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 數呼吸的問題?

我還是可恥的匿名好了 感覺怪不好意思的.合十作禮.
按照南公懷謹的呼吸法門 慢慢修有一段時間了,真羨慕能精進的人,我折騰了這麼久,感覺,真是日了狗了,感覺自己真是沒上道.明明好多大德都說了要怎麼做,怎麼做,我怎麼就是聽不了話呢?能聽話的人,真是了不起啊.
我現在觀呼吸,知息出,知息入,知息出,知息入打坐一個小時能關注15分鐘左右吧?實際上不確定這個時間,大部分都是和妄念跑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跑了,回過神來的時候,我感覺我都和這妄念一起想了個電影,彷彿一條鹹魚翻不了身了......
偶爾 會覺得 有打坐時間,大好時光啊 不如去打個遊戲實在.雖然這麼想,自己要是不坐下去,就是不暢快(不知道這麼形容準確不準確),非得了脫了這人生大事不可....不過話說回來,真羨慕你們有感應的人啊,我不是羨慕感應本身,而是想通過這個東西知道自己好歹在路上,感覺 就是在摸索著 走黑路啊,雖然大德都說了,就是那麼回事,可是自己心裡還是沒譜(純屬惡意揣測,萬一不是呢),好像沒啥變化,再次感慨,能聽話真是一個了不起的技能,吃虧就是想太多,不老實的做....
請給位大德 師兄 鞭策一下 或者鼓勵一下?(我還是會好好打坐 慢慢來的.)


我是許過願的,南公的屁股我是盡形壽and盡未來際負責擦到底的……

所有修南公的法門出問題的,茫然的,無所適從的,本人一概無條件處理……

當然有個前提,是病,而不是殘疾。修行修錯,邪路走出里程碑來的,實在對不起。

你腿上有個瘡我可以給你挖,你少條腿找我,我真沒能耐讓你重新長出來……

這是廢話了,按此不表。


您通篇的問題我撿著大的說,小小不嚴的就睜一眼閉一眼。反正滿目瘡痍總不在乎多倆少倆。


一,原則問題。您期待出現感應而驗證自己走對路。這本身就是錯到離譜的路。南公對於打坐的八觸講過無數次,各種情形老爺子也無所不用其極的諷刺和挖苦。目的就是告訴大家,別拿著自身的觸受當作校驗。有各種反應屁也說明不了。用南公自己的話說,神通肯定沒有,不過有神通他弟弟——神經!

二,您功夫的綿密和持久肯定不夠。一個100斤的孩子說我吃了一禮拜怎麼還沒吃到三百斤。功夫是慢慢做的。量變慢慢積累才有質變。路上的風景特別枯燥和乏味,但是堅持下去才能到家。


三,您學佛的目的、動機有問題。或者說,不足以支撐您到達正路學佛的第一個中轉站。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話南公早說爛了,首愚法師後來也學著說,反正就是很爛了……我推薦兩本書,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看完了之後。再研究自己到底想做什麼……


四,最關鍵最關鍵的。加粗吧!您真心把呼吸法門到底怎麼修給搞錯了!

當初看老頭這本書的時候,一邊看我一邊樂。老頭子說話經常糊裡糊塗就過去了,要不是修過的,或者完全明白的過來人,根本聽不懂他到底講的是啥。加上老頭子講話口語零碎比較多,他邏輯性太強,自己撒出去的思路只有他自己收得回來。所以聽他講法的人往往聽著挺樂呵挺熱鬧,但是歸根結底又不知道老頭子到底要說啥。

加上劉雨虹那老太太就是一散黃雞子兒——糊塗蛋。老爺子沒說明白的,在編譯的時候必須重頭到尾說明白。可惜也是縫縫補補,把一些文稿和講義湊湊就出版了。當然。這不怪他。不能指望一個秘書完成參謀長的事情……

呼吸法門幾個要點我標號列出來,您自己摘著有用的拿去

1、呼吸法門又叫安般法門,全程是安那般那。安那是出息,般那是入息。所以呼吸法門又叫出入息法門。

2、息,是指的一瞬,短暫的一瞬。呼氣和吸氣之間一個很短暫的瞬間,叫出息,反之叫入息。不是呼氣的過程叫出息,吸氣的過程叫入息。用南公自己的話說,數息數息,誰要你數呼吸,你是做會計的嗎?!

3、觀呼吸和數息是兩碼事。您的那個知息出和知息入和安般法門沒有啥關係。我把原文給您搬出來。

世尊告曰:「善哉!善哉!羅雲!汝乃能於如來前而師子吼,問如此義:『云何修行安般,除去愁憂,無有諸想,獲大果報,得甘露味?』汝今,羅雲!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具分別說。」
  對曰:「如是,世尊!」爾時,尊者羅雲從世尊受教。
  世尊告曰:「於是,羅雲!若有比丘樂於閑靜無人之處,便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無他
異念,系意鼻頭,出息長知息長,入息長亦知息長;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
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盡觀身體入息、出息,
皆悉知之。有時有息亦復知有,又時無息亦復知無。若息從心出亦復知從心出。若息從心入
亦復知從心入。如是,羅雲,能修行安般者,則無愁憂惱亂之想,獲大果報,得甘露味。」

大正藏第 02 冊 No. 0125 增壹阿含經

看到沒有?!

一般說道安般,都免不了講。息長知長,息短知短,息冷知冷,息暖知暖。

並不是說知息出和知息入。

出入息並不是息出入。息出入這是八地菩薩之後的修法,這裡不贅。

4、男生數出息,女生和身體比較弱的男生數入息。

在呼氣到吸氣之間的這麼一瞬,知道他的冷熱長短。先數,1到10。10到1。數到清清靜靜只有這10個念頭的時候,再……算了,不說了,到這兒已經夠修個三五年了。


先保證數息數對,再保證數息數好……反正就這麼幾個數夠玩兒幾年的……


祝您順利?嗯嗯!吉祥如意!


你這種情況就是屬於永明延壽大師在《宗鏡錄》里講的: 守愚空坐,辜負四恩,若愚痴人,不分菽麥,似牛羊眼,罔辯方隅。現今對境尚不圓明,臨終遇緣焉能甄別。直須達事通理,徹果窮因。無一法而不明,無一塵而不照,則見聞莫能惑,境界不能拘。

  • 南師講課底下聽課的學生,多數都是有一定佛學基礎的,而且至少修行中有什麼問題,是可以請教老師的。你這種狀況是,看了點文章,自己還糊裡糊塗的,就開始打坐。遇到任何情況,完全是抓瞎。既不知道怎麼回事,更不知道怎麼解決。
  • 《宗鏡錄》里形容這種情況是「守愚空坐」,什麼意思?就是教理不明,方法沒搞清楚,就在哪裡死坐,名之為打坐數呼吸,其實是在「坐馳」。表面上看是坐在哪裡一動不動,心理可是忙的不可開交。東想西想。

占察善惡業報經》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多少及以輕重。若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當先修懺悔之法。所以者何?此人宿習噁心猛利故,於今現在必多造惡,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懺悔令其清凈,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克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是故當先修懺悔法。若戒根清凈,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

  • 其實我一直是不太建議學佛一來就忙著打坐,沒有師傅手把手的教,基本就是「盲修瞎練」,學佛,來不就要打坐,坐沒了幾天,就想有什麼「效果」,多數是在追求感應,境界。打坐中出現了任何「境界」,搞不清楚狀況,往往「欣喜若狂」,以為有得,其實都是在自己玩弄自己的精神。教理不明,遇到境界不能正確起觀。最後反而求升反墮。
  • 末世眾生,障深慧淺。真要學佛,要知道學佛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是一輩子的事,是生生世世的事,別整天妄想一步登天。你真要學打坐,我建議你,先從持戒開始。可先試著磕大頭。先從讀經開始。不說多,先恭恭敬敬把《地藏經》《金剛經》各讀個幾百遍再說。
  • 然後多學學教理,找個好師傅能隨時指導。否則自己什麼不都不懂,開始打坐。這就是「盲修瞎練
  • 修行要「行解相應

宗鏡錄又見解圓明是目,行解相應是足目足更資,理行扶助,可趣涅槃之域,能到清涼之池。若定慧未熏,如摩尼之匿礦;性相不辯,猶古鏡之未磨。慾望雨寶鑒容,無有是處。若意珠既凈,心鏡才明,更以萬行熏修,轉加光潔。


阿庫婭女神開示:還有的人打坐,就是只求身體健康;今生面臨絕境,聽說打坐能得神通,希望打坐獲得神通除一切苦厄,享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自由,他指向的是心外求法,這種人也不叫真實的打坐人。
——摘自本人的收藏夾《老實打坐》


說實話,能關注出入息15分鐘,你已經非常非常非常厲害了,我連15秒都做不到。


15秒不是誇張,除非你根本不懂什麼是念處的專註。對於第一次禪修的人 克服 掉舉、散亂(妄念)、昏沉等念住觀察呼吸,誰能做到專註 5秒 我跪拜你。


………………………………

我個人還沒有達到禪定很慚愧,因此並不知道入禪定(最低的近行定)需要多久,但據我對禪定的了解的,能無礙自主進入(不說進出)禪定的,肯定百分之百不需要15分鐘,換句話說,15分鐘關注肯定不是禪修念處的專註,還差的很遠很遠很遠。

因此,題主說專註15分鐘後才妄念紛飛,顯然不是,15分鐘里你已經有無數時段妄念紛飛了。


打坐是為了什麼?動機發心目標,這都很重要,凡有所做皆為緣起法,有緣起就要循因果的緣起法則,才能達到你的目標, 所以首先想想自己為什麼而打坐?這是內因,建議參學「因地不真,果遭迂曲」這句經文。再來看外緣,你即已跟隨南師修學,若無師承,也當將南師所講佛經教論以及禪7開示等涉及佛i經教理修證的所有書籍視頻音頻,都要做一系統全面的學習,並依據自身習性,遵從南師在這些講法的教導要求去配合對教理的理解做修證,不只是打坐,還有下坐後在生活中的磨礪運用。再談理論與實踐,看的經書悟到的教理一定要和自己的內心包括打坐做融合,做到理論指導打坐實踐,實踐來驗證所學的佛理,這樣螺旋似地上升,這樣會加深你對經書的體悟,提升自己的見解,用道上的話就是,你在經中了知的見解一定要運用到打坐修行的實踐上,不能經是經,法是法,你還是你!再來,神通感應這是障礙,本身是結果的副產品,請祥參南師的老師袁先生曾經棒喝南師打坐發眼通的公案,感應這不稀奇,你用手按壓眼睛也會天花亂墜,當觀無常,求取大道,再請詳參「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再來談,知道做不到,這有很多因素,一這個知道是別人告訴你的,你沒有仔細結合所學經論做深入前後考察思維論證,斷除懷疑歧義,變成自己的見解,二,詳細思維變成自己的後,還是做不到,依佛經教論,是自己業深福薄,要以積福懺障,做為打坐的先行準備。

沒有感應就是在路上,實在對自己沒信心,也要對佛經教典有信心,這時要依靠佛經教論來判斷自己是否在道上,比如增上的方面,對無常的認識,對眾生的悲心,對佛法的信心,對佛經的理解,自己的心量,性格調柔,心生歡喜的精進心,減少的方面,自己的傲慢我執,貪嗔痴,一些惡習等等。

另外,久坐必有禪,貴在堅持


推薦閱讀:

釋永信是否正在帶領少林寺商業化?少林寺內僧人對這件事是什麼態度?
禅宗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聰明人,給你帶來的經驗。 分享:聰明人讓你受益匪淺的細節及方法。?
什麼是「初心」?
宗教界人士是如何看待釋永信的?

TAG:佛教 | 禪宗 | 打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