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山西越來越落後?


我是山西人,每次我給別人介紹我來自山西,別人就說「煤老闆」,「老陳醋」,拜託,那只是一部分人,我們也有風景,歷史文化。

乘坐大西高鐵來山西遊玩一圈。這條黃金線路連接了山西主要城市,沿途風景無數晉祠、喬家大院、平遙古城、王家大院、大槐樹、堯廟、鸛雀樓等名勝古迹,每年都吸引了無數遊客。

山西落後?想比較於全國其他城市,山西的經濟的確不算好。山西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的地區,現在的經濟落後只是政策和原來的產業結構不合理造成的。西部大開發,東部崛起,都沒有我們山西,我們只能自立更生。

山西作為中華民族的發源之一,文化的底蘊極其深厚。然而這種思想也影響了很多人,不敢創業發展。煤炭大多輸送給南方城市,我們村以前燒的都不是啥好炭,近年來由於提倡環保,作為資源大省,我們也在發展。

山西也在發展,利用自身的優勢尋求出路。


山西落後已然變成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我舉個山西省的一個縮影——某中央企業駐晉單位的例子。

首先,這個企業有著曾經輝煌的歷史,他的產品曾經在國內是行業霸主的地位。那還是90年代的事情。在那個時代,山西有著令人驕傲的重工業,很多人擁有著國企這樣的鐵飯碗。很快,隨著改革的春風,很多思想啟蒙早的單位員工,或離開去南方發展,或憑著技術自己出來創業,脫離了體制的他們發展的很快,但是這個單位依舊延續著各種規則,留下的大多是保守,消極的人,靠著國家政策苟延殘喘著,可以說體制是一方面,但是更主要的還是人的主觀能動性不強,混日子的心態居多,招聘應屆生幾乎清一色山西人,因為他知道外地的來了留不住。但是依然做出極有限的改變,和山西目前的局勢何其相似,政府部門雖然在近些年加大了招商引資的力度,但是對於政府內部的頑疾視而不見,辦事效率依然不高,還是一副官本位的老思想。

有人說山西因為有資源,養成了普遍人們的惰性,也有人說,因為山西的地理位置尷尬,東不成西不就,還有人說,山西四周都是山,交通落後完成經濟落後。但是人們往往忽略了政府的作用,政府如果真正實實在在的改變,才會讓自己的人民有歸屬感,而現在山西靠關係走天下不僅沒有收斂而且換了形式而已,想想為什麼人才不來山西,資本不來山西,就是因為政府的主導力量太強,不能發揮市場經濟真正的作用,只有做大做強的公司來山西才會被政府正眼看待,而不是用心培育本地可發展的產業,不敢於放開手腳,很多保護當地企業的措施,這樣反而會讓當地企業不思進取,這也是為什麼山西很少有全國性的優秀企業。

總得來說就是該管的不管,不該管的瞎管,說到底還是執政能力的問題。


作為一個從小在山西小縣城的長大的人,從小身邊便是礦啊煤,坐吃山空。人雖然淳樸,但是僵化,不會再新的模式下找尋新的出路,就這樣一步一步的把自己的路堵死。官員雖然積極尋找出路,但是百姓確實固守城規,不得變通。骨子裡的老實也是致命。煤經濟的低迷,有沒有其他產業可以發展與延伸。而且地理位置雖然有北京等地的照拂,卻無法吸引人來,缺乏很新的產業,無法為城市帶來新的活力。教育水平逐漸底下,從高考成績就可以看出,而且高等學府少,只存在一所211,今年所評2的雙一流更是成績慘淡。作為只有礦產而沒有新的活力的省份,地理位置又不好,自然無法順應新時代的潮流。再者氣候也不是很好,土地為黃土,地貌為丘陵。無法發展農業,人口也不是很稠密,無法發展紡織業等輕工業,尷不尷尬不尬,很難形成賴以生存的產業。落後是什麼,無非就是自找死路。山西歷史文化悠久。卻對於旅遊業這種了賴以生存的資源不好好把握,令人費解,霧霾嚴重,經濟不好,作為省會城市的太原的經濟排名也是居全國倒一。但是,這仍然是我愛的山西,像母親一般深沉偉大!!孕育了無數人才的廣袤大地



經濟,歸根到底是人的行為。經濟搞不好,歸根到底是人的問題。現在,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最活躍的地方,在這個背景下,全國各地雖然有各種不同的區域條件的影響,但是,如果某地沒有把當地的經濟搞好,可以說明當地的人在主觀方面沒有充分的理解當前世界經濟的大背景,沒有積極地提升改變自己去抓住這個大背景下的大機遇。

山西除了省會太原,其他各市的經濟增長速度都非常緩慢,大多數是負增長,最低的是負13%。

山西煤炭多,幾乎每個市、每個縣都有幾個大中型煤礦企業。小的時候,煤礦開採證的管理不嚴格,甚至一些小村莊也有煤礦。如果說中國是一個大工廠,山西就是全國的鍋爐房,需要煤炭的時候,全國都仰仗它;不需要煤炭的時候,誰也不會想起它。

煤炭多,給山西創造過發展機遇,與此同時,山西也被煤炭綁架了。

事實上,即使在安檢制度和安檢措施比以前已經先進很多的今天,山西依然是煤礦事故多發地帶,在大多數情況下,地方官員為了不影響升遷,都會默許煤礦主與死傷者家屬私了,能壓住不上報就不上報,即使必須上報,也是盡量縮減人數。馬克思說資本來到世間,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同樣,山西的每塊來到地面上的煤炭也滴著血。

沒辦法,山西人吃的就是這碗黑飯。明知道這是高危行業,但是山西人很難離開它。在我的老家,青壯年勞力當中,至少有70%的人是礦工,有20%的人從事的是相關行業,比如運煤司機、裝卸工、洗煤工。煤炭在山西的地位如此重要,可以想像:一旦煤炭業淪落,山西將會落到多麼悲慘的境地。

煤炭是山西的命,沒有煤炭的支撐,山西迅速陷入了百業凋敝的狀態,在那些完全依賴煤礦的地區尤其如此。煤炭行情看好的時候,這些地方人煙興盛,失去了煤礦的支撐,這些地區完全成了一潭死水,幾乎看不到活力。

以前,山西也出現過這種情況,煤炭行業有時衰落,有時看漲,但那都是周期性的現象。這一次不同,因為這是整個中國經濟的趨勢,傳統能源行業和所有以傳統能源行業為基礎的省份都走到了盡頭。

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成為東亞最大的一個經濟凹地,在改革開放的政策下,國門大開,世界經濟如大江東流一般在這個凹地找到了低成本資源,幾千年來第一次,中國成為世界經濟產業轉移的目的地。

在這三十多年的「低成本紅利時代」,各地只要人能幹,願意干,就能實現勞動致富。比如在浙江等沿海一帶,搞台機器就可以開廠,馬路邊開一個門面就能做生意。而在山西這樣的煤炭資源大省,發財曾經如在地里挖土那樣的輕鬆。

在那個時代,致富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世界經濟產業轉移到中國的低成本紅利。這是中國過去三十多年經濟高速發展的一個基本的經濟原理。我們可以把低成本紅利經濟發展當作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在這個初級階段,經濟的各種參與要素處於低級水平,資源只要粗放的開採,人力只要低技能發揮,產品只要粗製濫造,人們只滿足於基本生理需要。在這樣的時代,ISO質量管理體系只是廢紙一堆,高級技能無用武之地,在那被原始本能慾望充分激蕩的大腦意識中,任何先進的文明文化觀念,還找不到可以發育的胚胎。

隨著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各種成本也將持續走高,低成本紅利必然有走到頭的一天。2008年之後,中國已經不再是世界經濟成本最低的凹地,低成本紅利產業開始轉移出中國。粗製濫造的工廠關閉了,假冒偽劣的門店關閉了,從黃土地下剷出來的煤炭和土疙瘩一樣的不再值錢,渾身是勁的勞力很難找到活干。同時,另一方面,有先進管理體系、先進位造技術、產業核心技術、產品品質優良的工商業,活的依然很好。這些行業的利潤,並非來自低成本,而來自高附加值。這些高附加值的工商業經濟就是經濟發展的高級階段,是低成本紅利之後的第二個階段。這也是一條經濟原理。

如果說在低成本紅利階段,只要是個人,就可以輕鬆獲利,那麼,在高附加值階段,對人的要求也將提高。不要蠻力,要的是技能,技能越高越好。不要膽大,要的是專業,專業水平越高越好。不要擴張,要的是專註,越精深越好。不要盲目追求GDP的增量,要的是GDP的含金量。

不獨山西,全國各地現在都處於從低成本紅利階段向高附加值階段的調整轉變。在這個階段,成本不再是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比如,在重慶製造的產品並不會因為西南內地的重慶到沿海港口的物流成本較高而喪失競爭力,高附加值帶來的利潤可以遠遠地超過這些較高的成本。相比重慶,東北、山西等地距離沿海港口的距離要短的多。

關鍵在於人的轉變。人的觀念、人的素質、人的專業知識乃至相關的各個社會體系,都需要從低成本紅利增長階段的模式轉變為適應高附加值發展階段的模式。沒有人的這些轉變,就不會有工商業經濟的升級。建議遼寧、山西等地,應該能認識清楚這個道理,首先做好人以及有關社會體系的轉變工作。

當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然而,山西的條件並不匱乏。山西有比較雄厚的機械工業基礎,有在全國名列前茅的旅遊資源,當然還有傳統的資源優勢,距離北京也很近。這些都是山西經濟向高附加值階段轉變的有利條件,關鍵就看山西人怎麼幹了。


山西是我國重要的資源大省,特別是煤炭資源首屈一指,山西也是我國歷史大省,文化底蘊深厚,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近代以來山西的發展相對落後,我覺得有以下二方面:

一、經濟結構單一

作為我國煤炭資源第一大省,山西可以說興也煤炭,敗也煤炭。由於經濟結構單一,山西的煤炭產業一隻獨大,經濟活力明顯不夠,而且大部分是粗放式生產,效益低下,還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我今年去了一趟山西,在晉中和介休之間,大大小小的運煤車在公路上來回穿梭,塵土飛揚,很難想像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天的生活是怎樣的。當國家抓環保時,關停了眾多的家庭作坊式小煤礦,各種利益交割,同時隨著新能源的崛起,煤炭需求下降,造成山西發展緩慢。

二、思想觀念

山西歷史上是我國非常富有的省份,晉商可以說赫赫有名,但近代以來,山西自從有了煤炭這個金子招牌之後,思想反而固封不前了。但山西人並不差,百度李彥宏就是山西人,但由於山西經濟環境原因,很多有能力和開放思想的人都往外面發展去了。

最後我們看一下今年上半年各省的經濟增長情況。從下圖可以看出,山西上半年經濟增長6.9%,處於倒數位置。


十八以來,山西的問題暴露很嚴重,現在雖然落後,但旅遊資源非常豐富,五台山、平遙古城、大同石窟、喬家大院、皇城相府等等,人文歷史底蘊非常深厚,相信山西在經歷陣痛之後,一定會走出困境,把山西建設得更美好。


【原創作品,感謝閱讀】


作為18屆山西籍畢業生我從人才角度講講吧。

1坐標大連某工科學校,秋招馬上就結束,山西來的企業屈指可數,我只見過太重召開了宣講會,與其他省份企業數量相比真是相差太大。

2身邊同學沒有一個去山西的,而去江蘇的佔了60%,沒有人才去,談和發展。

3小學,初中,高中同學中,留在本省的基本是高中以下。高中班級60人,中考時是全縣前60人一個班,目前留在山西的10多人,幾乎全都離開。

4留在山西的同學中,只有一個是在太原太鋼,其他是在本縣,主要是當老師或公務員。

5本人找工作時,也想過回家鄉,可是企業太少選擇餘地太小,工資水平5000左右。

綜合來說

人都走了,談何發展


作為一個山西人,我不想說山西越來越落後,我相信山西未來會越來越好。

提問者之所以得出越來越落後的觀點應該是只看到了山西的昨天,前幾年山西GDP確實落後。今年以來山西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實施創新驅動、轉型升級戰略,全省經濟在一季度走出困難時期,上半年步入合理區間且追平全國增速的基礎上,前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穩中向好、好中提質,經濟增長14個季度後首超全國平均水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新進展,經濟運行質量效益持續改善,經濟發展活力潛力正在釋放,由「疲」轉「興」的態勢持續向縱深發展。

在山西省統計局發出的統計公報中,可以明顯看出我省的經濟正在提速發展。且服務業支撐引領作用更加凸顯,旅遊消費持續活躍,這也彰顯了我省從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的轉變。

擼起袖子加油干,山西明天會更好!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西人,我覺得山西落後的根本原因還是與山西人的個性有關係。守舊、膽小怕事、戀家、沒有飲水思源的精神,這是山西人普遍存在的現在。晉商在歷史上很有名,但僅限於明清時代,當代是浙商的天下,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宗慶後、馬雲可以把企業總部設在杭州,馬化騰把騰訊的總部位於在深圳。而李彥宏作為當代晉商的代表,卻沒有選擇在山西,這固然與山西的整體環境有關係,地方小吸引不到人才。但也可以從一方面看出山西的癥結所在,留不住人才。有本事有能力的恨不得早點遠離這,不會想著回來帶動一方水土,說實話也真帶不動。


正宗山西人回答你:山西人思想保守不求上進,不敢闖蕩,比較戀家,小地方都拼關係.官本位思想嚴重 老想著做官 。領導 目光短淺 做事沒有魄力 只求自保。年輕人 一心想著外邊 無意留在本省

但是 山西人能吃苦 做事踏實.多希望山西能返回晉商時代的榮光


我是一個在山西的外地人,在山西生活工作了四十年,可能我的話會很尖銳,但是我聲明,我心裡熱愛山西。說起山西,從常家莊園,到喬家大院,從平遙古城到王家大院,都是在清朝那個特定時代依靠皇家發展壯大起來的。民國、新中國之後,隨著國際 、國家政治、經濟格局的改變,山西的地緣優勢喪失殆盡,而由於各種原因,山西人沒有能適應這種變化,在歷史優越感與現實之間迷失了、迷茫了,逐步變得自卑、自戀了,無法敞開心胸面對世界了。僅以山西麵食為例,從古至今,只是弄了個面的花樣,而面所需要的副食,卻亘古不變,山西最大的機場賣的是蘭州拉麵,山西麵食卻還是只在市井民間傳頌,而本地人還在自足自戀中。好東西需要發展,需要發揚,與時俱進嘛,對吧?


推薦閱讀:

重约5吨的山西博院镇馆之宝虞弘墓石椁受损了,咱们的国宝什么时候能被保护好?
如何評價老太原迎澤公園的大象滑梯不能玩了?
如果讓你定居北京和山西太原,你會選擇哪裡?
洛陽比太原強在哪裡?
山西前首富被女明星甩,負債千億,如今流浪成老賴誰的過?

TAG:社會 | 太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