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史詩般的徒步旅行路線?


http://weixin.qq.com/r/VkTn-4TEq9nUrcCc9xF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先做個自我介紹:90後的重慶妹子,在過去的三年里一不小心走完了8000公里山路。童年輾轉好幾個城市,少年來到紐約,現在在得克薩斯某村某研究生項目讀特殊教育專業,渴望把戶外故事分享給更多青少年。馬拉松跑者、攀岩愛好者、無痕山林志願者,搭車/沙發客/國際義工在「年輕」那會兒都沒落下。本行是認知心理學,曾經最大的興趣是看書、畫畫和寫字,卻不知不覺從學術女走上了戶外驢的道路,成了一個「體力狂」。現居得克薩斯奧斯丁市,下一個戶外願望是2017年完成4200公里的大陸分水嶺步道,成為亞洲第一個女性徒步「三重冠」。

第一個徒步完成太平洋山脊步道4200公里超長距離線路的中國人、連續兩年提名中國戶外金犀牛獎 「最佳背包客」 獎項,實則身高不符、勝之不武。

我的徒步遊記和攻略(包括太平洋山脊、阿帕拉契亞、尼泊爾珠峰和安娜普爾納、約翰謬爾小徑、風河山脈、美國西南大環線等等)可以在我的個人網站找到:

張諾婭,那個徒步的姑娘 http://zhangnuoya-walk.com/

一些推薦路線可以參考:

美國9條徒步者的終極夢想線路


諾婭推薦 | 美國本土最美的20片荒野


諾婭推薦 | 美國本土最適合情侶的16條徒步露營線路

首先解題,我覺得一條「史詩性」的徒步路線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性質:


1. 有自然地貌的宏大感

2. 有歷史的深遠感

3. 沿途能有多樣的人文交流


在諾婭去過的徒步路線中,可以滿足以上條件的有以下幾條線路:


1. 尼泊爾的珠峰大本營安娜普爾納大本營徒步

喜馬拉雅是世界山脈之王,珠峰是山中之王。尼泊爾薩迦瑪塔國家公園(Sagarmatha National Park)專門為欣賞Everest Base Camp (珠峰大本營)和周邊山峰而設立。EBC線路囊括的7000-8000米群山有:珠峰,珠峰南面3公里處的洛子峰(8516米,世界第四)和卓窮峰(7589米);東南的馬卡魯峰(8463米,世界第五);北面3公里的章子峰(7543米);西面的努子峰(7855米)、普莫里峰(7145米)、格重康峰(7998米)和卓奧友峰(8201米,世界第六)。

Gokyo聖湖

一般提到的EBC尼泊爾珠峰大本營徒步,是一條往返線路,以Gorek Shep作為觀賞目的地。在大本營的範圍之內,還可以圈起一條大環線,西有Gokyo聖湖,東有Chhukhung。這條大環線包括三個山口–Renjo La, Cho La和Kongma La。珠峰大本營往返徒步時間約10天。大環線完成時間約20天。

安娜普爾納大本營

EBC路上的南池小鎮

日落珠峰(從Kala Pattar拍攝)

哪裡能看到珠峰?EBC, Kala Patthar, Pumori Base Camp, Gokyo Ri, Gokyo 五湖/六湖/卓奧友大本營,Chukhung Ri, 島峰等地。其中徒步者最常去的是EBC, Kala Patthar (5545m), Gokyo Ri (5360m) 和Gokyo五湖。這些地點當中,EBC視角最低矮,Kala Pattahar最高最清晰,Gokyo區域就比較遠了,但是可以看到許多其他山峰(洛子/馬卡魯/卓奧友等)。

珠峰大本營(尼泊爾一側)

EBC上遠眺阿瑪達布朗峰

Gokyo第五湖

布恩山日出(安娜地區)

EBC vs. ABC

  • EBC: 可類比為PCT太平洋山脊, 半程以上在林線之上,景色開闊,群山眾多,風沙大,空氣乾燥,海拔較高(最高海拔5360米),路線較為平緩,偶爾有山腰和山脊的徒步,環境較為惡劣簡陋,村落的選擇少,水資源(尤其生活用水)稀缺;
  • ABC: 可類比為AT阿帕拉契亞, 多數地帶在林線之下,景色較封閉,山脈數量較少,空氣濕潤(甚至是濕熱),海拔偏低(最高海拔4010米),路線陡峭,石頭台階尤其多,多為「林中漫步」,自然資源豐富,環境較為優越,沿途的村落和客棧選擇眾多,水資源總體不稀缺。

同為尼泊爾喜馬拉雅山脈徒步,EBC和ABC (安娜普爾納)迥然不同。EBC比ABC條件更差、海拔更高、難度更大、風景更好

珠峰大本營路上的墓碑

2. 美國西部的太平洋山脊步道(PCT)徒步


我曾經在知乎上回答過 徒步美國 Pacific Crest Trail (PCT) 是怎樣一種體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移步。

至今為止,我看過很多世界超長距離(長度超過3000公里以上)步道的介紹,其中包括紐西蘭的Te Araroa, 尼泊爾的大喜馬拉雅小徑,美國的阿帕拉契亞(我走過)/ 大陸分水嶺(明年計划走),歐洲的朝聖者之路,不丹的雪人小徑,甚至是中國民間新規劃的橫斷天路。

PCT第1500公里附近的Blue Lakes

PCT第1100公里處的Pinchot Pass

PCT第3600公里處的Alpine Lakes Wilderness (華盛頓州中部)

PCT第800公里處的南加州Walker Pass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如果把步道的景觀多樣性和徒步體驗兩個因素綜合考慮, 太平洋山脊無疑是所有棧道中最優秀的。

徒步經過的景觀包括:七個國家公園(巨衫、國王谷、優勝美地、拉森火山、火山湖、雷尼爾山、北喀斯科特),美國最深的淡水湖的前三名(火山湖、太浩湖、士蘭湖),美國本土最高峰(惠特尼峰);小徑還穿越美國的26個國家林區和43個國家自然保護區,跨越美國7個自然帶中的6個,沿途景觀包括了沙漠、高原沙漠、雪山、叢林、湖泊、瀑布、洞穴、河谷、溫泉;小徑的最高點(森林人山口)海拔高至4009米,而最低點(哥倫比亞河谷)的海拔則接近海平面。

「徒步體驗」,可以簡單總結成:步道規劃合理、路標方便識別、坡度均衡、有荒野體驗(最遠的補給之間相隔6-8天)、有棧道天使等保障體系、有聯邦法律保護、有太平洋山脊步道協會負責維護和管理。

(從內華達山脈-約翰謬爾徑的Glen山口俯瞰南側冰湖)

對於一條長達4200公里、縱跨美國的步道來說,PCT居然能做到全程不無聊、有看點,諾婭覺得這點非常不容易。

其中很大一個因素,就是PCT的規劃和設計。雖說是「太平洋山脊」,步道卻均衡了山脊、山腰、山口、谷地等等地形地貌,暴露地段大約佔全程的30%-40%,遠景開闊,又有樹林以間隔,不至於產生審美疲勞。

上圖:用手機拍攝和拼接的PCT加州路段的各種風景

加上PCT的總體挑戰非常明顯 -- 最南端是沙漠,而過了沙漠之後馬上就要進入雪山。徒步者從一個極端馬上被甩到了另一個極端。好在在雪山混跡一個月之後,迎接他們的是2-3個月的叢林和山地。加上美國西部生態多樣,除了熱帶雨林看不到,其他從Alpine到Desert的垂直自然帶+從地中海氣候到高原山地氣候+跨越22個緯度的從春天到夏天再到秋天的體驗,絕對是多樣性十足的。

上圖:PCT在俄勒岡三姐妹火山附近的冰川

就連超跑王Scott Jurek (《吃和跑》作者)在2015年破AT紀錄的時候,被問到為何不選擇破PCT的紀錄,他是這樣回答的:

「這條路線太美了,我想帶我老婆一起完成。」

太平洋山脊| 《涉足荒野》真人版: 還原你一個真實的PCT

PCT是一條怎樣的線路呢?

太平洋山脊 是一條由美國林業署、國家公園體系、太平洋山脊小徑協會和地區志願者聯合設計、修建和維護的長距離徒步景觀線路。它至全世界距離最長、風景最美、生態最多元、文化最濃厚的徒步線路之一。


PCT位於美國西部臨靠太平洋的三大州:加利福尼亞、俄勒岡和華盛頓。它是一條「縱貫線」,大致走向由南至北;其最南端在美國與墨西哥接壤的邊境小鎮Campo, 最北端一直延伸到加拿大境內12公里處、 距溫哥華僅3小時車程的曼寧省立公園(Manning Park)。

PCT的全長為2660英里,即4280公里;這個數字會根據每年小徑的改道和關閉而變動。試圖一次性、在一個季節內走完小徑全程的人,被稱為「通徑徒步者」或是「直通徒步者」(Thru-Hiker)。直一般而言,直通徒步太平洋山脊需要耗時4-6個月,準備工作的時間則要花8-10個月。

諾婭於2014年4月4日凌晨從美國和墨西哥的邊境線出發(是的,就是川普要修牆的那個邊境線)

於2014年8月18日(137天之後)到達美國-加拿大國境線

通徑徒步PCT的最佳時間為每年春末到秋初的時間(4月到9月),而這一時間窗口又會因徒步者的走向(向南或是向北)、當年冬天加州的降雪降水情況、華盛頓的降雪預報等等不確定因素而改變。在這幾個月的時間內,徒步者會經歷身心上的磨練,而每日的徒步速度也會逐漸增長至20英里/日以上。在這段最佳的時間窗口之內,也包括重要的「全休日」和「半休日」。

那麼PCT是一條特別危險的線路嗎?途中有什麼保障呢?


太平洋山脊| 《涉足荒野》真人版: 還原你一個真實的PCT


從某個角度來說,PCT其實是一條特別簡單、直接的路線,線路本身的難度較小。
它的坡度緩和,修建者遵從「15度定律」,即坡度不會超過15度;
它的標記較為明顯,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路標;


最重要的是:它的保障體系十分強大。幾十年來,PCT的徒步老兵們已經形成了一個後勤團體,他們被稱為「棧道天使」和「水天使」。這些天使們提供各式各樣的服務--住宿、伙食、交通接送、沿途藏水點。PCT的人文氛圍是十分濃厚的。

在內華達山脈遭遇暴風雪

但是,PCT也有它的難度。

它從南到北跨16個緯度,也就是說,在這半年裡,你會經歷地球上除了冰原和熱帶雨林之外的幾乎所有地形和氣候條件。最需要提醒的是,你的裝備也要相應的適應這些條件;哪怕是在同一天之內,烈日和降雪的可能性是並存的。

它遠離人煙,補給的難度較高。這就意味著在臨走之前,就要策劃好所有的補給點、制定時間表、準備郵寄的包裹、尋找從棧道口返回城市的路線,等等。


它會從生理和心理兩個方面考驗徒步者。孤獨、恐懼、沒有安全感、寂寞、無聊、瀕臨崩潰、甚至是絕望都可能是一次徒步中會出現的情緒。


太平洋山脊| 《涉足荒野》真人版: 還原你一個真實的PC

我的微信公眾號:張諾婭

http://weixin.qq.com/r/VkTn-4TEq9nUrcCc9xF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可以滿足第一條,即自然地貌美感和宏大感的要求的,諾婭還比較推薦的有以下幾條線路:


1. 科羅拉多大峽谷徒步穿越、大峽谷南緣北緣其他路線


2012年至2016年10年間,諾婭一共涉足美國西南大環線10次,其中大峽谷就去過6次,布萊斯國家公園/錫安國家公園分別4次。


關於對這片神奇紅土地的記錄,可以戳:南猶他往事 | 錫安,反射谷,白蘑菇


關於大峽谷徒步的注意事項,可以戳:北美最強day hike | 大峽谷Rim to Rim to Rim雙重穿越

2013年10月,大峽谷Rim to Rim從南緣到北緣13小時完成

幾乎在同一地點--2015年,大峽谷Rim to Rim to Rim不紮營24小時完成

2. 西南大環線, 南猶他-北亞利桑那Hayduke步道沿線


關於對這片神奇紅土地的記錄,可以戳:南猶他往事 | 錫安,反射谷,白蘑菇

哈瓦蘇瀑布群三天兩夜露營徒步,2013年3月

錫安維京峽谷Narrows徒步,2015年11月

錫安西緣線14英里徒步,2013年10月

Escalante河區域-反射谷,2015年11月

郊狼谷三天兩夜徒步露營,2015年11月

白蘑菇,2015年11月單日徒步

Paria河附近-波浪谷,2012年11月單日徒步,我的第一個正式的day hike

布萊斯、錫安、拱門、峽谷地各國家公園, 2012-2016年間


關於對這片神奇紅土地的記錄,可以戳:南猶他往事 | 錫安,反射谷,白蘑菇


3. 科羅拉多小徑

2014年,諾婭用37天完成了全長800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的科羅拉多小徑。對於這次徒步的記錄,可以參考:

科羅拉多小徑 | 37天800公里徒步全記錄

科羅拉多小徑 | 37天800公里徒步全記錄

4. 懷俄明風河山脈

2014年,在諾婭徒步完成4280公里的太平洋山脊之後,我又來到了心念念的風河山脈。這片區域應該是我最推薦的美國本土徒步目的地,適合3天-30天-3年任意探索和組合。


參考:風河山脈 (Wind River Range)

5. 喀斯科特雪山攀登

2016年5月,登頂胡德山Mt.Hood

2016年5月,登頂Mt.Shasta

2016年7月,登頂Mt.Adams

6. 約翰謬爾小徑


2014年, 我借徒步太平洋山脊(PCT)的機會,走完了約翰穆爾徑。在西耶拉山脈,約翰穆爾徑中的160英里與太平洋山脊完全重合;剩下不重合的部分(惠特尼和優勝美地山谷)也可以從PCT上借道而行。於是,我花了一天的時間登頂惠特尼,另外用一天從優勝美地山谷徒步到了與PCT相接的Tuolumne Meadows, 從而完成了這356公里的John Muir Trail全線。


約翰穆爾徑全長356公里,位於西耶拉山脈的中部,全長主要成南北走向。這條棧道的最南端是美國本土最高峰—惠特尼峰(Mt.Whitney),海拔4421米。最北端是優勝美地山谷(Yosemite Valley),海拔1230米。除了優勝美地山谷,棧道的海拔幾乎完全在2400米以上,且有1/3超過了3000米。


可以參考我網站上發布的更詳盡的攻略:約翰謬爾徑 | 北美徒步最佳

諾婭徒步願望清單上的「史詩般」徒步路線還包括南美巴塔哥尼亞、紐西蘭Te Araroa南北穿越、澳大利亞烏魯魯區域、尼泊爾木斯唐和內Dolpo(參考本帖其他回答)、東歐如喬治亞諸國的徒步線路、烏干達/南非諸線、新疆/西藏/四川數不清的線路(橫斷、新疆3大線、岡仁波齊轉山等等)。因為沒有原創圖,就只能在將來去了這些地方以後再給大家發了^^


什麼?還不過癮?那你可以戳戳以下幾篇文章:


美國9條徒步者的終極夢想線路


諾婭推薦 | 美國本土最美的20片荒野


諾婭推薦 | 美國本土最適合情侶的16條徒步露營線路


我的微信公眾號:張諾婭

http://weixin.qq.com/r/VkTn-4TEq9nUrcCc9xFE (二維碼自動識別)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諾婭只能幫到這裡了。


下面是20條徒步旅行路線,其中包含危機四伏的高地、隨時可能噴發的火山以及暗藏殺機的山路,讓你不寒而慄(不過很多地方也是很冷的)。

以下資料來自:HowStuffWorks

1. 挪威,尤通黑門山國家公園(Jotunheimen National Park),貝斯山脊(Besseggen Ridge)

適合追求刺激但又不希望冒風險的人。

距離:單程14英里

這裡可能是挪威最著名的徒步旅行路線,血氣方剛的大學生背包客和以及發福的中年戶外愛好者都可以去,但這不意味著這是一條平淡無奇的路線。在挪威語中,Jotunheimen的意思是「巨人之家」。身處貝斯山脊一望無垠的山地之中,你應該不難想像出托爾和巨人摔跤的場景。

玩命要素:八個小時的步行對人的體力有一定的要求,雖然不需要太高級的戶外技巧,但你還是需要健康的身體和平靜面對野外環境的心態。

其實也不用死:延德湖(Gjende)有條可以不用爬山脊的路。乘船去梅穆汝布(Memurubu)的話再走6.2英里就可以回到延德斯黑姆(Gjendesheim)。


2. 西班牙,埃爾喬羅(El Chorro),國王步道(El Caminito del Rey)

適合各種超膽俠和偏往虎山行愛好者。

每一個追求刺激的戶外愛好者都應該去挑戰一下西班牙的國王步道。那些寬度不到一米的走道被固定在一百米的高空中,下面是洶湧的埃爾喬羅河(Guadalhorce River)。在這裡你將面臨真正的危險,由於年代久遠,走道之間有裂縫。甚至有些地方根本就沒有走道,需要攀岩通過。

玩命要素:山高路險,從2000年至今一共有四個人在這裡摔死,但這並不能阻止來探險的人群。西班牙政府耗資1100萬美元維護走道並建立旅遊中心。旅遊中心將於今年開張。好處是更加安全,壞處是不怎麼刺激了。

其實也不用死:你可以選擇走4.3英里到山谷的頂部,站在踏實的地面遠距離欣賞國王走道。


3. 美國紐約,基爾森林保護區(Catskill Forest Preserve),惡魔之路(Devil"s Path)

適合想要接受東海岸挑戰的戶外愛好者,能夠在一天之內攀上好幾個高峰,並且有堅強的腿力和心理素質。

距離:23.6英里。

這是一條過山車般的路線,你要翻越七個高峰,海拔差接近5500米。惡魔之路幾乎不拐彎,這意味著路不好走,你將面臨搖搖欲墜的岩石和幾乎直上直下的山壁。很多時候需要抓住植物的根部或者從狹窄的空間通過。這些危險的道路讓惡魔之路成為美國東海岸最危險的戶外路線。如果你決定一條之內走完整條路線,的確是相當危險的,但你可以走走停停,分幾次完成整個線路。

玩命要素:你可能經常聽說惡魔之路有多麼多麼危險,其實這條路的危險性並不絕對。如果岩石很滑或者結冰了,惡魔之路就真的相當危險,再好的裝備也幫不了你。

其實也不用死:附近有一個遠眺山(Overlook Mountain)路線,長度為9.3英里,那條路線上的火警觀察塔可以看到惡魔之路的美景。


4. 義大利,埃奧利群島(Aeolian Islands),斯特龍博利島(Stromboli)

適合喜歡看岩漿從火山裡面噴出來的人。

埃奧利群島由七個從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底升起的火山群島組成,那裡是風神埃俄羅斯的家。由於風力太強,很多往返於群島和西西里的水上飛機都不敢貿然出海。

群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斯特龍博利島。這座小島只有2.5平方千米大,形如圓錐,每天都會噴點岩漿出來。雖然火山很危險,但這座火山比較規律。愛好者們可以爬到3034英尺的高峰,從上往下俯瞰火山口。

玩命要素:你可以相對安全的近距離觀察火山噴發,世界上這種地方不多。

其實也不用死:你也可以坐船環遊群島,在更遠更安全的水上看火山噴發。


5. 美國猶他州,漢克斯維爾,白峽谷的黑洞(Black Hole of White Canyon)

適合喜歡游泳的戶外愛好者。

距離:5英里

白峽谷的黑洞水很深,水下光線很暗,一年四季都十分寒冷,即使水面上的溫度再高都如此。去那裡探險你需要穿潛水服。在一段短暫的陸地路線結束之後,你就需要通過游泳才能前進了,也有些地方可以半泡在水裡涉水而過,不同的季節水深不同。

即使是現在,這裡的洪流都十分危險。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一個十幾歲的少女在這裡淹死。去白峽谷的黑洞一定要注意天氣。

玩命要素:即使是夏天,你也要身著潛水衣,做好潛水的準備。另外洪流是比較危險的,一旦你下了水就不能回頭了,暴雨天氣千萬不要下水。

其實也不用死:如果你只是想嘗一下猶他州峽谷的味道,可以去白峽谷附近的小野馬和貝爾峽谷。那裡有全套的峽谷體驗,不會有生命危險,你也不需要游泳。


6. 瓜地馬拉,安提瓜(Antigua),帕卡亞火山國家公園(Pacaya Volcano National Park)

適合想近距離感受火山熱量的人。

距離:來回3.2英里

帕卡亞火山的脾氣比較暴躁,從2.3萬年前開始,它就是一座活火山,時不時的冒點蒸汽,噴噴岩漿,有時候流量還比較大。2006年,岩漿流到了山腳下。2010年的時候,帕卡亞冒出的火山灰把瓜地馬拉的首都都蓋了起來。

那麼,走到火山上去近距離看看這匹野獸怎麼樣?雖然其實這個想法沒你想像中的那麼危險,但仍然需要小心觀察火山的心情。有好幾個旅遊公司都提供到帕卡亞火山的旅遊服務,有些甚至還能讓你在那裡搭帳篷過夜。晚上餓了可以在岩漿上拷點什麼東西當做夜宵。

玩命要素:上山的路一點都不嚇人,但時刻記住你是在一個活火山上蹦蹦跳跳。2014年1月的時候,它就突然噴發過。特別小心噴氣孔和溫度高的地方。

其實也不用死:到附近的拉克魯茲(Cerro de la Cruz)可以鳥瞰安提瓜城,但拉克魯茲的治安又不是很好,容易被搶劫。


7. 秘魯,馬丘比丘(Machu Picchu),華納比丘(Huayna Picchu)

適合想給考古之旅增加點動作要素的戶外愛好者。

馬丘比丘的徒步之旅已經被無數的文章讚美了無數次,這裡的確不會讓你失望,不僅是世界文化遺產,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考古地點之一。

華納比丘位於馬丘比丘之上三百米的地方,在攀爬的全過程中都可以鳥瞰整個廢墟,但腳下的路很陡。

玩命要素:如果你走錯了路,很有可能會掉下去喪命。秘魯政府每天只允許400個人去爬華納比丘,所以成功爬上去的人應該不多。

其實也不用死:其實到了馬丘比丘就差不多了,沒必要上華納比丘。


8. 南非,桌山國家公園(Table Mountain National Park),獅子頭(Lion"s Head)

適合想在尋求刺激的同時欣賞大城市風景的人。

距離:來回2.5英里

開普敦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有不同的美,其中一個比較好的觀景點就是在獅子頭的頂峰。

一路上風景不錯,就是有點難走,你需要通過一系列的梯子,其實難度不大,但如果掉下去的話後果不堪設想。

玩命要素:很多人天天都走這條路,但這不意味著這條路就很安全。最好是選擇你狀態好的時候再挑戰那些通往頂峰的梯子,因為有人在這裡丟過性命。

其實也不用死:有其他的路可以繞過那些有風險的梯子。


9. 迦納,卡昆國家公園(Kakum National Park),卡昆林蔭走道(Kakum Canopy Walk)

適合喜歡熱帶雨林動植物的戶外愛好者。

距離:350米。

為了保護迦納當地的生態美,政府在1992年建立了卡昆國家公園,之後就不斷有遊客來見識卡昆的自然風光。搖搖晃晃的走道固定在幾棵巨大的樹上,寬度僅有0.6米,所以胖子不能過。瘦子可以在走道上欣賞下面的野生動物,什麼猴子啊之類的。

玩命要素:對於恐高症患者來說可能有點危險。

其實也不用死:如果怕高,可以直接在地上走。遊客在卡昆林蔭走道上必須有導遊陪同。


10. 印度,贊斯卡山谷(Zanskar River Valley),冰河之旅(Chadar Trek)

適合想在冬季探尋喜馬拉雅山的人。

距離:來回45.4英里

當冬天佔領了拉達克(Ladakh)之後,想從贊斯卡到達列城(Leh)就只有一條路——從結冰贊斯卡河上走過去。不少旅遊公司提供這條路線的服務,時間為9天至18天。結冰的湖面並不可靠,有時候冰塊會浮動甚至裂口。這裡夜間的溫度低至零下35度,一路上只能睡在洞穴裡面。在路上唯一的補給是時不時出現的當地商人。

儘管危險而又寒冷,但這條通往印度河的路線是值得一走的。你能夠欣賞到結冰的瀑布,腳下的冰河也有千變萬化的美。

玩命要素:和所有冰河一樣,冰塊可能會浮動或者裂開,但這裡最大的危險是寒冷的天氣。

其實不用死:你可以等到天氣暖和了再去,雖然沒有冰河,但可以從山路通過。


11. 中國,岡仁波齊峰朝聖之旅(Mount Kailash Pilgrimage)

適合修行人以及其他追求靈魂之旅的人。

長度:32英里

位於西藏的岡仁波齊峰是五個宗教的聖地。對於印度教來說,神山的頂峰是濕婆神居住的地方。佛教、耆那教、印度教的阿亞瓦芝分支以及西藏本土的苯教也把這個地方看做聖地。

雖然爬到頂峰上是被禁止的,但你可以沿著山脈徒步走32英里。由於重要的宗教意義,岡仁波齊峰無法讓登山客涉足,但這裡每年仍然吸引著無數的苦行者,千里迢迢來目睹它的威嚴。

最佳時期:四月至九月都可以。相當多的旅遊公司提供到西藏旅遊的服務,可以把你先送到西藏,然後再用車送你到神山腳下,然後你就會被無數的朝聖者包圍。

竅門:附近的聖湖瑪旁雍錯也很值得一看。


12. 以色列,以色列國家步道(Israel National Trail)

適合喜歡長距離暴走,並且同時喜歡古代歷史和近代歷史的人。

長度:580-620英里

穿過那些廣闊無垠的沙漠,到達以色列的基布茲社區,你能夠欣賞到聖經中講述的那些美景,同時體會以色列的現代生活(中途會經過特拉唯夫和耶路撒冷),你將會迷失在中東野外那種神聖的美麗當中。

最佳時期:早春(二月至五月),可以躲開炎熱的夏季。

最短路線:這條步道被分為十二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是可游性很強的。如果只有一天的時間,你可以爬三英里登上他泊山,到基督變容教堂去鳥瞰耶斯列谷、卡梅爾、加利利、戈蘭高地以及赫爾蒙山。

竅門:這條路線上經常有無償幫助背包客的「天使」,可以在網上搜索他們的信息,關鍵字「INT trail angels」


13. 德拉肯斯堡山,北德拉肯斯山脈

北德拉肯斯山脈路不好走,適合有一定戶外技巧並且熟悉非洲旅行的人,很多人都會請導遊。

長度:40英里,從蘇爾斯山到大教堂峰

祖魯人稱這些山峰為「烏卡蘭巴」,意思是「長矛的刺盾」,由古代火山岩沉積而成。德拉肯斯堡峰是南非最高的山峰,同時還是世界遺產。

一路上你會發現很多岩洞,其中一些陰森恐怖,另外一些則十分巨大,洞內有非常寶貴的壁畫,是非洲重要的考古學發現,能讓你感覺到時間的凝結。

最佳時期:夏末秋初(3月到5月)

最短路線:長達12英里的蘇爾斯山線路需要爬鋼梯,這是整個路線的第一部分。圖蓋拉瀑布路線長達13英里,終點是世界第二高的瀑布。從大教堂峰賓館出發,經過6英里就能到達大教堂峰,那裡值得一玩。


14. 義大利,五漁村,藍色小徑

適合全家出遊,如果孩子走累了你可以選擇做火車。還適合追求浪漫的情侶以及年齡較大的背包客。

長度:藍色小徑共長7英里,如果通過山路來回五個漁村,距離會長一點

藍色小徑無疑是歐洲旅行的首選路線之一。這條路線上擁擠著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人多為患卻依然充滿魅力。雖然旅遊業高度發達,五個村莊還保留著原始的風情,大部分本地人只會說義大利語。這裡美麗的風景會讓任何一個鐵石心腸的人墜入愛河。

如果選擇走山路,你可以躲開喪屍般的旅客大部隊。這條路線的精髓不在於走,而是細細的品味沿途的風景,時不時的喝點葡萄酒,享受美味的當地美食。

最佳時期:春天和秋天是最好的時間,因為遊客會少一點,天氣更加涼爽。夏天很熱而且會被擠爆,八月千萬別去。

竅門: Corniglia村的酒店比較好訂,而且這裡正好位於藍色小徑的中間。


15. 日本,富士山路線

適合想了解日本文化的戶外愛好者。

長度:8英里。

一些戶外愛好者很不屑走這條路線,原因是太大眾太好走了,沒有挑戰性。但其實登上富士山的人都表示有很不錯的體驗。你可以停下來吃碗面,或者走進一個小店烤烤火,也可以和上千人一起看日出。沒有野外體驗,卻能感受日本的民族文化。

最佳時期:7月到8月是旺季,6月和9月的遊客數量要少些,但很多小店會關門,交通也會變得緩慢。冬天的話,你需要有比較強的登山技術和裝備才上的去。

竅門:改變路線可以面對更少的遊客,御殿場線走的人就相對較少,這條線路長約10英里。


16. 澳大利亞,比布蒙路徑(Bibbulmun Track)

不管你是追求速度的戶外愛好者還是全家出遊,這條路線都適合你,如果你嚮往澳大利亞西部就更好了。

距離:整條路線被分為58個部分,從卡拉曼達(Kalamunda)到南海岸的奧爾巴尼(Albany),總長600英里,其中有49個戶外居住點。

這條路線比較新,在1979年的時候對外開放,但直到1998年才達到現在這個長度(多虧勞改犯的道路建設工作)。最早使用這條路線的是澳大利亞土著,他們每隔一個月就會到灌木叢中徒步旅行一次。

除了千姿百態的野生生命,你在這裡還能遇到來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其中還有澳大利亞本地人,他們希望通過幾個星期的徒步旅行更好的了解自己和他們生活的大陸。

最佳時期:澳大利亞的春季(9月至11月)以及秋季(3月至5月),在這兩個季節越往前走氣候越怡人。

竅門:沿路上有些小鎮值得花時間去看看,特別是彭伯頓。那裡的葡萄酒相當不錯。


17. 蘇格蘭,西高地路徑(West Highland Way)

適合嚮往高地,又有戶外基礎的人。

長度:從米爾嘉偉到威廉堡一共96英里。

這條路線開設於1980年,是蘇格蘭最早的長距離路線之一。一路上有蘇格蘭最崎嶇的小徑和最浪漫的風景。這些高地在古代曾經阻止了羅馬人的入侵,讓蘇格蘭的民族特性在歷史上被完好的保存。

這條路線不好走,特別是在爬山和過草地的時候,但越是難走的地方風景越美。

一路上有些小村莊,比如羅厄德南,戶外愛好者可以在暖和的床上睡個好覺。

最佳時期:蘇格蘭的氣候很糟糕,即使夏天也是如此,但總的來說氣溫越高的時候越好。

竅門:可以到沿途附近的朋尼維山去看看,那裡是大不列顛範圍內海拔最高的地方。


18. 南極洲,南喬治亞島,薩克里頓路線(Shackleton"s Route)

適合探險家,歷史愛好者,另外如果你已經在導遊的帶領下去了南極,順便走走這條路線吧。

距離:22英里

這條線路得名於英國探險家薩克里頓,這位勇敢的人乘坐「堅韌號」來到南極,然後給世界留下了一個驚心動魄的求生奇蹟。

這條線路用史詩來形容毫不誇張,你將要面對的是難以預測的冰川。一路上不僅有激萌的企鵝和海象,還有種類相當繁多的鳥類。

最佳時期:南極洲的夏天從12月開始到次年3月結束,這段時間的氣候相對是最好的。

最短路線:你可以避開冰川,從佛特娜灣走到斯特羅姆內斯,只需要半天時間,有很多旅遊公司都提供這條線路。

竅門:冰川十分危險,如果沒有好的導航服務,最好不要輕易離開小島。


19. 尼泊爾,喜馬拉雅大環行(Great Himalaya Trail)

適合追求超長距離徒步旅行的人。

距離:總共有上千英里。如果計劃順利,你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完成整個路線。如果你經驗豐富並且天氣好的話,也可以在五十天之內完成。

喜馬拉雅大環行這個概念還比較新,但路線上的那些道路已經存在很久了,整個環行將穿越印度、巴基斯坦、西藏、尼泊爾和不丹。路上有許多高峰,如果害怕高原反應不要輕易嘗試。

如果運氣好,會在路上看到雪豹、岩羊以及氂牛等野生動物。

最佳時期:喜馬拉雅的冬天有很多不確定性,所以最佳的時期是4月和10月。


20. 不丹,雪人小徑(The Snowman Trek)

適合追求挑戰的戶外愛好者。

距離:超過兩百英里,需要大約25天時間。根據當地法律,你必須聘請不丹旅遊公司的嚮導。

這是地球上最不好走的一條路。雖然路線不算長,但大部分地點都比美國海拔最高的地方都還要高。這裡的天氣難以預測,高原反應也將是你面臨的巨大考驗。只有不到一半的人能完成雪人小徑。另外由於政府的相關規定,你在這裡很難得到電子設備的幫助。

最佳時期:10月和4月的部分時期,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避開雨雪。

竅門:政府規定外國旅客每天要交250美元的關稅,所以你起碼需要準備八千美元,但其中包含了住宿等費用。


P.S.

一些徒步旅行只是風平浪靜地在叢林裡面行走,也許你只是想散散心,思考思考人生,這種線路很不錯,但如果你真的想大開眼界,可以選擇更刺激的路線。

真正有意義的徒步旅行在於發掘一個地方的精髓,所以在收集這個名單的時候我看重的不只是路線,而是選擇那些能夠探尋一個地方的歷史和文化的足跡。當然,這20條路線都能夠讓你有很好的戶外體驗,同時這些路線上也有豐富的故事。


史詩級的徒步路線、必須先從紐西蘭說起啊

紐西蘭旅遊局特別會做國家營銷,把三分之一的地給圈起來做自然保護,在裡面修了將近千個小木屋,幾萬公里的徒步道,要看到這些圈起來的自然景觀,只能靠雙腳才能到達,把喜歡徒步看風景的人給饑渴的,前赴後繼地從地球各地奔來。大大小小長長短短的徒步道中,最有名的就是9條官方定義的great walks了(官方的中文翻譯為著名步道)

我就是這麼一個容易受蠱惑的銀,兩次加在一起53天的紐西蘭旅行,犧牲了和妹紙們勾兌的大好時光,把三分之一的時間費在了這些步道上,歷經千辛萬苦,完成了其中的兩條:Milford Track和Kepler Track, 走了另外三條的一段:Tangariro Northern Circuit, Abel Tasman Coast Track, Routeburn Track,還去那條逗逼的Whanganui River Journey的終點打了個望,至於為什麼說它逗逼,容我慢慢講來。

牛不能亂吹哈,先上圖

Milford Track

Kepler Track

Tangariro Northern Circuit

Abel Tasman Coast Track

Mt Roy Track

Mt Ben Lomond Track 就是皇后鎮的後山…

Glacier Walk

9條著名步道,3條在北島,5條在南島,另外一條在最南端的斯圖爾特島上。

來看看官方對步道的描述哈(紐西蘭旅遊局官網上的內容都不讓copy, 只能哭著一個字一個字敲上來啊)

Waikaremoana Track: 步入環繞懷卡里莫阿納湖充滿魔幻色彩的翠綠世界,大膽穿越雨林,濕地和神奇的「精靈森林」。

Tongariro Northern Circuit: 這條頂級步道全程環繞湯加里羅國家公園的諾魯霍伊活火山。屆時,你將看到火山口,火山彈坑,熔岩流等自然奇觀。

Whanganui River Journey: 腳不沾地便可沿著旺格努伊河順流而下,攬盡步道風光。這趟足以讓你終身難忘的獨木舟/皮划艇探險旅程將帶你穿越國家公園,領略深藏其中的原始之美。探險之旅即將開啟。

Abel Tasman Coast Track: 探索亞伯塔斯曼國家公園東邊標誌性的美麗沙灘和壯觀岩石群。

Heaphy Track: 這條古老的毛利小徑穿越草地和密林,經過尼考棕櫚樹叢直達西海岸的洶湧海域。

Routeburn Track: 這條穿越巍峨山峰,深邃峽谷,磅礴瀑布和璀璨湖泊的步道巧妙串聯了阿斯派靈山國家公園和峽灣國家公園。

Milford Track: 紐西蘭最出名的米爾福步道150多年來始終震撼著遊客的心靈。如今高山峽谷之壯美,依然和當初一般無二。

Kepler Track: 這條令人嘆為觀止的步道將帶你領略峽灣地區最美的風光,把巍峨山巒,原始叢林,飛瀉瀑布和冰蝕峽谷一網打盡。

Rakiura Track: 斯圖爾特島基本上是自然主宰下的荒蠻世界。這裡的寧靜祥和,鳥語花香,絕色風光數千年來未曾改變,期待你前去探索。

切換到說人話模式:

Waikaremoana Track: 44公里,繞著湖,高處看湖,湖邊看湖,森林裡看湖。

Tongariro Northern Circuit: 48公里,去跪舔紐西蘭著名的活火山,圍著火山轉圈圈,途徑數個碉堡的火山湖。

Whanganui River Journey: 145公里,這條逗逼的「步道」全程都在河上漂,皮划艇或者獨木舟順流而下。

Abel Tasman Coast Track: 51公里,在森林裡穿,找一個又一個隱秘的沙灘。

Heaphy Track: 82公里,景觀最多變的路線,每天都不帶重樣的。

Routeburn Track: 32公里,最短的一條,最美步道的有力爭奪者,每天都在爬上爬下,與其說在徒步,不如就說是在爬山。

Milford Track: 53.5公里,很美很美很美,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到達最難的一條,花費最高的一條,搶名額最難的一條,旺季時每天只有40個名額,最熱門的那一個月,名額基本上2分鐘內被秒殺。終點就在人多到爆的米爾福峽灣。

Kepler Track: 60公里,最容易前往的一條步道,起點就在城市附近,又是環線,順時針逆時針,想怎麼走都行,峽灣國家公園裡為了緩解Routeburn和Milford名額太過緊張而修的。

Rakiura Track: 36公里,走在一片荒原,像是被人遺忘在天涯海角。運氣好的話晚上可以去找奇異鳥。

現在一條一條來扒我走過的~

Tangariro Alpine Crossing

Tangariro Circuit Track的精華部分,被稱為紐西蘭最棒的一日步道,也被很多人奉為全球最好的一日步道之一。這條全程19.4公里的徒步路線,穿過壯麗的湯加里羅國家公園。這座建於1887年的國家公園是紐西蘭首個、也是全世界第4個國家公園,同時也是紐西蘭三大世界遺產之一。3座高聳入雲的活火山從廣闊無垠的高原上拔地而起,使這個高原成為紐西蘭北島風景最壯觀的地區。

於是我哼著小曲兒蹦著小腿兒上了路。前5公里那哼的還是小蘋果的節奏,因為路線的知名度,徒步道上人不少,很多老外都穿的花枝招展,頂著熊孩子啊,背著玩偶啊,感覺像開一個大party,如果你參加過國際知名的馬拉松比賽,各種奇葩和極品讓比賽的過程變成一場享受運動和歡樂的盛宴。前5公里就是這樣的趕腳。So easy~

5公里的灌木叢路走完以後,開始沿著火山噴發後岩漿凝固成的岩石山脊往上爬。這座活火山異常活躍,2007年剛剛噴過,烏漆麻黑的岩石一看就像剛出菊花洞的翔般新鮮。我小蘋果哼不動了,只顧著邊爬邊喘。好不容易撐到了半山腰,完美的錐形就這麼近在咫尺矗在跟前,即使我沒有沿著山脊爬到山頂把事先準備好的易拉罐拉環假裝成魔戒扔進山口,在半山腰仍能感受到跟著佛羅多屁股後面一睹中土大BOSS的豪邁…所以,山頂兄,我就不來了哈,我在心裡默默地仰視你!

之前還信誓旦旦要到山頂打飛機呢,弱爆了…同行的人翻了我一臉白眼,旁邊有幾個貌似中國人的姑娘聽到感興趣的詞,耳朵都湊了過來。

尼瑪,我說的是到山頂打開我的寶貝相機拍國家公園的觀賞小飛機,怎麼就被簡稱成打飛機了…

魔山,請受小的跪舔。

走過山前的平原地帶,還有一段長長的上坡路,每當被一個小鮮肉一不小心超過的時候,內心的萬千匹馬開始亂奔,絕望地抬頭,尼瑪,還有一段怎麼也望不到頭的坡。我用最後的一點力氣鞭韃自己,為啥就不輕輕鬆鬆地進到國家公園裡面,坐個纜車到山頂,然後在紐西蘭海拔最高的咖啡館裡喝喝咖啡思考思考人生呢。下次再爬山就把自己腳給燉了…

也不知道被多少人超過以後,終於挪到了步道的最高點,補充了兩根火腿腸,體力瞬間恢復,開始使喚同行的小夥伴幫著拍照留戀。山裡天氣多變,升騰的雲霧很快就把這裡籠罩在仙境中,再起步就有了行在雲端的豪邁。翻過最後一個小山頭,突然一抹碧綠映入眼前,火山湖的絢麗色彩亮哭了眼,整個人都不好了,開始背叛自己的意識。本該有的疲憊和厭惡感煙消雲散。

以致於接下來的一個禮拜,我連續兩天爬了兩座1700和1800米的山時,我都要一次一次地責問自己:為什麼!為什麼!

驕傲的我繼續安慰傲嬌的我說:有些風景,只能通過雙腳才能到達。

兩年以後回到湯加里羅,我終於坐上了纜車,終於坐在了紐西蘭海拔最高的咖啡館裡望著窗外的雪山喝著咖啡思考人生。

思考的結果是,我什麼時候才能再回到那條步道上,大口大口地喘著氣,走到山頂站在雲端,甩一把汗,然後張開雙臂,大聲地叫上一聲 my precious, I』m back!

尼瑪,腳又欠燉了…

Abel Tasman Coast Track

這是9大步道中被走的最多的一條,為啥咧?因為交通方便唄。步道沿著海岸線展開,連接一個又一個隱秘的沙灘。你可以選擇乘坐水上taxi到任意的一個沙灘,然後走回來,或者走到另一個沙灘,再坐水上taxi回來,當然,連接每一個沙灘的除了步道,還可以選擇劃皮划艇用海路連接。整個夏天Abel Tasman Coast Track特別特別熱鬧,沙灘上都是嬉戲的小盆友,和大波浪的長頭髮女人(這個定語可以停頓著讀…)

這條步道我走了兩次,第一次走了20公里,三年後又走了11公里,關鍵是第二次居然走了重複的一段…不要問我為什麼,我就是想安靜地走走…

皮划艇也是探索這條步道的好法子

步道偶爾遠離海岸

偶爾走進沙灘

老外扛著熊孩子們散步

步道有幾段特別有意思,低潮的時候可以直接從海灣穿過去,高 潮的時候,額,不對,漲潮的時候只能選擇繞道,步道有清晰的標識,告知low tide track 和high tide track的距離和時間,Abel Tasman區域是非常有名的潮水落差極大的地方,潮起潮落的差距在5米左右。

MT Roy Track

這條步道虐心啊,雖然不長,一個來回也就6,7個小時吧,可是因為是一條爬山路線,爬到山頂就只能和自己的腳過不去,海拔整整上升1300米。但是,但是來了啊,我最喜歡但是了,哈哈,在山頂能將整個wanaka湖盡收眼底,那種將風景踩在腳下的豪邁,甭提有多爽了。

步道起點距離wanaka小鎮只有5公里,不過屬於私人滴領地,所以在每年11月母羊產子的時候,步道是要被關閉滴。

一路上升的風景:

差不多兩個小時左右,就到了這麼個平台,

而換個角度可以看到壯麗的Mt Aspiring國家公園

其實體力吃緊的話,這裡就可以停了,發發獃,晒晒太陽,談談心,多爽,幹嘛那麼想不開要繼續往上爬

MT Ben Lomond Track

走這條步道是Mt Roy track的第二天,走完上一條已經找不到自己大腿的律動了,於是我們商量著到了皇后鎮來個輕鬆點的吧,上個200米海拔,到纜車頂發發獃,然後坐個免費纜車下來(纜車上行是收費的,但是下行卻木有收費口,可能他們覺得沒有人會做,走路上山纜車下山這種缺心眼的事兒吧),哈哈,聽上去怎麼樣都perfect

可是,可是,讓我躲一邊哭會去…我們穿越森林的時候方向轉錯了,徑直朝著Mt Ben Lomond的山頂奔去,整整上了1600米海拔。其實我們走了三分之一就已經發現不對勁了,可是三個傲嬌貨,竟然就這麼一句廢話都木有地走完了,到現在我的大腿都不能原諒我自己。

其實穿過下面這片森林我們就應該看到纜車站了,誰知道我們轉錯了彎

幾個擺pose的傲嬌貨

沖頂前最後一次休息

終於到頂了

Milford Track

「The finest walk in the world」

這可是DOC關於Milford Track的官方吹法!一條低調地隱藏於峽灣國家公園中的步道,紐西蘭9大著名步道之首,走的人卻是9大步道中最少的。為什麼咧?

1,限量!每年11月至隔年2月的旅遊旺季,步道限制人流,一天只允許40個人進去,而且53.5的步道,不能提前走完,也不能慢慢走,必須按照DOC規定的順序和走法,分4天走完,這裡不得不吐個槽,第一天只有5公里!1個半小時就逛完了,整半天都在無聊地打蚊子…

2,貴!紐西蘭的國家公園不都是免費進入嘛,為什麼會貴呢?那你就太Naive了,進入公園不要錢,可是要住就要錢了吧,11-2月間不能搭帳篷,必須住在DOC的小木屋裡,有著40張墊子的多人間,附送鼾聲和腳氣無數~附帶沒有鍋碗瓢盆只有燃氣的廚房,和幾個木有熱水的洗手間,這樣一個床位呢,要200多人民幣。另外,到達步道的起點必須要搭乘DOC的船,船票400人民幣,而終點也在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需要乘船再換車回到最近的小鎮,又要差不多500人民幣。全程需要至少2000人民幣,尼馬,就只是走了4天路而已!

3,天氣惡劣!峽灣國家公園平均每年降雨10000毫米,而步道這段一年要到20000毫米,基本上一年一半以上的時候在瓢潑大雨,有些路段一下雨就積水到胸的地方,這些路段沿線每隔5米就有高達2米的指路桿,避免人走著走著走進旁邊的河裡。

4,裝備!雨一直下…那裝備得很牛逼才行咧,起碼,包得是全防水的,還有全防水的衣服褲子鞋子,加上做飯的鍋碗瓢盆,睡袋,厚衣服…重裝徒步,Hin多人都是去紐西蘭度假滴,這麼多裝備,想想就麻煩。

我走之前基本上屬於啥都不知道的狀態,背了一個40L的小包,連防水外罩都木有帶,鍋碗倒是從國內捎來了,可是沒有帶火柴進步道,每天都眼巴巴望著別人,礙於天生羞射,只好用餘光來期盼別人能讀懂我求火的眼神… 食物木有帶足,娛樂設備也木有帶足,因為是獨自來逛步道的,每天下午都無所事事,在小木屋門口坐著曬太陽打蚊子,然後拖到炊煙裊裊的傍晚,看著別人做著大餐流口水。

就像打麻將時新手總是閉著眼睛都贏,同理,我走這四天,天天艷陽高照,我還向小木屋的管理員吐槽,一點雲都木有,沒勁。管理員硬是賞了我一雙白眼,不懂得珍惜不下雨的日子…

Day1, 在Te Anau Down坐船1個小時到達步道起點,這段航行的風景棒極了

第一天就只要走5公里,晃晃悠悠1個半小時就到了

Day2,沿著冰川融水形成的山谷緩緩上行,差不多6個小時後到達今天的小木屋,風景開始驚艷起來了,一路除了綠水相伴,也開始能看見雪山

中午休息的地方,吃個午餐,上個可愛的簡易廁所

經過一段亂石堆

到達第二天的小木屋,在群山環抱中

離小木屋5分鐘的地方有這麼個可以游泳的小水塘

Day3,

驚艷和虐心往往是成正比滴,這一天的前半段全是海拔上升,將近800米的海拔,重裝下來累成狗了,但是山頂的風景贊到爆,也不妄每天喂蚊子的心酸淚了。

早晨,陽光正好

一個人徒步是多寂寞,鏡頭濕了都木有人幫著擦

海拔一點點上升,舌頭一點點吐得歡

休息一下,文藝一把

終於登頂啦,這是當年為了紀念發現這個埡口的人而修的紀念碑,他在1886年發現這個通往milfold峽灣的埡口,次年開始組織小夥伴徒步穿越,卻一不小心在1890年的一場大風中,在湖中翻船,犧牲了。

山頂的風景非常開闊,而這裡離大海也就15公里不到的距離

相機擱在石頭上,10秒鐘自拍,按下快門,開始奔…

可惜和我朝夕相處的戰靴,剛秀一下恩愛,沒過兩天,就徹底廢了

每天晚上會偶遇的小夥伴們陸續登頂了,這也是我徒步幾天來第一次在路上遇到人…

遙望來時路的山谷

大家都選擇在這裡吃個午餐,反正我每天都是啃餅乾,在哪啃都一樣…

哈哈,這是從廁所的小窗拍出去的,號稱紐西蘭最美麗的廁所

廁所全景

上山容易下山難啊,一路下行將近1000米

穿過原始森林這一段,步道修的炒雞好

這個lodge要好好介紹一下了,步道除了自己在DOC的網上申請,住在DOC的破舊小木床上之外,還有一個方式可以走,就是參加這家叫做終極徒步公司的帶嚮導tour, 這也是唯一一家允許在步道進行商業運作的公司,他們在整個步道上有4座自建的小木屋,5天的行程,含餐,要2000多紐西蘭幣,哈哈,土豪們的首選呢,每天路過的時候都故意不看它,以防削弱我薄弱的意志力,可是今天我為啥要拍它咧,因為徒步的第三天,有一條來回4公里左右的輔道,前往紐西蘭落差最高的瀑布,而土豪的小木屋就修在主路和輔道的路口…

我就看看而已,口水嘛,容我把它慢慢咽回去。

這是一百多年前修的,供當時來徒步旅行的人休息的驛站,瞧瞧人家國家的旅行者,也就比咱們的徐霞客晚那麼一千多年吧

看到瀑布的第一眼,碉堡了

慢慢靠近,聽著水落入大地的聲音,伴著風的呼喚,靠,好文藝

伸個魔爪

走到底下涼快涼快

Day4

最後一天,由於很多人都預約了徒步終點到milfold峽灣的早班船,我定的是2小時後的晚班,所以我起床的時候,營地都快沒人了,我依然保持著晃晃悠悠的節奏,沒想到還是一路超人無數,最後蹭了早班船。

最後一天大部分時間在森林裡穿行

終點的小碼頭

來接我們的小船,看到它的瞬間,一點都木有豪邁的走完的成就感…

Milford峽灣的風景依舊是很贊的,由於幾年前來過,這次就當舊地重遊吧

Kepler Track

其實來之前在Kepler Track和Routbern Track間糾結了很久,因為據說修建Kepler Track的原因,是為了緩解Routbern Track和Milford Track申請人太多的壓力,怎麼看都有一種備胎的即視感。

最後還是選了它的原因是,Routbern太貴了,因為不是環形步道,起點終點都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需要車接車送,Kepler是個圈圈,車停在起點風吹日晒個4天就好。

Kepler也沒有順序的要求,順時針逆時針都行,更沒有天數的要求,於是我把4天縮成了3天

Day1,

吸取了Milford Track上的教訓,我去小鎮上買了好多好多的吃的,關鍵是終於帶上了火柴,再也不用眼巴巴看著別人的火流口水了,既然有了火,那神馬速食麵啊,米飯啊,咖啡啊,奶茶啊,囤了一整個包,結果第一天就是1000米的上升,我..我..

前800米我連相機都沒拿出來過,直到穿過森林,一片天寬海闊

可惜天氣不是太好,Milford上把好天氣的運氣用光了

終於看到第一晚的小木屋了,選擇Kepler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宣傳照上的,凌駕於雲層之上的這個小木屋,據說Te Anau湖上常年雲霧,小木屋很多時間都是在雲海之上的。可是,說好的雲海呢

到得太早又沒啥事兒干,於是我圍著小木屋360度全方位立體化給它好好拍了拍

Day2,

這一整天的大雨啊,加上我那開著口的登山鞋,簡直就是划了一天的船,晚上當我把腳從鞋裡拿出來的一瞬間,OH no, 我快直接暈了過去

這一天應該是最美的一天,在山脊上行走,穿梭在峽灣國家公園最美麗的風景中,

可是…

這是能見度最高的一張照片了

兩個熟悉的包,這兩個包的主人來自英國,和我一起走完了Milford Track, 他們預約的Kepler Track的時間居然又和我一樣,俗話說,十年修得同船渡,這要一起走七天,得是修了多少年的猿糞!

他們把包擱這是去爬全程最高的那座山了,離開主路估計也就上升50米左右,我看看這霧,悄無聲息地肘開了

終於熬到第二晚的小木屋,天氣居然竟然開始慢慢變好了,下過大雨的山間,全是瀑布啊

五六點的陽光還是這麼好,趕緊曬鞋,免得第二天穿的時候還得把自己熏暈

這就是那個英國大姐,哈哈,同路走之外,居然還修了個同床睡

Day3,

天氣終於見好,這天的行程是穿過森林,來到Manapouri湖邊,終於可以向這麼多天的徒步說再見了。

最後,再推薦兩個小眾步道哈,特別適合時間不是那麼多,體力不是那麼好的小夥伴們。

第一條是一條城市步道,叫做

Coast to coast walkway, 位於北島最大的城市奧克蘭

貼一段當年給雜誌寫的矯情文字,因雜誌要求走心,哈哈,一點都不像我走腎的風格,只是懶了不想再重寫了

「走在奧克蘭大學和阿爾伯特公園間的小道上,已經正午。陽光很好,透過路邊的梧桐林,滴滴點點地灑在地面。我猶如一追光壯年,挪著龐大的身軀,踩著光點往前蹦。街上沒人,正好做點無聊的事讓行走變得更有趣些,這也是我徒步時最愛做的事,給自己找樂子。

在兩個光點騰起之間,有人叫我。

大學同學,當年把我的小說改成音樂劇,在學校轟動了好一陣兒,只可惜再沒能憋出第二部像樣的小說來,距離就這麼隨著時間遠去,畢業後再沒了聯繫。

看到她的一瞬間,我怵在陽光里,一動不動,心情為之抖動了好幾秒,畢竟這是在異國他鄉,一條幾乎沒人的馬路邊,有這樣的景緻,這樣的偶遇,光陰這把殺豬刀,這次把情留得異常溫柔。

一陣寒暄,才知道她大學畢業後跟著男朋友去了澳大利亞定居,如今結婚了,來紐西蘭度蜜月。微笑道別,卻發現太過匆匆,連聯繫方式都沒留下。伴著淡淡的遺憾,繼續向前,追逐開始傾斜的光點。

每到一個城市,我都喜歡用腳步去發現她的美麗。即便是在生活的地方, 在熟悉的環境里,也能在挖掘她的故事裡,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許前一刻還身處透著陽光的寫字樓前,穿過一條弄堂看見的卻是明清建築,再擺渡一條河就回到了80年代時的老公交汽車站。或者在路過的草坪上發發獃,在老公園裡和爺爺奶奶們跳跳舞,在滿是故事的弄堂們和居民們嘮嘮嗑,城市的一切,就緩緩展開在腳下。帶著一顆發現的心,在行走的過程里,期待未所期待的驚喜。

這一次,喜出望外。

所以我喜歡行走,喜歡它的簡單,不加修飾,喜歡下一個轉角的未知,失落或者興奮。更何況這是紐西蘭,全世界最適合徒步行走,滿是無法言繪其震撼的地方。除了9條舉世聞名的國家級徒步路線和無數的自然步道外,還利用各個城市本身的資源,建立了很多極贊的行走路線,比如我現在所處的這一條,海岸到海岸小道 Coast to coast walkway, 連接了位於Waitemata港的Vianduct 盆地和Manukau 港的Onehunga 灣,全長16公里,途徑阿爾伯特公園,奧克蘭大學,中央公園,博物館,伊登山和獨樹山,將奧克蘭的城市精華完全串聯在了一起。

我不是獨自來紐西蘭的,同行的夥伴被使喚去問租車和大巴信息了,為接下來一個月的環島做準備。鑒於我們已經從印尼,澳大利亞,斐濟一路大眼瞪小眼地結伴過來,對於難得一天的清凈,我倍感欣慰,格外珍惜。於是很早就出了門,給16公里的距離又加了一段,為獨立行走的酣暢增加一些淋漓。因為小道叫做海岸到海岸,所以加出來的路線,它一定是出海了。

拜訪的是一座名叫朗伊托托Rangitoto的火山島,奧克蘭是火山之城,連綿起伏的熔岩彙集成主要的大街,50多座火山錐為市郊廣闊地帶內平添了綠意盎然的高點。而朗伊托托是其中最大最年輕的一座,600年前,岩漿從海底噴發,在海灣的水域中優雅地傾斜而上,成為整座城市所有活動的一道如詩如畫的幕景。小島如今成了奧克蘭周邊游的理想之地。這裡崎嶇不平的熔岩渣山坡,孕育了數量驚人的植物,還有條踩著吱吱作響的登山步道直通山頂,一邊是讓人浮想聯翩的火山口,一邊是可以遠眺的壯觀的海岸線。

正好是周末,好些父母都帶著孩子,在山間的小道上前行著。每次擦肩,他們都會給予一個真誠的笑容,暖暖的。出來時間長了,更加明白微笑是路上最好的武器這一真理。到山頂時,一個小女孩摔倒了,一定不輕,畢竟火山渣鋪出的路。憋了兩滴淚,回頭求助,大人們倒也想得開,擦了傷口,讓孩子繼續獨自在前奔跑。回程的渡輪又遇見了她,氣溫有點低,全然不像夏天,大家都蜷在船艙里,而只有她和她爸爸,一直坐在外面,打量著周遭的一切,好奇的眼神里神采奕奕得滿是光芒。

船靠德文波特Devonport碼頭,爬上維多利亞山Mt Victoria,這裡正好和朗伊托托隔海守望。又一個小女孩跳入我的視野。她用一塊厚紙板作滑板,一次又一次地乘著往草堆下滑去,爸爸在一旁準備著新的紙板。小女孩每次摔倒,就拍拍裙子上的草屑,重新奮力地爬回高點,等她的爸爸在背後推上一把增加動力。發現我在看她,給了一個大大的笑,宛若奧克蘭上空的雲,純凈得透亮。

拽著,抱著,綁著……還是放任自由地飛著,這是個問題。

山上有塊大大的草坪,如今成了很多家庭周末散步曬太陽的好去處,角落還築有炮台和地道,這些二戰時期用來抵禦俄羅斯入侵的設施,如今成了青年人夜間探險的首選之地。奧克蘭所矗立的50多座火山尚未燃燒殆盡。除了最近的朗伊托托火山島,過去20000年一共噴發過19次。沒有人能預測下一次爆發會是什麼時候,深達100公里的地質儲藏的岩漿,正等待著噴涌而出。按照20000年19次的平均演算法,400年後這裡將再一次改寫歷史。生活在倒計時軸上的奧克蘭人很樂觀地把這50幾座火山充分利用了起來,也許是希望在它們消亡的瞬間,能有著被人懷念的時刻。維多利亞山就是這五十幾分之一。

而走過奧克蘭大學,很快就來到另一座火山Pukekaroa,中央公園和博物館的所在地。那時的我還沉浸在和同學異國偶遇的驚喜中,這種宛若奇蹟般的感覺在一年之後被神奇地超越了。那天被我指使去詢問大巴消息的傢伙在售票處認識了一個廣州來的小夥伴,然後結伴在紐西蘭的北島玩了八天,秉承著路上的友情留在路上的原則,我們沒有在分開後保持聯繫。一年後的某一天,我在尼泊爾人跡罕至的安納普爾那大本營的雪地里走到幾乎崩潰之時,他迎面走來,我們近似瘋狂地大笑,感慨這世界之小,緣分之妙。

直到面對著宏偉莊嚴的猶如希臘式廟宇的奧克蘭博物館時,我才從驚喜中恍過神來。館裡全面展示了紐西蘭的土著人毛利人的歷史和文化藝術,那艘25米的戰舟向人們訴說著當年被入侵時,毛利人誓死捍衛土地的血與淚。

好像移民國家都有著這麼一段侵略和捍衛的心酸史,美國和印第安人,澳大利亞和原住民…如今外來客們在費勁心思地討好著這片土地的曾經擁有人,企圖換回一些當年侵略時完全喪盡的信任與尊重,比如博物館每個角落裡對毛利人的近乎獻媚的歌功頌德。高貴的毛利人似乎不是那麼買賬,比如獨樹山Maungakiekie上那棵曾經在U2樂隊1987年備受讚譽的唱片The Joshua Tree中的歌曲one tree hill所歌頌的獲得國際承認的地標一樣的樹。當你到了182米的可以包攬360度的無敵景緻的山頂時的第一反應可能會是,這棵該死的樹在哪兒?在2000年前,山頂上還聳立著一棵蒙特里傑克松,在它以前這兒是一棵神聖的桃拓羅漢松,在1852年被英國殖民者砍伐了。毛利激進分子在1994年首次襲擊這棵舶來的松樹,並終於在6年後將它剷除。在當地土地權的紛爭得以解決之前,不可能會有另一棵樹在這裡安家。但可以確認無疑,以後種在此地的,一定會是本地產的樹木。

這裡也是海岸到海岸小道的最後一座火山,往南一公里就是路線的終點,也是我計劃想要到達的地方,然而伊登山頂的勝景卻把我留了下來,早早結束了我雄心勃勃的加長版路線。伊登山是奧克蘭的最高點,雖然196米的海拔在很多地方連山丘都稱不上,但是仰仗著它遠眺兩邊是無盡的海岸,近看四方是連綿的火山,還有散落其間的林立高樓,加之山頂正中間完美對稱的錐形火山口,這美不勝收的風景給了我停下腳步足夠的理由。

我就坐在草坪上,兩個小孩在抓蝴蝶,一隻大狗趴我身邊,懶洋洋的耷著舌頭,山的那一頭,一對對情人牽著手,走在夕陽的絢爛里。

兩天後,在150公里外的羅托魯阿 Rotorua的地熱公園裡,為了等待一個小時後噴發的間歇泉,我去看一個毛利人的演出,剛坐下,左手邊一個女孩,露出了非常驚訝的表情,我很淡定地回以燦爛:這下總該留聯繫方式了吧。」

Rob Roy Glacier Track

這是在Mt Aspiring National Park眾多步道的較為輕鬆的一條,來回4個小時就能搞定,不廢話,看照片

前面幾張照片是從Wanaka開過去的路上的風景哈,其實我在步道的停車場睡了一個小時,因為天氣太遭了,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走,最後咬咬牙,還是犯賤了…

山頂一個都看不到

徒步開始

冰川還是蠻贊滴,天氣好的時候應該灰常壯觀

最後兩條步道那就大名鼎鼎了

第一條是Mt Cook National Park的Hook Valley Track, 去南島的小夥伴應該都會去Mt Cook吧,去到Mt Cook都會往裡瞎走走吧,首選應該就是這條不用腫么上升海拔的步道了,輕鬆,風景妥妥嗒

最後一條,為什麼要放在最後,因為,它已經消失不見了

曾經在Fox Glacier或者Frans Josef Glacier這兩個冰川小鎮都提供1日和半日的冰川上徒步,這也是最好的體驗冰川的方式,但是隨著全球變暖,冰川線越來越高,冰川徒步的體驗越來越糟,還沒走上冰多久就需要往回趕了。當地旅行公司都已經取消了這個徒步項目,如果有對冰川非常感興趣的童鞋,可以選擇直升機到冰川頂部,然後下來走一會…

三年前的行走照片,拿來回憶回憶美好的過去吧

最後的最後,來幾張徒步之外的照片吧,難得一次沒有爛尾,燈光亮起來,掌聲響起來,口水流起來~

內容為我司產品狗肉本多多親身經歷,光扒圖已經扒到吐了。。。

喜歡記得點贊喲~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歡迎關注機構號: @稻草人旅行

微信公眾號微博:稻草人旅行

稻草人旅行 - 專註於青年,帶來非凡的小團隊旅行體驗

年齡限定、人數限定、季節限定、領隊限定、目的地限定;

一切限定、只為不限你自由奔放的心。


我也曾走過高山大海森林湖泊等世界各地的徒步線,但記憶中能用「史詩」二字描述的徒步旅行,一定是隱藏在喜馬拉雅山脈深處,曾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王國——Mustang 木斯塘。

我去過三次尼泊爾徒步,尼泊爾徒步線路有幾十條,有攻略無數的,也有人跡罕至的。大環ACT和ABC+poonhill這兩條低難度熱門線,我也都走過了,風景確實不錯(不如EBC線),但在人文、歷史、人類學上能客觀的稱為史詩和秘境的,確實只有木斯塘。MUSTANG和ACTABCEBC不是同一條線路,有了這個常識再繼續閱讀。

走過尼泊爾大環和ABC的徒步者,一定都記得那兩座高聳入雲的8000米雪山道拉吉里和安娜普爾那,是的,當你們站在Kagbeni眺望雪山的時候,木斯塘就數百年沉默的隱藏在這兩座雪山的身後,萬千過客皆不得其門而入。

Mustang(洛王國)在十五到十七世紀繁盛一時,控制著西藏和印度的鹽糧貿易,佔領了我國西藏西部的大片領土。後來一直閉關鎖國,不允許任何外國籍人士進入,直到1992年才對外揭開了一角面紗,每年尚有名額限制,10日徒步許可證500美元。

它在2008年10月以前都是一個自治王國,擁有自己的王室和國王,保存著最為完整的古藏文化和儀軌。

它緊挨著我國的仲巴邊境,流亡藏人有一些從這裡越過邊境線取道尼泊爾逃亡印度,後來成了達賴叛軍「四水六崗衛教軍」的大本營。我們後來也騎馬走了一次反穿邊境。

徒步路中卡利干達基河沿岸的懸崖峭壁上,有數以萬計的洞穴,裡面有大量精美的佛教壁畫600多年前的人類頭骨,苯教的失傳經卷,2007年由西方考古探險隊發掘,歷史可以追溯到12世紀。

我和同伴2011年10月到去那裡之前,網上找不到任何中文報道,更不要說旅行攻略,幾乎是有些許小小「探險」的意味。在當地察看登記檔案,我們是上木斯塘對外開放30年來,第28、29位進入的中國籍徒步者絕大部分都是邊民互訪或港澳台徒步者,(名字很多不是漢語拼音),但是2010年3月來了一個孤單的大陸徒步者,他是誰?為什麼會獨自來這裡?我一直很好奇(有彩蛋)。

要走進木斯塘並不容易,首先是四程飛機。
先從北京經成都飛拉薩、拉薩飛加德滿都,飛機上的畫面已經讓人覺得史詩開始了

一張圖拍盡8000米雪山

加德滿都飛博卡拉,飛機是螺旋槳的破飛機,只能坐十幾個人,但魚尾峰觸手可及

博卡拉飛JOMSOM,這程飛機更破了,蘇聯的舊飛機,自己走路去登機,機艙門一直咣咣咣的響,我一直害怕飛機門掉下去。Jomsom機場是世界上比較危險的機場之一,坐落在一個海拔2800米的狹窄山谷里,兩邊都是相對高度差超過千米的高山。飛機要在兩座8000米雪山之間穿行,再一個180度大轉彎降落。所以飛機失事率不低,山腰上就能看見不幸彎沒轉好的飛機殘骸~~前年又再次撞毀一架。Jomsom的航班很受天氣影響,每天午後河谷都會颳起妖風,狂風大作飛沙走石,所以盡量選擇最早的航班。每天航班無定數,飛走一班是一班。
ps.2.24剛得到消息,這班飛機當地時間早上7:50,又掉一架,20多人都沒了。這種情況近幾年頻繁發生,所以要去mustang的同志們,謹慎安排行程!

JOMSOM再坐吉普到kagebani,千里迢迢折騰幾天到這裡,才是徒步的起點。

Jomsom (海拔2720米)- Kagbeni(海拔2810米)


去kagbani的吉普很久才來一輛,而我們作為外國人有優先上車的權利,因為我們的票價是尼泊爾當地人的三倍。女售票員把我們安排上了一輛白色的吉普,讓我們坐在駕駛室里,後車廂則擠滿了尼泊爾人。香料,體臭,脂粉,煙草等各種味道混合在狹小逼仄的車廂里。

車上放著節奏歡快的印度歌曲,伴隨著搖搖晃晃的車廂,我們在kaligandaki河谷上方晃晃悠悠地前行。這裡是全世界高差最大的河谷,雨季已過,一路荒涼無比,只有河灘無盡地延伸,細如遊絲的河流布成巨大的網消失在石縫間。白雲在光禿禿的扭曲的山體上投下陰影。

Kagbeni是如此熱鬧。離這裡不遠有一座印度教和佛教和平共處的神廟Muktinath,傳說藏傳佛教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在去往西藏的途中,曾在這裡冥想。

雪山在望,朝聖的人們或坐或卧,密集到連車都開不進去,於是我們下車步行。朝聖者們已經把這裡佔領,目光所及之處,全是紅色,來看風景的我們倒成了裡面的稀罕之物。

當地人把這裡叫作「kag」,讀音類似「嘎」和「卡」之間,大概是阻斷之意,是控制通往西藏邊境的交通要道。「beni」是河流交匯處的意思,這裡有一條東西向的河流自Muktinath流下,匯入南北向的kaligandaki河。


kagbeni也是上木斯塘和下木斯塘的分界,進入神秘洛王國的入口。無數人站在這裡眺望木斯塘,而不得進入的機緣。


藏式建築,紅袍喇嘛,雪山,寺廟,陽光下獵獵的經幡透明影子,滿樹的紅蘋果,在河邊沐浴的女人們……在人種,服飾,建築,宗教,文化等所有方面,越往裡走越像藏區,尼泊爾印度的影響漸漸消隱不見。明明是血肉相連,有著共同的記憶,卻是涇渭分明的兩個國度。

休整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我捧著500美元換來的一張巴掌大的摺疊卡片,小心翼翼地去Kagbeni的環境保護管理中心辦理登記手續。所謂的中心,無非是個昏暗的小房間,低矮的桌椅板凳,貼滿了新舊不一的宣傳圖片。一點也沒有「政府」機構的氣派感。工作的女士說這是她第一次見到中國徒步者,新奇不已。

屋前與河床平行的上升小徑就是木斯塘的入口,除了碎石頭就是碎石頭,走出一段,隨著地勢的升高,天地突然開闊。Kagbeni又重新成為一團模糊的建築物。回望是雪山下的綠色梯田,前方是荒涼的十萬大山,不知前方到底有什麼。

中國國家地理的記者,在我們之後的次年,也來到了這裡。並在2013年3月刊發了一篇封面專題。這個角度看似平凡,但也許代表了喧囂世界與塵封秘境的交界。

(現在起床了,繼續寫~~因為在海外開知乎很慢,傳圖也很困難經常失敗,所以我真的提不起速5555)


Kagbeni (海拔2800米) - Chhusang (海拔2980米)- Chele (海拔3100米)

一路儘是怪石頭,被時間扭曲的山脈,風蝕的蘑菇,眼到之處,極盡荒涼。

Tangbe是進入下木斯塘的第一個村子,他們的祖先來自Manang的Bhurch。唐貝的人叫自己「Tangboten」,大多數唐貝人是姓「古榮」,這是尼泊爾人數佔優的普通種姓。他們曾經是最傳統的鹽商,後來因為鹽糧交易沒落,他們紛紛遷出此地,唐貝人被外界稱為尼泊爾的土著居民,他們有自己的獨特的語言「Serke」。

Tangbe在起伏山巒的一爿山崖上。從Kagbeni出發,步行大概在3小時。我們路過Tangbe的時候,這個村子正展現它生機勃勃的一面,在荒涼的大山中,一叢叢旱柳溫柔搖晃,綠綠的葉子垂向地面,孩子們坐在樹和陽光的陰影中,看著我們嘻嘻笑著。

經過Tangbe,下午路段石頭的顏色從灰色變成了黃色,地貌也更加奇怪。一尊尊石頭好像被定住的魂魄,俯瞰河谷。有些哥特式的建築,恨不得把天戳破,有的像城堡的房間,布滿了洞穴。

走著走著就有一陣狂風從河谷吹來,細小的沙粒飛起來擦過皮膚,人被吹得搖搖晃晃。那些石筍和石蘑菇傲然迎風,巋然不動。可是我怎麼覺得每塊石頭都有突然開口說話的魔力,好像一到深夜,它們就會站起來,嘩啦啦自己挪動位置一樣。我把這裡叫作魔鬼城堡。

懸崖上有大大小小的洞穴,木斯塘的洞穴景觀在此後的路程中會不斷出現。2007年,一支由美國學者、喜馬拉雅研究專家Broughton Coburn以及經驗豐富的登山家Pete Athans帶領的探險隊,爬進了搖搖欲墜的峭壁洞穴,想對這些人工開鑿的洞穴一探究竟。在洞穴中,探險隊發現了古老的裝飾,有精美壁畫的藏族佛教聖壇,壁畫描述了五十五位佛陀的生平。2008年的第二次探險,發現了數具有六百多年歷史的人類骸骨,同時還發現了許多珍貴的佛教和苯教手稿,部分手稿還有彩繪圖案。

以下四張圖片來自紀錄片與相關報道

Tangbe距離上木斯塘的第2個村莊Chhusang大約一個半小時。卡利甘達基河谷在Chhusang之後與徒步線不再並行。

Chele在河岸對面的懸崖上,需要過兩座小獨木橋,路過大片正在開花的蕎麥田,踩過無數億萬年前的石頭。雖然是枯水期,還有無數細細的河流在石縫間騰挪跌宕,奔向未知的遠方。

我的背夫TOM突然歡天喜地揮舞著手中的一塊石頭跑來送給我。

我接過他遞來的石頭,一面是普通的鵝卵石,翻過來,裡面是散發著墨黑色光澤,非常漂亮細膩的海螺化石。完美的螺紋切面彷彿是造物主的雕塑,每一個弧度都美得不可言說。億萬年前這裡曾是深海。


已是黃昏時分,河谷的水多了起來,又黑又急,過了一座藍色的橋,出現了一條100多米直線上升的小路。前面的徒步者絕對是以高空漫步的姿態在我們上方出現。

因為山的坡度較陡,看不到山頂,我們以為還有很遠,休息了一下,調整呼吸又爬了一段,做好死磕的打算,抬頭一看,已經到了我們的宿地。夕陽中,一個先抵達的藍衣外國女孩在屋頂看書,四周群山圍繞,陽光正濃。有人露營,一頂頂紅色帳篷,遠處是日照金山。

Chele被山峰環繞包圍著,它的面前是一片通向外部世界的河床,一座巨大的雪山在群山之後露出半身,山頂有雪霧飄蕩,好像是天空的白色絲帶。

再一轉身,那邊的風景明顯和這側不一樣,深不可測的峽谷,連接著晃晃悠悠的鐵索橋,掛在兩邊的懸崖上。懸崖上有路,遠遠看去,貼在山壁上的一條條曲折上升的細線,接下來的行程應該比較刺激。

我的視線變得無比清晰。我看到村莊里房頂上的木柴、炊煙,我看到塔覺上的經幡在獵獵飄動,有老人繞著佛塔一圈圈地走著,我看到一隻巨大的黑鷹停在經柱頂端,側頭看著山的那邊,一動不動,我能看到小村中央瑪尼石堆上耀眼的紅色經文……陽光灑在身上,野薔薇正在悄悄結果,雜草在石頭的間隙中發芽,萬物一起分享著這個溫暖寂靜的世界。

Chele (海拔3100米)- Taklam La(海拔3624米)- DajongLa(海拔3660米)- Yamda la (海拔4010米)- Syangboche la (海拔3850米)– Syangboche (海拔3800米)

昨夜在餐廳,一個嚮導面色凝重地告訴他的隊友們,明天的路會非常非常辛苦,請大家做好十足的心理準備。那些中老年徒步隊員各個面露苦大仇深的表情。我們對著地圖看了看,不就是海拔提升800米么,嚮導至於這麼嚇唬人嘛……(後來我們都哭了)


客棧後面的一條上坡路就是今天徒步的起點。沿途的景色開始驚艷了,陽光打在一個斷崖口上,前方萬丈深淵,白雲如蓋,如同絕境。徒步的路都是在懸崖壁上鑿出的,遠遠看去,一條細細的曲線匍匐在絕壁上無限延展,若隱若現,人們就像螞蟻一樣在宏大的背景中挪動。

山體是一層層沉積而成的,可以清晰地看見時間的邊界,遠處稍有平坦的土地就會有人開墾出梯田,紅色和綠色交錯匍匐在大山上。路確實很窄,最寬處僅容兩人並肩。有些地方因為踩踏過多,已經塌陷,嘩啦啦的掉著黃土。有人用石板和碎石壓上,走過時碎石還是不斷的落下懸崖,很快不見蹤跡。頭頂上有些大石塊是鑿不掉的,只能懸掛在上方,有些路段得彎腰低頭像在半封閉的管道中通行。如果看過電影《喜馬拉雅》的人,可以想像一下就是牲口掉下懸崖的那種路。不知道當初這樣的路是如何修出的,運送過多少鹽巴和信仰,又從繁華歸於寂靜。

從3100米的Chele出發,到下一個3620米的村子Samar之前,有兩個「埡口」(La)要過,分別是3624米的塔克蘭拉(Taklam-La)和3660米的大囧拉(Dajong-La)。出村口不遠,3212米開始一段陡峭的上升。上塔克蘭山關之前有條岔道經過弔橋可以通往古榮人的村莊Ghyakar。


是的,今天一天的行程就是如下圖裡的上山~~下山~~~上山~~~下山,波浪狀上升800米,不是直線上升800米喲~~~看到鑿出的懸崖壁上的小人了嗎?

從3100米逐漸爬到3624米的塔克蘭埡口(Taklam-La)

然後下山大約3200米的海拔,又爬上3600的大囧拉埡口,我們的背夫之一索瓦在埡口等我們。

去往木斯塘首都lomanthang的路途真的太艱辛了,我自恃體力還行,一個上午電量就耗了一半,沒想到下午的路,更慘。

翻過兩座山,山頂上有一片小村子samar,中午在那裡吃午飯。

吃過午飯恢復一點電量了,我還有心思支著相機灰頭土臉的自拍,也是心大~~~

吃過飯,艱苦的行程才拉開序幕,上午那些只是開胃小菜。

穿過Samar村後的一個小拱門,才看到要走的地形。Samar村在一座山頂之上,我們要翻過對面的高山,就得先從這座山下去。

下山的路,一直要走到峽谷底端,然後再翻下一座,現在看到圖片我依然想死555

可是山後面還是山,一座接一座翻不完的山。

我們無數次從山頂下到谷底,又從谷底爬上山頂,埡口幾個,每次上到一個埡口,以為終於下坡了,原來只是剛開始。遠遠的看見大隊人馬都在我們左上方的一條較緩的山脊上前進,而我們的路狹窄曲折,坡度近乎「垂直」,和我們的嚮導走散了。

我們並不是聖經中「通向永生的窄路」的踐行者,我們也暗自嘀咕過是否走錯了路,但是四顧無人,只有這條路是確鑿無疑的。沒有別的選擇,只有前行。索巴氣喘吁吁的追上我們,說我們選擇了一條wrong way。用他的原話說是:「歪驢歪驢(very,very尼泊爾的英語你懂的)difficult,up and down ,up and down……」,要兩次從3000多米的海拔上升到4000米左右,過兩個埡口,但是可以看到一個佛教的洞穴。

和嚮導溝通了一下,他說如果此時折返,所花的時間和繼續走完這段是一樣的,我們決定繼續死磕。

通往今晚的宿營地的路,其實有兩條,一條比較平緩,只需要經過3830米的Bhena La山口;另一條經過Ranchung Cave的路較為艱辛,要翻兩次大的山口(Yamda la 4010米和Syangboche la 3850米),我們走錯的路,就是後一條。


而且當我們從4010米的埡口下到河谷的時候,已經是夕陽的色溫。但傳說中的那個佛教洞穴就在峽谷的崖壁上,反正都已經快死了,不在乎死透一點。去看看。

意想不到的是,洞被一個聾啞人看守著,獨自住在如此荒涼的山谷里,他卻把這個地方打理得十分漂亮,各種各色的花朵在夕陽下搖曳,投下妖嬈的影子。他甚至還種了幾棵玉米,安靜地守著他的佛像,這裡是他的韃靼荒漠。

隔壁的一個石穴里是他的廚房,幾袋糌粑粉,幾個殘破的碗,一缸清水就是讓他活下去的所有物資。

在這人跡罕至的洞穴中,沒有人能見證他的虔誠,他甚至沒有一尊像樣的佛像,但是他的的確確守護住了他的神明。

下了山,還有一個3850米的山口等待著我們。而此時,天已經黑了。

後來回憶起那段路的感覺,不是旅行,是趕路。不知道目的地還有多遠的時候是最累的,能做的只是向前走,向前走,不許扭頭。

我漸漸感覺心臟開始承受不了負荷,跳動劇烈,我落在隊尾,走兩步,歇一歇。暮靄降臨,前方還是茫茫大山,除了山還是山。我那時就有點絕望了,好像隨時可能會因為心跳超速而暴斃,空氣怎麼也不夠吸了,眼前的景物晃動得厲害,而我的大腦也開始不能控制我的雙腿,怎麼也抬不動,那種體力極限體驗,讓我心裡充滿了對死亡的恐懼。

我問嚮導還有多遠,他說一小時,我認為他是在安慰我。前方除了山什麼村落都沒有。天已經黑了,能見度很差,我走得跌跌撞撞。

又走了一陣,我又一次問嚮導,他說還有15分鐘,然後指了指前方。

前方還是山。

那一刻,我差點精神崩潰了。

但當我們翻過山包,一座白色的小房子就在眼前。我頓時滿血復活了。

身體是不會累的,先崩潰的總是內心。


這天其實是很高質量的一段徒步線,只是路程會較為辛苦,大概行進10小時。

體力不好的人,可以住在Samar,把路程拆為兩天。


Syangboche(海拔3800米)- Chharang (海拔3620米)- Lo Manthang (海拔3840米)

深夜突然傳來個非常大的驚喜——有一輛吉普要去木斯塘王國的首都 Lo Manthang。

Syangboche和Lo-Manthang之間,有且僅有兩台私人吉普可以租用。依據天氣、路況、車況和運氣,碰到或碰不到。所以價格居高不下。

我心裡已經做好了繼續徒步的準備,反正看地圖也不會比今天更難。

沒想到第二天一早,老闆來找我們,說願意6000盧比帶上我們,因為今天有其他人拼車。

不太建議包車,除非萬不得已。不只是合算不合算的問題,這條路上走私販鹽、探親訪友、官員出訪、觀光客和國際志願者、病號或者裝病的,所有需要的人都只能依賴這兩台車。

開車的小夥子一臉童工的模樣,車技卻十分了得,在搓板急轉山路上留下一陣煙塵的同時,還能翻出口袋裡的炸餃子吃了,拿哈達……是的你沒有看錯,他拿哈達擦了油乎乎的嘴和手,又繼續掛在反光鏡上祈求平安。

同車還有倆外國老太太,人非常友好善談,我在前座,隱約聽到後排聊天說她們已經在此地區做了十多年的義工,主要是幫助當地女性培訓護理方面的專業技能。頓時我肅然起敬,十多年,這是怎麼樣的共產主義精神啊。兩位老太太和我們一樣,需要背著行李徒步翻越重重大山,然後乘這輛吉普前往途中的村子Chharang。

Charang是洛王國的舊都,村裡有重要的佛學學校和5層樓高的舊王宮遺址。王宮內藏108卷黃金書寫的《甘珠爾》和當年拉達克公主嫁來時帶的一尊檀木做成的世尊等身佛像。

從這裡開始,風景及人文都漸入佳境。

沿途風光很像阿里,五彩的山,白雲的影子。突然出現了一大片紅色的梯田,綠色的田埂,潛伏在大山之下,淡藍色的河流,黃色的石頭,白色的雪山,色彩斑斕。這裡叫Ghami,回程時在這裡住了一夜。

村裡佛學院的小喇嘛

現代化的機械真是偉大又可怕的發明,沿途景物飛逝,三天才能徒步走到的地方,幾小時之後,首都羅曼堂lomanthang就到了。遠遠的在黃土之中,一片建築孤獨地坐在那兒,好像沒有任何來歷,也去路不明,如同海市蜃樓。

lo-manthang是尼泊爾唯一一個有城牆包圍的城市,被稱為「Walled city」。它由洛王國的第一任國王阿梅帕爾在1380年督建的,城池模型是薩迦南寺的風格。城牆長700多米,高8米,城裡有廣場、王宮、寺廟、佛塔等建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經將lo-manthang認證為世界文化遺產,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市之一

這裡也有種姓制度,如果你是上流社會,跟國王一樣姓比斯塔,或者是中產階級姓古榮的可以住在城裡。

我們去的時候,沒有趕上什麼節日,所以以下三張圖片,是來自於之前去過的徒步者以及專業攝影師。當有節日到來,或者有高僧結束了數年的洞穴禪修,全部居民就會舉行盛大的儀式來驅邪慶祝,有些儀式在中國西藏是被禁止的。從傳統服飾到儀軌,都和中國西藏現在的雪頓節有差別,這邊完整保留了15、16世紀的古藏區風格,與苯教甚為接近。』

全部圖片見:Mustang: Nepal"s former Kingdom of Lo

後面還有拜見前國王、兩度穿越邊境、以及夢幻之地Dhakmar,還有回程,我總覺得太長了浪費大家流量很不好意思,後面我盡量少貼些圖。


城裡面有三個廟。

裝著很多小喇嘛的寺廟,叫秋德寺(Chooede Gompa)。這是唯一還有喇嘛居住的寺廟,是洛王國的宗教活動中心,每年藏曆四五月,這裡會有大型的慶祝典禮。裡面的寶藏是精美的唐卡和一個裝著各種文物的小倉庫式博物館,鎮館之寶是一頭猛獁牙的化石。

最古老的寺廟是強巴寺(Jhampa Gompa),由第一任國王建於1387年。三層樓高的建築歷經數百年依然巍峨。據說一二樓的牆面上畫滿了精緻的壇城圖案,未曾得緣分一見。

另一個寺廟圖欽寺(Thupchen Gompa)由第三任國王建於15世紀初期,曾一度是洛王國宗教中心,曾擁有1000名喇嘛,後來沒落至無人踏足。殿中有用金銀寶石粉末繪製的佛像壁畫,經過幾位法國義大利建築和繪畫專家的無償復原,這些壁畫重新綻放光彩。

吃完飯,客棧的老闆問我們要不要去見木斯塘的國王,200盧比一個人,外加50盧比一條哈達 ,就可以讓國王為你賜福。一聽性價比這麼高,我們當然樂意。

穿街走巷來到了一個四層樓高的白色建筑前,王宮由第一位國王在十四世紀建成。可想而知,在幾百年前洛王國的鼎盛時期,一棟在當時幾乎是迪拜塔般高聳的純白色王宮,多麼傲岸和耀眼。


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國會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尼泊爾聯邦民主共和國,實現共和制,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共和國。2010年10月7日,尼泊爾政府正式下令廢除木斯塘國王的王位,歷經630年的Lo王國,從此不復存在。

老國王從前的威嚴,受到臣民的尊敬。

老國王請我們喝了薄荷茶,茶具竟然還是仿乾隆粉彩的,顯得精緻又有趣味。我們向年邁的國王敬獻了哈達,他又回禮給我們賜福。他已經是個耄耋老人,戴著一頂毛線帽子,手持一串念珠默默地念經。昔日的光環似乎也一點點散去,遠看去,像一個普通的離退休老幹部。

不知道他在退位的那天是什麼樣的心情,只知道現在這位老人每天早上都會繞著羅曼堂的城牆走一圈,這裡曾經是他的國。


Lo Manthang (海拔3840米)—Kora La (海拔4660米)

一般旅行者到達Lo Manthang之後就會選擇原地休整幾天。但是這段邊境線對中國人來說,這裡曾是達賴叛軍大本營,有著特殊的歷史意義,值得反穿。我們臨時決定找幾匹馬過去看看。

從羅曼堂的後山下去,只有一條主路是通向邊境的,方向對了就很難迷路,但吉普路和馬道略有不同。前三分之二的路程都是很緩慢的上升,海拔從3800米~4100米,風光以河灘,草原、雅丹地貌、古城遺迹、村落、洞穴為主。從Bharma開始,後面一小段路的海拔開始急劇上升,風光也更新為高原和連綿雪山。經過一個標誌性的中尼分界牌樓之後,還需要徒步兩個小時才能到達國境界碑處。這個國界屬於非開放口岸,但每年會開放兩次供邊民貿易。

騎馬往返全程需要10小時,中間沒有客棧。

出城後是一望無際的瑪尼石牆

國王的夏宮,現在已經坍塌廢棄。

騎馬十個小時真心痛苦,寒冷,顛屁股,全身凍僵

一開始還挺帥的

這裡雖然是中尼界碑,但是離真正的邊境線鐵絲網還要徒步兩個小時。越接近邊境線,越有種強烈的對比感,雖然是一片很相近的土地,祖國那邊的山巒是大包子形,而尼泊爾這邊則是連綿的尖峰。也許是到了艱險之地就很難再把國境線往前推進的緣故吧。

太陽下山之後,寒風刺骨渾身開始發抖,屁股被顛了十個小時之後,已經失去了知覺。思維好像也凝固了,我覺得很困很困,好想閉上眼睛一覺睡過去。冷風吹著我的雙手,它們越來越僵硬,以至於抓不住韁繩,好幾次都要從馬上掉下來。下馬的時候,大家的腿都僵了,半天不能動彈,互相攙扶著一瘸一拐地走進客棧。但我們都覺得值得。

第一天因為時間不夠繼續徒步到真正的邊境線,所以我們決定第二天再去一趟。

這次不騎馬了,我們租了吉普。

我們去的這個叫Kora—La,翻過它就是這段邊境線唯一的非通關口岸,海拔4660米。

這裡才是真正的國境線,有中尼24號界碑和鐵絲網。界碑一面寫著中文的「中國」二字,以及界碑的編號24,年份1962年。另一邊是尼泊爾文字和他們的紀年。硃紅色的字體都已經被風沙吹得陳舊斑駁了。鐵門鬆鬆地鎖著,中國那端有放槍的支架,門禁實在是太松,我在門中可以自由地瞬間移動,一會兒中國,一會兒尼泊爾。神奇的是,當我坐在界碑上面的時候,手機突然出現了中國移動的兩格信號!

1974年7月,尼泊爾政府軍包圍了木斯塘營地,達賴喇嘛眼看大勢已去,專門錄製了一盤磁帶送到木斯塘營地播放,讓他們放下武器投降。在真切聽到達賴喇嘛的聲音後,大多數叛軍放下武器,還有一些人跳河自盡,一名曾接受過CIA訓練的衛教軍官員當場割喉身亡。最後一任木斯塘叛軍司令旺堆嘉措拒不服從,企圖率領一股人馬突圍去印度,結果在山口被尼泊爾軍隊擊斃,最後一個叛軍就這樣死去了。

已經自行穿過國境來到了祖國的懷抱

對面一座綠色的小房子便是中國的哨所,朝著這邊的大門緊閉。我們害怕貿然走過去吃一梭子,於是自行瓜分了本來想送給解放軍叔叔的月餅。

另外這裡的洞穴不得不看,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來居住的,例如Jhong Cave Chhoser Cave高5層樓,有40個房間,是穴居文化的典型代表。另一類是佛教洞穴,在Nymphu Gompa附近有很多小洞穴,裡面有壁畫和佛像雕刻,因為無人保護已處在崩塌邊緣。另外有一個被西方探險家稱為雪豹洞(Snow Leopard Cave)的洞窟,位於Sam Dzong附近,從羅曼堂往返需要6~7小時。這個洞穴的發現是由於一個尼泊爾牧羊人對探險家無意提起,童年時在一次躲避暴風雪的時候,曾偶然進入過一個滿是壁畫的洞穴。2007年義大利、美國、尼泊爾的聯合考古登山隊用冰斧鑿開了這個被塵封已久的洞穴,發現了令人讚歎的佛教瑰寶。壁畫的主題罕見,55幅精美壁畫描繪了釋迦摩尼佛一生的經歷以及84大成就者

可以參考: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 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Lost Treasures Of Tibet(2009)失落的西藏寶藏


我們路過一個來時就很好奇的石窟群Jhong Cave。這個是穴居的遺迹,和之前的佛教洞穴不一樣。一架吱吱呀呀的木梯子伸進一個僅容一身的洞口,這裡就是入口。順著疏鬆的山體手腳並用地爬進洞穴,陰森恐怖,但別有洞天,一個洞連接另一個洞,還分成了上下好幾層。

我問帶我們進來的尼泊爾婦女,這裡是幹嗎的?

她說是住人的。當年一些西藏人都住在這裡。

是達賴喇嘛的殘部,是被遺棄在荒野的士兵們。美國人不再給木斯塘空投食物,尼泊爾政府也恨這些人入骨,只是簡單安置了他們,拒絕給他們國民身份。這些叛軍既回不去故土,又沒有新的身份,曾經堅信的化成了雲煙,一無所有,他們成了孤魂野鬼。

Lo Manthang(海拔3840米)— Ghar Gumba(海拔3920米)—Dhakmar(海拔3820米)— Ghami(海拔3545米)

回程要走的路是上次坐吉普經過的路途。海拔大體上是下降的,當然上上下下的「享受」也少不了,有了之前和此地的磨合,再走起來舉重若輕,多了幾分遊玩的心情。

Ghami—Ghar Gumba—Charang三角地帶是精華中的精華。背夫索巴也告訴我們在Ghar Gumba和Charang的Charang Khola沿河的景觀非常美麗。要是喜歡並且時間充裕,可以把喜歡的路來回都走上一遍。

漫無目的,總是會遇到驚喜。

走得正有點累,爬上一個土坡,兩位背夫在一個廟的樹蔭下休息。深山樹叢之中,這座廟遠不及布達拉宮那麼雄壯巍峨無法直視,但是它高高的台階和厚重的牆面色澤也十分有氣勢。大概在當地是有點地位的廟宇。它名叫Lo-ghyekar gompa。裡面有一尊8世紀的綠度母像。時代太久遠,已經風化得面容模糊,但是還是能看到圓融的線條。她低眉不看人間。

讀了一點這個廟的歷史,還真不簡單,它的歷史比西藏史上第一個剃度出家的寺院桑耶寺還要早。

赤松德贊授命寂護大師建造西藏歷史上第一座寺廟桑耶寺,但建寺過程中卻屢建屢垮,原因據說是此地妖氣很盛,鬼魔橫行。想來寂護大師大概屬於書卷氣較重空有滿腹經綸那類「文化人」,對於這些邪魔外道就好像是「秀才遇上了兵」,一點兒招也沒有。看著寺廟老是建不起來,赤松德贊國王慌忙把精通密宗咒術擅長降魔伏妖的蓮花生請來幫忙。

上師用無邊法力斗敗了怪獸,跟信徒說要先在木斯塘建一個寺廟,才能平定西藏,於是在此處殺了怪獸,腸子變成了牆,血染了dhakmar的岩壁,然後桑耶寺也終於建立起來了。

從Ghar Gompa(3920米)到Dhakmar(3820米), 大約三個小時路程,經過一個大的埡口Muila Bhanjyang(4170米)。

繼續登山,爬到山頂休息。面前是一重重的山像波浪一樣推向無盡遠方,最遠一重是雪山覆蓋,再遠處,就是天和雲。一直伸向回憶的盡頭,安靜中又似有力在迸發。

世界只剩下心跳和雲飄的聲音。

dhakmar離這裡還有徒步三個半小時

等繞過這座山,一整片奇異的山巒聳立在面前。

沒有預兆的鮮艷奪目的紅色,在周圍的黃色擁簇下簡直是鶴立雞群,像唱著美妙歌聲的海妖,吸引著人情不自禁地向它走去

再一回頭,只是幾秒鐘的時間,陽光已經從山體上消失,那座魔幻的山巒重歸寂靜。遠方几座佛塔沐浴在最後的夕陽中。

一路盤旋而下,一個半小時繼續走到了Ghami,日暮之中,河流被天空染成冰藍色,一架木橋掛著經幡渡所有來者,河流的盡頭是一座雪山,空氣變得越來越藍,金頂一點點消失,留下沉靜的山峰和雲絲,這裡美得溫婉安定。

香格里拉,英國作家詹姆斯· 希爾頓(James Hilton,1900~1954)在《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書中所描述的寧靜、綺麗的人間天堂。

出版80年來,一直有人試圖在現實世界中找到真正的香格里拉。印度政府1975年首先向世界宣布:克什米爾喜馬拉雅山冰峰下的巴爾蒂斯坦,就是香格里拉;而希爾頓生前也曾經確實到達過今天巴控克什米爾的Honza山谷。尼泊爾政府於1992年宣稱,以「香格里拉」的名義,首次向世界開放木斯塘地區。中國雲南省政府於1997年正式宣布:香格里拉在雲南迪慶,並將中甸縣城更名為香格里拉縣。

《消失的地平線》里發現一個有趣的問題,滿族皇家血統的羅珍是在去和土耳其王子和親的途中迷了路,從此留在了香格里拉。如果硬是將香格里拉放在中甸,要解釋她從東北或華北到南疆的路怎麼迷路在了雲南會有點兒傷……


Ghami(海拔3545米)—Behena la(海拔3830米)—Samar(海拔3356米)

從羅曼堂出山的路分為兩條,一條是經Pangga、GharGumba、Dhakmar到達Ghami,徒步時間10小時以上,從GharGompa(3920米)到Dhakmar(3820米),大約兩三個小時路程,經過一個大的埡口MuilaBhanjyang(4170米);另一條是來時的吉普路,經過Day-La和Chharang.

今天的計劃是到Chele,將要重返來程最辛苦的那幾個山口,可以看看上次未走的「正確的路」到底什麼樣。

從村子繞出來,走上高山的時候正是陽光猛烈之時。當初驚艷過我的紅色梯田,不知是這幾天被收割過,還是陽光太過直白的緣故,那種鮮艷的紅色消失了,變成了一片褐色的土地。和一個地方的機緣還是很玄妙的,不是那個時間恰好經過,怎知它曾那般美妙過。

這次我們走的是正確的路,明顯輕鬆很多,因為海拔緩緩下降,甚至都能一路小跑。但是風景都被裹藏在峽谷之中,只可遠觀,看著那些深深溝壑的峽谷,只是一種賞心悅目,我們已經想不起當初的苦逼,真正完成了的事是不會讓你感覺痛苦的。這一路因為常有人跡,所以各式大小佛塔也伴隨一路,有的很宏大,朱紅和黑色的顏料描滿了吉祥花紋,有的僅僅是由石塊壘成一人高,甚至壘得歪歪扭扭,塗上紅色和白色的顏料。

一塊石壁上,有一尊年代久遠的綠度母像,頭戴精美的冠冕,盤膝而坐,一手拈指放在胸前,背後花朵盛放。她的面前擺放著半乾的松柏枝,一叢小紅花開在她的頭頂。不知道她在這裡坐了多久,由於風吹雨淋,已經看不清她的表情,但是我覺得她一定是滿心歡喜,因為她了解她的使命是為周遭的每一個人受苦。

(出山部分我就簡單寫了,和入山線路重疊)

Samar(海拔3356米)—— Kagbeni(海拔2810米)——Jomsom(海拔2720米)

照例是在雪山的一路陪伴下開始一天的徒步。沿途風景還是那些,但這次是奔著結束去的。

碰見進山的旅行者,他們看著前方漫長陡峭的道路,面有苦楚。擦肩而過的時候,彼此友好地點頭打招呼。當初我們也是這樣艱難而又堅定地一步步踏進未知之境。而今不再有疑慮,腳步輕快。氣氛相當混搭,有輕鬆,有傷感,有離愁,有歡樂。

上午的路段一直面對著安納布爾納和尼爾吉里兩座巨大的雪山,猶如兩個已經相熟的朋友,靜靜地看我們來,又看我們去。翻過兩個3600米左右的埡口,就到了Chile。

從Chile跨過河灘對面是一個小村子Chhusang。它倚靠著一面五彩垂直於河床的絕壁,鮮紅的蕎麥田落在河灘邊,金色蘆葦在逆光中搖蕩,給這個村子平添了一種夢幻感。遠遠的就看見屋頂上有銀色閃光物,遠看去像4個盔甲武士守護著這個小村子。

下面請欣賞組圖:《死在這裡也不錯》

路過Kagbeni,其中一個嚮導給我們木斯塘的許可證蓋離境章。遠遠的,最後的夕陽鋪在一片蕎麥田上,粉色小花被風搖成一陣陣波浪,很快,這縷陽光被雪山藏在了身後,山頂的雲金光燦爛,這是最後的木斯塘印象。

到了Jomsom的時候,天已經黑了,巨大的雪山近在眼前,我忘記它叫道拉吉里還是尼爾吉里還是別的吉里,雪山和雪山,真的差很多嗎?找了一家很棒的客棧,卧室的床頭窗外就是滿滿的雪山冰淇淋,想看雪山了,隨時恭候。

雪山遠沒有熱水澡來得重要。這麼多天,塵滿面鬢如霜,也該洗盡木斯塘的灰塵了。女生洗好澡下來,男同伴已經點好了菜,有山中難得一見的烤雞大餐,連達巴的裝盤都藝術起來,青瓜胡蘿蔔片兒疊在一起紅紅綠綠煞是好看,要了一瓶蘋果Brandy,這裡的蘋果酒口味甘冽,值得一嘗。

隔壁桌在開派對,幾個尼泊爾小夥子載歌載舞,吹著笛子,跳得十分妖嬈,音樂節奏很歡快,我們跟著鼓掌。

窗外是黑夜中龐大的雪山輪廓,燈火通明的小屋裡,是一群即將重歸人海的人。

Jomsom(海拔2720米)——Pokhara(海拔915米)

回到博卡拉,我一直沒有辦法從木斯塘的情緒里抽離出來。

洗了澡,換上了乾淨的衣服,除了背後被陽光灼傷的部分,和腰後被馬鞍弄傷的疤痕,我身上似乎找不到任何木斯塘的痕迹了。依舊是一個掛著相機信步街頭的陌生女人。

這次住的酒店離費瓦湖很近,走兩步就能到湖邊。不過在城市裡,雪山不像山裡那麼慷慨,總是遮遮掩掩。

一重重的山在遠霧中,費瓦湖寧靜地承托著一隻只小船。陽光透過雲打在梯田上。大家看書、喝茶、聊天,或者散步。湖岸上,牛慢悠悠地走著,小黃狗跑累了隨地躺下,有情侶在天荒地老,有孩子在悄悄長大。

一切是動的,卻也是靜的。陽光的淺金色均勻地灑在每個生靈之上,無一遺漏。那一瞬間,在這鋪天蓋地的巨大安靜之中,我忽然明白了費瓦湖的妙處。

是的,它依然如我第一次看到的那樣毫無驚艷之處。但費瓦湖的美正美在它的普通平凡,不需要支付昂貴的門票,不需要穿山越嶺的心力交瘁,無論是誰,帶著怎樣的歷史前來,甚至是一頭牛,一條狗,一根草,都可以在這裡得到自己想要的。它對人間有著廣博的無可言說的愛。

回國後,我把關於木斯塘的經歷與故事寫成了一本書《夢遊木斯塘》,13年出版了。

(早過了宣傳期,不打廣告,各位不必買了)

一年之後的十月,我再一次回到了尼泊爾。

許多朋友問,你怎麼又去尼泊爾,不是去過了嗎?

突然想起路上碰見的那個來尼泊爾13次的法國老太太。她又是為了什麼把生命的六分之一留給這個遙遠的國度呢?

旅行對每個人來說,都是私人化的體驗。也許起初只是聽說那個地方有趣、漂亮,想去看看。直到某一時刻,命運將你帶到某個地點,遇見某個必會相識的人或遭逢一剎那神跡般的美,你會突然明白之前漫漫長路的意義所在,並不是你想來,而是這個地方召喚你來。

在那年中秋的傍晚,我一個人,帶著劇烈頭痛的眩暈感,在冷清的空氣中,面對著潔白無言的雪山,統統耗盡在一點點暗下去的深藍天幕和越來越濃厚的雲霧之中。之後,內心澄凈,覺得圓滿。

(完)

彩蛋時間:大約兩年後的某天,我這個戶外圈門外妞去參加ISPO亞洲戶外用品展,朋友說帶我去看老狼採訪,屋子裡都是人,門外的大廳柱子下,席地坐著一個看上去很散漫的男人,全身皮膚黝黑到發亮,他摘下墨鏡,沖我們笑了一下,牙齒在發光,眼睛也在發光。

晚上大家聚在一個啤酒吧,他也在,和他聊了一會兒,後來漸漸說到了尼泊爾,說到了木斯塘。

他微微一笑:那裡我也去過,第11個。

我驚訝的問:哪年?

他說:2010年3月。

原來他就是那個我好奇過的獨行者,你我終會相逢在路上。


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說一下歐洲最受歡迎的長距離徒步路線之一:環勃朗峰(Le Tour du Mont Blanc,簡稱TMB)。2014年8月,我從法國的小鎮Les Houches出發,沿著逆時針的方向,途經義大利和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脈,歷時8天順利完成徒步之旅。

先貼一張路線圖:

這條線路全長約170公里,累計爬升10 000米左右,一般人7-10天可以完成。雖然這條徒步路線沒有尼泊爾境內的那幾條徒步路線來的危險(相對那些動輒5000+海拔的徒步路線,TMB的平均海拔只在2000米左右,最高也不超過3000米,可以讓徒步愛好者免去高原反應的困擾),甚至可以說是老少皆宜(事實證明一路上的確看到不少上了年紀的徒步愛好者),難度適中,但是對於徒步新手來說應該是一次對耐力和體力的考驗。

沿途會經過小鎮、教堂、客棧、草地、森林、雪山。這一路壯麗秀美的自然風光每年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徒步愛好者加入這場徒步之旅。了解過越野跑的朋友一定知道這也正是每年一屆的世界頂級耐力越野賽UTMB(Ultra-Trail du Mont-Blanc,全稱環勃朗峰超級越野賽)的比賽線路,每年都能吸引各路好手前來挑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這個UTMB,人家2014年的冠軍(記錄保持者:庄教主Fran?ois D"Haene)20小時11分就能跑完170公里,我們卻要走上一周,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

好了,重新回到TMB徒步路線上來。TMB目前已經是一條比較成熟的徒步路線,沿途各種引導標記和路牌,路牌的話不僅指明方向,還會告訴你距離目的地還需要步行多久,除此以外再買本TMB徒步指南或者地圖,只要做好充足的準備(身體和心理上)基本上一個人去走也沒有問題。如果你不想背負太多的食物或者忍受不了沒有熱水澡洗的高山露營,沿路會有宿營地(法語叫refuge或者g?te d"étape)提供床和食物,並且TMB沿途一般不允許隨意搭建帳篷,想要搭帳篷需要去指定的地點。

現在說說我的行程。
Day1:Les Houches(海拔980m)- Refuge de Miage (1560m)
其實出發那天天氣不算好,陰天伴隨著小雨,上了山之後,到處可見雲霧繚繞,山路也濕滑泥濘。

等傍晚到達營地(Refuge de Miage)整個人的褲子和鞋子已經濕透(在此強烈建議買一條防水的登山長褲和登山鞋)

Day2:Refuge de Miage(1560m) - 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2443m)
清晨醒來,天氣好了不少,山裡的雲霧散去,遠處的山巒顯得清晰了不少。

一路藍天白雲,心情大好

晚上決定在海拔2443米的宿營地邊上野營,搭帳篷中間還下了場雪,雙手凍得不行,於是急急忙搭完就去宿營地的小木屋吃香噴噴的牛肉了,結果第二天起來悲劇了,外帳沒有充分支撐開結果被露水壓塌了。

Day3:Refuge de La Croix du Bonhomme (2443m)- Refuge Elisabetta (2195m)
從La Croix du Bonhomme出發後,基本就是雪線了。大片的積雪讓部分路段變得略不好走

一番手腳並用之後,終於爬上Col des Fours

中途有幸見到了阿爾卑斯山的野生山羊,距離很遠,不敢靠近它,生怕驚動到它

翻過Col de la Seigne(2516m),傍晚前進入了義大利境內

Day4:Refuge Elisabetta (2195m)- Courmayeur(1190)
這一天的路程不是很好走,需要從海拔2195m下降到1190m,對膝蓋是個不小的挑戰。

走了四天,終於從勃朗峰的西北面繞到了它的南面,還是挺有一番成就感的

山下面就是義大利的庫爾馬約小鎮(Courmayeur)

Day5:Courmayeur(1190m)- La Peule(2071m)
第五天,告別義大利,進入瑞士

這天行程很趕,爬升海拔不小,需要從1190m的Courmayeur小鎮一直爬升到2537m的Grand Col Ferret,然後再下降到2071m的La Peule

一路上總能遇見同行的結伴走上一段路,並不會感到孤單

Day6:La Peule(2071m)- Champex-lac(1477m)
這一天的路是整個行程中難度最小,讓人最舒服的一段,一路都在下坡,穿過瑞士的一片小森林到達瑞士迷人的Champex-lac小鎮

Day6:Champex-lac(1477m)- Trient(1300m)
這是最難忘的一天,尼瑪走岔路了!!!
故事經過是這樣子的(羅里吧嗦要開始講故事了)。。。

這天的行程如果老老實實地按TMB徒步指南上的正統路線來走的話,其實距離很短,難度也不大,但是當時看到指南上畫了另外一條相對來說距離更遠且爬升更多但是風景更美的路線,本著探(zuo)險(si)的精神,和朋友約定晚上Trient相見之後,毅然決定獨自探索那條難度更大的路線。
離開Champex-lac小鎮後進入一片茂密森林,一路爬升之後,周圍植被漸少,剩下大大小小的石塊且坡度略大,有好幾處地方登山杖已經派不上任何用處,只好乾脆把登山杖往包上一插,直接負重20公斤的登山包徒手攀爬(平時多練練攀岩看來是有好處啊T^T)

終於到了一塊地勢平坦的地方,喘口氣。。。

再繼續往上爬,下也下不去了。。。

一路往上爬,發現TMB的沿途標記越來越少,不禁開始擔心走岔了路口。。。中途碰上一對去攀冰的情侶(看人家帶著冰鎬啥的,我想應該是去攀冰的吧,反正肯定不是徒步者),詢問路線之後人家也是一臉悶逼,只好跟著他們繼續往上走。
頂上是海拔2831m的宿營小木屋(Cabane d"Orny),旁邊就是冰川

幾次詢問之後終於確定我的確是偏離了TMB徒步路線,時間已經是下午1點,但是目的地離著還很遠,選擇有兩個:1.翻過這座山去往Trient,但是偏離TMB的路線讓我心裡怕怕的;2.下山重回今早的出發地休息一晚,第二天再走(下山路線是另一條,需要走上一段然後可以坐索道下山,原路是不可能返回了,畢竟是徒手攀爬上來的,要再下去難度太大)。No zuo no die 選擇了2,還好下山途中遇上一位瑞士奶奶(不老,年紀估計有60+了,但是身形矯健,我好不容易才能跟住她的速度下山,據她說她經常來這兒爬山),在我和她講述了如何偏離TMB路線,爬上那一側亂石覆蓋的山坡,並且擔憂今天來不及到達目的地和朋友相見之後,她表示非常樂意下山之後開車載我一段把我重新送回TMB正路,瞬間很感激有木有 /(ㄒoㄒ)/~~跟著瑞士奶奶坐索道下山

重回正路,能夠和朋友再次相見,真的很感謝熱心的瑞士人

羅里吧嗦了一堆,明日再更。


我只說我曾經徒步過的一條線路:尼泊爾ACT大環線

當我在2015年2月份實現了獨自一人在無背夫無嚮導的情況下徒步穿越這條線路的時候,我覺得旅行四年,無悔了。

先來張自拍鎮鎮樓

自拍都是三腳架拍的,所以為了拍星空和自拍可沒少受苦。

以下是徒步時的精選照片(多圖慎入):

五人間,但卻只有我一個客人。因為選擇了淡季出行,自然是人煙稀少。

徒步路上的枯燥生活讓我習慣了每天寫日記。翻了一下日記本,當時候是這麼寫的:


「今天很苦逼,一開始就覺得自己堅持不下來了,背負真的很重。我這個長期不運動鍛煉的人怎麼可能堅持得下來。但最後我還是做到了。昨晚睡得不好,六人間只有我一個人,晚上八點開始強迫自己睡覺,晚上醒來無數遍,醒來後看著手機依然沒有信號,沒有人和我說話,漆黑的房間里除了自己的呼吸聲再無別的聲音了。我不是怕黑,只是覺得有點孤獨的感覺了。早上在睡夢中醒來,睜開眼睛,覺得一切是那麼的不真實:我竟然獨自一人在遠離祖國,遠離家鄉的一個小山村上睡覺。外面的老闆我不認識,他也不會中文,我不能和他好好交流。一切都是陌生的。一個妹子都沒有,這世界還有存在的必嗎?」

然而,我開始學著接受了這個事實:每天早起趕路,在天黑之前到達目的地。


因為路是自己選的,根本無路可退。

前方迷人的山脈

沿著河谷前行

負重20多公斤徒步給我帶來的第一感受是:想把掛在脖子上的相機扔了,真TM沉

每天在日落前趕到下一個村落,稍作安頓後第二天繼續出發。隨著海拔不斷的上升,旅店的收費也逐漸地上升。但徒步路上的客棧主要收入來源在飲食上,住宿基本上是免費的。所以你只需問老闆,如果我在你客棧吃飯,可以免去房費嗎?基本上老闆都會同意。

到了晚上,呈現出徒步路上最不同凡響的景——浩瀚夜空

璀璨夜空

一個人徒步雪山難免會感到孤獨:旅館只有我一個客人,房子停電漆黑一片;嘴裡叼著香煙,火機卻打不出火;空蕩蕩的房子里,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但這些都不是事兒,推開窗門,就有星空與你為伴。

安娜2峰上的銀河

靜謐

徒步的一大好處,就是使我這個萬年失眠的人也開始每天早睡早起了。

早上六點鐘起來,收拾好行李,在客棧里點了兩個雞蛋和一壺奶茶,儘管食欲不振,但吃早餐的的地方卻溫馨十足,餐廳里,溫暖的陽光斜照進來,把餐廳的空間分割成明暗兩個世界,熱騰騰的奶茶緩緩升起的熱氣,把兩個世界連接起來。

今天天氣很好,海拔已經在3000米以上,早上雖然有陽光,但清風凜冽,走起來也比較輕鬆。只不過到了響午,天氣炎熱,即使走在冰天雪地里,只穿一件衣服還不斷流汗。

在雪地里孤獨前行

每天看見這樣的美景,你又是否會心動?

儘管我買的鞋子是防水的,但走在這樣的雪地里,還是會進水。

鞋子一進水就難受,所以盡量買高幫

雪地里靜靜流淌的河流

出來這麼多天,終於有張照片是有自己在裡面的,淚奔

每天晨曦我都點一杯熱騰騰的瑪莎拉紅茶,坐在客棧的陽台上,看著陽光一點點日照金山。

月亮伴我前行

午飯時分拍下的雪景,而此時我卻穿著短袖

刺眼陽光,必須帶上墨超,不然會得雪盲症。

雪地里的氂牛,牛牪犇

客棧上空的星星

山峰上的星軌

壯闊的場景里,只有我一個人獨攬如此美景,

烈日當空

日出時分

晨曦不停地變幻出不同的顏色,剎那迷人。
登上徒步線路的最高點—— 5416m的埡口

九天時間,用自己的雙腳,從海拔820m一直走到了5416m。

這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感覺自己屌爆了。

背了全程的三腳架,終於有機會用來自拍了。

當天下雪山的時候,碰見聖光灑在大地上。

Mukedina是我最喜歡的一個村落,沒有之一。當我來到一個平台看見Muktinath的全貌時,我簡直要跪拜了。不停哇塞哇塞地讚歎著眼前看到的美景。這才是我徒步過程中,一直期待讓人眼前一亮的村落啊。Muktinath有罕見的印度教與藏傳佛教和平共處的寺廟,印度教徒稱之為神聖的Mukti Kshetra ,它的字面意思是「救贖之地」。傳說藏傳佛教的創始人蓮花生大師在去往西藏的途中,曾在這裡冥想

寺廟裡的苦行僧

當天許多當地人,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都脫下衣服。圍繞著房子走一圈後,跳下水池,用聖水洗凈自己的污垢。

前往參加儀式的婦人

猶如世外桃源一般與世隔絕的mukedina

雪域高原

當地小孩純真的笑容

尼泊爾傳統建築

純潔無暇的畫面

倒影下的雪山

風沙飛舞,黃土飛揚。狂風幾乎能把我颳走。我帶上了口罩,還有防風頭巾,難以呼吸。

沿卡利甘達基河床的徒步也是ACT的精華所在,在全世界海拔最高的河道中徒步感覺非常不錯,儘管沿途景觀比較單一,全部為風蝕地貌,但頗有蒼涼之感。在路上再次偶遇波蘭夫妻。

在路上看到的風光也頗為壯觀,看見遠方,巨大的雪山映入眼膜。山頂雲霧繚繞,看不清廬山真面目。

沿著乾涸的河床走了很遠很遠,天色漸漸昏暗,雪山上的雲霧不停地變幻著姿態。似乎想讓我在這停留,看看這麼千姿百態的一面。

令人心醉的畫面。你以為這樣就完了?不當我轉過頭,看了看背面的天空時,我簡直驚呆了。

這是什麼?雪山!在叢林與天空連接處,暫露一角的雪山。

完。

想了解詳細的知友可以點擊下面鏈接看我寫的遊記哈~洒洒脫脫一萬多字我就不貼在知乎上了:
··腳下地獄,抬眼天堂··獨自一人徒步穿越尼泊爾ACT大環線


你知道洛克線
但你肯定不知道新洛克線

美國探險家洛克曾經徒步考察的最經典線路,香格里拉一詞由此而來。他曾在和朋友的信件中這樣說,「我情願死在這美麗的大山裡也不要在醫院冰冷的床上。」

1928年3月,洛克從木里出發,穿越稻城、亞丁等地,深入貢嘎嶺地區。他兩次穿越稻城亞丁之後,在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發表了他撰寫的文章和拍攝的照片。

1933年4月,詹姆斯·希爾頓(James Hilton)以此約瑟夫·洛克穿越時的文章和照片為素材,尤其是洛克貢嘎嶺三座神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的探險經歷,創作了著名的小說——《消失的地平線》》(Lost Horizon)。人們將小說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稱之為「香格里拉」,同時也在世界範圍內興起了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約瑟夫·洛克探險時從木里穿越到貢嘎嶺地區的這條線路,就是後人所說「洛克線」。

新洛克線:成都-四姑娘山-丹巴-新都橋-理塘-稻城亞丁-雅加埂-海螺溝-成都


四姑娘山

四姑娘山風景區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四姑娘山鎮境內,屬青藏高原邛崍山脈。

由四座綿延不斷的山峰組成,從幺姑娘山(幺妹峰)、三姑娘山、二姑娘山到大姑娘山,其中幺姑娘山海拔6250米,為四川省第二高峰。

四座山峰長年冰雪覆蓋,因幺妹身材最為苗條,素有蜀山之後、東方阿爾卑斯山之稱,與「蜀山之王」貢嘎山遙遙相望。

丹巴黨嶺

黨嶺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西北部的邊耳鄉境內,距縣城68公里。

黨嶺風景秀麗,其雄奇壯美的雪峰、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原始天然的露天溫泉、蒼翠茂密的原始森林、緩緩流淌的清溪、綠茵似毯的草甸、珍奇稀有的動植物共同組成了集觀光、登山、科考、徒步探險等為一體的綜合性山嶽風景旅遊勝地。

稻城亞丁

稻城亞丁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縣香格里拉鎮亞丁村境內,主要由「仙乃日、央邁勇、夏諾多吉」三座神山和周圍的河流、湖泊和高山草甸組成,它的景緻保持著在地球上近絕跡的純粹。

因其獨特的地貌和原生態的自然風光,被譽為「中國香格里拉之魂」,被國際友人譽為「水藍色星球上的最後一片凈土」,是攝影愛好者的天堂。

雅加埂

雅加埂位於四川省甘孜州境內康定縣和瀘定縣之間,是兩縣的界山,屬位於貢嘎山東坡的高山峽谷地帶。雅加埂海拔3830米,扼踞茶馬古道,地勢險峻,是軍事要地,也是中國野生植物的家園。

站在雅加埂標誌石塊前看遠處的雪山,在主峰峰頂左側,還可清楚看到一發生過冰崩的巨大冰蓋。冰崩後的冰蓋如被刀削般,留下長達數百米的橫截面。

現在這裡是四川省甘孜州登山訓練基地。

海螺溝

海螺溝冰川是貢嘎山東坡眾多冰川中的一條,海拔只有2850米,是地球上同緯度的冰川中海拔最低的。

也是中國境內唯一的海洋性冰川,亞洲海拔最低、規模最大的海洋性現代冰川。可惜被霧霾籠罩住的冰川看不到雪山

喜歡戶外旅遊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交流哈 qhw13350849865

我建立了一個戶外資訊交流群 大家在群里就可以直接交流經驗

不用去到處找攻略了


作為一個機構號出現在這個問題可能會讓知乎er有些詫異,因為如果不是親身走過,確實沒有什麼底氣敢來作答,我們敢答這個問題,就一定會對得起「史詩般」這三個字。

「高山深谷,險道如常。國王所住,因此為城。人民服飾,惟有氈衣,地土甚寒,窟穴而居。風雪勁切,人畜相依。國之南界有大雪山,朝融夕結,望若玉峰。」

——這確實是一段史詩,來自北魏楊衒之所撰《洛陽伽藍記》,描述的是1500年前的喀喇昆崙山區。

在喀喇崑崙的深處,有一座世界第二高峰,名叫「喬戈里峰」,被世人稱為K2,海拔8611米,也是中國和巴基斯坦的界峰。1500年過去了,這片土地,幾乎沒有任何變化。下面,和我們一起深入巴基斯坦喀喇崑崙腹地,經歷亂石、暴晒、缺水、凍雨和暴雪,穿過那不知明日路在何方的冰川小徑,穿過雪盲般的恐懼,重現史詩。


以下圖文來自我們團隊的@悟空

——————————


首先送上一段我們自拍自剪的短片,這段視頻展示的是在看到K2前的路程,記得開超清:

視頻封面K2徒步—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雲上之山

「你看到天邊有個白點了么?」 木頭和我同坐靠左側機窗的位置,他在後排拍了拍我的肩膀問道,我眯起眼睛朝機窗外看了一會,厚厚的灰白色雲層和藍天之間,有一個閃亮的白色光斑,我回應到「看到了,那是什麼?一座山?」 隨著飛機的前進,天邊的白斑越來越近,逐漸能看出是一個三角形了,「是山,難道是?」 我努力的在腦海中翻了翻這條航線(烏魯木齊——伊斯蘭堡)所經過區域的地圖,突然意識到了什麼,激動的立刻聲音分貝變的高了一些:「是他!沒錯!是K2!喔~~!!!」 我努力的凝視著那個愈漸清晰的白色三角形,看著他越來越近,突然發現,那不是一座孤獨的山峰!他後面還跟著一排山峰!我幾乎想叫出來:「看吶!K2!喬戈里峰!他著布洛阿特、迦舒布魯姆群峰一起來迎接我們了!」 木頭接到:「南迦帕爾巴特在哪?」 「南迦、南迦……看!他來了!」在K2的南方,我們航線的左前方,南迦帕爾巴特也從雲層中露了出來!

從右至左:K2、布洛阿特峰、迦舒布魯姆群峰

南迦帕爾巴特峰(註:南迦帕爾巴特不屬於喀喇崑崙山脈,它是喜馬拉雅山脈北部末端的最後一座8千米級山峰)

上一次在飛機上看到幾座八千米山峰,還是從6年前從拉薩飛加德滿都的途中,那次是珠峰、洛子、馬卡魯、卓奧友和希夏邦馬。這世界上只有兩條航線可以同時在萬米高空一覽五座八千米山峰,其中一條便是烏魯木齊到伊斯蘭堡的航線上。而不同的是,這條航線上你可以同時看到喀喇崑崙和喜馬拉雅兩大山脈的八千米山峰。至於K2,他太難看到了,連常飛這條航線機長都說過要看到K2太難了,一年中這座山峰沒有幾次露出真容。


是的,和輕易能夠接近的珠峰相比(十幾年前中國一側的公路就已經修到了大本營),從任何一個地方想要一睹K2的芳容,都並不容易,無論從中國一側克勒青河谷方向進入,還是從巴基斯坦一側的斯卡都方向進入,基本都需要往返兩周的時間,而接近的方式對於普通人來說只有一種,就是——徒步。這一次,我們正是要從巴基斯坦一側,以徒步的方式,去接近這座山峰。在世界登山者的心目中,K2是至高無上的金色殿堂,任何人來到這裡,都是帶著如朝聖般的心境前來,希望能碰運氣一睹這座偉大的山峰。確實,能夠看到K2確實需要一定的運氣,因為不僅K2所在的喀喇昆崙山區氣候多變,山峰經常被雲霧遮擋難見真容,而且,這條徒步路線上從斯卡都出發一直到徒步路線的一般終點——冰川交匯之處的堪科迪亞(Concordia),全程完全看不到K2的任何一小部分,只能是在最後堪科迪亞或是在登山大本營停留期間賭賭運氣,而一般徒步旅行者的時間和補給有限,很難停留長時間,通常只有一到兩天的時間而已。這就是為什麼看到K2確實需要一定運氣的原因了,即便你到了山腳下,也未必能看到K2。


K2,海拔8611米,位於東經76.5度,北緯35.9度,中國方面正式名稱「喬戈里」(Qogir,衍生自Chogori)為塔吉克語「高大雄偉」之意。為中國新疆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與巴基斯坦巴控克什米爾的界峰,是巴基斯坦的最高峰,也是中國和世界的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僅次於珠穆朗瑪峰。而「K2」這個稱呼是國際上最常見的名稱,源自1856年西方探險隊首次考察此地區時,標出了喀喇崑崙山脈自西向東的5座主要山峰,各以K1至K5命名。其餘四座分別是「瑪舒布洛姆峰」(K1),「布洛阿特峰」(K3),「加舒爾布魯姆II峰」(K4)與「加舒爾布魯姆I峰」(K5)。早期曾先後稱為Mount Godwin-Austen、Lambha Pahar、Chogori、Kechu V、Dapsang等,唯俱未獲到廣泛應用。


2014年是K2登頂60周年,到處可見巴基斯坦登山隊登頂成功的海報。

——————————


工作

「我沒有問題的,別看我年紀大了,我身體非常好!我完全可以勝任你們的嚮導。」眼前一個看起來有60歲的精瘦的老人,用他稍微有一點口吃的巴基斯坦英語說道,語速非常快,能看出來,他非常想得到這份工作。「烏拉姆」是徒步服務公司為我們雇的徒步嚮導,最初的時候我們感覺還有一些將信將疑,畢竟他看起來年紀比較大了。


徒步中的烏拉姆,墨鏡壞了只能暫時用膠布纏了一下。

若想在K2徒步,必須要僱傭當地的嚮導和背夫,而通過徒步服務公司是普通徒步旅行者能夠選用的方式。選用徒步服務公司的原因,第一是因為任何時候都不要輕視這裡,可能有人說只要給他GPS軌跡即可,這在K2山谷是行不通的,因為徒步過程中絕大部分時間是行走在冰川之上,而這裡是運動型冰川,路每天都隨著冰川的運動崩塌在變化,這也只是天晴的情況,如果遇到糟糕天氣,甚至有可能失去方向。第二個原因,山谷周邊的很多村莊的家庭,幾十年來都在依靠著為登山客和旅行者服務來謀生,我們來這裡徒步旅行所僱用嚮導、背夫和馬夫們的費用,是他們全年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登山和徒步季每年才不過短短3個多月而已(6月底-9月初)。


徒步中的背夫們,帶著的羊是為徒步旅行者準備的唯一的肉類。

其實烏拉姆只有45歲,但自1985年開始,他在K2的山谷中已經工作了長達29年。在2003年以前,烏拉姆是一名巴基斯坦高山偵查兵。「我當年駐守的那個營地就在堪科迪亞上面,海拔在6000多米……」聽他說的第一句我就震驚了。要知道,這裡的人雖然生長在喀喇昆崙山區,但畢竟對高原的適應性不如藏族和夏爾巴人,這個海拔對他們來說確實太高了。「沒有辦法,營地確實就在那麼高的地方,我們要先乘坐直升機抵達一定高度後再爬山上去,營地的一邊是巴控克什米爾、一邊是印控克什米爾。」烏拉姆帶著墨鏡,我看不到他的眼神。「那時候所有吃的東西都是硬邦邦的』塊狀』,常年都一樣的。」我猜他說的應該是軍用罐頭之類的東西。烏拉姆從軍的經歷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是因為從1989年到2003年,是近代印巴戰爭的交火期;二是因為我曾經到過印控克什米爾的卡吉爾小城——當年印巴戰爭的爭端中心(之後我會在另一篇文章中寫道印控克什米爾和拉達克)。


「你開過槍么?」我問了他一個問題,烏拉姆遲疑了一下,雖然帶著墨鏡,我仍然能感覺到他對這個問題顯出了不屑,「當然,那時交火是常有的事。又一次,我在偵查過程中發現印度的直升機正在往我們的『領土』上放人,於是我就先用無線電請示了軍官,隨後援兵很快就到了,我朝印度人開了第一槍。」感覺他對此有點自豪。聊天期間,我忍不住問了一個問題:「烏拉姆,你知道1998年的印巴核危機么?我想那時你們處於極大的危險之中。」他愣了一下,顯然他對這個問題有些吃驚,但他的回答讓我更加吃驚:「核危機?不知道,從來沒有聽說過……」我心想,不會吧,這事全世界都知道了,當時身為巴基斯坦士兵的他卻不知道,我想這個話題沒法進行下去了,及時打住。後來的一路上,我們又沒少討論關於印巴戰爭的事情。


自從1947年8月巴基斯坦獨立後,因為與印度因領土糾紛(即克什米爾問題)於1948年、1965年、1971年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三次印巴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直接造成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1972年7月,印巴雙方簽署了《西姆拉協定》,實現停火。此後雙方多次會談,但未達成任何協議,1989年起,雙方不斷交火,1998年5月巴基斯坦繼印度進行核試驗之後也進行了6次地下核試驗,使緊張局勢加劇。2003年4月,印巴兩國先後表達了重新進行對話的意願,11月25日在實際控制線停火。


從伊斯蘭堡乘坐巴基斯坦航空ATR-42前往斯卡都,這個機型是全世界事故率最高的機型之一。

抵達斯卡都機場。ATR42的最大飛行高度為6000多米,所以在這條航線上,飛機只能在喜馬拉雅和喀喇崑崙巨大的高山峽谷中穿梭飛行。

河谷小鎮斯卡都

——————————


出發

從斯卡都到徒步的起點,一個名叫阿斯科利(Askole)的小村,需要吉普車一天的車程,凌晨5點出發。起初的道路相對平坦,就是灰大了些,隨著山谷漸漸狹窄,路也變的越來越難,大多數時候,懸崖上開出的崎嶇山路只有一個車體那麼寬,腳下便是奔騰咆哮的河流,時而伴隨著小規模的塌方,吉普車也要不時的涉水而過。路途中我們一共換了三輛車,一處因為塌方,一處因為危橋,都需要下車徒步走過去後,換成停在另一邊的車繼續前行,經過一天的顛簸後,我們抵達了K2徒步的起點阿斯科利,並在這裡紮營,準備第二天正式開始的徒步。


我們乘坐的吉普車正在通過弔橋

午餐

——————————


預期

在來K2徒步之前,我曾在尼泊爾、印控拉達克、中國西藏、四川、青海、雲南等地多次高原徒步,所以對高原徒步的情況也算事心中有數,並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把可能出現的情況都預想到了並做了預案。但是,徒步的第一天,就超乎了我們的預期。


第一天徒步起點阿斯科利的海拔是3000米,第一天要從這裡抵達海拔3200米的第一個營地久拉(Jhola),徒步大約需要7小時左右,後來根據GPS軌跡記錄儀顯示,我們這天走了21公里。在高原上一天走21公里尚能接受,但沒想到的是,第一天的河谷路段,有很多段竟然是沙地,河谷沖刷留下的細沙,稍有徒步經驗的人就明白,不怕路長,就怕路軟,穿著徒步鞋走在沙地上,腿使不上勁,走起來深一腳淺一腳的,相當讓人崩潰。除了沙地,亂石路是主要遇見的情況,注意力要集中,否則一不留神就會崴腳,在這個地方崴腳,就意味著整個旅程直接報廢了。


河谷沙地

離開阿斯科利大約一小時路程後,會經過管理站,需要在這裡登記並辦理進山手續。顯然烏拉姆相當不喜歡這裡,在遠遠看到管理站的院子前,烏拉姆就跟我們說:「要小心這些人,他們會索要各種費用,我們的進山許可證是已經辦理好的,費用也交過了,這些人會在這裡還想要一遍,當然,錢就進了他們自己的口袋。」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我進去後就不方便說話了,你們要自己去和他們交涉。」果然如烏拉姆所說的情況,我們都遇到了。和管理站交涉期間,烏拉姆一致坐在那裡低著頭不發聲,我想如果他幫我們說話的話,可能以後他們會找他的各種麻煩的。經過一些簡單的交涉,我們順利通過了管理站,出來後我看到院子中停著一輛新款的路虎衛士,一切彷彿更加明朗了,要知道在喀喇昆崙山區,一個村子的人奮鬥半輩子可能也買不起這一輛車。


管理站院子里停著的路虎衛士越野車

離開河谷路段後徒步道路幾乎沒有過渡的直接上到了懸崖上,很多路段是直接靠人力在懸崖鑿出的缺口上鋪的路。烏拉姆指著一塊幾十米高的岩壁說:「2000年以前這裡沒有路,所有登山的人要走這片岩壁上面過,然後靠繩子把物資放下來…… 那時要徒步20天左右才能抵達登山營地。」我想這就是很多人說的,登K2的難度不僅是因為這座山本身的攀登難度極大,包括氣候條件等,更多的是因為你想要到達這裡,本身就很難,很多人在抵達大本營時就已經消耗了大部分的體能。


懸崖上的徒步者和背夫

徒步途中(照片中的人是我們《加德滿都》指南的作者)

在通過了幾處湍急的河水上顫顫悠悠的弔橋後,我們抵達了久拉營地,此時覺得自己有不錯的高原徒步經驗的我也累的幾乎不想說話。在最後一個弔橋,我們前面的一匹馬因為受驚就掉進了河裡,連同它背上的物資一起被沖的無影無蹤,只留下沿河尋找的馬夫無奈的背影。


馬匹正在通過弔橋,圍了穩定,一個馬夫正在用腳撐住鐵索

——————————


乾渴

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來自腳下幾十米處奔騰咆哮的黃色「泥漿」,對,與其說是河流,不如叫它泥漿。「好渴,水要省著點喝……」我一邊看著這條黃色的大河心想到。此時是徒步第二天的正午時分,喀喇崑崙直射的陽光讓我感覺整個身體都在腫脹,岩石的反光刺的人幾乎睜不開眼,甚至一度出現幻覺。這是K2徒步真實的寫照,一切美好的幻想,都在河谷中揚起的沙塵里幻化為了泡影。


曾做好準備,認為河谷冰川徒步中最不缺的就是水源,我錯了,完全錯了。河谷中除了一些槿棘外幾乎沒有任何植被,更別說可以飲用的水源,而偏偏這次沒有攜帶凈水器,休息時燒開的水也依然是泛著黃色的渾濁液體,只能泡一包茶進去麻痹一下自己的眼睛,苦笑之後一飲而盡。在徒步中,烏拉姆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這個水我可以喝,你們不能喝。」從第二天開始,我們沒有放過任何一個可以將瓶子灌滿「清水」的機會。


奔騰的「泥漿」

——————————


綠洲

「看啊!那裡有一片綠色!」我扭頭對同伴喊了出來,要知道,在這個山谷里,綠色可不是常見的東西。「是樹!居然是樹!真正的樹!」走近了那片綠色之後我感嘆到。沒錯,眼前的這片綠色是一片由十幾顆楊樹組成的綠洲,一條小溪從高處的山崖上流經這裡,這也是為什麼在這裡會看到樹的原因。這是徒步第二天的營地,海拔3450米的帕玉(Payu)。經過連續兩天超過20公里的高原徒步後,在這裡我們將休整一天時間,用以恢復體力。


遠處山坡上的一片綠色便是帕玉(Payu)營地

照片中是我們團隊成員 @悟空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K2徒步路線中的營地。這些營地都是固定的,選址都在有水源也較為平坦安全的地方,可以說設施條件都相當不錯,最令我驚奇的是,大部分營地都有統一樣式的單間鐵皮廁所,廁所里的馬桶竟然有蹲式和坐式的區分,海拔再高一些的便不是固定的鐵皮房子,改為有圍擋的鐵架子。每個營地都有管理員,一方面要負責打掃營地和維護水源,同時也自己經營小賣部,當然,小賣部只有可口可樂賣,隨著海拔的上升,可樂的價格大約在30-60人民幣不等。這也算是一天徒步後的驚喜,很多徒步旅行者都經不住這誘惑,此時價格已經不重要了。


夜幕降臨,我洗漱完後鑽進了帳篷,關上頭燈,突然間感覺一切都寂靜了下來,只剩下空氣中灰塵的味道。不一會的功夫,我覺得漸漸有歌聲傳來,沒錯是歌聲,有節奏的拍子和男人的歌聲傳進了耳朵。我心想反正時間還早,於是又穿好衣服爬出了帳篷,尋著遠處的火光,我慢慢追了過去,拍子的節奏也越來越強,男人的歌聲逐漸響亮,繞過一個土坡後,眼前頓時一亮,大約二十多個嚮導和背夫匯聚在一起,圍著一盞汽燈正在歡歌,強有力的節拍來自眾人的鼓掌,場地中間兩個背夫正在隨著節奏起舞,抑揚頓挫的舞步揚起的灰塵在汽燈的照耀下如金色的雲朵一般,而舞者正踏著這金色的祥雲。


在圍坐人群的中間,正唱著歌的是兩位長者,其中一位便是我們的嚮導烏拉姆,他和另一位長者同時都各抱了一個破舊的汽油桶,拿著一根木棍在引領眾人有節奏的打著節拍。看來烏拉姆在這裡也是相當有江湖地位的啊,我一邊心想著一邊不斷的按下相機快門。「This song for chinese!」眾人中有人喊了一句,於是大家熱烈的鼓掌,我還來不及趕到意外,拍子的節奏已經變了,悠長的歌聲回蕩在喀喇崑崙漆黑的山谷中。


唱歌中的嚮導和背夫們

——————————


冰川

站在帕玉(Payu)營地的山坡上,始終能看到不遠的前方,沿途一直伴隨我們的河流消失在一個巨大的黑色洞里,這是一個冰洞,而覆蓋它的是一片看不到盡頭的龐大的冰川,冰川因表面灰黑色岩石的覆蓋而變的失去了「冰」的本色。這便是全世界最大的高海拔冰川——巴特羅冰川。說是不遠的前方,其實也要走上2個多小時,所謂望山跑死馬。巴特羅的龐大,並不是因為它本身,而是因為它是4座八千米和一群七千、六千米山峰的冰川的彙集之作。從衛星圖片上可以看出,大約二十多條大小冰川共同孕育了巴特羅冰川。而我們,正要進入這片冰川區之中。


走向巴特羅冰川

當你面對巴特羅冰川的時候,除了被它的龐大所震撼,更多的是不安和忐忑,它的確太大了,大到讓你根本找不到哪裡才是登上冰川的小路,只有走到它身邊的時候才能順著自然的規律,逐漸的接近巴特羅的領地。這種感覺就像螻蟻進入大海一般,不是我們進入了它的領地,而是巴特羅逐漸吸納了我們,接受了我們。


一望無際的亂石,和冰。千萬年來陽光的照射,讓表層的冰層融化,導致大量的亂石組成了現代運動冰川的表面。走在其中,深一腳淺一腳,必須隨時保持注意力集中,不然你可能隨時一腳踏進石縫中,或是從冰川的刃脊上摔下去。隨著海拔的升高,冰層逐漸裸露出來,冰也從黑色變成了藍白色的,同時也增加了危險,除了路面變滑,石縫也變成了冰縫。

一望無際的亂石,說好的冰川呢?

其實只是表層的亂石,下面便是黑色的冰川,和想像中的冰川雪融水是不是不太一樣?

若問走在巴特羅冰川上時怎樣一種感受?下面這張照片可能會打碎你的一切想像,但就是這樣。

「你們要緊緊跟著我,不能亂走,這樣才能保障安全,冰川上的冰縫太多了。」烏拉姆在登上冰川前再次強調了這點,「如果萬一距離拉開走散了,你們就找到最近的高處,看那些較大的石頭,如果你看到一些石頭上面還疊著其他的大小石頭,明顯是人擺放的那種,那就是路標。」確實,在巴特羅冰川上,如我開始所說的,冰川每天都在崩塌,路每天都會變化,往來的嚮導和背夫們,就靠著自己的經驗每天都在做著新的路標,誰經過時發現路變了,找到新的路時,就有義務重新再做路標。幾十年來,大家就這樣行走在這條山谷里,這就是傳說中的「巴特羅冰川小徑」,一條沒有路的路。在喀喇崑崙,唯一要遵循的法則,就是自然的法則,一切的一切都由自然建立,也由它來毀滅,周而復始。

第四天,要從海拔3450米的帕玉出發,登上巴特羅冰川後抵達海拔3930米的Khoburche營地,一個建在冰湖邊的營地。這裡有季節性的小溪作為水源,四周被巨大的岩壁環繞,我們抵達這裡的時候正巧遇到一個幾十人組成的多國登山隊下山,這次他們隊伍中有四人成功登頂。由於登山隊的到來,Khoburche營地幾乎被黃色帳篷佔滿,從遠處的山坡望去,隨著夕陽緩慢的下落,營地慢慢變成了金色,彷彿賦予了巴特羅冰川一種特別的生命力。


Khoburche營地和冰湖

晚上背夫們休息的地方,就是這樣用石頭圍起來的一個圈,入夜時他們會罩上一塊塑料布。

第五天,從海拔3930米的Khoburche營地一致沿著冰川前行,抵達海拔4050米的Urdukas營地。Urdukas建在冰川邊一塊山崖的巨石之上,周圍幾條小溪讓這裡布滿了灌木。在這裡,水便是生命力,從營地的選擇上證明了這點,有水就有了一切。這是在K2徒步路線上我特別喜歡的一個營地,居高臨下的地理位置讓這裡的視野極為寬闊,我們的帳篷搭在懸崖之上,一面便是懸崖,只能從另一側出入。營地的旁邊是一處只有幾名士兵鎮守的軍營,軍營外的大石頭上,擺放著幾個刻著人名的盤子,記錄了這裡的一起山難。這天下午,天空逐漸變的陰沉,同時颳起了大風,傍晚時分,雨下了起來。


沿著冰川前行,這天需要橫穿兩處冰舌。

進入Urdukas營地前看到了植被,驚奇的發現懸崖上竟然開出了花朵,在一望無際的冰川上,有點「末日狂花」的味道。

Urdukas營地

正在祈禱的背夫

懸崖上小息

——————————


凍雨

第六天的清晨,被打在帳篷上噼里啪啦的雨點聲吵醒,我心想糟了。要知道,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在雨中的冰川上徒步,並沒有多少人願意這樣做。硬著頭皮爬出帳篷,並沒有什麼心情去洗漱,實在是太冷了,草率的吃了點早飯,熱茶讓一切變的好了一些。8點鐘,在雨中我們繼續上路了…… 一開始還算不錯,感覺早上的熱茶還在身體里發揮著餘熱。大約快到中午的時候,海拔上升到4200米左右,風也變的更大了一些,更糟糕的是,此時身上大部分地方都已經濕透了,風夾雜著冷雨從任何可以灌進來的地方肆意襲擊著,身體明顯感覺到了正在失溫,我數次回頭看看身後不遠處的烏拉姆,他一直堅定的的向前走著。終於看到前方不遠處停下來的馬夫,在一片冰破亂石上,大家決定停下來,在這裡用汽油爐燒些熱水,泡點熱茶取暖。停下來時我的身體已經不能控制的在不斷的發抖,此時,冷雨變成了冰粒,開始重重的砸在我本已經凍的麻木的臉上。


凍雨中重在通過冰川S彎

終於,傍晚我們抵達了海拔4380米的Goro II營地。在凍雨中我們把帳篷搭在一塊有黑色碩石的冰面後,大家紛紛開始圍著汽燈烤起了衣服,大約天快黑的時候,凍雨終於變成了雪花,周圍的天地也變的愈加蒼茫。鑽進睡袋中,才感覺的身底下的冰層開始發揮威力,不僅是鑽進帳篷的寒氣讓人難受,更痛苦的是濕冷的空氣被體溫變成了小水滴,睡袋外面已經全部被打濕了,天色暗下來時,雨點變成了雪花。這這樣在冰冷和潮濕之中,我們度過了第六個晚上。

一處兵營,汽油全部都是用作士兵取暖的燃料。

此時腦海中只有一個念頭,我們能不能看到K2?


——————————


暴雪

在寒冷和潮濕中迎來了第七個清晨,我從睡袋中醒來,看到頭頂的帳篷內帳和外帳似乎是被什麼塊狀物壓的貼到了一起,是雪!我瞬間鑽出睡袋穿好衣服爬了帳篷想去看看什麼情況……


被雪覆蓋的Goro II營地

白色,沒有天空、沒有山、沒有大地,只有白色,一望無際的白色。還等我沒反應過來,呼呼的風夾雜著大片的雪花就鑽進了我沒拉好拉鏈的衣服領子里,頓時清醒了。看起來是事情正朝著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方面玩命飛奔著,正如這鑽進我衣服的毫無方向飛奔的雪花。


在帳篷里吃早飯時,我和朋友們都默不作聲,我們心裡大概都清楚,這是抵達堪科迪亞(Concordia)的最後一天,我們這下可能真的看不到K2了。想到此,不免心情有些沮喪。只有烏拉姆此時看起來好像並沒什麼事兒一樣,我並不抱什麼希望的問他:「烏拉姆,上面天氣會變好么?」烏拉姆看了看我們漫不經心的說到:「誰知道呢,這裡是K2,天氣說變就變。」停頓了片刻後他接著說到:「不過通常來說,如果風從巴基斯坦來,天就變差,如果風從中國來,天就變好。」說完詭異的笑了笑。我伸手試了試風向,風從巴基斯坦來,心想那怎麼辦啊,都到這兒了,只有硬著頭皮上了。


忐忑中,我們一步步跟著烏拉姆的腳印,繼續向上前行了。過了一會風似乎停了,雪並沒有減小,四周一片寂靜。此時的世界,已經不能用蒼茫來形容了,天地間變的幾乎沒有分割界限,只有連成一片的白色,以及星羅棋布般散落在大地上的還沒被雪完全覆蓋的黑色石頭,偶爾裸露出地表的「冰蘑菇」成了你和大地對話的夥伴。大約中午時分,雲層開始向上升了一些,冰川周圍的山谷稍微露了出來,偶爾透出如中國水墨畫般的山體,令人讚歎。時而經過的駝隊成了雪中的風景,時而因剛剛走過的冰裂縫而背脊發涼。不知從何時開始,在雪地里行走感覺變的不再困難了,下午時分,雪仍然在下,天空隱約間透出了些許藍色,周圍低一些的小山露出了尖尖的岩石。


天地間連成了一片白色和偶爾裸露出地表的「冰蘑菇」。

風雪中的駝隊。

走在冰裂縫旁邊。

雲中露出的山峰。

我相當喜歡的一座山,非常符合我們漢字對「山」的定義。

風雪後下午天空露出了一些藍色。

在遠處冰川的界線上,出現了幾個白色圓圓的東西,走近了一看,這個圓圓的鐵球原來是個房子,與此同時,「房子」的門開了,走出個巴基斯坦大兵來!原來裡面還住的有人,是軍營!和士兵寒暄了一下,當他得知我們是中國人後,還沒等我們反應過來,就要請我們喝茶,說話間便去煮開水了…… 等待之餘,另一個士兵就和我們聊上了,因為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友好關係,顯然他們對我們沒有任何戒心,並用蹩腳的英語說道:「China, Pakistan, friends! India, Pakistan, enemy!」然後他用手指了指遠處印控方向的山說到:「There is India army…」然後又指了指中國一側說:「No China army…」我盯著這個圓圓的房子問烏拉姆,這麼冷的地方,他們怎麼取暖?烏拉姆指了指旁邊堆成山的汽油桶說:「就靠這個取暖,當然,如果有太陽的時候,這裡面是相當熱的,你可能不會想在裡面呆著……」


白色球狀的巴基斯坦兵營。

後來我問烏拉姆,為什麼要在這設兵營?會有人從這個地方往返中國和巴基斯坦么?烏拉姆回答到:「有的,有時候那邊有人殺了人,就從這個山谷跑到巴基斯坦來,有時這邊有人殺了人,也是從這裡跑到中國去……」我差點一口茶沒嗆到。他又接了句:「這裡的兵營主要是為了把守K2,要知道印度人可是虎視眈眈呢。」回來後我又查了查地圖,確實,在堪科迪亞以南,印巴並沒有劃定實際控制線。


離開軍營後,本來已經露出的一點藍天又不見了,大雪再次來襲,就這樣,大約2小時後,我們在風雪裡抵達了海拔4650米的堪科迪亞營地,這裡設有常駐的巴基斯坦國際救援隊的帳篷,同時也是海拔8050米的布洛阿特峰登山大本營。從這裡抵達K2登山大本營還需要單程7小時路程,抵達迦舒布魯姆II峰登山大本營需要單程8小時路程。K2位於堪科迪亞(Concordia)的正北方,東面是另外三座八千米級山峰:8050米的布洛阿特峰(Broad Peak)、迦舒布魯姆I峰(Gasherbrum I)和迦舒布魯姆II峰(Gasherbrum II),以及迦舒布魯姆IV、V、VI和Golden Throne (Baltoro Kangri) 等七千米級山峰,正南方是海拔6030米的Mitre Peak,這座山峰雖然只有六千多米,但山峰尖銳陡峭,非常漂亮,而西面則是我們一路走來的巴特羅冰川,還有西面偏南一些的「K1」瑪舒布洛姆峰。由此可見,被這樣一群山峰環抱的堪科迪亞在景觀上是何等的壯觀。可惜,我們抵達的時候仍在下著大雪。


風雪中的堪科迪亞(Concordia)營地。

「以目前的情況看,我們原計劃準備第二天前往的K2大本營必須要做出調整了。」烏拉姆對我們說到:「前面的路上雪已經到大腿這麼深了。」說完他拿手比了比高度。確實,我們上來的路上,最深處的雪已經到小腿了,強行上大本營太危險了,於是我們決定原本計劃中要前往大本營的這天改為在堪科迪亞停留一天,碰碰運氣看天氣是否會轉好。


就這樣,在大雪和幾乎沒有希望的期待中,度過了一夜。


——————————


金山

「啊!K2!出來了!他出來了!」仍在睡夢中的我被瞬間驚醒,有人在外面晃了晃我們的帳篷,帳篷上壓的厚厚的雪似乎掉了幾塊,黃色的帳篷頓時多了幾處金色的光斑,陽光照了上來!我不能抑制自己激動的心情,衣服還沒穿好就裹著睡袋半個身子爬出了帳篷,我靠!糊的!遠處只有白乎乎的一團……頓時我意識到自己沒戴眼鏡,轉身又爬回帳篷去摸眼鏡。當我再次爬出帳篷時,只發出了長長的一聲:「喔~!」厚厚的雲層之上,K2露出了他金字塔般的頂峰,雖然不是全貌,但那刺破雲層的氣勢足以瞬間震撼到每一個人。也曾看過不少山峰的我完全失語了,這便是K2的力量。


帳篷中看到K2露出頂峰。

沒錯,好運降臨了,從清晨厚厚的雲層之上K2隻露出了腦袋,快到正午的時候,整個K2巨大的金字塔形山體已一覽無餘,這便是對徒步旅行者經過長時間跋涉抵達這裡的最好獎賞。在正對K2的位置,我找了塊大石頭坐了下來,安靜的看了一會,突然覺得之前激動的心情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靜,前所未有的平靜。要知道,就在幾個小時以前的夜裡,我甚至對此已經不抱任何希望了,這麼看來,也許當你沒有這麼重的期待的時候,所有這一路經歷的過程,要遠遠重要於看到K2頂峰的這一瞬間,此時此刻,反而喀喇崑崙才會送你一個大大的驚喜。


晴天時的堪科迪亞(Concordia)營地。

K2金字塔般的山形一覽無餘。

接前面的視頻,這段我們錄製的K2延時攝影送給大家,記得開超清:
視頻封面K2延時—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清晨發現營地外大約一公里的距離,出現了很多貓科動物的腳印,要知道K2地區可是出了名的雪豹的樂園。

Concordia營地的廁所,應該能角逐「世界上風景最美的廁所」這一頭銜了,因為它是個真正的「廁所」(K2沿途所有的廁所都是移動的小房子,並且回收排泄物)。由於實在沒什麼人煙,上廁所「不關門」的話,風景是這樣的。

營地上空是Mitre Peak美麗的山峰。

海拔8050米的布洛阿特峰(Broad Peak)。

七千多米的的迦舒布魯姆IV峰擋住了八千米的迦舒布魯姆II峰。

時間過的很快,太陽西斜,四周的雪峰開始慢慢的被逐一染紅,最後一個才是K2,在群峰的注視下,K2經受著一場來自夕陽的洗禮,頂峰從金色慢慢被染成暗紅色,然後沁入無邊的黑暗之中,等待著新的日出。

日落中的K2。

第二天的日出,粉色的雲團圍繞著K2。

堪科迪亞營地的嚮導和背夫們。

——————————


山難

出於好奇,我們問了烏拉姆一個問題:「你在這山谷里29年了,又沒有遇到過什麼危險或事故?」烏拉姆想了一下說:「我從來沒有親身遇到過什麼危險,但是有一次……」顯然,烏拉姆醞釀了一下情緒,接著說:「2008年8月,當時我是一隻登山隊的嚮導兼廚師,我的工作僅到大本營,再往高海拔,就是登山協作的工作了,那隻登山隊遇到了事故。一個韓國人在下山過程中路過一段路繩後,沒有檢查岩釘,按照規矩,每一個經過那段路繩的人,都有義務仔細檢查岩頂,但是韓國人並沒有這麼做,最終這個失誤導致了十幾人死亡,就在下山的時候……」「天啊?!」我們驚呼,他緊接著說:「有6個人活了下來,因為他們在後面更晚些時候下山,走到那段發現繩子沒有了,於是只能呼叫救援,直升機把他們救下來時已經第3天了,後來全部因為凍傷有不同程度的截肢。」所有人都陷入了沉思。2008年8月2日17名登山者從巴基斯坦一側登頂返回時11人遇難,成為K2登山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災難。

註:此處烏拉姆所說關於山難的原因和外部資料有所不同


入夜了,滿天繁星閃爍,銀河在K2和布洛阿特之間划過,彷彿為了紀念那些留在山上的勇者們。

Photo by 木頭

——————————

告別

徒步第九天的清晨,在欣賞了一場完美的日照金山後,我們必須要告別了,接下來的我們還需要花上四天時間撤回到此次徒步的起點阿斯科利(Askole),在那裡將會有一輛車來接我們返回斯卡都。回程的路上,來時被風雪和雲霧遮擋的群山,都一覽無餘的展現出來。在路過了「K1」瑪舒布洛姆峰腳下後冰雪也逐漸融化,此時我們才分辨出那些裸露出地面的冰川,以及更多的冰裂縫。正如之前烏拉姆所說,道路變了,一些來時的冰川塌陷後截斷了本來的道路,只能繞行另尋它路,不時還能迎面遇見往上給軍隊運送物資的駝隊,他們走在巴特羅冰川小徑上,顯得是那麼渺小。


烏拉姆指了指北側的一條冰川山谷說:「看那裡,以前就走這裡去中國,當然,現在也有一些人走這裡……」頓時我好像明白了什麼。

回程時看到了八千米的迦舒布魯姆II峰(人影正上方)

穿行在巨大冰川之中的駝隊

冰川

為部隊運送物資的駝隊

照片中的尖峰是K1瑪舒布魯姆

在一處裸露冰川前的留影

——————————


生活

在堪科迪亞停留的那天,一個年長的背夫帶著一個看起來只有十幾歲的小孩過來,說他受傷了,能不能讓我們給看看。我問烏拉姆他有多大?烏拉姆立刻回答說18歲,是下面村子裡最窮一家的小孩,那個男孩自己不會英語,旁邊其他幾個背夫也說他是十八歲。我心想當我瞎啊,這孩子有十八歲我就跟別人說我二十四!後來我想了想,一定是因為這裡有規定不許十八歲以下的未成年來做背夫工作,可能實在家裡太窮了沒辦法被逼的。看著他單薄的衣衫,在這白雪茫茫的堪科迪亞,他只穿了一件羊毛衫和夾克外套。那位年長的背夫把孩子背面的衣服掀起來,我的天啊!一大片傷口已經有些化膿了,我問道這是怎麼搞的?幾個人一頓討論後,烏拉姆說他是燙傷。「燙傷?!」我還是驚詫了一下,來不及想那麼多了,幾個人開始各自翻出自己的醫藥包,清創水、燙傷膏、醫用紗布逐一用上,剛剛包紮好他的傷口,就有另外幾個背夫也圍了上來,其中一個捂著臉說牙疼的不行了,我一看臉都腫了,給了他定量的消炎藥,另外還有幾個一併處理好後,看了看烏拉姆,他笑了笑說:「大概因為你們是中國人。」


為營地背夫治傷

徒步回程的倒數第二天,又是受傷的那個孩子,我們看到他坐在河谷邊上低著頭,身邊沒有行李。烏拉姆上前問了問情況後告訴我們說那個孩子渾身無力,而且一直吐,吃東西喝水都會吐。我有點緊張了,第一反應會不會是哪個傷口之前化膿感染了?難道引起敗血症了?不可能不可能,想了想還是給了他一點水,男孩喝了後沒幾分鐘,就全吐出來了。還好這裡離營地已經不遠了,大約半小時就可以到,在抵達營地後,嚮導在地方鋪了墊子讓那男孩躺下並給他蓋了毯子。我盯著男孩想了一會,恍然大悟,是中暑!對了,因為毒辣的太陽讓他中暑了!問題是當地人並不知道「中暑」是一種什麼病,在指著太陽形容了半天「Hot! Hot!」後,大家終於明白了。幸好我的醫藥包里備有仁丹這種中國神物,問題順利解決後我把剩下的也留給了他,第二天看到男孩已經完全恢復了。


「你在非登山徒步季都做些什麼?是干農活么?」徒步中我們問了烏拉姆這個問題,引發了他一大串的回答:「不,我們不太做農活,雖然家裡有一些地。帶完你們這一趟,我先回趟家,然後就去卡拉奇或拉合爾這幾個大城市找工作了,我可以做廚子、保安等等,這樣才能賺夠一年養家的錢。」「哦?你有幾個孩子?一年需要賺多少呢?」烏拉姆並不避諱這個問題:「我家裡有兩個老婆和三個孩子,我一年大概要賺到一千美金就夠養活全家了。如果運氣好,登山季就能賺夠大部分錢,這樣不用全年都在外面奔波。」要知道,像烏拉姆這樣在山谷中工作了29年的嚮導,一年登山季才能賺得這麼少的錢,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問很多背夫時,他們都表達了將來自己要做嚮導的意願,所以稍微會一些英文的背夫之遙得空就會和你說話,因為這樣他們可以練習英文。


在下山途中我們還注意到一個細節,凡是迎面走過來的人,無論是誰都會主動上前和烏拉姆握手寒暄,再加上之前晚上背夫聚會唱歌的時候他也坐在最中間的位置,由此可見烏拉姆在山谷中是非常受人尊敬的。我們也和他開玩笑說:「烏拉姆,你認識這山谷里的每一個人,這裡的每一個人也都認識你!」烏拉姆顯得並不太在意:「也許,不過有的人說烏拉姆好,有的人說烏拉姆不好,就是這樣。」我們立刻回到:「不不,烏拉姆,你是非常非常好的嚮導,你認識這裡的每一塊石頭!」烏拉姆嘆了一口氣說:「也許,我在這裡快30年了,等到我有一天老了,走不動了,人們不會記得我……」他停頓了一下接著說了一句:「山不會記得我。」


在堪科迪亞營地的烏拉姆。

最後,送上一段我們用Google Earth製作的巴基斯坦K2徒步路線3D地圖,帶你從空中俯瞰這段史詩般的旅程,上文提到的各個營地在視頻中也都做了標註:
視頻封面巴基斯坦K2徒步路線3D地圖—在線播放—優酷網,視頻高清在線觀看視頻

——————————


以上,是我們這次「史詩般」的徒步旅行,用一篇知乎文章獻給我們的編輯團隊和世界各地的作者。不要詫異為什麼是機構號來作答,機構號的背後也是人。窮游錦囊App是我們團隊的作品,希望能在旅行中幫到大家。


P.S.由於不能答兩次,所以這次只講K2,之後會在文章中再寫一條路線。

end


看了排名第一的答案不開心,居然把史詩般的ABC一句話帶過了。尼泊爾ABC大環小環那可都是史詩級的風景和體驗啊!

搬舊文章過來介紹一下,多圖殺貓。

A 一步步接近雪山的過程是種奇妙的體驗

博卡拉往北是廣闊的安娜普納保護區(Annapurna Conservation Area),其中包含幾百座6000米級山峰,隸屬於喜馬拉雅山脈的安娜普納系列山峰是最出名的幾座。安娜普納1號峰海拔8091米,是世界第十高峰,也是第一座被人類征服的8000米級山峰。法國傾全國的工業力量武裝了一隻登山隊,隊員們不辱使命,於1951年5月登上安娜普納1號峰的峰頂,當時的登山隊長Maurice Herzog將登山過程寫成了一本出名的書《安娜普納:首次征服一座8000米級山峰》(Annapurna: The First Conquest of an 8, 000-Meter Peak)。當時全世界的人都認為8000米以上的山峰是不可能被人類征服的,但是安娜普納的被征服打破了這一觀點。高海拔登山活動在此後掀起了一個高潮,不出十年,珠穆朗瑪峰等數個8000米級山峰相繼被人類征服。因此,人們普遍認為,海拔高度遠不如珠穆朗瑪峰的安娜普納峰在登山史上的地位不比珠穆朗瑪峰低。

安娜普納峰南側有一座海拔為4130米的登山大本營(Annapurna Base Camp,簡稱ABC),僅僅在博卡拉以北不到100公里的地方。博卡拉北面有一些公路到附近幾個小的鎮子,但是從這些小鎮再要往北去到大本營ABC,就只能靠徒步了。
博卡拉海拔僅僅有1000米不到,所以去往登山大本營的路上一路海拔變化非常大,幾天里要從熱帶走到寒帶,再走回來。而徒步過程非常艱辛,如果來回都走一條路的話,想必會非常無聊,於是人們開發出了徒步環線,也就是從博卡拉到附近的小鎮Nayapool之後,先向西北去普恩山(Poon Hill),在那裡可以遠眺安娜普納峰和同樣是8000米級山峰的道拉吉里峰。然後從普恩山一路向東走到Chhomrong,然後向東北走到登山大本營。下山的時候到Chhomrong,然後沿另一條路返回Nayapool。這條徒步線路被稱為ABC小環線 (ABC Circuit),你有時候也會看到人們加上兩個詳細的主要地點比如ABC+Poon Hill Circuit這樣。此外你當然也可以只去Poon Hill,這叫Poon Hill Circuit,普恩山小環線;或者只去ABC,這叫ABC Sanctuary Trek。來旅行的時候,你只需要記住這三個名詞,然後在博卡拉隨便一個旅行社問問報價就可以出發了。博卡拉遊人如織,旅行社之間競爭激烈,於是尼泊爾人不得不誠信經營,所以其實各個旅行社之間的報價不會差太多。
精明的中國人喜歡在出發之前從網上論壇上看別人的遊記和攻略,記下別人旅行用的價錢,到了博卡拉之後企圖以此殺價。但是旅行本來就有旺季和淡季之分,別人淡季的攻略不一定適合你旺季的情況,而且就算你和別人遊記里出行的時段相近,年份與年份之間的物價水平也不盡相同。所以如果你不是太囊中羞澀的話,旅行的導遊費交通費和手續費只要貨比三家選一家就差不多了。當然購物買紀念品什麼的還是可以大膽殺價的。
』3月31日,旅途第一天,早上我在博卡拉醒來,走到旅館的陽台外向東北方一望,驚訝地看到遠處山外更遠的雪山顯露了出來,像一把利劍刺向天空。我問旅店的小哥,ABC的行程會去到那裡嗎?小哥英語令人著急,但是還是結結巴巴地告訴我,左邊,平的地方,你們會站在那個點看雪山。我馬上就對這一趟簡直要走到天邊的旅程充滿了期待。

幾個小時後我們就來到了Nayapool北側的山谷里,道路兩側的山峰直聳如雲,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更別說看見雪山了。再加上山區下午通常是陰雨天氣,惱人的雨水讓初行的我非常難受。因為第一次背這麼重的背包出行,身體尚未適應,上坡的過程中大量出汗,只穿個背心都嫌熱,套個雨衣簡直就像是進了蒸籠,不知道是該脫了雨衣減少汗水還是該穿上雨衣減少雨水。糾結地在時停時下的雨中走了幾個小時,就到了第一日的目的地Tikhedhunga,休息在一處道旁的旅館裡。

這是一個家庭式旅館,磚木小二樓,樓上三間客房,樓下是餐廳廚房以及老闆家人的住處,簡陋但是乾淨整潔。上二樓的樓梯下面是狗窩,有一條大狗橫躺在樓梯下面睡覺,絲毫不理會上上下下的客人。進到房間里,我脫下外衣外褲以及護膝護踝等各種裝備,往鋪著白床單的床上一躺,疲倦讓我感覺自己被床整個包了起來。這時屋外又下起了雨,細細的雨絲敲打著窗戶上的玻璃,而嘩嘩的聲音也從門外隨著清新的空氣湧進屋來。我突然想起初中的時候寫日記說「最盼望能夠到一個下著細雨的山谷里,坐在一間小木屋的屋檐下,手裡拿著一本《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書」。我現在到了我夢想中的地方,可是我手邊沒有可以立刻拿來裝小清新的書,而且累得只能像狗一樣躺在床上。在香港的時候我常常晚上失眠,然而這一晚我頭一沾枕頭就睡著了,足足睡了8個小時。

於是4月1日,旅途第二天,早上我又像狗一樣充滿了生機活力。大家急不可耐地再度踏上旅程。出發沒多久我們就遇到一座高得看不見邊的大山,石階陡峭得像是前一個人踩在後一個人頭上才能再上一階。太陽剛剛升起,山谷霧氣瀰漫,光線柔和,昨夜的雨把滿山的樹葉洗得翠綠可愛,登山的人們全都興緻高漲。我調整好登山杖和護膝,一步一步走上石階去,慢慢地超越身邊的人。登山的奇妙之處在於,你很容易進入一個穩定的生理和心理狀態,你感受到力量在大腿和扶著登山杖的手臂上聚集,然後它們像風一樣給你令人欣喜的上升感,接著你觸及到了下一個堅實的台階。力量聚集和轉化的間隙,你還能夠感受到吸進體內的空氣消散在身體里,然後變成力量的源泉。你頭腦平靜,心緒澄明如水,你從未和自己的內在世界靠得這麼近。

「看,雪山!」人們用各種語言喊道。我抬頭一看,這山過去那山高,而那山頂上的天空有一小片白色的發光區域白得很不真實,原來是一座雪山在好幾道山外俯看我們。我向著石階山道往上望去,山道上各處散布著人群指點著雪山的方向,想來爬得越高,就能看到更多雪山的面貌了吧。於是我繼續努力向上爬去。太陽越來越烈,我不得不脫掉外套只留下背心,大量的汗水讓我感覺不到陽光的炙烤。

這一天都在山谷中爬升,雪山在山谷外時隱時現,就像是一個靠在幼兒園外牆上的大人在探頭看孩子們玩耍(如果我是在《進擊的巨人》開播之後才去的話,可能會想到另一個場景罷)。我們一日之中所處位置的海拔提升了1500多米,氣溫漸漸低了下來,尼泊爾的國花杜鵑,開始盛開在了道路兩旁。在海拔2800米的Ghorepani附近,杜鵑花海在漫山遍野燦爛著。

4月2日,旅途第三天,早晨5點鐘我們就爬起身來,啟程到Ghorepani附近的Poon Hill去看日出。Poon Hill翻譯為普恩山,當地居民早在幾千年前就開始登上普恩山觀賞周圍的美景。在海拔3210米的普恩山頂上,正北方是道拉吉里峰,東方偏北是安娜普納的兩座山峰,還有小一點的魚尾峰。魚尾峰就是我在博卡拉見到的那座利刃般的雪山。嚮導指著魚尾峰和安娜普納南峰之間的山谷說,我們要走到那個地方去。

日出之前,世界都在沉睡。從普恩山往北看去,從我們站的位置到道拉吉里峰之間是一條藍色的深淵,道拉吉里峰如同卧著的獅子一般巍然不動,黎明前的夜空給她鋪上了一層藍色的神秘色彩。而東方的安娜普納峰身後是未升起的晨曦,天空這一個區域的深藍色慢慢下降到純凈的白色。

不久,著名的普恩山日出展現在了人們眼前。此生之前我沒有一個早晨像現在這樣熱切地盼望朝陽,並且被陽光的壯美所震撼。

這時道拉吉里峰也蘇醒了過來。天地之間再無其他的事物可以站在這裡與之爭雄。

人們在普恩山上流連忘返。但是各個小團體的導遊們紛紛催促人們上路,因為前面還有「even more beautiful」的風景。我們匆匆下山,回到Ghorepani吃早餐,這才發現原來我們旅館的窗外就能直直地看到安娜普納峰。

我們啟程一路向東出發,先爬上了一座大山升到海拔3400米的地方,然後沿著一個陡峭的山谷降到了海拔2500米,在日落之前來到了Tarapani。在我的身體適應了15公斤的背包之後,上山下山都非常得心應手,有了更多閑精力去看風景,於是我開始把單反掛在脖子上。

Ghorepani東側的Gurung Hill沒有西側的Poon Hill出名可能僅僅是因為沒法看日出,但其實從Gurung Hill上環顧四周,風景都不比Poon Hill差。

小鎮Tarapani是一個行程中關鍵的中轉點,如果行走普恩山小環線,那麼這一站將是最靠近安娜普納山的地方,此後的路線將轉向南,返回博卡拉。最靠近安娜普納山的地方自然不會虧待她的遊客,這裡的星空、日出都很漂亮。運氣好的話,你還可以在附近看到一種白頭腹黑猴。

4月3日,旅途第四天,我們繼續向東出發,在布滿梯田的山坡上快速下降到河谷,然後再爬上另一道山坡,走過Chhomrong之後在雨中又一次快速下降到河谷,然後奮力爬到了海拔3200米的Sinuwa。通常旅行者們認為,第四天是全程最辛苦的一日,因為全天的海拔升降總計超過了2500米,而且兩道河谷前後的路都非常陡峭,爬起來異常吃力。我已經回憶不起來一路上我都在想什麼,是依然能夠保持「穩定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呢,還是累得跟狗一樣只求背包上能伸出螺旋槳帶我飛過河谷去。記得清楚的只有兩件事,一件是尼泊爾的狗都好可愛啊;另一件是我在Chhomrong之後下河谷的路上結結實實地摔了一跤,登山杖被壓彎了,用了畢生精力才把它掰直。

到達Sinuwa之後回頭向東看去,我們早上啟程的Tarapani已經是三道山脈之外的遠方了。

而向西看去,我們將要進入安娜普納山脈和魚尾峰山脈之間的山谷。

4月4日,旅途第五天,這一天我們都在沿著山谷上行,氣溫越來越低,我們離雪線也越來越近,最後我們終於走到了和雪線相平的地方。晚上到達了Deurali,嚮導帶我們去一家叫做香格里拉的旅店。在全世界各地給自己起名叫做香格里拉的旅店裡,比這一間破舊簡陋的目測不超過三家。我們狗一樣地走進旅店,卻被告知客滿,沒有地方睡。嚮導和店家討論了討論,決定讓我們睡嚮導和背夫們平時睡的通鋪。

這裡我想談談尼泊爾徒步旅行的另一面:同行的尼泊爾人們。如果你有錢,可以雇當地的尼泊爾背夫幫忙背行李同行。一路上你可以輕鬆上山各種拍照各種玩,把疲勞留給背夫們。背夫們還會做嚮導,以及幫忙提前定旅店,讓你不用自己考慮找路和找住宿這些麻煩。每天晚上到達一個住宿的地方之後,你就休息在房間里,或者四處轉轉,而這個時候背夫會幫你整理各種後勤工作,比如訂晚餐,拿被褥等等。尼泊爾山中雖然偏僻,但是沿途的住宿點條件都很不錯,假如你旅途的資金很充裕,可以點各種昂貴但是還算可口的美食,吃得像個土著國王,天天洗熱水澡。然而背夫們過怎樣的生活呢?首先他們吃得東西非常簡單,頓頓都是米飯加上傳統的尼泊爾咖喱,只有一些豆子可以提供蛋白質;其次他們住宿的條件很差,旅館的餐廳晚上會改成通鋪,所有住客們的背夫都睡在一起。不管白天出多少汗,他們沒法換衣服,也沒法洗澡,因為他們的力量只足夠幫遊客背東西。我們同行的4個人,我沒有讓背夫幫我背包,而其他3個人一起雇了兩個背夫。

作為一家號稱香格里拉的旅店,我們今晚住的這家店非常不凡的一點就是他的餐廳有兩間,一間改成通鋪可以睡10個背夫,6個人睡在凳子上,4個人睡在桌子上,另一間改成通鋪可以睡6個人,4個人睡凳子上,2個人睡桌子上。店家收拾出小的那一間給我們同行的4人睡。

餐廳的牆只不過是木板條拼成的,還被煙熏得黑漆漆的。因為靠近廚房,滿屋都是煤油味,也沒有乾淨的床單和像樣的被子。不過同行的一位朋友因為高反和疲勞生了病,所以大家沒多想就住下了。然而第二天我才想到這個問題:我們睡了背夫的地方,那麼有6個背夫去睡哪裡了呢?我去問我們的背夫,他們兩個就在這6人當中,老背夫,也是前文提過的嚮導,說:「somewhere else, under the roof.」 我突然感覺很內疚。因為早上我是被凍醒的,如果走風漏氣的餐廳都這麼冷的話,那麼那個somewhere else一定更加不好受。

然而英語都不是大家的母語,我說不出什麼像樣的話去表達歉意,他們也不一定能聽懂。唯一讓我稍稍舒心的是,一路上我沒有用我的裝備讓他們兩個人過於受累。這件事讓我覺得,尼泊爾人都是很好的人。

4月5日,旅途第六天,這一天我們從海拔3200米的Deurali早早出發,先去海拔3700米的魚尾峰大本營,然後去4100米的ABC。早晨6點我們就踏上了旅途,因為嚮導說山裡氣候多變,中午之後很可能下雪,如果在到達ABC之前被大雪擋在路上會是很糟糕的事情。不過早晨的山谷危機四伏,氣溫還沒有升起到零度以上,而我們需要多次穿越從雪山上流下來的大河Modi,有的時候不得不踩著河裡的石頭過河。而這些石頭在寒冷的清晨都會覆蓋著一層看不出來但是光滑無比的薄冰,如果不慎踩上去滑倒到冰冷的河水裡,後果是災難性的。這種東西過於惱人,於是還有個自己專屬的名詞叫做verglas,這是我為數不多幾個還記得的GRE辭彙之一。提醒後面的老外,石頭上有verglas,他們馬上一幅嚇尿了的表情。我們兩個背夫當中年紀較小的一個以及我們的一個團友都不幸踩進水裡弄濕了鞋。這會讓他們在之後的路程中非常難熬。一直到我們走到魚尾峰大本營,太陽從魚尾峰背後升起,他們才有機會晾一晾鞋。

在魚尾峰大本營,我們了解到原來海拔僅僅6993米的魚尾峰依然是未曾被人類登頂的處女峰。據說她利刃般的尖頂周圍完全沒有上去的路線,幾十年來登山家們一再嘗試,但是都以失敗甚至死亡告終,於是後來就像梅里雪山一樣,政府宣布她是一座禁止攀爬的聖峰。魚尾峰大本營沒有廢棄,如今它就像ABC環線上所有的中途休息點一樣,提供給遊客歇腳和住宿的地方。

這時山谷開闊起來,從魚尾峰腳下到正西方的安娜普納登山大本營ABC是一個長達2公里,海拔400米左右的大上坡,這一塊區域被十幾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環繞,雪過天晴的時候風景非常美,就像我們第二天將要看到的那樣。從魚尾峰大本營起步的時候,我感覺非常不好,大腦一片空白,太陽穴像是有鎚子在敲。然而終點激勵著我前進,我的步伐依然是隊友之中最快的。

路上,我看到一個鬚髮全白的外國老爺爺帶著他同樣頭髮花白的姑娘一起走向ABC。他背上的背包足有我的背包的兩倍大,而他的年齡顯然不止我的兩倍大。頭髮花白的老爺爺這一路上見了很多,但是這一個最讓我有感觸。我突然想起來之前看過一個微博,組圖是一個帥氣的外國老爺爺各種英俊爆表,配文是:「想活成什麼樣,通常與歲月無關。」 但願我幾十年以後依然能夠帶著自己一樣老去的姑娘一起爬ABC啊。想到這裡,我的高反癥狀都消失了。我走上前去和老爺爺搭話,他得州老牛仔一般的口音讓我沒聽懂幾句他說的話,而老爺爺的老姑娘根本不理我,自顧自地往前走。

我們到達ABC 20分鐘後,馬上下起了大雪,再晚來一些就要被大雪擋住了,不得不感慨自己人品實在是太好了。然而感慨完又憂傷起來,如果雪一直下,晚上看不到星星怎麼辦?我把一個重達1公斤的三腳架背在身上,6天對它做了幾萬焦的功,不能無功而返呀。然而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著急也沒有辦法。好在後來事實證明,老天沒有虧待我。

B 在大學之外,我從未再見過ABC旅店這麼國際化的地方
ABC一共有三間旅館,每間都有一個大餐廳和若干客房。每天有幾十位遊客以及幾十位尼泊爾人在這裡過夜。除了來來往往的遊客,每天還會有一班運輸隊從山下把生活必需品送上山來。所以可想而知,這裡的物價非常貴,吃一頓好飯要花100多人民幣,而這好飯也僅僅是土著國王的水平。

我是趁復活節假期來登山的,而這個假期是整個西方世界共有的假期,所以來ABC的遊客以白人為主。我問我們的嚮導,中國人多麼?嚮導說,中國人不多,韓國人多。這一點的確也可以從餐廳的留言板上看出來。很多來過的團體都會在留言板或者旅館的牆上留下團體徽標、旗幟或者什麼東西,比「XX到此一游」相對文明而且高大上一點,大略看看,韓國人留下的標誌確實比中國人留的多。

而這裡也是一個認識來自很多非主流國家的地方。整個旅途中,整個八國聯軍都遇到過了,此外還有智利、沙特、愛爾蘭、以色列等等平常基本接觸不到的國家的人。

當然這些非主流國家以及八國聯軍的人也會在世界的另一個地方聚集起來,比如香港科技大學。但是他們在其他地方通常更對喝酒以及hang out感興趣,聚集在像ABC這樣被風雪阻在室內除了與亞洲屌絲聊天之外沒什麼可乾的場所機會著實不多。

所以在風雪交加的下午你走進餐廳,就可以和很多外國人一起坐在桌邊聊天。我和我的同伴是屋裡唯一的一組中國人。右手邊的澳大利亞女生去過很多國家旅行,她給我介紹了自己用的凈水設備,一支筆一樣小小的紫外線燈,「在印度我都是喝當地的自來水哦」,她說。左手邊的荷蘭女生是和媽媽一起來的,她去年在尼泊爾南部的山區做志願者,非常喜歡尼泊爾人的熱情好客,所以今年帶媽媽過來玩。對面的大叔是Credit Swiss的高管,他的妻子長得很美,他們的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都很可愛,當他們知道我們是中國人的時候,小女孩羞羞答答地用中文說:「你好~」 媽媽解釋說,他們有在上中文課。我的做金融業的同伴抓緊時間social了一下,要了大叔的一張名片。有個美國女生看了一下手錶,然後去用ABC里的衛星電話給國內的朋友打電話祝生日快樂,她高興地對著世界另一頭說:「我在安娜普納,這裡的雪美極了!」

還有很多人沒有參與聊天,他們幾乎人手一本書在埋頭默默地看,讓我們不太好意思掏出牌來打。於是我寫了很多明信片。有一些瞬間大家都不說話,屋裡安安靜靜的,只能聽到外面呼呼的風聲,氣氛很好。如果這裡不是物價太高,多住幾日也是很好的事情。後來聽說路上碰到的一組中國姑娘們在另一個旅店的餐廳里高聲打牌,談笑風生,深感遺憾,還好沒有和他們碰到。

我又注意到餐廳的牆上貼著一張悼詞一樣的東西,上面講到,一位叫做Anatoli Boukreev的俄羅斯登山家在1996年嘗試在安娜普納南側開闢一條新的路線時不幸遇到雪崩身亡。他是蘇聯時代俄羅斯最傑出的登山家之一,保持了多座山峰的無氧登山記錄。悼詞中深情地懷念了他高尚的為人和友善的性格,還引用了一些他的話作為紀念。「登山對我來說,是一種信仰,」登山家這樣說道,「我在群山中讚美造物主,我在群山中重生。」

我不禁想到《歸墟》裡面的話:「人生一世,有的人想死在床上,有的人想死在戰場上,有的人則不在乎死在哪裡,只想死在心所極處、目所窮處、山之絕頂、滄海盡頭。」

想到這裡,恨不得早生七十年陪Maurice Herzog登上安娜普納。百感交集,無奈胸無點墨,不能即興賦詩一首並翻譯成英雄雙行體嚇尿滿屋的外國人,情感激蕩不能自已,於是出門堆了個雪人。

C 當我身處群山的時候,我能聽到上帝的聲音
徒步的生活簡單得像住在山裡的狗,每天白天悶頭走,晚上10點倒頭就睡,早上6點就起床準備出發。雖然我們到達ABC之後激動無比,但是早睡覺還是必須的,第一因為當晚大雪依然未停,沒法出去逛;第二因為這裡方圓十幾公里都沒有人煙,出去逛毛也看不到;第三因為第二天就要離開ABC下山去,依然需要養精蓄銳。

4月5日晚上9點,我把帶來的衣服全部穿在身上,依然感覺手凍得像鐵鉗一樣。我哆嗦著鑽進睡袋裡,再蓋上厚毛毯,悶悶不樂地想難道這趟旅程就要這麼在風雪中結束了,不過身上的疲倦讓我還是很快睡著了。

當我再次睜眼的時候,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感覺。彷彿從睡下到現在,僅僅是一眨眼的功夫。我從睡袋中坐起來,活動活動身體,疲倦遠離我而去了。我摸黑下床,掏出單反和三腳架,然後推門出去。接著就看到了滿天星斗。

這時是凌晨三點半鐘,雪不知道什麼時候停了。四下無人,我只能聽到風的呼嘯聲。這聲音似乎來自遠方的山頂,也似乎直接來自頭頂的星空。我情不自禁地在雪地里跪下讚美上帝,感謝他讓我在歷經磨難之後來到這個地方。

銀河繼續莊嚴地移動著,不久就轉過了一個角度。

上帝對我的讚美無動於衷,他給我唯一的啟示是:在雪地里凍久了會想去便便。於是我按下B門,匆匆去上廁所。上完廁所發現,沖廁所的一大桶水已經凍住了。我非常焦急,因為說不定再隔一會兒我的便便也會凍住,然後凍在廁所里下不去,這樣太難為情了。於是我奮力在水桶里鑿了半天,終於把表面的冰敲破,取出了下面的水。我的便便非常爭氣,順利地被沖走了。

我回去看我的相機,再度按下B門,於是得到了這張照片。


我在雪中凝視著來時的山谷。和壯闊的銀河相比,魚尾峰顯得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小土丘。我們在世間勞碌一生,所有的功名或者罪惡,謊言或者真相,堅定或者消極,都不過是宇宙旋轉的一瞬間。因此,我們要想在世間留下微不足道的痕迹,就該向著銀河這樣更廣闊的地方進發啊。

不久,月亮升了起來。月光照亮了整個山谷。我從不知道原來星月爭輝的夜晚可以亮如白晝,而且比白晝更加祥和、溫柔、安寧。我在雪裡慢慢走著,聽著腳踩在鬆軟雪地上的吱吱聲。我慢慢走到北面的安娜普納冰川邊上才再返回來,這一次星空下的漫步給我帶來的心靈上的寧靜感直到今天都沒有消退。

D 塵世里何處有雪山
4月6日我們動身返回博卡拉。下山要比上山快得多,我們只用一天就走完了來時兩天的路程,4月8日就回到了博卡拉。
下山之後一連好幾天我都提不起興趣去其他地方逛,只是偶爾在街上調戲一下外國小清新。4月10日我們去玩了滑翔傘,這是一個糟糕的經歷,我居然暈傘。後來等我們回到加德滿都、昆明、深圳最後回到香港之後,我每天都睏倦得像狗一樣,還有幾天拉肚子的問題。後來才知道,這些問題就是傳說中的「醉氧」,從高海拔地區返回低海拔地區的不適感。4月17日的時候我坐在香港清水灣的海邊,簡直不能相信10天前我還在海拔4000米的雪地里,只穿著短袖和單褲高速奔下積雪覆蓋著的冰河。


所謂「史詩級」的路線有些是大家公認的,有些是部分人的主觀判斷
公認的數來數去沒有爭議的就那麼幾條,有爭議的可能就多了
分享16條國人走過的世界級經典線路分享給大家!
另翻完高票回答,基本沒有看到國內的路線,略可惜!
所以首推線路我推薦梅里雪山外轉山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

1.身心的修行與輪迴——梅里雪山外轉山

時間:14天
特色:藏傳佛教羊年轉山的驚險路線。
線路難度:2星
撰文/圖片 何亦紅

轉山,是作為藏傳佛教一種祈願方式。相傳卡瓦格博原為苯教神山,後被蓮花生大士收服,成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圍繞它的外轉經路線已有超過700年的歷史,同時梅里雪山附近地區景色壯美、氣候多樣、地形地貌複雜,走外轉經路線可謂是對梅里地區的自然、人文景觀的全面體驗。但由於線路時間較長,迄今走外轉經路線的徒步者遠少於走內轉經路線的。

較之已被世人熟知的岡仁波齊,梅里轉經路線沒有接近人類吸氧極限的致命海拔,但它苦行僧般的行程也足以令許多人崩潰——每天海拔跨度1000米左右,一天也許需要翻越好幾個山頭穿越許多樹林,最低海拔1800米的扎那小鎮(察瓦龍鄉),最高海拔4800米的說拉埡口,歷盡艱辛,跨越兩省三縣(雲南德欽縣,西藏察隅縣,西藏左貢縣再回到雲南德欽縣),近220公里的高原徒步行走——沒有信仰的支撐,沒有對大自然的敬畏,也並不容易完成。

這條線路每年有七個月的時間都是大雪封山期,主要是11月到下一年的5月。在這一期間,多克拉卡埡口(海拔4479米)和說拉埡口均雪深沒膝甚至齊腰,無法逾越,危險異常且寒冷異常。而9月相對更容易趕上雨水,所以通常在6~8月是最佳的轉山時節。

這是一條與大自然合為一體的徒步路線,也是與超自然力量進行對話的心行之路,一條連通信徒與天堂的路線。沿途置身於原始森林、高原冰川、雪山埡口與瀑布溪流之間,與朝拜的藏族同胞同行,就像進入宗教描述的世界,轉山轉水轉佛塔,這裡是人神共居的世外桃源。

2.穿越冰川走廊——克勒青河谷徒步線路

時間:22天
特色:除南北極外,觀賞冰川最佳目的地。
線路難度:4星
撰文/圖片 汗斯

克勒青河谷,這個在網路上信息量極少的區域名稱,位於中印巴三國交界的喀喇崑崙山脈,中國和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區。這裡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脈,卻應是最美的山脈,古絲綢之路,世界上極高的雪峰和最長的冰川密集於此,這裡是探險家的樂園。

作為世界上山嶽冰川最為發達的山系,克勒青河谷成為觀看冰川地貌最佳的地域。幸運的是這裡接近性良好,安全係數高是探訪這裡的先決條件,也正是基於這些優勢條件,一場精緻的冰川之旅才得以成形。

這裡是喀喇崑崙山脈四座八千米集結地:喬戈里峰(K2)、迦舒布魯姆I峰、迦舒布魯姆II峰、布洛阿特峰,還有這些山峰和周邊海拔七千多米山峰發育的冰川,也是這個星球上最發達的山嶽性冰川,有音蘇蓋提冰川、特拉木坎力冰川、迦舒布魯姆冰川、木斯塔冰川,還有數條巨型的冰川。

蔓峰·尋峰的隊伍曾三次踏入這片區域,拍攝了很多山峰和冰川的影像資料,每次進入都會有新的發現。

這一片不適宜人類居住的高寒地區,被稱為喀喇崑崙的走廊,由於屬於敏感地區,這裡也很少有國外的登山隊進入,每次和國外的朋友談論起這塊區域時,他們都表現出極強的興趣。

我們第一次進入這塊區域時,就發現了能穿越特拉姆凱里冰川的冰洞,這個冰洞就是連接克勒青河谷上半段的主要通道,為以後整個穿通克勒青河谷,拍攝後邊的幾大冰川區域提供了很好的條件。

第二次進入克勒青河時,我們在音蘇蓋提河谷拍攝了音蘇蓋提冰川和還有其他未知名的冰川。拍攝了音蘇蓋提河谷圍繞的一座漂亮的山峰,都屬於首次。第三次進入克勒青河谷,發現了布魯阿特峰冰川的大拐彎拍攝地,這應該拍攝布魯阿特峰最佳的位置。

克勒青河谷的知名度和它的美貌並不匹配,真正涉足這裡的人並不多。在探險者眼裡,克勒青河谷是一片荒蕪、充滿自由氣息的土地,是最具魅力的探險地。要深入克勒青河谷,體驗晶瑩透亮的冰川,需要付出巨大的勇氣。

3.喜馬拉雅之美——珠峰東坡、嘎瑪溝、陳塘徒步

時間:15天
特色:從冷酷的冰川穿越到炎熱的夏爾巴村莊。
線路難度:3星
撰文/圖片:汗斯

上世紀,美國和英國探險家相繼對嘎瑪溝進行了考察,他們都被這裡夢幻般的自然美景所折服,讚譽嘎瑪溝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山谷」,「世界十大景觀之一」。2008年之前,這一區域基本都是尼泊爾的嚮導公司組織外國人徒步,很少有中國的隊伍來到這裡徒步。

這條美艷的山谷依然靜偎在珠峰的懷中,獨享著雪域凈地的孤高與清傲。時至今日,珠峰東坡已經成為西藏最美的地方,越來越多的徒步愛好者前往徒步。

任何一條隱藏在大山的線路,它不僅僅是前人走過的那麼一條,而是還有更多探索地方和區域,珠峰東坡除了世界第一的珠峰、世界第四的洛子峰(8516米),世界第五的馬卡魯(8463米),還有漂亮的珠穆朗卓峰和馬卡魯北坡的冰塔林,還有隱藏在俄嘎營地周圍的好幾個迷人的高山湖泊,曉無措埡口到陳塘方向的很多湖泊區域,都很少有人抵達,也很難見到倒映在這些湖泊里的雪山,蔚藍的蒼彎下,雪峰格外醒目,珠穆朗瑪峰顯得秀美,洛子峰顯得嬌柔,而馬卡魯峰則壯麗異常。所以,珠峰東坡不僅僅是一條徒步路線,更是一處集雪峰、冰川、峽谷、森林為一體的戶外天堂。

嘎瑪溝位於定日縣與定結縣之間的嘎瑪藏布及其西側谷地,北至卡達藏布與嘎瑪藏布的分水嶺,南抵尼泊爾巴隆國家公園,東自陳塘,西抵珠峰東坡,是一條海拔從兩千多米到五千多米的美麗山谷。

整個山穀人跡罕至,發育著珠峰地區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每年5月,尼泊爾的牧民拖家帶口,趕著牛羊,進入嘎瑪溝原始森林,分散在森林的各個角落,牧羊放牛。每到10月,叮噹的聲響響徹山谷,他們又趕著肥碩的牛羊到尼泊爾境內,消失在茂密的森林中。

這塊區域中蘊含著非常豐富的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雪豹、各類杜鵑花、血雉、塔黃、各類綠絨蒿、藏雪雞,它們早在人類到達之前就在這裡繁衍生息。

從五千多米的冰川雪峰景觀,沿著嘎瑪藏布穿越原始森林,來到亞熱帶的夏爾巴村莊。這裡曲當朋曲和嘎瑪藏布匯合,奔騰的河水穿越過邊境,流入尼泊爾境內,這裡懸掛著數條瀑布,還有冒著硫磺味的九眼溫泉,隔河相望的尼泊爾村莊,如果沒有徒步的人到達這裡之前,這裡屬於一片真正的世外桃源,也像神鵰俠侶裡面的那個絕情谷。所以這條線路的豐富景觀沒有任何一條其他線路可以相媲美。

4.挑戰垂直極限——巴基斯坦K2大本營徒步

時間:22天
特色:徒步旅行者畢生的追求,無關各種商業宣傳和知名度。
線路難度:4星
撰文/圖片 汗斯

巴基斯坦人對中國人的熱情超乎想像,在巴基斯坦挑撥中巴關係是屬於違法的。中國援建的中巴公路基礎設施不斷的完善,塌方阻斷公路的堰塞湖也架起了橋樑,這也為中國公路前往巴基斯坦K2地區提供了條件。

喀喇崑崙公路,簡稱中巴公路(KKH),喀喇崑崙公路北起中國喀什,穿越喀喇崑崙山脈、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克什米爾地區、喜馬拉雅山脈西段,穿越世界三大主要山脈和一個主要高原,世界上沒有一條公路能與中巴公路與媲美,也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從喀什沿著中巴公路出發,在慕士塔格峰下的卡拉庫里湖邊帳篷營地睡上一覺,早上拍完慕士塔格峰的倒影后,穿過紅其拉普口岸出關進入巴基斯坦。

如果說川藏線是中國的景觀大道,那麼巴基斯坦的景觀大道就是喀喇崑崙公路,一路峽谷縱橫,山脈起伏,河谷平坦的地方點綴著村莊。才有了宮崎駿筆下的「風之谷」,詹姆斯.希爾頓筆下「消失的地平線」。

洪扎(薩汗)是被夾在喀喇崑崙和喜馬拉雅山脈之間的山谷,周圍坐落著四座7000米以上的雪山。洪扎也被稱為巴基斯坦最美的地方。在這裡,推開窗戶就能看到洪扎河和整個洪扎山谷。

此行的目的地K2地區密集的雪山,讓全球的登山者魂牽夢繞。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有四座位於此地,分別是世界第二高峰喬戈里峰(8611米)、第11高峰加舒布魯姆I峰(8068米)、第12高峰布洛阿特峰(8047米)和第13高峰加舒布魯姆II峰(80340米)。除了這些8000級的山峰外,還有很多6000~7000米級的技術型山峰,更讓這片區域成為登山者的夢想之地。這條線路無關商業宣傳和各種頭銜,是徒步旅行深度中毒者必去的一個圓夢之地。

5.雲端的日子——徒步尼泊爾珠峰南坡大本營 EBC

趙新宙&>撰文 宋玉江&>攝影 Laspotiva&>鳴謝

珠峰南坡大本營徒步(簡稱EBC),是一條非常成熟的線路,有多種走法,在加德滿都就可買到詳細的地圖。此行由多年在新疆組織慕士塔格攀登的高山嚮導宋玉江發起並組織,除了EBC環線之外還加上了島峰攀登,整個路線就是沿著珠峰南麓走環線,過珠峰大本營,並攀登海拔6189米的島峰。

這條線路是喜馬拉雅山區非常經典的線路之一,每天都有雪山陪伴你左右,沿途都有較好的客棧木屋可以住宿,可以根據自己的體能來增減時間。

難度描述:EBC大部分的陡峭險峻之處要麼鋪好了台階,要麼安裝有防護,但又沒有刻意的人工鋪設痕迹;過河處建有結實的弔橋;沿途植被繁茂,不時有瀑布在身旁的山崖上傾下。


每天因路況不同大約行走6~8個小時,沿途每10公里左右就會有客棧可供食宿。如果不負重,大部分路段算是比較輕鬆的,但到了4000米以上後,各種高山癥狀會讓路途很辛

苦,其中Chalo埡口及珠峰大本營需要有足夠的勇氣和徒步經驗。攀登雪山更是對體力和心理的挑戰。

時間:14天左右,根據路線選擇和身體狀況調整。

最佳徒步時節:10月和11月。

6.眾神之間 ——徒步巴基斯坦K2大本營

行攝匆匆&>撰文 攝影

喀喇崑崙山脈巴基斯坦一側,方圓15公里之內,聳立了41座6500米以上山峰,其中有四座8000米以上雪山:喬戈里(又稱K2,8611米)、迦舒布魯姆I(8068米)、布洛阿特峰(8047米)和迦舒布魯姆II(8035米)。

地球上沒有哪個地方能這樣360度全景欣賞雪山,這就是喀喇崑崙的魅力。喬戈里峰坐落在喀喇崑崙中段,是喀喇崑崙山脈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二高峰,英文名稱為K2。它在登山界被譽為「最兇險的山峰」,只屬於一流的登山者,而前往其大本營的徒步路線也同樣有較大的難度但同時伴隨著的是無敵震撼的風景。

最佳徒步時節:喀喇崑崙的天氣跟喜馬拉雅完全不同,喜馬拉雅的登山季是每年的5月和9月,但喀喇崑崙的登山季卻是7月,因此,K2大本營徒步的最佳季節是7~8月。一般徒步公司安排的時間是每年的6~9月,其他時間可能翻不過Gondogoro La埡口。

路線地形:巴基斯坦北部的斯卡杜是徒步者的天堂,3~18天的路線都有,K2大本營的徒步路線是其中難度最大的,13天近200公里路程,要到達四座8000米以上雪山的大本營(K2、迦舒布魯姆III、布洛阿特),在海拔5000米以上宿營。

其中最危險的是橫穿巴爾托洛冰川和翻越海拔5620米的Gondogoro La埡口。該路線難度較大,對個人身體極限是個挑戰,需要徒步者有豐富的高海拔徒步經驗和較強體力。

時間:13~16天


7.尋缽之路——徒步日本富士山

海拔3776米的富士山是日本的制高點,也是日本最著名的山峰。它毫無疑問是世上現存最完美的錐形火山,100公里外的東京就可以遠眺到它潔白的雪峰。富士山意味著獻身和聖潔,作為日本的象徵,每年攀登季,都會有成千上萬名朝聖者用腳步丈量這座神山,領略背後的深厚遺存。

最佳徒步時節:官方許可的攀登季節是6~10月。建議錯開摩肩擦踵的攀登旺季(暑期的7月20日~8月底)。6月底到10月,富士山山頂通常是沒有雪的,期間的幾個月山頂的氣溫會降到零度以下。只有經驗豐富的登山者才能在6月底或9月申請特殊的登山證。如果山頂有積雪,還要配備相應的登山裝備以及過關的經驗值。

路線地形:富士山有四條最主要的上山路徑,分別是吉田、富士宮、須走和御殿場(Yoshida、Fujinomiya、Subashiri和Gotenba)。

選擇的攀登路線不同,過程耗時也由5~10小時不等。絕大部分攀登者會選擇在河口湖口(又名富士吉田口,Kawaguchi-ko)五合目出發,5~6小時就能爬到山頂。從富士山頂下來一般需要3~4小時。儘管下山比上山速度快一倍,難度也大一倍。

下山的路都是很鬆散的岩石和卵石,一旦滑倒摔個屁股墩或者大馬趴可不是鬧著玩的。富士山鋒利的山坡也會對你腿部的肌肉考驗良多,也許會不太舒服,但這絕對是種特別的記憶。

時間:1~2天


8.天空之城——徒步南美印加古道

雋大鵬 羅昊&>攝影

印加古道(Inca Trail)是印加帝國在1438~1532年期間沿著安第斯山脈修建的山路,全長約3000公里,其中大部分古道存在於秘魯境內。秘魯印加古道上的天空之城,馬丘比丘(MachuPicchu),是所有旅行者慕名而來的誘因。毫無疑問,重走印加古道是探訪這一高原文明的最佳方式。

最佳徒步時節:1月2月是這裡最多雨潮濕的季節,印加古道在2月份會封鎖道路。因此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是徒步造訪馬丘比丘的最佳時節。不僅氣候乾爽少雨,而且相比鬧哄哄的旅遊旺季(6~8月)要清靜得多。如果不介意在旺季出行,那麼5月~9 月整個乾爽季節都適合出行。

路線地形:徒步印加古道到馬丘比丘是全世界最熱門的徒步路線之一。這個經典的四天三夜路線對於正常體質的遊客並不算太困難,但是幾乎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在四天內徒步距離大約46公里,道路是山野小徑和數不盡的台階,需要上上下下翻過三個埡口,經過大大小小几十個印加遺址,全程最高點約海拔4200米,第四天清晨到達馬丘比丘。

時間:四天

9.巴塔哥尼亞藍——徒步智利百內公園W線路

羅昊&>撰文/攝影 智利旅遊局&>供圖

智利南部的百內國家公園(Torres del Paine NationalPark)是世上最佳徒步地點之一。這裡最有名的徒步路線有兩條:一是形狀像「山」字的W線,二是在W線基礎上延伸出去剛好走成一個圈的O線。

Paine(百內)在古印第安語里意指「藍色」,Torres del Paine,意為藍色的眾峰。在今天徒步者看來,這藍色還標誌著巴塔哥尼亞高原下的冰川、沿途不斷跳入眼帘的碧藍色的湖,還有蠻荒原野中的那份自由。

W線,徒步全程約81公里,歷時4~5天,中等難度。W線是百內路線的精華,公園裡最重要的幾個景點都集中在這條線上:百內三塔(Paine Towers)、法國谷(ValledelFrancés)、裴赫湖(Lago Pehoe)、格雷冰川(GlacierGrey)。徒步道修得非常平坦,路標很清晰。

巴塔哥尼亞擁有絕美的雪山湖泊風光,徒步難度卻不大,不過途中需要注意隨時到來的狂風。這裡的旅行者幾乎不需要嚮導,只需要跟隨徒步路線上的橙色指示箭頭就能找到方向。其中格雷冰川的日落和百內峰血紅色的日出讓人畢生難忘。

時間:4~5天

最佳徒步時節:南半球的夏秋季節,即12月份至來年4月份,氣溫合適,同時山間小氣候多變,W線上最出名的是百內的風和雨,上一秒還陽光普照,下一秒大雨冰雹加大風就襲面而來。


10.心靈之路——徒步歐洲聖地亞哥之路

於夫&>撰文 攝影

公元9世紀,一位隱士受到天上星光的指引,在位於西班牙國土西北端的聖地亞哥城的郊外田野上,發現了耶穌十二使徒之一聖雅各的墓冢。整個天主教世界為之震動,一座宏偉的教堂拔地而起,無數信徒為朝拜聖雅各的遺骸,從歐洲各地出發,經歷身體和精神的嚴酷考驗,徒步數月甚至數年抵達聖城。

中世紀之後,聖地亞哥之路一度衰落,直到20世紀初重新回歸人們的視野。及至今天,每年都有超過10萬人踏上征途。它的宗教含義已愈來愈淡,轉而成為全世界最負盛名的「心靈之路」。如今,人們踏上這條路,更多的是為了完成一次對內在的終極探尋。

聖地亞哥之路的終點只有一個,通往那裡的路線卻有許多條,伊比利亞半島上最具盛名的有兩條:法國之路和白銀之路,英國之路和葡萄牙之路也愈來愈吸引中國行者的關注。

西起法國境內的Siant Jean de Port,東至聖地亞哥大教堂,全長775公里,橫穿西班牙大陸,從中世紀開始,這條徒步線路便是沿途地區重要的溝通途徑之一,傳播著各國的學識、思想和文化,並起到促使歐洲各國子民相互融合的認同作用,因而被譽為「歐洲文化第一路」。

1987年,經歐洲議會宣布,聖地亞哥之路成為第一條歐洲文化之旅路線。1993年,聖地亞哥之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11.阿爾卑斯的盛宴——徒步歐洲環勃朗峰線路 TBM

狒狒&>撰文 短歌 Jackey&>攝影

環繞勃朗峰(Tour du Mont Blanc,縮寫為TMB),是一條歐洲傳統的徒步線路,跨越法國、瑞士、義大利三國邊境,全程170公里,海拔總體爬升和下降超過一萬米。

T M B 的起點有好幾個:義大利境內的庫馬約爾(Courmayeur),法國小鎮萊蘇什(Les Houches),瑞士小鎮尚佩克斯(Champex),我們選擇的是法國小鎮霞慕尼(Chamonix)。如果不想走完全程,從霞慕尼徒步到庫馬約爾,正好轉半圈。

在這條路上,沒有冰要攀,沒有河要趟,也沒有岩壁要爬,相當簡單的路線。關於逆時針還是順時針走,全憑個人,但徒步者多選擇逆時針的方向,且沿途的路標指示也更傾向於逆時針方向行進的習慣。

時間:4~12天,通常9~10天比較合理

12.荒野之戀——徒步瑞典拉普蘭線路

徒步愛好者一定會愛上瑞典北部充滿傳奇色彩的荒野。Kebnekaise山區的the King"s Trail(國王小徑)是最具代表性的徒步線路,其中又以Fj?llr?ven Classic活動路線最為精華。

瑞典北部是土著薩米人的故鄉,時至今日,他們仍保持著獨特的傳統和文化。熊、麋鹿、狼獾、金鷹和稀少的北極狐在瑞典北部也有自己的家園。當然還有令人錯愕的午夜太陽和北極光美景令徒步者們根本停不下來。

最佳徒步時節:徒步路線「國王小徑」的開放時間為6~9月,在這條路線上舉辦的Fj?llr?ven Classic穿越活動只在每年10月中旬開始接受報名,次年8月上旬正式開始,每次活動限制名額為2000人。

時間:七天


13.守望非洲之巔——徒步坦尚尼亞乞力馬扎羅

銀翹&>撰文 攝影

乞力馬扎羅是非洲最高峰,位於東非的坦尚尼亞東北部,距赤道僅三百多公里,是最接近赤道的雪山,在坦尚尼亞人心中,乞力馬扎羅一直都是一座聖山。乞力馬扎羅因其非洲最高峰的獨特地位,被人們稱為「非洲屋脊」,它貼近赤道的溫熱氣候以及主峰海拔5895米的高度,讓它成為一座相對容易攀登的洲際最高峰。

最佳徒步時節:乞力馬扎羅位於赤道附近(南緯3度),氣候舒適,除了4~6月的雨季,全年大部分時間都適合徒步,最佳時間是每年6~10月寒冷而乾燥的季節,以及還未到雨季的12月至次年3月。需要提醒的是,12月聖誕節前後很多歐洲人趁假期前往,那時費用會比較高。

路線地形: 登頂乞力馬扎羅有六條常規線路,其中的MARANGU(可口可樂線路)走的人最多,也最為著名。從海拔1800米的國家公園大門開始,途經曼德拉宿營地、火倫坡宿營地、基博宿營地,經吉爾曼高點到達頂峰Uhuru峰。

前兩天的山路非常平緩,是經過維護的土路。沿途宿營地都有舒適的木屋和乾淨的衛生間,甚至可以淋浴。第三天要從海拔3700米的營地一路上升,走過一段平緩的開闊地,緩步升至4700米的營地,有些路段需要在石頭上行走。第四天沖頂的路基本都是在布滿鬆散碎石的坡路上之字上升,對體力是嚴峻的考驗。

時間:五天

14.峽灣迷境——徒步紐西蘭米爾福德步道

夏天來溜達&>撰文 紐西蘭旅遊局&>供圖

在紐西蘭有九條有名的徒步路線,在英語中被稱為GreekWalks。 在這九條路線中,米爾福德又是其中最聞名遐邇的一條,這一點非常容易理解,如果你打開衛星地圖,審視紐西蘭南島這片土地,你會一眼發現它的特別之處。

沒錯,在島的西南部,有一片與眾不同的地貌,那就是著名的峽灣地區,由14條峽灣交錯縱橫組成,而米爾福德徒步小徑,就靜靜地隱藏於這片峽灣之中。

路線地形 : 這條「世界上最美的徒步道」,始於蒂阿瑙湖止於米爾福德灣,全程53.5公里。一路上峽灣地區的多樣美景,瀑布、湖泊、草地、雪山、古樹、雲海……都會盡收眼底,也因此聚集了很高的人氣,每年大約有14000人拜訪這裡。

這條路線只能單向行走,行程需要四天,當地人為了保護峽灣環境,對遊客人數有嚴格的限制,每天的進山人數只能有80人。

最佳徒步時節:每年的10月下旬到次年的4月是米爾福德徒步的旺季。

時間:四天


15.從雨林到海灘—徒步澳大利亞欣欣布魯克島

土人&>撰文 攝影

提起澳洲旅行,人們腦海中最常出現的畫面是自駕著房車在澳洲廣袤的土地上,或穿行於牛羊成群的綠色山丘,或行進在海濱大道,或停留在夕陽下設施齊全的房車營地,這無疑是完美的體驗澳洲的旅行方式。

但是澳洲,其多元化的土地,使得每個地區都有著獨特的生態特徵,超過500座的國家公園,還有多得數不清的州立公園、州立森林,如果不試著用自己的腳步去行走、去親歷、去丈量,會是一種遺憾。

最佳徒步時節:被稱為「陽光之州」的昆士蘭一年中有300天陽光普照,無論任何季節前往都能欣賞到獨一無二的東澳風。。當然最佳步行時間是4月到9月這幾個比較涼爽的月份。

路線地形 : 索斯伯爾尼徑(Thorsborne Trail)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曠野徒步路徑之一,探索這片美麗的原始叢林是很多徒步愛好者的夢想。

沿著湯斯維爾(Townsville)和凱恩斯之間原始的熱帶天堂欣欣布魯克島東海岸,在32公里的索斯伯爾尼徑上徒步,這是僅限有經驗的步行者進行的真正的荒野徒步—路徑未標識難易等級,路面也沒有經過加固硬化,所以有些地方會較難通過。

時間 : 五天

16.勝境之邀——徒步澳大利亞跨大陸步道

徐儼儼&>撰文 攝影 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旅遊局&>供圖

「跨大陸步道(Overland Track)」是澳大利亞最負盛名的山區徒步路線,這條南北走向的線路主線全長65公里,位於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塔斯馬尼亞荒野」的心臟地帶:搖籃山-聖克萊爾湖國家公園,約需六天完成。

歐洲人最早在19世紀20年代抵達這裡,1931年,皮毛商人波特?尼克爾斯發現並開闢出了「跨大陸步道」,1935年後開始演變為成熟的徒步路線。步道全年開放,每年大約8000人完成。

為保護這片號稱擁有世界最純凈空氣和水源的區域,塔斯馬尼亞政府在每年的高峰時段每天只允許大約34人進入主線,且只能由北向南行進。而在寒冷和暴雪封山的冬季,則沒有任何限制。

最佳徒步時節: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的春、夏、秋三季是「塔斯馬尼亞公園和野生動物服務處」規定的徒步高峰期(其中11月至次年4月最佳,氣溫最高約35℃),在這段時間,徒步者除了繳納國家公園入園費,還必須在官網(http://www.parks,tas.gov.au)預訂出發名額,並繳納200澳元作為國家公園維護步道的費用。

在南半球的6~9月,塔斯馬尼亞荒野通常會大雪封山,天氣也比較差,溫度會降到零下。這段時間,徒步者進入Overland Track不需預訂,只需繳納國家公園入園費即可。

時間:六天五夜

這麼多經典的路線,你心動沒~


頂樓說的大多是國外的徒步路線,我來說幾條國內的徒步路線吧。
(不太喜歡徒步穿越,對線路了解不是很深,說錯莫怪。)

另外友情提醒,徒步穿越風險極高,參加活動必須要有極為豐富的戶外經驗。
如無極強的戶外求生技能,切勿單人無嚮導穿越。
———————————————————————————————————————
圖片摘自網路,想看詳細遊記的可以點擊原鏈接查看。
如果你也喜歡文化游、自駕游以及戶外運動,歡迎關注我們微信平台與我們交流「@galantrip」

http://weixin.qq.com/r/t0zSynXEQig9rTGp9x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1. 羌塘無人區穿越

好友丁丁於2009年穿越羌塘(國人首次穿越),一年後楊柳松單人單車無後勤77天重新穿越此線,穿越結束後出版的書籍《北方的空地》成為了當年的熱銷書刊。
(14年又被改編成了電影,相信不久之後大家就能看到了。)
不過多贅述,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原帖。
8264勇者先行 第三十一期 我是丁丁
北方的空地,孤身穿越大羌塘無人區(完)

這條路線的難點在於後勤補給難,缺水、缺食物,沿途還有熊、狼等野生動物出沒。

2. 羅布泊穿越

在沒有乾涸前,羅布泊曾是中國第二大內陸湖。20世紀70年代乾涸後,納木錯取代了羅布泊,變成中國第二大鹹水湖。
羅布泊因曾孕育出繁盛的樓蘭文明,而吸引了眾多探險家、戶外愛好者前往。但因羅布泊沙化嚴重,極為缺水,因此也被稱為死亡之海。
(80年彭加木因缺水在羅布泊失蹤,遺體至今尚未找到)

3. 雅魯藏布大峽谷穿越

雅魯藏布除了最出名的墨脫穿越外,還有一條20多天的無人區穿越路線。

難度極高,但風景極為優美。
這條線的難點在於要橫切一條70°的雪坡。而且雅魯藏布屬亞熱帶氣候,有各種蚊蟲、螞蝗、蜱(扁虱)等散播各種疾病的吸血生物,加上途中要穿越無人區。對後勤補給的壓力極大。
(詳情可看帖子:【穿越雅魯藏布大峽谷無人區】)

4. 狼塔

不算上面的那三條非人類走的徒步路線,狼塔可以算是國內最難走的一條徒步路線了。
不僅要背8、9天的的路餐補給,中間還要翻雪山、走懸崖。天山中又經常出沒著熊、狼、野豬等各種野生動物。
難度極高,但風景同樣極為優美。
可謂身體在地獄,眼睛在天堂。

5. 墨脫

因安妮寶貝的《蓮花》而被廣大文青熟知,在戶外愛好者中的印象多為「中國最後一個通公路的縣」(當然事實上已經通公路很久了)。曾被評為中國十大徒步線路之首(當然是虛名)

雅魯藏布大峽谷周邊較出名的一條徒步線路。
屬中輕量級的徒步路線,沿途均有補給,墨脫縣城還有大保健。主要難點為要走2天的螞蝗區。
之所以將其列為史詩級路線,是因為徒步者將在短短4天內,經歷高山冰雪到低河谷熱帶雨林等9個垂直自然帶。

6. 稻城亞丁

瀘沽湖、稻城亞丁。兩個絕美之地碰撞出一條被稱為「天堂之路」的徒步路線。

路況並不危險,穿越線路也較為成熟,馬幫+嚮導基本是標配。但海拔變化較大,徒步天數較長,加之途中有狼、野豬、螞蝗等野生動物出沒,還是有一定難度。
不過風景確實非常美。

7. 格聶神山

如果不是沿途的建築物提醒,在格聶穿越會有在歐美森林公園徒步的錯覺。
格聶的徒步資源很豐富,3 - 16天各種走法可以滿足各式各樣的徒步愛好者。(不過目前來格聶徒步的驢友較少)

8. 岡仁波齊
雖說兩天就可轉完,但一部《轉山》讓岡仁波齊迅速成為徒步愛好者心目中的聖地。


6.27更新:
* 很多人問到徒步活動怎麼參加:【既然有人說我打廣告那我就不詳說了免得被噴還沒廣告費?】我現在也沒有回家不在新疆俱樂部也不是我家開的啊,心好累-_-#

* 安全問題。很多人問說新疆安全嗎?會被砍嗎?-_-# 大哥,您若是對新疆了解多一點,就會知道新疆的亂是只南疆那邊,北疆治安很好,更何況伊犁是全疆治安做得最好的地方,不要把新疆想的跟敘利亞一樣好嗎?少數民族動亂問題也沒必要想的太誇張,大部分少數民族都是很正直善良熱情的。新疆那麼多帥哥美女,如果真的擔心被砍就別來了,正好保護了新疆自然原始地貌風景不讓它那麼商業化,這麼好的地方,一片凈土,就讓它永遠存留下去吧,不要破壞它。
講真,如果來新疆旅遊,當然熱烈歡迎,但是請不要破壞原始生態環境喲~~|( ̄3 ̄)|。我們每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毀壞中國人文地脈就是毀壞我們自己,心疼新疆有些地方的景區被破壞的不成樣。

* 說到題目的史詩性。的確,我沒有走過別的答主說的那些什麼印加之路、百內W、南非獅子山、齊齊卡馬史詩級別的。但我覺得新疆獨特的大氣磅礴之美和濃郁的民族風情是任何一個地方比不了的,難道一定國外的就史詩級了嗎?如果身臨其境你會被新疆的廣袤和豪放所震撼的。

* 路線目錄:
1、鞏乃斯溝。
2、恰西穿越庫爾德寧
3、昭蘇——夏塔古道
4、果子溝——賽里木湖(自駕+徒步)
……
有時間我會陸續更新噠,新疆美的地方太多了,我這只是講伊犁的都講不完……

————————————————————
這個問題一定要好好答一下,
歡迎大家來新疆徒步旅行。

答主的家在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市(名字就是這麼長這麼霸氣=_=),不過答主是漢族人父母都是援疆過去的。

生活在新疆真的非常享受,徒步旅行真的太爽了!上了大學後每年放假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報名徒步旅行,夏天爬山穿越大草原路線非常多,冬天爬雪山滑雪。

有句話說,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
伊犁地處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西部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內,全國唯一的副省級自治州。包括八縣一市:伊寧市、察縣、鞏留縣、新源縣、昭蘇縣、特克斯縣、伊寧縣、霍城縣、尼勒克縣。
每個地方都非常美非常美非常美!

不說廢話,直接切入正題。
推薦路線一:
鞏乃斯溝徒步。
這是我最喜歡的路線之一。
開車從伊寧市區到鞏乃斯溝大概需要兩個小時。
鞏乃斯位於巴音郭楞州的和靜縣內,地處天山腹地,靠近那拉提風景區。但作為一個新疆人表示,那拉提已經人為商業化很嚴重了,原始的大氣之美已經漸漸消失了。我更喜歡原始的、沒有被開發過的地方。鞏乃斯溝就是其中之一,但估計過兩年,夠嗆。

爬山徒步的過程非常驚險刺激,海拔2000多坡度近85連羊都沒走過的山,你們爬過嗎。

整整爬了一天,不要學我不穿專業徒步的鞋子(主要嫌拍照好醜)。去爬山前剛好下雨了,山體非常滑,我還背了個單反,簡直不能更刺激。

有些風景只有徒步可以看到,真的好想回家再來一次。

當然到山頂後,那個心情不是一般的激動。

全程用時一天比較短,當時是約了好幾個朋友一起報了戶外俱樂部的徒步項目,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想回家!!!

推薦路線二:
恰西穿越庫爾德寧

這條路線是4月到6月,或者9月到10月徒步的經典線路,早春或者深秋去徒步是兩種不一樣的感覺。時間可以一天也可以四到五天。

恰西:

位於鞏留縣城東南70多千米吉爾尕郎河上游的恰西風景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避暑、療養和草原民俗旅遊勝地,更是一處繪畫和攝影藝術家的樂園。進入三四月份,伊犁河谷的花季就到來了,恰西的油菜花絕對不會讓你失望。

庫爾德寧:

位於鞏留縣東部山區,距縣城88公里。是南北走向的山間闊谷,長約14公里寬處達1公里。谷底平均海拔1500米。獨特之處是,通常的山溝多順山勢而下,唯獨這條闊谷卻與雪山平行。庫爾德寧即是橫溝之意。

現在的庫爾德寧風景區為了方便遊客爬山旅行修建了木棧道,通過木棧道可以爬上山,不過下山時就沒有了,但我更喜歡原始態的森林,這樣才有探險的感覺。

下山時就完全是原始態,很多地方下山時還是非常陡峭的,需要專業裝備,但我覺得好難看拍照不好看就不想穿=_=

秋天的庫爾德寧:

冬天的庫爾德寧:

送上《庫爾德寧之戀》

藍色夢裡,美麗的故事誰人知曉?

那就默默地祈禱吧

在遠方,在清冷的寒夜

庫爾德寧會讓我們永遠記住

善良的人、氈房、牧歌

和遍地的花香……

在那拉提草原

那個美麗的季節,我與那拉提不期而遇。

一碗熱騰騰的奶茶,拉近了我和草原的距離。

沒有太多的語言,更沒有虛情假意。

大碗酒。大塊肉。

以及牧歌遍地,鮮花滿山。

草原用最樸素的方式

迎接每一位走進她的人……


庫爾德寧的星空,超美有木有!

推薦路線三:昭蘇大洪納海溝——夏塔
昭蘇是「塞外江南」美色最佳濃縮地之一,大氣的草原風光,十萬匹駿馬奔騰,百萬畝油菜花海,濃郁的民族風情……如果時間充裕這個路線是你的不二選擇。

昭蘇峽谷

你可能會說上面的幾張圖是攝影師拍的會不會ps過,那我發幾張手機照的原圖

我覺得照片無法表達出昭蘇的那種天然的大氣磅礴之美,都說新疆人豪爽,你說生活在這種周末驅車十幾公里就可以來的地方,內心能不大氣嗎?

相比恰西的油菜花田,我更喜歡昭蘇的油菜花。多年以前第一次去昭蘇高原的時候,正值六月底、七月初,車在伊昭高速上疾馳,車窗外的景色美得不可言喻,就好像在油畫里徜徉,遠山近景,藍天白雲,從沒想過油菜花會這樣美,我爸告訴我說,等到了昭蘇高原,你看看高原上的油菜花,這山裡的油菜花,就遜色了。

昭蘇的馬被稱為天馬, 西漢時期,昭蘇就是烏孫的游牧之地,以出良馬聞名。「天馬行空」一詞出自漢武帝,因喜得烏孫王所獻寶馬而揮筆題字「天馬行空」。後來漢武帝得到大宛的汗血寶馬,把「天馬」的美名又轉賜給汗血馬,把烏孫馬改為「西極馬」。現在的昭蘇草原上賓士馬就是世界名馬——伊犁馬。

如果你喜歡馬,想感受「騰崑崙、歷西極」的伊犁馬的速度與激情,那你6、7月份一定要來昭蘇。每年6月份都會有中國新疆伊犁天馬國際速度賽馬大賽。

從昭蘇向西南驅車70多公里就到了夏塔。夏塔是一個很古老的地名。曾經是烏孫國的夏都,木扎特河和東都果爾河交匯後,叫夏塔河,沿著木扎特河朔河而上,就是著名的夏塔古道。先經過由夏塔河形成的沖積平原,平原上分布著不少人形岩石,擁有規模宏大的烏孫古墓群和夏塔古城遺址。

去年六月的時候夏塔古道居然下了大雪,簡直美哭了!!!!

不下雪的日子你也可以看到雪山

最喜歡的還是夜晚,夏塔的星空,我認為是全疆最美的星空。

推薦路線4:賽里木湖

從伊寧出發驅車開往烏魯木齊的路上,會經過果子溝大橋、三台海子、接著就是賽里木湖。
果子溝大橋:

賽里木湖——是大西洋暖流最後光顧的地方,因而被世人稱為「大西洋的最後一滴眼淚」,是新疆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以晶瑩的聖潔之美,洗濯塵世的污濁,安撫著無數遊人浮躁和受傷的內心世界。
放眼望去去,水天連成一片,安靜清亮,走近湖泊,又會覺得水光隨風變幻著迷人的色彩,層層漣漪,波光耀銀。

賽里木湖這個地方,真的一定要來,徒步也好,自駕游也好,湖邊就是草原,草原連著花海,再上去就是雪山。

夏天來賽里木湖,徒步,騎馬,練瑜伽,想怎麼折騰怎麼玩。

冬天就更美了,整個湖面結成冰上面覆蓋一層厚厚的雪,放眼望去雪天連成一片,艷陽高照,其實一點都不冷。

湖的對面,就是雪山。冬天的話推薦自駕游吧,反正每年不論冬夏我都要去太美啦哈哈哈哈哈哈。(貌似跑題了這不是在說徒步么=_=)

其實也是可以徒步的,俱樂部也有這個項目,是穿越湖面,到對面的山上去滑雪。我媽媽和她朋友去過,我沒有去,上幾張阿姨們歡樂塞湖玩耍的圖。( ̄▽ ̄)

其實我更喜歡二月份塞湖湖面的冰開始融化的樣子,像不像仙女的鏡被摔碎了。(●°u°●)

新疆太大了,自駕游或者報名戶外俱樂部都非常爽,路線推薦的還有很多下次來更新,寫得我好激動!!!超愛我大新疆!!!


作者:塵稼
鏈接:夢回瑪納斯(內有裸照,慎點) - 塵稼的文章 - 知乎專欄

這一路上,我哭了一次,涅槃哭了一次。


第7天,已經走到瑪納斯河上游,相比下游的高山深溝,上遊河谷反而寬闊了許多,兩旁雪山橫亘,遠觀冰川之下黑石山,看不到一絲綠色,如同幹練豪爽的漢子,只露出錚錚鐵骨。一兩公里寬河谷,一半是黃草漫天的草原,一半是平沙碎石的河灘,十月的瑪納斯河水清澈透底,拘謹地佔據著窄窄一帶,安靜的如同四五歲初見外人的山裡孩子,羞澀又純潔。


此時離隊員甚遠,一個人走,百無聊賴。不知為何,腦海里浮現出《莫尼山》的旋律,於是帶上耳機單曲循環韓紅版。


望著這巍峨雪山、空曠河谷、蕭瑟黃草,當蒙語部分出現時,我一邊走一邊嚎啕大哭,淚水止不住的流,頭腦里卻是一片空白。

一、瑪納斯

瑪納斯這個概念在新疆有多重含義:


行政上講,《新疆圖志》說「瑪納,巡邏也,斯謂其人,濱河有巡邏者是以名焉」,瑪納斯地區歷史悠久,大月氏、車師、烏孫、突厥、回鶻等響噹噹名號都在此縱橫馳騁過。瑪納斯縣隸屬昌吉回族自治州,與我們熟悉的石河子市相距僅11km,我們徒步的瑪納斯河谷就是從石河子市出發。


地理上講,瑪納斯河源於天山北麓的冰川,一路向北,穿過崇山峻岭,最終消失在準噶爾盆地的茫茫沙丘里,全長450km,上游水急溝深,下游平原坦蕩,下游有我國著名的瑪納斯墾區。瑪納斯河水水質極好,清冽甘甜,為農夫山泉的八大水源基地之一。在徒步過程中,我都是灌水直喝,十分純凈。


瑪納斯河谷產玉,與和田玉不同的是,瑪納斯玉為碧玉,顏色鮮艷,呈綠色。2007年曾有人在河溝里撿到一塊約5.2噸的碧玉。後幾天的徒步過程中,在河谷里找玉就是我最大的樂趣,然並卵,一塊都沒有找到。


文學上講,《瑪納斯》是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與藏族的《格薩爾王傳》、蒙古族的《江格爾》並譽為中國少數名族三大史詩。一共分8大部,共20餘萬行。不過這個《瑪納斯》應該和現在行政、地理意義上的瑪納斯關係不大。


二、徒步

天山中的瑪納斯河谷存在眾多無法通過的懸崖,因而我們徒步線路實際上要經過3個達坂、數條河谷。

從瑪納斯河西側20km的寧家河進山,起點海拔約1800m,逆流而上,直到源頭,遇雪山冰川無法翻過,取道旁邊海拔3600m的大牛達坂。

翻過大牛達坂進入金溝河,海拔約2000m,依舊逆流而上,直到源頭,翻源頭海拔4100m冰雪覆蓋的喀拉哈依特達坂。上達坂的路極其難走,坡陡路滑,碎石鬆散,部分路段冰雪覆蓋,需手腳並用。

此後,進入瑪納斯河谷的一條小支流,海拔2800m左右,沿峽谷急切直下,進入大一點的支流,遇懸崖峽谷無法通行,翻旁邊海拔3500m的且騰達坂。這是徒步過程中最大的挑戰之一,且騰達坂沒有路,需在懸崖、陡坡、碎石坡中自行開路,難度強度都極大。

翻過且騰達坂,終於進入瑪納斯河的幹流呼斯台河,因不時遇懸崖無法通過,需淌水過河十幾次,來回穿梭。這是最大的挑戰之二,冰水湍急,河寬二三十米,如不慎跌倒沖走,迅速失溫,基本就得掛掉。我們運氣較好,通過時水量較小,基本都只能淹到我的大腿上沿。

沿呼斯台河一路逆流而上,徒步五六十千米後,可到海拔3600m的凱宏鐵礦,坐運礦車即可到達218國道。此時已經是巴音格勒蒙古族自治州的和靜縣,進入南疆地盤。此地離著名的伊犁、庫爾勒、那拉提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博斯騰湖等都非常近。


此次徒步共7天,比原計劃提前1天完成,4人隊伍,橫穿天山,從北疆到南疆。共徒步160km,海拔累計抬升約8000m,翻海拔3500+達坂3個,最高4100m,過冰河十餘次。路極其難走,據走過狼塔的隊友說,此條線路強度和難度都超過狼塔,而狼塔是中國難度最大的徒步線路之一。


這7天,我們未遇見1人,最後一天碰到一隊地質考察隊。見到了壯闊的天山峽谷、雪山、冰川,漫天的星辰和銀河、流星,枯掉的天山雪蓮無數,金黃色胡楊林百餘片,上百隻的北山羊群數群,天山馬鹿三隻,快被吃完的鹿一隻,狼兩匹,熊爪印若干。

目前,走過此條線路的人極少,已知的也就五六支隊伍走過,因為風景極好,頗具挑戰性,我想,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前來挑戰瑪納斯河谷。


三、一路生物

北山羊


我從未期望此趟能見到如此多的北山羊,大約有十幾群,這些奔走於懸崖峭壁、深溝險壑的拓荒者們,給我以極大的震撼。它們成群結隊,少則幾隻,多則幾百隻,在看似貧瘠的山河中自由奔走,供給著狼、熊等,支撐著當地生物鏈,也側面反映著當地生態環境之好。


沿途隨時可見北山羊的殘骸與角,每個角都十幾斤,雖價值不菲可入葯,但我從未想過帶回幾支,也許,這片野性土地,才是它們最好的歸宿。

天山馬鹿

第5日,我一馬當先,在山谷胡楊林中穿梭,尋找著此日的露營地。突然在離我50米開外山坡上,看到了一隻類野驢的生物,它迅速跑向河谷,另外兩隻天山馬鹿映入眼帘,原來是一家三口。我最先看到的應該是寶寶,旁邊的爸爸個體如駱駝大小,頭頂有巨大如樹枝般的鹿角,一家三口飛奔消失在林中,我怎麼追趕都沒有拍到,很是遺憾。


那一刻,我想到的是《指環王》中精靈王騎的麋鹿,優雅神秘,充滿著高貴典雅氣質,願你們在此地,也如精靈般,自由自在。

圖片來自走同樣線路的另外隊伍



瑪納斯河谷有狼,一路不時可見它們的糞便,我一路也在搜索,生怕錯過這些狡猾的圖騰們。


第6天,在河穀草原上,我走在最前,離他們三人大約1公里。不經意間回望時,100米開外,赫然發現1匹母狼帶著1匹小狼,從我右手邊的河谷里躍起,取道我與他們3人之間,夾著尾巴飛奔向左邊的山腳,一兩公里的路程,讓我們看了個夠。白天,狼是怕人的,而且非狼群,所以我們一點都不擔心。


我們4個征征地站在原地,靜靜感受著這狂野生靈給我們帶來的震撼,我不住喃喃道「此趟值了,此趟值了」。

圖片來自走同樣線路的另外隊伍,狼是當地牧民打死的


擔心的東西還是出現了,因為我知道,在野外,碰到狼了尚可一戰,碰到熊了,就只能自求多福了,彪悍如《荒野獵人》的小李子,遇到了熊,也是被一巴掌一巴掌的輪。


第6天,河谷灌木林,在沙灘上赫然發現幾個熊掌印,印記清晰,應該是剛踩不久。不由心中一緊,繼續前行,在灌木林中,發現一頭快被吃完的鹿一隻,估計是在喝水時被熊幹掉的。我們4人相視一望,內心的忐忑都浮現臉上,迅速撤離。


嗨,熊先生,感謝放過。

我穿44碼的登山鞋,可見熊掌有多大


關於裸照


我說我要拍一張裸照


行者大哥說「好!」


本想第3天在海拔4100米的達坂上拍,但是上面風太大,加之當天走得太崩潰,於是放棄。當我們歷經千辛萬苦,爬上難度最大的3400米的且騰達坂後,我想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了,於是在這狂野大地、雪山環繞下,拍下此張。遺憾因為地上尖銳石頭太多,未脫光,本一副大好畫面,變得有些猥瑣。


一經發出,整個朋友圈都炸了,褒貶不一。有的覺得我牛逼夠狂放,釋放了他們心中野性;有的覺得我太傻逼,污染了他們的眼睛,連我媽都點評「你有病吧!」


其實我想啊,如果要讓每個人都理解、都懂我,我的生活該是多麼平淡與平凡。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四、結語

沒有人能讀懂一條河流,就像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儘管她把一切都敞開在蒼茫大地的陽光里。她碧翠的身影,曼妙的姿態,像秋日裡的藍天和流雲,在你的心裡蕩漾,是多麼地令人心碎的想像。


瑪納斯河落日融金,暮雲合璧,金光鱗鱗的河流百折千徊,婉轉憐人。那些關於河流的故事,都沉浸到黑夜裡。故事一直在發生,也一直在終結。那些曾經隨水而去的鮮血,曾經涉水西去的悵惘,終日伴著水聲的馬蹄聲,水中來去的身影,會在黑夜裡高眠。


夢回瑪納斯!


沿途風景視頻,值得一看

瑪納斯河徒步


歡迎關注公眾號「遠在遠方」(YZYFGZH),裡面有一些徒步和生活分享


"我們厭倦了無休無止的與粗糙的物質世界奮戰,因此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企圖擁抱無限"

2017年一月我和兩年前一起去喜馬拉雅北坡珠峰大本營的小夥伴搭上了前往尼泊爾的飛機,經由加德滿都轉機博卡拉在山區最為嚴冬的季節開始了為期大約12天的安娜普爾娜大環線徒步俗稱ACT(Annapurna Circuit trekking).

世界上最高的10座雪山有8座屹立於尼泊爾境內,在珠穆朗瑪地區,安娜普爾那地區和Latang地區遍布了數條非常成熟的世界頂級徒步路線。這其中有三條路線最廣為人知,一條是以珠峰南坡大本營為目的地的EBC路線。安娜普爾娜地區的路線主要分兩條,一條是從海拔820米的Besisahar出發,逆時針經過Chame、Manang等大鎮後,翻越海拔5400米的坨龍埡口(Thorung La Pass),再經過Jomsom、Tatopani,下撤到海拔820米的Beni。全程需要14到18天。ACT一路垂直高度的變化體驗森林、草甸、田園、雪山,變化層出不窮花樣百出。 另一條是從Nayapul徒步至安娜普爾娜大本營再原路返回或者再前往Poon Hill,全程需要7-10天。通常最佳徒步時間是10-11月以及3-4月,這個時間段是旱季里天氣比較暖和的時候,缺點是各種爬蟲比較多。考慮到EBC難度略大,全程平均海拔4000+以及有事故率1%的盧卡拉機場(山間航道太短飛機飛不上去就掉到山裡了=。=),ABC路線又太簡單。最後和小夥伴商定了ACT,事實證明徒步新手還是慎選。至此,喜馬拉雅山脈的9座獨立八千級都已經和我全部見過面了,雪山控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King神臨出行前發來的各點之間的距離圖

【多圖預警】(由於山裡氣溫太低,設備帶的不充足,部分圖片出自大神King之手)

本次徒步大致路線如下:

貝西薩哈(Besi Sahar,760)——達拉帕尼(Dharapani,1860)——提芒(Timang,2570)——察梅(Chame,2710)——上皮桑(Upper Pisang,3300))——加魯(Ghyaru,3710)——馬南(Manang,3540)——萊達爾(Ledar,4200)——托隆山腳(Thorung Phedi,4540)——衝鋒營地(Thorung High Camp,4833)

——穆克提那山腳(Muktinath Phedi,4160)——佐姆索姆(Jomsom,2720)——瑪法(Marpha,2670)

-------------------------------------------------------------------------------------------------------------------------------

先上幾張poon hill日出日落鎮樓

幾張航拍

平地間拔地而起的MANASLU(8163m)

從Dharapani前往Chame的路上就下起了雪,人生中第一次冒雪前行

上圖是Thanchowk村,背景是碩大的Ngadi Chuli。3000M以下還能見到生機勃勃的綠色。

Chame的夜晚,由參宿四、南河三、天狼星構成冬季大三角

輦路重來彷彿燈前事。

安娜普爾娜一號峰南壁,靠前的峰尖是海拔6441米的Hiun Chuli

當天的落腳點Upper Pisang

安娜普爾娜二號峰

一張酷酷的定位

途徑一個Kamala的小村莊,安頓好有點高反的小夥伴後出來溜達的時候看到的小黑板。

當地人的廚房,感受下山裡的」美食「

Upper Pisang的早晨

從upper pisang前往Manang的路上,嚮導一路帶著我們走坡度極大的近道,第一次長途徒步裝備不足的樓主膝蓋毫無懸念的受傷了。

跨喜馬拉雅地區典型的石砌房屋

Manang全景

Manang的第一個晚上和歐洲小夥伴們圍著火爐聊天,外面大雪紛飛,場面一度魔幻到好像Lord of the Rings場景再現。我們要在這個小村子裡停留一天做適應性訓練來為後面幾天的高海拔徒步做準備。樓主這幾年時常在高原地區蹦躂,曾經穿著短褲拖鞋就上了歐洲最高峰,6000m以下地區出入有如無人的境界,所以這天很怕冷的樓主就裹著被子看著小夥伴們爬上爬下給他們加油吶喊LOL。

很不情願和怪阿姨合照的小朋友

六字真言

安娜布爾娜主山脊

Manang休整一天後前往letdar

從manang出發後沿途某處風景,在大約4000M處小夥伴高反大爆發,在吃了各種高反葯無效後,其中一名背夫就帶著她原路下山了。很是神奇,14年的時候樓主在北坡珠峰大本營高反虛弱無力的躺在帳篷里,還是她給我投喂各種速效救心丸和高反葯,此行出發前還被她各種嘲笑我瘦弱的小身板TOT。

在low camp和一個歐洲小哥聊天,說起這幾天有個牌友被抓進去了前途不明,小哥說"everyone lives in their own prison",配合著出世遼闊雪山人跡罕至的大背景,竟也是個可以回想很多次的moment。

衝鋒營地就在雅卡瓦康/Yakawa Kang/6482的腳下

到這裡的時候由於沒有信號失聯多天,好朋友和哥哥擔心的快要找上蒙在鼓裡不知道女兒已經在大喜馬拉雅的我爸媽。謝謝你們。

翻埡口時早晨六點喜馬拉雅山脈間雲霧繚繞中的日出,晨曦從天邊穿雲奪霧而來。見過各種各樣在羅浮宮,撒哈拉沙漠,仙本那海底潛水時,前往倫敦飛機上的日出依舊被這磅礴霸氣的日出震撼到無以復加。如今再回看這一段,身臨其境的感受造物主的神奇真是言語無法形容。手機拍完這一段就凍到沒電,我也第一次體驗手指凍到沒有知覺。

Lonely planet上說Thorung La Pass冬季無法翻越,其實不然。據說過了早上十點埡口會吹起12級大風,於是我早上五點半就披星戴月的從High camp全副武裝的出發,經歷了人生中最冷的四個小時終於爬到Thorung La Pass。比我早到幾分鐘的歐洲的少年少女們已經開始在埡口上迎著狂風載歌載舞,看到行速有如烏龜的樓主還開心的跑上來和我high five。

在埡口把身上所有能穿的全都套到了身上的樓主

從埡口往下看,天氣好的時候能看到最左邊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主峰(Dhaulagiri,8167,7th)。從這裡要開始一段坡度38,直線海拔落差1746米的雪地下降,樓主由於裝備準備不充足,可以說是連滾帶爬帶摔在三個小時里被8級大風吹到Muktinath。

穆克提那山腳/Muktinath Phedi/4160

穆克提那/Muktinath和拉尼帕瓦/Ranipauwa就在道峰腳下

翻下埡口的途中,有沒有一種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之感?

走到這裡的時候碰到幾個據說早上六點才從letdar出發的瑞士小哥哥們穿著牛仔褲蹦蹦跳跳的跑過我們,已經折服。。。

隨處可見的轉經筒

埡口下來的第一個村莊,在被風雪摧殘了快十二個小時之後終於在下午六點左右到達了當天的目的地。太陽暖暖的照近眼睛裡,坐在這個廟前聽幾個背夫講尼泊爾的文化講how NEPAL represents for never ending peace and love。然後聽一對澳洲couple講他們如何從印度來尼泊爾的時候忘記身上還帶著大麻,過海關的時候突然意識到自己在smuggling,然後又如何在警犬到達之際千鈞一髮間把大麻偷偷丟掉。旅行一大亮點也許就在路途中碰到的形形色色的人以及他們身上帶著的故事,總能讓我們從另一個維度思考這個世界。

藏傳佛教重鎮Muktinath。埡口的兩邊猶如兩個世界,從這裡開始卡利甘達基河谷段(Kali Gandaki Gorge)的行程。

從Muktinath Temple看小鎮全景,這裡是尼泊爾另一條徒步路線木司塘的入口

背燈和月就花陰的出處

很喜歡的Muktinath,再見啦。

願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無止盡的好奇心和探索從不停歇

走到jomsom的時候樓主膝蓋已碎,遂搭車下山尋找高反的女朋友去了。

博卡拉圍著烤火的當地人

巴德崗(Bhaktapur)14年地震後的殘骸,馬拉國王的立柱和塔萊珠大鐘得以倖存

完全倒塌的法希德噶寺

重建中的巴德岡

在博卡拉魚尾山莊休養生息的樓主

遠處的魚尾峰若隱若現

加德滿都的賭場,送給你們這群賭徒,這個配置我是沒敢坐下來

魚尾峰

"If you can make it here, you can make it anywhere."

「然而我走遍世界 卻從未走到你面前「

-------------------------------------------------------------------------------

以上。

詳細攻略請參見king神萬字長文天高地厚IV-重返安納布爾納(冬季ACT via Thorung La+Poon Hill)(全文完)


雲南的雨崩。
在去往這片神聖的土地之前就曾看過一句話「上有天堂,下有雨崩」。從雨崩出來,徒步梅里雪山轉山,抵達神瀑、神湖、冰湖,翻越尼農大峽谷,一直到此刻在電腦面前,都忘卻不了腎上腺素釋放燃燒的感覺。這個神聖又迷人的秘境,可以在神瀑沐浴聖水,在冰湖觸摸千年冰雪,在神湖感受天空之境,可謂史詩般的徒步路線。

雨崩村位於雲南德欽縣雲嶺鄉境內,是梅里雪山神女峰腳下的一個藏族村寨,分上雨崩(海拔3150米)、下雨崩(海拔3050米)兩村,上雨崩可以通往冰湖,下雨崩則通往神瀑和神湖。由於地處大山深處,又不通公路,雨崩好似一處世外桃源,在驢友間流傳一句話:不去天堂,就去雨崩。

徒步行程安排
Day 1:飛來寺 — 西當 — 南爭埡口 — 上雨崩
Day 2:上雨崩 — 笑農大本營 — 冰湖
Day 3:上雨崩 — 下雨崩 — 神湖
Day 4:下雨崩 — 神瀑 — 尼農大峽谷

從香格里拉坐大巴傍晚時分到達飛來寺,飛來寺是看日照金山的最佳觀景點。我們在這裡停留了一晚,由於是雨季沒有如願看到日照金山,一大早寄存好行李,背上徒步需要的裝備和補給,帶上虔誠的心,出發。

第一天,進發上雨崩。
飛來寺包車至西當150/輛(最多可坐8個人),車程1小時左右。一路沿著山路盤旋而下,會路過一個景區收費處,門票80/人,網路上看到的200多套票已取消,看到成群的騾子和馬,起點西當就到了。

西當至雨崩徒步路程約9.4公里,需翻越3700米高的南宗埡口到達上雨崩。翻埡口前這段上坡比較難走,如果體力不支,這一段也可以租騾子,230/人。路上有休息站可以買到泡麵和水,在休息站可以看到壯觀的「泡麵牆」。

一路上每隔一段就有一個電線杆,可以留心讀一讀上面的提示,在艱難的徒步路上是一個很好的鼓舞和激勵。

過了埡口便是一段6公里的下坡,直達上雨崩。雖說是下坡,但是這一段路並不好走,要注意保護膝蓋。

路上會遇到一些淳樸的村民,這是其中一位母親,背著小孩從雨崩回西當,寶寶很小已經非常懂事地拿起自己的小包。仔細看會發現寶寶背上掛有東西,問了這位母親,她說是藏刀和猴子手,在當地是希望小孩聰慧並且受到保護。

從西當到雨崩的途中有三個觀景台,這是最後一個,可以遠眺梅里雪山和下雨崩。

到達最後一個觀景台,離上雨崩就不遠了。上雨崩相對下雨崩會小一些,一般建議前往冰湖的前一晚住在上雨崩。去往神湖和神瀑可以住在下雨崩。(最節省體力以及不走回頭路的建議)

出行我習慣住YHA,梅朵是雨崩唯一一家青旅,他們家的火鍋土雞和炸醬麵現在想起來還會流口水,山景房標間110/晚,室外的搖椅可以卧躺著承包整個雨崩的星空。

從西單至上雨崩我的總時長是6小時左右,一路走走拍拍,步伐比較慢。體力較好的4-5小時可以走完。

第二天,進發冰湖。
雨崩的三條經典徒步路線按難易程度排序依次是:神湖、冰湖、神瀑。神湖是很多當地人都不會去的路線,屬於中級徒步,如果沒有一定的徒步經驗和體力,加之神湖的路線尚未被開發,一路沒有指引和提示,這條路是強烈不建議去的。
冰湖是一個結冰的湖面,在四周草甸、雪山的映襯下像一塊璞玉,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冰面倒映著神山。繞過湖邊的瑪尼堆可走到底部,觸摸正在消融的千年冰雪。

我和閨蜜兩個人出行的,一路上遇到越來越多小夥伴,大家互相扶持,共同到達目的地。

冰湖的沿途景色美不勝收,彷彿墜入熱帶雨林,是個天然氧吧。拋下城市的喧囂,在這裡徒步流汗的同時,也放下所有感受大自然的饋贈。

從上雨崩騎騾子或者徒步約5-6小時,可到達笑農大本營,這裡曾是1991年中日聯合登山隊攀登梅里雪山的大本營。1991年,中日登山隊17名隊員在攀登梅里雪山時全部失蹤,後來調查是因為發生了雪崩。自1996年後,有關方面明令禁止攀登卡瓦格博(梅里雪山最高峰)。

在此稍作休整的時候,邂逅了神山裡的小松鼠。拿一些酥軟的小麵包給它們,它們會非常不怕生並且友好地來到你身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山裡面會有熊這些野獸出沒,要多加小心。
離開笑農大本營再啟程,沿著陡峭的小路繼續上行約1-2小時,最後爬上一塊大石頭,就能看到冰湖了。

去冰湖我們來回大約8個半小時,較為難走,擔心安全或者迷路問題的可以請當地的嚮導,住的客棧都可以詢問得到。

第三天,進發神湖。
神湖不要輕易去,不要輕易去,不要輕易去!!!我們天剛亮就出發,就是擔心時間不夠要走夜路,而且一路都沒有預留太多休息的時間,近12個小時,拿下神湖。

神湖在雨崩的三個景點中最為神秘,海拔最高(4890米),風景絕美,難度也最大。這裡距離下雨崩約18公里,而且比較容易迷路,需要雇嚮導,不建議體弱者和高反者前往。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神湖在藏民心中非常神聖,湖水只能喝,不允許洗任何東西,遊玩時務必尊重當地習俗。

第四天,進發神瀑,出雨崩。
最後一天的行程安排也很滿,需要早起出發,我們加起來耗時約11小時。時間充裕的人可以給雨崩徒步之行安排五天,第四天去神瀑,第五天從尼農大峽谷出雨崩。我們最後一天趕路,尼農大峽谷拍的照片不多,覺得略有遺憾。

神瀑是三條線路中難度最小的路,除了最後有幾個較陡的坡,前面幾部以平路為主,是條初級徒步路線。體力較差的人至少要來一下神瀑,不然就真的白來雨崩了。這裡常會遇到轉山至此的藏人,也許神瀑的風景比不上冰湖,但信仰賦予了神瀑意義,即使你沒有信仰,也會感到肅然起敬。

去神瀑經過下雨崩的一片草原,鏡面般的湖水,綠到心醉的畫面。下雨崩還有個寺廟,路上偶遇喇嘛。

神瀑的水量不大,下面是一片石灘,可以走到瀑布底下,按照藏族的傳統順時針繞瀑布走三圈祈福。Tips:去神瀑有轉經計劃的,切記要帶上換洗的衣物。神瀑的水量遠看不大,但是轉經的時候,即使是穿著雨衣也會濕一身。另外,到了神瀑腳下,不要立刻衝去接受神瀑的洗禮,多呆10-20分鐘,讓毛孔緊縮,不要噗嗤噗嗤到達山頂身體還是暖呼呼地就去淋神瀑,這樣感冒的可能性會非常大,要知道神瀑的水可是冰川流水,非常刺骨。

看到密集的經幡出現後,大概再走1個多小時就能到達神瀑腳下了。

穿著雨衣在神瀑下轉經的我,藍色的小小那隻就是我啦~轉經一定要順時針,也就是從左往右,繞著最大圈走,三圈為最佳,但是其實只要是奇數就行,不要是偶數圈。刺骨的冰川水冷到顫抖,我轉了一圈出來,心誠則靈。

從下雨崩往返神瀑大概5-6個小時,下雨崩出尼農大致也是5-6小時。尼農這一路前面三分之一段基本都是山路平地,非常好走,可以加快腳步;中間一段很陡,適當放慢腳步;最觸目驚心的是抵達尼農大峽谷的最後三分之一段,旁邊就是萬丈深淵,恐高的要注意了。
尼農大峽谷有點美西風情,讓我們大呼快活和驚艷,非常值得一走。中間有兩小段路要淌水,鞋子要備好防水的。

4天的時間全程徒步,to do list 又完成一項。爬過4700海拔的高山,翻過草場,攀過當地人都不敢輕易涉足的神湖,淌過急流,穿過原始森林,淋過神瀑聖水。有時一條一人寬的小徑,旁邊就是萬丈深淵,有時走得比雲霧還高......雨崩,你是一個夢,而我們是一陣風。
我做到了,你也可以。帶著朝聖的心、感恩的心,出發吧,用自己的腳步去丈量世界。

評論里有人讓我爆正面照,挑了一張此次雲南行的。

洱海上蒼山下,和划船的奶奶。另外也歡迎關注我的專欄一百種生活 - 知乎專欄,分享朝九晚五外的生活,更多詳細旅行指南。首篇文章雲南旅行 I 兩千里路雲和月 滇中北的好去處 - 一百種生活 - 知乎專欄為此次雲南行的詳細攻略和推薦。


(多圖預警)中國十大徒步路線,走過其中七條,方知人生中,除了信仰與夢想,還有另一種幸福,叫做回歸自然。

2013年,徒步穿越中國第一徒步路線,墨脫。

2013年,徒步穿越最後的香格里拉,稻城亞丁。

2013年,徒步穿越丙中洛怒江大峽谷。

2013年,徒步穿越上中下路虎跳峽。

2013年,徒步穿越中國最美鄉村,尼汝。

2013年,徒步穿越長白山。

2013年,徒步大環線天湖納木措。

2013年,徒步穿越庫布齊。

2014年,徒步穿越秦嶺鰲太。

2014年,徒步穿越狼塔。

2014年,徒步穿越烏孫古道。

2014年,徒步大環線希夏邦馬峰。

2014年,徒步大環線轉山之路--崗仁波齊。

2014年,徒步大環線貢嘎神山。

2014年,徒步穿越年寶玉則。

2014年,徒步穿越阿瑪尼卿。

2014年,徒步搭車全程318國道。

2014年,徒步大環線安納普爾那。

我還在繼續,史詩級的徒步旅行,只對自由的嚮往,為生命而贊。

願下一次徒步旅行,有你陪伴。

當然還有那些極限運動

還有最美的羊卓雍措


(下圖引用自:Outdoor North Wales.com),看到一掌寬的山脊track了么。。。這個Crib Goch Track在第二部分會講到。多照片預警

==============================================================
不知道「史詩般」的定義,下面推薦走過的兩個英國山地徒步線路,一個適合旅行和初級登山者,另一個適合有豐富經驗的mountain walker,總有一款適合你。英國徒步界有一個著名的24 Hours Challenge, 也叫National Three Peaks Challenge, 就是挑戰在24小時內上下往返攀爬下面列出的蘇格蘭,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最高峰,24小時包括休息時間和三個山峰之間的駕車時間。這個Challenge經常用來幫助慈善基金會募集捐款。

    Ben Nevis / Beinn Nibheis (1,344 m or 4,409 ft),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Scotland
    Scafell Pike (978 m or 3,209 ft),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England
    Snowdon / Yr Wyddfa (1,085 m or 3,560 ft),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Wales

英國沒有很高的山,但是風景,地貌以及天氣很多樣,不僅是不同的山之間,攀爬同一座山的不同階段往往也能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每個山峰登頂都有許多不同路線,如果你沒有時間和體力來完成上面三個山峰,推薦兩條徒步路線:

旅行和初級登山者,推薦去蘇格蘭高地登頂Ben Nevis,走Mountain track,也叫Tourist track,風景地貌多樣性是這三個山峰中最好的。
具體路線見如下網頁:Ben Nevis by the Mountain Track (Walkhighlands),上下大概需要6小時(不包括休息時間),總高度1350M左右,徒步距離12km。
因為是簡單的Tourist track,雖然沒有塗裝路面,但是對於大部分年輕人甚至老年人來說都不會太難。一路上可以看到高地多變的風景,下面是前兩天去徒步的一些照片:
400 - 500米以下,盤山路上升,右側可以看到Nevis山谷從低到高的全景。

600米左右峰迴路轉,會遇到一個山地湖泊Loch Meall an t-Suidhe

繼續向上達到800米 - 1000米左右高度就可以鳥瞰Fort William附近的蘇格蘭高地,湖泊和峽谷全景。在低雲堆積的日子,會感覺到和雲層齊高。

再向上進入1100-1300米範圍,會逐漸進入低雲層,徒步的線路也變得模糊起來,需要依靠人工堆砌的cairn或者GPS來辨別方向。偶爾會遇到登頂後下山的徒步者,經常可以見到常年的山頂積雪。有木有寂靜嶺的感覺。。。

達到1350米的頂峰後,天氣好可以鳥瞰整個高地,天氣不好也有不一樣的意境。
積雪的山頂懸崖在雲中忽隱忽現:

峰頂的避險小屋

總的來說只要天氣不是太惡劣:比如暴雨和颶風,這個線路都適合攀爬,不同天氣有不一樣的風景。

==============================================
具有豐富經驗的mountain walker,在前面說道的24 hours challenge中推薦去爬Snowdon,走Crib Goch這個track,但是去之前要有充分調研,還有體力和思想準備。
絕對不推薦沒有經驗的tourist或者恐高者去爬。這個track是snowdon出事故最多的,下面的照片是track中的一部分,看到刀刃般的山脊上行走的小人兒了么?
我今年春天去爬的時候遇到一個美國兄弟,下來後對我說:I thought it was my last day on earth。中間還遇到另一個美國女生跪在track上哭,差點兒需要叫直升機救援。
(下圖來自Wiki,Photo by DAVID ILIFF. License: CC-BY-SA 3.0)

這個track上時不時需要直升機救援,因為一旦上去了,除了叫直升機救援,只能硬著頭皮走完,回頭路會更難走。。。

下面是今年春天走這個track的過程:
推薦這個track是因為真的不長,最難的部分大概只有3-4km,但是上升過程中基本全程手腳並用,有很多接近90度的垂直攀爬,本來登頂的過程就很絕望了,結果登頂後發現更絕望,因為面對的是很多一掌寬的山脊,大部分時間只能抓住山脊從側面行走。具體track路線參考下面網頁:Snowdonia Walk
開始走這個track的時候畫風是下面這樣的:

進入Crib Goch部分後畫風突變成下面這樣,需要手腳並用。看著同伴兒向上爬,我的內心還是很平靜的:

再接下去畫風越來越讓人不淡定了,出現了很多接近90度的垂直升降,手腳落點都必須精準。下圖還是60-70度的時候

當然Snowdonia開闊荒野的風景還是很贊的,爬到一半的樣子:

本以為這也就是最難的一段了,可是到頂後看到下面這個景象瞬間蒙逼。。。

需要完全在刀刃樣的山脊行走。牛人是行走,看到一個威爾士小哥抽著煙如履平地般走了過去,大家都說他是生在Snowdon頂峰的吧;像我比較菜的只能抓住峰頂從側面移步。90%的時間都是下面這樣「行走」的:

向腳下看一眼的話大概是這樣。雖然最高峰Snowdon也就1000米,但是一腳踩空下落1000米的話應該和5000米的結果是一樣的。

整個3-4km左右,真正有那麼一丁點兒像平地的地方不超過5分鐘,可以像下面這樣行走,當然前提是無風的晴天。。。周圍可以看到鷹在飛,雲在飄,偶爾有小型飛機在同一高度平面滑過。

晴天的時候走在Crib Goch,前後左右都是無比壯美的Snowdonia風景。雖然無論回頭還是向前看都會時不時感到絕望。。。
走過最高點後回頭看

向前可以看到的終點Snowdon(最高峰)

站在最高點鳥瞰整個Snowdonia

走完整個track下山我已腿軟。下山的時候遇到夕陽西下,陽光通過Snowdon峰頂落在湖面上有一種和英國其他國家公園不一樣的粗曠美。

總的來說,在Snowdonia走Crib Goch對於很多人都是once in a life experience,絕對值得一走。當然前提是天氣條件允許,同時你不論是在身體上,心理上還是經驗上,都有充分的準備。以上,大英帝國歡迎您!


長安-涼州-玉門-若羌-疏勒-撒馬爾汗-伊思法罕-巴格達-大馬士革-巴爾米拉-安塔利亞-君士坦丁堡


西遊記


讓我們把目光放到南半球的澳大利亞上,叢林徒步在澳大利亞極受歡迎,未經開發的矮樹林和林中的眾多小徑提供了很多的徒步機會。這個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有著諸多真正意義上史詩般的徒步路線。

徒步時間:澳大利亞各個州的最佳叢林徒步時間各不相同,但基本原則是越往北氣溫越高,氣候也越潮濕。在北部,6月至8月是最佳徒步旅行時間,而在南部夏天和初秋(12月至次年3月,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秋冬季和北半球時間相反)更適合徒步。

實用網站:澳大利亞叢林徒步 全國性組織的官方網站,有各州叢林徒步俱樂部和協會的鏈接;
徒步澳洲-澳洲旅遊局 澳洲旅遊局官方網站,英文不好的看這個網站的信息攻略最為推薦。

參考書籍:《Lonely Planet》澳大利亞篇,裡面的戶外活動類目下有關於在澳大利亞各地進行叢林徒步的資料。

1.陸上通道(Overland Track

▲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理由:聖克萊爾湖國家公園的The Overland Track 是世界十大徒步路線之一,位於澳大利亞最南面的塔斯馬尼亞州,在一個獨立的小島上。這座島呈心形,被稱為「世界的心臟」,是離南極最近的大陸,自然環境極好,海鮮和牛排都很棒。沿途可以看見湖泊、森林和峽谷、高山和荒野、美麗的瀑布,以及陡峭的石峰。主線是從搖籃山這邊的Ronny Creek走到聖克萊爾湖附近的Narcissus ferry(65公里,最後坐船),或者到Cynthia Bay(78公里,全程徒步),途中有若干支線。可以攀登搖籃山、巴恩斷崖、奧瑟山,走過孤寂萬年的荒原,途徑美麗的冰川湖泊,穿過大片的原始雨林。
▲部分簡介來自窮游網@向日葵182

Tips:小島保護生態非常嚴格,連從墨爾本都不可以帶食物上島。全程徒步一般需要6天左右,每年10月到次年4月為最佳季節。徒步路線限制每天徒步人數,需要提前在官網預約報名。


如何到達:出發前聯繫好車,可以坐大巴Tassielink,要提前查好時間,不是每天都有;也可以包車。


2.索斯伯恩步道(Thorsborne Trail)

▲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理由:欣欽布魯克(Hinchinbrook)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島嶼國家公園之一。 在32公里長的索斯博恩路徑上,可以沉醉於澳洲最大的島嶼國家公園裡,欣賞布魯克島上原始的熱帶天堂。在這4天里,將穿越雲霧繚繞的山巒、叢林般的雨林、灌木沼澤地和純凈潔白的沙灘;還可以觀看眾多的野生動物,從色彩鮮艷的蝴蝶和鳥類到鱷魚、海龜、儒根和海豚。

▲部分簡介來自澳洲官方旅遊網


Tips:穿過拉姆西灣(Ramsay Bay)和喬治角(George Point)之間的小徑至少需要四天三夜。是僅限有經驗的步行者進行的真正的荒野步行,這條步行路徑最多只限40人使用,所以要提前申請許可。最佳步行時間是四月到九月。


如何到達:可從卡德韋爾(Cardwell)或露辛達(Lucinda)乘坐渡船或水上的士到達島上。


3.大西南徒步(Great South West Walk)

▲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理由:西南大徒步(Great South West Walk)總長250公里,起始點在波特蘭,穿越了Cobboboonee國家公園與Lower Glenelg國家公園。沿著美麗的格雷爾河順流而下,穿過壯麗的石灰岩懸崖,再從古老的納爾遜小鎮返回東南沿海,漫步Discovery海灣公園的蜿蜒海岸線與尼爾森岬州立公園,一路走來,你還會看到美麗的鳥類生態聚居地。

▲部分簡介來自southerntravelnet


Tips:走完全程需10天,沿途有該地區最好的露營地及餐飲選擇,但全程極具挑戰。


如何到達:自駕從墨爾本出發,經過大洋路大約六個半小時,或經由王子高速公路約四個半小時即可到達波特蘭;公共交通乘坐V/Line列車至瓦南布爾站,然後乘坐V/Line巴士到達波特蘭。

4.海森小徑(Heysen Trail)

▲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理由:澳大利亞最長的步行道,步行路線全長1200公里,始於南海岸的澤維斯海角(Cape Jervis),延伸至費林德斯山脈(Flinders Ranges)的Parachilna峽谷(Parachilna Gorge)。這條路徑包括了南澳最多樣的美景組合:壯觀的海岸線、農場和森林、風景如畫的小鎮、葡萄樹成行的山谷和崎嶇的山脈等各種地貌。

▲部分簡介來自southerntravelnet


Tips:這條路徑在易發生火災的季節(大約從11月1日到4月30日)會封閉。最適合徒步旅行的季節是降雨量較少的五月、九月和十月。徒步最短有半日行程的,最長的全程需60天。


如何到達:抵達阿得萊德 (Adelaide)後包車或自駕至菲爾半島(Fleurieu Peninsula)。


5.拉拉平塔小徑(Larapinta Trail)

▲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理由:辛普森山口(Simpsons Gap)、艾勒里溪大水潭(Ellery Creek Big Hole)、奧米斯頓峽谷(Ormiston Gorge)、格蘭海倫峽谷(Glen Helen Gorge)……將這些引人入勝的北領地自然地標連在一起,便是澳洲著名的拉勒平塔路徑(Larapinta Trail)。在這條全長超過223公里的單日或多日徒步路線,放眼儘是廣袤雄偉的紅褐色土地,你可以探訪原住民阿倫特(Arrernte)的聖地;穿過遮天蔽日的峽谷,暢遊涼爽的水潭,在滿天繁星下恬然入睡。

▲部分簡介來自澳洲官方旅遊網站


Tips:拉勒平塔路徑共分12段,既有輕鬆的漫步,也有艱難的跋涉,還有隻有四驅越野車才能進入的路段。徒步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也可以花三個星期的時間挑戰自己完成行程。盡量避免十二月至一月的炎夏前來。


如何到達:前往愛麗斯泉開始徒步路線的選擇很多,如搭乘飛機,自駕或者乘坐傳奇的「甘」號列車到達愛麗斯泉。


6.黃金海岸腹地徒步路線(Gold Coast Hinterland Great Walk)

▲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理由:這條54公里長的路徑橫穿可追溯到恐龍時代的古老地貌,沿途有被列為世界遺產的雷明頓(Lamington)和春溪(Springbrook)高地,以及坐落著蛋岩(Egg Rock)和龜岩(Turtle Rock)的風景秀麗的那明巴山谷(Numinbah Valley)。沿著一個古老火山的邊緣行走,迂迴地穿過這片古老的雨林,從瞭望台上飽覽驚人的景色,還有獨特的野生動物和飛濺的瀑布,你想體味的叢林徒步,這裡都有。

▲部分簡介來自樂玩假期網


Tips:三月到十月間的氣溫較為緩和,是行走這條路徑的最佳時間。


如何到達:抵達布里斯班後自駕或者包車前往。


7. 六英尺路線(Six Foot Track)

▲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理由:這條徒步線路可以說是悉尼近郊必走的一條了,徒步的同時還能欣賞到藍山的壯美景色。這條45公里的路徑適合中等體力的步行者,可以分為幾個一日行路段,也可以在三天內輕鬆地走完。蜿蜒穿過芬芳撲鼻的林地,沿途經過山崖、岩洞和瀑布。留意棲息在路徑沿途的袋鼠、大袋鼠、針鼴、袋熊、蝴蝶,以及150種鳥類的出沒。

▲部分簡介來自southerntravelnet


Tips:最佳行山時間是春秋兩季,可以避免夏季的炎熱和冬季的寒夜。


如何到達:公共交通乘坐火車Blue Mountains Line至Katoomba Station


8.大洋徒步路線(Great Ocean Walk)

▲圖片來自google

推薦理由:說起澳大利亞,你一定對大洋路這個名字前有所聞。大部分的人來大洋路都是自駕,其實這裡徒步也能感受別番美景。大洋路步行路線從阿波羅灣起蜿蜒前行,途經大奧特威國家公園和坎貝爾港國家公園,直至十二使徒岩。蜿蜒曲折的海岸線周圍散落著沙灘、樹木參天的森林、古老的廢棄舊船,讓你彷彿置身於人間奇境。除了十二使徒岩之外,一路還有很多的景點:澳大利亞最宏偉的燈塔(1848年);參觀老電報站(1895年);入住燈塔看護人小屋;還可去附近的大奧特威國家公園拜訪,參觀樹袋熊和袋鼠。

▲部分簡介來自新民旅遊


Tips:每年5月至10月為最佳季節,有幸的話還能看到鯨。


如何到達:抵達墨爾本後自駕前往至阿波羅灣(Apollo Bay),約2小時。



---END---
部分圖文來自網路,侵刪
本文為步步菌整理編輯,轉載請聯繫

最全面的澳洲旅行指南就關注
微信公眾號"步步澳洲"(bubu-aus)

另外,我們為想去澳洲旅遊的你建立了澳洲旅遊交流,在這裡有遊歷過多國的旅遊達人,一起進群交流吧。添加步步菌微信號(bubu-editor)拉你進群。


推薦閱讀:

那種鞋鞋適合旅遊長距離走路穿,跑鞋?戶外鞋?
如何評價2016年黃山百公里賽事?
如何才能加入中國國家登山隊?有什麼要求?
作為一名非專業驢友「被虐」是一種怎樣體驗?
徒步常見的危險有哪些?該如何應對?

TAG:旅行 | 徒步 | 自由行 | 旅遊線路 | 窮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