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只聽流行歌的人,聽到古典音樂是什麼感覺?
一直想知道不聽古典的人,聽到是什麼感覺,能感受到其中的美嗎,亦或什麼也聽不出來?
特別是有具體內容,或敘事性比較強的,並加以簡單解釋呢?如一些交響詩,彼得與狼,圖畫展覽會,羅密歐朱麗葉,梁祝(雖然這個可能不算古典)
我基本只聽古典,但因不喜歡給別人推薦東西,所以對別人什麼感覺一無所知。希望經常給人推薦古典的知友回答別人的另一個問題:一直習慣聽古典音樂的人聽到流行音樂是什麼感覺,會喜歡聽嗎?
進度條划到1/2,沒人唱歌。
進度條划到3/4,沒人唱歌。
下一首。
很多人非要扯有沒有歌詞的區別。又不是只有古典沒有歌詞,新世紀呢?後搖呢?各種原聲呢?一樣是對旋律的享受,喜歡聽以上這些音樂的人也未必就喜歡聽古典。歌劇雖然有歌詞有人唱,我看聽得人也很少。
在我看來,現在古典聽得人少無非兩個原因:- 願意花十幾分鐘認真聽一段樂章的人不多了。更不用說整部交響。
- 很多古典真的不「抓耳」。這個「抓耳」很多時候是由於時代的限制。一遍聽下來留不住聽者,很少有人會再去細細聽一遍的。這點流行歌曲也是一樣的。
說到底,生活節奏太快,古典音樂雖然美但是節奏跟不上大眾,所以聽的人少。電影文學不都是一樣的么?
===========================================================
扯了一堆不相干的,來回答問題。
分兩種情況:
- 爛大街的古典比如《月光》、《命運》、《德九》、《卡農》、《G弦》。一般人聽到會感覺很好聽,很親切,這是基於熟悉(聽過)帶來的旋律共鳴,當然這些曲子本身確實就很抓耳,否則也不至於如此出名。
- 小眾的古典的話,大概就是無感吧。聽著沒感覺,如此而已。如果太長或者讓他反覆聽,一般結果就是煩躁,犯困,走神。
建議題主推薦別人可能聽過的曲子,比如《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比如《悲愴》,讓他們先熟悉古典的節奏和配器,產生對古典的興趣。切不可太長,《德九》再爛大街,願意40分鐘從頭到尾聽下來的普通人也不多。
關於本人:原聲、新世紀聽眾。有一票聽古典的朋友,擁有豐富的被推薦古典的經驗。他們給我推薦平均律的時候我真想打他們【死
我估計絕大多數聽流行歌的人,聽到古典音樂時會懷疑人生——怎麼沒有人唱?那個拉小提琴的帥不?真要是聽到帕瓦羅蒂張嘴唱,可能又要懷疑人生——沒有華仔唱功好。
謝邀
我平常幾乎只聽流行歌,所以我沒啥發言權
但是這個東西其實應該跟音樂品味無關,跟音樂素養有關
也就是說,不是說只聽流行歌的人,逼格就特別低
只聽古典音樂的人,逼格就特別高
但你怎麼看待,對待音樂本身
嗯??前奏為什麼長??
嗯??都還沒開始唱怎麼就沒了??
強答一發。。指出------流行音樂里也有純音樂啊,好多人喜歡王力宏或是周董,雨神,也是因為他們的鋼琴彈的棒棒噠。再者,更有許多現代純音樂創作者:薛汀哲,文武貝,石進。。。這些樂曲算不上古典但也是流行純音樂。
本人比較迷古典吧,同學很多都是喜歡有歌詞的流行樂,歌唱類型,喜歡的原因也有很多,有的是與歌詞共鳴,有的是喜歡那個旋律或節奏感,不同的人對古典的感冒程度也不是很一樣。某次網易給某同學推送了一曲古典,該同學進度條划了半天,愣是沒聽見一句詞,喃喃自語道:「網易推送的都是些什麼東西...」
反著也頗有意思:有次某店外放音樂,聽見弦樂重奏旋律極其優美,不禁驚呼:世上竟有如此的古典?約數秒後,一女聲響起,方知這是有歌詞的流行樂,霎然無味。
無論流行樂還是古典,無非是不同的音樂風格,各異的個人喜好而已,並無俗雅之分。古典迷也早已不是所謂的少數人群。薩拉薩蒂的流浪者之歌以前經常會在某畫風突變的場景作bgm,但大眾很多都只知其第一樂章而不知其剩下的兩部分。有一次猛然在某廣告中聽見了第一樂章轉第三樂章的配樂,轉接點突然而自然,與畫面相配相符,不禁感嘆這配音師技術之高超。(。。。偏題了)應該是頭皮發麻,滿臉尷尬吧,我估計是這樣的
我是什麼音樂都聽的,無論音樂年代是老還是新,也無論語種
老的像李玲玉費玉清,中間點的像張信哲周杰倫,再到日韓的什麼t-ara、f(x),其實權志龍我也聽……還有什麼X JAPAN、lacrimosa、mono inc……
反正只有你想不到,幾乎沒有我沒聽過的
自然也包括一些古典音樂,我其實壓根聽不懂古典音樂,只是學過點基礎的鋼琴,只是隨便聽聽而已
說這個只是為了說明,我聽的音樂覆蓋面比較廣,對各種類型的音樂都能接受
有一次,我以前上班地方有一個女生,那天正好就我們兩個,她問我聽什麼歌
我就跟她說,我什麼都聽……她覺得我的回答非常敷衍,但我,我真的什麼都聽啊……
之後在她追問之下,給她看了我的播放器歌單
於是在她的堅持之下,她一定要聽一聽我收藏列表裡莫扎特的那個
我當時就感覺到不妙了,可是拗不過她
所以她隨便點了一首放了,是直接手機外放的
不是我們喜歡外放,只是因為當時只有我們兩個人……
接下來就尷尬了,其實我也預料到了
她當時的表情就是,尷尬,囧……等等各種表情混合的……表情
簡而言之就是,尷尬又不失禮貌的微笑
最後憋了多久,我不記得了,反正時間不知過了多少,她好不容易憋出一句:
「我真的受不了這種……」
這……是你堅持要聽的,我可沒辦法啊
後來我想想,也不能全怪她,她點的那首,是莫扎特的小星星變奏曲
想:難聽死了,勞資都快睡著了。
說:實在是太棒了!旋律優美動人,引人遐思,真是讓人沉醉吧。
大部分情況是:「你聽古典了不起啊,你很高雅啊?」
我個人認為旋律是有貴賤之分的,只不過大家都不願承認或認識不到。
而對於這種旋律的貴賤感,是你必須接觸到了更好的併產生認同後才會發現之前的不好。這種感覺有點類似於----我曾經花大價錢買了一把好琴,帶回家彈了一會發現音色沒什麼特別明顯的提升,可彈了一個月以後又試著彈了彈之前買的破琴,才清楚地發現其中的差距。
我們青少年時候也聽過很多流行歌曲,但有些歌曲你現在回味一下,是不是覺得有點low?就是這個感覺。
只關注單旋律演唱的人忽然聽到古典音樂中的旋律較強的作品會覺得好聽,比如大部分人都熱愛那首眾所周知的卡農。但聽到多聲部、復調部分,或樂曲連接處大段旋律性較弱部分時,就感覺不知道在幹嘛了。
古典音樂里也有抓耳的旋律,比如傳到爛的卡農。
當然那些大部分需要較高音樂素養才能欣賞的作品,還是無感。不住求形式美,而追求音樂表達的內在美,人類的光輝,———我在流行里很難找到,所以乾脆放棄尋找了。
你能記住的,永遠是引起共鳴的。即使風格不同。
我以前很喜歡流行的,也聽純音樂,但是不怎麼聽古典。
後來開始聽古典,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口氣聽上5~10遍不是問題。
後來就是白天聽流行,晚上聽古典,沒什麼。
藝術沒有貴賤。
古典確實難理解,但是耐聽。然而,流行也沒什麼不好,流行的,或者說很長時間流行的,不比古典差,也很耐人尋味,很耐聽。
題主可以試試一些流行,從聽歌詞開始作為一個流行和古典都愛聽的人,我表示完全沒有什麼區別,美的東西都是共通的,平時聽流行,看書或者入睡前聽古典。
美好的東西,人人都能引起共鳴。不要覺得只有自己才有這能力。
我相信任何人,就算是第一次聽到D大調卡農、冬、拉德斯基進行曲、柴可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都能內心湧起深深的親切感。
這種感受,還包括聽到新世紀音樂、電影原聲的美好片段初期朋友推薦聽李斯特肖邦的發現根本聽不懂古典音樂,感覺根本沒有記憶點,聽多了慢慢的能聽懂一些,但依舊不是很喜歡,即使在知乎聽古典的也是小眾音樂,很大一部分人會把流行當古典,聽一些理查德克萊德曼,或者班得瑞就自認為是古典用這些裝逼的大有人在
心情不好的時候會覺得流行太吵或太弱 這時候聽古典 會感覺到體內的強烈的生命的力量 好像深深的激動 又好像深深的寧靜 好像大病初癒 又好像剛剛停止哭泣 使人覺得關注或者體驗的層面變得更高更廣闊了 生活中的一點小情小緒變得非常渺遠 非常無關緊要
很反對(反感)三表的答案,我相信絕大多數國內古典樂以及其他樂種的愛好者都是從流行歌曲聽過來,不可能從小就是接收古典樂等的。
我是從流行歌曲階段-&>新世紀階段-&>(搖滾 民謠 電音 爵士 古典)階段這樣聽下來的,個人認為只要一個人足夠敏感,接受音樂的能力就強,所以欣賞古典樂時能不能體會到其中的美不在於這個人以前聽什麼,而在於這個人自身的敏感程度。
高潮部分呢?
========================
再詳細說一下:第一個感覺 古典音樂很長 但長不是問題
第二個感覺 古典音樂 有的好聽 有的不好聽
這個好不好聽完全是主觀的 我並不認為我有多高的音樂專業鑒賞能力 就是個實在的感覺
比如有些古典樂聽了索然無味 結合第一點 動不動就半個小時 又臭又長 作為一個普通人根本聽不下去 簡單說就是:沒意思
但有的古典樂就非常好聽 比如我自己喜歡的巴赫的勃蘭登堡協奏曲 德彪西的月光 貝多芬的致愛麗絲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 還有彼得與狼 四季組曲這一類的 我會很喜歡一遍一遍的聽
第三 對於我來說有沒有人唱不是個嚴重的問題
我覺得對於普通人來說還是要好聽悅耳 你一篇古典樂裡面有宏大的敘事或者巧妙的結構 普通人聽不出來 也沒有耐心聽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王羽佳Yuja 六月四日上海的音樂會?
※為什麼大部分鋼琴家向台下鞠躬時都會用一隻手扶著鋼琴?是因為興奮和緊張嗎?
※歷史上有哪些知名/不知名的音樂家(指揮家,鋼琴家及樂器演奏家等)是左撇子?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芭蕾基訓古典音樂?
※怎樣評價沈文裕和他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