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橫切和豎切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們要明確這個問題的真正內含是什麼?這個切口是指腹壁切口還是子宮的切口。
很多人會問醫生,做剖宮產的是後會切幾刀,縫幾針。在醫生看來這個問題有點可笑,難以回答。第一剖宮產不是切西瓜,不會為了多分幾塊而多下幾刀,醫生只要按照步驟完成相應的組織層次的分離,把胎兒取出來。而縫合時,醫生也不會算到底縫了幾針,只要把切開的組織再恢復原來的結構、有效止血就可。
腹壁切口剖宮產的切口在下腹部,我們需要分開7層組織:皮膚、皮下脂肪、筋膜、肌層、腹膜、子宮的漿膜和子宮肌壁。為什麼用分開而不是用切開?因為我們不會切斷腹壁的肌肉纖維,而是從兩塊腹直肌之間結蹄組織間隙進入腹腔。其他組織層次都需要用刀、剪銳性破壞。因此腹壁肌層都是通過縱行間隙進入的。
大家對橫縱切口的關心,因為皮膚的切口,我們可以看到,癒合後對美觀又很大的影響。但實際上除了腹壁肌層,其他組織的切口否有橫縱之分。子宮的肌層也有橫縱之分。
皮膚切口的橫縱,決定了皮下脂肪、筋膜的、腹膜的橫縱。總體稱腹壁切口。腹壁切口橫縱有什麼利弊?
腹壁橫切口癒合快、較少出現癒合不良,形成的瘢痕也比較輕,同時因為位置低,在裙褲的腰線之下,可以很好的隱藏起來,因此夏季穿著暴露也不會露出疤痕,有些瘢痕癒合後甚至與正常皮膚相差無幾。優點是美觀。
腹壁橫切口也有缺點:當手術中發生意外時,很難擴大切口。在做婦科手術或者剖宮產時,如果遇到數前沒有估計到的惡性腫瘤需要擴大手術範圍時,或者因為產後出血、異常胎兒需要擴大切口時,橫切口有局限。而縱切口可以一直向上延伸,甚至到肚臍以上、劍突以下。另外急診時,縱切口可以更快的進入腹腔,比如搶救胎兒或者患者生命時。
腹壁切口是橫還是縱,一般不影響再次懷孕後懷孕時間和分娩方式。子宮切口的橫還是縱會影響。
子宮切口子宮下段橫切口
目前絕大多數剖宮產是子宮下段橫切口。這個切口的優點是出血少,癒合快,再次妊娠發生子宮破裂率低,因此基本上現代剖宮產的常規選擇。
子宮體部縱切口,也叫古典式剖宮產
子宮中下段、體部縱切口,叫做古典式剖宮產切口。之所以古典,是最開始發明剖宮產時就用這樣的剖宮產切口。因為肌層比較厚,子宮肌壁血供豐富,因此術中出血增多。另外,如果胎盤附著在前壁,可能切開肌壁就碰到胎盤,而引起更嚴重的出血、引起胎兒的出血進而影響新生兒的健康。縱切口更容易在再次分娩時發生子宮破裂,因此如果子宮為縱切口再次懷孕後禁止陰道分娩,一定要再次剖宮產。
既然是古典式剖宮產,現代代醫生還會選擇這種切口嗎?確實極少,但絕對不適沒有。幾種情況下醫生會選擇古典式剖宮產。首先,在孕中期如果迫不得已剖宮產,會選擇古典是剖宮產,醫生俗稱小剖宮。這時子宮下段沒有形成,無法進行切開足夠長度下段橫切口的而將胎兒取出。其次如果胎盤低置種植在子宮下段前壁處,剖宮產時為避開胎盤,醫生會進行子宮中下段或者體部縱切口。
總之現代剖宮產子宮體部縱切口少之又少,但如果做了這種方式的剖宮產,切記一定要牢記,要保留好出院小結,一旦再次懷孕一定及時告知醫生。再次懷孕後一定不要要求順產。
作者介紹
王玉玲醫生:副主任醫師,黃浦區婦幼保健院婦產科主任。從事婦產科臨床工作25年,有著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擅長:子宮內膜異位症、慢性下腹痛、痛經、不孕症、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月經不正常、更年期癥狀、宮頸疾病、婦科炎症以及懷孕相關疾病的診治。
著名的科普作者,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簽約自媒體作者。三年來在報刊、雜誌、自媒體發表科普文章300餘篇。新浪微博粉絲94萬,為近萬人提供健康諮詢。著有科普暢銷書《做個智慧的准媽媽》《子宮內的秘密》。
剖宮產之橫切口與縱切口
前段時間討論剖宮產術後的瘢痕子宮,二胎能不能順產的問題,有人問到,是不是縱切口就不能順產,實際上,能不能順產,和肚子表面的橫切口或者縱切口沒有任何關係。詳情請閱讀《瘢痕子宮能順產嗎?子宮破裂能預測嗎?》
橫切or縱切,你們看到的只是腹部傷口的橫切或者縱切,而不是子宮的橫切或者縱切,真正影響子宮的是在子宮上的橫切或者縱切。無論腹部傷口是橫的,還是縱的,子宮上的傷口其實都是橫的,一般來說,子宮上不會取縱切口。這裡說的是一般情況,當然也會有例外。
無論
無論外面切口是橫是縱,子宮上的切口通常都是做的「子宮下段橫切口」,如下圖第一張。
第二個「古典式剖宮產切口(子宮體部縱切口)」對子宮的損傷是最大的,由於在此妊娠子宮破裂風險高,手術出血多,已經廢棄了很多年。第三個「子宮下段縱切口」,損傷不如古典式切口大,但是仍然會切斷的較多的子宮肌纖維,現在也基本不用。
但是!!在一些極端情況下,比如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等,子宮下段完全被胎盤覆蓋,手術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本習慣下刀的部位滿是怒張的血管,使我們無法下刀,此處下刀就意味著大出血,醫生會選擇子宮體部找切口,以減少出血風險。在子宮體部做切口,皮膚開縱切口會方便很多,所以很多時候,如果病人是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等情況,醫生往往更傾向於選擇皮膚的縱切口,這樣能給醫生在手術中更大的自由度。手術醫生自由度越大,病人的安全就越有保障。
腹部皮膚橫切口,對於愛美的女性來講,無疑是首選,如第一張圖所示,下腹部橫切口,手術疤痕用小內內就能基本遮擋。
因此,現在常規的剖宮產手術,幾乎都是在皮膚上做橫切口。而橫切口的好處其實還不止於此,有人說,橫切口會切斷經絡、切斷神經,手術損傷大,其實不然。要說損傷,橫切口絕對不如縱切口。
這是人體經絡圖,如果經絡真的是像圖上畫的那樣,一條一條的實線的話,確實,橫著一刀下去,重要的經絡全被切斷了。但是真的如此嗎?
經絡是什麼?經絡並不是實體的東西,在解剖學研究過程中,從來沒有人解剖出過任督二脈。經絡,只存在於活的機體。我對經絡的理解是,與神經、血管、內分泌、體液、細胞自分泌、旁分泌等多種活的機體才具備的功能集合體。經絡上,不同穴位受刺激的反應,和表現方式是不一樣的,這和該穴位所處位置的組織、細胞等的功能組合不同有關。只要是活的機體,經絡和穴位就會存在。而所謂「經絡不暢」,未必是經絡「斷」掉了,更可能是經絡上的功能組合單位,存在某些功能缺陷。比如神經出問題了,或者血管出問題了等。(關於經絡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專業人士指正!)
橫切口更接近皮膚天然紋理,術後疤痕更小。
人體解剖學第二版教材,總論部分有一張圖,是關於人體各個部位皮膚紋理走形的(不是這張,這張在網上找的)。手術切口的選擇,在優先滿足手術操作的前提下,應該儘可能與切口部位的皮膚紋理吻合,這樣的切割,傷口對合更好,癒合更容易,術後疤痕更小。下腹部的皮膚紋理,是橫行的,因此橫切口更有優勢。
下腹部的淺表神經也是橫行的,與皮膚紋理走向大致一致。
神經是從脊柱的發出來的,從後背繞過側面,向前到了腹前壁(如圖),其走形於肌肉間隙只配肌肉的運動,穿梭於皮下脂肪,接受皮膚的感覺傳入。腹壁神經的走形方向和皮膚紋理方向高度吻合,因此,實際上橫切口並不容易切斷神經。
腹部的肌肉、肌肉腱膜都是以橫行為主。
腹部的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都是橫行纖維,不過手術不會損傷到這些肌肉,但是手術會切開腹直肌鞘。腹直肌鞘是由腹內外斜肌腱膜構成的,腹直肌鞘的纖維走向和腹內外斜肌的纖維走向是一樣的。左右的腱膜在正中線部位編製形成腹白線。因此,橫切口,符合腱膜的纖維走向,切斷的腱膜纖維最少,而縱切口是要縱行切開腹白線,腱膜纖維多少被切斷,就不用說了。這就是為什麼術後傷口裂開,多見於縱切口,而少見於橫切口的原因。
大家注意到,腹直肌是縱向的,那麼手術 切斷腹直肌呢?不會的,腹直肌鞘被打開後,由於腹直肌是左右兩塊,從中間分離,把腹直肌左右兩塊,往兩邊以扒,中間就露出來了,所以一般不會切斷腹直肌。不過在扒開左右腹直肌的時候拉斷少許肌纖維是難免的,但事實證明,這並不對腹直肌的功能造成任何影響。
再扒一扒大家比較感興趣的解剖學話題。
什麼是馬甲線,什麼是人魚線!
馬甲線,就是腹直肌外緣,腹內外斜肌從肌纖維變成腱膜的部位,這條線內側是腹直肌,外側是腹內外斜肌。肌肉發達,而皮下脂肪少的時候,就會形成輪廓。解剖學上也稱之為「半月線」。
人魚線,其實就是腹股溝韌帶這個位置,上邊是腹外斜肌。肌肉發達了,皮下脂肪少了,這裡形成生理凹陷,顯得很健美。
既然橫切口這麼好,那麼為什麼還有人做縱切口,橫切口有哪些不好的地方?
橫切口最不好的地方就是,靈活度太差,當遇到手術困難,或者需要探查上腹部的時候,延長切口對擴大手術野的效果很不好。這時候縱切口的優勢就明顯了,切口從恥骨聯合向上一直延長到劍突下都沒問題,能暴露整個盆腹腔的器官,遇到任何困難,或者意外,至少在切口、手術暴露方面,都能充分應對,能給外科醫生以最大的操作自由。在一些困難手術上,醫生自由度大了,病人的安全性就更高了。畢竟,手術還是應該把保命放在第一位,而對美觀的追求,在疾病和生命安全面前,只能靠後站!
作者:郭銘川,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郭大夫科普時間」
新浪微博@銘醫銘言
關於剖宮產橫切口縱切口的爭議
橫切口,縱切口,好與不好仍有爭議。通常我會喜歡橫切口,但是有時候我也會喜歡縱切口。哪個好,哪個不好並不是主要的,主要是你們可以知道有兩種切口方式可以選擇,然後跟醫生探討你想要的方式,當然,最終你還得尊重醫生給你的意見,相信你的醫生!
前兩天發文《剖宮產之橫切口與縱切口》,文章剛發出來不久,就看到其他平台也在講橫切口縱切口的問題。
有人說縱切口損傷更小,我不這麼認為,理由前面文章中已經說了。
還有人說,縱切口開腹更快,從開台到胎兒取出所需要的時間更短。這個我覺得是手術者的操作習慣、手術細節、熟練程度的問題。下腹部橫切口的開腹方式,也是在最近十多年才開始普及的,就現在的醫生來說,基本上年輕的都是先學橫切口,再學的縱切口 。而50歲以上這個年齡段的醫生來說,大多數已經習慣了很多年的縱切口,橫切口是後來才學的。拿我來說,我做橫切口剖宮產,從切皮開始計時,到胎兒娩出,最快可以不到2分鐘,在皮膚採取連續皮內縫合的情況下,整個手術時間,在不刻意追求速度的情況下,平均不到30分鐘,最快一次只用了21分鐘。我還見過更快的醫生做手術,比我還年輕,一台剖宮產做完不到20分鐘。但是!但是!讓我做縱切口,我真的就那麼快,雖然我也能做,手腳也不笨。而曾經帶我老師(做大手術很牛逼那種),我看他縱切口開腹的速度那叫一個爽快。然而,他們雖然也都做橫切口的手術,但我看得出,他們骨子裡對橫切口多少還是有些抵觸的。
還有人說,橫切口損傷腹直肌血管的問題。其實這是個手術習慣的問題。的的確確,橫切口要麼會拉斷幾條腹直肌血管,要麼可能拉斷部分腹直肌的肌纖維。但個人認為這都不是什麼大事兒。我是屬於動不動就拉斷幾條腹直肌纖維的那種。這牽涉具體手術細節和手術方式的問題,這裡就不詳細展開,對普通老百姓來講,這些問題都不重要,因為人有足夠的自愈力去彌補這些損傷。
關於術後粘連的問題
橫切口粘連更嚴重還是縱切口粘連更嚴重?這個話題也是一直爭論不休的,對於病人而言,無論是橫切口還是縱切口,粘連都是必然會發生的,卻極少有人因為粘連的問題出現癥狀。術後粘連這事兒,實際上對絕大多數病人而言並不會帶來生活的困擾,真正受困擾的是給病人二次開腹的醫生。無論是橫切口還是豎切口,醫生在二次開腹的時候,都會有遇到沒有明顯粘連的,也都會遇到粘連得一塌糊塗的。所以本質上這事兒就不是切口的原因,因為可能影響的因素太多了,包括手術細節的問題、個人體質的問題、術後活動的問題、術後感染的問題等很多方面。
所以,歸根結底,做橫切口還是做縱切口,確實各有利弊,而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這個要從病情來看,還要根據手術醫生的習慣來。這事兒就不應該是一是一,二是二,劃分這麼清楚的。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你們有必要知道有橫切口和縱切口兩種開口方式,對你們而言,最大的區別莫過於疤痕不一樣罷了,別的操作上的差異,你們是不可能體會得到的。包括很多人擔心的,「哪種方式恢復得更好?」,儘管手術中存在諸多細節差異,但其實對病人而言並無所謂恢復程度的差異,就是一個好看,一個不好看而已。所以,你可以跟醫生提要求,我想要美觀,想做橫切口,但是不要忘了,醫生出於對疾病變化不可控的顧慮建議你做縱切口,那一定是有他的理由,這時候就不要太較真了!
我是不是說得太多了?
今天我總感覺自己說太多了,不該讓普通人知道太多不必要知道的事情。有的人為了消除恐懼,寧願知道更多細節,知道得多了,懂了,就不害怕了。而有的人對於未知恐懼是拒絕的,你讓他活個明白,它卻寧可把腦袋埋在土裡,把屁股露在外邊,看不見敵人,他就以為安全了。醫生為什麼不害怕,因為醫生見得多了,早就看透了。我說這話的時候,有人評論「醫生說不可怕是因為他們見多了,這個話真尼瑪不像人說的!」我想說,其實醫生也有害怕的時候,那是真遇到可怕的事情了。而醫生的恐懼是埋藏在心裡的,當時他們並不感到害怕,因為他們沒空,醫生沒功夫害怕,醫生只會後怕!
關於這個問題,中國科普博覽邀請到北大醫學院的醫生來回答:
最近陝西榆林一位產婦待產期間跳樓自殺,最終母子雙亡的新聞人盡皆知,而關於孕婦生產的問題,家屬及孕婦都應該多了解一些相關的知識。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在剖宮產中橫切和豎切的區別。
橫切傷口高度約在恥骨聯合上方三到四公分,傷口長度大約十到十五公分。皮膚、皮下組織、筋膜都是橫切,但是到了腹直肌,則在中線處縱剖而進入腹腔內。
橫切有很多優點,可以減少腹膜炎或腹腔黏連的機會,此處肌肉層較薄,出血也會較少,切口不是位於子宮分娩強有力的收縮範圍內,因此傷口破裂的機會少,利於術後早期拔尿管、切口因重力的作用壓力較小利於康復。
一般來說橫切美觀,但也有很多缺點。手術比較費時間,對麻醉的要求高,比較適合擇期手術,切口的延長受限,手術中暴露的視野有限,不能廣泛探查,從切皮到胎兒娩出的時間要長於縱切口,胎頭的娩出由於傷口長度的影響,較縱切口要困難,切口各層術後的粘連比縱切口要重,再次手術相對縱切口較難。
不過,橫切位置在下腹部,大約是恥毛齊平的位置,這個位置並不明顯,所以說,橫切較豎切更美觀。
豎切傷口介於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的正中線,傷口長度大約十五公分,手術視野充分暴露,切口可以視情況而延長,因此術前診斷有合併肌瘤、卵巢腫瘤或有外科情況需手術探查者,行縱切口剖宮產為宜。
此方法簡單快速,劃開後進入子宮取出寶寶的速度較快,在緊急的情形下,如發生臍帶脫垂、嚴重的胎心異常,需立即娩出胎兒時通常會採用這個方法,不過相對而言,豎切的傷口較大,疤痕也會較明顯可見,而且起、卧牽拉較重,因此產婦感覺較為疼痛,傷口癒合不好者較橫切口者多,尤其是腹壁厚的產婦,可發生脂肪液化或感染的問題。
對於患者來說,橫切口和縱切口的區別主要是美觀。對於醫師來說,縱切口時手術相對容易,剖宮產的切口選擇是由醫師手術前決定的,根據孕婦個人情況及手術允許條件,醫生應選擇最為合適的方案,並告知孕婦及家屬。
陝西榆林產婦的家人據報道稱,不支持產婦剖宮產是為了利於二胎生產。這裡需要說明,經過剖宮產後,女性子宮切口在短時間內是難以癒合「牢固」的,剖宮產手術切口的癒合包括,纖維疤痕修復、疤痕成熟到疤痕機化三個階段,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癒合。
剖宮產手術後兩到三年,子宮疤痕肌肉化的程度才能達最佳狀態。所以,對於剖宮產的媽媽,如果計劃生二胎的,最好相隔兩到三年。如果第一胎是剖宮產,第二胎即使胎位正也建議做剖宮產,產後需悉心調養。
本文由科普中國出品,北大醫學科普團隊製作,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監製。
「科普中國」是中國科協攜同社會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科學傳播的科學權威品牌。
生孩子是每位女性既幸福又痛苦的事情,不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都面臨很多的重要抉擇,其中,對於每位愛美的女性,剖宮產會留下永久的瘢痕,怎樣能把瘢痕更加隱蔽的方法自然受女性朋友的歡迎。那麼,今天我們就普及一下剖宮產橫切口和縱切口的選擇及區別。
目前我國剖宮產切口主要就是兩種,分別是橫切口和縱切口。
縱切口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呢?
優點是術中出血較少,因為很少損傷血管、神經,並且取嬰兒相對容易,術中沖洗比較乾淨,術後粘連相對輕些。缺點就是術後瘢痕較大,不夠美觀。
橫切口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呢?
橫切口,又稱比基尼切口,優點就是術後瘢痕較隱蔽。缺點是要損傷較多的血管、神經,術中出血相對較多,術後粘連也較嚴重,尤其是肌肉、腹膜與網膜更容易粘連。
那麼,對於選擇剖宮產的患者,我們到底該選擇橫切口還是縱切口呢?
至於剖宮產選擇橫切口還是縱切口,一方面是患者的選擇,另一方面也依據醫生的習慣。選擇橫切口的原因一般是術後下床活動是對切口影響小,有利於身體恢復。但對於前置胎盤、臀圍及多次剖宮產的孕產婦,不應過分追求美觀而強求切口的選擇問題。
郝進樂
包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疼痛科主治醫師,擅長於臨床麻醉,神經阻滯,椎管內麻醉,無痛分娩,疼痛治療及癌性鎮痛等,從事臨床工作近7年余,還擔任包頭醫學院的教學工作,曾獲得全國急救醫師培訓資格,發表論文十餘篇。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因為順產有一段難熬的陣痛期,所以現在很多孕婦傾向於選擇剖宮產,因為似乎剖宮產不需要經歷太大的痛苦。除了不想忍受陣痛,還有一些是因為胎兒過大、孕婦難產,這樣的情況屬於必須選擇剖宮產。
那剖宮產分為橫切和豎切兩種,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嗎?橫切:
切口位置在下腹部,傷口長度大約10-375px,大概與陰毛平齊的位置,切口位置比較低,即便穿比基尼也不會露出來,而且切口的弧線基本順著皮膚紋理,相對美觀。另外,這個部位肌肉層較薄,出血較少,術後身體活動牽拉較輕,疼痛程度較輕。
但橫切並不是橫著一刀完全切下去,一開始的皮膚、皮下組織等都是橫切,到了肌肉層就是豎切了。所以橫切手術比較費時間,對麻醉的要求高,手術中暴露的視野有限,胎兒出來的時間也比較長,術後容易造成宮腔粘連。
(圖片來源:123rf圖庫)
縱切:
切口位於小腹正中間,傷口長度大概375px,疤痕明顯,很多術後恢復好後疤痕也明顯,術後身體活動牽拉較重,張力大,疼痛程度明顯,比較容易產後感染及脂肪液化。尤其對於比較肥胖的產婦,切口容易裂開。
但手術時間短,方法簡單,視野暴露充分,胎兒能很快出來,尤其適用於難產、胎兒異常情況下,這個時候時間就是生命。
對於產婦而言,橫切還是縱切,主要是美觀問題;對於醫生而言,縱切手術相對簡單,但術前都會根據產婦個人意願和身體條件選擇最合適的方案。如果產婦和胎兒的情況良好,可選擇橫切,不然安全起見應選擇豎切。
但是,不管是橫切還是豎切,對子宮的傷害都是一定的,所以如果身體等方面的條件允許,還是建議孕媽盡量選擇順產。
希望春雨醫生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歡迎關注頭條號【春雨醫生】獲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喲。
版權聲明:本文為春雨醫生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回答橫切與豎切前,大家要明白為什麼有的人需要做剖宮產手術?
剖宮產是解決難產和許多產科難題的重要手段。剖宮產按其在子宮上切口的基本類型可分為子宮下段橫切口剖宮產、子宮下段縱切口剖宮產、子宮體部縱切口剖宮產(古典式剖宮產)。
這麼說吧,剖宮產的發明其實就是讓媽媽挨一刀,救孩子一條命!
那這一刀怎麼挨呢?
大家表面上看到產婦肚子上有的是橫的刀疤,有的是豎的刀疤,這其實只是表面現象;就是救孩子這條命的途徑不一樣,開刀進去刀子宮的路有三種:
腹壁橫切口:因美觀,切口裂開/切口疝發生率低而深受產科醫師及產婦的喜愛,在臨床應用最多。切口沿皮膚皺摺,呈兩側對稱、頂端向下的弧形。
腹壁臍下縱切口:是進入腹腔的傳統切口,操作相對簡單,費時少,便於延長,術野暴露充分,適用於全部剖宮產術,更適合於需儘快取出胎兒的急診手術(如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兒宮內窘迫、臍帶脫垂等)。缺點是縫合後的組織張力稍弱,發生切口疝的機率增高。
Joel-Cohen切口:於下腹部雙側髂前上棘連線下大約3cm處微橫行直切口,鈍性分離脂層及腹直肌,橫向撕開腹膜,剖宮取胎,關腹時不縫合腹膜,用合成線連縫合筋膜及間斷全層縫合皮膚及皮下脂肪。
在現在的很多醫院中依然是豎切與橫切並存,各持己見,這是臨床研究的數據報道結果,有的文章結論是支持橫切口:與縱切口子宮下段剖宮產術相比,腹式橫切口剖宮產術臨床療效好,不良反應少,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有的文章的結論是支持豎切: 腹壁縱切口術後二次剖宮產手術效率高,併發症少,利於產婦恢復。不過數據的研究是基於剖宮產手術的併發症如產婦盆腔粘連、腹壁切口癒合情況等。
從目前我醫院的數據來看--腹壁橫切口,很多二胎來剖宮產的病人粘連情況很少,而且手術醫生從切皮到小孩取出一般時間都在2分鐘內,緊張剖宮產也是如此,可能更快!
個人認為併發症和手術醫生的技術有很大關係,包括切口子宮內膜異位症等,至於橫切和豎切,一方面看你自己要求,現在醫生技術與以前相比是有很大提高了,橫豎都能做!另外一些併發症預料的可能性太低,可以不用去考慮。產婦自己也是無法把握的!
所以橫豎的切口區別就看你自己愛不愛美!
不過需要提醒下二胎媽媽,一般第二胎的切口一第一胎切口是一樣的噢!不然一橫一豎不成十字架啦!
剖宮產無論是橫切還是豎切各有利弊。先說說剖宮產吧,國際衛生組織支持順產,但是有一些情況特殊的產婦,比如說出口狹窄,前置胎盤,胎盤早剝,胎兒巨大等等原因,她們不得不進行剖宮產,這也是為了保證母親及胎兒的生命安全。
剖宮產,一開始只有縱切,也就是大家所說的豎切,是在肚臍和恥骨聯合之間豎著切的一個刀口,一般10-15cm。縱切比較快,對於一些緊急的情況一般選擇縱切,特別緊急時在局部麻醉的情況下即可進行。術後會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疤痕,尤其是疤痕體質的人。一般七天可以出院。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時尚的追求也越來越多,出現了橫切,橫切就是在恥骨聯合上方3cm左右做的橫切口,但是到腹直肌層面就改為了縱切。橫切比縱切手術時間長,但其恢復時間短,五天即可出院。術後疤痕不太明顯,若術中使用美容縫合疤痕更不明顯。對於愛美的女士可以考慮,之後穿比基尼疤痕也是看不出來的。
但我個人覺的,如果身體條件允許的話,還是順產比較好,順產恢復快,生完第二天即可下床活動,生完後疼痛程度比剖宮產要輕的多,也不用輸消炎藥之類的。而且,現在國家提倡二胎,順產考慮二胎無憂哦!
在分娩的時候,由於陰道口狹窄、胎盤早剝、胎兒巨大等原因,很多准媽媽都願意採用剖腹產。對於剖腹產我們又了解多少呢?在選擇的時候,是橫切還是豎切又非常的糾結。那麼,剖宮產的橫切與豎切有什麼區別呢?
橫切和豎切分別有什麼特點?
橫切:橫切口相對豎切來說,切口在恥骨聯合上3cm處,刀口約長10cm左右;切口比較低和隱蔽,不影響腹部的平坦。
豎切:豎切是採用縱向切割的方式,切口由恥骨向肚臍延伸,刀口約長12cm。
剖宮產並非直接一刀劃開腹部皮膚而直接取出胎兒,而是要依次劃開下腹部的皮膚組織等,胎兒取出後再依次縫合。
橫切和豎切分別的利弊:
剖宮產最開始使用的就是縱切。縱切是在肚臍和恥骨聯合之間豎著切的一個刀口,一般10-15cm。手術時間短、安全度相對比較大,緊急情況局部麻醉即可手術。尤其是如果病人出現前置胎盤、胎盤植入等情況,就必須採用豎切,增加病人的安全度。但是豎切疤痕較長,且恢複比較慢。
橫切是後來才出現的。橫切是在恥骨聯合上方3cm左右做的橫切口,但是在肌肉層面就改成了縱切。橫切的手術時間長,靈活度差。但是橫切恢復時間短,術後的疤痕不是很明顯,對於愛美的年輕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術後穿比基尼疤痕是看不出來的。
橫切口和豎切口各有什麼優勢?
橫切的優點:橫切切口的位置較低,切口與皮膚的紋理相符,切口張力小,縫合簡單,手術後疼痛感輕,痊癒較快,傷口感染率低,術後傷口較為隱蔽且腹部平坦,總體較為美觀。
豎切口的優點:相對而言,豎切口會使胎兒的娩出的時間縮短,在發生胎心異常等意外時可以快速將胎兒取出。由於豎切口的方向與皮膚組織的方向相同,切口比較寬敞,手術進行也比較方便;同時,豎切口減少了血管和神經組織的損傷,術後皮膚粘連發生的可能性較低,腹部的切口部位不適感也較輕。
那麼,橫切和豎切該如何選擇?
關於剖宮產的切口,不管是橫的還是豎的,大家看到的僅是外表。到達子宮這一層,大多都採取子宮下段橫切口(當然,任何時候都會有意外情況)
若孕媽之前有過剖宮產經歷,在手術時應選擇原切口。對於新媽媽來說,若媽媽和胎兒的情況良好,可選擇橫切;否則,為安全起見應選擇豎切。不管是橫切還是豎切,對子宮的傷害都是一定的,所以如果身體等方面允許,還是順產對身體的傷害最小。最後祝各位準媽媽都能心想事成,平安產下健康聰明的寶寶!
在十月懷胎預產期到來的時候,有一部分產婦由於自己身體的原因或者覺得自然分娩會很疼,所以會選擇剖腹產的分娩方式。在剖腹產前醫生可能會問你是要橫切還是縱切(豎切)?雖然醫生也會告訴你橫切和縱切的區別,但是提前就對這兩種分娩方式做一個了解還是有必要的。
哪么橫切和縱切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生孩子剖腹產時橫切和縱切哪個好
一、橫切和縱切的切口方式
縱切又叫豎切,是從肚臍向下垂直切至恥骨上方,傷口在肚臍與恥骨聯合之間的正中線,長度約為10厘米左右。
橫切又被稱這為比基尼切法,刀口通常在恥骨聯合線2厘米以上,傷口約10厘米。
當然這只是橫切和縱切的概念,它們只是一個切口的方向和刀口的形式而已。
生孩子剖腹產時橫切和縱切哪個好
二、橫切和縱切的優點和缺點
由於人體和血管、神經系統等都是縱向的走向,所以縱切更有利於皮膚和傷口的癒合,通常在1年到2年就可以徹底恢復。如果是打算生二胎的媽媽是比較適合的。
但縱切的缺點是傷口較大,會留下明顯的疤痕,會影響美觀。
橫切的方法出血較少,並且出現傷口感染的機率要低於縱切,所以安全性要比縱切高一些,並且日後出現子宮爆裂的機會少。
雖然橫切後不利再次進行剖腹產手術,但是由於橫切的刀口不在子宮收縮的範圍之內,所以再次懷孕後還可以選擇順產的方式來分娩。
生孩子剖腹產時橫切和縱切哪個好
三、如何選擇橫切還是縱切
雖然說橫切和縱切各有利弊,但是比較而言,還是橫切的優勢更多一點。所以,一般情況下,如果產婦和胎兒的情況比較穩定時都會採用橫切。而如果是在一些特殊或緊急情況下,醫生則會採用縱切的方式。
但是無論是橫切還是縱切都是屬於剖腹產的,都是一次對身體的大手術。而且無論採用哪種形式的剖腹產,都有可能在下一次懷孕時出現子宮破裂的情況,還是比較危險的。
所以,剖腹產對身體的傷害是很大的,如果沒有特殊的情況,盡量的選擇順產,這才是最好的分娩方式。
剖宮產橫切和豎切的區別,我用利弊回答你:
1、橫切的利弊:橫切給產婦造成的創傷較小,術後恢復會更快一些。而且由於橫切口的位置相對比較低,走向紋理也與腹部皺褶相一致,所以術後疤痕不會那麼明顯。但是橫切口的視野相對較小,靈活度差,如果手術操作不理想容易使一些神經受到損傷。
2 縱切的利弊:縱切口能給手術的醫生帶來更好的視野,相對來說,手術的安全性能得到提高。但是縱切傷口較大,與橫切口相比恢復得更慢。另外,它的美觀程度也不如橫切口。
現在醫生基本都採用橫切口,基本看不到疤痕。過去看過豎切口的,如果遇上疤痕體質,肚皮上跟趴個毛毛蟲似的不好看。你不用糾結什麼切口,現在臨床基本不用豎切了。
不過,如果能自然分娩,千萬不要剖宮產。
醫生建議剖宮產的情況有兩種:
一是產前就清楚地知道不能自然分娩,能夠預測到自然分娩會對胎兒和母親都有危險。這種情況有很多,例如胎兒過大而母親骨盆過窄,胎兒宮內缺氧,孕婦有心臟病、高血壓、慢性腎炎等。
另一種是在自然分娩過程中發生異常情況,必須緊急取出胎兒,如胎兒發生臍帶纏繞,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急性宮內缺氧,那時就必須立刻施行剖宮產了。
正常情況下,當然是自然分娩對母親的傷害最小。自然分娩中,孕婦的每次宮縮就是對胎兒的按摩,對日後小孩皮膚感官系統的形成很有幫助。而且,通過正常產道的擠壓,可以使胎兒把吸入肺里的羊水吐出,可降低發生娩出後窒息的幾率。而且,順產的嬰兒和剖腹產嬰兒的腸道菌群存在很大差異,前者更接近他們的母親。剖腹產是在無菌環境中操作,因而導致嬰兒腸道中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2中益生菌菌群的定植延遲且定植率低,造成免疫保護減少,過敏風險增加。
所以,不要糾結於切口,能自然分娩,不要剖宮產。
推薦閱讀:
※九個月女寶寶一天只喝300毫升牛奶會不會營養不良?
※寶寶一天喂幾次米粉,一次喂多少?
※嬰兒過早的站立好嗎?
※孩子坐購物車被摔傷的悲劇頻繁發生,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家長要冒險?
※全職媽媽,沒有收入來源,想給孩子買幾件衣服都沒錢,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