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哪些對世界經濟,財富、政治等有重大影響的秘密而古老家族?類似羅斯柴爾德家族或者哈布斯堡家族?
樓主題目問得非常好,舉的兩個例子都非常有代表性。羅斯柴爾德和哈布斯堡,一個是金融領域最負盛名的家族,一個則是政治領域曾經讓世界顫抖的龐然大物。人類歷史上能稱之為家族者,無外乎這兩種,因為金錢可以遺傳,政治權利可以遺傳,但是藝術天賦、科學頭腦之類的,沒法遺傳,自然就無所謂家族。
我知道的幾個比較有影響的,世界各地的著名家族,聊作分享。
英國:
溫莎家族,英國歷代王朝中對人類歷史影響最深刻,也是唯一流傳至今的王朝溫莎王朝王室家族。對英國而言,溫莎家族實際上是個外來戶,在整個十九世紀,這個家族都是正宗的德國家族,相繼統治薩克森科堡哥達、比利時、葡萄牙和保加利亞,但聲名鵲起還是因為這個家族獲得了英國的王位。相比起歷史上曾經擁有英國王位的安茹家族、斯圖亞特家族,這個家族歷代諸多人物更顯傳奇。代表人物:愛德華八世、喬治六世、伊莉莎白二世。
斯賓塞家族:蓋因歷史上諸多傳奇人物,才成就了這個流傳至今的英國貴族。斯賓塞家族的約翰丘吉爾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勛,本身也是近古幾位頂級名將之一,就此開創了斯賓塞-丘吉爾一系。代表人物:約翰丘吉爾、喬治安娜卡文迪許、溫斯頓丘吉爾、黛安娜王妃。
法國:
卡佩家族:歐洲歷史上擁有王位統治時間最久的家族。卡佩家族的歷史非常古老,可以追溯到一千兩百年前,在一千多年前獲得了法國王位。蓋因如此,現在列舉卡佩家族略顯不合適,因為長久發展以來,卡佩家族已經發展出了各成體系的諸多支線家族,而其主系卻早已絕嗣。如果算各個分支的話,這個家族曾經擁有過以下地區的統治權:法國、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南部、波蘭、匈牙利、盧森堡。代表人物:腓力二世、聖路易、腓力四世。
波旁家族:名字可以寫進中國歷史教科書的著名家族。波旁家族是卡佩家族的分支,也是最著名的分支。家族流傳至今,其主支曾經左右半個歐洲,現在已經在政治上失勢,但是已然擁有著大量財富。同時直到現在,該家族依然擁有著西班牙的王位。代表人物:路易十四、路易十六、胡安卡洛斯一世。
德國:
霍亨索倫家族:到目前為止,對全德意志影響最為深刻的家族。該家族締造了一個統一的德國,從十八世紀開始,該家族帶著德意志走上強國之路。而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開始到一戰結束,更是成為了世界舞台的主角。遺憾的是沒有流傳至今。代表人物:腓特烈大帝、威廉二世。
富格爾家族:世界上第一個憑藉財富獲得地位的大家族。無論東方西方,會看到所謂的大家族,在漫長的歲月里都憑藉的是政治權利,當資產階級憑藉財富獲得社會地位的時候,才形成了財富家族,而富格爾家族,就是第一個財富家族。該家族曾經借著地理大發現的東風,幾乎一夜暴富,曾經憑藉著自己的財富,放貸給西班牙支撐起整個西班牙的財政。代表人物:雅各布富格爾。
羅斯柴爾德家族:從未有一個資本家族能夠擁有羅斯柴爾德家族這樣的權勢。羅斯柴爾德之赫赫有名已經無需多談。只需要說明的是,整個十九世紀所有的國際大事,背後幾乎都有羅斯柴爾德的影子。代表人物:梅耶羅斯柴爾德、羅斯柴爾德無兄弟。
匡特家族:德國經濟的幕後資助者。很難說匡特家族對德國有多大影響,只需要列舉該家族擁有哪些著名世界級企業的股份即可:寶馬、毛瑟、瓦爾塔、阿爾塔納。還有在暗處的媒體不知道的,只會更多不會更少。代表人物:...我也不知道。
義大利:
美第奇家族:文藝復興的背後推動者。美第奇家族,開始於資本積累,但最後終歸要借著政治權利上位。該家族並不曾擁有足以操縱一國的財富,也沒有統治一國的權利,所依靠的只是佛羅倫薩一城,但是卻足以在歷史上留下一筆。從多納泰羅到達芬奇,幾乎所有的文藝復興巨匠,背後全部都有美第奇家族的贊助。可以說,沒有美第奇家族,就沒有文藝復興。代表人物:洛倫佐美第奇、科西莫美第奇。
波吉亞家族:義大利黑手黨的濫觴。該家族也曾經資助過不少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師,但是長久以來套在其頭頂的,更多是惡名。該家族出了一個天主教羞於啟齒的惡棍教皇,亂倫謀殺之舉在家族內仿若常態。義大利黑手黨如此大名鼎鼎,蓋因有一個早在六百年前就已經為其做出榜樣的波吉亞家族。ps:有同名美劇可以考慮一看。代表人物:亞歷山大六世、凱撒波吉亞。
瑞典:
瓦倫堡家族:瑞銀的締造者,不是瑞士,是瑞典。瑞士銀行大名鼎鼎,但卻是諸多銀行結成的一個聯盟,而瓦倫堡家族,卻是憑藉一己之力,在剛創立之時,幾乎統一了瑞典的金融市場。瓦倫堡家族流傳至今已經兩百餘年,其財富積累有多少,也只有自行腦補了。代表人物:安德烈瓦倫堡。
奧地利:
哈布斯堡家族:人類歷史上同時統治疆域最大的家族。哈布斯堡家族起源於瑞士,發跡於德意志,但是我更覺得應該將其歸於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最興盛的時候,擁有半個歐洲,半個美洲和半個東南亞,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日不落帝國的締造者。代表人物:查理五世、弗朗茨約瑟夫一世。
西班牙:
特拉斯塔馬拉家族:地理大發現的促成者,殖民帝國的雛形。特拉斯塔馬拉家族是西班牙最負盛名的王室家族之一,該家族完成了西班牙的統一,資助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資助麥哲倫完成了環球旅行。其征服土著建立總督府的統治方法,為之後各國的殖民者所沿用,對人類歷史的影響毋庸置疑。代表人物:伊莎貝拉一世、斐迪南二世。
美國:
摩根家族:向全世界放債的超級債主。富格爾家族曾經放貸西班牙政府已經讓人為之驚嘆,但是四百年後的摩根家族,曾經一口氣向英法美西同時放債,算上當時各國的殖民地,摩根家族堪稱全世界的債主。至今為止,摩根家族依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資本家族之一。代表人物:喬治皮博迪、約翰皮爾龐特摩根。
洛克菲勒家族:美國財富的代名詞。洛克菲勒家族應該是美國最知名的資本家族。從石油業起家,發展成現在立足美國輻射全球的商業帝國。從標準石油到911,洛克菲勒家族的發展,幾乎和美國歷史的發展吻合到了一起。代表人物:約翰洛克菲勒。
美國財富家族太多,尚有杜邦、沃森等,無法一一列舉。
綜而言之,西方著名家族無外乎政治資本兩種。而在資產階級出現之前,則幾乎所有家族所依靠的權勢政治權利,而政治權利最大的無疑是國王皇帝了,所以如果列舉這些家族,就沒法避開各國的王室。到資產階級發展最興盛的時候,王室家族開始勢微,此時各國都出現了曾經統治本國的資本家族,但是除了羅斯柴爾德都沒辦法做到全球性的金融影響。到今天,市場經濟越來越不利於家族企業的發展,資本家族也開始漸漸走下坡路,可以預見像哈布斯堡、羅斯柴爾德這樣的龐然大物,很難再出現了。維爾登施泰因家族
在世人談起財富時,總會有幾個家族或者兄弟會出現在人們的嘴邊,以此顯示自己知識淵博的同事,也精通事事,不論是明面的還是暗地下的。但有趣的是,維爾登施泰因家族卻很少為人所知,即便維爾登施泰因家族在紐約有全世界最大的藝術大師作品私人收藏庫,收藏數以千計的油畫和素描。而這些名家的收藏珍品在1999年有過一次估價,在當時就價值100億美元
(維爾登施泰因家族三代掌權者達尼埃爾和他倆個兒子(居伊、亞力克)從左至右)
在藝術品收藏界中,維爾登施泰因家族的大名可謂是無人不知,即使在現在,「當你變得超級有錢,想要炫耀的時候,就應該去維爾登施泰因家的畫廊,」以創作畢加索多卷本傳記而聞名的約翰·理查森(John Richardson)說道,「回去之後,你可以跟所有人吹牛,『喔,那天我去了維爾登施泰因的畫廊。我正在考慮買一幅拉斐爾(Raphael)的作品。』
「在財富、權勢和最重要的聲譽方面,沒人比得上維爾登施泰因家族,」約翰·理查森說道,「一個都沒有。」
1965年達尼埃爾(左)和亞力克在家族(紐約)的畫廊
1870年,維爾登施泰因王朝的創建者納坦(Nathan)離開老家阿爾薩斯來到巴黎,沒過多久他就放下給褲子褶邊的工作,開始倒騰畫,還在拉菲特街(Rue Laffitte)開了他的第一家畫廊。藝術世界當時正發生變化:在很多個世紀里,唯一會買賣油畫作品的都是歐洲的貴族;他們有婚姻需要安排,有情婦需要討好,有別墅和城堡需要異想天開的風景和嬉鬧的仙女去填充。但到了19世紀末,這些貴族走到了200年衰落期的尾聲,工業革命和政治革命讓他們奄奄一息。
1903年,維爾登施泰因家族的畫廊在紐約開了分號;1905年,他們把巴黎的畫廊搬到了波艾蒂路(Rue La Boétie)57號,那是一棟豪華的大宅子,由奧代翁劇院(Paris Odéon)的設計師夏爾·德瓦伊(Charles de Wailly)操刀設計。1925年,他們在倫敦也開了一家畫廊,賣出的藝術品價格是當時普通美國家庭年收入的數千倍。1915年,他們買下了巴黎最大的私宅之一Chateau de Marienthal;幾十年後,他們把紐約的畫廊搬到東64街一棟5層樓的大廈里,然後買下南邊隔著幾個門牌的另一棟大廈,供家人居住。
若爾熱的兒子達尼埃爾是第三代唯一的領袖,他把畫廊以及家族從純粹的藝術品經銷商,變成了領域內出類拔萃的專家。達尼埃爾人生的大部分時間待在巴黎,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位紳士型學者,在巴黎創辦了維爾登施泰因協會。該協會最出名的是它編撰的目錄。協會中的莫奈目錄花了40年時間才彙集完成;而愛德華·維亞爾(Edouard Vuillard)目錄則耗時長達60年。這些工作進一步提升了畫廊的業界地位。舊世界消亡的同時,新世界冉冉興起:在獲得了多到無法想像的財富之後,美國的百萬富翁們,像是洛克菲勒家族(Rockefellers)、弗里克家族(Fricks)和古根海姆家族(Guggenheims),都渴望買到老貴族們急於賣掉的東西。納坦和兒子若爾熱(Georges)扮演起了中間人的角色,他們手持現款把老宅子里的藝術傑作收購一空,然後再賣出去。其中最好的作品,後來都不可避免地進入了美國的博物館。
1990年,維爾登施泰因家族的影響力可以說達到了頂峰,那一年居伊·
維爾登施泰因(Guy Wildenstein)當上維爾登施泰因公司的總裁。
以及最重要的,他把後來掛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裡的那幅卡拉瓦喬作品推向了世人——「《魯特琴演奏者》(The
Lute Player),一幅重新發現的卡拉瓦喬(Caravaggio)作品」時任大都會博物館歐洲繪畫策展人的基斯·克里斯琴森(Keith Christiansen)說,這件作品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摹本,實則為大師之作。《魯特琴演奏者》的新身份使其身價陡增,從最初幾千美元變為近乎無法估價。在私人所有的名畫榜單上,這幅作品目前價值高達1億美元,不過由於卡拉瓦喬的頂級作品很少在拍賣會露面,所以真實價格不好評估。除非維爾登施泰因家族馬上拿這件作品抵押借錢,否則推測估價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並且居伊也強調了這件作品是「長期租借」給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同時推出的還有一份50頁的維爾登施泰因展品目錄。
米開朗基羅·梅里西·達·卡拉瓦喬(Michelangelo da Caravaggio)的《魯特琴演奏者》(約1597年),多年來這幅作品一直被認為是二流的臨摹品;維爾登施泰因家族在位於紐約的儲藏室「發現了」它
維爾登施泰因家族幾代人「近乎偏執地保持沉默,拉著厚厚的窗帘,把外界那些窺探的目光擋在門外。」沒有人知道他們家族的儲藏室中珍藏著多麼龐大的藝術寶藏,只有在維爾登斯泰因家族忽然拿出一幅世界著名的作品出售時,人們才發出這樣的驚呼:「哦,原來它也在這裡!」在長達一個多世紀里,大量印象派大師以及老一輩藝術大師的珍貴作品,躺在維爾登斯泰因家族位於世界各地的金庫和儲藏室里呼呼大睡。
但最近,因為稅費(遺產稅)的問題這個神秘的家族再一次被大眾所關注,15年的早些時候幾個月前,居伊·維爾登施泰因已經在蔚藍海岸( C?te d』Azur)的海灘時尚讀物《巴黎競賽畫報》(Paris Match)上把自己和家族的的故事說了一遍。
而上一次低調的維爾登施泰因家族成員利用大眾傳媒時,普羅大眾似乎才第一次真正意義上聽了解這個家族:那是上世紀90年代末,居伊的嫂子喬斯琳(Jocelyn)跟亞力克離婚,引起了《紐約》雜誌和《名利場》(Vanity Fair)的關注。當時傳言滿天飛:俄羅斯模特的插足、養豹子當寵物、高達五位數的洗衣和乾洗賬單……以及喬斯琳的臉越整越難看是因為她一直想把自己整成貓的樣子。
喬斯琳在1997年《紐約》雜誌的封面照;其中寫道維爾登斯泰因家族是藝術世界中最富財富的家族
而這一次,維爾登斯泰因家族面臨的則不再是小報記者的追擊,而是國家層面的調查。幾乎令法國所有富豪厭惡的機構FISC(法國稅收屬機構)找到了他們,法國政府簽發了一紙稅務更正,要求再徵稅4.694億歐元(維爾登施泰因家族應該繳付他們未繳付的各類稅款和費用之和,其中包括利息和罰金)後來,這個數字降到了4.48億歐元(大約4.96億美元)這個現款理論上可以使任何超級富豪破產
(2016年1月居伊·維爾登斯泰因和他們家族的私人律師在一起)
但儘管如此,仍有數十項重要資產逃脫了嚴密的審查;至少在法國政府明確相關所有者之前,這些資產都將「逍遙法外」。比如位於紐約的資產、多架私人飛機、甚至卡拉瓦喬的那件作品,都不在法國的徵稅名單上。而且也沒有提到股票、債券或者現款。維爾登施泰因家族的財富究竟有多少,仍然不得而知。但對於該家族財富背後的交易(以及家族聲譽),記錄還是很敞亮的。只要看看世界上最好的那些美術館牆上掛的東西,就知道了。
已經有數百萬的參觀者來到芝加哥藝術學院(Art Institute of Chicago)欣賞19世紀最著名的繪畫作品之一,古斯塔夫·卡耶博特(Gustave
Caillebotte) 1877年的作品《雨天的巴黎街道》(Paris Street; Rainy Day)而這幅畫是由維爾登施泰因家族在1964年將其出售給了芝加哥方。
古斯塔夫·卡耶博特《雨天的巴黎街道》1877 (Paris Street; Rainy Day)
大都會也有一長串與該家族有關的傑作。登上宏偉的主樓梯,你就會看到巨大的歐洲繪畫展廳的入口,這裡的展廳如迷宮一般,沉重的鍍金畫框鑲嵌著黑漆漆的油畫作品。在該展區的44間展廳里,至少有一半的展廳里至少掛了一幅來自維爾登施泰因家族的作品;僅在615展廳,就有7幅作品曾經為該家族所擁有。
維爾登施泰因在大都會的藝術品不僅僅限於古典大師的傑作。1991年,出版界的億萬富翁瓦爾特·安嫩伯格(Walter Annenberg)將50件印象派畫作捐贈給大都會,《紐約時報》估計總價值「大約在10億美元」。其中27件作品購自維爾登施泰因家族,或者經他們的手,其中包括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那令人讚歎的綠色和白色靜物寫生《玫瑰》(Roses)
文森特·梵高《玫瑰》(1890)1993年安嫩伯格(Annenberg)家族捐贈給大都會;1951年維爾登斯泰因家族以10萬美元購入,10天之後以13.5萬美元出手
大都會博物館至少有360件作品來自維爾登施泰因家族,其中有油畫、素描、水彩、雕塑、掛毯,甚至鍍金的鏡子。光是這些藏品,就足夠打造出一家世界級美術館。甚至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的美術館;不過,有一件作品會從這個假設的迷你大都會博物館裡消失:2013年,維爾登施泰因家族不聲不響地把《魯特琴演奏者》從大都會的牆上拿下。長期出借已經到期。局外人推測,隨著達尼埃爾和亞力克的過世,遺產繼承人為官司所困,加之他們的藝術品生意大不如前,與其把一件價值1億美元的畫掛在一家美術館換取美譽,還不如把它放在家族的儲藏室以免為安全操心。但這個儲藏室究竟在哪兒,也是需要猜測的,至少,暫時外人是肯定不得而知的。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的《讓·莫奈騎在他心愛的馬車上》(1872年);維爾登施泰因家族1938年從法國猶太裔藝術經銷商若爾熱·貝爾南(Georges Bernheim)手裡將這幅作品買下,1943年賣給了美孚石油的女繼承人
或許還有一點,可以讓我們直觀的理解維爾登斯泰因家族的在藝術收藏界的影響力,斯泰因家族在19和20世紀編撰的重要藝術家的《目錄》(catalogues raisonnés)是藝術收藏界最權威的目錄集(類似國內的米其林;奢侈品排名)
而藝術收藏界里有這樣一句話「哪怕是莫奈(Monet)的作品,若沒有所謂的維爾登施泰因索引編號,也會一錢不值。」
資料來源:
Bloomberg《商業周刊》
英國上議院按著姓去認人就可以了。
還有建立紐約的那200個姓氏。
中國的話…是不是可以有曲阜孔氏?就是孔子家族。
古代就不說了,就近而言的話,孔繁森、孔祥熙、孔慶東,這都是孔家的啊…比皇家血脈還要久遠,文化影響力應該是五星,政治影響力大概三星,經濟影響力與文化、政治影響相比似乎弱一些,但也不容小覷。
中國一定是五姓七望,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今河北安平縣、深縣、饒陽、安國等地)、清河崔氏(今河北清河縣)、范陽盧氏(今保定市和北京市一帶)、滎陽鄭氏(今河南省)、太原王氏。
謝邀。
弗洛倫薩美第奇家族
美第奇的家族史是一部通往權利巔峰的成長史,充斥著妒火肆虐、陰謀詭計、雞犬升天、道德淪喪的故事,雖聲名狼藉卻也引人注目。該家族統治佛羅倫薩這座城堡般的城市期間,將其經濟、政治和藝術發展至巔峰之境。美第奇家族原本是銀行家出身的中產階級家庭,靠買賣紡織品發家。依靠與佛羅倫薩政壇的關係,他們建立了一個現代銀行體系,很快便壟斷了市場。13世紀到17世紀間,他們同梵蒂岡簽訂合約,確保美第奇家族能夠輝煌繼續,成為佛羅倫薩最有權勢、影響力最大的家族。不出所望,美第奇銀行也成為歐洲同行業中最有權勢的機構。
美第奇家族的成員熱愛藝術,推動著義大利藝術文學發展至全新層面。在他們的統治下,佛羅倫薩一派繁榮。「豪華者」洛倫佐(Lorenzo the Magnificent)曾贊助無數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也是米開朗琪羅(Michelangelo)的第一位資助人。美第奇家族裡還走出了三位教皇:利奧十世(Leo X)、克萊芒七世(Clement VII)和利奧十一世(Leo XI),以及不計其數的英、法皇室成員,甚至還有一位改變法國命運的皇后——凱瑟琳·德·美第奇(Catherine de』 Medici)。這位法國皇后於1547至1559年間在位,這期間她支持羅馬天主教與胡格諾教徒(Huguenots)分庭抗禮,並與天主教結盟,而這一決定引發了聖巴多羅買節大屠殺(St. Batholomew』s Day Massacre),導致數百名新教徒慘遭屠戮。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
毫不客氣的講,我大中華每個朝代的皇室一脈,都蓋過歐洲任何一個政治家族。
績溪胡氏 廣東葉氏
張氏,龍虎山張天師一脈,也是歷代封誥,傳承不斷的,和孔家一樣。
山陰俞氏
聞喜裴氏
怎麼沒人說隔壁王氏,妥妥世界第一大家族
當你在搜索輸入後顯示搜索結果因法律法規不予顯示,恭喜你,找到了
汝南周氏 懂的自然懂
在義大利,阿涅利家族是財富與榮耀的象徵,人們習慣地將它稱為「王族」。由阿涅利家族創辦的菲亞特汽車公司,如今已成為義大利最大的工業集團。100多年來,阿涅利家族中每一位個性鮮明、充滿魅力的成員都是人們津津樂道的人物。賈尼·阿涅利出生在工商業世家,他的父親於1935年飛機失事去世後,祖父就一直培養他做接班人。1966年從其父親那裡接過菲亞特集團。經過30多年的發展,菲亞特集團已經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之一,菲亞特控股的尤文圖斯俱樂部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俱樂部之一,並於2009年成功在米蘭上市。
最近重印的摩根財團可以看看
為什麼沒人提到金氏家族,太牛逼了!
講一個被大家遺忘的家族美第奇家族,全世界恐怕沒有哪個家族(王室除外,在歷史上,羅斯柴爾德家族遠不能和美第奇家族 比,因為他們除了錢(和幾個酒庄),什麼遺產都沒有留下,而且到今天, 他們連錢也剩不下多少了。)比美第奇家族(House of Medici) 更富有傳奇色彩了。這個家族曾經是世界上最富有、最有影響力的家族, 他們控制著整個歐洲的金融,並且左右著教皇的任命。他們還通過和歐 洲王室聯姻,將影響力延伸到歐洲大部分地區和中東的部分地區。中國 人講富不過三代,但是美第奇家族的興旺長達200年左右。今天雖然我 們已經找不到他們的直系繼承人,因為早在近300年前(1737年)這個 家族就隨著他們最後一位成員的去世而終結了,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 他們的影子,那就是文藝復興和歐洲的近代化。
故事從佛羅倫薩開始,中世紀時,隨著永恆之城羅馬的陷落(好可惜被一群蠻族哥特人滅了,也怪自己不爭氣),羅馬便早已沒有了往日的輝煌。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它當時不僅破落不堪,而且充斥著貧窮和犯罪,但在中世紀人們的精神 世界裡,羅馬依然佔據著重要的地位,因為那裡支配著人們(包括國王們)的思想。歐洲上至君主,下至平民都希望得到羅馬教廷的庇護,各國的 王室之間或者民間發生爭議時,也常常請出羅馬教廷來調停,洗雪冤情, 人們依然從歐洲各地絡繹不絕地趕往羅馬,來到羅馬教廷的所在地拉特 蘭宮(PalazzoLaterano)。大部分人都會路經托斯卡納地區阿爾諾河畔的一個小鎮,在鎮上一邊休整,一面找律師辦理去羅馬教廷公幹必需的手續,並找銀行家兌匯羅馬認可的貨幣。久而久之,這個小鎮就發展成 中世紀義大利文明的一個標誌性城市一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地處交通要道,每天都有外地來的人到這裡兌匯羅馬所用的錢幣。於是,一些有投機意 識的商人便開始以兌換貨幣來牟利。這種生意可以說是有百利而無一弊, 既不需要什麼高難的手藝,也不用承擔什麼風險,而且利潤還豐厚,更 重要的是,發財的是本地人,被掠奪的則是外地的貴族或者香客,因此, 當地的貴族和官員們對此極為支持。就這樣,佛羅倫薩人財富的積累在 不斷地加速,經過幾個世紀,到了中世紀末期,佛羅倫薩就成為整個西 方世界的金融中心,如同18、19世紀的倫敦,以及20世紀的紐約。
有了大量的金錢撐腰,這些商人就不再是走街串巷的小販,而是富甲一方、出人皆寶馬香車的社會名流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不斷提高,開始關注政治,並且不斷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他們組建了行會,開始在社會生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教會雖然反對商人們這種重利盤剝的行為,並且認為暴 力會激起上帝的憤怒,但又無可奈何,對此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中世紀末期(12、13世紀),絕大部分歐洲地區受教權和王權的雙重壓制, 沉悶得讓人喘不過氣來,而義大利城市的空氣則是清新的。中世紀末的 佛羅倫薩,主導城市的力量不再是教會,而是這些商人團體,他們不僅 是政治和金融上的直接領頭人,而且是那些市民與手工業者的代表和庇護者。雖然在整個歐洲,基督教的勢力和王權依然非常強大並且毫不相讓,但是佛羅倫薩在商人團體的領導下,出現了繁榮和有序的景象。經濟的發展帶動了思想的解放。從13世紀末到14世紀初,佛羅倫薩出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但丁( Dante Alighieri, 1265—1321 )。他是舊時代的最後一位詩人,也是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他的傳世之作《神曲》 為今天的大眾所知。這部用長詩形式寫成的巨作,場面極其廣闊,它反 映出義大利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轉折時期里,現實生活及各個領域發 生的變革,這個作品沐浴著新時代的曙光,洋溢著人文主義的光芒。今天,如果你走在佛羅倫薩的阿爾諾河畔,想像著當年但丁在廊橋邊遇到他永恆的愛 人貝雅特麗齊(Beatrice di Folco Portinar, 1266—1290)的場景,沒有比那樣的邂逅更為浪漫的了。
通常,新時代的到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商人之間也有很多對立的派別, 他們之間的爭權奪利把城市搞得烏煙瘴氣。但丁《神曲》地獄篇中的一 些描述和莎士比亞名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背景,都反映出這個歷史 階段義大利城市裡的內鬥。在佛羅倫薩,奎爾普派(Guelphs )和吉勃林 派(Ghibellines)1就你死我活地爭鬥了多年。直到有一天,市民們忍無 可忍,決定由同業公會來接管城市的行政大權,市政廳中有每個行業選 派的代表。市民們再(間接地)選出一位公爵,成為佛羅倫薩的最高統 治者,這其實是近代民主的開端。
當然,沒有權力制約的民主也會有很大的問題。雖然佛羅倫薩的市政人 員都是民選的,可他們一旦當選,照樣見利忘義,欺壓百姓。(這就如 同筆者對中國出租司機做的調查,絕大多數表示一旦權力在手,他丨fj也 會當貪官。)倘若這樣下去,佛羅倫薩就將淪為一個平庸的城市,史不 可能成為文藝復興的中心這時,一個家族的異軍突起,在推動佛羅倫 薩的進一步發展_t:起到可替代的作用。他們努力維繫著各種力量的 平衡,善待平民,讓佛羅倫薩面貌一新。這就是本章的主角——美第奇 家族(House of Medici ) 主角登場。
美第奇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家族,從「美第奇」這個名字來看,他們的祖 上應該是江湖郎中,但卻是靠手工業發家的。不過,雖然他們發跡了, 但是在開始的幾個世紀里,這個家族的成員從不脫離手工業傳統。後來, 這個家族的勢力急劇膨脹,甚至有實力決定教皇的人選了,但是他們依 然保持著(至少是名義上)平民的身份。吉奧瓦尼?美第奇(Giovanni di Bicci de" Medici, 1360一1429 )曾經教育他的兒子科西莫*美第奇 (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 1389_1464 ): 「騎在驢子上的人最 安全。」因為在當時平民百姓只有驢子可騎,而貴族和富人則騎著高頭 大馬。直到16世紀中葉,這個家族的男主人科西莫一世?美第奇(Cosimo I de』 Medici, 1519—1574 )才當選為托斯卡納公爵(Grand Duke of Tuscany),有了正式的貴族身份。之後他們家族的女眷也跟著身價倍增,不斷有人嫁到其他國家的王族中,成為王后,包括兩位法國的攝政王后2。 此外,美第奇家族還出過多位教皇(一共四位3)。在過去的六七個世紀里,佛羅倫薩的命運與這個家族緊緊聯繫在一起。 在美第奇家族鼎盛時期,佛羅倫薩不僅跟羅馬或威尼斯分庭抗禮,而且 還對抗著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即今天的德國和奧地利)。但是在這個 家族的命運終結之後,不僅是佛羅倫薩,而且是整個托斯卡納地區,就 又變回了落後的農村,再難看到往日的輝煌。
那這個家族的財富是如何積累的那,把美第奇家族締造成金融帝國的是吉奧瓦尼?美第奇。在他之前,美第 奇家族經過很多代人的努力,積累了財富,成為佛羅倫薩地區頗具影響 力的家族。吉奧瓦尼因為兄弟姐妹等親戚眾多,繼承的遺產並不算多, 但是他將美第奇家族善於理財的傳統發揚光大了。在他37歲那一年,他正式註冊了美第奇銀行。美第奇銀行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它更是一個組織。 它有些像今天高盛和摩根斯坦利這樣的投資銀行,而不是大家儲蓄然後 對外提供信貸的商業銀行。吉奧瓦尼看重忠誠,強調保持長期客戶關係。 找到忠誠的夥伴是吉奧瓦尼一生行事的準則。他是所有客戶的保護者,維繫著這些客戶之間的關係,這些關係向外延伸,便形成了巨大的關係網,控控制著佛羅倫薩乃至整個義大利的政治和商業。因此,他挑選客戶非常仔細,並非任何有利可圖的生意他都做。曾經有一位潦倒的教士找到吉奧瓦尼,他叫巴達薩爾?科薩(BaldassarreCossa),此人有當教皇的雄心,但是無錢無勢。吉奧瓦尼看中了他的忠誠,覺得這個人可以信賴,於是他資助巴達薩爾?科薩,幫他鋪平了通往教皇的道路。1410年,這個當年落魄的教士終於當上了基督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教皇約翰二十三世。當上教皇后,約翰二十三世投桃報李, 將教廷的錢交給美第奇銀行打點。美第奇家族到了吉奧瓦尼這一代,無論是在金融上還是在政治上都已經很有影響力了,但吉奧瓦尼仍保持平民身份。他從不張揚,以免樹敵過多。他的一生可謂是風平浪靜。
吉奧瓦尼在晚年把家族的事業完全交給了兒 子科西莫美第奇(Cosimo di Giovanni de』 Medici,1389—1464),只是偶爾給他一些人生的建議。科西莫是美第奇家族走上政治前台的第一人。他從小生長在佛羅倫薩,在據他家幾步之遙的地方有一個宏大的建築,這是一座大教堂,有上百年歷史,但一直沒有完工。當時佛羅倫薩恐怕沒有一個老人說得清這座教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修建的,因為在這些老人的父輩甚至祖輩記事時 起,它就已經在那裡了。佛羅倫薩人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們要為上帝建一座雄偉空前的教堂,它長達ISO多米,完成時高達110多米。當時的 大教堂都是尖頂的哥特式建築,這座教堂本來也不應該例外,實際上它 的鐘樓就是哥特式的。修建這座教堂,恐怕多少有點超出當時佛羅倫薩 人的財力和工程水平,進展十分緩慢,加上他們對細節一絲不苟,結果 用了 80多年才修建好四圍的牆壁。可是這時他們才發現,這麼大的教堂無論如何是無法建造一個尖頂的,恐怕還沒等修好,頂就要塌下來。沒 有人知道該怎麼辦。因此,雖然教堂大理石的地板鋪得十分漂亮,四壁 亦如此,但是每逢下雨這裡就成了一個大水塘。科西莫從小看到的就是 這番景象,等他長大 後,他希望能把這個 大教堂的頂給裝上,讓這座有史以來最大 的教堂成為榮耀他們 家族的紀念碑,可這 又談何容易。
科西莫在25歲那年繼承了父親的事業和財富,但是他一生獲得的最大財富並不來源於此,而是另有機緣。他的經歷,說起來頗像金庸小說里主人公的 傳奇:一個偶然的機會,得到了前人留下的寶藏(包括秘籍之類),然 後成就了前無古人的偉業。在14世紀末15世紀初,雖然歐洲的黑死病4 已經過去,但是瘟疫依然不斷,教堂常被當作停屍所,而堆滿屍體的教 堂也就成了無人光顧的廢墟。一天,年輕的科西莫來到一個堆滿屍體的 教堂,跨過這些屍身,來到一個人跡罕至的黑暗角落.在那裡他發現了 古希臘羅馬時代的一些經卷和手稿。這些手稿的年代非常久遠,比他生 活的年代早10個世紀左右,手稿中有很多機械和工程方面的圖紙,以及 各種文字描述。這些都是他和他的父輩從未見過的。要知道在中世紀, 歐洲只有一本流行的書籍——《聖經》。
科西莫不斷收集類似手稿,我們現在不能確定科西莫是否看得懂這些手 稿。開始他只是好奇古人都記載了些什麼,但是他終於意識到這些手稿 中記載了很多古希臘羅馬人懂得,而當時的歐洲人卻不懂的知識和技術, 他憑直覺認識到這些知識將來會非常有用。知識是科西莫一生獲得的最 大財富,而這些知識很快便在大教堂的建設中派上了用場。如前所述,佛羅倫薩人一直想把敞了幾十年的大教堂的頂給封上,但是沒有人能夠做到,各種已知的方案都行不通。這時,一個名叫菲利波? 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 1377—1446 )的人帶著他的設計方 案來到市政廳,聲稱他可以解決這個工程難題。布魯內萊斯基考察過很 多古迹,提出可以給教堂蓋一個圓頂。這個建議對市政官員們來講有點 異想天開,因為大家都認為這麼大而沒有支撐的房頂會塌下來,沒有人 能看懂他的設計,於是官員們把這個「瘋子」連同他的設計方案扔出了 市政廳。但是,佛羅倫薩有一個人懂得賞識他的才能,他就是科西莫, 因為他知道「古人」曾經實現過布魯內萊斯基的設計。
科西莫開始資助布魯內萊斯基,他讓後者用立柱和圓拱為自己的家祠(也 就是後來的聖洛倫佐教堂)修建承重的迴廊。布魯內萊斯基不負他望, 果然按照設計完成了迴廊的建造,這是自古羅馬後上千年來第一次在建 築上只用立柱而不用牆來承重。有了這次的成功,科西莫和布魯內萊斯 基對修建大教堂的圓頂就有了信心。
1418年,佛羅倫薩市政府對大教堂圓頂的工程招標,科西莫支持的布魯 內萊斯基和佛羅倫薩另一位傑出的工程師洛倫佐?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 1378-M55) 5都想得到這個工程。吉貝爾蒂為了中標,將價 錢壓得和布魯內萊斯基一樣低,於是佛羅倫薩市政府就將工程給了他們 兩人。這時候,布魯內萊斯基開始裝病,表示無法負責這個工程了,便 將全部的工程讓給了吉貝爾蒂。到了 1423年,吉貝爾蒂終於承認他無法 給這個巨大的教堂裝上一個中間沒有任何支撐的圓頂,只好再拱手交出 項目。於是,布魯內萊斯基就成為了唯一的競標人,現在他需要說服市 政官員圓形屋頂的方案可行。與不懂工程的官員們溝通並不容易,布魯 內萊斯基最後拿出個雞蛋,讓這些官員立起來。這些官員講,雞蛋怎麼 可能立起來?布魯內萊斯基將雞蛋的一頭砸碎,就立了起來。官員們自 然不幹了,說:你可沒有講可以允許砸碎雞蛋。布魯內萊斯基解釋道, 教堂並沒有誰規定一定只能建尖頂,而建成圓頂,就像把雞蛋豎起來這 么容易。官員們最終被說服了,將工程交給了布魯內萊斯基。而完成這 個工程恰怡是科西莫實現他政治抱負的第一步。
科西莫和布魯內萊斯基接手這個工程後,心裡並不輕鬆,他們要確保這 個從來沒有人嘗試過的圓頂工程能順利完成。科西莫收集的手稿派上了 大用場,布魯內萊斯基從古希臘和羅馬人的智慧中得到了啟發,完成了 教堂天頂的細節設計。為了證實他們的設計可行,科西莫和布魯內萊斯 基跑到幾百公里外的羅馬,實地考察了古羅馬修建的萬神殿(Pantheon ), 這座建於公元2世紀的大理石建築,長84米,高度近60米,有一個直 徑40多米的拱形圓頂。當時古羅馬人在圓頂的下面搭了腳手架,然後將 大理石用水泥砲好。一千多年後,水泥大部分脫落了,但是圓頂上的大 理石互相卡在一起,沒有脫落。古羅馬人的建築技術在中世紀都失傳了, 人類往前走了一千年,反倒不會運用一千年前就已經掌握的技術了。科 西莫和布魯內萊斯基重新發現了這些技術,他們當時或許還沒意識到這 在世界歷史上有多麼重要,但是想必一定非常興奮。布魯內萊斯基改進了古羅馬人的建築技術,他設計了內外兩層拱頂的結 構,這個結構被後來很多圓頂建築採用,包括英國著名的聖保羅大教堂。 和羅馬人不同,布魯內萊斯基建造圓頂用的不是大理石而是磚。燒制大 量的磚和水泥是個不小的工程,這由科西莫負責,而布魯內萊斯基則在 現場指揮建造圓頂。為了能把這些磚運到幾十米高的工地上,布魯內萊 斯基發明了一種齒輪機械,它能把地面上的圓周運動變成上下的運動, 只要用驢馬推動一個大圓盤在地上轉動,然後齒輪帶動一個升降機,就 能將磚頭和其他材料運到幾十米高的工地上。為了方便工人吃飯(因為 幾十米高的建築物爬上爬下不方便),布魯內萊斯基用升降機將午飯送 到圓頂工地上。為了讓工人滿意,他每餐都給工人們提供葡萄酒,但是 為了防止他們喝多了犯暈乎,幹活時摔下來,他在酒里加人了三倍的水,這是當時給孕婦喝的葡萄酒的濃度。總之,布魯內萊斯基想盡一切辦法, 希望能儘快完成這個宏偉的工程。
儘管科西莫和布魯內萊斯基如此盡心儘力,但是大教堂圓頂的建造還是 一波三折。雖然布魯內萊斯基有美第奇家族的支持,但是美第奇家族在 佛羅倫薩並非沒有敵人,當時有兩個敵對的大家族,包括奧比奇和斯特羅斯6家族。吉奧瓦尼在世時對一切來自敵對家族的衝突,都採取息事寧 人的做法,以求相安無事。吉奧瓦尼去世後,科西莫個性張揚的一面完 全顯現了出來,徹底得罪了這兩個同樣有權有勢的家族。奧比奇和斯特 羅斯勾結市政官員,以莫須有的罪名將科西莫逮捕並監禁起來。當時佛 羅倫薩還是民主共和國,無論是官員還是貴族富商都無法決定科西莫是 否有罪,而要靠市民(代表)投票。因此,奧比奇等人能做的事情就是 阻止同情美第奇家族的人參加投票,這樣一來,科西莫就被定為有罪了, 而且還有可能會掉腦袋。但是,科西莫在佛羅倫薩的影響力已經根深葉茂, 在敵人的陣營里也有朋友。最終,科西莫被改判20年流放,這樣他就獲 得了自由,雖然他暫時不能回到佛羅倫薩。科西莫前腳被趕出佛羅倫薩, 布魯內萊斯基後腳便被投進了監獄,大教堂的圓頂工程也就此停工了。 科西莫離開佛羅倫薩後,先後到了帕多瓦和威尼斯,他走到哪裡,財富 就跟隨他到哪裡。那些有錢人紛紛拿著錢找上他,佛羅倫薩的財富也不 斷地外流。缺少資金的佛羅倫薩陷入了危機,於是,在一些富人的勸說下, 佛羅倫薩市政府不得不再把科西莫請回來。這回輪到奧比奇和斯特羅斯 家族被流放了,不過他們的運氣沒有科西莫好,直到終老也沒有能回到佛羅倫薩。
大教堂的圓頂工程又重新開工了,科西莫負責物流,前後有超過400萬 塊紅磚和其他大量建築材料被運到施工現場,工人們按照布魯內萊斯基 的要求一層層往上砌磚,教堂圓頂的敞口在一點點縮小。布魯內萊斯基 每天都泡在工地上,而科西莫也經常去現場。我的這些描寫文字敘述得 很快,但是在當時這些事情卻做了很多年。教堂的圓屋頂建到一半時,已經按照當初設計的那樣向里傾斜了,雖然 從力學的角度講,這種設計沒有問題,不會倒塌下來,但是當時的建築 工人從未見過向里傾斜的牆,沒有人敢再往上面壘哪怕是一塊磚了,仿 佛再加一塊磚整個屋頂就要塌下來。沒辦法,布魯內萊斯基只好自己上了, 他爬上腳手架,下面的工人都在為他祈禱,布魯內萊斯基小心翼翼地放 上一塊磚,這塊磚比下面的又伸出來一些,他把它砌好,磚頭穩穩地呆在那裡。科西莫一直在下面看著,他也不知道這個設計是否正確,現在 事實證明羅馬人留下的設計是正確的。
西莫和布魯內萊斯基用了「復興」 這個詞來形容這個建築.因為它是在復興古希臘羅馬時代的文明。整個 教堂的屋頂修了 16年。到了 1436年,這座修建了 140年的教堂終於完 工了。佛羅倫薩的市民潮水般湧向市政廣場,向站在廣場旁邊的烏菲茲 宮(今天的烏菲茲博物館,Uffizi Museum)頂樓的科西莫祝賀。這座教 堂不僅是當時最大的教堂,也是文藝復興時期第一個標誌性建築,教皇 歐根尼四世親自主持了落成典禮。這座教堂以聖母的名字命名,現在中 文把它譯作聖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di Santa Maria del Hore )。但是, 在佛羅倫薩,它有一個更通俗的名字—— Duomo,意思是圓屋頂。幾十 年後,米開朗基羅為梵蒂岡的聖彼得教堂設計了類似的天頂。聖母百花 大教堂的落成,首先標誌著文藝復興的開始,雖然文化和藝術的復興還 需要很長的時間;其次它向歐洲證明,美第奇家族是佛羅倫薩的主人。和美第奇家族的祖先們不同的是,科西莫對古希臘和羅馬留下的科學文 化產生了巨大的興趣。他出巨資供養學者、建築師和藝術家。除了充當布魯內萊斯基的保護人,他還支持和保護著建築師米開羅佐(Michelozzo Michelozzi, 1396—1472),此人設計和建造了佛羅倫薩的市政廣場,即今天美輪美奐充滿藝術氣息的美第奇廣場。他資助和保護的藝術家還 包括文藝復興前期的代表人物弗拉?安傑利科(Fra Angelico, 1395 — 1455 )、菲利波?里皮(Fra Filippo Lippi, 14〇6—1469 )和雕塑家多納 泰羅(Donatel丨〇,1386—1466)。當然,這裡面成就最高的還是布魯內 萊斯基,他不僅是西方近代建築學的鼻祖,而且發明了在二維平面上表 現三維立體的透視畫法,今天的西洋繪畫和繪製建築草圖都採用透視畫 法。科西莫用於資助藝術、建築和科學的資金,相當於同期佛羅倫薩稅 收的六倍。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他曾經解釋道:「做這些事情不僅榮 耀上帝,而且給我帶來美好的回憶,因此我感到巨大的滿足和充實。在 過去的50年里,我所做的就是掙錢和花錢,當然花錢(贊助)比掙錢更 快樂。」 7當然,科西莫這種做法的背後還包含著富人對社會的責任感。 他知道財富和榮耀終有一天會隨著他的生命一起結束,但是他建造的大 教堂將永世屹立在佛羅倫薩。科西莫不僅出資復興文化和藝術,他還四處收集古代的手稿和文獻,漸 漸地美第奇家族的圖書館成了全歐洲最大的藏書庫。甚至有歷史學家認 為,當時的歐洲,除了教會,只有美第奇家族有《聖經》之外的書籍。 所有這些優良傳統後來都被他的子孫們發揚光大了。
當然,科西莫在復興古希臘和古羅馬科學、文化和藝術的同時,也進一 步擴大家族的業務。美第奇家族的生意版圖不斷擴展,往西一直到達英國, 往南一直到達地中海對岸的突尼西亞和開羅。據估計他積攢了 15萬弗洛林8, 利用這些財富,科西莫左右著佛羅倫薩的政治和經濟,他並未在市政府 里擔任要職,但是佛羅倫薩的大事都由他說了算。用當時佛羅倫薩大主教、 後來的教皇庇護二世的話講「政治問題在(科西莫)家裡解決。這個人 決定誰擔任公職,決定和平與戰爭……他是無冕之王。」 作為佛羅倫薩的實際領袖,科西莫需要鞏固美第奇家族的勢力——他對內平衡了義大利主要城市共和國(包括佛羅倫薩、威尼斯和米蘭)之間 的權力,對外大大削弱了外國(主要是法國和神聖羅馬帝國——即德國 的前身,和羅馬帝國沒有關係)勢力。他甚至將教皇的樞密院從費拉拉 (Fenrera)搬到了佛羅倫薩。他的影響力之大,以至於拜占庭帝國(東 羅馬帝國)的皇帝約翰八世()ohn VIII Palaiologos)和其他要員也先後 到佛羅倫薩來拜訪他。這一切,帶來了佛羅倫薩空前的繁榮。
1464年,這位74歲的老人走完了他的一生,市民們給了他一個非常榮耀
皮埃利一直患有痛的稱號 「祖國之父」(Father of Fatherland )。科西莫開創了一個新時代,期間科學、文化和藝術在佛羅倫薩和義大利開始復興,同時人文
風病,被人們稱為 "不幸者、主義的曙光開始出現。科西莫?美第奇可能是這個家族中最長壽的一員, 他死後,偌大的家業就傳給了他的兒子(不幸者)皮埃利?美第奇、Piero diCosimode』Medici, 1416-1469)。皮埃利身體不好,經常躺在病床 上,五年後也去世了。這樣,科西莫的事業就由豪華者洛倫佐美帝奇(Lorenzo de* Medici, the Magnificent, 1449—1492)接班了。
美第奇家族熱衷於文化藝術的收藏和對培訓和資助一大批藝術巨匠,洛倫佐比他祖父科西莫更熱衷於收集各種古代的書籍和手稿,以擴充美 第奇家族的圖書館。在對科學和藝術的支持上,洛倫佐更是超過了祖父。 歷史上,大部分搞藝術的人常常很貧窮,比如梵高、塞尚等人生前窮困 潦倒,而大部分有錢人並不十分精通藝術,他們收購藝術品的主要目的是投資,而非喜愛。洛倫佐則不同,他的藝術修養非常高,自己還是詩 人,晚年寫過不少詩,有些歷史學家研究洛倫佐的通信後發現他還懂得 繪畫。洛倫佐發現、培養和資助了一大批藝術巨匠,包括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1445—1510 )、達?芬奇(1452—1519 )和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di Lodovico Buonarroti Simoni,1475—1564 )等人。更重要的是,他對 歐洲人文主義的誕生和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要了解這一點,我們先 來看看歐洲文藝復興前後藝術的特點,然後再看看洛倫佐時代藝術的發 展,便會一目了然。
1488年,洛倫佐開設了(西方)世界上第一所藝術學校,系統地教授雕 塑技藝。他將那些珍貴的古希臘和古羅馬雕塑拿出來給學生們做樣板,有 很多希望從事藝術創作的少年在學校里學習。在這個藝術學校里,他發現 了一位天才小學員,這位只有13歲的少年當時就已經顯示出超人的藝術 天賦。為了讓他得到最好的教育,洛倫佐說服了少年的父母,把他接到 自己的宮殿里居住。終於有一天,洛倫佐再次留下了這位少年,他就是 後來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 Buonarroti, 1475—1564)。洛倫佐把米開朗基羅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看待。在美第奇家,米開 朗基羅和前輩大師波提切利等人每天生活在一起,切磋藝術,進步很快。 不僅如此,美第奇家還是當時歐洲唯一能夠看到大量除《聖經》之外的 經卷和各種圖書的地方13,米開朗基羅每天孜孜不倦地閱讀著古希臘和 古羅馬的各種著作,從科學到文藝。人文主義因此深深地刻在了他才十 幾歲的頭腦里,日後在他幾乎所有的作品中,都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光芒。一些修道院雖然有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 著作,但是教會將 這些書限制在修道 院內,不僅外人無 法閱讀,事實上教 士們也不讀,米開朗基羅很多作品的題材雖然是宗教的,但是在他的作品中已經看不 到神的氣息,而是展現了人間的美好。他最著名的雕塑作品「大衛」, 取材於《聖經》中的猶太人祖先大衛王的故事,但是我們從這個大理石 雕塑作品中,看到的是英俊健康的男性之美,這和《聖經》的宗教題材 其實已經沒有關係了。他的另一件雕塑代表作是聖彼得大教堂中的「聖 母子」,聖母瑪利亞懷抱著被抬下十字架的耶穌,完全是人間慈母的形象。
世紀義大利畫家杜喬(Duccio di Buoninsegna, 1260—1319 )的聖母子象。這一特點也體現 在他偉大的繪畫作品 ——西斯廷教堂天頂 畫《創世紀》上。米開朗基羅的繪畫代 表作是梵蒂岡西斯廷 教堂里的《最後的審 判》和《創世紀》。 其中,《創世紀》 可能是人類迄今為止 藝術水平最高的繪畫 (不是之一)。這幅 面積達500多平方米 的巨作,場面宏大,輝煌壯麗,人物刻畫人物刻畫震撼人心,表現出來
開朗基羅超乎尋常的創造力和完美的創作技巧。畫面包括九個主題,分 別是「神分光暗」、「創造日月」、「神分水陸」、「創造亞當」、「創 造夏娃」、「逐出伊甸園」、「諾亞獻祭」、「大洪水」、「諾亞醉酒」, 以及四個聖經故事,它們各自可成為一幅獨立的巨作,放在一起卻又和 諧而統一。其中的人物多達300多人,每個人形態各異,神態都栩栩如生。 畫面中的所有人物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形象,和早期的聖像沒有一絲一毫 相似之處,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整幅巨畫均出自米開朗基羅一人 之手,他抱著對上帝的崇敬心情,花了整整4年半時間才完成這幅傑作。 完成這幅巨畫後,37歲的他已經累得像個老人一樣了。文藝復興三傑之 一的拉斐爾看了這幅巨大的天頂畫之後,不禁感嘆:「米開朗基羅是用 上帝一樣傑出的天賦創造這個藝術世界的巨畫」。非常遺憾的是,洛倫 佐本人沒有看到米開朗基羅後來的這些作品。
除了波提切利和米開朗基羅,洛倫佐資助的另一名巨匠是文藝復興時的全 能天才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 1452—1519 )。達.芬 奇是個私生子,因此,他的名字里沒有姓氏,雖然他是和父親生活在一 起。列奧納多?達?芬奇這幾個字的意思是「從芬奇14來的列奧納多」Leonardo from Vinci)。在文藝復興時期,人們的國家概念非常淡薄, 沒有人說「我是義大利人」或「我是法國人」,大家都說「我是佛羅倫 薩人」、「我是萊比錫人」等。因此,人們就稱這個沒有姓氏的孩子為 達?芬奇14歲那年,達?芬奇的父親把他送到佛羅倫薩學習繪畫,因為在美第奇家族的推動下,佛 羅倫薩當時是歐洲的藝術中心。
達芬奇師從於韋羅基奧,也 就是波提切利的老師。在佛羅 倫薩,人文主義者常常在美第 奇家舉辦沙龍,討論學術問題。 達?芬奇在這裡結識了一大批 知名的作家、藝術家和科學家, 開始接受人文主義的熏陶3在 20歲時達?芬奇已有很高的藝 術造詣,他用畫筆和雕刻刀去 表現大自然和現實生活中的真、 善、美,熱情歌頌人生的幸福 和大自然的美妙——達?芬奇畫 筆下的婦女都非常甜美。與米開朗基羅等藝術家不同,達芬奇一生興趣非常廣泛,從某種程度 上講,繪畫只是他的業餘愛好,而他對科學和機械的興趣甚至更大。在 佛羅倫薩,達?芬奇接受了洛倫佐7年的資助,這使得他的繪畫水平達 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作為科學家的達?芬奇嘗試著用不同的材料配置 繪ini用的顏料。繼尼德蘭著名両家凡?愛克兄弟發明油畫以來,達芬 奇自己也琢磨出了這種用來作畫的油彩,油畫比過去的蛋彩畫(他著名 的作品《最後的晚餐》其實是蛋彩畫)能保持得更長久,而且方便塗改(用 新的一層壓住下面一層的顏色)。藉助油彩,達?芬奇創作出了色彩更豐富、 層次更分明、細節更完美的油畫,這是一次繪畫史上的革命。1481年, 達?芬奇想離開佛羅倫薩了,他是一個呆不住的人,洛倫佐把他介紹給 自己的朋友米蘭公爵。在米蘭公爵的資助下,達芬奇得以安心作畫,在那裡他繪製了著名的《最後的晚餐》。但是,由於缺少洛倫佐這樣慷 慨的贊助者,米蘭在文藝復興時期一直沒有能成為文化中心。
復興開始走向整個歐洲,在洛倫佐的晚年,由於過度投資,壞賬劇增,家族財務狀況大不如前。 在他去世之後,他的後代僅僅維持了兩年對佛羅倫薩的統治,就被政敵 推翻了。很遺憾的是,上台的這些人不僅守舊,而且既不懂藝術,也不懂知識的重要性,他們在復仇的同時也毀掉了大量名畫、雕塑和書籍。 連波提切利也出於恐懼而不得不燒掉了自己的很多作品。在這些新的 統治者中有一位非常知名,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馬基雅維利(NiCC〇16di Bernardo de Machiavelli, 1469 —1527 )。洛倫佐去世後,很多藝術家(包括米開朗基羅)不得不離開佛羅倫薩,其中許多人來到了文藝復興之風日盛的羅馬,此時這座古代名城正在復 蘇,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一位頗有作為的教皇——尤里烏斯二世(lulius II, 1443—1513 )。這位教皇不僅在政治上頗有建樹,而且對藝術也有著 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在不斷對外征戰的同時,致力於美化羅馬,讓它恢 復昔日的繁榮。為此,他請來了米開朗基羅、拉斐爾等當時最優秀的藝 術家,讓他們為羅馬教廷繪畫並充當他們的保護人。在那個時代,標誌 性建築大多是教堂,因此,尤里烏斯二世決定為羅馬的第一位紅衣主教 聖徒彼得(耶穌的大弟子)建造一座空前雄偉的大教堂,作為自己獻給 上帝的禮物,同時也是留給羅馬的遺產。於是,兩百年前在佛羅倫薩建 造大教堂的漫長過程又在羅馬重演了。
一般人可能會用「慈祥」或「威嚴」等字眼來形容教皇,不大會將教皇 與藝術品位聯繫在一起。不過文藝復興時期的教皇大多懂得藝術,包括 當時的尤里烏斯二世和接下來的利奧十世(洛倫佐* "美第奇的養子)在 內的很多15、16世紀的教皇,都有非常高的藝術修養。在這些教皇心目 中,聖彼得教堂不僅要宏偉,而且要有美感,因此建造過程就變得特別 緩慢,一代又一代的建築師都去世了,可是教堂還沒有建成。這些建築 師中,最著名的有三位,他們是拉斐爾、米開朗基羅和貝尼尼(Giovanni Lorenzo Bernini, 1598—1680 ) c 16世紀初,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不僅 先後是大教堂的建築師,而且承擔了教堂很多壁畫的繪製以及雕塑和浮 雕的雕刻工作。教堂的圓頂是米開朗基羅設計的,他採用了當年布魯內 萊斯基設計佛羅倫薩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方案,使用內外兩層圓拱,但遺 憾的是他沒有看到圓拱頂建成就去世了。大教堂最後一位傑出的建築師 是貝尼尼,他不僅設計了教堂的聖座(據說聖徒彼得的遺骸就葬在下面),
還設計了教堂前的廣場和柱廊:他是所有建築師中最幸運的,因為他看 到了大教堂的落成,而這時距離教堂的開工已過去了 120多年。這座雄 偉而華麗的大教堂本身就是藝術的精品,從建築師到丁匠都懷著對上帝 虔誠而敬畏的心,一絲不苟,力求完美,它也因此成了文藝復興的代表作。 近500年過去了,它依然聳立在梵蒂岡的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 教堂。
尤里烏斯的繼任者是從美第奇家族走出來的利奧十世。他自小耳濡目染, 愛好文化和藝術,尤其愛好音樂、詩文和戲劇,在還沒有當上教皇時. 他就已經是很多學者的保護人了,據說他非常好施捨,身邊常帶著一個 紅色的絲絨袋,裡面裝滿了錢幣,隨時準備分贈給向他有所求的人=他 學著他的養父(其實是叔父)洛倫佐的樣子,收集大量書籍充實梵蒂岡 的圖書館。這位被稱為「生活的藝術家」的教皇還經常在教廷里舉行音 樂會。因為有他這樣一位充滿人文主義思想的教皇,羅馬便逐漸成為繼 佛羅倫薩之後文藝復興的中心。 相比之下,沒有了美第奇家族坐鎮的佛羅倫薩就顯得無趣了。不過美第 奇家族在佛羅倫薩的影響力是根深蒂固的,加上教皇尤里烏斯二世是他們的朋友,1512年美第奇家族在教皇支持下殺回了佛羅倫薩,重新掌權, 而馬基雅維利被投人監獄,之後被放逐,並且在他凄慘的餘生里寫成了 對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的《君主論》(rhePr/nce),因此,在歷史上馬 基雅維利是以作家而不是政治家聞名於世的。美第奇家族在奪回佛羅倫薩統治權的第二年,即1513年,出了家族的第 一位教皇利奧十世。美第奇家族似乎又要興旺起來了,米開朗基羅也回 到了佛羅倫薩;但是由於缺少像洛倫佐那樣的好族長,家族的影響力已 經大不如前,1527年到1530年之間這個家族又被驅逐了三年,直到偉大 的科西莫一世(Cosimo I Medici, 1519—1574)長大並且接管了家族。注意, 這個科西莫不是當年建造佛羅倫薩大教堂的那個科西莫。美第奇家族的 男性使用的名字總共沒有幾個,祖孫多代經常重名。佛羅倫薩終於結束了長期的混亂和無序,整個城市也迎來了新一輪的藝 術繁榮。雖然達?芬奇離開義大利去了法國,並在那裡留下了他的絕世 名畫《蒙娜麗莎》,但是米開朗基羅還在,而科西莫一世又培養出新一 代的藝術家: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 —1574 ),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 1500—1571 )和蓬托爾莫(Jacopo Pontormo, 1494—1557 )。其中, 作為米開朗琪羅的學生,瓦薩里修復了戰亂中被砸壞一隻手的大衛雕 像,更重要的是他寫了一本《藝苑名人錄》(Uves o/t/)e Most£&>fce//erit Painters, Sculptors, and Architects),這是第—本系統論述美術理論的 教科書。書中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藝復興的概念。切利尼最著名的作品 是青銅像《珀耳修斯手持美杜莎的頭》,這尊被譽為是文藝復興時期最 優秀的青銅雕塑,講述的是一個古希臘傳說故事:珀耳修斯是希臘神話 中的英雄,他一出生,母子倆即被裝進木箱投人大海,後來被一個島國 的國王所救。國王欲娶其母,便設計謀殺珀耳修斯,他讓珀耳修斯去取 可以讓人變成石頭的女妖怪美杜莎的頭。後來珀耳修斯得眾神之助,殺 死了女妖,獲得成功。回程路上,他救了公主安德洛墨達,並與她結為 夫婦。回島後,他出示女怪頭,讓國王變成石頭,救出了母親。在這個 青銅雕塑中,珀耳修斯的頭有正反兩張臉,反面的臉是切利尼自己的。 靠著這些新一輩的藝術家,文藝復興得以傳承和發展。
與他同名的祖先一樣,科西莫一世不僅將佛羅倫薩共和國的版圖擴大了 很多,還為這個城市留下了一座非凡的市政廳,這就是今天全世界最重 要的美術館之一:烏菲茲美術館(UffiZiGdlery),不僅收藏有佛羅倫 薩的波提切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和拉斐爾等人的傑作,還收藏了 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提香、丁多雷托和羅馬畫家卡拉瓦喬等人的眾 多傑出作品。其中,最著名的還是波提切利的三幅代表作:《維納斯的 誕生》、《春》和《三博士來朝》。在市政廳前面的廣場上,薈萃了文 藝復興時期最優秀的雕塑,包括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15和切利尼的《珀 耳修斯與美杜莎》。當然,科西莫一世的青銅雕像也在其中。
到了 15世紀中期,威尼斯繼佛羅倫薩之後,成為文藝復興的另一個中 心。和佛羅倫薩由幾個家族控制政治的情形不同,威尼斯(當時叫威尼 斯共和國)是由城市貴族組成的議會管理,對藝術的支持主要靠政府和 教會等社會力量。威尼斯能成為世界藝術中心之一,主要靠吸收佛羅倫 薩藝術的精華。到了 16世紀,威尼斯出了幾位世界級的大畫家一喬爾 喬內(GiorgioBarbarellidaCastelfranco, 1477—1510 )、提香(Tiziano Vecellio, 1490 —1576 )和丁多雷托(Tintoretto, 1518—1594 )。威尼斯 畫派有著自己獨特的創作風格,他們在色彩的使用上非常大膽,深邃的 天藍色不僅使畫作更為生動明快,而且成為威尼斯畫派的象徵:同時, 人物背景的風景比例非常大,比如從喬爾喬內最著名的作品《沉睡的維 納斯》中就能看到這個特點。另外,雖然很多繪畫的主題還是宗教和神 話題材,但是從畫面上看更像是人間的生活畫。 提香在世界繪畫史上是著名的壽星,他在90歲高齡還能做畫,要不是趕 上了一場瘟疫,人們估計他能活滿百歲。在繪畫史上,提香是個承前啟 後的人物,他一方面深受拉斐爾和米開朗基羅的影響,但同時在漫長的 創作生涯里,發展出了自己的風格。和佛羅倫薩畫家相比,提香更重視 色彩的運用。提香的作品構思大膽,氣勢雄偉,色彩豐富、鮮艷,對後來西班牙大畫家魯本斯有很大的影響。美第奇家族大量收藏了威尼斯畫 派的作品,今天在碧提宮中依然能夠見到。
到了 16世紀末,文藝復興的春風傳遍了歐洲。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 從南歐的西班牙到北歐的尼德蘭(即今天的荷蘭),可謂藝術家輩出 ——魯本斯、凡梅爾、倫勃朗等眾多藝術史上響噹噹的名字,都和意大 利的藝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隨著文藝的發展,科學也開始萌芽了。就在長壽老人米開朗基羅(他活 了 81歲)去世的那年(1564年),一位科學巨匠在比薩(當時佛羅倫 薩共和國的一部分)出生了。他就是近代物理學和天文學的奠基人之一 ——伽利略(1564—1642 )。伽利略出生於醫學世家,小時候就被父親送到比薩大學學醫。在學校時, 他注意到吊燈搖擺的周期和擺動的幅度無關。回家後,他架起了兩個長 度相同的單擺,讓其中一個擺動幅度大些,另一個小一些,結果發現它 們的擺動周期確實相同。他觀察到的鐘擺原理,導致了後來鐘錶的誕生。 不過,在校期間,伽利略一開始刻意不學數學課,因為當時做數學家掙 錢沒有醫生多,而搞科學研究一定要有贊助人。後來伽利略旁聽了幾何課,對數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後他改學數學和自然哲學,並從此開始了 他的科學家生涯。
伽利略是位全才型的科學家,他發現了物理上重要的現象——物體運動 的慣性,雖然他沒有能總結出慣性定律(牛頓第一定律);同時他也是 提出加速度這個概念的第一人(不過關於加速度的定律也是牛頓總結的)。 他發明了空氣溫度計和天文望遠鏡,並用天文望遠鏡發現了很多天文現 象和新的天體,包括太陽黑子、木星的4顆衛星和土星的亮環。
在伽利略的年代,並沒有什麼自然科學基金供這些科學家專心搞研究。 歷史上的科學家,要麼自己是貴族,比如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要麼是 宮廷和貴族的教師,由他們的保護人供養。而伽利略很幸運,因為他生 活的時代有一位熱衷於支持科學研究的貴族,科西莫二世(Cosimo II Medici,1590—1621 )。他把伽利略請到家裡,做自己和幾個孩子的老 師。每當伽利略有了新發現,就會在美第奇家的中庭來宣布,這也是當 時美第奇家的一件趣事。為了報答美第奇家族對自己的保護和資助,伽 利略用美第奇家人的名字命名他在1610年發現的4顆木星的衛星。不過, 現在人們把這些衛星統稱為伽利略衛星,而不是美第奇衛星。這4顆衛 星的發現,表明存在不圍繞地球旋轉的星體,從而推翻了古希臘人建立 起的宇宙觀——即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運轉,這實際上徹底動搖了地 心說的根基,也成為 日心說的佐證。伽利 略找到的另一個日心 說的佐證是,發現了 金星的盈虧周期。在 沒有天文望遠鏡的時 代,人們無法通過肉 眼看到金星的盈虧現 象,唯一能夠找到有盈虧現象的星體是月
亮,而它恰好圍繞地球旋轉,這便成了托勒密地心說的佐證。但是,』當 伽利略觀察到金星的盈虧時,就再也無法用地心說來解釋了,而用日心 說則可以很好地解釋這種現象。
伽利略的很多天文發現最初在歐洲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但是先後都被 證實了,比如他發現的木星衛星很快就被德國天文學家克里斯托弗?克 拉維斯(Christopher Clavius, 1538—1612)所證實。憑藉這些發現,伽 利略在科學界獲得了極高的聲譽,年,他訪問羅馬時受到了英雄般 的歡迎。由於有美第奇家族財力的支持,伽利略的研究工作進展非常快,
也就是在1611年,他已經總結出相當精確的木星衛星運行的周期,就連 當時的另一個天文學家開普勒也認為伽利略不可能進展那麼快。
在那一段時間裡,伽利略的科學研究相當「高產」。他在1612年還觀測 到了海王星,但是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是一顆行星,誤以為是新發現的恆星。 他不斷記錄著海王星相對於其他天體的運行軌跡,但是最後終於跟丟了 目標,也就錯過了發現海王星的機緣。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歐洲的 學術空氣變得非常糟糕。
從16世紀開始,歐洲的基督教分裂為傳統天主教和北方的新教(路德教 派和加爾文教派),羅馬教廷的權威因此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天主教在 曰趨衰落的同時也日趨反動,羅馬教廷把不遵從它指令的教派統統稱為 異教,而新教對所謂異端的學說也一樣不寬容。米開朗基羅時代那些懂 得藝術、行事溫和的教皇(比如允許進行屍體解剖的希克斯圖斯四世) 到17世紀初已經不見了,這時的羅馬教廷不僅迫害異教徒,而且禁止異 端言論,因此研究科學有可能就會掉腦袋。伽利略比較幸運,因為有美 第奇家族的庇護,得以專心研究物理學和天文學,就在這一期間伽利略 完善了哥白尼的日心說。
在伽利略以前,日心說和地心說基本上是模型之爭,日心說並沒有直接 的佐證,更何況哥白尼的日心說模型還不如托勒密的地心說模型準確, 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家對日心說都是將信將疑,教會也基本對此保持中立。面對反對意見,哥白尼使用了一些新的假想來證明還處在假 說階段的日心說,今天看來他的大多解釋基本上都是錯誤的16。而伽利 略藉助自己發明的望遠鏡觀測到前人看不到的宇宙世界,為日心說提供 了大量的佐證。除了發現木星的4個衛星,他通過望遠鏡,還第一次發 現銀河系並不是模模糊糊的一片(這是過去的認識),而是由一個個的 恆星構成的,而太陽可能是眾多恆星中的一個。正是依靠伽利略提供的 佐證,理性的人們才信服日心說,但這已經是17世紀初的事情了,距離 哥白尼去世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
在16世紀末,哥白尼的日心說在歐洲已經頗為流行,雖然大家對此依然 將信將疑。說到日心說的傳播,要感謝伽利略的一位朋友喬凡尼布魯 諾。布魯諾宣揚日心說,同時反對宗教哲學,這引起羅馬教廷的嫉恨, 同時也為新教所不容(這一點非常奇怪)。最後宗教裁判所以宣揚「異端」 的名義將布魯諾在羅馬鮮花廣場處以火刑。不過,必須指出的是,布魯 諾遭受火刑,並不是因為他支持日心說,而是因為其泛神論的宗教思想 與基督教(一神論)的教義相違背。為了抵制布魯諾的思想的影響力(主 要是宗教思想),與他的言論有關的所有觀點都受到了教會的禁止,因此, 布魯諾實際上給伽利略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當時人們對日心說 有下面幾個疑問, 而哥白尼的回答完 全不正確。1.如果 地球在轉動,空氣 就會落在後面,而 形成一股持久的東 風。哥白尼答覆: 空氣含有土微粒,和土地是同一性 質,因此逼得空氣 要跟著地球轉動。 而事實是,空氣轉 動時沒有阻力是因 為空氣和不斷轉動 的地球是連接著 的。.反對理由:一塊 石子向上拋去,就 會被地球的轉動拋 在後面,而落在拋 擲點的西面。哥白 尼答覆:由於受到 本身重量壓力的物 體主要屬於泥土性 質,所以各個部分 毫無疑問和它們的 整體保持同樣的性 質。事實是,在石 子向上前具有向西 的角速度,依照慣 性在空中也會有, 而地球也一樣有這 樣的角速度,所以 看起來就像沒有角 速度一樣,僅僅會 產生難以覺察的科 里奧利力。
3.反對理由:如果 地球轉動,它就會 因離心力的作用變 得土崩瓦解。哥白 尼答覆:如果地球 不轉動,那麼恆星 的那些更龐大的球到1616年,教會對日心說的攻擊達到了頂峰,伽利略到羅馬勸說天主教 廷不要禁止傳播他的思想。但是最後教會裁定太陽恆定,地球自轉是錯 誤的,認為這與《聖經》相悖,暫停宣傳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直 到它被修正。不過,教廷並沒有禁止伽利略將日心說當成數學工具,但 要求他不能作為天文學的結論。因此,在隨後的幾年裡,伽利略沒有發 表關於天文學的論著。1623年,伽利略的朋友馬佛奧?巴貝日尼當選教 皇烏爾班八世,他才得以繼續就這一問題著書立說。新教皇是伽利略的 朋友,對他十分尊敬,反對1616年對伽利略的指控。1632年,伽利略出 版了他的重要論著《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一書, 需要指出的是,這本書得到了教皇和羅馬宗教法庭的准許,但還是給伽 利略帶來了巨大的麻煩。烏爾班八世雖然貴為教皇,但他並沒有中國皇帝那種一言九鼎的權威, 他在教廷和樞密院里聽到的反對聲音越來越大,這時他只能先求自保, 將自己與伽利略的友誼放在第二位。他私下找到伽利略,請他在書中就 日心說給出正反兩方面辯駁,並小心不要刻意宣傳日心說。教皇同時要 求將他的意見也放在伽利略的書中,後來伽利略也滿足了這個要求。 然而不知是不經意還是故意的,在《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 的對話》(下面簡稱《對話》)里,為托勒密地心說辯護的辛普利西奧 (Simplicio,義大利語是「頭腦簡單」的意思),常常自相矛盾,醜態 百出。辛普利西奧這個角色使得《關於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 對話》一書成為攻擊地心說、為哥白尼理論辯護的著作。更糟糕的是, 伽利略將烏爾班八世的話放到了辛普利西奧的嘴裡,雖然絕大多數史學 家認為伽利略並非出於惡意,而是疏忽,但是這下子他把教皇也得罪了,就必須以極大的速 度轉動,這_來恆 星就很容易被離心 力拉得粉碎。事實 是,和萬有引力相 比離心力太小,所 以不會瓦解。而教皇是他最大、最重要的支持者。1632"年9月,伽利略被傳喚到羅馬接受審訊。他和教廷爭論的焦點在於 伽利略是否信守諾言,有沒有宣傳哥白尼的學說。伽利略堅稱他沒有, 但是教廷在這件事情上非常不講理,它威脅伽利略如果不坦白交代,就 對他用刑。但伽利略堅持否認,不過教廷還是判了他有罪,除了將他終 身軟禁在家中,還禁止出版《對話》一書和他今後可能寫的書。《對話》 這本書是獻給美第奇家族的,當時的家族長是費爾南多二世(Ferdinando II de』 Medici, 1610—1670 ),作為伽利略的保護人,他出面為伽利略說情。 但遺憾的是,當教皇威脅費爾南多二世如果插手伽利略的案子就給他的 家族好看時,費爾南多二世全然沒有當年他的祖先洛倫佐利用佛羅倫薩 Xt抗羅馬並且取得勝利的氣概,而是選擇了沉默。不過伽利略在教會依然有不少朋友,經大主教阿斯卡尼奧?皮科洛米尼 說情,伽利略於1634年回到他在佛羅倫薩郊區的家,在那裡他度過了自 己的餘生。在此期間,伽利略總結了過去40年中所做的一切工作,完成 了他最經典的著作之一《論兩種新科學》(即今天的運動學和材料力學, 此書得到愛因斯坦的盛讚)。但是失去了美第奇家族的財務支持後,伽利略晚景凄涼。 1642年,近代物理學的第一位大師伽利略離開了人世。伽利略是牛頓之 前最偉大的科學家,英國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評價伽利略時說,「自 然科學的誕生要歸功於伽利略。」除了對科學本身的貢獻,伽利略的另 一大貢獻就是確定了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實驗和觀測。傳說在1590年, 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 「兩個重量不同的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試驗, 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質量成正比」的說法,這個故事後 來進了小學課本,但後來這個故事被嚴謹的考證否定了。不過這個故事 從側面反映了伽利略的工作方法——做實驗。在此之前,很多自然科學 的結論都是學者根據常識做出的推理,這在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著作 中經常可以看到。伽利略採用的這一自然科學新方法,有力地促進了近 代科學的發展。 幾乎與伽利略同時,北歐湧現了第谷和開普勒等科學家。開普勒的行星 運動三定律徹底解釋了日心說。不久,法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數學家笛卡 爾也為世人所知。笛卡爾對近代科學研究的方法論貢獻非常之大,他提 出了 「大膽懷疑,小心求證」的科學研究方法,至今仍是科學研究的基 本方法,雖然笛卡爾當初只是為了證明上帝的存在。
伽利略去世後,費爾南多二世心生愧疚,打算為他舉行一場隆重的紀念 活動,但是卻被天主教會禁止了。在17世紀,天主教廷愈發保守,而美 第奇家族對藝術和科學的大力資助也即將完結,這標誌著文藝復興的結 束。但是科學的曙光在歐洲已經出現。就在伽利略去世一年後,一位科 學巨匠在英國誕生了,他開創了整個科學時代。
我們前面講到的都是美第奇家族的男性成員,比如第一代托斯卡納公爵 科西莫?美第奇和豪華者洛倫佐美第奇,他們在金融和政治上統治著
歐洲;還有出自美第奇家族的教皇們,在精神上統治著民眾。這些人在 幾百年里推動著歷史的發展。而事實上他們家族的女性,同樣起到了很 大的作用,影響深遠。
美第奇家族的女性中間出了許許多多的王后和貴族的妻子,她們把意大 利文藝復興的文化帶到了當時還處於蒙昧狀態的歐洲各國。其中最值得 一提的是兩位法國王后凱瑟琳和瑪麗。1533年,法國國儲亨利二世(後 來的國王)迎娶凱瑟琳美第奇(Caterina Maria Romola di Lorenzo de』 Medici,1519—1589 ),當時法國還處於「粗鄙」的狀態。於是,凱瑟 琳決定把美第奇家族的優雅生活方式帶人法國:她教會了法國人社交禮 儀,教會他們使用刀叉,烹飪美食和講究時尚,並且寫了本相當於貴族 生活指南的書《生活的絕妙論說》,這本書成為西歐宮廷禮儀的參考書。 1559年,亨利二世去世,凱瑟琳成為太后,她的三個兒子先後當上了法 國國王,她作為攝政太后,左右法國政權長達20年。凱瑟琳的女兒瑪格 麗特後來也成為法國王后,並且是大仲馬的小說《瑪戈王后》中的主角。
1600年,.法國國王亨利四世再次迎娶美第奇家的女兒——瑪麗婭?美第 奇(Marie De Medici,1575-1642 )。她後來做了太后,而且非常喜歡弄權, 可惜的是她的運氣沒有凱瑟琳好,她遇上了法國歷史上最有權勢和政治 手腕的紅衣主教兼宰相黎塞留(Armand丨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 1585—i642),最終被流放。不過她對法國文化和藝術的影響非同小可, 她按照她娘家的建築修建了法國的盧森堡宮(今天法國參議院的所在地)。 為了裝飾宮殿,她資助了一大批藝術家,其中最著名的是西班牙大畫家 魯本斯。當然,如果她能夠重生,最值得她驕傲的恐怕是有一個將法國 帶到文藝復興頂峰的孫子——著名的太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和中國 的康熙皇帝處在同一個時代,而且在王位上的時間(72年)甚至比康熙 還長(61年)。和康熙一樣,路易十四是法國歷史上文治武功都最為出 色的君主,他確立了法國在後來兩百年里成為歐洲文化中心的地位,並 且制定了被後世認為是典範的歐洲宮廷禮儀。而這些或多或少都受到美 第奇家族文藝復興的影響。 美第奇家族的最後一 位男繼承人吉安?加 斯托內?美第奇是位 同性戀,沒有子嗣,因此,美第奇家族的 最後一位法定繼承人 自然也是女性——他 的姐姐安娜?瑪麗婭 ?美第奇(Anna Maria Luisa de" Medici, 1667 一 1743)。
安娜嫁給了 一位德國的貴族,但 是很快守寡,便回到 了故鄉佛羅倫薩,生 活在家族留下的碧提 宮中。她十分慷慨,美第奇家族並非沒 有後代,只是沒有 法定的繼承人。波 旁王朝就有他們的 血統,今天西班牙 的王室依然是波普 家族的人。把大量的個人財富都 投人到宗教和慈善活 動之中。到了 1743年,美第奇家族的最後一位合法繼承人安娜?瑪麗婭 離世,這個神奇家族的神話就此終結17。臨終前,安娜?瑪麗婭留下遺囑, 將所有藏品都捐贈給托斯卡納政府,由政府向公眾展出,但是這些藝術 品不得離開佛羅倫薩。從那時起,美第奇家族的財產就作為佛羅倫薩的 遺產,保留至今。這是一筆寶貴的遺產,它的價值到今天還無法估計。美第奇家族興盛的 時候,可謂富可敵國,權傾朝野,但也有終結的一天。一個王朝也好, 一個家族或一個人也好,終究要給世界留下點什麼。美第奇家族的那些 現金(幾十萬弗洛林而已)留到今天,也不過是十噸黃金而已,相對今 天世界的財富不值一提。但是,他們把這些錢投到了文化、藝術和科學上, 這些藝術品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如果一定要衡量,那麼從他們 收藏的繪畫中隨便拿 十幾幅畫(在碧提宮 18和烏菲茲博物館有 上千幅),今天的拍 賣價格就超過當年他 們所擁有的黃金,更 不用說達?芬奇和米 開朗基羅的那些名畫 和雕塑了。然而,正 如科西莫美第奇發現最寶貴的財富是知識一樣,他們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是文化、藝術和科學。 這個家族似乎是專為文藝復興而存在的,他們的興起直接導致了文藝復 興。而在文藝復興終結後,他們似乎也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一個王朝式 的家族就此終結。今天在歐美,說起美第奇家族是人人皆知,就如同中 國人講的「舊時王謝」一樣。但是中國讀者對美第奇家族的了解甚少, 甚至遠不如對歐洲另一個富有的家族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家族的了 解多。當我和一些朋友談到當年的美第奇家族時,常有人問他們是否和 羅斯柴爾德家族一樣。在歷史上,羅斯柴爾德家族遠不能和美第奇家族 比,因為他們除了錢(和幾個酒庄),什麼遺產都沒有留下,而且到今天, 他們連錢也剩不下多少了。而美第奇家族則不同,他們開創了文藝復興 時代。雖然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看,沒有美第奇家族,文化、藝術 和科學早晚也要從中世紀開始復興,但是文藝復興就不是我們現在所見 到的樣子了,也不會是在佛羅倫薩。世界應該感謝美第奇家族,沒有他們, 就沒有波提切利、米開朗基羅和伽利略;達?芬奇或許會有,《蒙娜麗莎》 或許會有,但是絕不會有他的《最後的晚餐》。總之,沒有美第奇家族, 文藝復興會來得比較晚,整個歐洲的文明進程會比現在來得緩慢。我們 今天來看歐洲的這段歷史,不能不說是這個家族創造的奇蹟加速了歐洲 發展的進程。
支配著一代人的快樂家族
毛家,江家。一個打下江山,一個控制通訊。
推薦閱讀:
※校園暴力越來越嚴重,你們怎麼看?
※戚繼光、俞大猷等人抗倭的後台老板胡宗憲是個什麼樣的官員?
※離過年回家越來越近了,你最怕的是什麼?
※神龍汽車(標緻、雪鐵龍)近幾年銷量大幅下滑,你認為是什麼原因?
※你們班上學期間不起眼的女生現在過得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