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芭蕾舞在法國俄羅斯那麼強,在義大利和德國就不行?


義大利芭蕾不弱,有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和羅馬歌劇院芭蕾舞團,多數舞者是本國人,美國、英國、法國的舞團也有義大利出身的芭蕾舞者。
德國沒有自己的芭蕾學派,可能因為歷史上德國的君主們不重視芭蕾。德國歷史上歌劇和交響樂地位較高。德國也缺乏世界一流的芭蕾學校,本土的舞者很少,大部分演員來自外國。但是德國的舞團在現代芭蕾方面比較強,有很多別的國家的編舞大師到德國發展,比如克蘭科當過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總監,諾伊梅爾是漢堡芭蕾舞團總監,都給舞團編排了很多劇目。


首先義大利與德國的芭蕾真的很強哦!去年曾經來過我院的斯卡拉歌劇院芭蕾舞團、以及今年將來的慕尼黑巴伐利亞芭蕾舞團——如果答主來看他們的演出,肯定不會這麼想。

而俄羅斯芭蕾為什麼強大,是「強大」到一個國家的教育體系和整個訓練方法里的,劇院君就從這個角度答一下。

法國導演大衛·金斯勒在2005年拍攝了一部備受爭議的,關於俄羅斯最負盛名的芭蕾舞學校之一彼爾姆(Perm)舞校的紀錄片——《美麗悲劇》(A Beautiful Tragedy),講述了五六個孩子在芭蕾學校的成長經歷以及日後的前途方向。

A Beautiful Tragedy

影片2008年發行,片長52分鐘,

拍攝於著名的俄羅斯perm舞蹈學校。

「芭蕾是俄羅斯文化永恆的內容,那裡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多,最優秀的芭蕾明星,他們身材修長,技術精湛。但就如月亮有陰暗面,美麗的背後也有殘酷,紀錄片《美麗悲劇》讓我們看到輝煌背後,那些凄美而悲傷的一面。 」

主要人物:

Oksana Skorik:

15歲,在她3個月大的時候,她的母親就開始為她未來的芭蕾道路做準備。因此,她不是為自己一個人在努力,無數次的疼痛,傷心使她一度想放棄芭蕾,但母親已為她安排好了一切……

Maria Menshikova(Masha):

16歲,Oksana Skorik的同班同學。她性格開朗,是班裡的小明星,富裕的家庭條件使她穿著時尚而美麗,她熱愛舞蹈,也很有天賦,卻偏偏沒有Oksana那雙修長的腿,這讓她心裡多少有些嫉妒,於是在她生日的時候,她沒有邀請Oksana參加。

Nadia:

18歲,Nadia即將從學校畢業,她最大的希望就是畢業後能夠跳出名氣,變得富有,這樣就可以給家人幸福的生活。她也是少數給予Oksana鼓勵的人。後來她被Perm劇院錄用,她想,自己的夢想就要變成現實了。

Sucha:

9歲,她是剛剛被選入學校的新生,艱苦的訓練生活對她來說還非常陌生,從踏入學校的一刻起,她將遠離家庭,每半年才能見一次家人。生活起居被嚴格限制,比如禁止吃巧克力和蛋糕。但她對芭蕾的嚮往使她急切期待成為Oksana和Masha中的一員。

「美麗需要犧牲」

——彼爾姆學校的教授在片中說

這部影片的導演試圖通過芭蕾展現俄羅斯共產主義制度下的社會面貌,而芭蕾嚴苛的訓練方式便成了最好的表現題材。

很多人提起俄羅斯芭蕾,自然會想到位於首都的莫斯科大劇院,或者聖彼得堡的馬林斯基(基洛夫)劇院。其實,如果對於這兩大劇院有所了解和關注,便不難發現,無論是舞台上活躍的演員,還是在劇院負責排練演出的芭蕾大師,很多名家都來自Perm學校和劇院

彼爾姆國立芭蕾舞學校

彼爾姆柴科夫斯基歌舞劇院

在這裡,我們不過多討論影片的政治背景和是否存在太多失實的信息,事實上,動畫特技和音樂的配合表現已經帶有過於明顯的個人情感色彩。但對於芭蕾愛好者來說,這是了解俄羅斯百年芭蕾藝術的窗口,她的嚴謹,苛刻甚至殘酷將美麗詮釋得極賦感染力,這裡無疑是藝術的搖籃。

其中奧克薩娜(Oxana Skorik)有出鏡並給了其絕大部分的鏡頭和旁白,紀錄片對年幼Oxana Skorik的個人學習生活跟拍了不少內容,並對其心路歷程和心態轉變有詳細的交代,素材詳實。可以說是為Skorik量身定做的紀錄片,導演頗有眼光。2015年,Skorik成為了馬林斯基新晉首席並予以重任。

而奧克薩娜的芭蕾之路,是因為母親。

在母親眼裡,女兒是一個為芭蕾而生的精靈。腳骨柔軟,身材纖長,剛出生一個月就會劈叉。「她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我就檢查了她的腳掌,決定讓她學芭蕾。」母親說,她帶著4歲的奧克薩娜去報名舞校,被拒之門外,因為年齡太小。「他們讓我過一年再去。」於是第二年的4月21日,奧克薩娜踏進了芭蕾學校的大門,就在前一天(4月20日),她剛剛過了自己的5歲生日。

然而,少女時期的奧克薩娜並沒有那麼喜歡芭蕾。彼爾姆學校的訓練從早上9點開始持續到晚上9點,封閉的學習環境,近乎嚴苛的訓練,讓奧克薩娜看上去總是表情凝重。

「每次吃飯都讓我覺得罪惡,我得減肥,不然明天就胖成豬了」。
「開始穿腳尖鞋了,每次跳完我的腳都會出血,我用繃帶纏住它們,但似乎沒什麼用」。
「上課的時候,我就像一塊海綿,不停滴水,渾身濕透」; 「女孩子們都不理我,她們不和我一起吃飯,我也不想搭理她們」。

日記里的字字句句,都讓人為這個女孩子感到無比心疼。15歲的奧克薩那,敏感、脆弱、孤獨,165厘米的身高卻只有38公斤,因為太瘦,看上去就像個還沒發育的小女孩。

需要指出的是,在《美麗悲劇》一片中,來自西方的影片編導十分強調學校壓抑的氛圍,殘酷的競爭與很不近人情的一面,鏡頭著重對準錶現了年輕舞者的焦慮與壓抑,因為他們受到教師嚴厲的指導以及學校里同學之間的壓力。而對藝術方面的特色和成就難免少有筆墨。

其中有些人,像奧克薩娜,似乎完全無法看到真實的自己,痴迷控制體重,極度在意自己身體的微小變化。

拋開嚴酷的芭蕾教學,這部紀錄片真實地展示了Oksana的部分心路歷程。她與其他學生之間緊張的關係,她所經歷的孤獨、焦慮感至少部分是和她年齡以及所處環境相稱的。經歷過中國高考,或者看過有關高考的紀錄片,也能感受到相識的情況。

在各方面的極度壓力下,她只能向內壓抑自己,想要掌控自己身體的變化。她是「與自己的本能戰鬥」。奧克薩娜在影片的結尾部分如是說自己。

影片後來剪切了一個後記,時隔兩年後記錄Oksana從學院畢業,此時的她看上去更成熟和更健康,並且在鏡頭前承認她以前的自我鬥爭與厭食傾向。她努力吃東西增肥,努力長高。「那年我唯一的目標,就是要長到170厘米,44公斤。」她笑著回憶,「芭蕾讓我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我很慶幸自己有過那些經歷,一直走到現在。」

進入馬林斯基,這個世界聞名的俄羅斯舞團後,她越發努力。「我不敢相信,學校的學習真的結束了。」從最初的難以適應,到之後的難以割捨,奧克薩娜突然意識到,自己承擔著巨大的責任和壓力。

「那時候沒有人認識我,我需要去證明,我能做到,我能表演這些角色。」 奧克薩娜再一次證明,付出的努力永遠不會被辜負。在老師葉蓮娜·葉甫捷耶娃的指導下,在她自己沒日沒夜地練習中,這個來自烏克蘭的女孩子,一次又一次地在芭蕾舞台上大放異彩。

作為佐證的就是去年10月28日,這個從《美麗悲劇》中走出來的芭蕾精靈曾跟著馬林斯基芭蕾舞團來到天津大劇院巡演,《天鵝湖》中的黑白天鵝。

美麗悲劇 A Beautiful Tragedy, Oxana Skorik紀錄片tudou.com視頻

部分文字引用自:芭蕾雜誌的博客、仰望93的博客、新民晚報

圖片來自視頻截圖、網路搜索

至於德國芭蕾舞團的強大,順便一說,本屆天津國際歌劇舞劇節由俄羅斯芭蕾巨星、舞團藝術總監伊戈爾·澤林斯基率領的德國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獨家造訪天津,帶來經典芭蕾《吉賽爾》(12月13-14日)和《芭蕾明星之夜》(12月16-17日)。這將是時隔六年之後,這支享譽世界的芭蕾舞團再度在內地亮相。

始建於1818年的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原隸屬於巴伐利亞國家歌劇院,1988年,舞團從歌劇院中獨立。在長久的歷史中,舞團積累了數十部保留劇目。

▲芭蕾巨星伊戈爾·澤林斯基(Igor Zelensky)

2016年8月,俄羅斯芭蕾巨星伊戈爾·澤林斯基卸任莫斯科國立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維奇-丹欽科音樂劇院(以下簡稱「斯坦尼劇院」)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接替伊萬·利斯卡擔任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藝術總監。隨即,包括原馬林斯基劇院首席斯科利雅羅夫、斯坦尼劇院首席索博列夫斯基、挪威芭蕾舞團首席格雷米奧等芭蕾明星紛紛加盟,一時間,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成為國際上最炙手可熱的舞團。今年,原英國國家芭蕾舞團首席岡薩雷斯也轉投慕尼黑,使得舞團實力更為強勁。

▲2017年2月香港藝術節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舞姬》排練照 攝影 謝佩潼

2017年2月,舞團曾攜芭蕾舞劇《舞姬》作為開幕演出亮相香港藝術節,好評如潮。今次,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芭蕾舞團獨家在天津大劇院上演,將繼2013、2014年馬林斯基劇院之後,再一次使渤海之濱成為全國芭蕾舞迷的焦點。


這個要辯證過來看問題了,義大利的芭蕾真的是還可以,起碼是正統的歐洲芭蕾風格,法國和俄羅斯一開始也不是那麼強的,是因為有了群眾基礎和貴族的熱愛,導致了整個芭蕾風氣的形成,產生一代又一代的大師,又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沉澱,自然強過義大利,德國啦!不過現在整個歐洲的芭蕾圈子都在夢遊,都在尋找新方向!德國義大利也趁機吸納了一些不錯的苗子!也在不斷的發展,說不定哪天,突然出現一個大師,他們自然就強拉!


芭蕾舞在上個世紀50年代起源於義大利。傳入法國皇宮,又在俄羅斯得以發展。眾人只知芭蕾在法國與俄羅斯很出名,鮮少有人了解芭蕾舞的起源。


不想想人種問題?拉丁人和日爾曼人身材是否符合芭蕾的高纖標準。


推薦閱讀:

同樣是跳芭蕾,為什麼劉詩詩和張慧雯的小腿肌肉並不發達?
為什麼小男孩一聽到芭蕾就認為是女孩子學的?
請問,為什麼把桿下grand plie蹲不穩,總是前後晃來晃去呢?
今年聖誕在上海演出《胡桃夾子》的「俄羅斯國家芭蕾舞團」(Russian State Ballet) 是什麼背景?
胡桃夾子這種玩偶為什麼叫胡桃夾子?

TAG:法國 | 芭蕾舞 | 俄羅斯 | 法國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