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心理諮詢師後,感覺對方毫無專業性可言,應該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不知道該從何說起,長話短說吧,我的問題已經很多年了,只是沒往抑鬱症方面想。近幾個月才意識到自己很可能患了抑鬱症,並且很多年。在網上找了一些測試,確實符合程度很高,但總覺得應該找專業人士看一下。
我在哈爾濱,在網上搜發現全是一家私人醫院的推廣,簡直無處不在,根本找不到想要的信息。於是我找了一家掛牌子的心理諮詢室,雖然看著比較簡陋,但我覺得不能因為這個就認為這家不專業吧,畢竟不是所有心理諮詢都能像電影中那麼高大上的。價格我覺得挺貴,一小時500,不知道這在國內算不算正常,如果正常,那我覺得中國目前心理諮詢確實發展有些問題,畢竟脫離正常國民收入了。
開始說諮詢情況吧,一開始, 她表達了我能和她見面是一種緣分,雖然我不信什麼宗教,但我覺得用這種方式表達只是符合人們的習慣,沒什麼不妥。然後又說了她做這個工作是想幫助別人,但又是她的工作所以要收一些費用,這個我覺得完全沒必要強調啊,我根本就是認同收費的,要不也不會來。接下來她讓我敘述了困擾自己的問題,詢問了家庭的問題。又填了兩個表,是關於家庭成員和周圍人對自己評價的。在談話過程中,我想確認自己是不是抑鬱症,但她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從她的角度她不願意把 這種狀況稱為病,只是有這方面問題。我說在網上看抑鬱症需要吃藥,她說她不願意讓客戶吃藥,舉例說本市某著名醫院的某專家她認識(這醫院我知道,但不知道有心理科室),這些專家每天看很多人,根本沒時間真正了解患者,並且他們開藥只是為了提成。並且她提到這個專家曾經和她提到希望她能幫助一些患者。在談話過程中她給我舉了一些她幫助的人的例子,說上了幾節課這些人問題都解決了。
現在說一下我感覺的問題吧,她並沒有讓我做任何量表之類測試,除了我說的那兩張表之外,就只畫了一張房子樹和人的圖。這樣可以判定我的問題么?還有整個談話下來,她並沒有給我提什麼專業的建議,倒是有不少雞湯。比如說你這麼高大帥氣的小夥子怎麼怎麼樣。還有你只要做事什麼都不用管,一定要相信自己之類,可現在這正是我的問題之一啊,我來這正是要解決它的!還有拿個吹氣的橡皮手套,給我舉例手指頭就是快樂和煩惱,你剪掉了煩惱,快樂也不存在了 。在過程中她說了一些有關佛教的事情也讓我覺得不專業,並且她的辦公桌上有佛教書籍,這在心理諮詢中合適么?我加了她微信,發現以佛教雞湯和名人說的話為主。在最後她給我最大的建議就是在她那裡買十節課,說也許不用十節就能解決我的問題,可是這頭一次諮詢就讓我覺得被忽悠了,以後當然不會去了。
希望有人能從專業或自身經歷幫我分析一下,多謝了。
還有個問題,如果前些年有比較嚴重的輕生和自殘傾向,這幾年卻沒有了,這是一種什麼轉變呢,但現在總是有突如其來的憤怒想把眼前的東西砸掉,如面前的手機或電腦等。
我也不知道該邀請誰,估計知乎自己推薦吧。還有一些想到的問題但打字太多又想不起來了,就先這些吧。

補充:謝謝大家。看了大家建議,基本建議我去正規公立醫院,我之前也是這麼想過,去找諮詢師也是想聽一下她的專業建議,不過沒想遇到的是這種。


(問題已改,原提問為:「我見了一個心理諮詢師,為什麼我感覺她不專業甚至只是招搖撞騙!我該怎麼做,能提供下意見么?」)

------------4.26更新------------

有人在評論區問到說,沒有臨床經驗沒有系統受訓不就是騙子么?這裡說下我個人的理解。在我看來行騙的定義是「通過提供虛假信息、建議等達到損人利己這一目的」的行為。在目前提問的描述里,尚沒有看到任何虛假內容,而對於諮詢過程中的一些干預,比起詐騙來說更像是質量較差的正面勸說,諮詢師更像是能力不足而非故意欺騙。我們或許可以質疑這名諮詢師不勝任,但這和行騙是兩個概念。
用一個不大恰當的類比來說,像是赤腳醫生與莆田系醫生之間的區別。

-----------正文--------------

這位諮詢師不見得是騙子,但傾向於不太有臨床經驗,也沒有經歷過系統受訓。
理由如下:

  1. 個人認為首診最為重要的是讓對方了解整個諮詢工作的設置以及工作方式,包括保密原則、時間、收費等等上的設置,諮詢師看待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工作的角度等。一方面解答來訪者對心理諮詢的諸多疑慮,另一方面建立雙方真誠信任的關係基礎,在專業角度和尊重來訪個人意願之間,雙方協商出一個繼續工作的計劃。
  2. 不同的諮詢流派對於診斷和干預手法的意見不一,但不管是怎樣的技術和理論取向,諮詢師的操作和言行應當有相對連貫的思路。舉例而言,房樹人投射測試背後的主要理論是精神分析或者動力學派,其整體諮詢風格傾向於節制和中立,諮詢師傾向避免向來訪者輸出評價或者價值觀,而諮詢師後半段的工作傾向於說服而非聆聽,這就可以看作是前後思路的矛盾表現。一般而言,對來訪問題的診斷非常重要,且與隨後對工作目標目標和療愈效果的預期,工作方式的選取等方面聯繫密切。一些流派如人本主義或者敘事治療可能反對標籤化的診斷,但其早期工作中也必然存在評估問題的部分,通常而言,一個比較成功的初訪結束後,來訪者和諮詢師都應當對於來訪者自身面臨的困境或問題有一個更為清晰的理解,又或者探索的方向
  3. 藥物建議方面,諮詢師既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也不具備開處方藥物的資質。作為諮詢師個人,或許對精神科藥物有自己的看法,但不應當,實際上也沒有權力阻止來訪者考慮接受藥物治療。更何況很多時候,由於自身知識所限,諮詢師對精神科藥物存在刻板印象和偏見(如提問描述的情形)。我個人的傾向是,在藥物問題上,和來訪者探索其服藥的動機,對藥物治療效果的期待,討論藥物治療可能帶來的各種積極與消極的影響,以及介紹可供信賴的精神科醫師,建議來訪者聽取醫師的判斷和意見(諮詢師背後有無適合轉診或合作的精神衛生機構,亦是衡量諮詢師臨床經驗與學識的標準之一)。
  4. 宗教確實和心理諮詢有諸多關聯,在中國,研究佛學的心理諮詢師亦不在少數,正念療法(一種脫胎於禪修練習的諮詢技術)的興起亦帶動了這一潮流。但將宗教貿然帶入心理諮詢中仍然可以說是不甚恰當的行為,尤其在來訪者這邊並沒有主動提及宗教相關話題,也沒有顯示出度宗教的興趣或者傾向的情況下,難免會讓人懷疑諮詢師的專業性。

最後給題主的建議是,一方面哈爾濱不乏臨床經驗豐富的精神科醫師,我想關於藥物方面還是能夠得到比較專業和放心的意見的;另一方面尋找適合自己的諮詢師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題主可以多了解下鑒別諮詢師好壞的科普文,心理學空間和簡單心理是兩個好去處。


(初稿於2016-04-06,增補於2016-04-26)


500的價格對於這場諮詢來說略高,但對於打這麼多廣告的機構來說,500可能只是收支平衡。

接下來詳細分析下為什麼高了……

緣分
當諮詢師將咨訪關係定義成為緣分時,這首先意味著諮詢師忽略了來訪者來工作的動機,以及來訪者為了接受服務而作出的努力,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來訪者對於費用的掙扎。之所以說貴了,是因為求助動機這一點沒有被分析和照料到。接受心理諮詢(看上去諮詢師用了動力學取向)很大一個目的是了解自己,所以被諮詢師越透徹的了解,這個錢越值。

助人vs收費
特意強調收費和助人,看起來諮詢師對收費問題自己也有些愧疚。並且在實戰中沒有管理好這部分,轉變成了一些焦慮。
換句話說,諮詢師自己對於收費的意義似乎並不明確。可能他收這個錢比你花這個錢還難受(捂嘴笑)。

服藥
按照一般流程,諮詢師卻是要讓來訪者在自己機構做量表,尤其是題主這種帶著抑鬱標籤來的。然後鑒別是否有抑鬱症的可能。保守一些的諮詢師會建議來訪者去醫院做進一步診斷,並遵醫囑服藥,同時在服藥期間或停葯後提供諮詢服務。
心理諮詢中任何測驗都無法診斷抑鬱症,心理諮詢師也無權診斷一個人是否是抑鬱症。只能說來訪者的抑鬱情緒如何。
諮詢師自己判定來訪者不是抑鬱症,這多少有些否認的味道。刻意迴避某些可能的現實,說明諮詢師自己對於無力感這種體驗是消化不了的。這間接說明諮詢師接受個人體驗時間不夠,收500確實高了。

房樹人
房樹人繪畫測驗不能確診抑鬱症,但能夠從人格層面或早年經歷層面找到抑鬱的線索或來源。這幅畫畫完了就完了么?難道不在一起討論討論?
另外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說(或16歲以上),繪畫測驗確實不是首選。能好好說話的人為什麼不讓人說話呢?

鼓勵的話
這場諮詢還是很隔離的,諮詢師看起來並沒有準備好去觸碰來訪者痛苦的成分,而是一直在鼓勵,挖掘來訪者積極面,否認現實存在的苦難。

佛教
如果說這場諮詢有100分的漏洞,談佛教在其中至少佔據50分。諮詢的重大忌諱是直接提供給來訪者一套思想體系。而且他提供的還不是科學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為該諮詢師的職業生涯感到捉急…

總結
這是一名沒有處理好自己全能感的諮詢師,當面對現實的無力時,選擇大量否認和隔離的心理防禦,以試圖保護自己內心中無力的部分不被觸碰。而抑鬱本身就是一種充滿大量無力感的癥狀。因此當諮詢師和來訪者盲區重疊時,脫落就發生了。

(野蠻分析,僅供參考)

http://weixin.qq.com/r/ATjZwb7EgOP-rfqi920T (二維碼自動識別)


這個人如果不是騙子就見了鬼了。以下內容為掃一眼題目不用琢磨就一定不規範的地方:

1 簡陋
諮詢室也許不一定是高大上的,也許是「簡單」的,但一定不會是「簡陋」的。

2 價格
國內的價格確實虛高,這本身就有不合理的地方,跟保險啊國內執照體制啊等有關係。質量較好的諮詢師要價也在四百+,五百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鑒於她簡陋的場所,這個價錢是可笑的。

3 執照
看她的從業執照,當然可能根本沒有,或者沒準就是個三級諮詢師,那簡直是沒有任何門檻的水證,即便是二級,也是良莠不齊的(勞動部頒發的)。註冊諮詢師(心理協會頒發的)是相對有保證,但也不一定,甄別全靠體驗...

4 表達方式
你感覺到不舒服的那些點根本不應該存在的:關於費用的解釋,還有什麼緣分,還有她那些亂七八糟的遊戲,猜想你當時一定是懵逼的狀態。你感覺到這麼多不舒服的時刻,這本身就是不專業的表現,諮詢師是非常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是不是讓來訪者舒服的。

5 表格
那些表格聽起來不太正規,一般初診填寫的表格一定是癥狀類的,比如睡眠怎麼樣,飲食怎麼樣,注意力怎麼樣,有沒有各種諸如抑鬱情緒啦焦慮情緒啦等等,一般不會涉及什麼評價之類的。房樹人這種用來娛樂的她也真是現學現賣了...

6 診斷
國內的諮詢師確實沒有診斷的資格,只有心理醫生有,但是不代表諮詢師不知道如何診斷。從她的說辭來看,她是不知道怎麼診斷而已。

7 藥物
諮詢師確實沒有開藥的資格,但是對藥物相對是比較了解的,她應該建議的是你可以去什麼什麼醫院的精神科詢問關於藥物的建議,然後配合諮詢進行治療,並且要給你講解一些藥物信息的注意事項,比如要詢問醫生有關副作用的影響等等。

8 宗教
她自己信什麼根本不重要,也根本沒有讓你知道的意義。如果你沒有宗教信仰,她是不應該跟你提及這些的。就算你有,也應該討論你的宗教信仰,而不是她的。

9 課程
這個是最可笑的地方了,諮詢師和來訪者之間的關係就是「諮詢」,沒有」課程」這一說。竟然還跟你說誰誰誰因為這個課治好了,你不覺得電視營銷廣告即視感么?諮詢師不幹這個。

國內的諮詢師良莠不齊,「簡單心理」這個平台的諮詢師可能會在質量上較有保證,但是你自己還是要注意甄別。

公眾號:Clarifymind
心理諮詢向走心科普


這個故事看了很有感觸,這件事情很符合目前大多數求助者和諮詢師相遇時的現狀。不管是網路諮詢還是面詢,都會遇到類似的情景。

我覺得現在心理諮詢師在給求助者做諮詢的時候有這麼幾個誤區:

一是太過於講究諮詢技術和諮詢步驟。在這裡我的意思不是不看重諮詢的技術和諮詢的規範,按照一定的程序去諮詢是必要的。比如初診階段,目的是為了搜集求助者的信息,了解求助者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及背景,通過攝入性談話、詢問等方式,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在諮詢階段,通過內容反應、內容表達、面質等技術,幫助求助者解決不合理的信念以及錯誤的思維模式;而在諮詢鞏固階段,布置家庭作業、讓求助者參與其中,主動地去發現和面對自己的心理問題。同時,每次諮詢時和求助者共同商議解決心理問題的諮詢目標,和求助者一起解決問題,讓求助者自我成長。

這些基本操作步驟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光是按照課本上這些東西,照本宣科地去做諮詢就真的正確嗎?我不太認同這個說法。

我曾經諮詢過這麼一位求助者,見面的時候只是哭,不停地掉眼淚,一進門就表現出情緒崩潰的樣子。一看到她,我就知道她心理肯定有很多難過的事要說,但是也許是情緒太過於激動吧,在描述問題時她一直表述得不是很清楚,思維非常紊亂。在訴說丈夫外遇時的過程時,更是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一直沉默著。因為哭的厲害,她有時會嗆出聲來,此時此刻,我連忙就給她倒水,遞面巾紙,幫她拍背,握著她的手不停地安慰她,舒緩她的情緒,她就靠在我的身上不停地哭,連鼻涕都弄了我一聲。當然我也不介意,就任她發泄,這個過程大概持續了有半個多小時。

等她宣洩完了,時間也過去一大半,我見她有點疲憊,就讓她單獨靠在沙發上,給她蓋上毯子,不一會兒她就睡著了,大概過了有40分鐘,她起來了。我就跟她說,今天的你情緒不太好,剛剛也哭了這麼久,做諮詢也不太合適,你需要休息,今天就先不諮詢了。等你情緒恢復好了以後再來諮詢,我隨時等你,她答應了我。

過了一個星期,她再次來諮詢的時候,情緒就比之前好多了,在諮詢的時候,我也沒有過多使用太多的技術,就是問一些基本的東西,比如和丈夫的關係、工作上、家庭上的一些事情,都是我問她在回答,不過過程相當地輕鬆,她也很配合。

諮詢了一個月,她的心理問題得到了解決,也不再因為丈夫外遇背叛了她而感到傷心難過。諮詢結束後,她跟我說,謝謝你第一次諮詢的時候一直安慰我,沒有把我完全當一個陌生的求助者來看待,而是耐心地陪著我,讓我舒緩情緒。從那時後,我就非常地信任你,完全地放開了。

這次諮詢給我的感觸很深,也就是從這次諮詢開始,我覺得做諮詢已不能完全按照書本上的東西去面對了,真正從求助者的角度考慮,關心求助者的處境,理解求助者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二是過多地依賴心理測驗。現在好多諮詢師一諮詢,就會給求助者強調心理測驗是多麼多麼地重要,什麼SAS、MMPI、EPQ、SCL-90,給求助者灌輸心理測驗的萬能。似乎只要做了心理測驗,發現問題就能解決問題了。這是非常錯誤的,我做諮詢時,除非求助者的問題特別嚴重,已到了我無法控制的地步,一般我是不會給求助者進行心理測驗的。現在這些心理測驗,除了MMPI能有診斷的功能外,其它的測驗只能判斷求助者的基本病情,了解求助者的癥狀而已,提供基礎性的資料,而對於解決求助者的問題,並無太大的實際用處。實際上要解決求助者問題的,還是諮詢師的諮詢技術,和求助者共同制定合適的諮詢目標,一步一步地去解決它。那些亂用心理測驗的諮詢師,我覺得其本身可能誇大了測驗的功能和作用,也許也是為了多收錢的緣故吧。

三是不給求助者建議。這裡我要說明了,在很多心理諮詢師教材或者諮詢原則中強調,諮詢師在給求助者諮詢時,切不可加入自己的主觀意見,不能輕易下結論,不能過多摻雜個人的看法和論點。但是,這並不代表諮詢師對求助者某些不恰當的想法無動於衷。

比如,有一個女的,被男的傷害了,多次被拋棄,然後她就認為天下男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所有的男人都是壞蛋,都是貪圖美色。

遇到這樣的想法,一般可以採用「辯證法」,也就是所說的「產婆術式」辯論的方式,然後慢慢地疏導她的問題。而當她的想法開始出現鬆動,在經過與不合理信念的抗辯之後,漸漸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於是向諮詢師詢問,我覺得以前的想法不對,想法有很多錯誤,在今後的生活中,我能不能採取其它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能否請你給我一些建議?

面對求助者這樣的訴求,諮詢師該如何面對?

有些諮詢師就開始覺得,書上不是說不能給求助者建議嗎?那麼我就不能給她建議,就採取避而不談的方式,繞彎子似的和求助者溝通,說出「諮詢師的工作不是給求助者建議的,我不會告訴你答案」這樣生硬的話出來。實際上這個問題很好解決,諮詢師可以和求助者共同討論,用互動式的語氣和求助者一起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你已漸漸領悟到了之前認識問題的錯誤,也發現了其中的問題。不過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有很多種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解決方式。你覺得你有什麼辦法能夠避免之前不合理的情況發生呢?

通過這樣的話語,能夠很好地和求助者互動,讓求助者充分思考,而不是過多地依賴外部的力量去解決問題。也就是說,諮詢最終是可以靠兩個人一起解決問題的,而不是把解決問題的因素全部讓求助者解決。既然人家有心理問題找你諮詢,那麼就是想不開才這樣做的。你避而不談核心問題,而讓求助者自己領悟解決,這種說法有點太過於「照本宣科」、「紙上談兵」,反而會引起求助者的反感。

四是重技術、輕感情。還記得如何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嗎?尊重、熱情、真誠、共情、積極關注。這些要點很簡單,但實際上現實中有90%以上的諮詢師根本就做不到。要麼為了金錢,要麼為了他那「賴以資本」、覺得比別人高大上的心理諮詢技術,正如人本主義的觀點所說,諮詢師解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和求助者建立良好的諮詢關係。要做好諮詢,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信任感」的問題。在這點上我是太有感觸了,有很多案例、很多複雜的問題,我都是和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諮詢關係,在諮詢中慢慢地解決了。諮詢是很枯燥的,又是辛苦的,一旦缺乏信任和默契,關係很容易破裂。假如求助者信任諮詢師,諮詢師也能夠真誠地為求助者考慮解決問題,其實有很多東西,沒必要太過多地追求技術,什麼催眠療法之類的,很多東西用心去感受才更重要。


心理諮詢師無精神藥物處方權,不管讓你吃藥還是不讓你吃藥都是錯誤的處理,他沒有資格對你傳達任何關於用藥方面的意見。如果你確實感覺很糟糕,或者經過測評已經需要精神科干預的話,諮詢師最恰當也是醉正確的做法是建議你先到精神科接受藥物治療,然後由你自己決定要不要繼續接受心理諮詢輔導(對於一些自知力尚好的精神疾病患者,合適的心理諮詢能夠降低他們複發的概率,調整他們過去存在問題的行為方式和應對機制,幫助他們更好地工作和學習)。樓上那個說什麼讓你不吃藥是為你好的,基本上可以理解為要麼蠢,要麼壞,根本不知道心理問題與精神疾病的分野在哪裡或者意圖模糊處理。

如果題主覺得無法信任這個諮詢師,可以選擇中斷諮詢或更換諮詢師。但無論如何,如果確實精神癥狀對你的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的話,請儘快到精神專科醫院或者三甲綜合醫院的臨床心理科接受治療,不要聽信任何私人醫院或者心理諮詢師的說法。


本人雖然不是主修心理學,但是曾經接受過長達2年的較專業的心理諮詢服務。

——【首先是回答題主的問題】——
1、諮詢師專業嗎?
答:因為諮詢師的風格多種多樣,同一個諮詢師對每個個案採取的溝通方式可能都不同;而且題主的描述中或多或少可能會帶有主觀感情色彩,所以難以下定論。但無論這位諮詢師專業與否,題主已經顯示出對她的不信任了,這在諮詢關係中是非常危險的。即使繼續維持這種關係,很大可能也只是浪費錢和時間。

①引用題主的問題描述:「在談話過程中她給我舉了一些她幫助的人的例子,說上了幾節課這些人問題都解決了。」
首先「上了幾節課問題都解決」的案例比較少(至少在我身邊,在醫院接受諮詢服務的朋友大都接受過半年以上的規律諮詢)。這位「諮詢師」有可能是根據來訪者普遍的心急、想要快速改變現狀的心理,令來訪者產生對心理諮詢的錯覺——心理諮詢馬上就能見到效果。

②讓你買十次「課」,並宣稱「可能不用十次就解決問題了」,實在讓人懷疑這位諮詢師是否有認真對待來訪者。

③「你這麼高大帥氣的小夥子怎麼怎麼樣。還有你只要做事什麼都不用管,一定要相信自己」這樣的言論令人懷疑這位諮詢師的專業素養。

2、怎麼辦?
跟諮詢師坦白你的任何想法,正面溝通。並要求她出示職業資格證書以及她的相關培訓證明。如果答案不能讓你滿意,或是甚至日後的諮詢都沒有讓自己滿意或是類似有得著的感受,可以要求終止諮詢關係。

盡量找公立醫院的心理諮詢服務。如果題主的情緒已經影響日常生活(例如失眠、早醒、負面情緒嚴重到無法工作),建議先去精神科就診,在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的建議下服藥控制情緒問題。(有時公益機構的心理諮詢服務也不太「專業」,至少我尋求過幫助的公益機構都是令人感受不好和心生懷疑的)

——【分享自己的心理諮詢經歷】——

本人於2011年被確診患有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雙相情感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在省級三甲醫院經過精神科藥物治療達到穩定狀態後,2012年年末開始在同一所醫院的心理諮詢與治療中心接受心理諮詢服務(包括個人諮詢與團體諮詢),期間,藥物治療與心理諮詢同時進行。

詳細內容:

首先,我的心理治療過程中,我的精神科主治醫生和諮詢師兩個都充當著重要的角色,前者負責我的藥物,後者負責諮詢。心理諮詢師沒有處方權。

△諮詢師的學歷與職業資格
諮詢室的柜子里展示的是她的二級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證書,還有一些培訓證書(全是英文,不太能看懂,但是應該是關於沙盤遊戲治療的)。另外,在醫院的醫生介紹欄中寫著她是碩士。

△諮詢的環境
醫院給諮詢師分配的諮詢室。不是很大,但不至於簡陋。有兩個沙發,一張茶几,一個辦公桌,一個展示櫃,一個沙盤,居然還有洗手池(大概是醫院特色?)

△諮詢的過程
我的心理諮詢師是我的精神科主治醫生為我選擇和預約的。
第一次與我的心理諮詢師見面,我們就共同簽署了《保密協議》,簽訂了以後,才開始諮詢。當我詢問諮詢師的聯繫方式時,她只給了科室的電話,說是私下聯繫對治療有負面影響,要聯繫的話打電話到科室。
諮詢師先是循序漸進地了解我的情況(基本情況、家庭、遭遇),然後開始給我介紹關於情緒與認知的知識(例如「情緒是由你的想法決定的」),並用了半年左右的時間教我學會了自我察覺情緒以及辨別產生這種情緒的想法是否「真實」。諮詢師從來不對我說任何雞湯,只是一直引導我正確的、健康的思維方向。在半年多的信任關係與認知的基礎建設後,她開始對我進行了長達1年的系統脫敏治療。雖然很辛苦,每次都很難受,但是自己真的一點一點好起來了,對以前的一些事情可以開始慢慢放下了。

△諮詢的終止
因為諮詢師的個人原因(後來知道是因為要讀博),我的諮詢到了2014年年中突然被宣告停止。我當時是很錯愕的,即使我的諮詢師提前了兩個月告訴我。諮詢師說可以把我的個案轉介給另一個更有經驗的諮詢師,但我拒絕了。於是,兩個月後,諮詢終止。
雖然最後諮詢被迫終止實在可惜,但在這一年多不到兩年的時間裡,無論是我自己或是家裡人和身邊的朋友,都感覺到了我明顯的、令人喜悅的變化。現在我覺得自己的內里是一個新造的人。

△團體諮詢
大約是15人一個小組,每個諮詢周期是二十周,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時30分鐘左右。每個諮詢周期的組員都是固定的,但是由於每個人的時間安排的不同,有時會有組員缺席。而每次團體諮詢都有兩個心理諮詢師在大家中間(也是固定的),另外,還有一位記錄員(用電腦打字記錄,不拍攝)。
同個人諮詢一樣,每一期新的團體諮詢開始,組內的每個人以及諮詢師、記錄員都要簽署《保密協議》,保證每位組員的個人信息和隱私不外泄。小組的節奏和討論的內容基本是由組員自己掌握,諮詢師會鼓勵大家「冒險」,會在一些時候突然停下來讓大家注意「此時此地」的情緒,每次諮詢結束會作一個短短的總結。

△收費【2017年8月更新】
我所就診的公立三甲醫院的收費標準有更新。現在心理治療的收費標準是每小時600/800,心理諮詢每半小時200/300。職稱高的醫生收費高,醫保不報銷。
除了個人心理諮詢,我所在的醫院還有團體心理諮詢的服務,收費是3200元/一周期/20次(每周一次,一次性收費)

——————————————————————
如果有在廣東的知友需要系統、專業的心理幫助,請私信我,我會告知醫院名稱與地址。


同意 @王瑞的答案
我補充下三甲醫院的心理諮詢科就診流程吧。
本人是在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本地俗稱七院)就診,抑鬱症。大家可以到自己所在地的精神衛生中心的網站看一下,應該都設有心理諮詢科,這裡的就診是最正規安全的。而且無錫七院的心理諮詢熱線是24小時開通的。不想去醫院的可以先打電話問問。
一、病歷卡:一張白色小卡片,上面有姓名性別年齡之類的基本信息,還有初次諮詢的日期、心理諮詢檔案號。特別是這個心理檔案諮詢號,以後來複診必須帶著
二、看診:人多的時候要排隊。我第一次進去的時候一直在哭,醫生看了我的資料,先讓我講下自己的經歷。針對我的經歷,他會提問。提問的目的,一是為了確認我表達的信息是否準確,二是為了對比生活中的經歷和人際關係,這樣才會更準確的判斷病因。比如和家人關係惡化,醫生會進一步提問和同事、朋友的關係如何。
順序如下:
患者描述——醫生提問——患者描述——醫生提問——判斷癥狀——確認抑鬱症——提出治療建議——開具藥物
提問的次數依患者的情況不同。
開具藥物時醫生問到會不會抗拒藥物,唉。。估計抗藥的也見過不少吧。
三、服藥:有病人來就診時曾問醫生能不能多開些,醫生表示根據病人情況開具,不能多開。我是一盒12粒鹽酸帕羅西汀,一盒6粒安眠藥。醫生規定好藥量,吃完了就去複診。
四、複診:挂號時帶好病歷卡,和醫生約好時間。同一位諮詢醫師複診
我複診的時候,也是先講最近治療的經歷,因為每次的情況都有變化,醫生會相應提出不同的建議。而且會詢問服藥的情況,是否有不良反應,如有是否想更換其他藥物。
五、費用:初診半小時,50塊錢。葯比較貴,三盒好像100多。複診每次不超過半小時,每次12塊錢。診費、藥費全部醫保報銷。
。。。。
目前我還在治療中,估計還會和醫生見面,=---=
總之,和一般醫生一樣,會詳細詢問你的情況,不會給你灌雞湯,不會一上來給你做測試,會傾聽你描述!!!
而且精神衛生中心,心理諮詢的檔案都是絕對保密,就診結束後病歷資料都是由醫院保存,只有下次複診時拿到自己的病歷資料,才會看到醫生寫了些啥。
希望有所幫助~~~


路過發現這個問題了,進來怒答一記。題主遇到的這個心理諮詢師的確是不靠譜。

首先是職業道德方面,隨意泄露其他求助者案例,這是非常不合適的。雖然為了幫助求助者對自身困境的理解,可以在完全保護隱私的情況下適當舉例,但這些例子絕對不是用來證明諮詢師有多牛的。而更不能說的話是:我可以治好你。諮詢師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宣傳「治療」這個概念。

其次,測試也不是隨意就做的,至少應該了解求助者的基本情況後,根據需要謹慎選擇測試。畫樹屬於精神解析,還不如用測抑鬱的量表對症。估計這個諮詢師是想通過一些玄乎的東西來證明自己足夠牛吧。

最後,這個諮詢師缺乏一些最基本的技術,比如尊重,積極關注這些全都沒有做到,也沒有嚴格按諮詢步驟要求來做,一心只想推銷「治療」,猴急得可以。

題主這個情況我贊成stella倉鼠的答案,儘快早三甲醫院先做診斷,然後換個諮詢師求助吧。吃不吃藥,醫生說了算。


看到題主的描述內容,想到之前參加心理治療座談里所提的一個半吊子諮詢師,還挺像的。

懷疑自己有情緒問題,優先選擇醫生是必須的,因為這涉及到醫生鑒別診斷,是重症抑鬱發作,應激,或者更多其它軀體因素引發的類抑鬱癥狀,比如腦腫瘤,比如甲減,這些可不是諮詢師靠張嘴能判斷的,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法證先鋒2,裡面一個額葉腫瘤患者就出現明顯情緒不穩,在外人初看就會誤解是脾氣不好,或者狂躁。

那麼重點來了,回答這個的目的是提醒題主就醫的幾個注意。
1哈爾濱的話,請選擇醫學院附屬醫院心理精神科,東北的心理諮詢已經無比混亂了,有些小的精神病院都被擠兌到靠心理度日了。唉,這個就不多說了,群魔亂舞
2請在家屬陪伴下就診,沒有家人陪伴的就診就是耍流氓
3如果需要服藥,請遵醫囑,否則不要抱怨治療效果,如果有服藥不適,請諮詢醫生。哦,最重要一點,服藥前把說明書扔了。抑鬱症患者不適合看這個。
4如果需要心理介入,請找專業的,可以由醫生推薦,通常比較靠譜。

祝好


我前段時間在知乎上找了一個心理諮詢師。感覺還挺靠譜的。
流程是這樣的,我先私信他告訴他我希望諮詢。他回復我收費是什麼樣的。然後我覺得很好接受,所以就跟他預約了時間。
在預約的時間之前,他發了一張表讓我填一些基礎信息。大概是提前做一些準備以免浪費一些諮詢時間。
到了預約的時間,我因為不太方便所以是用的qq而沒有用電話,他還特意提醒我qq可能會比較慢,會佔用諮詢時間。但是我確實不方便電話,所以還是用qq,還好我打字很快的。
整個諮詢過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他其實基本上沒有怎麼「勸」我。
因為整個交流都是,我說,他問。我說幾十個字,他問一句話。
從他的問題中,逐步引導我的思維方式。
並且整個語言模式都是很尊重很溫和的。
因為我諮詢的是自己的家事,一談起來很容易情緒激動。可是諮詢的時候,完全很冷靜很平和。
通過他的提問引導,也想清楚了很多事。說實話,情緒緩解了很多。

第一次諮詢只有50分鐘,但我覺得確實很有幫助。
不能說完全就徹底解決了我的問題,可至少我想通了,而且沒有什麼嚴重的負面情緒了。

再說一個小細節,本來他之前給我講服務費用的時候,說第一次諮詢可以免費,如果覺得希望繼續諮詢,第二次諮詢時再把第一次的費用補上。
雖說我是打算繼續諮詢的,但因為上一次諮詢效果比較好,再加上比較忙,所以暫時還沒有進行第二次諮詢。但我還是在第一次諮詢後就立即付費給他了。
我覺得他的服務的確值得付費。

後來我回頭想了想,心理諮詢這活兒還真不是講道理熬雞湯。而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他讓我講,其實也是一個傾述去發泄的過程,而他的提問看似很簡單,卻很精準的找到背後的原因,並且讓我自己去找到答案,解決自己的困擾。
術業有專攻啊。

這個題下邊全是專業人士,我就從一個消費者的角度來答一發,希望能幫到題主。

知乎上有很多不錯的心理諮詢師,仔細看他們的回答,相信你能選到適合自己的。


您好,我是個學過心理諮詢的學生,證書很好拿,不是我有意貶低行業,不知您所在的城市發達程度。看您問題的描述,此人基本上沒有太多墨水,給您一個建議,若是在中小城市,去醫院,最好是精神專科醫院(公立的)可能您心裡會有一些抵觸,我在精神科醫院學習過,醫院大多有心理科,他們比外面的江湖流派諮詢師強多了,而去有處方權,再有如果是抑鬱症,國家新頒布的法律明文規定普通的心理諮詢師是不可以治療的。


不是騙子 只是傻子

首先第一點
心理諮詢師的服務範圍其實相當窄的 沒有診斷權 沒有處方權 而且只能針對輕微的神經症 而包括精神分裂在內的精神病都不許他們來治 甚至稍微嚴重有自殺傾向的抑鬱症他們也沒資格管 實際上他們除了陪你說說話之外 什麼都幹不了
這個服務還就和上面說的 和中醫差不多 主要對象就是那些說有病吧查不出 說健康吧不健康 當病治又治不好 就像斷斷續續咳嗽半年 也不是感冒也不是炎症也不是過敏 各種測試做了一圈沒毛病 最後只能吃中藥 吃了半年好了 最後也不知道是不是中藥吃好的 但是該吃還得吃

心理諮詢師見到求助者的第一件事 就是判斷自己是否有權幫助求助者 所以要花費大量精力各種量表來判斷是否應該將求助者移送精神科
上來就灌雞湯的諮詢師估計很快就會攤上大事 比如你一看抑鬱症嘛 那就聊聊 聊了兩次病人自殺了 到時候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第二點
所謂的心理諮詢 和醫療行為不同 本質其實是讓你自己好 這一點也有點像中醫 而心理諮詢師起到的是引導輔助的作用 正規的心理諮詢師在一開始就會就這一點對求助者不厭其煩的反覆說明 說明到讓人想吐
認知療法說白了 就是幫你自己了解自己 引導你自己說給自己聽 如果一上來他勸你小夥子還年輕想開點 多半是碰上街道大媽來幫忙了 趕緊換
認知療法至少我見的比較多 估計因為簡單粗暴 都是套路 所以用的比較多

所以心理諮詢的流程一般是 他先跟你嘚不嘚 對諮詢服務的性質進行介紹 目的是讓你搞清楚責任邊界 然後引導你自己開始嘚不嘚 因為這時候諮詢師需要判斷你啥毛病 就算經驗最豐富的也得用一到兩次資訊的時間來干這事 上來不知道啥毛病 他就能給你治的 那是邪教教主
當然有長期抑鬱的可能好幾年沒說過一句話 光自己嘚不嘚一下就好點了 或者開始亢奮 但一般情況下 真正有效的諮詢得等到第三四次才能正式開始 所以一次的費用不會很高 但你得老去啊 所以總費用還是很肉痛的 一上來就收好幾千的那種 估計是清楚自己的水平 不會有人來第二次 所以先拿了錢跑


抑鬱就去精神病院讓醫生給你開藥,又不要你住院。

還有你是不是「神經病」這個客觀事實,不因你主觀上去不去精神病院看醫生為轉移。

你是抑鬱症,去了醫院開了葯,結果只有一個:就是你會從你吃藥那一刻開始好轉。

你是抑鬱症,怕別人說你去精神病院,或者以為自己進了哪個地方就成了真正的「神經病」了,然後拖著不去看病。那麼結果也只有一個,就是你的病會越來越嚴重,從輕度抑鬱變中度抑鬱,然後變重度抑鬱,而且這期間還有忍受許多痛苦,而這些痛苦是毫無意義的,這些痛苦會給你帶來厄運和麻煩,最終你還得去精神病院。

所以,騷年,趕緊去,如果今天可以就今天,絕不拖到明天。

等你去了所謂的可怕的「精神病院」,你就發現跟去普通醫院一個吊樣:

挂號--診斷--開藥--拿葯--滾蛋

別拿什麼心理測試自欺欺人了。

個人觀點:心理學除了在一些特殊時刻的心理干預,基本和我們偉大的中醫一個吊樣。

沒任何B用,騙錢一把好手。

我以前說過一句話:奉勸那些學心理學的,心理學學會了幫助別人不如用在自己身上,幫助自己。

法律、編程、經濟和心理學等都是一種可以學來培養塑造自己的三觀或者培育自己思考問題的思路

的。前兩者可以用來賺錢,但我不認為後兩者也可以用來賺錢。

所有期待心理諮詢可以治癒抑鬱症的,最後都只有一個下場:吃抗抑鬱葯,痊癒,然後罵「心理諮詢師」。


逗。。。覺得沒用換一家不就好了。你還想讓人家退你錢不成?你這心態確實應該看看心理醫生


2010年3月開始進行第一次心理諮詢,那時候還是高一下學期,因為家庭和學業上的一系列打擊,突發了抑鬱,在省醫院心身醫學科做了90量表和其他精神醫師用來對來訪者進行初步評估的一系列測試後,開始了長期諮詢,記得評估報告上寫的是,焦慮和抑鬱項為重度,測試題上有一個問題是,你每天進行多久的痛苦思考,我的回答是,至少6個小時,因為還在上學,所以只好每周五下去請假做1個小時公交去醫院,做完將近一個小時的心理諮詢後,再坐車回家,持續到2013年病情好轉,重新回學校上課前,已經做了不下100次諮詢,補充一點,當時高一下學期上完,高二開學時,每天都會有大量的不由自主地去想別人對我的批評和指責,心情低落,絕望,有過自殺意圖,但不強烈,後來休學在家一年,中間去過火鍋店,電玩店,和KAMA打工鍛煉,相對有好轉,中間換了3次葯,還去了中國最好的心理精神專科醫院,北京北醫六院,掛了對應領域的專家號,並無作用,而且北京的專家,純粹把我的身體當作試藥場,心理診所的常見葯種,吃過8成,並無作用,還因為藥物反應,導致嗜睡,體重增加等,高一時54公斤,後來大一時體重將近90公斤。

在抑鬱爆發前,曾經看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論》、《夢的解析》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當時的閱讀範圍也大部分都集中在哲學和心理學,之後最難受的時候還去嘗試看過靈修,克里希那穆提還有《正念的力量》什麼鬼,甚至還曾經試圖去看佛,還好懸崖勒馬,中間去看過朱建軍的意向療法,也看過岳曉東的《登天的感覺》看過西方的弗洛姆和馬斯洛以及榮格,當時的我,心裡只想著,用盡一切方法,我也不會放棄,我不光要了解自己,還要拯救自己,重新讓自己死去的夢想和青春綻放活力,後來,我發現我自己並沒有能力去打敗一個在我心裡,了解我,和我了解自己一樣那麼深刻的敵人,而且甚至我對自己的了解還沒他那麼深刻,那時候我對諮詢師,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他又來了,我甚至因為懷疑自己是人格分裂,因為我把心裡那個始終在詆毀我,說我不好的聲音擬人化了,我很恐懼,每天都在想自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我找到了很多答案,無論是從弗洛伊德的精神動力分析里,還是馬斯洛的人格需求層級解讀自己,我覺得我對自己的了解,無論是從小愛反思的那種了解,還是用心理學明白了自己為什麼會難受的了解,我都覺得已經足夠深了,可是我並沒有好起來,我還是會因為不良情緒暴躁,還是會因為一個想法,就接著去想更多的負面想法,最後讓自己沉淪在黑暗裡,我覺得自己經歷了世界上所有人都不可能經歷的恐怖,即使比戰爭時士兵收到的驚嚇,即使比被變態殺人狂兇殘虐殺的痛苦,我都嘗的還要深,那時,我靠著這些,世界上任何人都沒有我難受痛苦的自憐,艱難的活著,看著別人開心,就想起自己以前也曾多麼無慮,以前自己不用說出一句話後,會突然從心底產生出莫名其妙的古怪感,而讓自己痛苦萬分,去想別人是否認為我對他們有惡意,其實,那個惡意,之來源於抑鬱,以及他引發出的所有黑暗,我在和諮詢師的長期交談過程中,懂了許多心理學知識,以及自己為什麼會這樣想,都是正常的,我的歷任心理諮詢師,給我說的話語里,都體現著一個意思,那就是,你其實並沒有不正常,你只是想的多了,你自己對自己的看法和認為,造成了你的痛苦,後來我從一本書里看到,這是諮詢師在諮詢過程中最常用到的技術,無條件正面關懷,也就是,如果社會不接納你的頹廢,你的失敗,和你的絕望,可是在我這裡,你是一個和其他所有人一樣的人,在諮詢室里沒有年薪,沒有985抑或職業學校的差距,也沒有你善良或者別人罪惡的區分,我在諮詢師面前哭過,說過自己最難以向任何人說出過的隱私,我在諮詢師面前懺悔,對自己曾經傷害過的人道歉,在諮詢師面前,我不是那個平常高冷不說話的學霸,也不是母親同事前那個一笑起來陽光四射的少年,我只是一個,完完全全接受自己一切的我,無論我是什麼,那種被接納的感覺很好,我原來的成績,是在省重點高中裡面理科尖子班的前20,比北大的分數線低了30分,後來開始抑鬱之後,大腦無法思考進了文科班,高考時差14分才到二本線,不出意料的我,到了雲南一所三本,總算上了大學,大一剛入校的我,加學生會,努力學習,覺得徹底和之前的陰霾擺脫了,卻在大一下學期,再一次開始痛苦,辦了人生的第二次休學,這次去了肯德基,簽了1年合同只做了九個月,原因是因為當時準備去復讀,考本來應該屬於自己的985,和原來班裡的同學一樣,接著走本該屬於自己的路,我始終不甘心,可是後來去了上海,和幾個30不到的哥哥聊了幾句之後,決定重新回到3本上學,原因是,復讀成本高,時間和精力,還面臨著是否能考上滿意學校的不確定性,我選擇回到學校,扎紮實實的學習自己的專業,而且其他時間去尋找自己喜歡的方向,開學2周之後開始嘗試跑步,因為看到王石關於跑步的那篇文章,3個月之後跑了2016年的昆明半程馬拉松,之後的一個月里,又跑了3個半馬,假期回去和諮詢師聊的時候,我對他說,我在跑步的時候,其實心裡一直都在想著的,是內心的黑暗,在我每一次跑量提升,刷新了PB的時候,我都在想著,我又一次打敗了抑鬱,在大學裡我去做兼職,參加創業大賽,做的項目還被人看好想要投資,諮詢師之前和我說過的一句話我覺得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相比和心中的黑暗糾纏,想著去戰勝他,更好的做法是,讓自己的精神更加強大,那個黑暗,便沒有了威脅到你的能力,我覺得我在心理諮詢中,所收穫到的,就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可以拯救你,心理諮詢師不行,父母也不行,最愛的人也無法徹底理解你內心的痛苦,真正能救自己的,只有自己,這是一句雞湯,可是體驗過的人,才知道,這句話是真正的強大。

有時候也在心裡對自己說一句,我,已經永遠不是高一那個熱情天真,心中充滿夢想的我了,我的內心被黑暗填滿,被殘暴的念頭洗禮,甚至都被自己竟然會有如此邪惡的念頭所驚愕,可是,我的心裡,那個純真善良,陽光熱情的我,從來都沒有死去,相反,因為經歷了無底的黑暗,我更加懂得了,什麼是美好,生命里,有哪些東西,需要用盡所有,去追求,我的舊夢,破了,可是我的新夢,每天都在產生。

題主的心理,從你個人的獨特性角度來說,我永遠都懂不了你,可是,至少那種痛苦,還是能感同身受的,我祝願你,可以找到適合你的諮詢師,抑或是在書中,或者其他人說的話中,找到真正治癒你的良藥,我覺得,只要不放棄,就可以走出這場看似永無勝利之日的黑暗吧,祝好~

關於房樹人測驗在網路上找到了這個

一、所謂的理論基礎是在應該是心理學精神分析這個流派的相關理論:
(1)在一個人中理性和非理性共存,並且理性一直在壓抑著非理性。像弗洛伊德關 於「心理問題和疾病」的來源就是本能(性和攻擊)被壓抑,這樣的理論儘管被認為有鮮明的時代特點(當時社會比較禁慾),但是他的基本思想卻一直被傳承著。 即,情緒、情感和一些創傷等非理性的東西,經常被壓抑,並且不能通過語言這種理性工具去很充分的表達出來的。
(2)榮格在弗洛伊德理論的基礎上提 出「集體潛意識」,他將整個人類文明注入到了個人身上,強調符號,圖形和原型。比如大家所熟悉的阿尼瑪(男人身體里的女性角色)和阿尼姆斯(女性身體里的 男性部分)。他還特別喜歡印度的曼陀羅這樣的符號,並且畫了非常多的曼陀羅。也就是說,作畫能夠將人的潛意識甚至是整個人類集體的潛意識表達出來。
(3)在以上理論的基礎上,出現了很多的技術。比如繪畫治療,沙盤治療,投射測驗,對夢的解讀等。
二、房樹人療法的大致過程:
(1)給你一張白紙,幾隻筆,讓你放鬆,開始作畫。(有的會有要求比如畫一棵樹,但是對樹的樣子沒有要求,讓個人自由發揮,有的就是你想畫什麼就畫什麼)
(2)畫完之後,進行解讀。(在房樹人技術中有一些對號入座的東西,比如筆觸尖銳,稜角比較多可能代表著具有攻擊性,比如畫的人沒有胳膊代表著什麼,比如畫的房子沒有門代表著什麼,但是也要根據畫畫人的個人情況去調節)
(3)有選擇的反饋。或進行其他療法的干預。
(4)繼續畫畫,觀察裡面的變化。
我覺得這樣的技術只是一種測量技術,重在解讀,適合心理諮詢師或者治療師,普通人學這個很容易誤入歧途。

我的觀點是:不論是這種投射測試,還是平常大家見得比較多的相對「科學」的問卷類的測試,都只是大家了解自己內在心理的一個參考,問卷的得分或是房樹人測試中的外在表徵(比如畫中的某個特徵)與心理含義之間一定不會是完全一一對應的。

要做一個準確的判斷,往往需要多個擬合性的依據。我很欣賞一個法國精分學派老師說過的話:我們看到的很多都只是臨床信號(clinical signals),如果要做一個綜合的判斷,一定會有許多的臨床信號指向同一個結論。

所以,如果一個諮詢師僅僅是因為你在樹榦上畫了一個傷疤就肯定你 經歷過嚴重心理創傷的話,這隻能說是這個諮詢師沒有水平,並不能就此否定這個測驗的可靠性。(一個相對靠譜的諮詢最多會說:這個傷疤提示,你也許曾經經歷 過一些創傷性的事件。你願意說說嗎?)當然啦,如果一幅畫上的樹有傷疤,房子的牆壁有污點,人的軀體有殘缺,「嚴重心理創傷」存在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總而言之,心理學中的很多科學結論或是測評工具都是基於統計數據而來的。基於統計而來的結論就意味著,正確率一定不會是百分之百,一定存在小概率事件。所以,盡信,則不如不信。

PS:同樣需要警惕的還有什麼「身心靈」之類的。現在心理學的應用界很亂,掛羊頭賣狗肉的很多。如果那個人強迫性的解釋讓你覺得很不爽,勇敢說「NO」,需要維權的時候勇敢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去吧!

痛苦 會讓我更加強大

而我 也選擇了用強大 去對抗我的心魔


跟樓上觀點不同,第一次見面諮詢師做的沒什麼大問題啊!
心理諮詢師有很多不同療派,所以方法會有不同。不建議你吃藥,是對你負責的行為;不給你打標籤,更是負責的行為。你可以不認同他十節課的建議,可以不認同她的人樹圖療法,但說她招搖撞騙就言過其實了。
在藥物橫行的時代,如果有人告訴你不吃藥也有機會痊癒,請一定珍惜她,而不管是出於何種原因。隨便查查,你可以發現眾多被忽視的藥物依賴惡果。
在第一次見面中,一般雙方要對問題,方法,目標等做基本探討,不會提供什麼建議。達成共識後,就可以順暢合作了。
要說見面中的問題,可能你倆沒有達成共識,諮詢師也沒有積極回應你的需求,並妥善引導你關注真正的需求吧。
題主提到的憤怒情緒,是需要做干預的。建議你下次找諮詢師時,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和對方達成共識。
有小問題的話,也可以私信我啊。


首先申明我不是專幹這一行的,基本上也是屬於那種有事沒事喜歡幫幫別人,網上為主,現實很少(地域問題),但是學過一段時間的心理學,閑得無聊也考了個證書(二級),雖然分不高,勉強合格。
一樓的回答已經很專業了,基本上就是一個心理諮詢師所能給出標準答案了。我也就是看到LZ的問題,想到以前遇到過的一些咨客,隨意說兩句,希望給LZ一點啟發。

一、諮詢的混亂。
首先這一點是沒法否認的,國內現在心理諮詢處於一種很混亂的狀態,沒有證書號稱能幫助別人的那些就不說了,雖然可能某些人天賦確實比較高,但是如果連一個專業的證書在他們看來如此簡單的事都無法完成,那麼用所謂的「我不需要證書來證明自己」這種話顯得過於蒼白了。以此,從考證說起。現在3J證書培訓,最快好像15天,二級稍長一點。但是無論哪次培訓(我三級是在華中師範培訓,二級在浙大),老師就說過一句話,如果你想憑藉這幾天的培訓和這本書,就想把心理諮詢做好,那是不可能的。心理諮詢需要漫長的經驗累積過程。

二、關於機構的選擇
曾經有很多網友問過我這個問題,說如果想去面詢,什麼樣的機構比較好。在此,我覺得,LZ首先要確定自己的狀態,確定自己需要的是心理諮詢,心理干預,還是心理治療,亦或者是藥物治療,因為這情況所採取的措施是不一樣的,以LZ的抑鬱症來說(如果真的到了一定的程度),那麼最理想的措施是藥物+心理干預。需要的是精神科醫生和心理醫生或者諮詢師的配合。以最簡單的對應關係,給LZ一個直觀表達

醫院精神科------藥物治療------(大部分)心理學基礎較差,問診時間較短,過分依賴藥物治療
心理諮詢師-------心理諮詢、心理干預-------沒有處方權(即不能開藥)
心理醫生簡單點說就是上面這兩者的結合,但是心理醫生現在大部分應該在精神病院。LZ的狀態,還犯不上去進去吧。

如果真的需要治療,我建議LZ去找高校老師開的機構。社會上的機構魚龍混雜,LZ如果自己沒有很好的判別能力,那麼去找那些高校老師風險會少很多。

此外,順便說下對諮詢師的選擇。心理疾病種類繁多,諮詢所涉及也是方方面面,沒有一個諮詢師能做到對所有的方面都了如指掌,如果有個諮詢師告訴你,什麼病他都能治,趁早說拜拜,別浪費錢。


三、關於如何保障自己的利益
心理諮詢不存在一蹴而就的,就是不可能你的問題通過幾次諮詢就解決了。所以當咨客覺得諮詢師不適合自己,或者說對自己沒有什麼幫助,那麼及時止損就是一種收穫,雖然是消極的。從去第一次諮詢的時候,諮詢師按規定,應該出具相關證明。如果沒有,LZ作為一個咨客有權讓他出示,另外,更進一步來說,如果LZ多漲個心眼,最好能讓他出示大學相關專業的畢業證書或者學習證明。理由就不需要我解釋了吧?此外,在諮詢之前,有條件的,最好看看相關的諮詢手冊,雖然有些諮詢師確實可以不按照手冊來,但是,比如那種連諮詢目標都不確立的,我很難想像他會是一個好的諮詢師。

最後,我同意一樓的觀點,LZ遇到的可能是一個諮詢師,但是相關經驗不足,以至於一直在用不同的方法給LZ試,可是貌似沒試出任何結果啊。


題主對這個諮詢師的懷疑大概分為:
1、這個諮詢師有信仰。

2、這個諮詢師賣課程。

3、這個諮詢師不建議你吃藥。

4、這個諮詢師沒有解決你的問題。
......
上面的一些回答建議還是批判性的參考吧,作為一個諮詢師要把自己抽離,以中立的態度去看事情。

我想盡量中立的來說一說:
1、諮詢師是沒有處方權的,她說「不建議你吃藥」這種不建議的建議是違反了一部分規定的。

2、抑鬱症的評定需要一些量表的評定,不是單純的房樹人可以判定的。

3、在諮詢過程中,要保持中立,包括宗教信仰,也要保持中立。

4、對於諮詢師建議你買十節課這種做法是有待商議的。

5、你們並沒有建立良好的咨訪關係,你對她的懷疑和不信任這並不利於諮詢。

對於題主,有以下幾個建議:
1、如果極度懷疑自己有抑鬱傾向,建議直接去當地的精神衛生中心做一下評估。

2、在沒有確診之前不要給自己貼標籤,增加暗示

3、如果對網上的諮詢師懷有戒備心,可以通過身邊朋友的推薦

4、單次諮詢是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的

-------------------------------------------------4月7日補充分割線---------------------------------------------------------------
補充幾條:
1、不要去百度一些心理疾病的癥狀然後自我對比,心理不適合對號入座

2、心理諮詢師的證並非如其他答主所說給錢就能拿,那只是一小部分,這樣的以偏概全並不理智

3、醫院裡的諮詢和個體經營的諮詢在費用上有很大差別,我也見過一小時3000的老師檔期全滿

4、隔行如隔山,精神醫生和心理諮詢師和心理治療師是不同的概念,所能做的事情也不同

以上,補充於4月7日


以前做過心理諮詢,在正規三甲醫院做的,當然沒有題主(描述的)這麼嚴重,僅是情感創傷類的,我簡單說幾點。
(1)心理疾病,甚至精神病,一定不要自我診斷,下個量表自己測試是沒什麼用的。請去正規的醫院就診明確病情。
(2)治療費沒有那麼貴,我是一周一次,150塊,40分鐘(武漢,前幾年)。
(3)如果題主真的是有抑鬱傾向,多半是需要藥物治療配合心理諮詢的。
(4)一定不要找所謂的心理諮詢師證件的人就診,這個是附加證,給錢就能拿,如果沒有精神衛生方面的醫師執照,只有這個,多半是騙子。還是那句話,去正規的地方就診。
(5)不要聽樓上的,心理諮詢還是有用的,主要是啟發你思考一些平時思維模式中可能疏漏但是卻嚴重影響心理狀態的點,並加以糾正或者緩解,你靠自己去思考是思考不出來的。我覺得我思維是很全面的,但是經常我的治療師會問到,我當時是怎麼想的,或者你思考過這個嘛?一類問題的時候,我會發現,有些關鍵點,我沒有思考過,這不是自我調節能夠做到的。
(6)一旦選定了治療師,最好能夠堅持一段時間,因為一開始階段必然會有一兩個月是用來建立足夠的相互信任的,換誰也跳不過這一步,所以不要頻繁更換(當然還是在正規醫師的前提下)。


不知道提主會不會看到我的回答,給我的感覺,這位「心理諮詢師」十有八九非專業人士。其實平常我也會遇到一些很困擾我的生活問題,大多數我可以自行解決,解決不了的時候也會心理諮詢一下,我是在網上加的她,一個給我感覺還是很優秀的心理諮詢師,因為不在一個城市,所以是網上聊天,一個小時200,我做過兩次,也做過一次卡牌小組練習,共12次,580,感覺收費挺正常的。她不會像提主說的那樣推薦什麼呀,也不會說什麼不想收費又必須收費什麼的客套話,好假。這位諮詢師每次都會給我很大的指引,她空間也會發一些很好的內容,總之感覺幫助挺大的。


推薦閱讀:

心裡難受,好想割自己的手,快要忍不住了,要怎麼做才能緩解這種情緒?
毫不顧忌他人感受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為什麼格外自信?
什麼才是一個心理諮詢師的核心競爭力?

TAG:心理諮詢 | 抑鬱症 | 心理諮詢師 | 心理諮詢糾紛 | 心理諮詢倫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