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中文大學 (CUHK)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重個人體驗,回答時煩請註明就讀的學位(本科、交換、MSc、MPhil、PhD等),謝謝啦。


2014-2015 新媒體 吃貨只談吃哈
這一年中大給我的體驗就是好吃!吃不完!!還想吃!!!
因為課程緣故,幸運地與三個小夥伴一起吃遍了中大幾乎所有食堂和小食店。PS 中大的食堂加各種小食、咖啡、甜品店大概有30家( ⊙o⊙ )
簡單粗暴,直接上圖。

李卓敏的檸檬枇,不多說,中大的招牌,每次去必吃。

和聲書院cafe tolo的雪糕窩夫,其實和一般甜品店的味道差不多,但和聲的環境實在是太好了!!

無敵海景有沒有,一幫人吃著甜品,吹著海風,討論著亂七八糟的課題,好懷念

和聲書院的食堂也是美翻了,雖然食物一般般,但是為了這落地窗也是去了無數次。

還有充滿異域情調的土耳其餐廳,在李慧珍,旁邊就是美國三明治公司,比較難找。第二張是卡巴味道還可以老北京雞肉卷的感覺。強烈!推薦!第三張的嗜肉者,不要太好吃!!

晨興書院的食堂也很美,不過這裡的菜品比較少一些。圖片上的文字是之前做公眾號的時候加的,現在看覺得傻傻的。。

眾志堂的酸辣肥牛米線,估計是我在中大吃過最多的食物了,沒別的,就是大陸的味道。。。

我們大新亞的食堂,真沒什麼好吃的,根本找不出圖。。。真的只有紅豆冰,好喝,大杯。

龐萬侖的麻辣手撕雞飯,絕對的招牌。雖然很多來自四川的同學表示一點都不辣,但江浙小朋友認為很辣,很好吃啊啊啊。

聯合書院食堂的水平和新亞的差不多,但是人家的酸辣粉,真心做的不錯。每次專門跑去聯合,就為這碗酸辣粉。

伍宜孫的食堂也挺美,這個煲仔飯不錯,好像其他食堂很少見到有煲仔飯賣。

最後上一個,高大上的the stage,在鄭裕彤樓。環境好,但是食物一般。據說有提供英式下午茶,一直沒機會嘗試,比較遺憾。

還有好多圖,再多更新幾個好啦

應某同學強烈要求,加張龐萬侖的辣子雞。我感覺味道很一般呀。別打我。。。大概是在香港吃多了扒飯,才會萬分想念這大陸的味道吧。。

范克廉食堂的日式炸雞拉麵配溫泉蛋。范克廉那邊有三個食堂,這是右邊那家,不要問我右邊是哪邊。。。相比其他兩家,這家是最難吃的,只有拉麵還可以,但也僅僅只是可以。。。

眾志堂的XO醬豬頸肉炒烏冬。這個好吃,就是油有點大,但據香港同學說烏冬就是要油大才好吃。。。

中大也是有健怡乳酪賣的好嗎!!這家店的位置也是奇葩,選在眾志堂的二樓,對,眾志堂是有二樓的。。穿過食堂有個樓梯可以上去,一直以為那裡是學生事務處什麼的辦公室。。

再介紹一個之前沒有提到的蘭苑,看起來是蠻有小情調的地方。

他家的咖喱海鮮料是挺足的,但是咖喱真的不怎麼樣。。。

反而是這個煙肉三文魚凱撒沙律還可以,推薦愛吃草的妹子來。

提過一句的美國三明治公司,其實他家的招牌並不是這個名字,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叫。

吞拿魚牛角包。我是吃不慣啦,留給敢於嘗試的同學吧。最最後嘚瑟下我和我的三個小夥伴吃遍中大的成果,專門介紹中大美食的一個網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吧。

食咩CUHK http://htchen.org/multimedia2015/team6/


利益相關(想打這四個字很久了):中文大學本科生

1 環境
中文大學佔地134.4公頃,有兩個大足球場。這個面積可能在內地算不了什麼,但確實是香港佔地面積第一的大學(科技大學和港大都不到中大的一半),佔了整個一座山。佔山為王的感覺就是,綠化好生態好空氣清新相對涼爽,有猴子有鳥有松鼠,當然也有蛇有蜈蚣。校內有很多貓,女工小賣部尤其多,有的很膽小,但是崇基書院宿舍前面那塊的貓趴在路中間,你走上去戳它們都不會動的。
臨海,靠近吐露港,幾乎所有內地生迎新小組應該都在吐露港夜話談心過。
初到香港那一年我都沒覺得香港是個繁華的地方,因為中大所在的新界沙田區相當於香港的農村(我第一次去港島被那邊的繁華驚呆了= =)。作為一個開放式校園,中大有兩個校門,一個是著名的四根柱子加香港中文大學的牌子,一般的招生廣告和宣傳畫都是這個門。另一個「門」是港鐵大學站,交通算是便利,校內也有多種線路免費巴士代步。經提醒補充: 有三個門,本部校門,崇基校門,東門,大學站不算門。
想了解多些可以去看余光中在中大寫的散文,比我層次好很多。

2 設施
很多圖書館,這個上面有人提到了,各種類型各種價位的餐廳很多,有適合聚餐的也有快餐,校長承諾應學生要求很快會開清真餐廳(有同學提醒14年5月已開放)。
大學保健處是免費的,有9間診室,等候廳里會放動畫片(我的關注點?)
各種室內室外運動場館和圖書館內討論室都可以在網上系統預定。
由於在山上,校園裡有很多代步電梯可以幫忙,比如康本扶手電筒梯和李兆基升降梯。

3 與內地大學明顯的不同

a 校領導成分
港校領導一般是學者教授,和政治的關聯相對弱化。校長沈祖堯目前是校內大眾情人(好吧可能只針對部分女性,我超迷他的),書院院長也類似,比如善衡書院院長辛世文教授是著名生物學家,參與過雜交水稻研究團隊。

b 書院生活
中文大學有9個大小書院,書院不同於學系,是大家生活的地方,提供宿舍餐廳,組織各種活動,還有很多書院福利(比如發水果,宿生會給大家煮糖水)
善衡書院的學生時常會收到郵件邀請同學去院長家和院長及夫人共進下午茶,聽說夫人點心做得很好吃,但是我沒吃過。每周二三四是善衡書院共膳時間,院長及夫人,書院工作人員和書院學生在善衡餐廳共進晚餐,是圍成大桌一起吃中餐,有點家人的感覺吧。
書院提供健身房和BAND房(練習樂器),校內也有非針對特定書院的公共健身房。
宿舍條件嘛,普遍兩人間,也有3-4人的,一般是男女混宿,一層男宿一層女宿什麼的。空調洗衣機烘乾機廚房微波爐冰箱免費網線WIFI電梯這些,不詳細說了。

c 學習生活
中英文混合教學,對於提高英文水平幫助挺大。我有一次GROUP有個美國人,所以連小組討論都是全英文的,提升最大的感覺是口語。
中大有自己編寫的粵語教材,為外地學生提供粵語教學,一般第一年學過初級和中級粵語,和LOCAL交流問題不大。
據我一個內地來交換的同學說,他覺得最大的區別是不用學馬哲思修毛概。
和各個地方的學生一起學習,產生思維碰撞,可以學著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事實上真正接觸以後會看到很多別的地方人的優點而非缺點,比如韓國女生為什麼頭髮可以盤得那麼好看,妝為什麼那麼自然那麼靚麗!日本男生為什麼棒球打得拉么好!德意志男生為什麼打網球拉么帥!為什麼西方妹子漢子每天都跑山路這麼厲害,為什麼丹麥的女孩子長得漂亮學習還那麼努力……(難免會有點stereotype,但區別真的存在著)其實在內地一些國際化的大學也可以了解很多。

校內有很多講座,上一年有印象的比如大山,劉瑜,余光中,北島,白先勇。固定節目還有周三性別講座,主要討論性別歧視,女權主義,LGBT群體的話題。

小組討論上面也有人提到了。
課程安排總體上講比較靈活,自由度很大,拿高分相對比較難。CURVE 一般是A百分之10,A-百分之10-20。
-------------------------------------------
異常豐富的夜生活:2點睡的LOCAL是常態啦,LOL比賽能打倒凌晨2點半,圖書館有24小時進學園(因為風景優美,適合睡覺,人稱「退學園」),可以通宵複習討論,相信許多中大同學都有12點後或早上6,7點走出圖書館的經驗。交換生出去泡酒吧蘭桂坊什麼的也有。

d 中大學生會
如果問內地學生最不喜歡的中大學生團體是哪個,我覺得學生會肯定名列前茅。在香港大學學生會中有一個潛規則,就是政治傾向上必須反G,這是一個LOCAL學長告訴我的,有的學生會成員傾向上不反G,但是加入學生會就一定要參與各種反G活動。有志於回內地工作的內地同學一般都不會參加學生會,就你高中入過共青團這一點,就夠你在公開會的時候被各種問題問死了。參加過香港學生會的人以後回內地也指望不上入黨了。
學生會的態度不代表其他中大學生的態度,而且反G派在行動力上比中立保守派積極得多,所以會給人一種港校反G浪潮席捲高校的感覺。
除了政治活動,學生會也是會為大家謀福利的,比如反對加住宿費。

e 職業規劃貫穿本科
除了真的對研究有興趣,很少有人讀研究生。中文大學暑假為期4個月(噗噗我喜歡),常規實習需時三個月,還留有一個月時間自由安排。學生常常會收到職業規劃方面的郵件,有教寫CV, 化妝,面試技巧的講座,也有提供實習機會。香港實習機會真的是很多,包括香港本地,內地和海外地區。學習上和工作實踐結合比較緊密,用的教材也很新,基本不會過時。

f 中港問題
處於香港,對中港問題的理解角度有小小不同。能理解激進派,也認識很多中立派。能理解很多內地人的觀點,也反對雙方網路上的過激言論。

g 宗教
學校有很多基督教徒,改變了我對於基督教的很多刻板認識。有信教的同學跟我說他雖然信基督,但是也撐同性戀,宗教是會與時俱進的,有的教義是可以變化的。她吃飯前是一定會禱告的,但是不會要求別人照做,周圍也很少有基督教徒傳教慾望很強烈(當然還是有的)。

h 觀看內地娛樂活動受到限制
比如什麼我是歌手,爸爸去哪兒,還有國內網站上的美劇動漫,都要安裝特殊插件才可以看。QQ音樂,酷狗用不了,打基於內地伺服器的網路遊戲會卡= =。校內還禁止打麻將。但是可以自由享受YOUTUBE和FACEBOOK。
類似的補償還有中唱會請香港本地歌手做嘉賓,門票又便宜吧。我記得去年是謝安琪。
校內LOL比賽貌似請了職業選手做嘉賓,請Toyz來打1 on 1挑戰賽。

i (居然能編到i !)DEM BEAT
噗噗噗最近知乎也有討論,感覺飽受爭議的樣子。除了大家可能已經了解的迎新BEAT,書院BEAT,還有內地生活動的一些,我覺得之前文化節四川穿熊貓裝的那個和上海的上海話BEAT很酷阿!我們還有特別有(nao)趣(can)的吃飯BEAT:「我好肚餓,真的好肚餓,要吃飯,要吃飯,一定要吃飯,沒得救,沒得救,一定要吃飯。」噗噗噗真是蠢死了。

j 使用英文名
印度人韓國人日本人的英文名都可以是原名的英文拼寫,中國人就不行!實習的時候HR就一定要我的英文名,我英文名比中文名難記也不好讀,他們還是堅持叫我英文名。
很悲傷的一點是,認識關係很好的LOCAL朋友,一起上課吃飯出去玩,兩年了,連真名都不知道。記得以前看過一個電視,有個男的他女友人間蒸發了,想找人,發現只知道對方叫ZOE,連真名都不知道。

k 室友(7.8更新)
善衡書院分宿舍採取自願原則,申請宿舍的時候會填一張表,表明你希望的室友(如果沒有明確的個人,可以選擇希望是內地人local和international),希望看到海景還是山景,靠近廚房衛生間還是不靠近,優先幾層,然後書院會盡量滿足你的意願。總的來說自由度很大,室友一年一換,想和之前的室友一起住可以繼續申請,想換人也行。

4 關於中文大學很土?
科大計算器,港大西裝領帶,中大人字拖,這基本代表了香港三所大學的特色。與時髦的港大同學不同,中大學生標準配置是:頹T(各種社團,迎新營,學系,書院的統一T恤)+人字拖(據說集齊7雙可以召喚神龍= =)
前面也說了我們學校是鄉下,土一點也可以理解嘛。

5 男女比例
男女比3比7,問男女生質量,請參考第4點。

=====================================================
寫得比較流水,想到再補充。有時間再上圖吧


清華本科,中大博士在讀。

題主的問題太大。誠如你在備註中提到的,在中大不同學位或階段的人感受不同,抱著不同目的來求學的人感受也不同,不同人生閱歷的人感受也不同。所謂的體驗,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有對比難見真知,我就結合自己對五道口和馬料水兩所學校的體會,以CUHK為主,以與THU的對比為輔,談一點個人看法。愚拙之言,若諸君嫌棄,還請輕拍。求同存異,理性思考;唇槍舌劍,不為虧友。

校園環境與設施

中大是香港佔地面積最大的大學,134.4公頃的總面積即便在天朝也算是比較大的校園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部分其他香港高校,它們常被戲稱為「一棟樓」,下雨天不打傘就可以到達校園各個角落。整個中大直接佔了一座山,依山傍海,不遠處就是吐露港,晚上可以看到超絕的夜景。中大校園環境只能用「好頂贊」來形容,植被覆蓋率極高,花卉品種豐富,如置身與一個大型植物園中。此外,中大還是一個大型野生動物園,不怕人、飛入各大食堂的各類小鳥,翻垃圾桶、搶人水果的猴子(本人就被搶過一袋蘋果……),神出鬼沒的蛇等等,不一而足。因為中大絕佳的環境,周末和公共假期會有不少家長帶著孩子來遊玩。如果要體會中大環境的精髓,只要站在著名景點「天人合一」處,就能感受到「海天一色,天人感應」的超脫離俗。

中大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生遠多於男生(除了三大屌絲樓)。多得不行的女生也算是一道風景線吧。

中大的設施,尤其是體育設施非常齊全。香港的學校都有錢到爆,錢砸起來一點不心疼。體育設施里,有兩個足球場和400m跑道,眾多網球場,多個室內羽毛球場,比較多的室內外籃球場,有很多健身房,一個壁球館,一個露天游泳池,一個水上活動中心等等……在香港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有這麼多地方可供鍛煉,實屬難得。更難能可貴的是,除了游泳外(也不貴,學生5.5港幣一次,教職工11港幣一次,不限時,買套票更便宜),其他設施基本都是不用錢的(除了晚上網球場的燈光費,假期去健身房,水上活動中心學帆船獨木舟等)。不過,相比於我大清華一群屌絲工科男凌晨兩三點就去氣膜館排隊訂羽毛球場地,一身荷爾蒙無處發泄,感覺總體而言香港學生鍛煉熱情不是很高,很多時候都是內地學生在鍛煉。

圖書館的話,中大應該是我知道的學校里圖書館數量最多的大學了。中大因為書院制的架構,每個書院一般都有自己的宿舍、食堂、體育館和圖書館等設施。這裡的圖書館藏書豐富,不知道具體的冊數,觀感而言感覺比清北兩校略少一些。不過中大圖書館種類繁多,還有很多外文原版書,包括很多所謂的「禁書」,再加上眾多的專業書籍和電子資料庫,基本能滿足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求。中大中央校園的大學圖書館還有一個通宵自習室,環境極好,裡面有懶人沙發,蜷縮在裡邊再抬頭透過玻璃水池45度仰望天空,快哉快哉。

個人最不滿意的中大設施就是商店了。整個中大那麼大的校園,就在半山腰上有一個小破百佳超市。名為超市,大小也就天朝一個小賣部的大小。不過想買的東西也基本能買到,發發牢騷也就算了。

小超市瑕不掩瑜。一言以蔽之,中大的環境和設施很好很強大。

衣食住行

按理說,大家都是黑眼睛黃皮膚,但是一般而言非常容易區分內地學生和香港學生,尤其是內地研究生。內地學生大多穿著非常樸素,也常被稱之為土&>&<理工男都是類似的,無論清華還是中大,T恤格子衫,拖鞋大褲衩是標配。港男通常一副黑框眼鏡,各種千奇百怪的髮型,不明覺厲的上衣和褲子,慵懶的人字拖,總之一個字,潮。女生對比沒那麼鮮明,但是也可以勉強區分。有個基友曾吐槽:港女都一個模子印的。此話稍顯偏頗,確有一定的道理。拉直發,緊身短褲,男女通殺的人字拖……Anyway,很難形容,但你一看就知道。

大家都說中大食堂很多,對一個在五道口吃了四年的人來說,其實還好啦。如上所述,每個書院都有自己的食堂,再加上其他獨立的食堂和教職工餐廳,數量確實不少。食堂菜一大特色是肉多菜少,多吃幾次覺得自己都要變叉燒了。其中不乏亮點,coffee
corner的奶茶,李卓敏的檸檬批,崇基的早點等等……總的來說,食堂在香港還算不錯,不過內地同學總會間歇性忍不了跑去深圳吃天朝地溝油饕餮一番。

住的話,中大算是港校業界良心,個中翹楚了。內地本科生基本都有宿舍,香港本科生按家庭遠近,家庭住房大小,家庭收入等打分,然後再分配宿舍。內地研究生大多能分到宿舍,不然就要到校門口的村子赤泥坪,沙田,馬鞍山,大埔墟甚至於粉嶺這些地方租房了。香港研究生大多是不分配宿舍的,比較苦逼。天朝地大物博,內地的同學可能會感到詫異,有學生分不到宿舍還算好?你看看香港的房價,樓房造價,平均住房面積就知道了……不少宿舍都是海景房,咱要求不能太高不是?

清華面積約為中大三倍,但是是一張平面圖,而中大則是一張立體圖。上山下山,坐校巴,搭電梯等是中大學生的日常。校巴是免費的,有多條線路,班次除了晚上和假期都很多,基本能滿足需求。走路的話,技巧就是靈活使用電梯上下山,走大路的話一定累成狗。想用自行車基本打消這個念頭吧,上山累成馬,下山嚇成狗,想想就好了。

管理與服務

中大的管理水平和服務意識應該可以甩清華九條街吧。

先說管理。不得不說,中大的每一樣東西都井井有條,有章可循,不服不行。財務管理,人員管理和設備管理等等,非常系統、科學。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大是「教授治校」,教授權力極大。每年招聘新教授的時候,都是已經在職的教授進行「同行評價」,生殺予奪大權在握卻極少出現像天朝大老闆通過行政職務或手中資源安插自己學生一個蘿蔔一個坑這樣的情況。想我大清,多少優秀人才想任教,回頭卻發現坑已經被一坨連英語都不會講的渣渣給佔了,呵呵。在中大買設備、管理實驗室,一切都有章法可循,有條不紊,想跟天朝一樣收回扣,套現,買自己開的公司的產品,難度極大。比較搞笑的是,隔壁實驗室一個師姐春節回來帶了包茶葉給她老闆,她老闆愣是不敢收,說是怕廉政公署。雖然比較極端,但是可以窺一斑以觀全豹。

再說服務。在清華跟系教務,註冊中心和成績單中心等機構和人員打過交道的人應該無不咬牙切齒,恨之入骨的。且不說一堆人人浮於事(原來我系有一個老師只管借教室你能相信?我屌絲系一共就沒幾個教室專門每月幾千大洋眾多福利養一個人就算了,他還搞不清楚狀況OMG,每天在系辦里跳舞&>&<),晚到早退,對流程不甚了了,隨便辦個什麼事情要騎著小破自行車在整個校園飛奔,單是那幾個大媽總是一臉死了爹的表情就讓人恨不得抽她兩巴掌再跟她說話。我剛來中大報到的時候,負責研究生的staff一點一滴詳細地給我介紹了報到的流程,畢業所需條件,有哪些時間節點,系裡有什麼資源和設施可以使用,有哪些注意事項。除此以外,她還用熒光筆把學生須知上的重要事項和時間節點用熒光筆標了出來,然後再三提醒。對每一個研究生她都要一對一這樣重複一遍喔!還能根據你的母語,隨時切換普通話,粵語和英語模式。當時剛剛在清華辦完一堆噁心死人畢業手續的我都要感動得哭出來了。如果有什麼文件需要你簽字,每一個staff都會把需要簽字的地方用標籤紙在一坨文件中標出來「sign here」,節省你翻看的時間。如果有需要特別注意的條款,她會先檢閱一遍,用熒光筆標出來後再當面告知提醒你。這樣的工作應該要耗費很多時間吧?要雇很多人吧?完全沒有。一個系也就幾個staff,就完全解決了一個系的財政,本科生,研究生,職員和設施設備的運作和管理。反觀原來清華的我系,真是一把辛酸淚。也沒辦法,清華招一個教授,往往要解決其家屬的生計,經常就安插到圖書館當管理員,校醫院當收銀員或護工,各種辦事機構當個職員。但往往就是這幫人,牛氣哄哄,態度惡劣,傷了多少學生的心。

最後不得不提的一點是,中大對學生培養是異常重視的。當然,這跟經濟基礎應該有關係。人家一年學費十萬,咱們清華一年五千五,沒辦法比。清華的教育個人感覺是很失敗的,招收了全國最好的學生,「師傅領進門,後面靠你啦」,最後基本全靠這群逆天的學生自己搗鼓。要不是這些學生真是如此逆天,怎麼搞都縱橫天下,真是要毀了大清的門楣。入學前拼了老命跟北大搶人,搶了以後招進來就不怎麼管你了,專業方向和職業規劃這些真是做得很差的。中大在這方面完勝清華。它主動提供了很多資源,很多平台,很多指導和建議,給學生提供了最好的一個成長環境。

學業和研究水平

先說人。原來在清華有個說法,清華一流本科生,二流研究生,不入流的老師(在改進)。個人感覺,中大一流的教授,二流研究生,兩極分化嚴重的本科生。香港教授待遇豐厚,吸引了很多高素質人才。以IEEE
FELLOW為例,中大工程學院隨便一個系拎出去數量就可以拼內地很多高校了。教授基本都是歐美名校畢業,整體質量說實話應該是高於清華的。因為生活無憂,不做學術一心拉項目搞工程的教授比較少,一般都有點學術追求。研究生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清華很多好學生本科畢業都到美帝了,讀碩比讀博熱,外校來的同學有點不給力。中大研究生也基本以各地985畢業生為主,總體差不多。本科生的話,清北這樣的學校都是大牛棚,全國最好的一批學生。中大的內地本科生也是清北水平,最牛的一批之一,local本科生兩極分化極其嚴重。一個班裡如果七十個local,大概有三四十個二本三本的水平,十來二十個211的水平,幾個985的水平,兩三個清北的水平吧。However,香港學生總體的英文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是非常強的。清華學生大多拘謹,重技術請展示,做了十二分的工作講出來別人認為只有一分。中大學生隨便做個東西,哪怕屎一坨,也能吹出花來,做了一分的工作講出來別人認為有十二分(是褒不是貶)。

再說課程。全英文授課。從自己當過助教的一些課來看,起碼這些課走的大多是淺而廣路線,指導思想是覆蓋更多的知識點,如果你想深究,自己再去鑽研。個人認為這裡本科生負擔不算重,跟清華動輒大作業連著小作業連著報告不可比。這裡不太重視研究生上課,研究生基本沒什麼課,大多水水就過了,主業在科研。內地大部分高校第一年課業都很重。有一點不得不提到的是,中大非常注重動手實踐,雖然很多同學分數不高,但是動手能力都很強。在實驗課上中大非常用心,這點比清華好太多。

學術水平這種東西很難說。逐漸發現科研水平跟任何其他東西都沒太大關係,基本上只跟砸多少錢有關係。香港現階段學術水平比清華總體還是要高一些,但是以天朝現在不要命砸錢的態勢,估計很快就會超越了吧。

世界觀

這一部分比前面的還要主觀一些,只是個人的見解,沒有扣帽子的意思,請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在內地高校上學,總有一種「天下」情懷。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一身所學,揮灑寰宇。梁啟超先生在同方部所作之《君子》講演:「清華學子,薈中西之鴻儒,集四方之俊秀,為師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遊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將焉屬?雖然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設或不慎,壞習慣之傳行急如暴雨,則大事僨矣。深願及此時機,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底柱,則民國幸甚矣。」誠如斯言。

香港高校則不同。這裡的教育職業導向太強,反而少了一些韻味。跟香港學生聊天,他們很多人眼中的世界,東到西貢,西到大嶼山,北到上水,南到南丫島,就這樣了。

說到政治,很多人都覺得清北政治高壓,香港自由民主。不敢置喙,到兩個地方感受一下就知道了。有輔導員,又紅又專,上的課里有思修馬哲毛鄧三不代表你就被洗了,滿嘴」shut
up, we are talking about democracy「的人也未必都是好鳥。

紐帶

說來奇怪,天朝本科同學來自天南地北,畢業後的情感紐帶是很強的;香港地方雖小,畢業以後卻常常人情淡薄。說到歸屬感,本科生應該比較強,但是人在中大心在母校的內地研究生不在少數,他們的精神家園在天朝一個個大清,燕園,北洋,我交,我科……里。

結語

雖然貶了那麼多次清華,但誰要不是清華人敢說清華不是,跟你拚命哈哈。在這吐露港里,魂牽夢縈的還是那個五道口的園子。


沒事答一發,中大本科,待了五年,說說中大的學術吧。

之前的回答里已經有很詳盡地說明了中大的生活是多麼多姿多彩了,每個人在中大的這幾年都收穫了非常多的回憶,我從出國的角度說一說我的經歷吧,工科狗的自白。

其實大一大二一直搖擺不定究竟是出國繼續讀還是留在香港拿永居,不過大三去多倫多交換的半年時間堅定了我內心想要出國的想法。現在想想當時也不明白是為啥要出國,也許當時就是愣頭青對外面世界的嚮往,也許是因為遇到了一生中的摯愛,總之我是下定決心要出國了。於是大三結束的那個暑假開始準備托福和GRE,開始選校定位,開始準備申請材料。詢問周圍的同學,學長學姐,令我驚訝的是,出國讀書的太少了,連我們這種EE純工科都能在香港這種地方找工作,中大的本土化實在是做得令我佩服。不過理工科同學工作的待遇相比商科同學的巨大差距讓我還是決定要去別的地方發展。

我跑去找了我的教授(註:我教授是清華畢業的,學術經歷光輝無比,在他看來,申請還是比較簡單的),所以幾番討論下來之後,我們商定了一個申請學校的List,現在想來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看著中大的國際排名比國內很多高校高不少,想來應該也是好學校隨便挑,於是目標都是瞄準了北美前15的學校,當時想的,還是勉為其難地加上多倫多大學吧。

於是申請的征程就這樣順利地開始了,一個一個申請遞交,一天一天焦急地等待,等到四月最後一個結果,PhD全聚德,MS錄了賓大和西北,這個結果我真是始料未及啊,不過當時我收到結果後也是挺淡定的,出去跟哥們吃了頓自助火鍋,這事就這麼過去了,也沒有影響到我的心情。不過我依然不太明白為何這個結果,中大不是很牛么?

直到後來我的mentor找我談話(PS:跟老闆不是一個人,是一個年級比較大的教授,見得多了),他跟我說,中大雖然學術水平高,但是由於一直本土化的發展,出國的學生非常少,導致國外的很多教授不了解中大學生的水平,畢竟申PhD是事關教授自己以後研究的事情,這種相對personal的東西教授當然不會專門去看排名。以前一直招哪些學校的,或者有熟人推薦的,當然繼續招啦,用腳想也想得到,誰會冒險招一個聽都沒聽說過的學校的學生。這番話似乎很有道理啊!後來仔細想想才明白,教授這意思是在安慰我,不是你不行,也不是中大不行,只是那幫教授不識貨,不了解中大,嗯對對對,一定是這樣,我差點都信了呢!水平差的人就是水平差,也別安慰自己了。

拖到了五月我依然沒有做決定,也許其實內心是不想去想這個事情。

直到我跟老闆的又一次談話,老闆說,你九月如果去讀MS的話,去上了幾門課,十一月又要申請了,而且你第一學期的成績還沒出來,所以這完全和你今年申請的時候可以提供的條件一模一樣,這個MS不但幫不到你申請PhD,可能還會成為你的瓶頸。我自己也有反覆糾結過這個問題,但是老闆既然把問題說得這麼通透,我就欣然決定了留在中大一年,留下來幹嘛呢?做實驗啊還能幹嘛?全職研究員(Research Assistant, RA)老闆開工資幹活。

說起來也是很有意思,七月才開題,十一月你讓我發一篇國際期刊?Excuse me?不過當時的我也沒有多想,既然決定了,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都是沒有用的,只有這一條路能走,不管走不走得通都只能硬著頭皮做唄,還能咋地。

就這樣稀里糊塗地開始了,一開始連自己做什麼都沒有想明白,基本上是走一步算一步,有了實驗結果就想想還能做點啥和這個聯繫起來,沒有實驗結果就這做做那做做,非常規的要求只能用非常規的思維來辦了,所以我自己經常跟自己說,其實我這半年雖然發了不錯的paper,實際上完整的實驗習慣並沒有養成,不是按照正常的流程在走的,所以想到後面的路我是有點忐忑的,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好。那段時間不停思考不停地改進實驗,做實驗做到晚上十二點甚至一兩點也是家常便飯,基本每天和哥們一起趕港鐵末班車(註:香港地鐵還是很良心的,末班車居然夜裡12點45都有)。這樣的生活差不多一直持續到十二月,我的論文終於被國際上一個還不錯的期刊接收了。MD終於熬到頭了,該歇歇了吧,無奈套詞才剛開始呢,申請材料還要遞交呢。

稀里糊塗又是一陣忙碌,這次我明顯感覺到了paper的力量,套詞的教授基本都回復我了啊,表示有興趣啊,歡迎申請啊,艾瑪太不容易了,我第一次覺得我這是用繩命在申請啊摔。

十二月剛剛投完材料,轉眼一月第一個offer就來了,就這樣陸陸續續offer是拿了不少,我心心念念的斯坦福還是沒有消息。我還記得在我面試stanford的時候那個教授說的,教授問我想做啥方向的,我說我想換另外一個方向bla bla,教授又問我你想學習什麼研究方法,稀里嘩啦說了一大堆,教授也面無表情不知道是高興還是不高興,直到說到我的research

然後我說嗯我的這個工作剛剛發了paper,然後他好像很意外的樣子,oh really? which journal you got accpeted? 我說XXX期刊,他一下子像打了雞血一樣的,oh it is really an exciting news, XXX is not a normal journal, you should tell me at the beginning of our interview! Have you updated your publication to the admission committee? 我心想,你一上來就問我這問我那,給過我發言的機會么。。。然後我說啊,我給committee說了,但是他們說不接受update。然後他說,dun worry, I am writing it down and will update it to the committe for you. 呃好吧,然後我就等啊等等啊等。

實在忍不住了我發郵件問了在stanford認識的一個教授,他把我的郵件forward到了招生委員會的秘書那裡,這秘書也是效率很高,當天就把我的admission results發給了我,赫然寫著你的phd申請我們今年可能不能接受,不過我們給你提供ms的機會你願意嘛。看到這結果我真想說,秘書姐姐,申請結果不是還沒開始發么,你要不放回去再等兩天?沒準結果會改改?

結果拿到手,也是很糾結啊,phd offer是拿了一大把,其中還有前五的超級牛校。但是我對stanford對矽谷的愛也是心心念念。直到女朋友的一席話讓我清醒了,你不是EE么,你不是想做一番事業么,那就不要在乎眼前的時間與金錢花費,去你最想去、對你最好的地方,我支持你。其實說到這裡有些熱淚盈眶。

這是我眼中的中大,一個有優勢也有短板的地方,中大的生活給了我成長,也給了我我一些限制,我愛中大。寫這篇回答的時候知乎給我的推薦相關問題中有「在斯坦福大學就讀時怎樣一番體驗」,希望再過一段時間我能夠有資格來回答這個問題。不說了各位,我繼續開始狂奔了。。。


寫完才發現沒怎麼寫關於學業方面的體驗,果然是暴露了自己在大學沒好好讀書的現實么。現在能來中大讀書的內地生基本都是學霸級的,不做一些這方面的功課估計分分鐘給噴死。

中大作為香港長期公認排名第二的學府(據說現在被科大追上並且隨時超越),硬體條件肯定沒話說,香港政府每年給學校的補貼十分可觀,據說分攤到每個學生平均能達到十萬。理工科需要的實驗室、機房,醫學生需要的解剖人體,都十分可觀,像是酒店管理系的乾脆給蓋一座五星級酒店這樣的事我會亂說?

軟體方面,據說教授的工資每年一兩百萬包吃包住妥妥的,所以還是能吸收到不少國外海歸業界精英過來,水平有保障。而且一般中大的專業課一個班也就50人左右,一個教授還是可以有足夠精力認真對待學生的。

至於學業辛不辛苦就很看個人選擇了,你想繼續做學霸挑戰難度,可以嘗試雙學位、跟大牛教授、提前上研究生課程等等;你想低分飄過不求高GPA,可以選各種頹課靠期末突擊混考試。

剩下的時間幹嘛?我建議去談戀愛,參加社團活動,去國外交換,實習等等,這方面學校給的資源就很豐富了,香港大大小小的公司,財團,富豪都很樂意投錢給教育事業,可別給浪費了。

中大的各個專業也各有千秋,傳統好專業像是醫學院(好像不對內地生開放)、商學院(金融、行政管理、酒店管理、會計等等)那都是亞洲數一數二的;文學院、社會科學院、教育學院也是香港人比較喜歡的專業,反而內地生比例會少一點;理學院、工程學院的本地學生生源相對來說要差一些,好處是拿高分虐香港同學對於各位學霸來說不在話下。

================================
以下是原答案
================================
04~08中大本科

首先聲明:中文大學是綜合性大學不是說只有中文系,這裡的中文代表中國文化!

04年入學踏入中大的第一感覺是:空氣太好了,配上中大依山傍海的環境讓你感覺身處桃源仙境一樣,每多吸一口氣感覺都會延年益壽;山頭對面無論多遠都看得清清楚楚,那感覺好像看慣了顯像管電視以後突然跳到了4K高清那樣。

貼個圖大家感受下:

進入正題,在中大4年最大的感受是自由。自由體現在你可以自由選擇喜歡上的課,沒有固定的班級,沒有班主任沒有輔導員;你可以自由選擇跟誰做室友,房間隨你挑,24小時熱水供你洗澡,24小時簡易廚房可下廚,24小時不斷電,24小時100M寬頻沒有牆。

當然自由也要付出些代價的,沒有人管你就意味著要自律,什麼事都得靠自己,千萬不要指望有人會主動教你做功課、帶你做項目、早上叫你起床、幫你帶飯或者幫你找工作。這個道理很簡單,但真當你處於這個環境的時候還是要時刻提醒下自己。

上面說的這些其實不止是在中大,我相信在香港所有大學也都一樣,因為這就是香港社會運作的方式。

指望不了其他人,也不需要擔心找不到組織。相信現在每個內地生入學都離不開MUA(內地本科生聯合會)的幫助,我那一屆據說是第一次搞O"camp,跟著學長學姐體驗中大也算是大一最重要的經歷了。

話說內地生在中大,或者說所有香港的大學,學長學姐和學弟學妹之間的關係應該比在內地大學裡要緊密得多,特別是在經過迎新營組爸組媽和組娃們這層關係後 ,畢竟每一屆也就兩三百號同學, 同一個系同一個Faculty的就更少了(香港同學指望不上,因為多數情況下是無法溝通無法理解的)。除此之外同房(不要想歪了,香港這裡就管室友叫同房),同宿舍其他房的鄰居們那更是基本上吃喝玩樂都在一起的好基友。

至於中大跟其他大學有什麼不一樣,我沒上過其他所以也不好說什麼,最直觀的是中大的校園夠大(說不定其他所有大學加起來也不一定比得上)。這意味著校園生活足夠豐富,資源相對充裕,這一點相對香港寸土寸金的環境還是十分重要的,想像一下,5個圖書館(現在應該更多了吧),兩個足球場,4個體育館,5個大食堂,這麼奢侈的條件足夠讓其他學校的人羨慕嫉妒恨了。

另外中大是香港歷史第二久的大學,中大的校友特別是老一輩的大都是香港社會的精英,這麼多年累計下來校友的數量也相當可觀了,至於校友這樣的資源對於職場有多重要就不需要再解釋了吧。

再過兩個月就是我們這一屆來香港整十年了,此文獻給中大以及所有老夥伴們。


2012-2013 社會學文學修課碩士。

環境、設施
地處沙田馬料水,佔地數百公頃,港校之最。夏日蚊蟲兇猛。天人合一眾人皆知,無需多言。中大的校徽,由紫色和金色組成,紫色象徵熱誠忠耿,金色象徵堅毅果敢。校訓為博文約禮。

圖書館:偏愛利國偉,偶爾也去錢穆圖書館。牟路思怡圖書館也不錯,只可惜通常人太多。因為上課半徑的緣故,胡忠多媒體很少去。
食堂:善衡的食堂,眾志堂,范克廉,新亞,還有晨興、和聲書院的食堂等等,都很好。雖然吃飯這事兒眾口難調,不過只要願意花心思,相信在中大也不會欲求不滿。

交流
名人來訪是常有的事情。對於我等小地方來的人來說,還是挺稀有的。求職、學術還有慈善等等各類工作坊,應有盡有,郵箱一直都爆滿。學校與學校的差距就在於此,資源的開放程度和豐富程度天差地別,表現之一是同輩間眼界和視野上的明顯差距。高等教育始終是社會分層的重要工具,隱蔽地體現了cultural capital的支配特性。

氛圍
范克廉廣場有好多檄文一樣的宣告,主要關於校方的一些事務。本科生參與這些活動更多,大部分來自內地的Msc Mssc和MA們往往一笑置之。他們的文筆和提法都有些幼稚,但是至少這也是參與公共事務的一種鍛煉和嘗試。來自日益世俗化威權體制的我們,有沒有不屑他們的資格還值得討論。

上教育社會學這門課時,老師和我們提到,香港大學的精神是「在各行各業都成為精英、領導者」。所言不虛。點開wiki百科可見一長串港大校友,政商界精英薈萃,賢達雲集。沈祖堯校長,也是港大醫學出身。
我們追問,「那中文大學的呢?」
她想了一會兒,答道:「香港中大的精神應該是關注民生和社會。」
然後她和我們一起笑了。相比港大的四平八穩,中大自從成立就有叛逆的味道,英屬殖民地的不成文慣例是當地只成立一所大學。當然,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兩校學生也是類似的,既然都是向上攀登,以批判的姿態或者是聽話出活的姿態幾無區別。

師生與求學
陳海文做thoery,鄭慧婷做deviance,譚康榮講stat。作為修課碩士的我們,連他們授課時究竟只用幾成功力都很難看出,畢竟一年太短。班級同學local與non-local大約1:2的關係。不少已近中年的香港人下班後風塵僕僕趕來大學上課,積極提問,讀書在港人眼裡是平常事,有需求就來,相比內地其學歷崇拜要淡化一些。有一些家境殷實的同學,在這兒把重點放在游而非學,平時渾噩聽課,final抄知網應付,甚至都不願抄一下JSTOR,2學期一閃而過,隨後畢業回內地考公考編,僅為混文憑。無意評判他們的行為,只覺得如果能多讀些書,多與港人交流,豈不美哉。


7.4更新 = =本來還以為寫這種反雞湯是不會有人贊了呢,接著昨兒的寫吧

7.3 先謝邀,我就不說利益相關了吧雖然挺激動的。
= =但窩是港中文翻譯MA(難道是作為奇怪的東西混進來了?)

寫在前面:之前的回答一片好頂贊啊,各位對母校還是很有感情的嘛。於是我這篇回答打算先抑後揚。在這裡僅提供一些個人的觀察和體會,並不能代表CU的全貌;也希望自己的這一點觀察,給其他人提供認識CU(或港校)全貌的多一個角度。

首先作為港中文一年制的MA,身邊認識的噴油,還有一些噴油的噴油(同是讀一年制的),部分人(其實我也不能說有多大的比例)說白了是沖著混文憑而來。這一年的時間裡,課不算多,課業也沒有想像中那麼重(尤其是一些人文學科),雖然老師們的要求比國內很多大學要高很多,但是許多過來的內地學生就只是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去完成學業。這幾年申請港校讀研的人越來越多,一方面是這邊學制短,一年制容易讀,另一方面港校也是很多學子申請國外高校的保底之選。

另外近年各港校對內地學生招收的數量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城大浸會尤其嚴重,中大還算好的。但 我也很遺憾的發現,碰到很多人或是噴油口中的許多個例,並非我心目中夠得上在港中文讀研究生的資格,他們讀研的目的不純,也不把學業當回事,來學校心安理得花著父母的錢。來讀書什麼也沒帶來,走的時候除了化妝品漂亮的衣服昂貴的電子產品和一個文聘,什麼也沒帶走;回到內地再找父母關係隨便進個單位,港中文的一年只是他們漫長人生中潦草的一筆。體會?開什麼玩笑,這是他們履歷上好看的一筆,他人面前虛榮心的源泉。(說得這樣壞我是不是應該匿名啊嚶嚶嚶)

可能很多人要說我這樣說就有點太認真了,認真你就該輸了,人家裡有錢送來讀書總比在別處亂花強吧。其實我也沒有譴責的意思,我本就沒什麼資格譴責別人。我只是想說出我和很多朋友的疑問:為什麼要到香港來讀研?這個問題或許很多人早就清楚了,但對於很多人來說,在這裡的時間結束了都未曾有一個明確的答案,有的人渾渾噩噩過了什麼也沒得到,好像夢一場;有的人則在CU有了驚喜的發現,有了更高逼格的社交網路,有了更寬闊的眼界,有了更多接觸世界一流企業的實習機會,有了更多min zhu的想法,有了愛情的收穫……這本就是個人的事,我就在這唧唧歪歪一下,反正我也不能拿這些人怎麼樣,你們也不能拿我怎麼樣。

說到愛情,我對所見證的一年制的愛情也頗不樂觀。
-------------7月4 分界線-------------------------------------------------------------------------
說到愛情,答主好像也沒什麼資格,統共沒談過幾次戀愛,在港讀書期間也沒把到一個半個對象。就是看到有其他答主建議這好山好水的,應該去戀愛,還是忍不住說說我所見到的愛情,告訴大家並非所有「校園愛情」都像大家想的那樣單純(這種抑制不住的反雞湯衝動是不是病?)。

A男在內地有個女朋友,B女見他生的楚楚動人就貼了上去,A男寂寞難當來者不拒,B女逢場作戲極盡殷勤;不過一年爾爾,何不及時行樂,畢業後分了東西和東西,相處時嘆一句「珍惜眼前人」,還要告訴我這是愛情?放你媽狗屁,別拿「愛情」兩字玷污肉慾。那些同時給老娘和好幾個女生髮曖昧微信的男生簡直噁心死我了,和姐妹們一對比同時段的聊天記錄,真是發現跪舔的詞兒都一樣一樣兒的。好歹也是港中文的研究生,能不能有點兒素質,能不能具體女孩兒具體調情?

我說的可不是個例,要是有認識的朋友看到了要自己對號入座,告訴自己,你不是一個人。畢竟一年時間太短,大家之後的道路也可能大相徑庭,及時行樂什麼的我也不反對,只是別欺騙了認真對待感情的善男信女。其實大大方方承認彼此排遣寂寞這也沒什麼,若還要口口聲聲說這是愛情我就很看不慣了。鑒於有些看答案的人是對愛情和港校生活充滿期待的,我就給各位提個醒,希望你們分得清哪種是卑鄙的愛情,哪種是健康的肉慾。

當然我絕不是說這種一年制的研究生產生不了真正的愛情,我室友和她小男友就過得挺好的,倆人本就是老鄉,畢業了又一起找了廣州的工作,心和身都往一地兒去;恩恩愛愛,纖繩盪悠悠(艾瑪還唱上了)。作為室友兼她床上的狗的小姨,這種愛情我是千萬要祝福的。

說完愛情,再來吐槽下環境。當我的本科學弟妹們為空調沒裝好而苦痛掙扎時,我真是不好意思說快被港中文的冷氣凍cry了。室外炎炎夏日時,每每在室內待超過一小時就會手腳冰涼,上課或者去圖書館是肯定要帶外套、針織衫或者披肩的。那就有人說這是所有港校的特徵了,那作為CU學子的我,就給大家說說我混跡於各棟教學樓和圖書館的體驗吧。

據我的經驗,CU所有的圖書館中,最暖和的要數崇基,最冷的則是最大的大學圖書館;而館內空間,靠窗的位子是普遍不暖和的;內地的學生很多喜歡去崇基的,但我個人又更喜歡大圖的寬敞明亮,照經驗,地下一樓learning garden的大階梯處有坐墊的地方是最暖和的,其次是三樓的法律圖書館,但是那邊經常很早就沒座了。教學樓中,由於學生們上課的地方其實差異很大,我的經驗也沒太大參考價值,我就只能說大家常去的康本,教室靠窗的位子很冷了。
-------------------------我是一個嚴肅的分界線_(:3」∠)_---------------------------
繼續占坑,要是有人接著看我想到了就再更新……以後慢慢寫到好的部分去,話說寫這種反雞湯大概是不會有更多贊了吧。


北島,楊振寧在你隔壁的那棟樓,白先勇每個春天帶著崑曲與你有個約會,這裡有全港大學最大的廣場,有最無敵的海景山景。 不過平時的生活,那真是好山好水好無聊。


這是兩年多以前寫的,那會剛畢業不到一年,還比較emotional,寫的略矯情現在都有點看不下去。。不過不改了,大致信息還算準確的。

以下原答案。

中大2013年master畢業。想到哪說到哪吧。

自由。上課第一天,是那年鬧得沸沸揚揚的學生ba課 反guo教。香港各大大專院校的學生ju ji中大,進行大ji會。記得學校是給每個人發了封郵件,大意是學校會讓老師做好安排。就是說如果老師去參加了,要安排好調課。沒鼓勵,也沒反對。第一堂課上,老師說你們來香港不是光學習的,香港是一個自由的地方,你們要去看,去體會,去思考。然後說他會早一點點下課,方便想參加ji會的同學去參加。


自由的另一個體會是,你覺察不到被什麼東西束縛著。學校的各個機構,說白了就是為你服務的。有專門為非本地學生設計的各項活動,比如explore Hong Kong,貫穿全年;有廣東話課程,費用很低;有性別關注組,開學第一天的orientation就在跟你強調x騷擾這些事情怎麼應對找誰求助等。順嘴插一句,中大在性別研究領域是挺先進的了。還有幫你提升學習研究能力的部門(叫learning enhancement center), 會定期舉辦講座、活動,針對本科生、研究生或者博士生開展研究能力提升講座等。當然還有就業中心,預約改CV,頻率非常密集的關於簡歷準備,推薦信準備,面試技巧,職業選擇等等方面的講座。我現在畢業了還在收到學校就業中心的推送郵件,每天都會更新就業信息發到郵箱里。當然大學校醫院也很贊,我很邪門地一直沒病,同學去看病,說拿的葯都些什麼什麼進口葯,貌似不要錢。建議以後去中大讀書的,還是偶爾病一病,人生重在體驗嘛。


再講一講氛圍吧。每年都會有博聞論壇,每年邀請一個名人來做講壇作為類似開幕的演講,11年請的是林懷民,12年請的是胡舒立(胡舒立來的時候我坐在第一排和沈萌萌隔了不遠的距離好開心)。之後會有一系列的活動,稠密到不行,重點是每個都不水。什麼文人來講一講啊(忘記之前請了誰在山頂的新亞做了個關於死亡的演講,我沒去聽,不過後來看報道,那天下了雨,大家默默地撐著傘,聽教授講說。光看報道已經非常感動),那個我本科畢業時看他書看得哭成淚人的吳念真啊,還有演藝界的來講一講啊,等等。每年3月有個漂書節類似的活動,就是校友捐書,形成一個書庫,在這個書節上,每個學生憑學生證可以免費領5本書。我當初不要臉地領了的書,現在還沒看(真是難以啟齒),準備以後自己再有好的藏書,加上這幾本一起捐給這個書節,裡邊附一張小紙條:不要學我。。對了此外全年無縫穿插各種人來跟學生掏心窩子說說話,比如不洗頭的林夕(如圖),比如方大同(來跟沈萌萌討論宗教,那次都瘋了,預約系統秒滿,開了隔壁房間又秒滿,不是他粉絲的本人就沒有去湊熱鬧),比如北島,其他又唱又跳的活動也稠密得不行,比如某活動來了張懸,還有一些校內自己倒騰的活動,之前新亞弄的草地音樂節,跟同學一起坐草地上吃著甜點,聽著little ashes還有其他一些本地小樂隊的小清新,旁邊是新亞牛氣哄哄的大水塔,再旁邊是新亞的圓形廣場,暫時沒有deadline的舒爽,真是一輩子都忘不了。後來在地鐵上聽到索尼手機的廣告歌,正是那天在學校音樂節聽到的本地組合小塵埃唱的歌,自己不自覺地笑了下,到現在都清楚記得那是東鐵線大圍到九龍塘那一段。還有其他大大小小的節,我就去聽了一個尚比亞電影欣賞的活動,屬於某個文化相關的節組織的,放了個尚比亞電影,把我看得一愣愣的,第一排的尚比亞留學生笑得咯吱咯吱的,後來那個尚比亞女生還上去講了講,給我們分析了分析。記得當時還非常想問,你們在尚比亞能吃的上肉嗎。後來還是憋住了。想來問非洲公主能不能吃上肉對她應該是個侮辱==對了補充一點,中大歪果仁很多,那種感覺是,他們不是外來戶,他們也是這裡的主人一樣。所以背景多樣性一直是中大推崇和驕傲的,而且也確實做到了的。之前有個段子調侃香港八大學校,提到中大就是交外國朋友。然後。。嗯。。好多好帥的啊。到香港後反而不像之前在內地那麼崇洋媚外,是個歪果仁都覺得洋氣了,但客觀說真心很多歪果仁非常帥,這讓上學吃飯都成了一件能產生幸福感的事情。


氛圍扯完扯扯環境吧。環境很好,有同學在學校里見過猴子。嗯我在學校除了人就見過鳥。。各種鳥。。有個金庸當年走過的絕情谷,我走過2次,從范克廉旁邊的小道下去,一路走啊走,還能路過中大的一個植物園,中間還有小溪,還有小橋(我真是次窮啥都是小),還有小路燈,等等,還有小鳥叫,非常幽靜,像是穿越回了古代。平時整個學校也是乾淨得讓人髮指,校車飆來飆去,百萬大道下來,范克廉那邊的校車站,總是讓我想起龍貓里的車站。然後春天的時候那個車站旁邊的小路開了一路的花(唉好吧我不認識是什麼花╮(╯▽╰)╭),簡直美死了。


抬頭一看忽然發現這個氛圍其實也不算什麼特別的。其他學校也有,說不定更多。那就說說中大的學院制吧。一共9個,側重的學科不同,山上山下密密麻麻的分布著。新亞在山頂,據說新聞和翻譯系(我們是翻譯系)搶地盤,結果翻譯系被擠到據說風水不好的半山腰了,就是2號校車開過來不剎車不轉彎就能把樓沖塌的那個梁銶琚樓。嗯然後因為崇基在山下,還有個食堂,雖然不好吃,但不用爬山,加上旁邊就是個爽噠噠的圖書館,所以成了我將就過活觀察中大的首選地。崇基的食堂經常用來搞學院活動,動不動就弄什麼學院的聚會,把食堂裡邊給包了,其他人就只能在外邊露天座位喂麻雀了(中大是個大樹林子,鳥特喜歡,整天來食堂吃東西)。感覺上各個學院特別有凝聚力,當然這從每年迎新最傻缺的dem beat也能看出來,哎都能打起來了,狂跺地,我是看不出有什麼意思跟美感,私以為還不如拉去整一整我天朝的軍訓更能磨練身心==。


再來說說上課吧。全英文,老師大部分是local,還有歪果仁。一學期下來就是幾個assignment,至少1個presentation,至少1個essay。哦當然還有team project,幾個人無中生有搞出來個group presentation以及report。都英文啦這還用說。最有挑戰的部分?你不能抄。抄襲超過百分之多少是犯罪。作業交上去有檢測系統的。你不可能不讀reading就寫出來點啥的。所以晚睡熬夜。。。是正常的事情。我那個時候最喜歡的就是隔段時間去深圳背一堆泡椒鳳爪,再在價真棧買一堆瑞士三角,夜裡兩三點憋不出來論文就狂吃狂吃狂吃(好吧無辣不歡的本人最終因為香港沒有饅頭實在吃不慣在香港一年多還是瘦了十斤)。然後有些不給力的小夥伴討論時發傻奇葩真是讓人無盡鬧心。還有deadline逼近的時候出去玩都糾結,真出去玩了心跳都比平時厲害。嚇的。老師都還比較nice,認真敬業是真的,和你處成朋友也是真的,純凈水般只是做學術也是真的。當然也有傻缺老師。所謂傻缺就是講課fiu有點像內地的大部分老師了。看著都讓人不爽。


我再扯扯圖書館。圖書館有多美好你百度一下就知道。我從上下到山上講一講。山下的崇基圖書館中規中矩。有專門晚上用的圖書館,然後有討論室,每次都要在學校系統搶訂。到期末時都只能半小時半小時的訂,因為所有人都要搞小組討論,都有due。山下還有進學園。在康本樓上(大概是,都長在一起了感覺)。那個電梯被小夥伴說成運豬電梯,簡直比香港一般的睡房都大,載重我記得是900KG。每次進去都先嘖嘖兩聲。然後進學園24小時開。我有次非常早去學校跟陳老師練presentation,發現很多local都討論到半夜,然後睡在那兒。東倒西歪的。有床嗎?沒有。但是有懶人沙發。各種顏色的都有。你想怎麼著都行。然後你每次去進學園都會發現所有人都是以最舒服的姿勢搞著最嚴肅的學術。然後是大學圖書館。就是前邊有個石頭門的那個。這個在半山腰,隔壁的飯堂是范克廉(我們叫他飯可憐。。多嘴一句大漢堡套餐35塊左右真是超級好吃),還有中大的民主牆就在那裡。同性戀這都不算什麼了,這邊讓學校財政公開的,那邊學生會搞得跟個政黨似的,這邊給學校提建議提得義正言辭,那邊又反對星巴克進校園,說污染了校園環境。不過最後還是開了。哈哈,所以有時候結果沒那麼重要,對熱血的年輕人來說,有表達的自由倒是顯得更重要。然後這個大學圖書館貌似還得了個什麼設計大獎,貢獻最大的我猜就是地底下的幼兒園了。考試時發個糖愛心鼓勵神馬的已經不值得一提了,大大的白板所有人隨意亂畫也算是中大文化小小的一部分,纏纏綿綿的五顏六色的小凳子,還有一大波假石頭啦,可以睡來睡去的各種懶人沙發啦,等等。電腦基本不會不夠用的,每一層都擺了一堆,幼兒園裡有幾個蘋果電腦(這一點比不上壕港大呀)。每層都一堆電源插口。基本都是背著自己電腦來圖書館寫作業。然後山頂不到新亞的地方有個圖書館是專門借碟的,各種音樂、電影碟,當然也可以拿了在那裡看。據閱片無數的陳老師說那裡藏貨很多。其他圖書館僅限於到此一游,就不表了。


其他就零零總總一些印象了。一進學校,就莫名不會邋邋遢遢(整體學生老師或者學校員工都非常整潔,給人一種精神面貌比較好的印象,這個是整體的感覺),不會那麼假--前邊有校友提到中大是人字拖大學,確實穿人字拖的非常多,我就經常經常經常穿,還有穿衣服都普遍沒那麼。。。怎麼說。。。俗?踩高跟天天化得像去party的也不多,大部分都是休閑裝扮。T恤短褲人字拖(香港冷氣開得凍死人,好多人喜歡再穿一件針織衫或者衛衣--通常是印著大大的gap的那個),抱個書,抱個筆記本,急匆匆走來走去。校園情侶也很少(這個是我和小夥伴一起發現的),當眾親來親去湖邊愛來愛去。。。咦?我好像從沒發現過。。倒是之前在內地讀書情侶簡直多到泛濫。。本科的時候在內地覺得自己獨來獨往很特別似的,這裡特別普遍,你愛怎麼樣怎麼樣。寫到這裡發現我在香港讀完書變得獨立了,慢慢能享受跟自己獨處了,也變得更愛思考了(哎呦好不要臉用了個更字)。還有local的普通話你難以想像地差,我後來幾次做義工接觸到中大學新聞的local,普通話說得還不錯的都覺得特別驕傲,就像我們英語能說順一樣的自豪感。但是local同學如果看你不會廣東話,會別彆扭扭地跟你講普通話。或者英文。還算是比較注重人感受的。和內地大部分高校旁邊是地溝油一條街(which is 鄙人最愛)不同,中大在山溝溝里,學校內部沒有一家商場,有個小的要死的學生會管的小商店,還有個賣紀念品的店。哦還有個咖啡店,以及一個書店。這也是為啥前邊星巴克要開到學校里有人要反對了。學校本身沒有一丁點的商業氣息,也不希望被外界商業世界干擾。


總之這裡是讓你每天都比較累,但每天內心都無比確信你對她的珍視和喜愛的地方。剛畢業一年或許不會有太多的感情,但絮絮叨叨寫這麼多,卻發現自己跟母校的感情比我想像中要深。和同學激烈討論的夜晚,第一次走過彩虹樓的驚嘆,被大牛老師感動到眼睛濕潤,第一次被身邊牛人同學震撼到,熬夜寫paper的驚心動魄,做presentation時的緊張,做完後一群人一起去找內地垃圾食品的激動,看中大學生報的激昂表達,應接不暇的講座和活動,一個人默默坐圖書館時的平靜跟滿足。。。求學路上經歷過中大,無非就是變得更加純粹,更願意去主動思考,更不那麼容易妥協,也會很認真地變得更加尊重學術。


想起再補充吧。過兩周回去看看。


那啥,歡迎大家就讀香港中文大學。。嗯。。。


—這是就讀體驗系列的第57個學校—

關於作者: 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資訊科技管理碩士 一袋小熊

在嶺南大學四年的本科讓我有所收穫,也有所遺憾;而在中大的這一年,算是一次的鳳凰涅槃;這一年,在CUHK的校園裡, 我聽過一些很有意思的課,受教過幾位很棒的老師,結識過三五知己,駐足過美景,品嘗過美食,也遇到過那麼一個很喜歡的人。

雖然在中大時間不長,也沒有資格說自己是個中大人,但還是希望我這篇薄文,能帶給大家一些參考,在看完後可以了解在中大就讀碩士是怎樣一種體驗。

1. 上個世紀起始的變遷

本想用歷史悠久來開始這一段,但「歷史」二字太過滄桑,儘管中大算不上年輕,可我依然想用充滿活力的辭彙形容她。

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大或CU),世界大學聯盟成員,上個世紀創辦的書院制名校。

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 (香港把「研究生院」稱為「研究院」);

1969年大學本部遷入沙田現址;

1974年工商管理學院成立,同年設立醫學院;

1980年首辦博士學位課程;

1986年成立逸夫書院

2006年成立晨興書院善衡書院

2007年成立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和聲書院

這裡有人要問了,還有三大書院呢?其實,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新亞、崇基、聯合這三大書院已經開始萌芽,由最早的一批海內外學者(錢穆,唐君毅,李應林等)創立,算是中大的前身了。

中大的創立打破了香港被殖民一百多年間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鐵律,曾經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運動"。

2. 所謂人文,大概是相處不累

我之前在科大(UST)讀過summer school,港大(HKU)也去過很多很多次,這三所學校,各有各的風格,比較下來,我還是會更偏愛中大多一點,當我身在中大校園的時候,從不會有壓迫感,而在HKU和UST的時候,則會不由自主地緊張起來。也許,這就是屬於中大的人文——她像一個學識修養極高的書生,溫文儒雅,相處不累。

」書院「算是中大獨有的一個特色,雖然說只有CU的本科生才有享受書院的權利,但作為碩士生的我們,各大書院的餐廳也可以是我們用餐或討論課題的好去處。有好幾個書院都是依山傍海而建,因此風景都是絕佳的,我本人就特別喜歡伍宜孫的落地窗山景食堂以及和聲的無敵山景露天平台。

(和聲書院的山景露天平台)

中大的校園被稱為亞洲最美的校園之一,我覺得有過之而無不及;原諒我詞句匱乏,這裡借用幾句其他網友的話「從大學地鐵站起步,以任何一所書院為終點,信步而上,會途經清雅的荷塘,蒼鬱的老樹,翠瓦丹柱的亭台,兩側樹木成行的大道,幽靜的庭院,芳馨襲人的中藥園,別具風格的建築和雕塑,以及各種景物,使人應接不暇,凡此種種,都使得中大成為一個適合潛心治學,培養德行才能的好地方。」這幾句話對港中文的還原度極高,每一次走上山的路上,我都會感到非常的愜意和放鬆。

3. 排名看看就好,別太注重

QS世界大學排名第44位;亞洲第8位;香港第3位;其實吧,這個排名跟我們的碩士項目沒太大關係,主要是看教授發的論文水平和研究實力;不過作為港中科的碩士畢業生,去應聘工作時還是相對來說會有些優勢的(下文會對我系畢業生去向做些介紹),某些企業的老闆甚至還會帶有一些個人的中大情結,說不定就會因此錄用你嘻嘻。

4.不管在哪個學校,學習要靠自己上進

  • 課不多,不代表輕鬆

「全英文」授課(碩士的課程有極個別專業會用到中文授課,其他的都是全英文),大部分課程走的大多是淺而廣路線,指導思想是覆蓋更多的知識點,如果你想深究,需要自己再去鑽研。總體來說,中大授課型碩士的課程分為兩學期or三學期,如果是兩學期的課一般就是每學期各5門,總共10門;三學期的話,每個學期3~4門課,有些專業的課業任務也會比較多一點,比如說金融之類的熱門專業, 要從上一年的7月份一直要上到下一年的6月。而其他的一些偏文科的專業則是從9月份上到4月份,不可謂不輕鬆。

專業課一周不會很多,大概3-4節,每節課時長在2個半小時到3個小時之間,因為是全英文授課,所以真的需要很多的耐力才能專註。我自己本科也是全英授課的,但是本科的課程一節課的時候會短很多(少於2小時),所以來到碩士的專業課上,一開始還是會有點不適應的,尤其像是我這種跨專業的。

雖然課程不多,但任務並不輕鬆,更多是以小組形式,essay、presentation、quiz等等,會有很多的group discussion,小組討論室也經常會很搶手。我這一年的時間裡,總共十門課,每一門課都有至少1個以上的小組形式的作業,所以,不斷地學習怎樣去和不同的人做teammate,以及做project都是很棒的體驗,對未來你進入公司企業和不同的人一起做項目是一樣的道理。要記得,你總會遇到那麼幾個豬隊友,現在是這樣,以後也會是這樣;重要的是,自己不要成為那個豬隊友,首先做好自己的Part,有能力的話帶動其他組員一起做好,那就很棒了。

  • 給你們做個選課指導,希望某些老師不玩知乎...

每一門課程,教授都會打開你的眼界帶來一些新的思維,甚至一門技術,若你想好好鑽研,可能你會發現時間都不夠用了。這裡簡單地說一下我們系的課程點評和教授選擇,如果對ITM(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或者BA(Business Analytics)有興趣的學弟學妹可以參考一下哦。

每年的課程設置都會作略微的調整,今年的必修課可能下一年就會變成選修課,所以我就不從必修還是選修的角度來說啦。我個人感覺ITM課程裡邊非常不錯的課有這麼幾門:

首先是Decision Models Applications, 非常實用的課程,主要講的用Excel里自帶的Solver功能來解決不同的線性規劃問題,任課老師Dr Lau的表述非常清晰,曾經在高盛做過2年分析師,聽其他同學說他整個人就很有高盛出來的風格,人超級nice,同學們有問題問他,不管是容易的還是複雜的,他就會一個個耐心地解答,知無不言,沒有任何架子。

第二門要推薦的課是Business Process Analysis Information System Auditing, 簡稱BPA ISA, 我個人最喜歡的老師就是教這門課的Samuel, 或許有一些人會比較介意他的港式口音,但是我相信,一個能把我之前從未聽說過的BPA和ISA的知識概念講得很透徹,讓我感覺很有趣的老師,一定是個好老師,這門課對於將來從事信息系統(IS)方面的同學來說會是相當有用的,剛開始學的時候會比較抽象和難懂,不過放心,Samuel講課的邏輯極為清晰,板書也是為數不多的做的很全面的,本人也是很認真負責的。

還有一門課,叫做IT Law for Executives,是一門質量非常高的課,任課老師Ronald是一個香港大律所的Partner, 平時白天在中環,周一或周三晚上會來教我們;Ronald相當有個人魅力,大律師的感覺一講話你就能聽出來,非常棒的British Accent, 這門課主要講的是Contract Law,Tort Law 以及與IT相關的一些律法的應用,對法律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不妨試試Ronald的這門課,會受益良多的。

還有幾門課,也是相當不錯,限於篇幅,不再多講~

要提醒的是!有兩門選修課如果當時還能選到其他的課就千萬不要去選這兩門了,一門叫做ERP,老師蛇精病一樣的;另一門叫做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因為今年換了個新老師LY......長得挺帥的,但是講得有點爛......

  • 說到學習,必須要介紹圖書館啊

中大的圖書資源是極為豐富的,只要你願意去找、去看,就不會有你找不到的資料。這裡,我放一個我個人最喜歡的自習的好地方(建圖),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有這樣一個地方,沒事,以後你們知道了就會喜歡上它的,不過那裡的圖書館座位很有限,要早點去喲。

(建圖頂樓平台)

(建圖一角)

(建圖自習)

5.各奔前程,願君安好

在我們全部52個內地生同學裡,有48個是從內地申請過去的,剩下的4個本科是在香港就讀的;其中15%的人有過1~3年的工作經驗;我個人感覺我們ITM系歷年的碩士畢業生出路都挺不錯的,不知道其他的專業如何(如果有了解的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

就今年來說,52個人裡邊,目前已經找到工作的,到現在為止估計有30多個 (因為有不少在香港碩士畢業的會選擇畢業後回大陸參加下一年的秋招,我們專業的小夥伴都算是相當積極的,從上一年9月開學就已經開始在找工作了)。我已知的,有4個去普華永道做IT Advisory的,有3個去德勤做Project的,2個去萬科地產的,1個去IBM的,2個去Baidu的,1~2個去騰訊的,3個去安盛的,3~5個去基金證券公司的,3~5個做IT相關的,還有一些其他的都挺不錯的公司。這些目前已經找到工作的,無一例外,都是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香港這五個地方;去北廣深的最多,上海的相對較少;留在香港的最少,除了我以外,僅有4個人。

和大家相處的時間並不算太長,才不過一年,但是彼此之間的關係都不錯,之前只要不是太忙的時候,周末都會相約一起去聚餐、騎單車、行山、出海之類......對了,咳咳。。這一年裡我們系還成了兩對,祝願他們安好到白頭。

6. 生活就是要吃各種美食

對我來說,生活,就是不停地嘗試各種好吃的東西。鑒於網上有很多關於中大校園美食的帖子,這裡就不羅列了,我個人比較喜歡的是位於王福元樓的土耳其Kebab,和聲書院的落地窗食堂,李卓敏醫學大樓樓下的雙送/三送飯。

下面這個博客里寫的還是比較全的,有興趣的可以點進去看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59a210102uy8c.html

7. 有遺憾,但也許會是另一種圓滿

在中大校園裡有個被稱為「香港第二景」的合一亭,也就是所謂的天人合一,風光無限好,別有一番意境。我一直都想去看看,但是一次都沒去,我心心念念著,以後要帶著自己的那個她一起去看,想來也是很傻,只不過是一個無數人去過的景點而已,何必那麼較真。又一想,其實也挺有意思,現在離開中大了,留下了這樣一個遺憾,等以後遇到了那個她,再一起去那個地方,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合一亭」一直都在,我等的人卻不知何時會來。

(合一亭)

(合一亭,天人合一)

8.中大的漂亮有圖有真相

真要向別人介紹起中大有多好,才發現自己的語言多麼蒼白無力,一些照片分享給大家:

有人說,一年的時間很快,怎麼過真的取決於自己。

還有人說,離開香港越遠,越發體會得到香港對自己的影響。

我,在香港,在中大,等你。

作者:一袋小熊

編輯:Ray,Lily

都看到這裡了,就留個贊再走嘛~

找作者聊聊:一袋小熊Taylor

香港的那幾所學校:

1.黃宇人:在香港城市大學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2.黃宇人:在香港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首先,我要表達態度,這個題目出來的時候我猜測一定是最近知乎在搞運營,讓各個學校的學生敘述一下自己學校的特點,從而幫助他人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大學。但是我也要謝謝幾位好友的邀請,我熱愛香港中文大學,熱愛這個「清淡」而「厚重」的地方。我看了此類的問題:名校就讀體驗 - 熱門問答,也閱讀了同類幾個比較受歡迎的回答,深知這是一個要提高學校逼格的問題,切不可疏忽了,弄的學校不高大上起來。

但是我就是這麼一個執拗的人:香港中文大學的就讀體驗就是清淡,清淡的讓人這種感受變得越來越厚重起來。這是我為MUA(香港中文大學學內地本科生聯合會,Mainland Undergraduate Association)十年紀念時寫的文章:《拋棄與堅持》(http://blog.ming.today/forsaking-and-consistency/)。現在讀來多少覺得當時的自己還是膚淺的,卻也是我一段時間內的真實感受,勞請大家移步閱讀。這裡,我摘引一段我對中大的描述:

這也許就是中大的精神,不斷地用著滿山的樹林告訴我們如何繁衍生長,用倚靠在山間的湖水告訴我們何為心如止水,再用那永遠在綻放與凋謝的輪迴中反轉的鮮花告訴我們什麼是人生起伏,瀟洒淡定。我堅持的東西變了,也甚至拋棄了許多,因為中大不停地而又緩緩地在告訴我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有人講,一圖勝千言,但是有些東西語語言的力量卻大過光影世界。我願在這篇文章下嘗試一番,如若不妥,敬請大家為我補充圖片。

======正文 - 啟======

關於自己的母校,我總想著哪天「功成名就」了,再來侃侃而談,豈不快哉!怎知,離別香港中文大學後我反而經歷了不少次要和別人講解學校的機會,有的人是不知道這個學校,有的人則是知道卻不甚了了。前三四次講,多少邏輯混亂,闡而不明,述而不清,甚至幾次要用英語解釋,想罷也沒有盡說到點子上。可漸漸地講多了,我也好像慢慢明白了自己最懷念中大什麼:

恬靜的景,鮮活的人,清淡而厚重的精神

依山傍水,鮮花遍野。走出宿舍不足十步,便是進了這深山之中。你說大吧,慢走30分鐘你定可走出來;說是小吧,你若迷了方向倒也要看看路牌,耗些時間。記得從TCW教學樓往逸夫書院(Shaw College)走時,有一個下坡的山經,路的盡頭便是山澗,遠眺便是吐露灣。兩旁茂林叢立,枝幹拼著勁兒地往中間伸,風吹動著斑駁的樹影映照在路上,生機盎然。

每到春夏交接,杜鵑花開得燦爛,開得妖嬈,開得不講情面。這一簇、那一簇,最出眾的當屬大學圖書館車站下的一排,火紅地好似一團火焰。多少老師、同學依靠在停車亭下,時而手捧書籍翻看;時而三五成群嬉笑愉悅;時而一人托腮沉思。這樣的學校生活怎是一個平淡了得?但是,這卻我大學記憶里最單純,最美麗的一個場景。

說到美景,想必離不開天人合一。初到學校,有學長、學姐和我們講這是中大第一景,卻也是這香港的不二景觀。心中多有期待,前去觀看前多少夢幻,怎知到了那地方不過二三十米之小,倒映著碧海藍天雖說巧妙,心中暗念不過爾爾。這樣的情緒同樣出現在對於中大的感情上,初來,一片鮮艷,四處巧妙,卻好似過於袖珍平淡。大約到了大三末期,複習考試勞頓不堪,一日來新亞學院吃完飯,想要四下轉轉。不過百米,便再一次來到了天人合一,此時我內心焦躁,沒啥心思看美景,定神遠望。不知怎的,這小小地界霎時大了起來,它包含住了天,也包裹住了我,好似站在汪洋之中,海闊憑魚躍之感湧入心間。回神過來,不由地笑自己怎會如此混亂,天地不辨,再看四下幾人各個都注目遠眺。我明白了,天人合一之景之境,不只是大小,也不只是恢弘壯闊,更在你如何品讀。周圍的每一個同學都在玩味此景的妙處,我也只是一人感受,卻也感慨萬千。

最後,我再來附上聯合書院(United College)的校歌。每周都會有書院聚會,一學期每個同學倒也不用參加很多,聚會內容大多時候也並不算有趣,只能陶冶一下情操、拓展一下視野。可是幾年下來,校歌的內容卻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海了,想到,輕輕吟唱,心裡舒服啊。這也就是中大的精神,清淡地不留痕迹。好像是後廚在為要燉的一鍋好肉抹醬料,一層一層、一點一點。怎知我們這些同學一個個皮厚三尺,不知道抹多少層、多少次才能入味。但是清清淡淡地塗抹過程中,入火一燉起來,那味道卻又渾厚異常!

我校聯合,氣象萬千!

集義斯大,謂金非堅。
善與人同,才由學廣,
識古知今,開來繼往。
明德自馨,新民存誠。
時止則止,時行則行。
浩浩青天,昭昭白日。

爾式爾瞻,唯精唯一。

======正文 - 完======

好久沒有這樣認真寫字了,我寫的比較虛,但是體驗這東西本來不就是虛的嗎。你讓我這種做不出產品體驗的人過來爽一下吧,嘻嘻~


是這樣的體驗...中大的校徽是鳳凰,鳳凰是中大的象徵。孔雀就是民間的鳳凰,現實中的鳳凰。

所以我覺得,中大特別符合我的《雀之靈》的意境。經過選址,我們團隊最終確定了:新亞書院草坪,天人合一,蒙民偉樓頂,百萬大道的宮粉羊蹄甲樹下,圖書館,烽火台作為拍攝取景地點。

有句話說得好:有炎方之偉鳥,感靈和而來儀。----《孔雀賦》

我在很多不同的舞台跳過孔雀舞,也上過很多電視節目,但是我從來沒有過在天人合一跳《雀之靈》的那種感受:感覺一股氣從天兒降,從頭頂貫入,充滿全身,我渾身充滿了力量,我好像握住了神的手,我的靈魂受到了極其安靜的撫慰。

那一刻我面前是碧海藍天,我感覺這也許就是天人合一的內涵吧。中大的校徽是鳳凰,我感覺某一刻這隻鳳凰附在我的身上了一樣。

P.S:其實本人還有個夢想就是在新亞水塔頂上跳《月光》,再拍一組。但是鑒於水塔頂部不開放,所以只能作罷,這也是我在中大讀書時期的一個遺憾。


學位:Master
然後開始偏題...
非常work(study)-life balance的一個地方。在下感覺,如果在香港中文大學都難以熱愛生活的話,一定非常人間失格吧。
僅從各種日常來輕鬆地討論,不涉及學術和政治之類的嚴肅問題。
【多圖預警】
BTW,以下圖片均為原圖,未進行任何處理。
一、天之痕

晴天,建築學院頂樓天台。
不用上山就能到達的建築學院,可以看到落日也可以看到星星的地方。白天是遠方的海景,夜幕降臨後是對岸的萬家燈火。看不進書或者用電腦的時候會經常出沒在這裡。有桌椅,並且人很少~

伍宜孫書院,天台。
順著圖一的台階往上走可以看到後面的三幅圖。不同於建築學院,伍宜孫書院地勢較高,近山頂,所以周邊環境草木居多,較遠的地方才會出現建築。再遠一點,仍然是一大片海。
視野很廣,晴天是滿世界的藍,陰天的時候,也可以看見各種顏色的雲。
風很大,但是很清靜。
願意在白日翻山越嶺而上,也願意自習到夜色溫柔末班車將近,可緩緩歸矣。

圖書館。
學到天色漸變就下去范克廉吃一碗辣椒特別給力的米線,一本滿足~
圖書館外面整條路都非常空曠,視野仍然很好。。。細心一點可以看到圖二有細細的粉色飛機線~

合一亭,也就是天人合一。相信這是中大人的精神圖騰。
陰天是深遠的,晴天是澄澈的。
非常簡潔的布景,但是把鏡像用得出神入化。
水池後面可以站人(並且拍人像異常贊~),相信每個中大人,甚至每個來過這裡的人,都會和它合影。

二、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除教室之外,港中文的建築們異常熱愛落地窗,舉很多個栗子:眾志堂,范克廉,大圖,建圖,伍何曼原樓自主學習空間,崇基學院圖書館,伍宜孫海景健身房,逸夫書院自習空間,還有不得不提的幾乎全部落地窗的和聲餐廳。

逸夫書院自習室:幾乎全部透明,視角和伍宜孫書院的天台是一樣的。

拍得很失敗的和聲餐廳(有一半要怪天氣呢~傲嬌臉)

從頂樓俯瞰建築學院,透明的討論間和圖書館~

圖書館。天黑之後映在窗上的影子。

三,禪房花木深

不坐校車的話,人類永遠有100種方法上山:學校內有很多步行的小路穿插在樹林里。窄窄的,有點點陡峭(個人感覺非常eco-friendly),很深,一路上都有一種在深山老林的感覺,與世隔絕,視線所及之處幾乎無人工痕迹。
植被異常豐富,溪流穿插其中。很多地方掛有 中大觀鳥 的牌子,碰上鳥了真的可以走近了看,它們一點也不怕人,目測相距50厘米之內才會飛走。
暴雨天氣不可以走哦~

四、有愛有趣有情懷
1.官方篇

是的,這個建於海景高地的充滿文藝咖啡館氣息的白色小房紙是:健!身!房!
伍宜孫學院的同學好幸福T T

下午斜斜的太陽照進伍宜孫,讓人喜歡的簡潔復古感。

眾志堂後院。

蒙民偉樓天台,理工科的賣萌方式。

遺世而獨立的新亞水塔。

水下的進學園。位於在圖書館外噴泉正下方。晚上抬頭看天花板是一片漆黑,但一覺醒來就會發現它突然變成藍色的了!身臨其境的時候可以看到水波。

一個重要的細節:在港中文,所有視野好風景好的地方,都會設有桌椅。不論是否有營利性機構。圖為和聲書院外的天台。

2.民間篇

建築學院所有的走廊窗台上都會擺滿各種各樣的盆栽,最喜歡這個,每天去圖書館之前都會先看看它~

逸夫書院自習空間入口處:一進門就是萌萌噠~

讓二次元畢生難忘的校巴:從外面面看的話,車頭和車尾還從內部掛了海賊旗。
近3個月來,看見它一次坐一次,不管順不順路。

港中文,就是這樣一個風物滿滿,從來不會讓人感到孤獨的地方。

最後回到樓主可能想問的正題:不論以什麼樣的身份,在哪一所學校,只要願意很努力很努力地學,一定都會pay off.
這個理論在港中文是相當可行的,並且,CUHK的資源一定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助力。
---------------------------------------------------------------------------------------------------------------------------------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我抽到了我大MAcc官方定製熊不枉通宵兩三天擼了個畢業視頻!
以及:
CUHK MAcc 2015-Graduation Video-Thank You For Everything_日常
一年來大家的各種經歷:集體活動、比賽、出遊、覓食、各種節慶等,供參考。

---------------------------------------------------------------------------------------------------------------------------------
有一次把回答轉進朋友圈了,然後好多童鞋回復說感覺我們讀的不是一所學校因為照片上好多地方他們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時相當於沒有手機(只有一台老人機),基本都是用mini在拍。以及由於自帶大型犬特性活動能力比較強,所以經常在學校到處跑。不過這仍然是拍照最多的一個學期(風景照都是term1那三個月拍的)。天人合一其實去過無數次,從刷夜後的早上7點到天黑從圖書館出來的晚上9點,所以經常會幫校友拍合照。
設備限制沒有拍到伍宜孫天台上的星星,挺遺憾的。


一座大學和城市有一定的相關性吧。看過一種說法,香港是一座讓人三個月就能愛上的城市。
也許我比較不敏感,或者是容易隨大流被帶動,但是來了一個多學期,真的慢慢愛上了中大,愛上了香港。
確實很自由,你看我現在還沒睡覺就知道啦!
生活的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裡。身邊的學長學姐都非常非常非常優秀!常常有種感覺自己拖了他們的後腿23333
還是要努力啊!有很好的平台和國際化的氛圍但是所有的可能還是要自己努力爭取!
作為一個理科的學生,也許真的專業基礎不如在清北復交紮實(確實學的東西沒有那麼深,但我真的很感謝中大能給我們那麼多自由和資源,把那些只屬於少數人的活動和有趣的課程,做成了只要想伸手就一定能夠到的東西。如果像我一樣是個心懷天下,卻手低的孩紙一定能明白我在說什麼!
說到底啊,還是自由,加上資源豐富!身邊的人都給了非常多的幫助,感激不盡!
我承認,香港有很多缺點,我也預測到它會終有一天被上海超越(我心裡也很自豪呢,很多人說這裡的浮躁很討厭,但縱然一開始非常抗拒,現在我仍然很感謝,很高興來到了中大,來到了香港。
當然啦,如果我去了清北復交那又是另外一種情況啦!


畢業後再補回=w=


中大檸檬派!!!!!懂的請贊!!!


我是怎麼考上中大的

完全憑高考成績。 高中時班上有幾個同學熱衷於港校,他們跑去聽招生會,參加自主招生,報名港大的啥啥項目,我也是在當時才開始注意到港校的存在。

高考成績出來後,我看到(湖南省)提前批志願裡面有個港中大,抱著試試的心態填了,結果真的被錄取了。 而以前的那幾個高中同學都是因為成績不夠,沒能來香港。

所以什麼都不用做,最重要的是高考成績,(裸分)

不要覺得太難! 我當時湖南省文科55名,想著肯定沒希望拿全額獎學金了,老師也勸我報北大的小語種(離北大分數線差6分),但最後拿到了。而且我問了其他同學,很多省50名以後的都拿到了全額獎學金,所以大家一定不要覺得太難,努力嘗試!

新生生活

1 選書院
港中大實行書院制,雖然學校老是拿這個說事,但學生報上曾登過這樣一篇文章—《名存實亡的書院制》. 所以現在的書院,只是決定了你的宿舍和平時參加的活動,一些獎學金項目而已。
我當年年少無知,想著都進了中大了選什麼書院都無所謂,結果進了逸夫,後悔莫及。逸夫書院交通不便,餐廳難吃,宿舍條件還差。 所以我覺得選書院一定要慎重。但進了書院之後就不要多想了,接受現實吧。每個書院都有好處。比如逸夫書院活動很多很有趣,沒有final year project 。

2 迎新營
港校獨特的Orientation Camp文化,在我看來,挺無聊。大家一起玩些無聊的遊戲。對新生的作用我想就是 1 處理一些入校的雜務,比如辦理銀行卡,身份證等等 2 認識朋友。 (後來個人經驗證明ocamp認識的朋友基本上是我唯一比較熟的大學同學了。。sad)
中大比較特殊的一點就是 dem beat, 參見這個問題 如何看待香港中文大學的 dem beat 行為? - 教育 我高中看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覺得,怎麼有這種神經病無聊的東西,但等我真正dem beat 的時候,卻發現嗯,,,,挺好玩的!!Ocamp dem beat 真的挺好玩的,大家一起做同樣的動作,非常有節奏感,而且讓人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歸屬感。

但我覺得dem beat 的問題在於,1 沒有新意。 每年dem 來 dem去都是那幾個動作,那幾個節奏。 2 擾民。聽過各種老師同學和辦公室職員抱怨


3學術生活。

大一的兩門必修通識課 「與人文對話」 和與自然對話「 給了我深深的震撼。革新了我的思考方式。老師帶領我們閱讀討論各種」沒這個課根本沒幾個大學生會讀「的人文科學經典(國富論, 聖經,古蘭經,寂靜的春天,物種起源等等。) 可以說是這兩個課真正教會我「批判性思維」

轉專業較為自由,每個專業對轉入學生都有一定要求(面試,成績等等)。只要你自己爭取,制度上是很方便的。

不同專業間的教學水平差距懸殊。我所在的經濟系是出名的「頹」系,從我讀了一年的經驗來看,確實有的老師上課念ppt,經常遲到,出卷子出得很爛,講課講不清楚等等等等。 學術水平不敢恭維。。
也看到朋友圈有醫科生抱怨說:老師上課講半天聽不懂的東西,看了看網上某美國大學的公開課之後豁然開朗。

再加上學校排名連年下跌,前景堪憂。

香港高校普遍氛圍是重商、輕文、輕科研。 (評論有人提到「輕科研」的說法不太公道,港中大的數學和IE還是很強的。)據說香港科技大學的建立初衷是振興香港科技,結果現在最強的還是商科。。

4 我愛中大的環境
中大在一座山上。可謂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春天到處山花爛漫,煙雨朦朧,在校園裡散步是一種享受。

有一次從新亞圖書館出來,映入眼帘的是路邊遮天蔽日的兩排大樹,真的有被感動到的感覺。

5 我的大一
我的大一過得比較迷茫。 香港這邊的大學,太自由了, 沒有固定的班級,沒有自習,不熄燈,沒校門。 所以像我這種沒自制力的很難靜下心來學習。成績也不是很好。
在 參不參加社團(上庄)上糾結過一段時間,我初中高中從來沒參與過 「組織活動」, 大學面試過兩個幹事職位,都沒成功。 我糾結的是: 是我懦弱不敢去?還是這種事本來就不適合我?當時被那個「邁出舒適圈」理論著實困擾過一段時間。 最後我釋懷了。大家都有各自的大學生活,我的大學生活,我覺得 好好學習,好好玩就夠了。
不會說廣東話還是挺慘的, 交朋友,談戀愛的幾率都大大減少了。所以我努力學習廣東話,新的一年希望認識更多本地朋友。

更新: 雖然我的廣東話講的不錯,但對交本地朋友也沒抱什麼期待了。(感覺身處內地生網路就很難走出去了,通過內地生不斷認識新的內地生。。本地生的圈子也很難融入。)

我們學校有很多韓國人,我雖然在學韓語很想跟他們認識,但也始終沒有邁出那一步。


哈,剛開通知乎號,就發現這麼一個「對口」的問題,那就結合自身經驗簡單說一下哈。
本人就讀的是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工商管理系市場學專業的研究生,屬MSc。
在香港留學,歸來後你會發現,你獲得的不止是一個文憑,因為受香港--歐洲,東南亞,美洲這三種人種大融合的地方魅力所影響,不少在香港上學的同學思維都會有所變化。
簡而言之,最重要的一點是你會學會拒絕價值觀和道德觀的綁架。
在天朝文化中,每個人都是作為社會關係中的一員,深深和別人聯繫起來。每個人都被別人批判,每個人都批判別人。而在香港,認識社會功能的一員,一個人的工作和他得私生活是可以完全分開的。香港,西方,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獨立,中國人強調個人在集體中的聯繫。因此,在香港生活和學習,你能很快就學會獨立。這種獨立不是簡單的會自己洗衣做飯打醬油,而是當出現社會問題時,你能獨立思考,比如近期的中港危機(大陸母親帶小孩當街大小便引起香港人民憤怒),比如前段時間的麥當勞打人致死事件。你不會再去參與唇槍舌戰,口誅筆伐,你會冷靜思考,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學習,去香港是學習的。同樣與上面所說,你更加獨立。香港的研究生學習都是team-work,沒錯,全部是team-work。要想保質保量完成學習任務,每一個同學在team里都是要做出貢獻的,因為各人有各自的事情,所以只有你能夠獨立完成自己的那一部分小組任務,其他組員很少能夠幫到你,正所謂人人有責任,做好自己的,讓團隊的最終成績1+1&>2。一般情況下,根據課程不同,每門課會分為6-12個teams,一個team 6-8人,這一年的學習中,我們修了十門課,也就是有10次team cooperation。課程全部是英文授課,作業英文寫作,課堂英文發言,考試英文作答。此外,學校有8個圖書館,每個圖書館都標準配置了數百台性能強勁的公共計算機(包括4台左右的iMac)、WiFi印表機,眾多的小組研討房間(每個小房間里都有投影儀和計算機,免費使用)以及眾多的自習區域和藏書。所以,一年下來,學習上的最終感受是,不怕講英文了,英文寫作更隨意了,team-work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提出對別人的改進建議,學習效率更高了,心情更棒了!而且可喜可賀的是,自己的中文能力並沒有下降!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在這裡你會認識很多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從他們的經歷中學習到更多的東西!
急著出門,沒來得及寫太多,哈哈,這是我在知乎上第一次發言啊。關於學習,再引用一下我留在香港中文大學官網上的一段話: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usiness Faculty 點擊打開
Every day is not the same day, a new day is like a lively tune. This is my life in this Msc program. The program not only urges us to think, but also teaches us how to think. Studying and making progress with the group discussion method is impressive. Professors are avant-grade; their thinking and teaching follow the trends of the times. The marketing knowledge I`ve learned in this program helps me to think big and critically.


多圖慎入!

剛從中文讀完碩士畢業,附上一篇去年入學一個月的時候寫的感受。

窺視CUHK 2014-10-15
記得去年來香港玩,主要任務就是參觀各所大學,選一所喜歡的,作為申請目標。而那次,由於種種原因,我只去了香港大學、城市大學和浸會大學。中文大學因為太遠沒能去成,我開玩笑說,反正以後要去那邊念書,就留點神秘感吧。沒想到不到一年後,這句話真的實現了,我如約來到了香港,成為了這所學校的學生。
傳說中香港中文大學面積等於整個香港其他學校面積之和,來了之後深刻感覺到,it"s true(這是真的)。
一句話證明學校之大,有同學來玩,對我說:「哇塞你們學校還要坐校車呀!」因為香港其他學校,真的僅靠走路,都可以輕鬆遊覽完全校,而中文大學,感覺和武漢大學一樣,步行簡直是折磨。我們都開玩笑,從一個山頭(珞珈山)到了另外一個山頭(暫時不知道叫什麼名字),從一個公園到了另外一個公園(都會有旅行團,都會有拍婚紗照的人群)。
第一次坐校車,校車司機像開賽車一樣馳騁在學校里,窄窄的路也淡定又從容,會車時還默契的和對面的司機打招呼,即使是45度坡也絲毫不減速,頗有特色。
簡單說說一些小感受。
1、中大的書院都是按捐贈的人的名字命名,這似乎也是香港各大高校的風格,不像內地只有邵逸夫、田家炳,香港的人名可多了,比如善衡書院,就由企業家何善衡捐贈,還有范克廉樓、李卓敏基本醫學大樓、牟路思怡圖書館、伍何曼原樓等等。
2、中大的食堂數量驚人,我問浸會小夥伴只有三個食堂,其中一個還是美心旗下那種快餐店,而中大幾乎每個學院都有至少一個餐廳,從中式到西式,從正餐到下午茶,一應俱全,甚至有人謝了專門的CUHK飲食全攻略,而我們也把吃遍全校作為了一種目標。(附全攻略:CUHK飲食全攻略)
3、和內地不同,這邊的學校很多設施都非常完善,非常人性化。比如在學校很多地方,都有免費的飲水機,有冷水和熱水以及直飲水供師生飲用,完全免費。除此之外,學校的每台電腦都是可以聯網供師生使用,而且連上了離電腦最近的印表機,提供列印服務。總之很多小細節,就讓我們感嘆學校的細心。
3、辦公、學習都非常有秩序,預約非常普遍,無論是預約研習室、預約和老師見面的時間、預約被借走的圖書還是預約運動場館,都可以在網上或者通過打電話輕鬆解決,幾乎所有場所的電話地址營業時間都可以非常清楚的查到。
4、學校製作了一個手機APP,可以在上面查到許多學生實用的信息,比如校車班車路線,比如校園地圖、比如校歷,免去了很多麻煩和疑惑。
5、學校提供了很多自習的地方,有的甚至是全年24小時無休息,可以供大家夜讀。而且很多地方還有沙袋和軟軟的沙發,供大家躺下休息或者以一種舒服的姿態學習、閱讀。
6、有一次我們提前去教室,等待上課,被清潔阿姨善意提醒,一般只能提前15分鐘去教室,主要是為了節約能源。當時我們真的很驚訝,因為以前在內地的時候都不會這樣,即使教室里只有一個人也會開著燈,而香港學校這樣的規定,雖然有點制度化,但是卻真的可以節約不少能源。

現在回想起來,香港的學校真的非常自由,很多地方和內地截然不同,能有機會到香港體驗不一樣的生活,對我來說就足夠了。(作為學渣就不談學習了)

附上這一年拍的CUHK
1.風景篇
香港經常艷陽高照 所以拍出來的學校真的超級美!

咱們大新傳的錢穆圖書館中庭

俯瞰學校

蘭苑的早餐據說很贊,雖然至今早起失敗

這真的不是公園嗎!!??

上課必經之路

2.美食篇
最初探索新食堂什麼都要拍拍拍,後來不拍了,實在太多!
有內地風味的口水雞

日本風味的炸雞和天婦羅

港式風味的下午茶

外國學生愛吃的

3.好奇篇
覺得有趣的特別的內地看不到的,我統統拍了
大新傳的LOGO被我拍歪了!

很多海報和活動真心很贊

goo.gl/qK9OdY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上課形式總是辣么活潑

憤怒的學生可以發表自己的主見

很多寫在玻璃上的詩句 文藝到爆炸!

可愛的校車文化

http://weixin.qq.com/r/RUzVzUDEsB3PrQSu9xlX (二維碼自動識別)


2007~2011
本科四年 經濟學

寫到這裡卡住了……
因為這個題目太大不知道從哪裡說起,因為我不了解其他的大學,也不知道要和什麼樣的大學去對比。

甚至於也許想到大學感觸最深的是一個深愛卻最後各自天涯的人呢?寫出來對大家有幫助嗎?

不過讓我試一試,寫一寫我的答案。。。

大學最大的成長和收穫是學著做一個成年人。
沒有班級沒有輔導員,24小時怎麼安排都是我自己的事,沒有人強制你和你過不去,也沒有人關心你把你當回事。享用自由,也知道要對自己的言行和選擇負責。自由的狀態,獨立的狀態,沒有了「被迫」這個借口去偷懶,必須努力的思考,因為沒人能代替當事人自己做選擇。

尤為驚訝的是學生會以各種手段和校長唱反調,反對校方做出的幾乎每一項決策。過去我覺得應該是「狼狽」關係的兩個組織,現在竟然勢同水火。從驚訝和小興奮,到試圖站隊,到最後明白,不能簡單選擇一方然後支持它所有觀點,不能簡單認為一個人是好人然後覺得他/她做的一切都是對的。要思考,而且,不能停止思考。否則分分鐘都可能打自己臉。
似乎也從那個時候開始很不喜歡籠統的「被代表」。因為代表不了啊。

--------------留坑容後更新-----------


推薦閱讀:

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博士教育怎麼樣?
來到了詩和遠方的田野——大學?你後悔來大學嗎?進入大學的你學到了什麼?
大學碰到過哪些奇葩教授?
以高曉松當年的成績,能夠考上清華嗎?

TAG:香港 | 大學 | 留學 | 香港中文大學CUHK | 名校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