡的「江南」所指並非廣義的「長江之南」,而指狹義的以太湖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特別指以上海為中心的江浙滬地區。所謂「絲竹」音樂,就是以二胡(絲樂器)和曲笛(竹樂器)為主奏樂器所演奏的音樂。由於絲樂器抒情,竹樂器流麗,絲竹搭配,珠聯璧合,使音色委婉,旋律迷人,成為百姓喜聞樂聽的民間音樂。和「陸家浜鼓手」音樂相比,音色細膩是其主要特點,成為另類的喜樂形式。
要說江南絲竹的形成,與1000年前從江西移居於崑山的陶峴(晉陶淵明第九代嫡孫)具有密切的聯繫。據清康熙《崑山縣誌稿》載:「陶峴,家崑山,生知八音,……有女樂一部,善奏清商之曲。唐開元末名聞朝廷,經過郡邑,靡不招延。」讀此文句,似乎已經觸摸到絲竹雅韻的歷史源頭。而且,明嘉靖年間,曲聖魏良輔也從江西投奔崑山,將崑山腔改良成流麗悠遠的崑曲。大致在民國初期,一批樂人在崑曲伴奏樂隊的基礎上,演奏一些重新編織的樂曲,形成了風格細膩的絲竹音樂,在以上海為中心的蘇錫常地區、杭嘉湖地區流行起來,以其氣氛喜慶、演奏靈活、樂隊輕便的特點而獨領風騷。解放初,才正式命名為「江南絲竹「樂種。
江南絲竹樂隊一般由七八個樂手組成,除了用二胡和曲笛主奏外,還有鼓板、琵琶、三弦、揚琴、笙、阮等各色民族樂器互相穿插、融合。樂曲風格以「輕、細、雅」為主要特徵。為了追求更加細膩的韻味,演奏時將「加花」手法運用到了極致,講究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的即興配合。曾將一首傳統的《老八板》不斷擴板、變速、加花,而演變成《花六板》、《慢六板》等更加精細的樂曲,使這些音樂同中有變,更加曲折動聽,
上海、杭州、蘇州等地的江南絲竹音樂,由於所處地域不同,所涉樂人不同,樂風就存在著因地而宜、因人而宜的差異。位於蘇滬之間的崑山花橋絲竹音樂,既有「海派」的時尚感,也有「蘇派」的傳統味,孕育於那裡的絲竹音樂獨具特色,因此成為江蘇省級的「非遺」保護項目。
江南絲竹的曲目大多在傳統「八大麴」(《歡樂歌》、《雲慶》、《行街》、《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和《四合如意》)中周旋,曲式豐滿,旋律委婉。其中的《三六》樂曲由於曲調優美,而在眾多絲竹曲中脫穎而出,雅俗共賞。新創作的江南絲竹曲比較少見。聶耳曾根據傳統樂曲《倒八板》改變成《金蛇狂舞》而蜚聲樂壇。解放後,曾根據滬劇曲牌《紫竹調》改編成江南絲竹曲。由於受到吳儂軟語的民歌熏陶,也受到纖細曲折的崑曲影響,花橋江南絲竹的旋律常表現出柔美、幽雅、流暢、輕盈的風格,樂曲更以小巧見長,表現出節奏歡快,氣氛熱烈的特點,由於短小精悍而家喻戶曉。《一點金》、《燕雙飛》、《花快樂》等樂曲,是花橋絲竹音樂中盛演不衰的代表性曲目。
(文:楊瑞慶)
推薦閱讀:
※上饒有哪些旅遊景點?
※在你的家鄉,你最想推薦給朋友的一個景點,一道美食,一句家鄉話分別是什麼?
※中國10大最強地級市有哪些?
※八達嶺老虎傷人女方為何下車?
※溫州市標誌性建築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