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操縱外蒙古脫離中國時,為什麼不趁機將它直接吞併?


首先說一下關於G2的問題。某些答主幼稚病,美國提出G2一是試探你有沒有野心,二是意圖孤立你,G2里有沒有歐洲的位置?有沒有俄羅斯的位置?一下子就把矛頭全轉過來了。中國的反應堪稱完美,我就悶聲發大財,用多極化來闡述願景:美國你別想一手遮天,其他國家也別灰心,咱都有機會成為世界一極,都來當領導!既反駁敲打了美國,又鼓勵拉攏了其他國家,比個別答主這樣的鍵盤政治局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了。

步入正題。蘇聯在赫魯曉夫(含)以前,都還是一個部分代表正義和進步力量的國家,處理國際事務還是謹慎和理性的,即使古巴導彈危機,嚴格意義上蘇聯也是沒吃多少虧的,用一個原本就不存在的古巴導彈問題換取美國從土耳其撤出導彈。歷史從來都是由勝者書寫,蘇聯死了,所以他是邪惡的,所以古巴導彈危機蘇聯輸了,就這麼簡單。
至於為什麼不吞併蒙古?蘇聯最理智的選擇就是把蒙古從中國分裂出去,然後扶植親蘇勢力執政。既能作為戰略緩衝,又能在戰時當作進攻的橋頭堡。蒙古統治者想要維持自身政權的合法性和安全感,必然要與以前的爸爸中國(當然人家現在把成吉思汗當爸爸,不認這個爹了)交惡,不然又被統一了當個自治區副主席無權無錢多鬱悶,所以不負重望的現在蒙古官方極力引導民眾反華,俄毛橋頭堡當得很稱職啊。
至於蘇聯怎麼扶植蒙古親蘇反中勢力的,那也是令人大開眼界的,最讓人羨慕嫉妒恨的莫過於把超級大殺器——毛妹投入一線,搞的一出現代和親了,嘖嘖嘖嘖~
以下複製

揭秘:前蘇聯對蒙古國的控制

  從1948—1957年,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蒙古國得到來自蘇聯和中國兩方面的大力支援,國民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大為改善。圖為蒙古國甘丹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並執行向蘇聯「一邊倒」的對外政策,蒙古的國際處境空前優渥,北面是「老大哥」,南面是「老二哥」,可以高枕無憂、自由自主地從事建設。從1948—1957年,第一、第二個五年計劃期間,它得到來自蘇聯和中國兩方面的大力支援,國民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大為改善。50年代堪為蒙古的黃金時代。到1960年,農牧業基本實現了合作化,工業總產值比1940年增長了4.4倍。但是,蘇聯仍然是「控制你沒商量」,蒙古無法擺脫「有限主權」的枷鎖。
「有限主權論」,是勃列日涅夫在1968年蘇聯出兵捷克,扼殺「布拉格之春」時公開提出來的,實際上蘇聯領導人的這種指導思想早就存在,甚至可以追溯到1943年第三國際解散之前。二三十年代,各國的共產黨都是第三國際的一個支部。當然,以蘇聯為基地的第三國際,在幫助各國共產黨的建立,並指導它們開展革命鬥爭方面,貢獻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斯大林時代,「朕即國際」,不僅對各國共產黨頤指氣使,而且直接指派各國黨的領導人。更有甚者,在蘇聯1937—1938年肅反擴大化時,在其境內和境外誤殺了不少忠誠的共產黨人,當時波蘭共產黨的領導班子就幾乎被殺光。二次大戰後,中國和東歐國家的共產黨相繼取得政權,成為執政黨。蘇聯領導人雖然幾經更迭,但他們的大國沙文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主權有限的指導思想根深蒂固。
蒙古人民革命黨,是繼蘇聯之後世界上第二個執政的無產階級政黨。蘇聯給予它的支持和幫助是舉世共認的,而對它的控制也絲毫沒有鬆手。蘇聯的歷史經驗:要控制一個黨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就是在那個黨那個國家裡,安置自己可靠的代理人。
斯大林「慧眼識英雄」,就像30年代初,選擇王明、博古來控制中國共產黨一樣,40年代初選擇了蒙古青年澤登巴爾,將他派回蒙古。
尤睦佳.澤登巴爾,1916年9月17日生於蒙古西北部的烏布蘇省鄰接蘇聯邊界的達布斯特縣,是蒙古少數民族杜爾伯特人。1929—1938年,在蘇聯伊爾庫次克中學和財經學院學習,畢業回國後在烏蘭巴托財經學校短時任教,1939年加入蒙古人民革命黨。由於在蘇聯留學期間經人推薦,受到斯大林的賞識,回國後受到喬巴山的器重而青雲直上。入黨後僅一年,就被選為中委,任政府財政部副部長,繼而又做部長兼國家銀行行長,當時只有二十四歲。1941—1945年,還曾擔任人民軍副總司令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進入政治局,1945—1946年任國家計委主席,1946—1952年任部長會議副主席,1952年起擔任部長會議主席,1958年11月蒙黨十三屆二中全會上,當選為黨中央第一書記。
澤登巴爾從政之後,懷著對蘇聯的感恩戴德,無論國內和國際上有什麼變化,他的政治指北針從來沒有搖擺過,總是亦步亦趨,跟隨蘇聯。
喬巴山在40年代就刻意培養澤登巴爾為接班人,甚至於把這個在軍事上不甚了了的澤登巴爾安排為自己的副總司令,給予中將軍銜。但是,喬巴山1952年1月逝世以後,在赫魯曉夫1956年大反斯大林時,澤登巴爾秉承蘇聯的旨意,在蒙古全國掀起了一場大反喬巴山「個人迷信」的運動,大肆攻擊喬巴山時期的各項制度和政策,也效法赫魯曉夫,把蒙古國內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部門來了個大清洗,藉機安插自己的親信佔據重要崗位。
蒙黨元老之一、在喬巴山生前擔任黨中央第二書記的達希.丹巴(也譯為達姆巴),在1954年就任黨中央第一書記後,強調發展民族工業,指出「蘇聯的經驗不是惟一的經驗」,「不能機械地抄襲和教條地搬用」,宣傳中國的經驗「可供學習」,認為教條主義對蒙古「有更大的危害性」,並採取一系列措施克服教條主義。在國際共運問題上,丹巴指出:「宣傳和平方式是從資本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惟一方式,這是修正主義的主要表現之一」,修正主義思想在蒙古起到「削弱民主專政的作用」。丹巴的這些言論和主張,在蘇聯看來顯然不僅不合自己的胃口,而且有向中國傾斜之嫌。在赫魯曉夫的策划下,澤登巴爾在蒙黨內率先展開對丹巴的批判。經過幾番鬥爭,丹巴降為第二書記(半年之後又被趕出政治局),澤登巴爾取代了蒙黨第一書記職位。支持丹巴反對教條主義和修正主義的第二書記其米德道爾吉.蘇倫扎布,不久也被撤職,並被趕出了政治局和書記處。
達拉姆.圖木爾奧其爾,蒙黨十二大的中委,十三大當選為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主管意識形態工作,因支持澤登巴爾反對丹巴有功,1959年升為政治局委員。但在第二年,他又因反對喬巴山「個人迷信」過於積極,危及喬巴山時期對喬巴山言聽計從的澤登巴爾的地位,被趕出政治局。後來,澤登巴爾為籠絡人心,鞏固自己的統治,故作姿態,於1962年初,又將圖木爾奧其爾拉進了政治局和書記處。澤登巴爾運用「翻雲覆雨」的手段使得這個「風派」人物就範,更好地為自己服務。但是,圖木爾奧其爾「煽動民族主義情緒」,主持在成吉思汗誕辰800周年時大搞紀念活動,並決定在成吉思汗家鄉肯特省樹立大型紀念碑,為此觸怒了蘇聯;加以當時的黨中央第二書記魯布桑策倫.曾德,想乘澤登巴爾在蘇聯養病之機,聯合圖木爾奧其爾搞掉澤登巴爾。澤登巴爾聞訊取得蘇聯的支持,馬上返國於1962年9月召開中央全會,以突然襲擊的手段解除了圖木爾奧其爾的黨內外一切職務,罪名是「懷疑黨的馬列主義性質」、「懷疑蒙蘇友誼」。對於曾德,因其有過「懷疑蒙蘇友誼和經互會對蒙是否有好處」等觸怒蘇聯的言論,澤登巴爾在赫魯曉夫的直接支持下,於1963年底的中央全會上,解除了他的中央第二書記、政治局委員職務。
蒙古人歷來民族主義情緒比較強烈,知識分子尤甚。如上所述,這種民族情緒不時在蒙黨領導集團中有所反映。蘇聯以「蘇蒙友誼」的名義和「國際主義」的說教,加以大量派出蘇聯顧問,以及必要時揮舞「反蘇」罪名的大棒,控制蒙古幾十年,但並未能使蒙黨內民族主義情緒消融。因此,它在不放鬆政治控制的同時,也在其他方面採取了「放長線」的策略。
從文化教育著手進行同化,是蘇聯成功的措施之一。1944年,蒙古當局廢棄了成吉思汗時代創立的蒙古文字,決定改用斯拉夫語系中的俄文字母(個別字母由蒙方自己創造)為基礎的新蒙文,並於1946年1月頒布正式使用。蒙古文字改革,人們至今評價不一,但由此為蘇聯文化進入(即使不用侵略二字)大開方便之門,卻是不爭的事實。孩子們從小學四年級就必須學俄文,這是60年代蒙古教育大綱的硬性規定。蒙古國立大學的某些課程及其所屬的綜合技術學院的全部課程,都用俄語講授;為各門課程規定的教材和參考書,也都是蘇聯出版的俄文書籍。蘇聯為了培養忠於「蒙蘇友誼」和「國際主義」的蒙古人才,吸納留學生是一個重要手段。蒙古政府每年都要派出大批留學生到蘇聯,這些留學生歸國後,絕大部分都能進入重要崗位,許多成為高級官吏。1970年前後,蒙古各省的省委書記,66%是在蘇聯共產黨中央高級黨校學習畢業的。當然,留蘇學習回國的人,不一定都親蘇,更不消說「終生不渝」了。蒙古知識界有形無形地拒絕著蘇聯的文化滲透。我擔任臨時代辦後,參加蒙方一些大型招待會,原以為蒙方官員都會講俄語,就只帶俄文譯員以為既能同蒙古人也能同駐蒙外交使團的人交談,結果經常碰壁,許多蒙古官員明明會講俄語,他就是不講。使館同蒙古外交部電話聯繫事務時可講俄語。但正式約見從不講俄語,我還注意到蒙方的記錄員用的是老懞文。
「結親政策」是蘇聯控制蒙古的另一種有效手段。中外古代歷史上,「和親政策」的事實屢見不鮮,在一定時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但那隻限於王朝皇室的上層,蘇聯則把這種政策加以普及。客觀條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損失人口二千六百多萬(其中軍人九十二萬,平民一千七百多萬),其中大部分是男性,因而戰後幾十年,人口構成女多於男(50年代蘇聯人私下說男女人口比例為1∶6)。男娶女嫁,以至國際通婚,都是正常的。但是蘇聯當局把它作為一種「入室控制」的手段積極推行。最為典型的是澤登巴爾娶來的蘇聯夫人。澤登巴爾1940年留學蘇聯畢業歸國並取得高位之後,蘇蒙雙方領導人撮合,將當時莫斯科衛戍司令費拉托夫中將的女兒嫁給了澤登巴爾,嫁後全名為:阿娜斯塔霞.伊凡諾夫娜.澤登巴爾.費拉托娃。「入室」之後,對澤登巴爾的一言一行,有無逾越「雷池」之嫌,就了如指掌了。
我在烏蘭巴托多次見過澤登巴爾.費拉托娃。其中一次是參加澤登巴爾夫婦舉行的招待會,他們與進場的賓客一一握手。雖然中蒙關係已經惡化,但他們還未達到不顧禮儀拒絕與我握手的地步。這一次我從最近的距離觀察了這位蒙古的第一夫人。高高的個子,肥胖壯實的身軀,穿著黑色晚禮服;紅紅的面孔,配上金栗色泛紅的濃髮,真有點「凶煞」的樣子;特別是一雙灰褐色的眼睛,惡狠狠地盯著我這個中國人,使我感到她眼神中那種「有你無我」的內涵。這情景雖然只有幾十秒鐘,卻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里。
還有一次,大約是1970年夏天的周末,我與使館幾個同志在烏市街道上散步,路過澤登巴爾的官邸,通過豪華的鐵柵欄門,看到費拉托娃沿著花園式的甬道正向鐵門走來,後面跟著保鏢。她突然發現了一夥中國人,扭頭就往回走。是恨?是怕?還是別的什麼?這隻有她自己知道,也許在她轉身的一刻,這幾種情緒都存在。其實,1970年中蒙雙方已著手緩和兩國關係。
費拉托娃和澤登巴爾結婚後,多是與丈夫一起出現在公開場合,在澤登巴爾以黨的第一書記兼大呼拉爾主席團主席前不久,她就任蒙古兒童基金會中央委員會主席,就單獨公開露面,頻繁進行活動,名字經常排在一些部長級領導人的前面。
蒙古高層領導成員中,娶蘇聯人為妻的,已知的還有政治局委員、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邁達爾,政治局候補委員、烏蘭巴托市委第一書記阿勒坦格爾勒,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蒙蘇友協主席貢布扎布,中委、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家計委主席索德諾姆,中委、國防部第一副部長朝克上將,中委、外交部第一副部長雲登。
中層幹部夫人是蘇聯人的更是大有人在,據說達到15%—20%之多。這些蘇聯「夫人」嫁給蒙古官員之後,包括澤登巴爾.費拉托娃在內,仍然保留蘇聯國籍,按規定都要按時到蘇聯駐蒙古大使館去「談話」。中國古語說「妻以夫貴」,在蘇聯控制下的蒙古則變成「妻尊夫貴」,娶了蘇聯人為妻,就可得到更多信任和不斷提拔。以烏蘭巴托市委第一書記阿勒坦格爾勒為例,二十六歲入黨之後,立即被委任為食品工業部部長,第二年又當選為蒙黨中央委員,二十九歲起擔任烏蘭巴托市委第一書記。據說其蘇聯妻子與澤登巴爾.費拉托娃關係異常密切。


眾所周知,俄羅斯對拓土開疆有著極為強烈的慾望。從莫斯科公國開始,數百年間,俄羅斯步步為營,由一個毫不起眼的東歐小公國,逐步拓展為雄踞亞歐大陸的超級大帝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蘇聯的國家領土面積已經達到恐怖的2200萬平方千米之巨,比排名第二、三位的加拿大、中國面積總和還要多上好幾百萬。

但在對土地的瘋狂巧取豪奪過程中,俄羅斯卻放過了外蒙古。即便是在二戰結束,蘇聯形勢最好時,它也不過是操縱其從中國版圖中脫離,並沒有直接吞併。

為啥俄羅斯沒有吞併蒙古?

是蒙古沒啥價值,蘇聯瞧不上?當然不是。姑且不論蒙古豐富的資源儲備,單從地緣角度來說,蒙古高原地處東亞大陸北部中央,以此為基,可以居高臨下,對中國的華北、東北、西北三大板塊同時形成地緣壓制。古代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這些游牧勢力正是靠著這種區位四處出擊,把華夏文明整的是七葷八素,不得不處處設防,在極大消耗自身實力的同時,還無法集中力量有效抵禦。如果僅僅是單一方向,以華夏文明的實力,縱然不能將它反向殲滅,但抵禦起來也要容易的多。

只要蘇聯吞併蒙古,便可以同時威脅中國的華北、東北、西北、新疆四大板塊,讓中國陷入防不勝防的窘境。

可明知蒙古地緣區位如此優越,蘇聯卻仍然沒有對它下手,僅僅是化作附庸,便已心滿意足。

當然,作為附庸國,蒙古仍擺不脫蘇聯的鉗制。的蒙古,仍逃不出蘇聯手掌心,但不管怎麼說,這畢竟不如直接吞併來的直截了當。既然有能力吞併蒙古,卻又偏偏不這麼做,這對俄羅斯這種國家來說,實在是有些離奇。

那麼,蘇聯為啥不吞併蒙古呢?雲石君覺得,主要是出於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是地緣距離的遙遠。儘管蒙俄兩國山水相連,但俄羅斯接壤的北亞中東部,與俄羅斯本部——東歐平原相隔萬里,而且自然條件極為寒苦,這嚴重阻礙了俄羅斯對蒙古地緣影響力的投射。

而除了地緣距離的遙遠,俄羅斯吞併蒙古,還受到地緣結構方面的制約。

俄羅斯呈長方形東西向。

本來,這種結構是比較緊密規整的。這種規整格局下,如何本部核心區大致處在領土中央,就可以較為便捷的將本部影響力輻射到國家各個角落。

不過,俄羅斯的本部——東歐平原,正好處在這個東西向長方形國土的最西端——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對北亞的地緣影響力天然受限。而蒙古所在的蒙古高原,其被東、南、西三面皆被環繞,只有北面跟俄羅斯的西伯利亞相鄰,這也就是說,在地緣結構上,蒙古成為孤懸於俄羅斯長方形版圖之外的一個半島。

這就比較麻煩了。鑒於俄羅斯本部向亞洲地區投射影響力的方向是由西向東,蒙古在地緣區位上的向南過於靠南,偏離了西伯利亞鐵路這個俄羅斯國家地緣主軸,這更限制了俄羅斯文明影響蒙古的空間。

當然 ,如果北亞本身質量尚可,那俄羅斯也可以此為基,直接向蒙古施加輻射。但北亞環境極端寒苦,無法形成規模化的發達文明,所以只能作為俄羅斯對蒙滲透的渠道,而不能成為戰略依託。

地緣影響力嚴重受限,意味著即便俄羅斯能夠憑著強力吞併蒙古,然在接下來的消化吸收上,肯定會遭遇一系列的水土不服。

儘管蒙古高原礦產資源儲備豐富,不過俄羅斯本身資源也多的挖不完,對此並不稀罕。而且蒙古高原偏離了西伯利亞鐵路這條俄羅斯國家地緣主軸,所以在開發與交通運輸上都存在很大困難。這即是說,俄羅斯很難通過工業開發,把自身文明體系有效注入蒙古,蒙古也不能過通過蘇聯的佔領,實現自身的現代化。

這就不好整了。蘇聯如果將蒙古吞併,換句話說就是剝奪了蒙古人的獨立政治權力。如果這種剝奪,能夠給蒙古帶來足夠的經濟利益,那蒙古人也未必不能接受。可若不能,那蒙古人向俄羅斯臣服就太不划算了。長此以往,蒙古人當然會心理失衡,進而對俄羅斯族萌生敵意,形成隱患。

當然,蒙古統共也沒幾個人,蘇聯也可以通過俄羅斯族移民,將蒙古高原徹底俄化。

但果真如此的話,隱患更大。蒙古高原的地緣環境決定了,就算俄羅斯人近來,受環境所限,其之處境也決計不會比土生的蒙古人好——甚至還會因為不適應而更遭。這樣的話,這些形同流放的新移民,他們的憤懣,可能比一出生所生活在這裡的蒙古土著還要大。

其實中亞五國的脫蘇獨立過程,也從側面證明了俄羅斯吞併蒙古的不可行。中亞五國雖然也深居內亞,但由於毗鄰南俄,因此跟俄羅斯東歐本部的關係要比蒙古緊密的多。但饒是如此,蘇聯也只能基本實現對它的有效控制(這種控制還多依賴於蘇聯的強大實力,和每年從中央撥付的高額邊疆補貼),待到蘇聯土崩瓦解,作為繼承者的俄羅斯聯邦國力大損,再也背不動這個大包袱,所以即便當時的哈薩克等國並未有很強的獨立意願,俄羅斯卻依然將它們主動剔除。

中亞尚且能讓俄羅斯倍感吃力,蒙古,那就更不用提。

對蘇聯來說,它家的版圖已經相當可以了。有待自己消化吸收的板塊一抓一大把。在這種情況下,它至少中短期內,並不太稀罕多一個蒙古高原。蒙古高原對蘇聯的中短期價值,僅僅是作為中俄兩國的戰略緩衝區,以及其地緣上對北中國的壓制功能而已。既然強行吞併會讓自己不堪重負,那不如索性僅將它收做附庸、實現事實控制即可。這樣既可滿足自己的現實需要,又無需承擔對蒙古的義務——這無疑是最高性價比的選擇。

而中國的態度,也掣肘了蘇聯對蒙古的吞併企圖。蒙古高原對北中國的地緣壓制功能實在過於明顯,如果蘇聯將它併入版圖,那中蘇的結構性地緣矛盾將徹底激化。這種格局下,不管中國是誰當權,只要這個國家還存在,就一定會跟蘇聯死拼到底。

儘管國力方面,當時的中國遠不能與如日中天的蘇聯相提並論。但憑著對東亞大陸這塊世界級地緣板塊的佔有,中國天然具備成為一流強國的地緣潛力。一旦這種潛力被釋放——哪怕只是釋放一部分,所迸發的能量,都足以對蘇聯那龐大而又孱弱不堪的北亞板塊形成嚴重威脅。

對蘇聯來說,美國才是他的頭號大敵。除非實在沒其他選擇,蘇聯也犯不著為了一個已實際掌控的蒙古,而把自己跟中國推到必須不死不休的程度——將蒙古變為附庸,中蘇還有一定緩和空間,可如果吞併,那中蘇的地緣衝突,就一點緩和的餘地都沒有的。

所以,即便是在中蘇關係降到冰點的20世紀6、70年代,蘇聯也只是陳兵中蒙邊境,作勢威脅罷了。

現在再回過頭來看這段往事,蘇聯的這種克制,還是比較明智。一旦它真的吞併蒙古,那中國再無退路,唯有向美國妥協尋求合作,借美國之力擊敗蘇聯——不然契丹與北宋的故事,就將在中蘇間重演。在中國全力對抗之下(以前是同時抗美蘇兩強),蘇聯亞洲領土的戰略壓力將驟然增大,這會極大的消耗蘇聯的國力,加劇其崩潰的速度和程度。

總而言之,不管是基於對蒙古高原穩定秩序的維持,還是避免刺激中國太過,除非蘇聯有能力佔領整個北中國,並充分消化吸收,否則都犯不著過早的強吞蒙古。

當然,冷戰結束後,俄羅斯國力大衰,對蒙古的鉗制也大幅鬆動,中蒙關係獲得了相應的改善空間。

正常邏輯下,蒙古這時候完全可以抓住有利形勢,在中俄兩國間搞平衡,爭取左右逢源,兩頭通吃——這是地處大國夾縫中的小國,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最佳選擇。

但在現實中,中蒙關係儘管有一定,但蒙古仍舊對中國懷有敵意,隔三差五的整出點小幺蛾子,來給兩國關係添堵。至於政治上,蒙古雖然有所動搖,但大體而言,在中俄之間,依然更加傾向於俄羅斯。

蒙古為什麼會這樣?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接下來的《地緣政治33:蒙古為何對中國顧慮重重》一節中,繼續為大家分析。

本文選自雲石地緣政治系列第32篇——蒙古第一節。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請訂閱微信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稍微研究一下俄國地圖就知道,雖然俄國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海岸線,但真正直通外洋的不凍港只有北冰洋沿岸的摩爾曼斯克(北莫爾斯克),哪怕是在帝俄和蘇聯全盛時期亦是如此。俄國從彼得到斯大林、勃列日涅夫再到今天的普京,一直以來擴張的重點是出海口,特別是外洋的不凍良港。因此,巴爾幹、波羅的海沿岸地區、中亞以南的阿富汗、伊朗、巴基斯坦、印度才是它擴張的首選方向(不然它不會竭盡全力去打一場費力不討好的阿富汗戰爭)。蒙古作為一個適宜人類居住地區極少的內陸地區,它有的東西俄國不缺,俄國缺的東西它全沒有,圖它啥呢?。當年蘇聯極力滲透外蒙,扶植其獨立,主要是急於清剿逃到外蒙和中國北方地區的鄧尼金殘餘勢力,當時中國北洋政府也是蘇俄的敵對國,分離外蒙,是意圖阻止「帝國主義國家建立一條從日本海到裏海的反動勢力地帶」,扶植親蘇蒙古政權,其戰略目的已然達到,無需進一步動作了。


謝邀
蒙古有那麼不堪?那麼大個地方說吞併就吞併?
留著蒙古獨立更好,戰略緩衝


其實是蒙古方面認慫認得好,蒙古方面只要求保留獨立的名號,其他一切事務都聽蘇聯的。蘇聯就不冒著背負惡名的風險去吞併了。


正確往前一步是深淵。

外蒙古問題

當年美國和蘇聯炮製了東方慕尼黑陰謀,那就是割讓了中國的外蒙古,導致中國華北直接暴露在陸權強國蘇聯和海權大國美國的直接打擊下。以後從二連浩特和從大沽口進北京,都不是事。儘管中國重兵保護北京,但戰略性的缺陷導致土木堡之變只不過是一個時間問題。從外蒙古被割讓那一刻起,北京就暴露了側翼,不再具有軍事價值。即使是毛主政時期,面對蘇聯的軍事進攻,中國的辦法就一個,那就是跑路。


為什麼當時蘇聯會和美國聯手削弱中國呢?道理很簡單,因為中國從體量上講是一個大國,所以它具有成為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的可能。這也就是拿破崙說的:中國是一頭睡獅,假如他蘇醒將會震驚世界。從人口上和版圖上講,中國具有十倍,甚至百倍執行巴巴羅薩的動能和勢能,所以美國和蘇聯形成了高度的默契。東亞一直以來都是歐美統治世界的最薄弱地區,所以你看一二戰後,中國都是最大的戰敗國,無他僅僅是中國肥且蠢而已。比如說長沙和南昌。拿破崙說的睡獅至今不願意醒,而你永遠也叫不醒裝睡的獅子,還美其名曰和平發展。


亞歐大陸上的三國博弈


其實一樣的道理,俄羅斯叫中國佔領中亞,中國也不敢。


因為美國(海權)槍打出頭鳥。

蘇聯想要統一歐亞大陸,這是美國絕對不能夠容許的,這是中國絕對不能夠容許的,因為他最大的障礙就是中國。蘇聯知會美國要核平中國,也是這一國家政策的體現,而蘇聯之所以知會美國,目的是為了戰略性試探。


而蘇聯佔領了阿富汗,就意味著蘇聯把亞歐大陸攔腰截斷了。誰最怕?你們以為是美國?錯。是中國。這個時候的蘇聯開始和越南共產黨結盟,事實上控制了越南的軍事行動。越南想的是利用蘇聯獨立於中國,蘇聯想的是利用越南在東南亞進行軍事擴張,中國想的是最後替人做了嫁衣裳。學過中國歷史的都知道,中國用於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的錢是怎麼來的?是三大改造弄來的,結果就這樣打了水漂。中國也有民族主義者,怎麼給他們交代這個事情?這才是促成中國與美國結盟的根本原因,因為蘇聯擴張的勢頭,對中國和美國造成了實質性的威脅。


冷戰後期蘇聯也曾經找過中國,要求關係正常化,中國當時提出的要求是什麼?答:蘇聯撤出阿富汗。為什麼?因為阿富汗對於中國而言意味著戰略包圍。而中國又多了一個盟友,那就是巴基斯坦。你看很多冷戰史的研究學者說中蘇之間是因為意識形態翻臉,呵呵一笑,意識形態值幾個錢?關於這個問題丘吉爾說了: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恆的國家利益。道理其實很簡單,從蘇聯佔領阿富汗插手朝鮮、越南的那刻起,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就從同盟國變成了敵對國,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勢力範圍。就相當於戰國時期,秦國佔領了魏國,那趙國和秦國之間的關係就不言而喻了,爆髮長平之戰就是一個時間問題了。


蘇聯最後為什麼會失敗?因為蘇聯的民族主義者不懂戰略均勢對世界的重要性,假如單方面破壞戰略均勢就會導致世界政治格局出現俾斯麥建立德國以後,一系列的政治連鎖反應。能不能扯中國造航母?呵呵。有一種觀點是中國可以低調的造航母,美國也不會幹預。你把人類一部史翻開,給我找找。有這種好事?


而冷戰事實上完成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目的,那就是摧毀了雅爾塔協定體系,造成了今天美國一家獨大的局面。而這個時候中國選擇G2(新的雅爾塔協定)對於中國國家發展而言,或許是不利的;但對中國國家安全而言,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參照美國玩阿富汗(錯誤)、赫魯曉夫篡改斯大林的地緣政治方針(錯誤),想要表達的就是重新審定中國的地緣政治戰略,那就是繼續韜晦待時,伴隨著美國的衰落,有一天世界必將是中國的天下大同。


就那個地方一但兩個國家打起來,俄羅斯有外蒙古就可以插北京,咱們要了外蒙古可以將俄羅斯一分為二。 要麼是我抓著你的脖子要麼是你抓著我的丁丁,這個地方在勢力強大之前還是獨立最好。現在別說要回來,就是給也不能要 還不如海參崴來的實在


這是蒙古人民的選擇。。。哈哈。。。開個開玩笑。。。

蘇聯倒是想吞併蒙古,問題是蒙古樂意嗎?蒙古那些王公老爺們心裡真正想的只有獨立,給誰當大臣都不如自己當皇帝,給誰打工都不如自己當CEO,哪怕是掙得少點,圖的是自在。勞資是王爺,從來不愁吃不愁喝,加不加入蘇聯,勞資都不愁吃喝,蘇聯給的錢完全不能打動勞資,只有獨立這個是勞資還挺感興趣。如果不讓勞資獨立,勞資啥好處沒有,憑啥換工作?

按照當時的局勢,如果蘇聯不干涉,不滲透,蒙古按照戰前的規則應該還是中華民國的,如果蘇聯和蒙古說,你別給種花家打工了,來給我干吧,蒙古肯定想:老子憑啥?

如果蘇聯強行吞併蒙古,蒙古肯定不高興,中國也不高興,蒙古就會和中國勾搭到一起,間於齊楚這種事誰都會幹。

如果蘇聯支持蒙古獨立,那麼蘇聯高興,蒙古高興,種花家不想接受也沒辦法。

所以,最後蒙古就獨立了。。


有的時候戰略緩衝的作用比直接接壤或者大面積接壤強的多

第一,類比南亞的大英帝國戰略可知一二,尼泊爾錫金不丹為什麼是獨立的?當然錫金現在沒有了,就是英國要在印度和中國之間找一點緩衝,有緩衝很多事情就方便做了,也不會玩脫,緬甸也是一樣當初的緩衝國,還有阿富汗本想作為和沙俄之間的緩衝國,但是帝國墳場名不虛傳。。。

第二,當年外蒙獨立前,大家看看地圖就知道了,如果外蒙一直在中國手裡,對俄羅斯遠東的威脅太大,中國會輕易切斷西伯利亞大鐵路將俄羅斯的東歐部分和遠東部分徹底分開,從而讓俄羅斯遠東不保,當年十月革命之後,十幾個國家干涉俄羅斯,當時中國太弱,如果國力強一點,完全有可能拿回遠東,甚至北亞,當時日本打的最起勁,它是想吃掉這一大塊的,甚至把一戰的紅利在這一戰都花光了!日本從海參崴一直打到了貝加爾湖,這麼遠的距離,可想而知了,如果當時中國有這個能力,領導人有一點眼光,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第三,你以為當初俄國人不想直接吞併嗎?原來沙俄是有所謂黃俄計劃的,就是外蒙新疆內蒙西藏東北都納入俄國領土,中國只留所謂中國本部這一塊地方。

第四,外蒙後來這件事拖到了二戰,國際局勢和當時的新的國際準則已經不允許蘇聯這麼做了


我想問,在可預見的將來,蒙古還能收復嗎?


又不是打遊戲,想吞併就吞併,歷史是複雜的。


外蒙不論被吞還是收復,面對幾千公里的核大國邊境線,得多少陸軍站崗啊...


開胃餐已經吃了,唐努烏梁海。


蘇聯最不缺的是土地,蘇聯缺的是保護其土地的屏障,加上外蒙古也不是富庶地方,對蘇聯而言外蒙古並不是利益爭奪的焦點,外蒙古的價值更多體現在地緣政治格局上

外蒙古真正被獨立出去時候(被國民政府承認),大概是二戰後期,那時候共產黨還沒執政,國民黨跟美國關係挺好的

一、如果蘇聯直接入侵外蒙古,將外蒙古直接從中國手裡搶走並納入其管轄範圍,那麼對於中國人而言,蘇聯的行為就屬於侵略,將來中國振興甚至中國倒向美國,中國將有理有據出兵收復領土,甚至兵鋒直指西伯利亞,將蘇聯歐洲和遠東部分截斷(二戰蘇聯最害怕的事情之一)。

二、如果蘇聯扶持外蒙古獨立,那麼中國將:
1、失去合法干預外蒙古的理由,畢竟蘇聯可以說外蒙古是基於自由意志獨立的,中國如若有什麼過激舉動,蘇聯和外蒙古就可以說中國侵略,法理上是對蘇聯和外蒙古有利。
2、外蒙古獨立,就相當於中蘇甚至有可能的美蘇之間的加了一塊緩衝地帶,相當於在兩架大型機器之間加了塊大海綿,如果沒有沒有這塊海綿那麼兩個機器兩個機器將直接相撞,有這塊大海綿,中蘇即使正面相撞,首先被撞扁也是對蘇聯而言無關痛癢的外蒙古而已


推薦閱讀:

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蘇聯國內戰爭所用軍隊源於哪裡?
日本背叛和德國的約定饒了蘇聯一命,真的是被朱可夫打怕了嗎?
蘇德戰爭有多麼殘酷?雙方傷亡多麼慘重?
蘇聯在1954年申請加入北約被拒絕,蘇聯為何要加入北約?
為什麼說列寧是「劊子手」?

TAG:國際關係 | 地緣政治 | 蘇聯 | 蒙古國 | 蒙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