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為什麼會對文學產生如此大影響,體現在哪?(如對茨威格的影響)


不知道這個問題是不是平和高一在學茨威格的學弟學妹提的。

弗洛伊德影響了後世很多小說家,書評家。不僅是著作,甚至布魯克斯,沃倫在《文學鑒賞》中也用其提到的分析法解讀難以理解的超現實情節。如果作家有意運用弗洛伊德學說寫作,尤其後世注重心理描寫的流派:如同一把密碼鎖,難以用除其以外的文學理論解析部分情節衝突。

在此以「心理現實主義」和代表作家茨威格簡述心理分析法帶給文學的影響。

一、無意識理論

弗洛伊德指出,舊心理學為人們所描繪的以理性意識為中心的精神生活圖畫是自欺欺人的。心理的基本部分和基本力量都來自於鮮為人知的無意識領域。無意識不僅是一個心理過程,而且是一個具有自己的願望衝動、表現方式、運作機制的精神領域,任何意識起作用的地方都暗自受到無意識的纏繞。

無意識是一種潛藏在表面理性深處的本能,性本能,無緣由的衝動。是一種個人意識不到,卻影響行為動機、精神活動甚至人格的能量。弗洛伊德把人的大腦比作海里的冰山,理智是海平面上隨周圍環境上下浮動的小部分,無意識的是海面下占多數的主體部分。

一個健全的,包括意識,潛意識,無意識的人格分為三層:本我,自我,和超我。這三個組成部分間並無截然明了的界限,而是相互纏繞,在人的一生中相互作用。「本我」是與生具來的慾望和天性,遵守「唯樂原則」;「超我」通常是後天環境因素,受道德教養約束,代表人格中道德化的部分。遵守「為善原則」;「自我」居於中位,是本我和超我在現實情境下的體現。也限制本我超出現實意義的慾望表達,是和理性牽連的「水面上部分」。大多數生活中的抉擇都由自我完成,因此時常出現慾望,理智和道德三元衝突的局面。

比如:我今天好想吃棉花糖,但是蛀牙了嚶嚶嚶QAQ。(吃糖的慾望也是慾望~
或者:男/女朋友不理我了,他/她是不是移情別戀了(即使知道可能性較小)。理智的推斷是按照他/她的日常安排推測這時候是不是在忙/還沒起/已經睡了。當然也別排除真的移情別戀的可能。
這也是為什麼會說戀愛中人智商會下降。

那麼無意識是怎樣在茨威格的小說中體現的吶(′?_?`)

《象棋的故事》
小說中B博士的人物形象塑造,運用了典型的精神分析法,尤其在製造自我、超我、本我間與生俱來的矛盾(譬如自我抑制本我的慾望需求)。由於全文主旨和反戰相關,悲劇層面的上升也側面凸顯納粹殘忍而獨特的審訊方式。以下是原文中B博士的自序:

納粹刑訊的第一步即是消磨理智層面對行為的控制

「乍一看來,分給我的房間似乎並沒有什麼使人不舒服的地方:房裡有門,有床,有張小沙發,有個洗臉盆和一個帶柵格的窗戶。不過房門日夜都是鎖著的;桌上不得有書報,不得有鉛筆和紙張;窗外是一堵隔火的磚牆;我周圍和我身上全都空空如也。我所有的東西都被拿走了:表給拿走了,免得我知道時間:鉛筆拿走了,使我不能寫字;小刀拿走了,怕我切斷動脈;甚至像香煙這樣極小的慰藉也拒絕給我。除了看守,我從來沒有看見過任何一張人的臉,就是看守也不許同我說話,不許回答我的問題。我從來沒有聽見過任何人的聲音。從早晨到夜晚,從夜晚到黎明,我的眼睛、耳朵以及其他感官都得不到絲毫滋養。」

自我逐漸失去掌控力

「我身邊是一片虛無,一個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虛無之境,處處如此,一直如此。你在房裡踱來踱去,你的思想也跟著你走過來走過去,走過來走過去,一直不停。然而,即使看上去無實無形的思想,也需要一個支撐點,不然它們就開始毫無意義地圍著自己轉圈子,便是思想也忍受不了這空無一物的虛無之境。」

超我中對黨國忠誠的道德體系

"因為我無法揣測他們究竟已經查明了多少情況,我的每一個回答便承擔了極其嚴重的責任。如果我承認了他們還不知道的某件事,我就可能毫無必要地使別人遭殃;而如果我否認的事情過多,結果我就害了自己。「

肉體被囚禁在局限的屋中,精神擴散至無盡的虛無

「我漸漸感到,在這一片虛無的可怕壓力下,我的神經開始鬆弛。意識到這個危險,我就竭盡全力繃緊我的神經,緊到快要綳斷的地步,我拚命去找些事情,或者去想些事情來散散心。

二、力比多(libido)

弗洛伊德將力比多定義為包含於所謂的本我——精神內部主要的無意識結構——中的本能能量或動力。他指出這些力比多驅力可能與現有的文明行為規範相抵觸,這些規範在精神結構當中表現為超我。從眾求同與控制力比多的需要導致了個體的不安與紊亂,進而促使個體利用自我防衛機制將這些未滿足的,而且主要是無意識的心靈能量在其他形式當中得到釋放。

茨威格的作品中主角時而瘋狂且不能自制的無意識行為正是受到神秘力量——「力比多」的驅使。主要表現為忽略後果,看似荒謬、匪夷所思的愛情故事。尤其以兩位主角(不寫男女主角是部分作品有同性戀的成分)懸殊的社會身份差異和思想觀念進一步激化內部矛盾。
例如《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中,C太太的超我層面批判迷亂的一夜情,對自身的背叛行為充斥著負罪和愧疚感:

在另一方面,我們無從解釋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在雨夜做出有悖常理的舉動。強調了人作為富有高級情感活動的動物,也受情慾衝動和性本能的驅使:

除了力比多在《火燒火燎的秘密》中更摻雜了性別意識的覺醒。甚至出現反對倫常的,感受到對自己母親的嫉妒:

「但是,他並不因此想把他的朋友分半個出去。當他發覺男爵對他母親態度親切友好的時候,某種類似嫉妒的心理已經在他心中活躍起來了。 」

和仰慕者之間年齡的差距不可忍受:

因為這對於他們乃是在大人面前所受的最明顯不過的侮辱,是承認自己年幼,未成年,以及孩子需要睡眠,而且還是所有這一切的標誌。但是,在這樣有趣的時刻,受這樣的侮辱尤其可怕,因為這使他錯過機會,聽不到那些聞所未聞的事情。

當一個成年人的願望和尊嚴感刺激著埃德加,童視角中性別意識的覺醒使男爵——一個有目的的接近他的富有成熟男人魅力的陌生人成為男孩深層次衝動的投影。同時,同性間的愛慕之情也是力比多驅力與現有的社會價值體系相背離的體現。

Moreover
力比多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中應用頗為廣泛的門類。Giovanni Verga在《格拉米格納的情人》開篇中講述:

種種激情交織在一起,以它們隱蔽、曲折,有時又似乎是互相抵觸的方式融合、成熟、發展。這個神秘的過程在未來很長時期內還會構成一種心理現象的誘惑力,而這種心理現象正是現代科學分析試圖極為精確地注意著的,我們則稱之為小說的主題。今天的這篇故事,我僅僅講個開頭和結尾。

女主角佩帕拋下與村裡帥小伙的婚約,愛上了強盜格拉米格納——一個素未蒙面,因為飢餓毆打她的男人。甚至為他生了孩子,並表現的那麼忠貞不渝。小說情節的「神秘」性質、「愛情與舒適和冒險」之間糾錯複雜的關係,留下讓讀者無所適從的大面積文學空白。拋開作者創作的意圖,小說想闡述的譬如帕佩拋開世俗對「美滿」的概念,追求冒險和聽從內心。單純把文本看作一個完整的世界,用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力比多促使少女迎向一段近乎原始衝動的愛情,聽從某種莫名其妙的神異的愛情召喚。

PS:格拉米格納的情人如Verga本人所言,是只有開頭和結尾的現實故事,為求盡善盡美的分析人內心深處不可名狀的感情色彩。榮格(弗洛伊德的得意門生)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也可應用在解讀這篇文章的情節上。對此篇小說主題和意向的揣測實在難以得到作者的回應,只是提出兩種可能的方向。

以上是我個人的看法ww 不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可能有理解錯誤。請發現的大神在評論里溫柔的鞭策我(′?_?`) (溫柔的哦


在那個時代,科學使得人類強大,人類開始意識到自己的破壞力與創造力。
人類的自信空前,佛洛依德順應時代而生,將人類對大自然的自信慢慢轉向對自己的自信。
我覺得,佛洛依德最偉大之處在於他試圖解釋人類一切的現象,從歇斯底里症到夢到日常生活到圖騰與禁忌。
經典學派中,榮格開始研究宗教文化,安娜佛洛依德研究人的內部心理,佛羅姆對愛的探索,霍妮對神經症的研究,阿德勒對人與社會的思考。
這些都是在試圖通過不同的方向解釋我們現在的形成。
翻看越多次的經典精神分析作品,我越發發現整個學派的野心,他們在試圖解決一個困擾了人類很多年的命題:我從哪裡來。
一切現象都是可以被解釋的,這種自信異常可貴。


我們鄙視性工作者,痛恨犯罪,嫉妒而不自知,自私而不悔過,我們將很多東西看為恆定的,不可解釋,不可改變的。
之前微博上比較火的一個視頻:我們為什麼不開心。將人分為親社會和反社會,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周圍存在反社會人格,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識別出哪些人反社會,從而遠離。
這是一個簡單的方法,但同時也是罪惡的方法,因為這個方法的終端就是將所有反社會的人格都殺了,就像希特勒對猶太人的思考,對同性戀的屠殺。
而佛洛依德的思維方式是將一切開始解釋,之所以反社會是有原因的,不是恆定的,可以解釋就代表可以被認識,可以被認識就代表可以改變。
這一點之所以偉大,讀者可以體驗一下自己的生活,如果你生活中每一個細節都知道原因,你會不會因此而輕鬆很多?
考試為什麼緊張,為什麼不喜歡這個人,為什麼喜歡這個人。

這點是對人的思想的革新,必然影響文學。
我們可以看《紅樓夢》,我們能體味到人在時代中的角色,個體如同時代洪流中的石子,而佛洛依德的思維將個體看做洪流中的船隻,船隻的方向有一定的改變性,抗風浪能力是怎樣形成。
套用化學,就是發現了人類心理的更小組成單位。

所以,近代的很多文學,我們可以看到其中人物描寫的變化,我們開始注意到,他為什麼這樣做,而不再是他做了什麼。
似乎一個共識在形成:之所以犯罪、之所以愛、之所以恨,是有更深遠原因的。


初期的佛洛依德學派,為了解釋,過於激進,塑造了很多不存在的概念試圖去描述,比如潛意識、超我... ...這些工具現在看來可能是可笑的,但是當時是有創造力的,並在後期指導了很多學派的研究方向,但是可惜的是,一直以來,我們精神分析學派沒有太大的技術革新,沒落似乎以成必然。
現在的我們,善於分析,但是治療乏力,不得不開始融合其他學派,再也不復當年空前影響了。


20世界西方文論四大支柱:馬克思主義,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形式主義語言學符號學一派,闡釋學敘事學一派。

摘自趙毅衡的《重訪新批評》

對茨威格了解不多,不作舉例。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
茨威格有很多對心理描寫非常細膩的小說就是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來寫的。


推薦閱讀:

孟姜女根本就不姓「孟」,除了她,還有哪些歷史人名被我們誤解了?
探春的婚後生活樂觀么?為什麼?
為什麼李碧華很喜歡寫文革?
描寫「一個英俊的少俠吐血的聲音」用什麼擬聲詞好?
新寫的一首詩,請各位大能幫忙潤色一下,點評一下?

TAG:文學 | 弗洛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