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新加坡到底有沒有守好「小國外交的本分」?


這個問題已經成為今年7月份以來,新加坡國內爭吵最激烈的話題。首先挑起這個話題的人,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新加坡前駐聯合國和駐美國大使,是新加坡最有資歷的外交官之一、現在他擔任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的院長,他的名字叫馬凱碩。

有意思的是,這位親華的新加坡大佬馬凱碩,是印度後裔,而非華裔。

當時的大背景是,中東的彈丸小國卡達,因為太過強勢的外交戰略,得罪了中東阿拉伯世界的老大哥沙特,沙特糾集了一幫子小兄弟國家,集體「圍毆」卡達,卡達在外交和經濟上一度陷入困境。

於是,馬凱碩有感而發,在新加坡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紙《海峽時報》上發了一篇評論文章,呼籲新加坡吸取卡達的教訓。比如說,新加坡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唱對台戲,就被馬凱碩認為是違反了小國外交的本分。這篇文章一發表就在新加坡國內引發巨大轟動,新加坡政府多個高官參與了這場大討論。

據我私下了解到的信息,新加坡政府是非常非常不滿意馬凱碩的公開批評。不過考慮到馬凱碩在新加坡政壇的地位,政府不敢動他。但是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話,就應該還記得新加坡政府在這場大討論後一個月,公開高調驅逐了馬凱碩在新加坡國大的同事黃靖教授,聲稱這位華裔教是某國政府的說客。

黃靖被驅逐與馬凱碩掀起的這場大討論有沒有關係?明眼人都知道,黃靖和馬凱碩的很多觀點都很接近,所以,在新加坡沒啥根基的黃靖教授,很容易成為政府的出氣筒。

至於說馬凱碩教授的觀點,我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雖然卡達和新加坡的情況不同,但卡達的教訓,新加坡可是要想好了。

當然,新加坡作為一個彈丸小國,他的安全憂慮,大國應該理解。怎麼樣能打消新加坡的安全顧慮,也是其周邊大國必須思考的課題。


回答這個問題可以有很多個層面。不同層面的看法會有差異。木叔呢,是關注到了不久前李顯龍訪華時中方媒體的輿論,特別是網路的輿情與動態。整體而言還是偏負面與揶揄。這也正常,網民素質參差不齊,很少有能力全面佔有中外資料,更沒有實踐與實際,從而理性客觀看待國際關係的。網路是自由空間,空想和搞笑的太多,因而確實沒必要太在意一些搏眼球的言論。

建議朋友們有興趣看一本寫新加坡外交的書,是賈亞庫瑪爾教授的《新加坡外交經驗》,雖然是英文,但比較深入淺出,內容也不會有問題,更接近新加坡的現實。

討論國際問題,確實需要一些帶有理性與客觀的分析,來儘可能去接近真相,比如新加坡外交這個話題就如此。其實嚴格意義上講,新加坡作為一個小國,在外交上八面玲瓏,做得很不錯了。至於本分是什麼,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先說第一層意思,木叔為什麼說新加坡外交做得不錯?

從上個世紀60年代與馬來西亞鬧分家伊始,新加坡就秉承了遠交近攻的策略。與西方國家密切關係,為新加坡帶來了重要安全保障,不用再擔心鄰國對其威脅與不解。如今新加坡也是非美國盟國的美軍東南亞的重要合作夥伴。既沒有成為美軍的直接駐軍基地,避免過度刺激相關國家,但又與美國維持高度協作,平衡玩的不錯,各方都能接受。一個例子是每年舉行的「香格里拉論壇」中美等多國軍方悉數參與,就是新加坡玩轉軍事外交的體現。

發展經濟上也依賴外交的互動。比如新加坡和中方的經濟交流十分深入,是東南亞與中方經濟外交最密切的國家。蘇州等三個產業園區基本奠定了新加坡在中方對東南亞經濟合作中的領先地位。

前一段木叔與新加坡駐華使館及促進局溝通時,對新加坡依然看好中方企業發展,特別是海外進取的意圖有所了解,覺得這個國家在東南亞對外經濟版圖中對華的意義無可取代。

新加坡的外交也夠意思。為了讓所有東盟國家與中方改善關係,新加坡要作為東南亞最後一個與中方建交的國家。中方和印尼外交關係恢復後的1990年10月,中新建交。

這件事讓這個東南亞小國在東盟中的信譽和地位得到了很大提升。也讓包括中方在內的全世界看到,新加坡外交有自己的風格和操守而不會受制於人。

從這個延伸到第二個層面的話題:就是所謂小國外交的本分。

其實相信很多人看了木叔以上的介紹,會對新加坡哦外交的「本分」有一定的了解。確實,一個無資源、少人口、小國土的國家能周旋於各個大國和國家集團間,一定要有一些靈活度,但也要有基本的原則和態度。新加坡和中方建交就是一個例子。此外,新加坡的幾任高層都能與中方直言交流,中方高調宣傳與報道,同樣說明新加坡在中方外交中的分量和地位。

當然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利益,不可能完全契合,因而彼此有些摩擦很正常。這和所謂的本分沒關係,而是一個客觀存在的現象。

在木叔看來,外交的本分在於堅持自己國家利益的前提下,承擔一定的社會擔當,對本地區與國際發展盡到一定義務,為促進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並得到多個相關國家的認同。無疑,新加坡大體上是做到的。與其他國家有些問題,也是在發展中可以解決的問題,而非必然矛盾。

至於有些網友對新加坡這個華人身份的國家,卻接近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戰略憤憤不平。這其實是多慮了。新加坡人從不認為自己的語言和皮膚代表中方利益,就如同英國與美國同文同種,但依然有矛盾和各自不同一樣。在沒損害到其他國家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新加坡的平衡外交是還能繼續玩下去,並且依然會被各方接受的。


有學者認為,小國外交的命運通常是成為大國的附庸國、成為中立國家、加入不結盟運動或加入區域性的小國組織。但這裡的「小國」可能更多地是指「弱國」。新加坡就國土面積和人口而言,確實是小國,但新加坡扼守馬六甲海峽這一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地理區位,就國內生產總值、對外投資、港務、航空、金融、治理等來衡量,新加坡其實是名副其實的「強國」,一定程度上,以上小國外交的原則並不完全適用於新加坡。

20世紀末期新加坡所創造的「亞洲四小龍」奇蹟舉世矚目,同時因國內成就、外交技巧及前總理李光耀的有效執政被英國報章冠以「小國大外交」的名頭。李光耀時代,新加坡一直堅持國家獨立,活躍於國際舞台,在大國間遊走。新加坡前副總理和高級部長拉惹勒南在1976年用「太陽與行星」的關係比喻新加坡的大國平衡策略:「太陽」意指美、蘇、中、日,「行星」指代新加坡。在平衡大國的情況下,「行星」才有更大的行為自由。

現任總理執政後,新加坡在海牙仲裁之時表明立場支持菲律賓,又因裝甲車事件引發外界對中新關係的諸多猜測,認為新加坡外交在中美之間失衡,沒有認識到身為小國的地位。一系列事件也引發了新加坡國內對新外交戰略的熱議。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馬凱碩提出,小國應有小國的作為,在外交上應該謹慎行事,在評論大國之間的事務時,小國應該盡量剋制。馬凱碩院長的言論有其道理,的確,對於小國來說,外交大戰略的制定與具體外交策略的選擇都應該以其本國實力與地緣政治環境為基礎。但是,此言遭到新加坡巡迴大使比拉哈里和新加坡前外長尚穆根等人批駁,外交部長維文指出,新加坡雖然是一個小國,但絕不成為大國的附庸國,新加坡要促進法治和國際規範的全球秩序,在國際事務上扮演建設性的角色,實際上是繼續小國大外交的戰略。

以中新關係為例,繼2016年的數次波折,2017年中新關係已經呈現緩和趨勢: 新加坡充當了中國與東盟間的協調員,協助促成了《南中國海行為準則》框架的通過。李總理也在G20漢堡峰會期間與中國領導人見面,探討新中如何合作以推行一帶一路倡議。今年9月,李總理高調訪華,與我國各級領導進行會談。值得注意的是,李總理政府也擬定於10月訪美會見特朗普。所以當前的新加坡外交仍可視為「小國大外交」的延續:在中美間遊走,憑藉新加坡的實力和影響力,為新加坡發展謀求實際利益。


謝邀!不知道題主這個「小國外交的本分」是指什麼?有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

本分,也作本份。也就是安於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之意。小國大國雖然體量不同,但是從法理來講,它們的權利義務都是平等的。這個在《聯合國憲章》第一章第二條中都有所闡述,在這就不一一贅述了。也就是說並沒有什麼大國任性小國本分之說。


當然,在現實的國際關係當中,大國小國,強國弱國的地位以及影響力那是不一樣的。眾所周知,二戰後形成的東西方兩大陣營,北約華約兩大軍事集團,就是以美國、蘇聯為首,兩個「大佬」掌控世界局勢,其他小國甚至中等國家都處於從屬或小跟班的地位。如果一些小國敢於不守規矩,冒天下之大不韙,有可能就會成為大國利益之爭的犧牲品。輕則被制裁,重則被武力「教訓」,甚至釀成亡國之災。如當年的巴拿馬因運河主權之爭,美國就悍然入侵,並將該國總統諾列加押往美國受審。再比如薩卡什維利從美國回到喬治亞以後,通過顏色革命當上總統,採取親西方的政策,全然不把強大的俄羅斯放在眼裡,激怒了普京,俄羅斯軍隊大舉入侵喬治亞,並利用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迫使喬治亞就範,原屬喬治亞的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宣布獨立。


古今中外,這種例子很多。中國古代就是一部分分合合的歷史,這裡面古代賢人智者也總結出了不少小國存亡之道。在春秋戰國群雄爭霸時代,小國的命運多舛。魯哀公就曾經問於孔子曰:「寡人慾吾國小而能守,大則攻,其道如何?」孔子對曰:「使君朝廷有禮,上下相親,天下百姓皆君之民,將誰攻之?苟違此道,民畔如歸,皆君之仇也,將與誰守?」

翻譯過來就是:哀公問孔子說:「我想讓我的國家雖小卻能保住,大了就能攻打別國,該怎麼辦?」
孔子回答說:「讓您的朝廷講禮制,君臣上下相親相敬,那麼天下百姓就都成為您的子民了,誰還會來攻打您的國家呢?如果違背這治國之道,百姓都背叛,都是您的仇人,您還和誰守衛國家?」
孔子的回答贏得了哀公讚歎:「您說得真好!」

我想孔子說的就是小國的存亡之道,恐怕也就是題主所言,安守本分,奮發圖強吧?


但是,現實生活中,一些小國不自量力,不安分守己,甚至介入一些大國強國之爭的的確不少。

新加坡過去在李光耀時代,對內專註發展經濟,對外秉持平衡外交,雖然蕞爾小國,在中、美、俄等大國之間卻也能長袖善舞,樂享國泰民安。其中與中國關係處理的不錯,無論是官方互訪,還是民間往來,無論是蘇州工業園的經濟互利合作,還是政治外交方面的溝通協調。但這種狀況在其子李顯龍上台之後卻發生了變化,也許是自視甚高,竟不斷插手一些不是分內的事情,惹出了一深麻煩,比如在處理與大國之間關係方面,不再秉持中立原則,而是選邊站。不是當事國卻插手一些別國事務、對別國的內部事務指手畫腳等等,說了一些不合身份的話,也做了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也一度引發了與大國之間關係緊張。經一事長一智,好在現在新加坡政府多少認識到了錯誤,並且有所悔悟和修正,消停了許多。知錯就改,善莫大焉!作為新加坡來說,佔據了很好的地緣優勢,又是經濟發達國家,如果能夠在充分正確認識自己,本著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下,正確處理好與中、美等大國之間的關係,還是能在東盟地區性事務以及國際舞台上發揮一定建設性積極作用的。

常言道: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小雞尿尿,各行其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小國還是需要守一點規矩和本分的好!《朱子治家格言》有雲:倫常乖舛,立見消亡;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作為一個小國,自知自重一些,言行有度一些,且莫亂說話,亂說必被扇耳光,且莫亂插手,插手必被抓手脖子。輕則誤國誤民,重則要了卿卿性命!在這一點上,他還需向他老爸李光耀和中國古老的智慧學一學!


常言說有其父必有其子!但也不盡言,有的父親是才華橫溢光彩奪目;但有的不孝子就不如盡意了。父親辛辛苦苦打拚出來的江山卻被兒子敗得乾乾淨淨的!這樣的倒子在我國的歷史上大在人在,這我們的身邊也大有人在。

就新加坡而言也很有意義!父親李光耀是因為背靠美國而發展了新加坡的經濟,使新加坡能夠走向富裕。在當時情況下,能夠審時度勢,利用自身的地理環境和國際環境,使國家得到美國的支持,從而走向富裕這確實是很明智之舉的。

但是時過境遷,兒子李顯龍顯然還在走父親的老路子,在許多方面充當美國的馬前卒。這樣的不如變通的做法顯然與現在的國際環境不符,所以應該說不識事務的。

李顯龍在中國的南海等問題上,處處與中國刁難,說明新加坡的李顯龍並沒有做好真正的小國外交。一個好的小國外交是不會全部依靠他國的,除非是特殊情況所致!

現在的李顯龍新加坡有可能感覺自己錯了,有改過自新的可能。但是,新加坡的地理環境可能會有所改變,新加坡的所做所為已經把自己特殊的地理環境優勢葬送了。因為中國已經有了自己的出海口,完全可以不再做新加坡的送財童子了。我們的出海套路多樣化了,單純地依賴新加坡的歷史或將在不遠的將來就能夠划上個句號,新加坡是不會是唯一的碼頭!

新加坡百分之八十的碼頭貨船都來自中國,而他卻處處為難他的送財童子,亦可以說是衣食父母。這樣的歷史不可忘,亦不會忘!

而小國夾在夾縫中生存,就不應該單純地依靠哪個,而去幫助別國欺凌另一個。如果有一天改變了,自己就應該為自己以前所做的事情負責了。

在這方面,新加坡是不地道的。李顯龍很有可能會敗光父親所有的家產,新加坡的未來已經步入泥潭了!小國就不應該強出頭於大國前!!!


當今世界,是一個更廣更深的「春秋戰國」時代,風雲變幻之迅速,力量消漲迅雷莫測,新加坡作為一個富裕但是針尖大的小國,有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又有國土極其狹小的劣勢,和平可極享地利之利,成為貨流轉運中心,裝裝卸卸就可以「坐享其成」。戰時卻是兵家必爭必控之地,扼馬六甲海峽咽喉要道,戰火起則首當其衝,淪為虛墟是頃刻間,所以新加坡心中焦慮可以理解,然新加坡確實沒有「小國外交的本份」,心大了忘了自己的份量,富裕了忘乎所以,沒有認清在大國的力量下你可能無足輕重到可以忽略不計,卻妄想背靠遙遠的超級大國狐假虎威地,不自量力地用卑劣手段遏制近在家門前的超大鄰居,以達到其轉運港長盛不衰的目的,由於價值觀的制約,和對世界各國政治格局認識的膚淺,起著一種老鼠噁心大象的作用,確實沒有「小國外交的本份」,擠在大塊頭中間作「遠交近攻」,戰略近視到以為天下永不可變,豈不知車輪之下螳螂怎樣的下場。


新加坡的外交路線跟以前基諾三執政時期的路線基本相同---親霉反中,這與"遠親不如近鄰"很有道理和意義的一句話相違背的。本人觀點認為這是很不明智的,且不說要新加坡親華反霉,這對於新加坡來說為著本身利益也根本不可能的事。如果學習一下菲國現行的外交路線或許明智些,大國間互不過分親近也不過於疏遠,



兩面逢迎爭取自身利益最大化這才是上策。


黃色皮膚,歐洲制度,有一顆美國心。看美國人臉色行事,城市中的國家。這就是新加坡。把自己看做戰士實則是個侏儒,美國人打狗它就罵雞,對美國言聽計從,偶爾也撒撒嬌。現在對中國所做一切都是假的,只想從中國這裡賺錢,別天真的以為搭上了中國這條船新加坡就聽我們的了,它心裡清楚惹腦美國人分分鐘叫馬來人吞併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為主的國度,六十年代從馬來西亞獨立後,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在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帶領下,新加坡奮發圖強,一舉成為東南亞物流中心、金融中心、商業中心的亞洲四小龍。李光耀奉行平衡外交,遊走於美國、蘇聯、中國之間,小國大外交。蘇聯解體後,新加坡全面倒向美國,略顧及中國的利益,成為西方在東南亞的代言人。本世紀開始,李光耀之子李顯龍迎合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南海問題上上竄下跳,比菲越二國還要鬧得歡,中國和新加坡關係也進入冰凍期。最近三件事讓新加坡驚醒了,1)巴基斯坦瓜德爾港開工建設,2)馬來西亞皇京港啟動,3)中菲關係全面轉暖,給新加坡的衝擊是巨大的,也促成了新加坡外交的深度調整。


新加坡一直以來都是跟著美國和日本走的。在新加坡國內就有不少的美國和日本公司。之前南海問題上新加坡不就是美國的代言人嗎?如果中國現在不是強大了,有了馬六甲的港口,以及其他的成就,再加上放下的美國總統沒有把新加坡當一回事,新加坡會靜下來嗎?新加坡政府也養了不少的印度阿三小強們,這些小強們總是跟華人作對的。所以覺得新加坡它現在是因為沒辦法,所以才暫時靜下來,等到哪一天再被美國看上了,到時候又會再反華了。新加坡雖然聘請了不少中國人,但都是做一些服務業,詢問台,洗廁所,推輪椅,或建築的工作。中國人如果要到新加坡旅遊,就算有的是錢,但是如果沒有簽證的話,就不可以入境了。美國和日本人倒可以自由進出。免簽。


推薦閱讀:

建國後中國為什麼選擇了一邊倒的外交政策?
历史上有过哪些极其愚蠢的外交政策?
結合中國外交政策,簡述南海問題?

TAG:外交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