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蔣方舟的長微博《抵制一切抵制》?

抵制一切抵制


蔣方舟


今年已經過去了快一半,我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這麼長的時間裡,似乎沒有一部引起廣泛討論的藝術作品,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文學戲劇。那麼人們精神生活的內容是什麼?是新聞,接二連三、駭人聽聞的新聞。我的手機新聞客戶端每天有幾條頭條新聞推送,而幾乎每條都讓人忍不住大聲念出來和周圍人分享,滿桌咋舌驚嘆。


我們進入了新聞可以滿足一切耳目視聽需求的時代。


而在今年各種新聞引起的反應當中,最經常看到的一個詞就是「抵制」。

從 MH370 失聯開始,社交媒體就開始了「抵制馬來西亞」的呼聲。某個時尚雜誌在微博上發起了一場「百位明星名人為生命尊嚴吶喊」的活動,許多演員、歌手轉發微博,「吶喊」道:「真相在哪裡?」「馬來西亞還我真相!」


真相還不明,他們卻篤定被馬來西亞政府隱瞞掩蓋,而他們的「吶喊」對於飛機的搜尋也沒有任何幫助,或許整場活動值得安慰的一點是:他們看起來很正義。


「抵制馬來西亞旅遊、產品、電影、明星!對他們實施經濟制裁!」每個人的社交空間里都幾乎能看到這樣的呼召,「轉給你身邊的同胞!」宣言這樣說道,好似一人少花一塊錢,就能餓死馬來西亞人。他們或許不知道的是,馬來西亞的檳城,華人就占 40% 以上,而且大部分是經商為主。所以很有可能「餓死」的是自己人。


中國人變得有錢了,這也是很多「經濟制裁」來得更有底氣的原因。而從積貧積弱變成了巨大經濟體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過度敏感的自尊心。《時代周刊》上形容等待馬航消息的家屬是「新中產階級」「日晒過度的脖子和不合體的西裝」,一切國人認為是對中國人國際形象的侮辱,「抵制高貴冷艷的《時代周刊》!」他們說。


因為台灣的「反服裝貿易」而抵制台灣,因為「幼童當街便溺」而抵制香港——不過這有些尷尬,香港到底是自己人,這就像北京抵制上海一樣。於是開始抵制杜汶澤,因為他出言嘲諷挑釁大陸網友。


「抵制(boycott)」一詞,來源於一個19世紀的英國人查爾斯·C·杯葛(Charles cunninghamBoycott),他從英軍退役後,任愛爾蘭某個縣的房地產經紀,他所管轄的土地被選為土地改革的試點,改革由愛爾蘭政治家發起,向地主要求更便宜的租金和固定租期,然而查爾斯·杯葛公開反對這項改革,他拒絕降低租金,並且開始驅逐佃戶。


土地改革的領袖說:「如果有人通過把別人趕走佔有一塊土地,那麼無論你們在路上、在商店、在公園裡、在市場上,哪怕是在做禮拜的地方遇到這個人,都不要理睬他,把他從道德上進行放逐——把他和家鄉的其他人隔離,就像他是一個麻風病人,你們必須把你們對他所犯罪行的憎惡表現出來。」


不久之後,杯葛一家就發現自己被孤立了,不允許進入商店,洗衣店不給他服務,連送快遞的小哥都威脅,如果他繼續,就要動用暴力。


「抵制」一詞,從一開始就滿溢著民族主義的意味:杯葛首先是英國人,其次才是房地產經紀。


中國最早的抵制運動發生在 1905 年,緣由是美國與 1882 年通過了第一個排華法案,禁止中國勞工在 10 年內進入美國,在此之後,又有一系列更為嚴苛的歧視政策。中國國內開始發生巨大的反彈,二十多個城市發起了抵制美貨的活動,遊行比比皆是,傳單詩歌遍布街道。還有一個年輕人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前服毒自殺,成為了中國近現代城市抗議活動中的第一名烈士。

為期兩年的抵抗美貨帶來多少出乎意料的結果:它反而刺激了日本和德國廠商的市場份額,抵制結束之後,美貨的銷量不減反增。


1905 年到 1931 年不到 30 年中,平均兩到三年,中國就會出新一次抵制外貨的活動。抵制運動,毋庸置疑是民族意識的蘇醒。在共同抵抗外部敵人的過程中,民族共同體的情感,前所未有的清晰與強大。


在可以回憶得起的過去,我們抵制過美貨、日貨、台灣、菲律賓、家樂福、星巴克、脫口秀主持人 Jimmy Kimmel、美國著名青年歌唱表演藝術家 Justin Bieber……我記憶里最奇怪的一次抵制,是某年的聖誕節前夕,來自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十位博士聯名發出一份倡議書,主張「抵制聖誕節,驅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響」。


在我的理解里,抵制的對象應該是強權、欺凌、不公正的待遇和排擠。當抵制的對象是聖誕老人和過於脆弱的自我,那麼,我抵制「抵制」本身。


48分高中生作文水平。。

我嘗試扮演一位看到篇作文的語文老師,對此文的賞析如下。


【今年已經過去了快一半,我發現了一件可怕的事情:這麼長的時間裡,似乎沒有一部引起廣泛討論的藝術作品,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文學戲劇。那麼人們精神生活的內容是什麼?是新聞,接二連三、駭人聽聞的新聞。我的手機新聞客戶端每天有幾條頭條新聞推送,而幾乎每條都讓人忍不住大聲念出來和周圍人分享,滿桌咋舌驚嘆。

我們進入了新聞可以滿足一切耳目視聽需求的時代。

而在今年各種新聞引起的反應當中,最經常看到的一個詞就是抵制。】


文章從【近期沒有值得討論的藝術作品】著筆,引出了對【接二連三、駭人聽聞的新聞佔領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的擔憂,最終說到了本文的主題【抵制】。

這是高考議論文的常用開題方法:聯想引申法。這裡作者從【藝術作品的貧乏】到【抵制的頻發】的轉進是在相互關聯的幾件事之間的跳躍,符合聯想引申的特點,同時似乎又由面及點、由本質到表現,有一定層次感。所以,應當承認的是,這種寫法作者至少是沾邊的。然而,她卻沒有能把這種頗受很多語文尚可的考生青睞的開頭方法用到水準以上。


主要問題也很明顯;首先,行文拖泥帶水,作者在一些可以簡明扼要表達文意的地方加入了很多不必要的補充和描述,比如【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文學戲劇】、【接二連三、駭人聽聞的新聞】【幾乎每條都讓人忍不住大聲念出來和周圍人分享,滿桌咋舌驚嘆】等語;其次,不同意象之間的關聯鬆散,聯想引申的方式毫不自然,【藝術作品】、【新聞】、【抵制】之間的跳躍生硬而刻意;其三,語言浮誇,比如【新聞滿足一切耳目視聽需求】的說法就脫離實際,毫無出處,讓人覺得是在故做驚人之語,顯得略膚淺。


本文的開頭並不是特別好,甚至可能丟掉前面兩段會更簡練一些:

今年各種新聞引起的反應當中,最經常看到的一個詞就是「抵制」。


【從MH730失聯開始,社交媒體就開始了抵制馬來西亞的呼聲。某個時尚雜誌在微博上發

起了一場百位明星名人為生命尊嚴吶喊的活動,許多演員、歌手轉發微博,吶喊道:真相在哪裡?」「馬來西亞還我真相!

真相還不明,他們卻篤定被馬來西亞政府隱瞞掩蓋,而他們的吶喊對於飛機的搜尋也沒有任何幫助,或許整場活動值得安慰的一點是:他們看起來很正義。

抵制馬來西亞旅遊、產品、電影、明星!對他們實施經濟制裁!每個人的社交空間里都幾乎能看到這樣的呼召,轉給你身邊的同胞!宣言這樣說道,好似一人少花一塊錢,就能餓死馬來西亞人。他們或許不知道的是,馬來西亞的檳城,華人就占40%以上,而且大部分是經商為主。所以很有可能餓死的是自己人。

中國人變得有錢了,這也是很多經濟制裁來得更有底氣的原因。而從積貧積弱變成了巨大經濟體的另一個副作用,就是過度敏感的自尊心。《時代周刊》上形容等待馬航消息的家屬是新中產階級」「日晒過度的脖子和不合體的西裝,一切國人認為是對中國人國際形象的侮辱,抵制高貴冷艷的《時代周刊》!他們說。

這是文章的第一個例子,說的是MH370失事之後,社交媒體上存在的抵制現象。雖然作者舉這個例子,把一次令人悲痛的災難當成【滿足一切耳目視聽需求】的新聞讓人覺得略顯輕佻,讀起來頗不是滋味,但嚴格說來,這個例子的選取並不能說是大的失誤,因為這件事確實也是【駭人聽聞】的。


作者在這裡描述的抵制的現象主要有三:一,微博上的「百位明星名人為生命尊嚴吶喊」的活動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和轉發;二,每個人的社交空間都有「抵制馬來西亞」的呼籲;三,一些人在抵制出言不遜的《時代周刊》。


為了駁斥這種現象,作者提出的主要對立論點是:一,真相還不明確,「吶喊」對飛機的搜尋也無幫助;二,不買馬來西亞的經濟產品餓不死馬來人;三,抵制馬來西亞可能對在馬來的華人不利。

最後,作者又分析了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經濟發展帶來的底氣和過敏感的自尊心】。


因為主要目的是賞析這篇作文,並不是寫一篇駁論文,所以這裡不準備對作者論述中眾多的邏輯漏洞著墨太多,不過毫無疑問的是,作者的論點並不是特別有力,留下了一些能被輕易駁倒的地方。作者在這篇作文中展現的相對薄弱的論述能力和邏輯思辨性也是這篇作文為什麼上不了50分的一個重要原因,。


值得肯定的是,這個例子在這篇文章里的使用是相對完整的,其中的每部分都有【現象描述-》駁斥抨擊】,至少可以看出作者有對文章小結構的一定的控制能力,但可能還是因為作者作為中學生缺乏寫作訓練以及思維稚嫩不成熟,這個例子並沒有被用到盡善盡美。

問題有不少:


一,駁論實在是過於淺薄。每個現象說完之後,緊接著的駁論往往只有蜻蜓點水的一句,而這麼一句卻又是幾乎無說服力的。比如為反駁抵制馬來產品,作者唯一的論述是【好似一人少花一塊錢,就能餓死馬來西亞人】,這句話想說的是抵制餓不死馬來西亞人,所以抵制無用,但是這樣的駁論卻似乎依據不足,留下兩個大問題:a、怎麼就餓不死;b、需要餓死嗎


二,駁斥的著力點不夠明確。從這篇作文的立意來看,似乎作者更想表達的是【抵制不正當】,

然而這裡的論點卻是【抵制對搜尋飛機沒有幫助】、【抵制不會餓死馬來人】、【抵制可能餓死自己人】,說的都是抵制沒用,彷彿討論的是一個技術問題,【怎麼樣讓抵制有用】或者【怎麼樣餓死馬來人而不餓死自己人】。這樣跑偏了的駁斥讓她的嘲諷【他們看起來很正義顯得突兀而格格不入

,結論過於跳躍。作者對為什麼會有抵制給出的解釋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底氣和過敏感的自尊心,結論幾乎和前文毫無關聯,且既無論述展開,彷彿從天而降。作者為了讓這個結論能稍微顯得不那麼單薄,又給了個對時代周刊的抵制的例子作為佐證。可是,這個小例子和前文的抵制幾乎看不出共通之處,怎麼能推出抵制和抵制的原因都是一樣的呢?作者此處的例子並沒有增強作文的論述力度,反而讓結論在前後邏輯不一致的兩個例子的包圍下顯得愈加蒼白。此外,這個結論缺乏獨到的見識,和某些評論家每日噴薄而出的論調別無二致,幾乎就是照搬過來的,既無有力論述也不新鮮的結論無疑不會是亮點。


四,不適當地亂開嘲諷。作者在論述不力的情況下,學了一個不好的習慣,開嘲諷腔,比如【他們看起來很正義、【抵制高貴冷艷的《時代周刊》】。當然,建立在相對邏輯縝密的演繹上的聰明的嘲諷是會給作文增彩的,比如筆名為韓寒的人的雜文里就靈活運用了很多漂亮的嘲諷。而這裡,很顯然作者的筆力不足以駕馭嘲諷這一技巧,簡單的反語顯得非常笨拙。且不能建立在足夠合理的論述上的嘲諷是空中樓閣,這是故作聰明和聰明的差別。


雖然這一個例子已是全文里最好的段落,但是如果按照一個成人的標準,用得不能不說

是糟糕,當然中學生寫到這種程度還是不錯的,是四十五分以上的中高段作文至少應有的表現。

而此處出現的眾多問題,下文都會有所涉及,我將盡量避免重複。


因為台灣的反 服 裝貿易而抵制台灣,因為幼童當街便溺而抵制香港——不過這有些尷尬,香港到底是自己人,這就像北京抵制上海一樣。於是開始抵制杜汶澤,因為他出言嘲諷挑釁大陸網友。】


這裡的【反 服 裝貿易】是中學生只知道埋頭課本,毫不關心時事帶來的惡果。道聽途說的隻言片語帶到高考作文里最終就會出這種笑話。結合前文作者對新聞的負評價,不能不說是一種諷刺。


再說一個小問題:這裡的邏輯關係再次陷入了混亂。【不過這有些尷尬,香港到底是自己人】和【於是開始抵制杜汶澤】之間如何產生承接關係的?難道作者又聽說杜汶澤不是香港人,而是外國人?


抵制(boycott)」一詞,來源於一個19世紀的英國人查爾斯·C·杯葛(Charles
cunninghamBoycott
),他從英軍退役後,任愛爾蘭某個縣的房地產經紀,他所管轄的土地被選為土地改革的試點,改革由愛爾蘭政治家發起,向地主要求更便宜的租金和固定租期,然而查爾斯·杯葛公開反對這項改革,他拒絕降低租金,並且開始驅逐佃戶。

土地改革的領袖說:如果有人通過把別人趕走佔有一塊土地,那麼無論你們在路上、在商店、在公園裡、在市場上,哪怕是在做禮拜的地方遇到這個人,都不要理睬他,把他從道德上進行放逐———把他和家鄉的其他人隔離,就像他是一個麻風病人,你們必須把你們對他所犯罪行的憎惡表現出來。

不久之後,杯葛一家就發現自己被孤立了,不允許進入商店,洗衣店不給他服務,連送快遞的小哥都威脅,如果他繼續,就要動用暴力。

抵制一詞,從一開始就滿溢著民族主義的意味:杯葛首先是英國人,其次才是房地產經紀。

中國最早的抵制運動發生在1905年,緣由是美國與1882年通過了第一個排華法案,禁止中國勞工在10年內進入美國,在此之後,又有一系列更為嚴苛的歧視政策。中國國內開始發生巨大的反彈,二十多個城市發起了抵制美貨的活動,遊行比比皆是,傳單詩歌遍布街道。還有一個年輕人在美國駐上海領事館前服毒自殺,成為了中國近現代城市抗議活動中的第一名烈士。

為期兩年的抵抗美貨帶來多少出乎意料的結果:它反而刺激了日本和德國廠商的市場份額,抵制結束之後,美貨的銷量不減反增。

1905年到1931年不到30年中,平均兩到三年,中國就會出新一次抵制外貨的活動。抵制運動,毋庸置疑是民族意識的蘇醒。在共同抵抗外部敵人的過程中,民族共同體的情感,前所未有的清晰與強大。】


(媽的,我累了,不想寫了)


這一段作者闡述了抵制的來源,講了【杯葛】的故事,然後又描述了中國近代諸多民族主義導致的抵制。作者似乎是要表達其對民族主義萌發而產生的抵制的褒揚,從而和如今的抵制形成對比,凸顯後者的無意義和不正當。


這一段總的來說是達到了目的,展現了一篇相對優秀的作文當有的正反思辨性。然而,問題依然存在。


首先,對比不夠強烈,且有雙重標準之嫌。比如,和前文引用的【對時代周刊的抵制】、【抵制馬來產品】和這裡的抵制美貨其實看不出太大的區別,作者一貶一褒,一個概括為【過度敏感的自尊心】,另一個卻是【民族意識的蘇醒】,讓人覺得不過是對同一件事的負評價總結和正評價總結而已,兩件事的差別僅在於作者的個人感情,因而顯得有些進退失據。


其次,局部的邏輯依然混亂,表述很不清晰。比如,【為期兩年的抵抗美貨帶來多少出乎意料的結果:它反而刺激了日本和德國廠商的市場份額,抵制結束之後,美貨的銷量不減反增。】這裡的因果鏈完全沒有建立起來:抵抗美貨如何刺激了德國日本的市場份額,又為何導致美貨銷量的不減反增?甚至這個不清不楚的句子在這裡就是毫無必要的,和前文無關聯、對主題無幫助,且再次將文章帶偏到了【怎樣才能更好地抵制】的軌道上來了。

第三,褒揚大而無當。【抵制運動,毋庸置疑是民族意識的蘇醒。在共同抵抗外部敵人的過程中,民族共同體的情感,前所未有的清晰與強大】。這裡顯然作者在升華意義上做得太過,反而顯得情感太作,過猶不及。


總的來說,這一段寫得還可以,挑不出太大的毛病,只是失於平庸。


【在可以回憶得起的過去,我們抵制過美貨、日貨、台灣、菲律賓、家樂福、星巴克、脫口秀主持人jimmycamel、美國著名青年歌唱表演藝術家Justinbieber……我記憶里最奇怪的一次抵制,是某年的聖誕節前夕,來自北大、清華等名校的十位博士聯名發出一份倡議書,主張抵制聖誕節,驅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響

在我的理解里,抵制的對象應該是強權、欺凌、不公正的待遇和排擠。當抵制的對象是聖誕老人和過於脆弱的自我,那麼,我抵制抵制本身。】


這段算是總結陳辭,先點出最近的一些抵制,最後給出觀點:【當抵制的對象是聖誕老人和過於脆弱的自我,那麼,我抵制「抵制」本身。】


比較奇怪的就是把眾多抵制並列,卻好像把她所褒揚的【民族主義萌發導致的抵制】和反對的【脆弱的民族自尊心導致的抵制】混到一起去了,支持誰不支持誰顯得模稜兩可,而本身兩種機制就是難以區分的。


有效的例子就是抵制聖誕的那個,似乎作者將其歸入了【脆弱的民族自尊心】,但實際上若將之看成【民族主義萌發】貌似也可,給讀者一種厚古薄今之感。


【美國著名青年歌唱表演藝術家】這個包袱陳舊而做作,與上下文的語境毫不相搭,讓人想起來的也就是故作幽默和幽默之間的差別。


對這篇文章總的評價:不錯的一篇高中作文,結構相對完整,正反論證都有,例子還算比較充分,算是言之有物,基本分至少四十五分之上。但是,這篇作文說破天也過不了五十分,論述說理水平有限,敘述冗雜,難以直擊主題。當然,最關鍵的一點是:文筆實在太差,辭彙過於貧乏,用詞不當,語句不通四處可見。我最多給四十八分。


說到底,這篇文章給我的感覺就是:就只有高中生的寫作水平,硬要寫出作家的范兒,肚裡沒貨,筆下沒詞,就剩點兒端著的勁兒,使一篇本來可以開心愉快讀完的還可以的高中作文變成這種渾身帶著濃濃的矯情感的玩意兒。也不知道蔣方舟這才女當得安心不?


因為台灣的「反服裝貿易」而抵制台灣,因為「幼童當街便溺」而抵制香港——不過這有些尷尬,香港到底是自己人,這就像北京抵制上海一樣。於是開始抵制杜汶澤,因為他出言嘲諷挑釁大陸網友。

服貿協議,一般簡稱服貿,是服務貿易的意思,不是服裝貿易的意思,服裝貿易不屬於服貿,屬於貨貿。

我解釋這麼多幹嘛?蛋疼


她不是位足球評論員么?


蔣方舟是對清華破格錄取政策的又一記響亮的耳光。


就不說文字的內涵和行文水平了。。。。唉


就說態度吧

我就是個偶爾在知乎扯淡的人,我寫答案的時候,會因為說的一句引用去查原版中英資料,確保我沒說錯,比如剛才我還下了一本笑傲江湖原本來查找一個橋段,因為我不確定是不是我記錯了

我回答專業問題的時候,會貼代碼寫程序。
比如我前兩天為了吐槽一個絕對不會看我答案的提問者,寫了一套工具來證明他的漢編思想是在扯淡並且他這種人什麼鬼東西都只是隨口說說不會認真。。。。。

我寫錯過答案,被指出後有修改的,有刪掉的。唯獨沒說過 「老子就這麼寫了,你這傻逼這麼喜歡找茬滾你馬勒戈壁的」。。。。


她可以說不關心娛樂圈,不知道JB是加拿大人(奇怪我都知道。。。),那你怎麼知道他被抵制過呢?(我都不曾知道,似乎壓根沒這事吧?。。。倒是有上海世博會針對棒子的69聖.戰。。。)
她怎麼能不知道馬航MH370呢?
我不看電視,也不上網看時事新聞,這樣的情況下我仍然不可避免地知道了航班號叫MH370,馬來西亞政府確實一直有所隱瞞,被美國人一點點逼著抖出來了。。。

講道理要用代碼、數據、事實,張口來個例子就佐證那是在扯淡。
所以最後來一段「你抵制了我更牛逼」的例子真是。。。
台塑在越南河靜(你看這個例子中我不確定地名是否是河靜所以就查了一下)被猴子鬧得虧了血本了,他們老闆是不是該呼籲猴子繼續抵制?

不知道,就不要說
不知道又要說,就去查清楚
沒查清楚就瞎雞巴亂說,被指出來了就該刪刪該改改該道歉道歉

噴指出自己錯誤的人還就罷了,說了不改就不改,也會有人敬她一分女版杜汶澤的氣魄,悄悄改文章。。。。算什麼啊。。。。
真的是口嫌體正直嗎?。。。


不適合寫評論文章,不適合做公知。


美國著名青年歌唱表演藝術家Justin Bieber

哈哈哈哈。美國、著名、青年歌唱、表演、藝術家。
一句話能有這麼多個槽點,方舟妹妹也不枉浸淫文字多年了!


用詞幼稚,邏輯幼稚,起碼的雜文功底都沒有,整篇讀下來起一身雞皮疙瘩,感覺一個大胸小姑娘叉著腰紅著臉在訓話,所言之物還特矯情,不外乎「人心不古」,「老娘才能讀懂蒼生」就這水平,還是因為寫作能力破格錄取。

利益相關,文人相輕。


整體上來說,在蔣方舟的作品中算中末流的。

在本質上,文章沒有什麼可以譴責的,非常政治正確:批評了民族主義,提倡將抵制注意力轉移到強權(就是政府)之上。也就是因為政治正確,使得文章沒有什麼深意,是一次輕鬆容易的站隊,不會有什麼失誤。

在內容上,也是繼續以前的弊病:不強調邏輯上的推理,而是堆徹資料。大量的時事和歷史的說明,然而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邏輯過程不明顯。這篇尤為明顯,所以讀起來非常不連貫。

但是我不太明白為什麼前面會有那麼多人一邊倒的反對,攻擊一篇文章追溯到攻擊一個人,簡直到了辱罵的程度,可能是由於蔣方舟性格比較孤寂,在性方面招搖有關,說到底還是少年成名引致嫉妒。但是蔣方舟確實是非常有才,又有大量的閱讀量支撐,其文章的深度沒見過一個同齡人能夠超過。並且一向觀點我都非常贊同,不迎合大眾,在極高關注度下不像太多公知在全民輿論潮當中撈名與利,只是表達自己的閱讀感受,甚至反對寫作表演。整體文章平均質量很高,高過很多學者,如果很多人能撇棄成見,真應該好好讀一下她博客里的一些文章。

但是我最想提的是,去年10月,蔣方舟在推自己新書《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時,曾經寫過一篇序言《故人無少年》,又在空間寫了一篇《記錄什麼 反抗什麼》。非常誠懇的反思了自己缺乏社會經驗,欺騙自己,簡化真相,善用宏大辭彙來修飾文章,過於著力社會批判,陷入攻擊自己想像的敵人,從而泛政治化的局面,她借用匈牙利喬治康拉德的「反政治的政治」,最後提出自己應該「記錄本身,即已是反抗」,就是觀察個體,記錄事實。多麼精準的認清自己新聞工作者的身份,當時看完,我對她能在全民政治輿論潮中能有如此冷靜和真誠的見識實在敬佩不已。

但是現在呢?看看這篇文章,幾乎全部站到自己的對立面上。

一個人認識到和做到還是有巨大的鴻溝的。


難道說,大家對文藝作品的關注高過對時事新聞的關注是很好的事情嗎?難道大家應該對航班失聯、貿易協定、地域隔閡漠不關心,只一門心思的風花雪月、陽春白雪??

也許,對於不食人間煙火的蔣大美女作家來說,文藝比政治時事重要。但是我們這些平頭老百姓還是要活得現實一點。

PS:以我小人之心私下揣度,蔣小姐這次發言不過是想替上次的「服裝貿易」的烏龍找找場子:服貿協定這種事兒壓根不重要,根本不應該關心,理解錯了又有啥大不了的?才不是本才女不學無術呢!!口亨!!!!


先說表達方式:
用平淡的情感表達激烈的內容,會加倍激烈;
用激烈的情感表達無味的內容,會加倍無味。
但是她選擇第二種,可以看出,這個在我們看來平常的觀點,在她心中是很重的,是與這樣激烈的情感相配當的。

文章整體給人感覺還是一個很有見解的高中生,這代表著她對「世故」的認識程度。這個認識程度和她的文思不匹配,所以給我們造成閱讀上的不和諧感。

長期以來,蔣的長處在於反躬自省,對人性和人心的理解,但是在其他方面只能說做到了大學生常識偏上的程度。她生就一顆文藝青年的敏感心,這使她對文學、藝術和美有著天生的洞鑒力。但是過於向自我內部探尋,就會使對外界的關注不足。

所以她做不了意見領袖,因為不夠成熟世故。特殊的成長和教育經歷,加上長期的自我封閉和保護,使得她的內心更接近人類的處女地。這其實是比一百個意見領袖更重要的東西,越接近人類原始意識的探尋就越寶貴。

她要做的是為這個時代的人性點亮火把,而不是在出於人性而選擇的道路上指手劃腳。這是捨本逐末。

前面的答案說她擁有了與自身能力不匹配的資源,我更傾向於說,她是擁有的資源太多,自己卻沒有取捨的能力。她並不適合公眾人物的身份,周遭人卻有意無意地在消費她,而沒有人去刻意把她與這些東西隔離開。

在這一點上,我很在意她與老師的交流。也許是我讀她的文字有限,印象中幾乎未見過她提到清華的老師如何,可能是因為長期不去上課的緣故。如果能與老師多交流,她現在就會更沉著清醒一些了。

說來說去,她有通向「智慧」的機會卻不自知,有使命感卻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度化人心是力大招沉的事情,指望碎片化的媒體力量是不現實的。將自我探尋到極致,就是點化了人類;可人類認識自己的過程又太過漫長,許多哲學家和文人,終其一生都沒能看到自己作品發表的一天。

只不知少女作家能不能受得這樣寂寞,擔得這樣道義呢?

話又說回來,要求他人捨身飼虎,本來也是件很沒道理的事情啊,笑。


看第一句話我就崩潰了。。
什麼藝術作品能引起廣泛討論?蔣方舟你說說歷史上有幾個藝術作品引起廣泛討論了?紅樓夢算不算?有幾個紅樓夢!
多少人討論就算廣泛了?復仇者聯盟算不算廣泛?周杰倫演唱會算不算廣泛?別拿豆包不當乾糧!
中國好歹也十幾億人口呢,誰告訴你大家精神生活就必須要一起討論藝術作品了?我自己偷摸看點知乎周刊就不算精神生活啦?
這是哪個星球的邏輯?

這一堆文字放在那裡,感覺就是作者還沒想明白應該寫點什麼,但是營銷技巧已經展示得淋漓盡致,反正大家都不看內涵,只看段子。

我看了一下蔣方舟微博,木有找到這條長微博呀,難道刪掉了?


所有答案都看了一遍,幾乎沒有人站在支持的角度講話。
個人水平差,看不出文章好壞,只是覺得有點危險。


其實這本質跟知乎上一群二十齣頭的年輕人急於從自己有限的人生里提取出一點可憐的所謂「經驗」進行灌輸,從而獲得別人的贊同是一個道理。只不過她的野心更大,或許是奔著青年意見領袖之類的地位去的吧。全文看完感覺如同空中樓閣,不接地氣。想做意見領袖,起碼你得從底層了解起,親身去體驗,心懷同情,這樣出來的東西跟蔣方舟寫的這些破爛有雲泥之別。


看完全文後知道了一些東西,但得不到思考。

這大概是我的感覺。


水平不夠,名聲來湊,從來都是這樣,你不能對一個年輕女人要求太多


這篇文章的大意就是:請大家長點腦子,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別人一忽悠就跳腳。

結果評論里充斥著:「什麼,你說我們沒腦子,我們要抵制你!」的跳腳狀。


行文邏輯不通,論據前言不搭後語,整體上看,蔣方舟這次終於展現了自己真實的水平,面對他人反駁時的傲氣,也充分反映了清華的學生就是這麼牛的哦!


現代人很容易偏離正規,而且迅速的將偏離之後的軌道作為自己的"正軌",我看到得是蔣方舟企圖再用同樣的距離將這些偏離軌道的人拉回來,卻被看作是另一種偏離。人們只看付出,不看方向了。


裝逼有風險,裝逼須有料,裝逼之前先做做功課。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我只會吹頭小哥的爆紅?
怎麼看待方舟子離開新浪微博的行為?
微博上為什麼有這麼多年輕女生賣自己的照片,七了個三上的東西為什麼又有這麼多人買,並且秀出來?
新浪微博的軟肋是什麼?
新浪微博為什麼要做「寫心情」功能?設計得如何?

TAG:新浪微博 | 蔣方舟知乎用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