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飲食觀發生過什麼變化?
美食無疑是人生的一大樂趣。
但即使同為吃貨,也有完全相悖的飲食觀。
能否說說你的飲食觀是什麼樣的?發生過什麼樣的變化,或者有過什麼樣的特殊感悟。知乎小白誠摯討論,提前感謝吃貨積極分享。
------------------------------------------
能不能不要辣么偏心,以下問題也順手答一下啦!
你有沒有開始夜裡喜歡自己喝一杯? - 生活 - 知乎
從整體上來說呢?
中國人的飲食觀發生過什麼變化? - 生活 - 知乎
上了班才知道,吃飯不是儀式,只是結果,而且必須要做到任何地方任何時候都要能吃下去飯~
以前吃飯的時候,點好飯菜,到餐桌旁正襟危坐,要享受這個滿足人類最原始慾望的過程,不能對付,要吃飽吃好~
上班之後,畫風變成這樣了……
無論颳風下雨,酷暑嚴寒,吃飯這個事,不能耽誤,不填飽肚子,怎麼繼續工作!
吃飯,有時候也可以融到背景里,就是一道風景~
餐桌可以自己創造,有時候也可以來點儀式感
然後,要樂在其中~
看,吃的挺香吧,有冷風就鹹菜,小雨炒白菜,霧霾拌飯……那滋味,嘖嘖~
顛覆一切飲食觀,痛並快樂著!
————————————手動分割線——————————————
看到圖中那個在裝備箱上吃飯的帥小伙了么?就是掛著學員警銜的那個。他當時拿著盒飯問我,師傅,這在哪吃啊?我說那不是有個裝備箱么,就放那上面,你要不快點,一會其他老民警來了就給占上了,然後他轉了幾圈後,就坐那吃上了~妥妥的改變他的飲食觀~(陰險臉)
另外,大家輕鬆一點,跟著警察蜀黍做個小遊戲:照片中已經有線索看出來我工作的城市了,可以不用看答主的個人簡介,應該不難猜哦~(評論中說我們在瀋陽的那個童鞋,你有潛質,因為雖然你說的不對,但你說的有道理~)
我的飲食觀和我的人生觀始終一致,幾乎沒變過。時至今日,我從山溝里的小縣城跑到重慶呆了五年又來到北京,愛好始終是各種便宜的蔬菜比如白菜土豆,不管吃什麼只要吃得下絕對一點不剩,外出吃飯總是去個別人都無視的小店,20多年了,錢雖然寬裕了,思想卻還束縛著,生活水平基本沒提高。今天在健身房裡看到個特別漂亮的妹子,幾個教練慫恿我去搭訕,我說算了,人丑還窮。他們說我怎麼這麼不自信,我笑了,我說改不了的,倒不是說現在富裕了,而是我始終記得我幼兒園就哭著喊著要喝旺仔牛奶,後來三年級了有一天我媽提著半罐旺仔牛奶開心的告訴我,同事剩的,你嘗嘗吧。我喝了那半罐,感覺一點都不好喝,到現在沒再喝過旺仔牛奶,記得以前貧窮的日日夜夜,我討厭那種感覺,但是我並不恨他,窮給了我很多枷鎖,至今難以擺脫,但是也始終提醒我自己一無所有,凡事謹言慎行。
從前。
太爽了今天可以拎著一大兜泡椒鳳爪樂事薯片話梅瓜子芝士餅乾蛋黃鍋巴胡吃海塞了。火鍋必須點上十盤肉才叫爽,速食麵必須打倆蛋才好吃,可樂不加冰塊那還能叫可樂嗎?
現在。
又要出去吃飯?清淡點不行嗎,黃魚點清蒸的吧不要紅燒了不然不鮮,這家小籠做的蠻好,哎呀你吃你吃我吃過一隻了夠了夠了。謝謝啊我就喝白水,果汁太甜太齁了,茶嗎?什麼茶?哎呀我最近有點胃不舒服綠茶不大敢喝。這個蝦去掉蝦線燒出來感覺肉散了不好吃了,算了算了不要吃了也沒啥好吃的。
從小不吃青椒。
被我媽端著碗滿屋子追在我屁股後邊喂我,也不吃。
直到大一時的某天,剛在網吧上了一天網後,餓得實在不行,便在學校後門找了一家東北菜館。
叫老闆炒了一盤揚州炒飯。
炒飯端上來後,除了幾片薄如蟬翼的臘腸和隱居於米飯深處的幾粒高深莫測的玉米粒。
就是肉眼可見的萬水千山總是青,一片冰心在玉壺的青椒。
揚州炒飯?
我有些困惑的看著老闆。
老闆緩緩的點點頭,給了我一個堅定的眼神。
而那碟炒飯。
大概是這樣:
青椒青椒米飯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臘腸椒青椒青椒
青椒米飯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米飯青椒青椒
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米飯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
青椒青椒米飯青椒青椒青椒青米飯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
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青椒臘腸青椒青椒青椒
我有點
頭疼。
老闆就坐在離我不到三米的距離,面朝我,嘴裡含著牙籤,手裡拿著電視遙控。
電視在他身後。
但他沒有看電視。
嗯,他看的是我。
我在看電視。
老闆,在看我。
我拿起了筷子。
老闆,在看我。
我喝了一口湯。
老闆,在看我。
我。
老闆在看我。
於是我人生當中第一次,第一次。
自己主動的把青椒放進口中,咀嚼,咀嚼。
咀嚼,吞咽。
然後,重複一遍。
再來一遍。
好的,你做的很棒哦,再來。
加油,還有三分之二就可以了。
加油~
加油~
加油~
加。。。。。。
那是我人生中最漫長的十五分鐘。
那盤炒飯的味道我已經不記得了。
但我記得那年冬天,海南的天空飄著綿綿的細雨。
和往年一樣,我始終沒等來一場能覆蓋我回憶的白雪。
但
有一個健碩如熊,穩如泰山,深沉如海的男人。
坐在離我不到三米的距離,用他滿是寵溺的眼神看著我吃完了半盤青椒。
那之後的很多年
我都沒再見過那樣的冬天。
也沒再忘記那年冬天
而深情的青椒。
以前喜歡重辣,不管吃什麼都想要放辣椒。
上大學到了不愛吃辣的地,不習慣,不好吃,沒味,專挑食堂里最辣的吃,
某次嘗過日料,一點味道也沒有,不好吃,還這麼貴。
胃不好,開始吃得清淡,口味慢慢變淡了,能吃煮蔬菜只放鹽不放其餘調味料(好吃)。
吃日料,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日本人真是料理專家。
依舊能吃辣,但沒以前那麼重了,畢竟有的食物配上辣更美
也能吃清淡,能吃出食材本來的味道,食材本味道很棒的
能不吃外賣就不要吃外賣,特別是不要吃重口味的外賣,之所以重口味可能因為是食材不新鮮,用各種酸,辣,味精,鹽等調料來掩蓋。
吃多了,味覺會退化,腸胃負擔大,消化系統也會受損。
口味不要養得太重,否則很多好吃的會吃不出味道。
關於喝的方面,不會主動買飲料喝(小賣部一般賣的那種),一般情況喝水,常喝牛奶酸奶,泡茶),遇到星巴克會買上一杯,遇到好酒也不拒,上次在一家日料店喝了一杯梅酒,想要自己做一壇梅酒喝...以前,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肉要切成方的,薄的;
魚要剔骨,雞要放血;
海鮮要先用純凈海水養幾天吐沙;
什麼豆腐,韭菜,芹菜,蒜苗,香菜,花椒,胡椒這些奪味的邪門歪道統統不許放;
油要放到既能浸潤菜肴,又不能看到油;
鹽要放到剛剛能嘗出放過鹽,又不能顯出鹹味;
醬油要放到顯色但不顯味;
醋要放到酸而不澀;
糖倒是多多益善,但是熟菜里絕對不許放。
內臟什麼的不當著我的面洗乾淨不吃。
小炒肉里有肥肉不吃。
回鍋肉里沒皮不吃。
紅燒肉燒硬了不吃,沒糖色不吃,肉汁油漿分層不吃。
炸魚不吃,燒魚不吃,腌魚不吃,蒸魚蔥薑絲不切成頭髮絲不吃。
牛肉見到肥肉不吃,羊肉沒見到肥肉不吃,鴨肉見到骨頭不吃。
驢肉,狗肉,馬肉,鵝肉不吃。
粉絲不吃綠豆粉,吃土豆粉。
豆腐皮不吃絲狀的,吃塊狀的。
手擀麵超過筷子寬不吃,發麵餅有焦黑不吃。
餃子除了純肉和韭菜肉薺菜肉,其他餡不吃。
包子除了純肉和白糖火腿,其他餡不吃。
米飯軟了不吃,硬了也不吃。
現在,素不素無所謂,香不香無所謂,臟不臟無所謂,熟不熟無所謂,能不能吃都無所謂。
契機?離開了老娘,跟媳婦過了。
餓的。
以前為了吃我喜歡的店能走好遠好遠的路,現在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熱氣騰騰的外賣。
生活越來越便捷了,卻對美食的那份期待越來越少。
沒有付出太多努力就享受到的美味變得更理所應當,我漸漸開始忽略用餐的環境的好壞,不太在乎服務態度的優劣,吃飯的時候也變得更心不在焉。
路過一些看似不錯的餐廳時不再會打算進店看看菜單,而是回家默默打開手機點了個菜品圖片p得最凶的外賣。
吃火鍋從蘸芝麻醬改成蘸蒜蓉香油。
從出國讀書開始到徹底嫁到國外安家之後,才幾年的時間口味發生了好多變化。
首先是喝的飲料。在國內的時候喜歡和茶和不放牛奶的速溶咖啡,或者熱的白開水,很少喝瓶裝飲料。在紐西蘭讀第一個碩士的時候,紐西蘭室友看我喝紅茶(因為地道的中國茶葉不容易買且價格很難接受)和咖啡不加牛奶,一臉不可思議。在他們帶動之下,我開始學著喝加牛奶的紅茶。這個習慣至今在我每次回家時候不被爸媽理解,當然他們絕不會指手畫腳,只不過在我給他們推薦的時候會委婉拒絕,說寶貝女兒你自己喝吧。
其實我覺得紅茶和牛奶的確是不錯的搭配。紅茶的苦澀可以有效被牛奶的香甜遮蓋,二者彼此削減對方的氣味,然後和諧相融在一起。不過茶袋不能泡太久,會苦得要命。深金黃色的茶水配上一湯匙左右的牛奶最合適。
再說主食上。我經常被家人問道英國人吃什麼主食,是不是天天麵包就好像家鄉的米飯(我是瀋陽人)。其實把食物分為主食、副食是比較中國人的做法。(我的婆家是地道的蘇格蘭人,剛結婚時候沒買房子,和公婆一起住過一段時間,因此學了很多英國人的家庭菜肴。)西方人吃飯時候自然也會保證盤子里同時有澱粉類、肉類和青菜。但是主食的話,沒有一種地位能和中國北方的大米相提並論。一個星期,從周一到周日可能會出現其中澱粉類主食,包括義大利面(種類我知道的就是十好幾種,名字那個難叫啊,做法也千變萬化)、土豆(烤或者炸或者土豆泥)、米飯、麵包(種類太多無法一一敘述)等等。主食同時也可能是副食,副食也更可能種類繁多。
這裡人煮米飯的時候一定會加各種調料,至少是鹽。淡然無味的白米飯為視為最難接受的食物之一(最難接受的應該是白粥或者小米粥)。做米飯的主要原則就是拚命遮蓋大米的原味,濃墨重彩。我已經好久沒吃過地道的大米飯了,想想就饞。
這道菜是西班牙菜中最有名之一的Paella,燴飯,料下的特別足,大米完全是配角。
吃白米飯的話,那頓飯的菜一定是湯汁濃郁型的,才可以把米飯拌著吃,他們很受不了一口飯、一口菜的吃法。順便提一下,他們的吃東西順序是一道一道吃,就算是一個盤子里三道餐,也是吃完土豆吃沙拉,吃完沙拉再開動肉。
再有,是食物的搭配上,西方人的口味真的和國人不同。固定搭配如:雞肉配檸檬,
奶油配蘑菇,鱈魚、蝦仁和海蠣子等海鮮也特別喜歡用奶油和乳酪來配。Dairy Product (乳製品)的使用特別多,直接應用到菜肴里。
最讓我一開始吃驚但後來慢慢喜歡的是烤豬肉配蘋果醬。大塊的豬肉直接烤完蘸著蘋果醬來吃。
生薑作為青菜直接吃到嘴裡,做一頓Jinger Chicken(我也不知道怎麼取名好,就直譯為生薑雞肉吧)會用好幾頭姜,就像我們雞肉燉土豆中,土豆的用量。
雞蛋只會出現在早餐里,很少用來做正餐的原料。作為東北人的我從小常吃的西紅柿炒雞蛋、青椒炒雞蛋、木須肉等等,以雞蛋作為主要原料的正餐在這裡基本沒有。
很多羊肉的菜肴是甜口的。比如咖喱羊肉裡面很有很多葡萄乾和蘋果,所以整道菜是甜的,但是其實很好吃。
再說湯。濃湯之所以那麼濃,是吧湯料煮熟了之後,連湯帶料一起放到攪拌機里打成糊,所以那麼濃,習慣喝中式清湯的我很長一段時間不習慣,覺得太膩。但後倆慢慢喜歡胡蘿蔔、土豆、雞肉一起打成的湯,很溫暖冬季的胃。
甜品中有一種特別難以接受的搭配,就是薄荷巧克力。裡面是牙膏狀的綠色薄荷味糖霜,外面包裹巧克力,是我公、婆和我愛人的餐後最愛,一開始我接受不了,慢慢口味也變了。
胡蘿蔔蛋糕真的很好吃。
這裡的粥的話,只有一種,是燕麥粥,燕麥片加牛奶在微波爐里轉幾圈,很濃稠,還要配蜂蜜或者糖漿,或者葡萄乾,總之就是不能好好享受食物的原味。
我愛人理解不了我為什麼一到冬天就只想吃白水和小米煮成的糊狀物,還甘之若飴,因為這裡小米的吃法是煮的乾乾的,一粒一粒的,拌著蛋黃醬和青菜作為沙拉來吃。
第一次帶他們吃從國內帶回來的月餅,他們不知道豆子可以這麼好吃(豆沙餡的月餅)。
我從小不挑食,張著一張來者不拒的嘴。對於食物,我覺得應該有顆敞開的心,勇敢嘗試新的食物,會又不斷的驚喜。口味這個東西,從來就沒有必要固化偏執,美味的定義應該可以很廣。
謝謝大家的回復!
首先,很抱歉Ginger的錯誤拼寫,抱歉抱歉。
其次,我一直簡單粗暴地認為小米就是Couscous, 因為在超市買到的couscous看起來和在家吃的小米很像,所以一直就這麼叫著,回去好好研究一下,謝謝大家提醒。
再有,我是北方人,大學和研究生在北京讀的,港式奶茶接觸不多,我覺得和英式紅茶的區別是,英式紅茶的牛奶清淡些,大部分家庭選擇半脫脂或者全脫脂,全脂牛奶比較少,而港式紅茶似乎使用更加濃稠的牛奶(如果說的不對還請大家指出啊Please!)
最後想說,中餐好吃那是必須滴!我偶爾下廚做中餐,我愛人會把他爸媽、妹妹都叫來,他們會開車過來吃一頓我包的餃子或者做的幾個小炒。中餐館在蘇格蘭相當受歡迎,在紐西蘭上學的時候也如此,我想全世界都愛中餐吧。以前:吃榴槤的人都沒有嗅覺的嗎……
現在:給我一口榴槤,我能看到天堂
以前:咸月餅是什麼邪教簡直可笑
現在:蛋黃餡天下無雙
以前:咸粽子……又是什麼邪教……
現在:甜粽子是什麼?
以前:臘肉……eww....臘腸……ewww 看著就噁心
現在:臘腸可以拯救一切食物
以前:雞腳豬腦肥腸鴨胗……南方人好可怕
現在:我愛內臟
恩……你問我飲食觀改變的契機?
我來到了南方。
評論出現了我弗校友hhh,不過好像是南城的……恩我這個北村的村民表示三年以來北校唯一一個校食堂的菜就沒怎麼變過…並且大塊肉菜都是帶肥肉的,這對我來說簡直不!能!忍!………周邊飯店我們已經吃了個遍,每天中午吃啥都要靠抓鬮了……沒在南校吃過不知道那邊米怎樣,但是……這邊米不僅硬還沒什麼香味,可能是我之前在家吃飯嘴被養刁了╮(╯_╰)╭這一學期校內施工各類校外人員都搶食堂,等我們下課過去已經沒什麼菜了……就在前天我剛把這個問題反應給學校_(:з」∠)_校領導們有刷知乎的么,快看我奮力的吶喊???!(??????) ?
…………………………………………………………………………
曾經128斤的我:
為什麼今天還吃排骨?……我不想再吃肉了你別再給我做肉了!……爸爸我要吃青菜!純青菜!再吃肉更胖了!……我真的不會餓!不不你做的很好吃只是我真的想吃點清淡的……
現在93斤的我:
我想吃肉……我要吃炸雞排……為什麼食堂肉這麼少……多給點會死啊大媽你手抖什麼抖把肉都抖下去了啊喂!……我們什麼時候出去吃大餐啊我好久沒痛快吃頓肉了……我好想念排骨燉豆角酸菜燉排骨啊……胖是啥,為了吃你還怕胖?
初高中在家吃飯爸爸每天都保證三菜一湯,排骨紅燒魚油燜雞頓頓有肉,生怕我沒吃好上課餓。每天吃完就坐著看書,臉胖成盆我爸依然覺得我可以再胖一點。
讀大學後在異鄉想痛快吃頓肉只能等節日慶祝時和室友們出去吃火鍋,還得是自助的那種,餓得嗷嗷兩眼發綠衝進去,摸著肚子小步小步慢慢挪出來。和父母視頻都能聽到媽媽悄悄和我爸說:咱姑娘怎麼又瘦成這樣了你再給她打點生活費讓她買點好吃的。然後每次寒暑假回家必胖10+斤……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我小時候,挑食小天使。
最愛吃的是白開水泡饅頭。
雞蛋不吃蛋黃,上學之前把蛋黃偷偷藏在櫥櫃里。
蛋清喜歡沾辣醬吃,沒有辣醬就不吃。
不愛喝牛奶,尤其是煮出來上層有奶皮的,寧肯被罵哭都不喝。
不吃茄子,覺得怎麼做都是肥肉的口感。
吃飯一定要把菜和米飯分開放,白米飯里沾到一點菜湯就要發飆。
不愛吃甜食,尤其討厭沙琪瑪,糖果巧克力之類也不喜歡。
所以,初中以後,我就沒長過個兒。
現在,我室友對我的評價是:
「這世界上真沒有你不愛吃的東西啊~」
大概是小時候拒絕過太多美味,沒有真正走進過美食的世界,一旦走入就無法自拔!
每一種食物的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啊,我們為什麼不能好好愛它們呢~
香菜那麼可愛,榴槤那麼可愛,香菇那麼可愛,腦花那麼可愛,兔兔那麼可愛…我們一定要接受它們啊,不然它們得多難過。
小時候跟爸媽出門,一般都是:「爸爸,這個我不想吃,給你。」
現在跟同學出門,變成了:「這個你不吃啊,給我。」
長大後,不僅什麼都開始愛吃,連食慾也大增。
室友表示,以後我就是她們食量的標準,每餐只吃我食量的一半。(⊙…⊙)
可是啊,
即使改掉了挑食的毛病,
有喵用…
身高還不是再也沒法兒縱向生長了…(哭泣)我的大學舍長對我的飲食產生了很大影響。
她刷新了我二十幾年對特定食物的看法。
而我這個倔強的愛吃鬼居然能被她帶偏,
還是因為她是一個吃東西很香的人。
我前段時間在知乎上提出了一個問題:
「你有什麼原來不喜歡,現在越來越喜歡的東西、事情或人嗎?為什麼?」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1553158
問題描述里我曾寫了一段韭菜餅的故事
緣起想到了大學的那些美好時光,回憶起了大學吃的韭菜餅,便提出了這個問題。
(但知乎問題屬於公共資源,我的韭菜餅之後被刪除)
我覺得挺可惜的,今天看到這個問題,就想好好回味一下大學舍長對我飲食上的影響以及之後我飲食上的變化。
1.韭菜餅
我從小就不吃韭菜,不喜歡且堅決不吃的那種。
然後直到遇到了我的大學舍長。。
她有兩顆凸出的大門牙,在她每次吃東西時特別明顯和「招搖」。
尤其在她遇到她超愛的韭菜餅時,一邊嘴裡讚不絕口,一邊外凸的大門牙在韭菜餅上廝磨。
燙到她受不了時,她又會吹吹滾燙的餅,舔舔自己厚厚的嘴唇和牙齒。
就這樣,每次我們去食堂吃飯,坐在她對面的我都得目睹這「香艷「的場景。
總之,每次看她吃韭菜餅,都覺得感官被放大了,韭菜餅也格外噴香誘人。
然後我現在也愛上了這韭菜餅的味道,覺得真的很香很好次~
2.烤紅薯
小時候冬天大人會在家烤紅薯吃,我不喜歡吃。
他們吃的再香,我都拒絕。
然後又是因為舍長。。。。
記得大一的那個冬天,晚上我們社團活動結束後,天氣特別冷,她興奮地拉著我一路小跑去買烤紅薯。
我想那就陪她去吧,我就買了些水果,沒買烤紅薯。
她就說:烤地瓜超好吃的,而且捂在手裡很暖和,每年冬天奶奶家會有自己種的紅薯。有的用來烤著吃,有的煮成紅薯稀飯,有的晒成紅薯干,每種滋味都一級棒。
說著她咬了口手裡的紅薯,她很會挑,手裡的紅薯看起來又甜又大個又紅,烤的皮都裂開了,露出了裡面的肉,她一口咬下去,甜滋滋的糖水都沾到了嘴角。
她咧著嘴對我笑,齒縫間還有未下咽的紅薯。她不拘小節地在路邊和我有說有笑。
我抵擋不住誘惑,又被她說的心動,於是她熟練地幫我挑了一個稍微小點的紅薯,讓我吃著試試看。
第一口咬上去真的很好吃很香甜,不敢相信這麼多年我竟錯過了這種美味的食物,熱騰騰的紅薯讓我們兩在冰冷的寒夜裡多了絲溫暖。
我們就這樣吃著紅薯回到了宿舍。
之後的每個冬天,我都會買個香噴噴熱乎乎的紅薯吃。
有些人的飲食觀是隨著信息量和年齡發生變化的,比如我。
我從小挑食,不過喜歡吃辣,油炸,年紀大了之後腸胃慢慢不太好了,再加上本人很是怕死,所以對於忌口這個問題相當有執行力和毅力。但凡知道什麼類型的食物對身體會有很大的損害,幾乎是當時就忌口了。
現在不吃辣,不吃任何油炸、燒烤、腌漬(榨菜泡菜之類)等等,基本上就是吃水煮、蒸燉的食物,油炒也偏少了,而且調味料就是放鹽和清油。另外,因為怕刺激腸胃,所以咖啡也忌了,怕傷害牙齒(本人牙齒不太好),所有糖果、巧克力之類的甜食也忌了。聽起來,跟和尚吃得也差不多了,不過在飲食觀的問題上,每個人的出發點都不一樣,我現在就是講究養生,所以清淡的東西吃得也很舒服。大家不用噴,也不必模仿,吃這個事兒,怎麼舒服怎麼來好了。
雖然我日常吃得簡單,不過絲毫不妨礙我是個吃貨,也喜歡研究品嘗世界各地的美食,喜歡吃的筒子們,歡迎多交流啊!
微信公眾號:樂鼠基地
官方網站:http://www.leshujidi.com
吃貨集中營
分享最新最全的國內外美食資訊
我健身的時候,問教練:「健身(減脂)需不需要節食呀?真的要吃清水煮雞胸嗎?」
答曰:「不需要,慢慢你的口味會變的」
現在健身數月
我發現
原來雞胸肉也是能咽下去的,還挺好吃的~~
原來白麵包也挺香的,不用泡甜牛奶也很好吃~~
哦這個菜油太多了,吃兩口就會膩啊~~
還是礦泉水最解渴,飲料越喝越渴~~
不用就這可樂也能吃得下飯了~~
我這種今宵有酒今宵醉的人,真沒刻意改變什麼,真是口味變了。
別問我瘦了沒
現在的我
是個強壯的胖子!
曾經我是喜歡自己動手做些東西的,頗有些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意思,我希望能和喜歡的姑娘一起品嘗
現在的我從三塊錢的泡麵到25的黃燜雞米飯,怎麼簡單怎麼來,因為我失去了那個姑娘,而我再也不需要去搞得那麼複雜我和我爸是無辣不歡的人,還愛吃臘腸臘魚臘肉,我爸做的菜也是色香味俱全。
我媽做的菜是夾出來在白開水裡涮,水面都看不到油的那種。
所以我爸不在家,我媽做飯,我就是一瓶老乾媽配白米飯的。
所有的綠色蔬菜,除了青椒我都不吃。
後來上大學以後,外面的肉都好難吃,外面重油重辣的菜都吃不下口,大概就是這個原因,我開始吃素了,現在自己做菜越來越靠近我媽的標準了,少油少鹽,清炒。
而最近我居然開始吃西蘭花了,這是什麼概念,以前我爸炒了西蘭花的鍋,不洗個三遍再炒別的菜我都不吃的人啊,我居然開始主動喜歡吃西蘭花了!
我覺得長大了,對於食物口味就更寬容了。
小時候嬌氣,對於食物也有【潔癖】。
不喜歡冬瓜茄子絲瓜,連碰都不碰,做得再好吃被人誇到天上我也能坐懷不亂。
甜的和鹹的不能一起吃,乘好甜湯的勺子絕對不能再放到鹹的菜裡面,肉一定是鹹的,糖醋小排和糖醋魚就是黑暗料理。飯和饅頭放在一起要不開心,要避開沾了饅頭的飯,而被飯粘上的饅頭也是我的禁忌。
不喜歡吃青菜梗,葉子挑完了吃掉菜梗怎麼也不會吃,都是爸媽清盤。
有腥氣的東西不愛,我爸爸媽媽愛吃茼蒿菜,香菜,我一律要離10米開外。
我媽冬天做的給我大補的雞蛋豬腳姜我小時候抗拒得不得了,每次吃都像吃藥。
後來到上海上學,天天去食堂每個菜都是甜不甜咸不鹹的,為了填飽竟然也吃出些味道,後來糖醋小排竟然成了我的心頭好。
再後來,嫁為人婦,要討夫君歡心,硬著頭皮吃他做的他覺得好吃的菜,冬瓜茄子絲瓜,每天輪番來,竟好像也沒那麼難以下咽。
再後來,媽媽去世。今年冬天突然想吃雞蛋豬腳姜,找遍全城,一家粵菜館竟然有隱藏菜單,竟然還有那麼一點點媽媽燒的味道,少了一點甜,少了一點豬腳的糯,一口氣吃了一大碗。
但是吃著吃著落下淚來。
再然後,突然就愛上了媽媽曾經愛吃的茼蒿菜,以前10米開外的香菜,放在湯里也變得可愛。
我的食物潔癖就這樣好了。
但是我卻沒找到媽媽做出來的那個味道了。
小時候身子虛弱,時常感冒,不能吃油膩,不吃肥肉,理所當然不愛吃帶餡的食物。
什麼包子、餃子只吃皮。
小學五年級做了扁桃體手術,算是斷了下病根(不過留下了慢性咽炎的毛病)
從此在吃貨界不可遏制的一路狂飆,從一枚清秀的小正太成長為一名重量級大叔。
老媽包的大餡餃子小時候碰都不碰,現在頓頓吃可能有點兒煩,隔天吃一頓沒夠。
唯一遺憾的是原先身體一向健旺的母上今年大病,做了大手術,正在後續康復中,想吃老媽包的餃子,又怕她累著,希望以後還能經常吃到老媽包的餃子。
昨天老人家還給包了頓餃子(把立冬記成冬至了)還一直念叨著市場買的皮子就是不如自己手擀的好吃(考慮老媽的身體,我已經禁止她自己和面趕皮了)不過那餡那味道,依然是世界絕味。不光我愛吃,身為南方人的老婆,女兒也超愛吃老媽包的餃子,下著大雨開著車屁顛屁顛就趕過來了。
歲月靜好,病魔趕快滾蛋。
感謝各位好心人,我手機剛掛了,要不一定找幾張餃子圖饞饞你們。——謝邀——
很榮幸能代表吃一起發言。
先講講我現在的飲食觀:對於世界各地的美食,我都感興趣,不褒貶任何地方的食物和飲食文化,並且到一地、愛一地、吃一地,對「正宗」二字有種近乎偏執的追求。
因為出生在陝西南部,地理位置上處於秦嶺以南、靠近四川,所以當地飲食文化受秦川兩地影響,既有陝菜的根基,也有川菜的影子。又因為家中長輩都好美食且善製作,父親是出生在北京的東北人,母親是出生在北京的河南人,所以從小我就吃得雜而多,培養起了一條「北方舌頭」。
後遷徙廣東,數年之後懂得粵菜精髓,而後又到山東求學,從此打通味蕾、南北通吃,並有意培養自己味蕾的廣度,對濟南菜、膠東菜、蘇幫菜、杭幫菜、本幫菜、淮揚菜、閩菜、京菜、津菜、廣府菜、潮汕菜和客家菜有著較為深刻的情結和偏愛。
要論轉變最大的飲食觀莫過於我對內髒的看法。
很早以前不喜食內臟,通過四川火鍋、杭幫菜和濟南菜見識了腰片的頂級演繹,通過粵菜的豉油皇鵝腸領略了肥美,潮汕菜的滷水鵝雜感受口感的多元,還有腸旺面、九轉大腸、草頭圈子、羊雜湯……
以上。推薦閱讀:
※傳統的老北京打滷麵的鹵是如何製作的?
※牛奶在烹飪中有哪些非常規的用法呢?
※酒在烹飪中起到了什麼作用,不同類型的酒應該配哪種食材?
※捲心菜裡面的部分可不可以不洗?
※別的國家都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烤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