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中國是一個披著5000年文化的皮,實則傳統文化底蘊基本喪失殆盡的國家嗎?
題主大概腦垂體有點問題,大家散了吧
孔子時代就開始哀嚎,說已經丟掉了周禮了。
漢代今文經古文經打得狗腦子都出來了,就是要爭一個正統的解釋權。
宋代不用說了,你以為撕逼的高潮是王安石變法搞托古改制?他寫的那一大堆文件是幹嘛的?就是要說人心不古,我們要從頭再來。
真正的高潮來了,朱子乾脆被打成偽學,他媽的學派都被禁了。參加公務員考試的人要自證「不系偽學」。
傳統?拜託,中華民族從來不靠傳統吃飯的,我們靠的是與天斗與地斗與人斗。
你擋我的路,就算是神佛,一樣一刀劈了你。
對外說傳統,那是忽悠人的,我們自己何嘗把所謂傳統當回事?
這是我們的傳統,你服不服?不服?那是要翻臉咯?
翻臉了,管你媽媽的傳統,「犯吾法者,唯有劍爾!」「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哪裡來那麼多溫良恭儉讓的幺蛾子?現在的日本是一個披著兩千多年文明的皮 實則傳統文化底蘊基本喪失殆盡的國家嗎?武士作為一個階層被消滅了 公卿也不剃眉毛不染黑牙齒了 平民居然有姓氏了 天皇穿西服了 誒.........
PS.聲明一下 我對日本並無嘲諷之意 相反 我是希望題主想想 隔壁的日本在1868之後是拋棄了什麼 學習了什麼 才在走到現在這一步的 有些東西 我們的前輩已經替我們掃進歷史垃圾堆了 那就讓它們永遠只存在於史書和文藝作品裡吧《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有一集,內容大概是乾隆讓和珅和紀曉嵐去找「東坡真跡」。
獻寶那天,和珅展示了一張蘇東坡的字畫,紀曉嵐手裡提了個籃子,信誓旦旦地保證這是東坡真跡。籃子打開一看,一碗東坡肉。
東坡肉,蘇軾發明,距今已有900多年。
饅頭,諸葛亮發明,距今已有1800多年。
豆腐,淮南王劉安發明,距今已有2000多年
我有外國朋友的話我一定請他吃個麻婆豆腐,然後給他講豆腐發明者劉安是怎麼造反失敗的;
又或者請他啃饅頭。。。順帶聊聊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故事;
還可以請他吃頓東坡肉,背「大江東去」給他聽。。。
( ′?ω?)中國人可以無聊到吃個飯都引經據典大談各種食物的歷史與發明者的生平逸事。
╮( ̄⊿ ̄)╭相比之下很多國家連自己的歷史都沒有,何談文化傳承?說到這個,不得不提國中土耳其了,為了歷史源流到處給自己認爹,父可敵國。。。
╮( ??ω?? )╭文化傳承就在你的牙縫裡,文化底蘊就在你每天平淡無奇的衣食住行里古代一個縣就幾個舉人,秀才童生千八個
全國三千個縣
整個中國懂你說的所謂的文化的就這麼幾個人,還都已經跪舔了我大清了!!
現在一個幾十萬人口的縣,找會被四書五經唐詩宋詞裝逼泡妞的,比古代全國都多……
這叫沒了底蘊啦?
不是。是不能靠所謂的底蘊享福了
不信你上一個古文論壇,不用太大的,小的就行,您覺得古代哪個朝代有這麼多人??
記住,傳統是營養要吸收,不是包袱天天背著。我大慫以後傳統成了包袱最後包袱越來越大,肯定被遼金元西夏後來的大清洋大人吊著打啊!
資本主義一百年創造的,比過去一切時代都多。
其實這句話放文化領域也是一點兒沒錯。
美國建國200年,你覺得哪個國家的傳統文化幹得過好萊塢啊?
別文化啃老了。如果有心的話,編點段子不好么。
路過的說。
什麼是傳統呢?如果說過去的就是好的,那麼裹腳,溺死女嬰,八股文,長衫,鴉片,青樓妓院,砍頭,凌遲,太監,縣太爺,地主,辮子,叩頭......都是傳統咯,幹嘛不恢復?要不咱全國人民回到3000年前,用大鼎煮東西吃,什麼炒菜都它喵的是後人發明的垃圾。
中華民族之所以存活到今天就是不斷變革啊!從春秋的管仲,到戰國的商鞅,吳起,再到西漢的漢武帝....幾千年來變革從未停止。如果說固守成規,妄圖恢復所謂的「古制」「傳統」,被撞得粉碎也是必然的,比如項羽,王莽,西太后.....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沒有進步變革的民族是必然要被淘汰的。
舉個例子
中世紀的歐洲貴族穿成這樣
今天的他們穿成這樣
這是不是傳統文化喪盡?
以前的歐洲人半年不洗澡,今天要不要也把這個傳統保留下來?以前的歐洲人還流行決鬥,活下來的一方就是勝者,為什麼今天沒有了?以前歐洲的貴族紳士還養孌童?這是不是傳統?以前的歐洲還有宗教法庭,你不信教你就是魔鬼,就得死,這是不是傳統?
今天的歐洲也不再信奉古希臘諸神,不用羅馬法,也不再穿成這樣:
那是不是現在的歐洲是一個披著3000年文化的皮,實則傳統文化底蘊基本喪失殆盡的大陸嗎?
魯迅先生有一句話:
他佔有,挑選。看見魚翅,並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料,也和朋友們像蘿蔔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茅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週遊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餘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
什麼是傳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並將其流傳下去,這才是中華民族的生存之道。
今天讀到「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天之道,損有餘而盈不足」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是氣所磅礡,凜烈萬古存」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
這些句子的時候心有所感,或感嘆古人的忠烈,或感嘆君子的豁達,古代君王的仁義,變革者的勇氣...「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這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像題主這樣的人,大概率不是中國人吧
所以呢?你想讓我們都穿漢服,鞠躬作揖,筆墨紙硯,之乎者也,三綱五常,尊卑有序,存天理滅人慾,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就是你想要的有傳統文化底蘊的國家?
有些東西必須要掃進垃圾堆,你們這些人為什麼還要把它們翻出來噁心人?
—————————————————————————
我並不是說漢服噁心人,我覺得挺好看,但是總有人想讓我們天天穿,這是最噁心的
確實是的。
你看現在最受歡迎的吃食都是什麼川菜湘菜,辣死人不說,大油大鹽還多放糖,路上都是鐵傢伙,天天吸霧霾。
還是五千年前陶罐里白水煮菜來的好吃,還是那會的空氣清新,對吧?
誰能做到這一點,我大美帝願意出10年的GDP買這人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在於穿什麼衣服,從秦到明,衣冠變化極大;不在於儒家,先秦到清,「儒者」們為了爭奪解釋權打得頭破血流;不在於禮節,動輒叩拜也是元朝之後的玩意兒。
這些通通都是傳統的皮,真正傳統的魂在於:
1,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我們知道血緣和出身不能決定自己的命運;
2,愚公移山,精衛填海。
我們知道,毅力與決心可以改天換地;
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我們中永不缺乏為全民謀算福利的志士。
4,等死,死國可乎?
在文武之道命懸一線之時,總有逆流而上挽救危亡的英雄人物。
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我們人人敬仰光明磊落的大丈夫之心。
6,與天奮鬥,其樂無窮;
不認命,不靠神仙,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
7,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
我們的智者有足夠的耐心和遠見。
8,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對知識的重視和造就美好生活的決心。
類似的還有很多,我覺得最重要的一個是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中國,一定要不斷自我進化,
這才是我們的傳統。
前一個社會階段的文化,到了後一個社會階段,就成了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和現時文化的關係挺複雜:一方面,現時文化改造傳統文化,認為衝突的就批判,認為不合的就改造,認為合適的就繼承;一方面,傳統文化的一些因素也潛伏在現時文化中,由於文化的進步未必是線性上升的的,一旦現時文化出現變化時候,這也因素也會再度凸顯。
不同階段的傳統社會,留到現代的文化因素也不不同。文字歷史時期以前的因素,大概只有審美還留了下來;文字歷史時期的因素,有典籍可征;明清以來的習俗,延綿至今的還有不少。所以我們看,傳統文化也未必是均質的,內部還可以細分。
回到現實社會本位,其實還是有一些領域是需要傳統的。以我熟悉的器物領域為例,譬如有的知友認為不服務於人的文化要進入博物館,這是社會常識領域對博物館的誤解。考察博物館的發展史,可以赫然發現完全是近代社會的產物,不單單是博物館,考古、文物保護、文化遺產等諸多概念和學科,甚至都是近代社會、工業社會的產物;越到現時,人們想弄清楚歷史、了解明白傳統文化的願望反而越迫切。所以傳統文化對於現實文化最大的意義,很可能是給現實文化一個時空定位的參照,給現實文化一個跨時空表達的方式(譬如追憶),甚至是給現時文化提供合法性、提供文化元素、提供審美和抒情的方法論。
所以,遊走於市井之中,路人摸出一個手機,打開手游,俺一瞅,噫~~~~~三國題材、歷史題材、甚至是近過去題材……打開新媒體平台,不乏看《國家寶藏》看到淚流滿面,乃至於容不得半點批評的人吶~
所以文化底蘊基本喪失殆盡?那就沒有中國了,「中國」二字,也有傳統文化因素在其中哩~~
能不能給定義一下啥子叫文化底蘊撒?
浸豬籠算不算呀?
如果算的話,其實也沒消失,比如有些個懷念浸豬籠的人,咱就特想請君入甕,你看底蘊活在人民群眾心中。
復辟黨人最近很高調啊?
底蘊在船堅砲利前一錢不值
回頭一看是兩年前的問題啊,怎麼就又炒起來了?
新中國的一切基礎是馬列主義中國化,主要就是思想與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低估這些指導思想與行動指南的內涵是很愚蠢的,根本幹不了幾件實事。
傳統文化並沒有全部消失,它的其中一部分已經成為了現代文化的一部分。現代文化脫胎於傳統文化,它們從來都不是對立的,只有先進的文化才能留下來。
至於傳統文化已經消失或者將要消失的那一部分——消失的好。消失了一點都不值得可惜。它們就應該消失。
因為它們不如現代文化先進,也不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這種東西,就該進博物館。
就《論語》來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大街上隨便捉個人都會背,這說明這句話沒有落伍,大家還在用而且找不到更簡潔易懂有美感的句子替代它。
可是換成《山海經》的句子呢?祭天禮儀呢?裹腳技術呢?試問有幾個人明白?
不明白有什麼問題嗎?沒有,絲毫沒有。
你肯定要說裹腳那是糟粕啊,那叫文化嗎?!
——叫文化,在古代那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您給學來?
真正的文化自信不是像鴕鳥一樣意淫自己五千年前就擁有了世界第一的文化水準,而是敢於向更先進的、更適應現代人生活的文化取經。
把別人的先進文化融合成自己文化的一部分,這就是進步;能把融合後的文化逆向輸出到該文化的發源地去,這就叫成功。
「魯迅先生自己讀的古書比誰都多」,反而是整天號喪說什麼道統不傳的人,自己的舊學往往是一桶漿糊。
因為說太多沒用很麻煩,所以有簡體字。
因為春節想回家,所以有各種發達交通工具。
因為想團聚,想好好享受和家人的時光,所以對聯可以不手寫,飯菜可以不是爺爺奶奶親手做。
因為只想和你在一起,所以不用轎子,聘禮。
因為喜歡你自然的樣子,所以女孩不用綁腳。
因為我喜歡現在的生活,所以這就才叫好文化。說實話傳統文化算個屁。不搞創新大家都得死。
傳統都是先人創造出來的,我們千百年之後也會成為先人。
多想想我們能留給後人什麼,別老想著傳統丟不丟,什麼皮不皮的問題。要說傳統,東非大裂谷出來的那一批最傳統,有用嗎?學刀耕火種,母系社會嗎?
事過境遷,物是人非,精華能吸收的大家早就吸收了,生產力如今已經極大提高了,很多東西已經不適應這個時代了,說白了文化是為了人服務的,不能服務於人的文化我覺得呆在博物館就好。
創新才是發展的原動力,傳統不是。按傳統現在應該有個皇帝呢,你認為這可行嗎?
所以,扯這些文化解構的問題很沒勁,少談傳統,多談創新,要不都完蛋。現在有些人嘴裡的傳統,不過是想保住既得利益和自己的地位罷了,他們恐懼和厭惡創新。
敢問現在中國能到目前這狀態,那項是傳統帶來的?自古以來嗎?不懂。
醬。
其實看待這個問題,你要通過現象看本質,不要為文化而談文化。什麼是文化,文化其實是在血液里的,是你不需要認識字就已經感染和繼承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年被賣來美國造鐵路的華僑第一代,他們很多人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很多人就是簽名畫個圈就來美國了。許多在美國留下來了,他們一樣努力刻苦,他們一樣省吃儉用供兒女上大學,雖然受到圈禁,受到排華法案歧視待遇,他們卻從來沒有放棄過努力去改變,慢慢地,華人在美國的平均收入已經是最高的少數族裔之一了。同樣來美國的黑人兄弟們,作為奴隸,境遇一樣凄慘,但200年,沒有努力進取,整天怨天尤人,到今天仍然是收最底層的多數。這就是文化的作用,你甚至不需要識字。
反觀中國,幾千年來一次次與外族不斷溶合,文明一次次浴火重生,我們撇開所有的一切,我只想問幾個問題:
- 中國滅亡了么?沒有;
- 國土變小了么?沒有;
- 文字失傳了么?沒有;
- 發展停滯了么?沒有。
當我們正在看到一個更強的中國在世界上再次崛起,然後在來臨的又一次盛世面前你跟我說文化底蘊基本喪失了?!我只好呵呵。
大多數國家都是披著XXX年文化的皮,實則傳統文化都沒幾年的國家。
因為前者是歷史的長度,後者是傳統文化的直接追溯期。而大多數傳統文化的直接追溯期,都不長,也不可能長。
傳統文化講究的是世代相傳、演化發展,而不是濃縮表現歷史。
此外,傳統文化的提法,本來就是相對於現代文明(並非西方文明)
推薦閱讀:
※在中國生活,有哪些行為可能涉嫌違法卻鮮為人知?
※師承疑似「傻大黑粗」的蘇聯工業體系,中國企業個人有什麼體現「細節決定成敗『的地方?
※如果中國只有兩億人,會成為中等發達國家么?
※如何解讀 IUCN 宣布大熊貓從瀕危變為易危這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