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理解「人身諸穴等同諸葯」的觀點?

該問題試圖探討中藥與砭針灸按硚導引諸法要之間的關係,其實最終還是討論中醫本體論認知問題,拋磚引玉,望諸賢能多多賜教!


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去找了資料,個人對這個見解比較欣賞。

程莘農認為臨證處方選穴,首先應掌握穴位主治和腧穴的特性,就像中醫大夫不僅要熟記方劑,而且要掌握每味中藥的功效主治。因為用藥、用穴都是在中醫學基礎理論指導下進行的,穴位和中藥的作用常有異曲同功之妙。例如,列缺宣肺止咳,功似桔梗、杏仁;曲池去血中之風,功似荊芥;大椎調和營衛,功似桂枝、白芍;風池既能疏散外風,又能平熄內風,功似鉤藤、防風;足三里大補元氣,功似人蔘、黃芪;陽陵泉疏肝利膽,功似柴胡、竹茹等等。


但在治療中,腧穴作用又多優於藥物,一穴往往具有多方面功能和雙向調節的作用,這些是藥物所不具備的優點。如關元穴補氣之功似人蔘,但又能行氣活血化瘀,對婦科月經病有很好的療效,較之人蔘又有瀉的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及」,每個腧穴可以治療所在部位的淺表和內臟疾患,即近作用,如太溪位於內踝處,能主治內踝腫痛。除此以外,每一個腧穴還有它不同的屬性和特性,即是屬於同一條經的腧穴,在主治上都有它的共同點,屬於哪經的穴位,都可以治療本經的疾病,例如前面提到的太溪穴,由於它歸屬於足少陰腎經,且為腎經之輸穴、原穴,經氣輸注之處,腎經又通向脊柱,故太溪除了可以治療內踝痛外,還可治療腰脊痛。另外,每一腧穴在治療上除共同點外,還有其特殊作用,即特性,如合谷為汗穴,內關為吐穴,豐隆為痰穴,氣海、關元為補氣之穴,足三里為保健穴等。
程莘農認為針灸處方配穴規律與方劑的君、臣、佐、使配伍原則基本相似,配穴乃某穴之特性與他穴之特性互相佐使,而成特效之用,猶之用藥,某葯為主,某葯為輔,相得益彰也。例如,「補中益氣」,用藥用補中益氣湯,用穴則用百會(相當於升麻、柴胡)、關元(相當於人參)、氣海(相當於黃芪)、足三里(相當於白朮)。「心腎不交」,方劑選用交泰丸以交通心腎,以黃連為君,肉桂為臣,而針灸即可選取心經和腎經原穴,神門為君,太溪為臣,也可取心經經穴神門和腎經經穴太溪,還可取心包經八脈交會穴內關和足三陰經交會穴三陰交,又可取背部的心俞和腎俞,此乃穴葯殊途同歸之理。


老一輩的名醫,大多都有練功,太極也好,形意也好,八卦也好,都是下了功夫的,到了一定的境界,就能清楚的感知人體的經脈走向,臟腑變化,隨氣機升降出入而變。
沒有對人體有敏銳的感知,是無法理解他們這輩人的話,只能停留在紙面上瞎猜瞎想,不得其精髓。
『人身諸穴等同諸葯」
諸穴就穴位,也是屬於經脈的一部分,是醫者對患者的治療切入點,醫者通過穴位來調節經脈,治療疾病。
諸葯,一般以湯藥為主,從口入,經中脘中焦,散布周身經脈,達病處,祛病患。

這句話說白了,就一句話,學醫不知經脈,開口動手就是錯!

在座各位,你們敢說自己真的懂經脈?人體諸穴哪能固定不變的! 沒幾年苦練功夫,只靠教材上的那些經絡知識,當然達不到程莘農老前輩的水平,自然無法理解為什麼老前輩會這樣說。


嗯,謝邀請。程老這句話竊以為不應該理解的太過複雜。
針灸與方葯都是術,諸穴位的配伍應用跟方葯的配伍應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所以正確配伍使用諸穴位與使用諸藥物並無不同,這點我想大家並無太大疑義。程老的這句話應該沒有再深一步的含義了。
道的話不用說了,天人合一,辨證論治,大家都是一樣的。
術的話各有千秋,有人擅按硚導引,有人擅砭石針法,有人擅傷寒金匱,有人擅溫病條辨。不應隨便貶低某種術。


每當看到關於針灸與方劑是否不同的問題時,就想起高中的課文《扁鵲見蔡桓公》: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


謝邀


諸病葯可醫,針灸亦可醫。內經都說,非針灸不能及也,其技之不及也。


這是個野心的問題

就像物理學家最大的野心是建立大統一理論,簡單的一個方程解釋萬物


生命是一種振動,或者說是一種波,或者說是信息。當這生命要創造什麼,就把自己的振動固化,變成物質。
經絡是物質身體的一個部件,就像一根琴弦,本身在嗡嗡作響,你按住一個穴位,就會改變音調,改變振動頻率。


肉身——靈身,兩個體系。
靈身就是控制系統。
過去巫術弄個草人,往身上釘釘,取意就是這個。釘住了靈,肉就不能動了。
靈身理解起來也很簡單,這只是古人的一個比喻,農耕時代,思想樸素,勿往它想。
體內如有河道,哪病哪堵,氣血就是源頭水。
病弱到一定程度,自身氣血能量引導不過來的時候,只能用藥增補。
沒病得那麼厲害,把體內存的引過來通了就省了吃藥了。
本質都是人體自愈。
增補氣血吃藥,消化它也是需要耗費能量的,加上藥本身有偏性,容易傷人,所以不如原本就有的好。
如果是慢病,用食物補氣血,讓身體自療為最佳。
再通俗點:交警崗樓不是葯,但能起到疏通的效果,所以叫葯也行。


涉及命,子午流注,天人合一。

中藥有氣能歸經,乃收集天地之氣。人也對應天地之氣。人身自有大葯。


謝邀,中藥 針灸 按硚導引諸法 這些都是法 最終都是調動人體的氣血來調節失衡的臟腑氣血偏勝關係 道路不同,但目標一


我更看重經脈,整體,而不是只著眼於單個的穴位


祝道長的《黃帝內經十二經脈揭秘與應用》一書中,有一節是專門從十二經脈角度論述藥物的。
目錄截圖如下:

從十二經脈的角度看,無論諸穴還是諸葯,都是循經調節陰陽,以達到平衡。
(可能我表述、措辭不準確,但是這本書的作者應該很清楚。看懂這本書,您的疑惑應該就會得到解答。)


穴位各有其性質。例如足三里可以補脾氣、中氣,類似於黃芪人蔘。太溪為腎之原穴,可以補充腎陰,所以類似於熟地,等等。這種穴位和藥物之間的類似是說它們對人體的氣(廣義)有相似的作用。


推薦閱讀:

痛經貼治療原發性痛經的原理是什麼?有沒有副作用?可不可以長期使用呢?
27歲學中醫針灸推拿還來得及嗎?
针灸为何不会扎出血?
至陰穴為什麼可以轉胞胎,治療胎位不正?
小針刀療法和水針刀療法,你了解嗎?

TAG:中醫 | 養生 | 中藥 | 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