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馬刺隊近年沒有超一流的球星還是能夠保持很穩定的戰績?

補充一下我說的是當下,不可否認鄧,帕,吉擁有輝煌的歷史,但他們已過巔峰卻是明擺著的,以現在的實力算不上當下的超一流水平吧?


謝邀。

簡而言之:
聖安東尼奧馬刺能贏球,是因為一直在為勝利作出改變。有球星時,他們圍繞球星制定戰術;沒球星時,他們想法子召集願意跑體系的球員制定戰術。然後,他們的每一個人,都在為勝利作著改變。

比如,吉諾比利
2005年,他是個突破之妖,借一個擋拆,就化身水銀,開始邁歐洲步滑過人群,扭曲上籃。那年,鮑文解釋過:
「在美國,我們被教授邁兩個小步子(little pitty-pat steps),但在歐洲,他們跨兩個超級大步。」
布倫特·巴里說吉諾比利訓練時:
「他用頭把球頂進筐,把球踢進筐,玩各類奇怪的投籃。他還不是練著玩,他真是在練這個——這傢伙有點瘋。」
2007年,他的右翼繞掩護三分/突破是馬刺第二殺招;2008年,他成了馬刺首席外圍王牌,拿了自己僅有的一個年度第六人;2011年,他的突破已經退化,但後撤步三分和擋拆策動分球卻玩到了神境。2011-12季那次傷後,他三分線內、禁區之外,再也沒法投進球了,好在他還有壓箱底的傳球。
本季的吉諾比利,更像個組織者。擋拆發動機、追身三分、第二陣容指揮官,諸如此類。他的風格非常詭譎難捉。2005年,卡列西莫已經用一句話總結過他的命運了:
「想追隨吉諾比利?祝你好運。一半時候,他都不知道自己想幹什麼。」

比如,托尼-帕克。
十四年前,布福德經理給波波維奇一盤錄象,讓他去看看那個「比利時出生,法國長大」的小孩時,波波維奇說:「比利時?我要吃華夫餅嗎?」——「人人都知道,別在歐洲找後衛!他們不夠快,而且不習慣NBA!如果你給我個名字末尾帶vie的射手,或者德克的德國鄰居,我才看!」
後來的事,我們都知道了。

十二年前,特里-波特說帕克「打擋拆很好,知道何時推節奏,何時放慢,知道怎麼給雙塔吊傳。這小子在法國時,肯定看了不少NBA。」大衛-羅賓遜說帕克「根本不緊張,就是打球。上一個這樣的新人?鄧肯。」波波維奇在比賽里吼帕克是2001-2008年間的馬刺保留節目,但其實,訓練時,帕克粘著老頭子問:「教練,我做錯什麼沒?我是不是讓大夥開心了?」老頭子會吼:「滾!你做得很好!別纏著我!」
25歲時,帕克已經有了三枚戒指,成了史上第一個歐洲總決賽MVP。但是世界已經習慣這麼琢磨:偉大控衛?嗯,老有納什基德,中有保羅德隆,少有羅斯威少爺……帕克?是個好後衛啊,但總覺得哪哪不夠明星范兒……他是這個星球上最好的突破上籃手之一。被低估的單防能手,被低估的團隊成員,有三枚戒指在手,他好像很不錯,但是,嗯,好像缺一些什麼。
直到2011=12季,帕克年過三十,才進入常規賽MVP候選前五位。實際上,他雖然19歲就開始混NBA,但而立之年,還在長球。馬刺過去四年的進攻大提升,關鍵的舉措就是:帕克不再單是運著球開始擋拆,而是到前場、交球、海底撈月由底線繞一圈再切出接球。他的無球走位,他的運球擺脫中投,讓馬刺的擋拆與此前全然不同。實際上,如果你從2003年開始統計,帕克從一個上籃王到如今的中投王,其投籃提升之大,近古罕見。
從2005年那個「帕克怎麼就是不會中投啊那麼缺腦子啊」,到現在大氣、無私、有組織能力、能接管比賽的純組織後衛的。

比如,蒂姆-鄧肯。
1999年季後賽,波波維奇把鄧肯當作進攻終端。那年埃利奧特被腎病削了抄底線突破,馬刺外圍只剩射手。老頭子讓鄧肯廣域走位,內外線走,總之,讓對手沒法包夾。鄧肯那年季後賽,大肆施展他招牌的「左腰面筐,試探步虛點,擦板中投」,外加各類擋拆外切中投;鄧肯的強行落位靠打甚少。大多數時候,球在罰球線以上走,鄧肯快速走位,然後讓翼側射手和罰球線的羅賓遜,左右開弓給他吊球,一蹴而就,接球就走,不讓對手有包夾餘地。

2003和2005年,鄧肯承擔一切。他要背身單打,要做運轉軸心。他是首席得分手、首席發動機,要時常在禁區搏擊。他的面筐擦板投籃日益減少,更多的是「右腰背身運球,翻身中路,斜身右手高拋」和「左腰背身運球,翻身底線運一步,再翻身回中路,後仰右手勾射」。後一招在他足底筋膜炎後,已經退化了不少。2005年對活塞,無數次「翻身中路勾射」在拉希德的干擾下,投短磕筐前沿。於是2007年,他和帕克開始更勤快的擋拆。雖然那時候,擋拆之後,他的走位還是朝內線去要位,然後再展開單挑。
自那以來,鄧肯一直在傷病和體重之間迂迴。直到2011年,球隊輕型化後,他的角色才真正大變化。2010年以來,他一直在細心的減體重。他的低位力量和爆發力,已經不復2003年時的霸道,但他打得更巧:更多面筐攻擊、無球跟進和跨步上籃。

————————————————

然後,馬刺的攻防體系,也一直在變。


2004年,波波維奇寫過論文,描述他的攻防觀點。防守端,他是打拉里-布朗爺爺那學的,而布朗的套路,又基本來自北卡的迪恩-史密斯祖師爺。套路我們基本熟知:
防守區域分為對方底線緊逼、對方罰球線處領防、中場領防、本方禁區處防守。
要求前場大個子在對方抓到後場籃板後相機干擾,控制對方長傳急攻。
半場防守中,堵塞中路突破的可能,把對手往邊線逼迫;不許對手底線投籃,鼓勵對手從底線突破。封鎖罰球線。總之,盡量使對手傳球視野和突破路線狹窄化。
減少帕特-萊利或范甘迪式的強側三人輪轉。因為球員協防越多,對隊友輪轉補位的要求就越大。因此,過多協防會使隊友輪轉壓力加大。
這也是馬刺將對手朝邊線逼迫的用意之一:對手處於邊線,傳球視野狹窄,己方隊員補防時對手不易找到空位隊友來轉移球。
對對方的第一傳球對象,一律繞前阻絕,盡量逼對手長傳。如果對手突破,強側不補防,而由弱側內線補位。
把對手壓迫到底線之後,馬刺會有意逼對手自底線逼迫。最近的外線球員依然不放空,內線球員自弱側補防,使對手在底線禁區邊面對一打二。

進攻端:
內線一前一後落位,無論快攻成功與否,先到的內線都第一時間佔據對手腰位,強側站成類似於三角進攻的邊線三角落位。控衛(突破手)站高位,兩射手二底角落位。低位攻擊手落禁區45度點,而另一位內線則在弱側三分線附近接應。
強側三角落好後,翼側(比如鮑文)吊球給腰位內線(也就是鄧肯)單打,然後穿越底線,經另一內線掩護,到弱側底角;外圍另兩人沿三分線移動,鄧肯或單打,或尋找外圍三人的三分機會;沒戲的話,轉移弱側外圍,弱側大個子掩護來啟動擋拆。總之,基本方針就是低位背打——外圍三分選項——弱側高位啟動擋拆。

這是馬刺拿來奪下1999-2005三個冠軍的,偏保守的套路。

但是,自2005年對太陽五場大戰後,波波維奇一直在慢慢加重擋拆的分量。老頭子執拗,但看得清時勢。2005年NBA規則改革,持球突破的人物大行其道,老頭子跟太陽小牛打了多年,洞觀世事,於是開始玩擋拆。實際上2007年馬刺那次奪冠,鄧肯背身單打為軸心的套路之外,已經多了新招。比如,鄧肯和帕克弧頂偏左擋拆,分球,能打則打,不能打則轉移右翼,吉諾比利借埃爾森的掩護,或擋拆或突分。去年在雷霆,哈登和克里森的右翼擋拆,其實也就學了這招。


之後數年,馬刺一直沒歇過對擋拆套路的雕琢。希爾和梅森來了又走,之後是麥克戴斯和傑佛森。2010-11季,馬刺提速,學的是當年太陽:一大四小(鄧肯身邊,有邦納和麥克戴斯兩個投手),拉開空間,擋拆轉移。到2012年,馬刺進攻基本雕琢完成:守轉攻跟太陽一樣:帕克/吉諾比利起速,兩翼三分跑,內線們送完一傳就拖車跟進。有機會就快攻,沒機會就落陣地。到落陣地了,雙內線站罰球線,強側三分線45度站個人(比如萊納德),弱側底角三分線站個人(比如格林)。然後:
帕克與迪奧/鄧肯擋拆。
帕克交球翼側,然後自己往底線海底撈月切出。此時翼側可以給帕克傳球,或者橫轉移給鄧肯,由他傳高低位。真沒機會送給內切的,那就等帕克切出,交給他——這時帕克也有機會中投,或者至少在罰球線了。
帕克切出接球後,還能和鄧肯玩許多花樣:擋拆,或者再轉移到左翼,送鄧肯背打。
第二陣容,主打吉諾比利和斯普利特高位擋拆。
但2011和2012,沒輸在進攻,而是防守。

2012-13季,老頭子非常果斷的下了決心:斯普利特首發。無論迪奧傳球多麼順滑,邦納遠射多麼精確,斯普利特首發,保持雙七尺長人在場。這是他2010年夏天之後的又一折,回到他的古典思路去了。
套路於是隨之變化。帕克+鄧肯擋拆,或單挑,或急速轉移兩翼,格林空切遠射,萊納德定點遠射或底線突破。這是主打套路。所以,今年鄧肯禁區呆得少,多在罰球線活動,也是無法:斯普利特的擋拆,威脅不及他;但為了保證馬刺的防守,你必須擱斯普利特在場上。

簡單歸納:
2010年,波波維奇進行了小球改革,依靠快速推進+三分手拉開+小球陣容(布萊爾首發)+吉諾比利和帕克的擋拆突分,刷出了常規賽61勝;但這套輕快陣容重外輕內,2011年季後賽被灰熊的絞肉機碾倒了;2012年,馬刺得到了迪奧,重用了斯普利特,前者提供了小個陣容的靈活策應,後者為球隊增加了內線防守;到2013年,馬刺的套路基本大成:除了繼續靠射手群(萊納德、格林們)拉開空間、帕克和吉諾比利擋拆突分之外,還加了大量的帕克無球跑動、格林弱側切出和萊納德底線走位。可以說,2010-13年,馬刺的建築步伐是:
先用小球陣容拉開空間,提升進攻——引入斯普利特提升內線防守——增加無球走位套路,外加大量轉移球,給角色球員製造機會。

到了2014年春天,馬刺有了些好玩的新套路。
如果說,馬刺先前的套路,注重的是射手群拉開空間,讓帕克和吉諾比利自由走位溜達,給隊友創造機會,讓格林和萊納德擔當終結點,那本季,馬刺就更注意了無球掩護,同時爭取做到人人能出球。如果說上季馬刺的出球點只有帕克、吉諾比利、迪奧和鄧肯,那本季,貝里內利、米爾斯和復出後的萊納德,都加入了這行列。
同樣是三分群拉開的空間式進攻,邁阿密講究的是射手站好位,輪番突破分球,連雷-阿倫和查爾莫斯都參與到突分之中,找到機會;馬刺沒這麼多突破手,實際上也用不著。他們更多讓吉諾比利、貝里內利、迪奧們站定了,看到機會切出,然後靠快速的轉移球。馬刺的進攻,像是快船(大量擋切)和熱(多點展開)的結合體。一個證據是:萊納德上季還是個底角定點射手+底線空切襲籃手,近來卻儼然是個弱側45度運球突破手了,越來越像貝里內利。實際上,貝里內利(和迪奧)是馬刺本季新風格的代言人:能跑,能站定了傳,能投籃,還能擋人呢!

當然不是說,馬刺的進攻已經到了隨心所欲的地步,但因為有了這套射手拉開+強弱側擋切聯動體系,帕克和吉諾比利可以少接管接管,馬刺盡可以靠帕特里克-米爾斯和約瑟夫來打比賽了。
所以,馬刺現在離了巨星,也懂得打球了。

————————————————————————

甚至波波維奇,也一直在變。
2000年的波波維奇還很執拗。會訓球員,會抱著「別找歐洲後衛」的偏見。他相信老頭子,2007年馬刺奪冠時,陣中除了鄧肯、帕克和吉諾比利,剩下的是33歲的芬利、35歲的巴里、35歲的鮑文、30歲的埃爾森、31歲的奧博托和、36歲的霍里和31歲的沃恩。算是年輕的,也只有帕克、尤杜里和邦納——這一點,他和里弗斯是一樣的:「我們的體系太複雜了,小屁孩懂個啥!」

但現在,他寬和了。他肯用萊納德和格林這樣的毛頭小子,肯在季後賽讓約瑟夫進主力輪換,對斯普利特不離不棄。如果吉諾比利如今那些妖異投籃和傳球被2003年的他看見,非把吉諾比利全身的毛都拔乾淨了不行。如果帕克這般無休止的繞掩護跳投被2004年的他看見,非把帕克做成華夫餅不行。但現在,他允許了這一切。

實際上,波波維奇是個好老師,更加是個——這點不會有人提——偉大的學習者。他是布朗的弟子,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和鄧肯、吉諾比利與帕克,不是單向的師生關係,而是逐漸彼此影響的。回到2005年,他對吉諾比利有這麼段評價。

「他讓我相信,你可以做那些怪事、不可預知的事、偶爾脫線,但還是讓積極的事兒發生。無論他做什麼,他只想贏,他有喬丹那樣的天生競爭欲。」
("He"s made me believe that you can do the strange and unpredictable and be out of position once in a while yet still make something positive happen. Whatever he does, he does only to win, because he has the exact competitive nature of a Michael Jordan .")

————————————————————

只有一個東西,始終沒有變。

波波維奇的前任鮑勃-希爾寫過一本書,談到過他和波波維奇一起秉持的籃球哲學。大體上,馬刺建隊考量次序如下:

波波維奇和布福德,都主張把電視、廣播、酒精、藥物、評論家們踢一邊去。
他們重視紀律、義務、誠實的交流,然後追求寬容的態度、為團隊犧牲,獲得樂趣,彼此信任,到積極的態度產生良好的化學反應。
之後是維持化學反應、制訂行動計劃和目標,最後開始團隊合作。環環相扣,房屋要建於牢固的基礎上。
而選人和制定球隊輪換時,當然也要建立在此基礎上。
比如,張佳瑋球技一般,但勤勉肯跑有特長,性子還和順;豬八戒球技超群,但恃才傲物不愛跟隊友打混,馬刺就會選張佳瑋,不選豬八戒。
所以,比起巨星,馬刺更重視人。

小將軍艾弗里-約翰遜所以得球隊之寵,在於他的責任心和態度:在飛機上,他都會跑來和教練一起看錄象做比賽準備,並負責傳達;大衛-羅賓遜在職業生涯後期,擔任起了球隊發言者的作用:輕聲慢語的祈禱,儼然牧師做禮拜般的賽前開場白。馬刺需要這樣的人:上戰場為兵鏖戰,下戰場化身白魔法師,負責鼓舞、施法和補給。波波維奇以前很執拗,但越到近年,他選人的方式越寬泛:你得有競爭欲,而且融入團隊。2007年那支冠軍隊由平淡到絢爛的轉折點,就是2007年1月,波波維奇試圖讓吉諾比利重回替補,正想詞說服他呢,吉諾比利先說了:「怎麼才來找我?快讓我替補吧!」

所以,十七年來,馬刺一直在變,自上而下,每個細節,只有一點是不變的:他們招募肯學習、肯為了贏球改變自己的球員,捏合成為一個更好的團隊,在更融洽的團隊關係之下,打造攻防體系,只有這一點是從來沒有改變的,只有這一點是他們的第一考量。打好一場比賽是一個晚上的事,打好一個賽季是一整年的事,而保持十餘年,不斷學習、適應、默契與改變,對有些人來說太難,所以,馬刺這個團隊,也許只適合某一類人入駐。他們願意把生命投進這麼件事情里,領錢,打球,學習,和團隊一起旅行,訓練和比賽。
所以馬刺比賽里,最動人的部分是這樣的:暫停結束,他們一個挨一個或坐或站在技術台邊上,偶爾想起什麼似的,討論幾句。有時鄧肯和吉諾比利會擺開兩手,連比帶劃跟隊友們解釋,解釋完了,鄧肯拍拍隊友的頭。你就知道,下一回合,馬刺會打出一套很流暢的「擋、切、傳、投」套路,行雲流水。
2012年夏天,鄧肯說:
「我喜歡打籃球。我喜歡和隊友們在一起。我喜歡一起去客場旅行,一起訓練、贏球的生活。」
以前科爾和斯蒂芬-傑克遜都說:「一個MVP都這麼個性子,球隊氛圍能不好才怪。」


說到底,馬刺就是不斷尋找這麼一批人:他們願意在一個團隊里,為了贏球做出改變;他們喜歡在一起旅遊、學習、訓練和贏球勝過一切——然後把這夥人組織起來,十七年如一日的到處贏球。

大致如此。


第一部分廢話較多,可以直接拉到第二部分。
關於前面很多回答吐槽的「超一流」,戾氣略重。我稍微平和一點答你。
先明身份,非專業,看球不超過一年,馬刺球迷。
首先,關於「超級巨星」,「超一流球星」,如果你的定義止步於「無解」,比如無解的得分,無解的防守,無解的籃板助攻等等,那麼恐怕有些欠妥。一個球星能夠發揮多少水平,和他面對怎樣水平的防守是負相關的。(我就不想說阿爾德里奇和利拉德面對火箭和面對馬刺的不同表現了,太招搖╮(╯▽╰)╭)完全可以數值化,比如一個球星的能力值是90,而他面對的防守強度可以等量為80,那麼他就可以發揮10的能力效果。雖然粗糙但是直觀,比如眾多新秀,只有50的能力值,卻遭到了0的防守,那麼發揮50能力效果的他,能說虐90的球星五條街嗎?
實際問題的條件更複雜一些,但是必須承認,一個球星能力的發揮,和他面對何等級別的防守是直接相關的。所以說如果你要求一個球星無論面對什麼球隊,年年月月時時刻刻的發揮「超一流」水準,應該說是不合情理的。
那麼什麼叫超一流球星呢?
就我自己的理解,關鍵在於威懾力的強弱。
也就是說,我的能力值是90,那就是90,有本事你用90的強度防我防一場,不然你稍稍松一點,我就能打你個落花流水。於是即便是我不得分(暫時沒有得分),對手也不敢小看我,而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防守我這一端。蝸殼雖然鐵,你敢放他嗎?一隻球隊的防守值是有限的,當一個人分去了這隻球隊一多半的防守精力,那麼本隊的其他球員就好打很多。所以當一個人得了三十分四十分,你不能馬上說他就是超級巨星的發揮,也許他面對的是低水準防守呢?這就是「誰家過年不吃餃子」和「今天沒打好」的區別。
於是籃球就是這樣的遊戲,單說進攻端,粗糙而簡單的形容,我有三個球員,能力值分別是60,20,20,你有三個球員,防守值分別是33,33,33。一對一盯人,顯然你有兩個球員的防守值浪費了,而你的一個球員又要被我的巨星打爆。協防,我就可以用一個60牽制住你兩個33,放走一個20投空位。60可以不表現,但是球隊也會贏球。
那你能說60不是巨星嗎?
你問馬刺為什麼厲害?因為馬刺玩這個「牽制和解放」的遊戲玩的太溜了。
再說鄧肯。
如果你看馬刺的球看的時間夠長,你會發現鄧肯的打法有了天差地別的變化。以前的鄧肯是這樣的球員——我是99,只要我落位,沒有人能夠防住我。這或許就是你理解的超一流球星。而現在的鄧肯更多的是落在罰球線左右,各種擋拆掩護,給隊友創造錯位單打or擋拆後空位的機會。而且他還能卡板,偶爾中投,能居中傳球,更能在球隊打不開的時候單打。
所以現在的鄧肯是這樣一名球員——位置感超絕,拉空間的能力冠絕聯盟,擋拆大師,拆咱另說,擋是真心頂級,閱讀比賽的能力奇高,無球時能夠保持超強的威懾能力,跑位能手,戰術機器,當球隊需要他的時候,還能聊發少年狂,落到低位單打。可以說,雖然鄧肯現在數據是真的下滑了,體力也不足以支持他全場發揮出無解進攻的水準。可是他創造機會的能力沒有減弱,他的威脅力沒有減弱。只是球隊打得順,不需要他低位單打,那他就繼續跑位,擋拆,空切順下,上提吸引防守,為隊友創造機會。
他還是一個超一流的球星,只是他牛逼的地方,不太顯眼。
可以說,馬刺的角色球員們,幸有鄧肯,幸有禿子,幸有波波。他們創造出來這樣一個體系,使得馬刺的角色球員能夠躲開對方的防守,來盡情發揮自己的能力。
最後說一說現在的馬刺。
馬刺老嗎?
人人都說馬刺老了,咱實話實說,馬刺真不能說老。鄧肯和吉諾比利是真的老了,邦神也老了。帕克30歲出頭,正是當打之年。剩下的球員,除了迪奧,你再找個30歲以上的出來?
現在的馬刺,是拿著核心晃開對方主力,然後年輕的角色球員們殺人。

第二部分。
馬刺為什麼這麼多年一直牛逼?
鄧肯剛入聯盟和海軍上將打雙塔,99年冠軍菲爾那個老頭子一直絮叨咱先不提。03年波波抱死鄧肯大腿,四個人拉開鄧肯一個人單打,獃子各種神數據,那是真巔峰。05年帕禿二人好似雙鬼拍門,禿子的巔峰,現象級的分衛表現。07年虐了單核騎士。
之後呢?
馬刺為什麼這麼多年一直牛逼?那是因為你沒見過它失敗的樣子。07年之後的馬刺,橫掃,黑八,逆轉,被絕殺。馬刺不是一直都牛逼的,它經歷過風雨,經歷過痛苦,經歷過失敗。自08年以後馬刺一直在轉型。我們看到馬刺居然打轉換進攻了,馬刺居然組建三分大隊了,馬刺開始下快攻,開始攻守平衡,開始補進角色球員,開始頻繁高位擋拆開始瘋狂空切跑位。
你看見馬刺進了半決賽,分區決賽甚至總決賽,你說哦,馬刺怎麼一直這麼牛逼?你不知道馬刺其實經歷過很多很多痛苦,獃獃已經不能稱霸低位了,禿子已經不能撕碎對手防線了,我們甚至失去了鮑文而變得懼怕對方的外線怪物。去年打勇士,我看著庫里打紅了眼,庫里打紅了眼!三叔若在,豈叫豎子稱雄!
你們說馬刺穩定,是看到馬刺戰績穩定。你們沒看到,馬刺一直在變,一直在變,它為了這些變化付出了痛苦,也經歷了風雨。今年的馬刺,終於能說是轉型成功了,你們看一眼馬刺,驚嘆著呀它怎麼一直不老?其實它老了,它已經老過了。它忍著痛苦割去衰老的肌膚重新長出嫩芽,繼續站在這裡,和新人們叫板。
它也是新人,只是生著一張老臉罷了。
你問我馬刺這麼多年來為什麼一直牛逼?
沒有人能夠因為XXX,所以一直牛逼的。它是牛逼了兩年,然後變,再牛逼兩年,再變。
沒有什麼以不變應萬變。而是一直隨著時代,一直邁動著自己的腳步,不斷地變,終於沒有被淘汰,沒有出現斷層。
這或許就是我看馬刺,最大的欣慰。


最後廢一句話,你可能不是馬刺球迷,可是「馬剌隊」這種錯誤,實在是太嘲諷了。
啊,我可真是個腦殘粉喲。


一個視頻解決這個問題:
聖安東尼奧馬刺——The Beautiful Game_視頻在線觀看

借用冰上奇蹟裡面的教練Herb Brooks的話,
「speed,creativity and most of all, team chemistry. "


馬刺這麼多年保持強勢證明了一個道理:聯盟討厭馬刺是因為金錢關係,但只有沉下心來無視商業的誘惑才算是真正的籃球。


一個樂隊之所以經久不衰並成為經典,那是因為他們有一顆不屈的靈魂和為了藝術奉獻的精神
當然 以上都是純TX
正經的回答我非常贊同漲工資說的話:聖安東尼奧馬刺能贏球,是因為一直在為勝利作出改變。有球星時,他們圍繞球星制定戰術;沒球星時,他們想法子召集願意跑體系的球員制定戰術。然後,他們的每一個人,都在為勝利作著改變。
當每個人把集體當成家,並為之努力奮鬥,光是想想就覺得十分強大~
歡迎大家關注微信公眾號:馬刺spurs
愛馬刺,沒理由!


馬刺這樣的過氣明星+小角色的隊伍,放到90%的NBA教練手裡,都是一隻普通球隊,但是別忘了,她的教練是波波維奇,人送綽號諸葛維奇。記得有一年季後賽馬刺打湖人,那時阿泰斯特在湖人,教練是德安東尼,比賽還沒開始,阿泰斯特就發出話來「給波波維奇五個老太太都能贏球」——只是不知道這五個老太太裡面有沒有阿泰那個八九十歲高齡還搶銀行的外祖母。
NBA的大趨勢就是球星+球星+球星……有了球星,一切好辦。但是你看看,詹姆斯場均時間多少?杜蘭特場均時間多少?更別說步行者這樣的過分依賴主力的球隊了(個人認為步行者有段時間不行了,關鍵不是內訌,而是大當家都累了,身體疲憊導致心理疲憊),再看看馬刺,上場時間最長的29分鐘,但是有8個上場時間達到20分鐘或以上的球員,不太長的上場時間使大家都有充足的體力打出快速運轉的比賽。這就是教練的能力。但是這種球隊也有隱患,比如在比分膠著的時候,尤其是關鍵時刻,馬刺大多數時間還是要依靠整體,但如果對手有一兩個手風超順的球員,馬刺只能落敗,最典型的就是麥迪的35秒13分。這時候老天都要哭了,馬刺和波波維奇也沒招了


因為這一群懂籃球愛籃球打著團隊籃球的筒子們。。。


一個永遠23歲的鄧肯,一個永不挪窩不斷進化的波波維奇,想不穩定也難


你看見的巨星是拿著千萬年薪,代言接到手軟,是這樣的嗎?嗯,我只能說馬刺不是這樣的,吉諾比利不是巨星?巔峰活塞的鐵血防線,那可是鯊魚加科比加馬龍加佩頓都沒能跨過的防線,吉諾比利一人將其攪了個稀爛。帕克不算巨星?07年的騎士防守不錯,詹姆斯單打更是天下無對。但帕克僅憑一招擋拆中投就秒殺了騎士,拿了總決賽mvp。鄧肯幾乎鎖定了史上第一大前鋒的位置,就不用多提了。馬刺不是沒有明星,只是他們除了籃球,什麼都不做。他們全隊都喜歡籃球,為籃球成為一個整體,整體發揮的力量比單個人強的多,僅此而已。


簡言之:
1.馬刺有著最成功的總經理,確立了GDP組合為核心,GDP組合十幾年如一日,一直是馬刺的團隊核心,每年的小修小補,都不影響他們的磨合。任何一個到來的新人,都只能是GDP戰術的圍繞點。
2.出色的團隊,舉個例子,比如馬刺的投籃訓練師,是nba最著名的投籃訓練師,他只手把帕克的投籃命中率提高了一個檔次,馬刺的隊員對這位投籃訓練師非常尊敬,眾所周知,投籃是籃球運動最基礎,最純粹的得分手段,相對於扣籃,快攻等等得分手段,投籃是最容易保護自己,最不費體力,最簡單有效的得分手段。
3.波波維奇。波波維奇絕對是馬刺的大腦。這位馬刺功勛教練是聯盟公認的頂級教練,波波維奇強調戰術的執行,重視防守。「嚴謹治軍」是這位教練的標籤,他可以冒著大不韙,讓主力全部輪休,也可以直接把不聽話的前全明星(如昔日船長史蒂芬傑克遜)坐冷板凳以至於被球隊拋棄。他可以把昔日的角色球員重新開發出活力,也可以在主力受傷的時候,依靠戰術的執行,維持比賽的懸念。波波維奇的風格,直接決定了更衣室的氛圍,總之任何不服從與波波維奇和團隊的角色,直接可以滾蛋,不管能力再好。


答案那麼多,應該沒人能有耐心看到我這條了,就胡亂嗶嗶吧。


教練好,教練組好。這條必須第一。場上認真,場下包容,生活照顧,一起黑光頭17。
團隊好,帶頭大哥是個獃子,手下們都懶得造反奪權,一起黑光頭17。
認真積極。場上5個人人人都在跑或者是擋,從來沒聽說過籃球場上要計算跑動距離,馬刺是多異類才能有這種統計。
車輪戰。15人輪轉陣容吖。。。15人吖。。15。獃子再也不怕光頭17的T。哈哈哈哈,累死光頭17。
有禿子這樣的隊友。 這貨開心了呢,就教育大家怎麼刷失誤怎麼投三不沾。這貨不開心了呢,就教隊友怎麼跑戰術,刷助攻,玩絕殺。
其他的我也不知道了,估計就是天天一起看看片,練瑜伽,在訓練場跑跑戰術,練練投籃吧。有可能教練弄個空軍(也可能是海軍)軍訓項目什麼的吧。對了,還有一個被胖吊激活的巴西剔牙哥。
6.13補充
迪奧激活的還有萊納德的進攻。萊納德的進攻開了,馬刺需要的傳切空間就有了。作為目前公認的馬刺最具運動天賦的娃娃兵,卡哇伊的路還很長!
囤積的大量傻大個看起來都是未來卡哇伊的輔佐之人。
也許禿子明年退役之後就不再看球了。但是還是祝福未來的馬刺可以更好!


波波維奇不算超級巨星么〒_〒


因為老骨頭都用在刀刃上了。

斯波:詹姆斯單打三節,韋德客串,最後一節大家一起啪啪啪,
禪師:三角進攻打三節,最後一節喬丹,奧尼爾,科比有誰誰單打,
布帥:雙少單打,三哨帶領其他人喂球,有幾節打幾節,
波波:所有激活球員大家一起啪啪啪四節,加時賽老骨頭們輪流單打。


馬刺確實沒有你眼中的超一流球星,但是馬刺有一個超一流的教練,一個超一流的牛角位策應戰術,一堆超一流團隊球員。


一順兒的單技能型工兵,各司其職,成熟的體系。
順境看帕克,逆境看獃獃,絕境看馬努。
不需要XJBD的巨星,需要XJBD的時候一個米爾斯就夠了


借用我們球隊老師的話(不是評論馬刺現象):每個人的能量就像一桶油,有的人在桶上開了一個洞,這樣的人初期爆發兇猛但是後勁不足,有的人是在桶上開了一絲縫,滲油如絲,經久不絕。


03—07的GDP都是一流球星,鄧肯是超一流。
馬刺這麼牛,因為波波是教練,然後核心陣容GDP都沒有改變過,GDP的巔峰期又錯開,所以延續性比較長。
馬刺在鄧肯老了以後一直圍繞GDP改變打發,以馬努為核心的11~12年,以輕快為主,鄧肯也在那時候減重的,但是防守跟不上,所以有了被黑七黑八的例子。
交易傑弗森換來倫納德加上斯普利特的成長,馬刺戰略型球員GDP+角色球員行程了互補,可快可慢,可攻可守,加上馬刺的戰術本來就豐富,所以讓人防不勝防....
馬刺體系就是以GDP打法為核心輔以功能型球員,變化出很多種的陣容模式以應付不同的對手。
所以現在的馬刺,帕克配合馬刺體系應該算是超一流球星,鄧肯和吉諾比利是防守端和傳球端的超一流球星....他們是體系的基礎,所以如果他們發揮不好嗎,馬刺角色球員再厲害也不行....但是數據又體現不出來,只能用效率值體現。
就像鄧肯在場站,內線防守和馬刺的防守就會提升一個檔次,馬努在場上,替補的攻擊火力就會提升一個檔次一樣....光環的作用很大。


鄧肯不算超一流明星?


我感覺是心態,平靜如水的心態。石佛不必說,任你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帕克、吉諾比利也是如此,對比賽的專註高過一切,場外的一切都與他們沒有關係。而且可怕的是,他們帶動了所有的馬刺隊員,感覺每個人都很清楚,自己應該做什麼,什麼時候做。這點真得佩服波波,感覺中國男籃需要這樣的教練。


每個人都是主角,但是每個人不是超一流主


推薦閱讀:

新秀賽季擠掉聯盟第一人成為全明星首發,姚明當時的人氣什麼水平?
CCTV 5 的籃球解說員們哪些不好的習慣容易致人反感?
雄鹿,森林狼,76人三隊未來那隻球隊能稱霸聯盟?
巔峰納什在nba是怎樣的存在?
13年湖人F4為什麼失敗了?

TAG:NBA | 聖安東尼奧馬刺SanAntonioSpu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