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城市有沒有房產是貧富的重要分界點嗎?會繼續拉大貧富差距嗎?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日常經濟學 · 我為什麼這麼窮,更多「勞動經濟學」、「貧富差距」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這其實是一種刻舟求劍的認識。

想想建國以來幾十年的歷史,很多深入人心的認識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父母那一輩,很多人認為做工人最好,學生們停課鬧革命,認為知識越多越反動,瞧不起知識分子臭老九,連高考都被取消了。很多知青沒讀幾天書就上山下鄉,在小山村裡磨平了壯志雄心。

但也有一小部分人深信,這些錯誤的認識都是暫時的,知識終有一天會有用的。於是,在結束了一天的繁忙勞作後,他們不像別人一樣去睡覺、去打牌、去談戀愛,而是偷偷躲起來背著他人看書。

沒想到,真有一天突然就恢復高考了。這時候,很多年輕人才開始抱佛腳。但是,能抓住機會的是屬於那些有準備人。於是這些人通過高考離開了小山村,在那個極度缺乏大學生的時代,讀完大學受到重用,成了時代的寵兒。

很多知青一開始也夢想著有朝一日回到大城市,但是時間久了,很多人放棄了,到了年齡,很多人就在當地結婚了。當知青回城的政策出台後,他們有了家庭的羈絆,很多人就一輩子留在小山村了。

所以,千萬不要有思維定勢,要有點超前意識。
下面言歸正傳說房子。

房子是人住的,最根本的因素在人。這些年,我們都習慣了房產造富,但以後還會這樣嗎?

看看這張圖,八零後人數最多,帶來了房價暴漲,但是九零後、零零後人數暴跌,失去了這麼多剛需,房價還會那麼高嗎?我加了一下,八零後有2.28億,九零後是八零後的0.76倍,零零後是八零後的0.55倍,人口在斷崖式下跌。

當然,最好的幾座城市能夠持續不斷地吸引外來人口維持房價。但是,年輕人的快速減少總會引起房價的一層層崩塌。

從農村到鄉鎮,現在已經明顯凋敝。從縣城到普通地級市,房子已經明顯過剩。

再過幾年,多米諾骨牌會沖向一些落後的省會城市。畢竟,這些年,全國蓋了太多太多的房子,主要城市房子供不應求,其他地方房子早已過剩。

看看日本、德國的情況,房價多年不上漲,老齡化和少子化是對地產經濟的釜底抽薪。外來移民不多,不能扭轉局面。

紐約、倫敦、香港、舊金山等城市,因為有著移民的不斷湧入,房價能夠維持上漲。

未來的各個城市,不再像以前一樣一起進步,而是會有明顯的分化,一定要看清楚人往哪裡走。如果不幸買到衰落城市的房子,那這筆投資會成為終身的負擔。

這樣的故事已經在很多東北小城發生,未來會有更多的城市由於人口逃離而衰落,尤其是那些資源型城市。因為粗放型工業的時代已經過去,新時代是先進位造業和服務業的時代。

而這樣的產業,需要人口的大量聚集。就像文娛產業在北京,電子產業在深圳一樣。所以,未來幾十年後,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大量城市衰落,少數城市更加繁榮的局面。

所以一定要明白,選擇城市才是最重要的,是城市的發展讓你的房子升值、財富增長,選不好城市,房子再多再好也沒用。底特律的那些幽靈房就是最好的教訓。


是的。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正確的。
是的。
尤其是中國。
是的。
而且沒有房貸幸福感會+100%

題主應該是想說沒房子的情況吧,因為如果只是在生活的城市沒房子,可是在其他地方好多套應該也沒什麼太需要緊張的。

不能說是絕對的分界線,至少也是重要的貧富分界線。而且財富是什麼?我覺得是金錢加幸福感,樓主一直覺得即使不是富豪,如果有滿足的生活和工作家庭,也是可以說是很有財富的。

然而在幸福感中,房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樓主作為有房一族給你舉例吧!
坐標2線城市
樓主是有多套房,包括聯排(自住,核心區域,放北京就是金融街那個地段的別墅),商鋪(不多),小產權(不多),待拆遷(大量),樓主一大願望就是這輩子再搞點有現金流的商業和辦公。
樓主城市的房價很便宜,但是在當地房子也不算少,因為樓主比較低調,不是裝低調,是樓主以前不知道啊,就以為自己家很窮,而且樓主以前是個學霸,後來即便成了渣還是覺得做人靠自己靠譜,所以工作啥的都是自己找的,而且出了名的喜歡加班,工作認真!但因為行業比較屌絲,所以同事各種情況的都有,而且和同事關係不錯,所以略微有點體會。

有啥不一樣呢?
舉例:
1.不會再考慮買住房,心裡壓力小。

2.談戀愛,結婚,只考慮人品和感情,雜念小。因為我有房,這輩子只要能吃飯,我就不會太落魄,所以沒必要為了之外的東西委屈自己。

3.我敢辭職,沒房貸,有地方住,我能待業3年,沒房子或者有房貸的敢?當然我不會辭職的,因為不太問爸媽要錢了,整天待家裡吃饃雖然可以,但輕易還是別。

4.每個月掙的多少,只要想,就能都花掉。

5.樓主金融業,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濕鞋,為啥?我沒有房子大頭的需求,很多錢我不用伸手,因為有房子,有工資,咋窮都能活。

6.可以開好車。但是樓主對交通工具沒啥太多熱愛,20萬是我的心裡極限。

7.小孩子穩定

8.對生大病不怕,不行賣樓唄。

9.對房價大跌也不怕。大漲也不怕,已經上車的人,無論遇到那種情況都不是最慘的。

10.家,是港灣,即便是不幸福的婚姻,雖然有房子不代表有家,但是房子是自己的和房子是別人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11.你可以把家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租的不行。我不是說房東很可惡。可愛的房東多的很。但是你不能遇見到房東會不會遇到人生大事需要賣房的情況。

12.奇葩的學區制度,你一個人瀟洒可以,別生娃,生了娃的人都懂這個問題。

13.父母老了怎麼辦,把他們接到出租屋嗎?

還有很多心裡層面的,不想說。

我想說的是。有房沒房,哪個更幸福?用說嗎?

財富的增加會有不同嗎?
會的
在樓主看來,這輩子最需要投資的是自己,然後就是不可複製的東西
比如親情
比如孩子
核心區域的房產難道不是?
品質好的地理位置好的住宅難道不是?


別和這個世界對著干,我們是人,人是需要房子的,人的各種活動是需要房子遮風避雨的。
也別總是比照北上廣深,其實很多城市房價不高。租房子長久來看真的不如買房子。

至於北上廣深,說自己曾經是是學霸是真的。同學遍布北上廣深香港紐約金融業,這些個城市的早年靠爹媽上車的真的幸福感爆棚,沒上車的每次聚會都覺得壓力山大。但是一部分返鄉置業後,整個人都不一樣了。

這就是房子的魅力,你再否認,它還是在哪裡。

那些糾結貧富差距的其實心中不是害怕房價會漲,而且害怕房價會跌,但是多關注一下房子帶來的幸福感,別去否認,我想選擇會不一樣。

但是,麻煩不要盲目購房,只用記得一點,自住買需求,投資買稀缺!

謝謝!


會進一步拉大貧富差距。

說說IT男起薪,地點在深圳。

2005年,騰訊的新畢業IT男起薪5000R,時年深圳市區房價約6000一平米。

2017年,騰訊的IT男起薪漲到了6000,市區房價約為6W一平米,騰訊大廈附近只會更貴。

你看,同樣是個新畢業的IT男,之前的收入一個月買一平米房,一年攢攢錢買10平米沒問題,還能給家裡長輩寄錢。

現在攢攢錢,一年收入攢一平米房子沒問題。

你說說,這不是房價導致的新貧富差距拉大,什麼是新貧富差距拉大呢?

越是大城市的市中心區,房子的價格越會高,而且很可能永遠這麼高。是會下降,降一萬,那也是5W一平米。你當是駐馬店啊,降一萬就意味著白送你5000?搞笑呢。

HK,首都,上海,SZ,GZ,這些一線城市都是如此,先畢業的大學生早早買房,依託房產成了中產階級。後畢業的很多掏空父母資產,背上巨額房貸,也只是個小康。

貧富有時候不是你不勤奮、不努力、不聰明,只是你沒趕上好時代。

開盤的時候1萬吧。現在。10萬一平呢。


問題不在於是不是由房產來拉大貧富差距。

問題在於,人類社會的總體趨勢就是貧富差距不斷擴大,而且科技、金融更放大了這一趨勢。

社會主義、歐洲高福利,這些都是這種趨勢的反動。但是很顯然,這些國家的政府都撐不住了 。其中希臘最先撐不住,因為一個沒有貧富差距的社會養了一群懶漢。美國目前的貧富差距已經回到甚至超過了上世紀二十年代托拉斯時代的水平。

在中國曆朝歷代,朝代剛建立之初都是貧富差距最小的時候。然後不斷土地兼并、農民失地, 貧富差距越來越大,到最後底層人民不堪忍受,揭竿而起,大清盤,然後重新輪迴。

而現代的一大特徵就是即使貧富差距擴大,底層人民也能忍受了。因為基本溫飽能保證了。所以貧富差距才能肆無忌憚的繼續擴大。

房產這是扮演了一個推波助瀾的角色。即使沒有房產,也改變不了這一趨勢;即使經濟危機、房價崩盤,也改變不了這一趨勢。

但是有沒有房產,並不是城市中貧富的重要分界點。貧富的分界點就是看你的凈值,也就是可投資資產。

比如,我有一套郊區房,市值二百萬人民幣,還背上了七成貸款。我手頭沒有其他資產。

你有一億人民幣,你名下沒房,但你的一億都用於股權投資,每年回報率二十個點以上。你說誰貧?誰富?

可投資資產在一百萬美元以上,基本可以算是跨入了富人的最低門檻。當然極端情況就是我有一百萬美元可投資資產,但我名下沒房。這種情況下我完全可以選擇利用槓桿買房,或是用於其它投資。做怎樣的投資消費選擇完全看個人。如果他選擇將所有的錢用足槓桿去買一幢市中心別墅,那他的可投資資產就變為了零。所以我指的可投資資產超過一百萬,是一個較長時期內的最低下限值。

從投資生財的角度說,你住別墅還是住普通公寓,區別並不大,只是在外在標籤上有所不同。外在標籤並不代表真實富有程度,比如巴菲特開的最貴的車是凱迪拉克,只值三十多萬人民幣,還不如上海一個月收入剛過萬但喜歡豁胖的人開的車貴。

而那些只有自住房,還背了沉重貸款的人,尤其是去年底今年初高位入市背了高額貸款而自己流動性幾乎為零的人,鑒於將來總體收入增長趨勢越來越慢,其高額貸款很難像過去十年那樣被收入增長所稀釋。這樣的人我看來看去都不像是站在貧富分界點的上方。


感謝邀請,作為一個地產相關行業從業人員回答一下。

我認為是的,在目前國內的總體形勢下,在長期工作生活的城市有沒有房產,極大程度上可以體現家庭經濟上的差距。大家可以通過一個比較簡單的辦法來大體判斷身邊朋友的家庭經濟狀況,就是看同事的自住房或持有的房產在所在城市的區域位置的好壞,這與家庭的總體收入基本上是成正比的。住在越好小區越好地段的同事或者朋友,家庭更富裕的可能性更大,這種情況針對的是持有,不是租住。

自從國家政策將居民住房賦予了商品的屬性之後,城市居民商品房的價格一路水漲船高,並且與住房掛鉤的還有一個無法忽視的戶口政策。除去北京上海等熱點城市的戶口政策不談,全國絕大部分城市,購房意味著獲得了所在城市的戶口。同時,與住房掛鉤的最直接最簡單最暴力的就是學區房,很多時候,一條不寬的道路兩邊同等檔次的小區,因為學區的不同價格相差懸殊。在目前房價處於歷史高位的情況下,重點學校的孩子的家境相比普通學校的孩子,平均線高出不少。只是簡單的來說,有無住房,住房所處位置或許不能說是貧富的重要分界點,但是可以直觀的反應出一個家庭的整體經濟狀況。

第二個問題,會否繼續拉大貧富差距?我個人覺得這個提法過於尖銳,我覺得比較合適的說法是會拉大不同家庭的財富差距。在可預見的五到十年範圍內,房屋或者狹義的說城市居民的商品房的價格還是處於穩中有升的波動之中。在樓市大熱的2016年,在我所在的合肥,房價的上漲幾乎讓所有人措手不及。曾經均價在七千八千左右一平米,目前幾乎是翻了一番達到1.5w元一平米,曾經的高端樓盤,上漲幅度更是驚人。作為合肥房價開始上漲的信號樓盤融創一號院,高層住宅價格達到3w元一平米。實際就是,在這波漲價狂潮中,越是高端的樓盤的價格上漲幅度反而更高。也就是說,當初住房價值更高的,在漲價中的收益更大。在經濟學中,自從二戰以後世界經濟一直處於一個通脹的情形之下,這麼多國家當中物價極其穩定的當屬美國,美元的購買力這麼多年一直都非常穩定,美分作為最小的貨幣單位一直都存在於日程生活中。人民幣的購買力其實是持續下降的,現在分已經完全退出了日常生活,一角硬幣幾乎退出了日常生活;以1990年為例,豬肉的價格應該是在一元五百克左右,那時候的房價是多少?根據廣州市的數據統計大約是四百元一平米。現在豬肉的價格漲了大約十倍左右,房價呢?廣州的房價說漲了一百倍不算多吧?所以同樣的,在可預見的五到十年內,持有房產的與沒有房產的會拉大財富的差距。

補充看法:倉促之間寫下了一些簡單的看法,觀點表達有很多遺漏和不足的地方,也許這個問題可以作為一個社會學和經濟學科的研究來發表論文了?有知友提到了比如企事業單位福利房的問題,實際上與我所說的家庭收入更高居住的環境更好的觀點是相輔相成的。企事業單位的福利分房是我們國家存在的一種針對自己單位的員工的福利政策,與我們國家的土地政策是有關聯的。我本人就是曾經的大型國企員工子弟,對這部分還是有一定的了解。在大型工廠以及大專院校等有大量儲備土地的單位來說,這部分住房基本上都在廠區或者學校的附屬生活區內,同時存在著有無產權的情況。同時,在房屋分配的過程中,普通員工與生產班組長是一個級別,但是普通員工與車間主任肯定不是一個級別,車間主任和分廠廠長又不是一個級別(插一句,在講究公平的八九十年代直到今天,任何國企工人的工資收入等等都是定崗定級的,領導不需要搞特殊化,因為按照他的級別就已經遠遠的超出了普通工人的收入)。若是有產權即可成為商品房從而上市交易,工廠的家屬區住房延續到2017年來說,幾乎已經不存在處於城市的優勢區域內的情況;一部分這類住宅今天繼續存在,但是所處環境已經較差了,還在這裡居住的基本上是工廠的離退休或者老員工;另一種就是工廠本身已經在城市發展中被拆遷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要麼集中安置區或則貨幣補償自行解決住房問題。還有一種福利分房是政府機關曾經的福利分房,那時候的政府家屬大院是城市裡的優勢區域,這一點想必沒什麼質疑的;但是隨著各地政府的政務新區的發展,集中的公務員小區也有出現,這種情況下所處小區的位置與住戶的經濟收入不一定和周圍同等環境的開發商開發小區保持一致,否則也就不是福利分房了。。。。上面無論是哪種情況,基本上都是一種福利,就是以低於正常價值的付出獲得了房產,隨著時間的推移房價的攀升,有房產的相比無房的肯定是增加了財富。在城市中,高端別墅區不可能有窮人買得起,老舊居民區也許就住著趙德漢?

其次迴避不了的問題就是,隨著目前中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工業化的快速發展,拆遷征地成為了造富的直接推手。我是南方長大的孩子,皖南山區的丘陵地帶,我的父輩們已經無力耕種農田,像我有幸考入大學已經在城市落腳,家裡的二畝七分地已經慢慢荒蕪了。。。也還有沒有走出農村的年輕一代,如今的工業化發展,如果你有2000畝地你可以養活一家人,如果你只有二畝地,唯一的選擇就是打工。。。但是在城市,如果你有二畝地在未來的城市發展規劃之中,那麼恭喜你有希望成為一個拆二代,你的財富會以不可思議的速度增加。

第三,在目前部分發達國家和國內部分資源枯竭型城市的衰敗背後,出現了部分鬼城。所以 @萬金油 提到的一個重要信息,就是人口的增長正在放緩,80後作為樓市剛需的鬥士還沒有完全退出舞台,90後大軍正在暴漲的樓市中搏殺。所以這裡有一個博弈,就是人口老齡化和國家的城市化的相互作用,我認為就是背後就是人口的衰減和城鎮人口的增加看誰更能佔據優勢,目前中國城市化率依然距離發達國家有一定距離,農村依然有大量的人口尚未擺脫農村戶口的限制,但是進城務工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在家務農的人數。在目前國內一二線城市房價暴漲的情況下,經濟能力不夠的不足以在高房價的城市安家,退而求其次往下一個層級的城市發展,所以我認為小城鎮化是比較合理的推進經濟發展的方式。所以,在一個具有人口聚集效應的城市購房是是你的財富增值的最直接方式。。。

然而說了這麼多僅僅是對這個大問題的一個簡單討論,這個問題有方方面面各種各樣的情況,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代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政策會有產生完全不同的情況,不可能通過幾百字上千字就能準確的回答。這麼大的一個國家,居民住房和衍生行業佔據了數萬億GDP的份額,就好像一列爬上坡的火車,可以快速的往上爬,可以慢慢的倒退,但是絕對不會快速的倒車,剎不住車就是車毀人亡。。。

在目前的政策下,作為一個資源極其有限的國家,房產是一個家庭的經濟能力的直觀體現,隨著經濟發展和人們對優質資源的追求,附加了商品屬性還有其他的政策戶口等等屬性的房產的價值會隨著經濟的良性發展的通脹而持續走高。僅僅是個人觀點,不知所云。


是的,
因為買房子的話,就意味著你是有一定資產的人。
因為每套房子首付起碼30%。如果一套房子150萬的話。相當於他就可以拿出來45萬了。
然後加上契稅車位費一共應該是50萬左右。

這就意味著他就相當於他能拿出50萬,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每月能夠保證還款。

貸款100萬的話,每月還款應該是5000多。
然後收入是還款是2.2倍。
這意味著他那一個月都有1萬多塊錢的收入。

所以這樣的人應該算作中產階級了吧。


現金流才是


不一定。在資本主義,政府缺少干預和樓房可以商品化的環境下,貧富差距透過資產價格不斷擴大是必然的,中韓台港英美澳紐加都是走向同一方向,尤以國家核心地段需求只會不斷增大。

長久做成的是最可怕的跨代貧窮和資產世襲,年輕人永遠看不到未來的,貧窮人口也沒有逆流而上窗口,教育機會就業機會不平等。

要保持現有制度下減低貧富差距達至均富,挑戰既得利益者,某程度的稅制改革、增加福利是必須的,目的要擴大中產階級人口維持市場的可持續性。


你的這個假設得建立在房價永遠漲的情況,如果房價較目前跌了50%,那……五星紅旗就倒了,哦不沒有負債的才是過得最開心的


至少從歷史經驗上來看,會的...

我父親97年賺到了第一個三十萬,全投到股市裡,沒了

我小學三年級時候,開始堅持現金為王觀點,有錢就拿來創業或者投股票,稍微存點活期基金什麼的,於是相對越來越窮。

每次和我媽吵架,最開始說:你急什麼我錢還能買好幾套房呢,一直到我高三:唉別急,至少孩子未來一套婚房車子我都有,他要想出國這還有一百多萬我們養老還能留一百多萬呢,大二:好吧我承認上海房價漲太快了,孩子啊你未來要是去上海我就只能給你首付了,全款太多了付不起 ....

最終,去年下半年,他終於覺得沒房太難受了,在南京郊區買了個小三層別墅...

ps:其實總的來說,我爸財富也沒有因為股市基金什麼的下降,只是一直沒增長而已。流動現金一直穩定保持在四五百萬這樣...


有富餘房產的,手上可流動資產多的才是財務比較自由的。
付了200萬首期,背著500萬房貸的,唯一自住房的,我看不出有多 有錢(富)


會。

有房子的會考慮置換,學區房,改善性住房,一輪輪下來資產越來越多。而沒買房的會一直猶豫、觀望、盼跌、周而復始。


首先,一線及省會城市的房子具有金融屬性。

其次,貸款買房是一個槓桿交易。房價200萬,首付比例3成,首付金額60萬。意思是你可以用60萬撬動一筆200萬的交易。GDP增長每年6-7%,一線及省會城市房價增長率為5%不過分吧。

最後,按照簡便計算,10年後的我們按照單利計算,200*(1+5%*10)=房子值300萬。

讓我們看看目前大學生就業吧,假設起薪4000,每年年底調薪10%

每月工資 月數 全年工資收入

第一年 4,000.00 12 48,000.00

第二年 4,400.00 12 52,800.00

第三年 4,840.00 12 58,080.00

第四年 5,324.00 12 63,888.00

第五年 5,856.40 12 70,276.80

第六年 6,442.04 12 77,304.48

第七年 7,086.24 12 85,034.93

第八年 7,794.87 12 93,538.42

第九年 8,574.36 12 102,892.26

第十年 9,431.79 12 113,181.49

合計 764,996.38

總結:從以上對比我們可以發現以下三點:

第一,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的起薪是多麼的重要。

第二,儘管每年漲薪10%遠超GDP增長的速度,然而跳槽才是漲薪最關鍵因素。

第三,工資再高,資本收益也遠超勞動收益,這個道理,我小學玩大富問就知道了。


不是

。。。

基本全是個例。

就不說了。

。。。

盼著這題出來一個說拉大貧富差距的模型應該是怎麼樣子的。

比如A穩定收入5元,B穩定收入6元。這種模型。


你覺得是貧富分界點嗎?

你每個月90%工資供房,吃糠咽菜,貸款利率提高一點就要赤字,你為什麼富?
人家打算賺完一筆十年後回老家的,拿50%公司把妹泡妞,一身名牌,他為什麼窮?
你覺得你這輩子吃土來階層躍升,下一代有好日子,真的是這樣嗎?


謝邀。

我也不是謙虛,不是專業人士,而且也沒有數據,就簡單扯一下個人感覺吧。

我覺得房產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貧富分界點,有房產的人必然更可能有更多的財富。

畢竟房產是個人資產的一種很重要的形式,在中國尤其如此。

有兩套房產和有一套房產之間的差距還是挺大的,那麼有房產和無房產之間的差距應該不會更小。

至於貧富差距,我覺得這玩意就像熵一樣,只會越來越大,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手動滑稽)的漫長時期中,應該都沒有可以有效縮短貧富差距的手段。

貧富差距的擴大,很可能將貫穿整個人類歷史。


個人認為,房產會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


在我看來,除去一些見不得光的手段,窮人翻身最主要的方式只有一個:知識改變命運。


也就是說,在知識、技術的博弈上,窮人的劣勢要相對小一些。

換而言之,在其他領域例如資本上的博弈,窮人的劣勢更大,甚至不啻天淵。

房產跟知識、技術顯然不怎麼沾邊,富人必然會從中獲得更大的、碾壓窮人的增益。

而對於窮人來說,房產也許只是垂死掙扎的另一種姿勢而已。


是。

會。


確實是,有房的地主除外,就說那些有房的剛需。背著幾十年房貸,哪天再失業了,還不如沒房的踏實。


貧富的重要分界點不止於房產,

而是資產和負債。

有資產和負債的人一般都會更快的致富。

我又要上一張圖了。

你首付3成,貸款7成買房,相當於給銀行打工。

我就問你為什麼不做銀行的股東。

城市房價不漲不跌,30年後,買的房按資產減值算,差不多因為老舊跌去6成有餘。

你還背了30年貸款,更不用說了。360萬的房子,貸款近250萬,你總共要還給銀行450萬。

還完貸款,得到一個144萬的老破房子?

別人早十幾年買了房了,就等著賣給你呢。

有錢還是定投滬深300指數增強吧。


現在最聰明的做法是什麼?

把北上廣深的房子抵押掉拿貸款,

拿到的款項投資紅利指數增強,年化10%沒問題。

反正貸款利率是比不上紅利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的。

房價漲了怎麼辦?

別怕,房子還是你的。

房價跌了怎麼辦?

好事,你的錢在股市啊。

等房價/租金的售租比在20左右,估計北上廣深的房價已經跌了6成了。

把股市的錢拿回來買房就行了。

什麼?還背著貸款,房子不是你的?

你還等什麼,趕緊賣啊。

拿著300萬的房款回4,5線城市買個50萬的房子,剩下的款投資紅利指數增強。

一年不工作,白得30萬給你花,你還想怎麼樣?

----------------------------------------------------------------------------------------------------

說個很簡單的邏輯吧。

房價漲不漲,要看買房的人多不多,成交量大不大。

成交量下來了,在目前的高度,房價是肯定會下來的。

按租金算的年化收益,不到3%,這個收益比不上餘額寶的4.2%。

如果房子不再有上漲的收益,幾乎鐵定有大把的房子會賣出。

目前來講,一線的房子全靠上漲的預期撐著呢,租金收益年化不到2.5%。

北京一季度的二手房成交量十分慘淡。這無疑是調控的鍋。

你缺錢,想賣房,卻沒人買你的房子,你會降價賣嗎?

我就問調控政策維持5年,維持10年,北上廣深的房價會下降多少?

按租金收益年化4.5%算,一線的房價要跌近5成才能達到這個預期。

資金是有成本的!

混知乎的人就幾個人不看好AI的發展?

十五年之後,中產階級會大量消失。

機器做編程,機器做翻譯,機器作畫,機器編曲,機器寫作,機器做診療,機器做投資……

隨手一查就知道現在這些科技企業做的AI到哪一步了。

你還指望未來還有大批中產往市中心擠?

現在這些住市中心的人,以後就是失業的第二批人(第一批人是低端工人),他們會進入低端的服務業。

沒錯,端盤子,刷碗,洗腳……

他們會逐漸賣掉房子,平庸的過完下半生。

賣得越晚,活的越慘。

買房的時候是6萬,賣得時候可能變2萬了。

房貸沒有還完,失業,收入斷崖式下跌,

當年國企職工大規模下崗,促生大量的特殊服務人員,其中不乏高學歷職工……

-------------------------------------------------------------------------------------------------------------

有房子的人當然會說,擁有自己的房子是多麼的重要。

可你現在買房子,和他當初買房子,

是一回事嗎?

他買了多套房子,就是為了某一天賣給你的。

難道他會說,房子不會漲了,你別買了,這種話嗎?

這就是你,一個2017年一、二線城市買房者未來十五年的心理路程。


很多人都說,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會很堅挺,不會跌。

其實欠發達城市的房價風險比一二線城市要小得多。

本來就都是靠低端服務業過活的社會,房價也沒那麼高,能跌到哪裡去?


持有多套房產,

真不如持有最優秀公司的股票。

這些公司大概率是未來活的最滋潤的企業。


再不濟,

你拿著房子,也不如拿著房地產公司股票啊。房地產公司大多都是金融、物業這樣的多元化經營。

保利地產,市值1200億,凈資產950億,未來三年凈利潤預計500億。

你說三年後的市值能有2000億嗎?

(不構成投資建議。本人持有低倉位的保利地產,未來一年內不打算交易。)

--------------------------------------------------------------------------------------------------------------------------

PS:

一個網友兩口子都在央行的下屬機構上班,最近已經賣了房子,辭職回鄉了。


更新:有人說我原文說的自己的例子,恰恰說明房子帶來貧富差距,這是事實,無可反駁。然而,原文表達的核心意思仍是對的:單純房子並不是貧富分界線;問題的關鍵,還是投資收益率,沒有收益率,我過不上現在這樣的生活。另外我隱隱感覺到,如果所有人一致看漲某資產,這項資產的末日就不遠了(不是說它必定跌,是說它獨領風騷的好日子就可能要結束了)。

-----------------

瀏覽了下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是一邊倒地認為有沒有房子是貧富的重要分界點,並且房子會繼續拉大貧富差距。

然而任何真理,只要不是數學定理的話總會有例外。比如,我原來在北京是有房子的,現在沒有了,全國各地到處租房子,青島、上海、蘇州、北京都住過,將來還可能體驗更多城市。我北京的房子賣了之後繼續瘋漲,可我感覺自己比以前富有了,並且賬面上也確實是這樣,不是阿Q在搞精神勝利法。有兩個原因:一是我把賣房的錢變了魔術,增值竟然比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還快,沒天理;二是我到哪個城市都租比較高端的小區,住著很舒服。

什麼?你說孩子上學怎麼辦?孩子到了學齡可能要定居下來,不過我才不會鳥什麼學區房。原因?不說了。

咱們講清楚,這個答案不是反對大多數人的「真理」,只是給大家一個例外,供思考或者娛樂。


推薦閱讀:

窮人和富人區別是什麼?
富人家女兒和窮人家女兒各方面差距那麼大,以後的老公也會有差距吧?
如何消除面對優秀友人時的自卑和嫉妒?
為什麼很多人辛勞一生,仍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TAG:經濟 | 買房 | 中國 | 貧富差距 | 經濟學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