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自己學習中醫,從什麼開始學習。?
中醫
謝邀。圖片略多,提前申明。
首先假設題主是想真正的學好中醫。學醫的目的像張仲景一樣: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其生」(《傷寒論》自序)
沒有考進中醫藥大學也沒啥,我在學校那會兒,就有老師告訴我說,從學校里出來,真正學得好的,都是課外看了很多書的。後來,看到一個調查,說學校畢業的學生中真正掌握了辨證論治的,只有1%,很少吧,我覺得基本上是事實。
這裡我們不討論這種情況的原因。只說如何能學好。
首先,說一本書,我上大學那會兒,劉力紅的《思考中醫》很火,偶然間在圖書館發現他有一個很厲害的老師,李陽波,而且還出了書:
書的序言里,提到了李陽波治病如何神奇。這裡不引用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在網上找來看看。重點在於,李陽波是自學的,在書的附錄里,一封信中,有說明,而且也說到了學習的方法。這裡引用如下:
這封信中的重點,原書已經點出來了。
書有點多吧,學醫是不是很苦?我曾經也想把裡邊的書都找來看一遍,在學校里看了差不多一百來本吧,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沒時間看了。而且很多看了也沒多少收穫,那會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一個老師帶著我讀這些書。
從學校里的情學習來說,勉強算是從下到上,但如果自己不去讀原書的話,往往人云亦云。而讀原書,因為中醫的書真的很多,要想讀完,不現實的。那麼也就只剩下一種方法了,從傷寒論開始,第一個問題便是讀不懂,那麼找一個懂的人帶著學不就行了。然後這似乎就成了看運氣的事了。
當下而言,吳雄志老師的無門醫述是不錯的選擇。一個有中醫家學淵源,臨床效果肯定,將傳統與現代完美結合的老師,願意將自己的所學,無私的回報給社會,無償對大眾講學。承諾:無門的教育永遠免費,過去不收費,現在不收費,將來不收費。(嗯,不收費,所以不要和我說這像廣告似的)。
老師看的書據說有一千多本,比上面列出來的還多,在講傷寒論的過程中,老師會把後世的書全部揉進去,反正對我來說,算是實現了很久以前的夢想。
那麼如何加入呢?
上面是微信號,是一個發表關點的平台。
http://weixin.qq.com/r/G-U9JZPEV84orddG96AJ (二維碼自動識別)
目前的授課方式,是有微信群里講課,要加入授課群可以以先掃上面的二維碼。這也是免費的,但要交一份申請,每次聽課要簽到,多次不簽到,會被請出。聽完一門課後進入下一門,深入學習。現在大約有3萬人聽過這個課了,其中一些是目前中醫界的名家。包括國內和國外的。
如果有興趣誦傷寒論的,可以關注下面的微信:
這個裡邊,每天會發布幾條傷寒論的條文,不多,按照記憶曲線,領著大家一起誦。只要堅持就會有收穫。關注後,在裡邊輸入「作業」即可獲得當天的條文。如下圖:
如果錯過了前面的條文,也可以回復序號獲得前面的條文。如下圖:
條文的順序是吳老師結合傷寒,金匱兩本書重新擬訂的,旨在回歸原文與臨床。所以順序與宋本不一樣不用驚奇。
同時這個微信是中國科協支持的用於腫瘤預防宣傳的公眾平台,大家可以推薦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腫瘤的發病率大概是300/10萬,官方的數據,一個人一生得腫瘤的機會是22%,老師給出的數據是30-36%左右)
另外,說點題外的,吳老師的團隊,開發了款APP,一路健康。主要針對腫瘤預防。對於大部份身體還算不錯的,裡邊有個體質測試的功能很實在,可以下業用一下。有腫瘤危險因素的人,可以在裡邊學到如何更好的預防。
上圖裡第二排,第一個就是體質測試了,下面是結果。
感興趣可以去測一下。
末了,覺得有用,記得點贊。
以上。
自學中醫尚未成才,歡迎拍磚。
總結如下: 1.先從自己身上不舒服的病症入手,去了解相關的疾病,自己的體質,分析自己這個病症形成的中醫病理,治療思路,驗案驗方的具體思路和相關藥性等。在這個前提入手,思考會越來越深入,也能主動把知識整體串聯起來。
2.我建議是先易後難。我是看《圓運動的古中醫學》《四聖心源》兩本確立中醫基本理論模型的,可能科班出身還是會重點強調教材四基。可以先看熱門的書,慢慢積累些零星的知識,再結合系統的書來看。如果你積累得夠,古代漢語很強,直接啃黃帝內經也行。
3.要知道中醫分很多派別,比如扶陽、經方等,現在就有很多微信課堂,比如王建華老師從經方入手傳授中醫,可以多了解。徐文兵老師也有相應的課程。後面我會大概說下我學習的《空間醫學》。
4.找一個同伴,互相分享學習資訊。 我在網路上結識有三四個同樣愛好中醫的朋友,彼此都會分享一些信息,比如有位網友分享了一個中醫師收徒的信息,有位網友跟我分享他自治尿毒症的用藥經驗,有位網友寄了一本學習資料。當然,能讓別人對你交心是你也同樣跟別人分享同樣有質量的內容。
5.依託一個網路平台學習。 推薦一個民間中醫網(我很少上,對於初學者可能有用)上面有五花八門的資料,主要是能互動。我學習的平台是微博,收聽的每一個中醫師都要把他的微博大概瀏覽,認可他的中醫理論和微博質量之後才收聽,之後找資料就在關注人那裡搜索信息。不要在中醫學習的qq群等浪費太多時間,或許會有點乾貨,更多的是大量無用聊天信息,得不償失。偶爾在群里發些有質量的見解,也能交到個別朋友。
6.拜一名老師。我正式拜師有一位民間中醫(微博認識的,收費的),學習了脈診皮毛。老師用的精準脈法,能斷臟腑部位寒熱,(他不會舌診)用藥療效很快。拜師的前提是你臨床不是一頭霧水的抄方子,而知其中含義。實話說我15年8月拜師,跟診4天,還處於迷糊跟診狀態,第二次跟診2016年1月底3天,對於老師的用藥辯證懂了更多。還有一位沒有正式拜師的薦書送書的老師。(平時的學習有疑惑都不能從這兩位老師得到交流,主要是他們都不是科班出身,沒有具體病案的話很難討論交流。或許也是因為比較忙,或許是他們更多以金錢為目的。)
7.個人經驗分享。2015年5月,微博上認識的一位老師推薦了我郭志辰(已故)創立的《空間醫學》,說不好聽的是旁門左道了,用物質和空間的概念代替了中醫的營衛氣血,把中醫基礎理論重新闡釋了,還有舌診和一言本草。從理論、辯證、藥學三個方面系統重新闡釋了傳統中醫。不過我是直到15年8月才突然看明白什麼物質和空間的概念,之後才去拜師學脈診的(都是微博認識,不是同一個老師)。
8.要持之以恆,保證時間投入。我周一周五上班,周末帶小孩。還是努力保證每周有6-10個小時的看書時間,周六上午去醫院跟診。
9.知道自己的位置,有可行的計劃和行動力。 我也認識到《空間醫學》除了郭志辰老師,還沒有培養出大醫(培訓學校以推拿按摩火灸培訓為主了),最後一還是要回歸到《黃帝內經》的。
補充點背景,中醫啟蒙的過程好像也不能忽略。
我從2014年11月開始立志學好中醫,因為身體未來狀況堪憂。有慢性腎炎,2014年5月扭傷腰,卧床三天動彈不得,2014年11月又傷了一次,嚴重肉眼血尿,又是卧床休息三天,正因這次血尿嚴重,才有了立志自學自醫的念頭。有小孩以後,自感拖著這等殘軀,是不能好好陪伴成長的,而對於慢性腎炎這個病,西醫明確說只能緩解,中醫很多也是不能治的,所以才有了自學中醫的念頭。(不要問我為什麼不去醫院,做過腎穿,老公就在醫學院校上班)
中醫相關概念的基礎積累,是從2009年梁冬和徐文兵做的《重新發現中醫太美》開始對中醫產生濃厚興趣,下載音頻反覆收聽,結合中里巴人《求醫不如求己》把基本的12正經,各個臟腑功能,寒熱,中醫治病理念等基本搞清楚了。後來還看了羅大倫老師的博客,節目,劉力紅老師的書籍等。這些都統稱中醫啟蒙了,不算正式學習。中醫基礎理論
想學好中醫,應該先學西醫。
可能有很多中醫會反對,認為中醫理論是宏觀,聯繫,整體的看待問題,而西醫是微觀,單一,局部的看待問題,學了西醫不但不會幫助中醫理論理解,反而有害。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因為中醫和西醫都是自然科學的一部分,兩者之間必然會有理論相互融合,相互啟發。不但學習西醫能夠啟發中醫理論理解,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等學科都能幫助新手理解中醫的醫理。當新手接觸中醫宏觀理論覺得深奧,無從下手,可以先學西醫理論,再與中醫理論反覆思考對比後得到啟發,使中醫的理論理解更加深刻。
但請大家記住,中醫學西醫,當中醫理論和西醫理論發生衝突時,無論是辯證思考還是臨床用藥,都以中醫理論為準。因為說實話,西醫除了一些基本生理病理認識外,尤其是臨床醫學,與中醫相比確實是非常落後(沒有瞧不起西醫,只是實話實說),目前西醫的治療水平遠遠跟不上其理論與診斷水平,這是事實。
中醫如何借鑒西醫的理論?使中醫理論更加具體?舉些例子。
比如,人體正常的津液,和異常的水液(濕氣),根本區別是什麼呢?
學了西醫的現代影像學就可以理解。病理性液體(水濕)如腦腔積水,胸腔積水,腹腔積水,以及關節腔積水,水腫等等,在影像射線下發黑,且不流動(死水),而正常津液在影像射線下發亮透明,且流動(活水)。這和液晶顯示器的原理類似。液晶顯示器通電後發亮,是因為顯示器中裝的是液晶水,如果換成水(水不是人體的基本物質,津液才是)通電後就不會發亮,仍然是發黑。
再比如,學了陰陽學說的基本理論後,我們知道,輕浮者為陽,重濁者為陰。抽血後,將血液靜置,血液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的血漿(津液)為陽(輕浮者為陽)。下層的紅細胞(血)為陰(重濁者為陰)。炙甘草湯用了炙甘草和人蔘補的是什麼?用的大量生地補的是什麼?仲景為何說津液為陽(其實是仲景本意,但是是胡希恕考證後證實),又是為什麼?就能夠對中醫經典加以說明理解。
再比如,麻黃湯證與桂枝湯證,脈象都是脈浮(陽氣不虛),區別是一個脈緊,(血管緊張度收縮強緊,營陰強,密固內熱,熱不出故發熱溫度較高),一個是脈緩(血管鬆弛舒緩鬆弛,營陰弱,陰弱者汗自出,營陰不固,故汗出而發熱溫度不高)。這裡就證明中基課本上的一個錯誤了,汗出與否的關鍵是營陰的強弱,而不是衛陽的強弱(12條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仲景明示)。
例子很多,總之,學西醫的一些基本理論不但不會影響理解中醫,反而會幫助加深對中醫理論的理解。只有半吊子或沒將中醫理論學透徹,才會說中醫和西醫不能結合。
關於中西醫結合我想說的是,中西醫結合絕對不是簡單的用上中藥再上用上西藥這樣(目前老百姓的理解),中西醫結合必須是理論的融會貫通。我有個西醫朋友跟著我學中醫理論後,將西藥用中醫理論分析分類,用中醫理論使用西藥,療效遠遠高於他的西醫同事,現在是科室的絕對骨幹。
最後,思考中醫是垃圾。思考中醫是垃圾。思考中醫是垃圾。初學者一定不要看,會走很多彎路,學中醫就要直接入手傷寒,從經典古籍入手。參考書籍就是胡老的傷寒講稿,劉紹武的三部六病,郝萬山的講稿,各位日本醫家的方證書。
既然你問的是開始,那我很負責任的告訴你:
"學做人"
始終懷著一顆"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的決心和信心。利用一切業餘時間,勤學,苦鑽,拜師,多思考,多臨證,就一定能學到你想要的這門真本事。
如果現在想退出,還來得及。
自學中醫,首先得有興趣,非一般興趣可言,需不為名利之心,不為特立獨行之行,不為嘩眾取寵之譽,不為輕視西醫之徑,所以你若只是了解淺嘗輒止,可以讀讀一些講中醫思維的文化類書籍,比如中醫的圓運動思維,和中醫與儒道佛類似的講宏觀面的書籍,如若想治病救人,中西醫學基礎知識必備,那就是最基本的規劃教材。
中基中診中藥方劑
內經金匱傷寒溫病
中醫內科學
謝陳淮升邀。
個人建議
思考中醫
字里藏醫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熊繼柏從經典到臨床
徐文兵和梁冬做過的尋找中醫太美系列節目
百家講壇 羅大倫 大國醫
其實像由北中醫在btv的養生堂和南中醫在江蘇衛視的萬家燈火做的一系列中醫節目也可以當作啟蒙
以及微信公眾號 徐文兵
上面是去年三月份的回答,現在隨著這一年多的學習,對羅大倫跟徐文兵的興趣不再像從前一般濃厚。大概這兩位老師的內容更適合當作掌故來聽,但是想要真的學中醫用中醫,還是應當一步一個腳印,學院派的培養模式是正確且靠譜的。
就如同聽武林前輩的掌故,固然能振奮精神心嚮往之,但若論成就自身,還是應當三體五拳,功到自然成。
綿綿不斷道自沖,披圖醮錄益亂神。以上。
我覺得有兩條路子,第一:背藥性、背湯頭、醫學三字經等前人常用於入門的書籍,從實踐基礎走,然後再漸漸進入理論學習。第二:走學院路線,中基中診中藥方劑中內等。
根據個人經驗給一些意見。
首先不建議先看古代經典。學習要由簡單到困難,先學古代經典很容易由於理解的困難走上歪路。
小白入門建議用教材。不偏不倚,沒有先入為主的奇怪觀念。先讀完《中醫基礎理論》,《中醫診斷學》,《中藥學》,《方劑學》,如果對針灸更感興趣去讀《經絡腧穴學》。以上內容要熟背於心才完成第一步。
第二步去找個老師跟著抄方,實踐你的辨證論治技術,同時熟背中醫內科學,中醫外科學,中醫傷骨科學,中醫婦科學,中醫兒科學,針灸治療學等你感興趣的分支。完成這一步你才對中醫怎麼看病有了體會。
第三步繼續抄方,最好不限於一個老師,這個時候你可以去讀《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金元四大家,溫病學的一些中醫經典的經歷時間歷練的文獻,對你的中醫思維會有升華。
這些過程都經歷了,才算入了門,然後可以廣泛去讀古代和近代名家的醫案,長個心眼的去讀現代醫家的醫案,半日讀書,半日臨證,去自我成長。醫道至貴,非道器而不能承載之也,即為道器又當有明師引領,方可不至於誤入歧途,延誤歲月。即得明師引領,學者又當拋名利事務,求索其中而不問春秋,故欲為名醫何其難哉!
雖非道器,亦可勤而修之,心堅可以破金石,心善可感天地,前賢先聖皆可為汝師而引導之。欲成道器當先修心,蓋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故當先致虛無,守靜篤,寂然不動,久久行之必可感而遂通,如此方可體至道之真。
雖然看到樓上有說從《黃帝內經》或者《傷寒論》開始的,這兩本書的確是中醫中的經典,能懂一些的話,也看別的中醫書,就手手到擒來了。但是這兩本書對於古文基礎和古文化不夠扎實的現代人來說,太難了。
建議按照大學的學習系統來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然後是《中醫診斷學》《中藥學》《醫古文》等,這個同時可以看簡易版本的《黃帝內經》,後面可以先看看中醫教材的內外婦兒各科,有一個基礎後,學習《傷寒論》,《金匱要略》。當然,如果古文基礎好,在所有階段都可以同時學習黃帝內經,以及歷史上的相關中醫古籍。
然後我說的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中診,包括黃帝內經等,在優酷上都可以找到非常優質的視頻教程。
另一方面,中醫是實踐中的醫學啊,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臨証。有條件的話,可以去一些有實力的中醫老師的診所跟師。比如認識藥材這些,學會辯證等
找一些資料,先了解中醫,中基課本是個好選擇
陳修園之醫學三字經。。。。
個人覺得,《瀕湖脈學》簡單而且還能馬上裝X
如果中醫只說一部經典,那就是《黃帝內經》。
如果兩部,加上《傷寒雜病論》。
如果三部,加上《易》。
是很難看的懂,但這是源泉,讀懂一點,都能受益終生。
至於全懂,那不太可能,別想的太多了。
如果你想學講邏輯講推理的中醫的話,倒是有好推薦。
《黃帝內經》和《傷寒》真的一點都不適合外行入門學習,《黃帝內經》要看就看沒翻譯的原版,當你擁有深厚中醫素養之後能夠自己理解到一段黃帝內經你就會提升一個檔次。先慢慢中基中診中藥方劑內外婦兒吧。我自知反駁前面前輩的話資歷不夠,但這些話原意是我們師公傳給我們老師再傳給我們的,師公全國首批名老中醫專家也算有點可信度。
多看書吧
目錄 -《中醫基礎理論》- 本草百科
目錄 -《中藥基本理論知識》- 本草百科
目錄 -《中藥學》- 本草百科
目錄 -《中醫內科學》- 本草百科
目錄 -《中國醫學通史》- 本草百科
跟著倪海廈老師學,入門快一點,有意思一點,不會太枯燥。學完了,好好消化,看看jt叔叔的,看完了你還有心情的話,看各家學說,都看完了?系統比較各家,批判吸收。
本人只學習了倪老師視頻的一半,jt叔叔的小部分。你要是都看了,你真是夠閑的,有這麼多時間。珍惜有空閒的時間吧。
給題主說個行之有效的方法,買一本中醫基礎理論,再買一本配套習題,埋頭苦做,才能做到中醫基礎理論進一步理解,且能加強記憶,就算不理解也可以記住一些理論,為以後做個鋪墊,才能前後聯繫,融會貫通,完全不用請教老師,算是基本入門。
自己感覺從內經原文開始,雖然我大體看不懂,但覺得中醫親切了許多。你覺得一個領域親切了,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
首先要找個好老師,沒有真正高水平 的中醫師帶領,想學好中醫,幾乎不可能的。學院派的教學模式和相關教材 就算了。
建議《黃帝內經》和《傷寒論》+《金匱要略》學透!!
生理生化,組胚細生,系解局解,病理病生,內外婦兒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