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電海爾、格力、美的三巨頭在全球影響力如何?
三十年前,在那個買什麼都需要用票換的時代,誰家裡有一台日本產的家電,無疑會成為街頭巷尾羨慕的焦點;30年後的今天,不止在日本,還有美國、歐洲,貼著中國標籤的家電正在走進外國人的普通生活。這說明,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家電企業依靠「規模化製造」完成了自身的原始積累,進入從「產品出口」向「品牌出口」的升級通道。
下面我們就從全球品牌影響力、全球渠道影響力以及全球用戶影響力三個層面來全面解析一下中國家電三巨頭海爾、格力、美的的全球化實力。
全球品牌影響力:海爾穩居第一、格力緊隨其後,美的奮起追趕
眾所周知,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品牌主導,我們對於世界經濟強國的了解和認知大都是從品牌開始的,比如美國的耐克、德國的賓士。而中國家電雖然已經承擔了全球市場7成以上的供應量,但是放眼全球,無論是冰箱、空調還是洗衣機、電視,真正「叫得出」、「叫得響」的中國家電品牌卻是「屈指可數」。
根據谷歌數據顯示,海爾海外品牌影響力居首位。這主要源於,與其他企業「出口創匯」不同,海爾一開始堅持「自主創牌」,「海爾」品牌逐漸在國際舞台上站穩腳跟。青島海爾三季度報數據顯示,海外收入高達507億元,佔據青島海爾全球總營收收入的43%。更引人注目的是,海爾家電業務全球收入近100%來源於自有品牌。
緊隨其後的是格力。與海爾多元化的發展戰略不同,格力走的是一條專業化出海之路,主要優勢在空調。數據顯示,世界上每3台空調中就有一台是格力造。
排在第三的是美的。美的的全球化之路走的是海外併購之路,先後收購日本東芝以及德國庫卡,通過海外併購不僅減少了美的對空調業務的依賴,短期來看也是走向全球企業的一條捷徑,美中不足的是「美的」品牌的世界影響力仍然有限。
全球渠道影響力:海爾深受各國渠道歡迎,美的、格力相差不大
「渠道為王,終端致勝」,中國企業走出去要想讓國外消費者迅速認識、迅速接受,渠道是最重要的手段。可以說,渠道是一個企業贏得市場的「命脈」,但是國外的渠道大多都掌握在歐美巨頭手中。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初來乍到最重要的就是渠道。分布三大洲的Best Buy(美國)、Cdiscount(法國)、Rakuten(日本)三大電商平台作為極具影響力的全球渠道商,其所反應出的指數是自主品牌產品滲透率、也是海外影響力的縮影。
北美電商平台代表:Bestbuy(百思買) 是全球最大家用電器和電子產品零售集團,目前線上跨境業務主要在北美國家,包括加拿大和墨西哥;如上圖,海爾在Bestbuy產品滲透率擁有絕對優勢。這與海爾較早進入美國市場有很大的關係。早1999年,海爾就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設立了佔地44.5萬平方米的首個海外生產中心;格力在2011年成立了美國分公司,也開始了自主品牌之路;美的在2016年建立了美國第一家研發中心,未來也將在美國市場布局。
歐洲電商平台代表:Cdiscount為法國購物網站,擁有1600萬買家,國際業務主要分布在哥倫比亞、象牙海岸等。如上圖,海爾在Cdiscount產品滲透率居第一。在歐洲,海爾先後建立了德國研發中心、義大利設計中心、法國營銷中心,實現設計、制和營銷「三位一體」本土化模式,並採用縫隙化和差異化戰略成功進入中高端市場,在法國賣場里賣的最貴的冰箱就來自海爾;美的在歐洲市場更多的還是OEM代工產品,格力尚未布局。
亞洲電商平台代表:Rakuten.com目前已成為日本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樂天購物聚集了3000賣家、超過8000萬客戶和2300萬產品。如上圖,海爾在Rakuten.com產品滲透率達到10,而格力、美的均無布局。
全球用戶影響力:海爾套圈領跑 美的、格力外圍跟隨
互聯網時代的用戶需求是個性的、不受控制的,尤其是面對全球龐大的消費人群,如何把無數小眾的需求,變成相對大眾的訂單。這個挑戰很大。企業自己只有依靠互聯網才能了解到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也就說要與用戶對話、溝通。
Facebook平台上每天被發送出去的消息數量高達120億條、每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了13億人、用戶們每天在Facebook上執行搜索命令的次數為10億次……作為在海外最具影響力的用戶交互平台,Facebook上的用戶指數成為品牌在海外影響力的有力見證。
如下圖,海爾在Facebook的總贊數達到20萬、關注總人數達到19萬。自2012年起,海爾就通過Facebook等社交媒體平台,邀請用戶參與產品設計、創意和傳播,使用戶成為產品的創造者、購買者和宣傳大使,僅在歐洲五國,海爾Facebook忠實粉絲就已達 60萬。
美的總贊數2444,關注總人數2469,排名第二;格力總贊數2167,關注總人數2210,排名第三,但是與第二名相差不大。(如下圖)
對於當前的大量中國家電企業來說,全球化是最大的機遇,關鍵取決於到底中國家電企業是否具備在全球化擴張過程中,實現成功的全球化品牌的運營和引爆,希望家電三巨頭的出海方式能為更多的中國企業提供借鑒之路。
海爾一直以創自有品牌為目標,進行國際化,早在90年代就在美國南卡州建廠,實現了當地融資融智融文化,先後收購了斐雪派克,三洋又與去年收購了美國GEA,在世界家電版圖上影響力更大,但是最近幾年發展速度明顯放慢了。美的與格力更務實,給國際品牌做了很多貼牌銷售,美的收購了德國庫卡機器人公司,走的是另外一條路。格力是一個空調專業品牌 明顯遇到了發展的天花板。
海爾電器是垃圾,我以前看到媒體報道和廣告宣傳海爾,很是迷信海爾,搬新房時(1997年)空調、冰箱和洗衣機都是買海爾的。可是兩年內連續壞個遍。而老房子的格力空調,容聲冰箱,美的風扇至今沒有出任何毛病!
美的、海爾、格力三大白家電巨頭的產業布局都是多元化。格力專業化和多元化、美的國際化和多元化、海爾模塊化和多元化。儘管戰略上都在多元化,戰術上卻不盡相同。從表現力來看,由於體制壁壘,格力在手機、汽車領域的多元化並不成功,海爾模塊多元化勝算尚未可知,目前基本處於孵化狀態,美的的多元化特點比較明顯,國際化和科技化,從2017美的集團各事業部全球市場表現來看,其50%以上事業部已經實現國際化業務。
非要論排名,就全球影響力來講,個人認為,海爾全球影響力第一,海爾推廣國際市場早並取得了很大的國際市場。美的第二,格力第三,格力主要是董小姐在國內熱度高,所以大眾都很熟悉!國際市場不曉得開發的怎麼樣。僅供參考,望大家關注我,認證差粉絲數啊??謝謝老鐵們!
美的、海爾、格力,從2017前三季度營收來看,美的最強,1878億,海爾次之,1192億,格力墊底,1120億。營業收入意味著市場規模大小,利潤高低意味著盈利能力強弱。從2016年和2017年市場表現來看,美的營收和凈利潤穩居第一這和美的集團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有關。也就是說,美的通過這幾年的轉型,既能上銷量,又能實現盈利的產品多了。預計2017年美的營收會達到2300億。
海爾的重心應該是國外市場,要不然當初冰箱里美菱也輪不到長虹收購,容聲也輪不到海信收購,洗衣機裡面的小天鵝也輪不到美的收購,空調裡面的科龍也輪不到容聲收購。海爾要是不去收通用,斐雪派克,三洋的話,拿下這些品牌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現在影響力是格力!
不管你走在那裡,整棟整棟的樓盤安的全是格力。美的算老~?一晚一度電,騙了多少人?
作為白家電三強,三家發展路徑不同。格力專註空調,海爾電器智慧家庭的戰略定位逐漸清晰,美的收購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庫卡,走國際化科技集團戰略轉型。目前美的的產品線豐富,產業鏈完整,從這一點而言,美的前景最為明朗。
推薦閱讀:
※有哪些冷門但好用的Word技巧?
※中國哪個大學人工智慧專業好?
※excel與word如何數據鏈接?
※前後端分離,數據處理到底是該放在前端還是後端?
※與雷軍10億賭約將到期,董明珠卻說10億不重要。目前看這個賭局誰贏了?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