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八十年代以來的中國文學被魔幻現實主義而不是其他流派所強烈影響?


中國作家其實在各個時期都受西方文學潮流的影響,但又都影響的不徹底,所以那些「XX主義」幾乎都是屬於西方的,中國頂多是一伙人一個派別。

八十年代的那批人也是一樣,受到各種西方文學潮流的衝撞,也在摸索、探尋自己的路子。不過確實有那麼一派人是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較大的,也確實是八十年代不可或缺的一派人,他們的派別聽起來跟「魔幻」「現實」毫無關係,而是叫做「尋根文學」。

「尋根文學」的產生當然離不開它的時代背景。經歷了思想解放運動和文革的洗刷,中國文學有了很深的斷層,而八十年代正是人們逐漸走出歷史的陰影,開始重新審視民族文化、探討文化去路的時候。另外,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許多西方的思想與技術一併進入中國人的視野,魔幻現實主義在當時的拉美已經成熟發展,也由此漫及至世界各地,包括我們的中國。

「尋根文學」的作者們,包括阿城、韓少功、鄭義、賈平凹、王安憶、莫言等,在八十年代中期開始思考究竟該傳承本國文化還是吸收西方思想。該怎麼傳承?又該怎麼吸收?他們想要中國文學登上世界的舞台,同時他們也深知,一味的模仿永遠比不上獨創,他們意識到,要想真正讓中國文學進步,必須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挖掘出新的生命力。於是,他們試圖用現代的目光看待傳統,重新闡釋傳統文化,尋找激發生命能量的源泉,並對當代社會生活中所存在的醜陋的文化因素進行批判。「尋根」不是回歸傳統,而是反思傳統,是對文學根源的挖掘再造。

想說清楚「尋根文學」與「魔幻現實主義」的關係,就得搞清楚「魔幻現實主義」到底是個什麼主義。「魔幻現實主義」 的興起源於拉丁美洲人民對於民族崛起的期望和呼喊。拉丁美洲曾長期處於西班牙、葡萄牙殖民統治之下,飽受剝削和掠奪。雖然20世紀以來多數拉丁美洲國家都獲得了獨立,但依然動蕩不安。獨立運動浪潮推動了人民的覺醒,拉美地區很多作家也試圖用作品表達心聲。這些作品往往運用魔幻、荒誕的手法 ,將想像與現實錯綜交叉在一起,揭露社會弊端,表現具有鮮明而濃厚的拉丁美洲特色的現實生活。說到根本上,「魔幻現實主義」就是魔幻+現實,但要注意的是,其創作原則是「用魔幻的手法表現現實而不失其真實」。因此,「真實」才是一切的立足點,而並非「魔幻」。

之所以說「尋根文學」 是受了「魔幻現實主義」 的影響(而不是其他流派),就是因為它們的發展都源自人民的覺醒,而目標都是反思、重建民族文化。魔幻現實主義的作品裡,有著大量絢爛璀璨的民族文化的描寫,同樣,也有著大量對現實的抨擊。中國的民族文化不也是同樣的絢爛璀璨?現實又何曾比其明朗?八十年代的作家在這些外國作品中看到了中國文學的希望,「魔幻」和「現實」的交融是他們眼中通往未來的鑰匙和門。當然,他們並非對「魔幻現實主義」照搬全收,而是在手法上有所借鑒,比如對現實事物的誇張和變形、荒誕離奇的情節、幻想與真實之交錯,等等等等。

P.S 這些尋根派們的作品,我讀過的很少,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還望指正:)


有人問馬爾克斯對布爾加科夫的評價——這是個常見的圈套,其實是問「你有沒有受《大師和瑪格麗特》的影響」,馬爾克斯的大概回答好像是,寫《百年孤獨》之前沒讀過,但《大師和瑪格麗特》確實精妙絕倫,這個圈套沒有意義,馬爾克斯和布爾加科夫如此不同。
1、關於「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作家的影響的題目,因受人矚目,也因為好做,國內甚多,九十年代,隨便一家新華書店都能買到一摞子研究成果和研究對象。現在也不難找。
2、「魔幻現實主義」出了拉丁美洲,就該用這個詞了,這個詞語重的是「現實」,拉丁美洲的現實。馬爾克斯到處宣傳《佩德羅巴拉莫》對自己的震撼,並以此為榮,只有生活在拉丁美洲的作家才可以以這種方式影響他。爆炸一代之後的拉美小說家,經歷、主張、擅長、高度和體量各異,但許多都能站在這個詞下,不是結盟,是因為共同的現實。就算完全用紀實來寫拉丁美洲,也是如此。
3、不同的語言,只要生命演化能獲得縱深,就有自己的神奇和現實,有自己的神靈和鬼怪,說拉什迪是印度的魔幻現實主義,奧科瑞是非洲的魔幻現實主義,說莫言是中國的魔幻現實主義,都是大驚小怪。
4、中國八十年代以後,老作家像重病患者一樣恢復機能,那麼多當年揮毫雲煙的人物,真的不會寫了(接上面幾個回答:並不是只剩下一個汪曾祺,只是汪和善)。年青人一邊翻著《新華字典》一邊嘗試文學創作,貪婪地打聽外面的消息。「魔幻現實主義」是最容易為他們理解(誤解)的,也是最容易為讀者理解(誤解)的。何況,大家都沒受到合格的科學訓練,真是相得益彰。那一代小說家很難作,手裡練個大體成熟的語言都沒有,何況技巧,何況流派,何況題材,但也有所得,就是出名容易,找對象容易,多爛的作家,都能交個縣委書記朋友。那時候對外國文學的理解,就像對咖啡的理解:做壺開水沏,得加一勺子伴侶。讀者一看:還托著個盤子,太牛逼了。
5、當時,只要能翻譯過來的新寫法,都有中國小說家在移植和嘗試,只是相對沒有更大的知名度。可惜貢獻最大的翻譯者卻所得最少。現在回想,一群上海文學青年,亦步亦趨地模擬新小說派,而不是炒股票,挺感人的。
6、八十年代的文學沒有被魔幻現實主義強烈影響過,它只是強烈飢餓過,強烈衝動過。八十年代過去快三十年了,過去算啦。


80年代以來的文學太過寬泛,我暫且給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80年代初至85年之間,第二個階段為85年到90年代初之間,第三個階段為90年代至今。分好了,咱們就來看看這不同的階段,文學發展上的不同變化吧。


第一個階段,姑且稱之為「文學解凍」時期吧,經過「自我封閉」時期之後,作家們再次開眼看世界。一方面,50、60年代的被壓抑的老作家們紛紛復出和回歸,比如汪曾祺、王蒙、張賢亮等,另一方面,知青文學也是重要組成部分,韓少功、阿城等進入創作的活躍期。整體來說,這一時期主要還是「現實主義」的,小說方面反思文學、傷痕文學盛行,詩歌方面「朦朧派」發展迅速。


第二個階段,經歷了「思想解放」之後,一個重要的母題——「尋根」出現了。一方面,產生了跟「現實主義」的反思、傷痕文學不一致的「尋根文學」;另一方面,西方20世紀現代派文學影響滲透力逐漸擴大,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未來主義、意識流、超現實主義、存在主義、新小說、垮掉的一代、荒誕派戲劇、黑色幽默、魔幻現實主義等,影響了不少青年一代的作家。他們試圖從傳統文化心理出發,進一步推動「反思」的深入,重新挖掘民族的文化精神,以此作為文學創作的根基,其中卡夫卡、海明威、馬爾克斯這幾個人的影響力最大。在小說創作上,出現「先鋒派文學」,受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比較大,比如莫言、蘇童、余華、格非等,都承認受過馬爾克斯的影響(後期都先後擺脫了魔幻現實主義)。當然,這跟魔幻現實主義跟中國的「親緣性」有關,以及植根傳統、重建民族精神的藝術追求有關(好像有人稱之為「復古」,但由於國學已失,所以便從表面上去學傳統文化)。至於題主的提問,大概也基於這個概念,畢竟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的這幾個人名氣比較大。詩歌上的話,為我們這一代所熟悉的詩人,比如海子、西川等。整體來說,跟前一輩老作家相比,85之後的青年作家在創作上更加註重個體,以及對個體命運的思索加強。如果說單純是因為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那肯定是不對的。


第三個階段,也就是90年代至今這段時間的文學了。這個時期,整體來說延續著第二階段對個體的思索(從創作面來說,也可以說是對先前實驗、先鋒的「斷裂」),並且更加多元化。但是受市場經濟、世界文化的影響程度也在加深,精英寫作(也可稱之為「純文學」)逐漸被邊緣化,通俗文學勃發出強有力的生命力。個人感覺,這個階段的小說、詩歌、戲劇等,都呈多元化發展,無所謂哪個流派影響更大,硬要說的話,個體化寫作在延續,都市小說興起,歷史小說有了新發展,人的主題得到強化。


事實上,到了第三階段後,魔幻現實主義影響已經很少,作家所接受的東西也更多元化,加之經濟發展的影響,嚴肅文學一定程度上受到衝擊。對於今後文學的發展,我無法把握,但我認為,今後的寫作方向將會更多地關注人在社會上的狀態,至於鄉土、都市、歷史等小說分類概念會漸漸淡弱,取而代之的則會是一種更具概括性的詞語吧。


並不是魔幻現實主義對中國當代文學影響大,而是中國當代文學選擇了魔幻現實主義。

90年代前後,湧入中國的思潮甚多,相應的文學流派也極多,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其實應該算是主流,誕生出的作家也形形色色,比如劉索拉,早期余華,甚至有馬原這種在敘事實驗的道路上踐行甚遠的奇人。
在當時他們都引起了很大關注,而且都跟後來的魔幻現實主義沾不上什麼邊。
然而「影響不小」,僅限於小圈子。讀者和普通大眾並不買賬,什麼現代派後現代派都是知識階層的事兒,老百姓接受有門檻。

那麼為什麼魔幻現實主義成功了?而且是南美的?布爾加科夫《大師與瑪格麗特》,就沖著蘇俄文學和中國文學千絲萬縷的聯繫,怎麼這一脈就沒火起來?我以為:
其一,後者講宗教、城市,政治諷喻,都不是中國小說傳統偏愛的。而拉美,則講土地祖先和傳承,這與中國傳統農業文明的記憶不謀而合,也和大批鄉土出身的作家的寫作領域不謀而合。
其二,拉美開發史和殖民史,歷史進程與中國相似,因此也有很好的示範意義
事實上,拉美魔幻現實主義與中國作家的寫作經驗和中國小說的文學傳統是如此契合,以至於一被引入馬上就被作家們消化吸收運用自如,甚至都沒有留下一些明顯的模仿階段的作品,一出手作品的完成度就已經很高。

所以,並不存在魔幻現實主義在中國風頭更盛的問題,這是中國自己的選擇。

手機瞎碼,錯字請諒。


這個問題提的不是很對,中國八十年代只受魔幻現實主義影響是不成立的。

八十年代文革結束,國門洞開,國民思想饑渴,國外大量文藝作品湧入,薩特的存在主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等亂七八糟的學說都撞擊著人們的神經,街頭巷尾的文藝青年不單單只拿魔幻現實主義吹牛逼。舉個電影里的例子,米家山的《頑主》裡面有一段,馬曉晴跟葛優吃飯的時候,都一本正經的討論弗洛伊德,說什麼兒子在潛意識裡總是希望和自己媽結婚。

八十年代是49年壓制之後大反彈的時代。因為大家如饑似渴的接受各種思潮,才使八十年代出現了短暫的百花齊放,文學繪畫詩歌各種牛逼。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只是其一,甚至都不是最受大家熱衷的。我反倒覺得是在新千年後,此書(百年孤獨,霍亂時期的愛情)才大熱起來,不是因為魔幻現實主義的內容風格,而是這個作家很會起書名。

最後說一句,以上流派的書,我一本都沒看完過。


謝 @杜若邀 看了一眼其它回答,覺得都不準確。

中國當代文學在先鋒文學之前大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十七年文學、傷痕文學、尋根文學與先鋒文學。

事實上,無論是傷痕文學還是尋根文學與先鋒文學,初始的動機都是對於過去的反抗(政治因素的高壓)。而在抨擊完過去的高壓之後,更多的人陷入了一種茫然,甚至是自卑當中:在文學理論蓬勃發展的20世紀,中國陷入了紛繁的政治鬥爭當中。與此同時,新銳的作家並沒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從而顯出了對於自己的不自信,並能感覺到中國與整個世界的失語。正在眾多作家處於這種迷茫的狀態的時候,《百年孤獨》被翻譯到了中國。正如陳村所說的:「應當感謝加西亞·馬爾克斯,感謝《百年孤獨》的譯者與出版者,正是這部小說,打消了我們在文化上隱現的自卑。」一方面,它足夠新,且作者同為邊緣文化的書寫者。另一方面,通過先鋒文學,民族文學有了通向世界的一個通道:民族與世界不再二元對立,狹隘的民族性被消解並與世界相融合。正如1985年底對於記者的提問有人這樣回答:「如果說1985年的中國文壇有什麼大事的話,那就是出現了莫言。」


其他流派、風格的影響也不小的。

由於吻哥十年包括十七年文學(1949-1966)都是實際封閉的,除了所謂的射穢主義鮮屎主義之外,其他幾乎一棍子打死,所以到了八十年代文學這塊睜開眼睛看世界,那是好幾個世紀的精神財富一股腦的湧進來,各種文學思潮嘩一下全堆到面前。記得《頑主》里那場時裝秀么,其實無論文壇的狀況還是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態,都跟那種狀態有點接近。所以,並不只是魔幻現實主義取得較大影響,像意識流、元敘事等等手法影響都不小的,現代派和後現代的寫作方式幾乎同時湧入中國,新感覺派等現代派寫作的先驅再度「被發現」,八十年代文壇雖然水平並不很高,但熱熱鬧鬧很有生氣。

下面再回到主題,為什麼給題主感覺是八十年代影響最強烈的是魔幻現實主義呢?一方面,被其所影響的作者名頭很大,比如莫言,比如韓少功,前者更是因為剛拿諾貝爾而備受矚目。另一方面,我覺得這是跟八十年代文學創作一個重要母題分不開,那就是:尋根。

這個「尋根」至少包含幾重含義:
1、從字面意義上,是創作者對自身成長的地域文化的追索。
2、從文學的廣泛含義上,是在吻哥「破四舊」之後的反撥,對民族文化傳統的回溯和積極探索。
3、從現代化的進程來看,是對西化的反撥,甚至是以「陌生化」的態度重新看待傳統。

但這裡即便有對「傳統」的追尋,但由於主要創作者都經歷過吻哥,這一段無可避免地在他們身上打下烙印。且從知識功底來看,這些人身上傳統知識精英所掌握的所謂「國學」的功底,都不太靠譜,所以決定了他們是以一種現代的姿態,而非保守主義和傳統精英主義恢復國學的態度來「尋根」。這個尋文化的根,更多是文化人類學、民俗學上的根,而非對中國古典文學、古典哲學的復辟。

結合前面提到的創作主體狀態、社會狀態和寫作對象,再來看看彼時盛行的幾種文學思潮,似乎魔幻現實主義是最適合於這個「尋根」母題的闡發。

為什麼?

我的觀點:和意識流等等文人氣十足的風格比,你不覺得魔幻現實主義更「接地氣」么?把《百年孤獨》和《到燈塔去》放一起,不說看「懂」,能讀下去把書讀完的肯定是前者比後者多你信不信?

表達內容上尋根尋出來的光怪陸離本就和魔幻現實主義有所投合,表現渠道上魔幻現實主義的路徑又比較寬,門檻也不甚高,所以就有不少創作者選擇了魔幻現實主義,並且這些作品出來之後也傳播較廣。


拍腦袋扯幾條:
1.跟風,那時候國際上魔幻現實主義比較火,也得了獎
2.80年代是嶄新的時期,束縛一部分被打開,文學一下被擺到檯面獲得大關注和大「發展」,創作者們急於尋找更為絢麗的,明顯與之前有別的,更個性化的,更明快而非更晦暗的風格和文字作為工具,那麼魔幻現實主義很符合上述這幾點
3.在描繪傳統漸漸消融,新生事物開始產生,時代被割裂,變革動蕩叢生的年代時,魔幻現實主義有其天生優勢,具體一點說,描繪古老土地上的時代變遷時,魔幻現實主義效果非常贊
4.儘管有的束縛已經解開,但是之前十幾年餘威猶在,有些話真的不敢說,沒法完全「現實」起來,還是魔幻一些保險

ps.既不了解世界文學史也不了解中國文學史,中國的當代文學作品都沒看過兩本,純屬瞎想瞎說,很可能驢唇不對馬嘴


簡單說,現代中國文學接受西方文學的影響是分期的,而且是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短短几十年里,接受了西方很長時間的各個流派的文學的影響,包括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等。

但是,42年後,現代主義在大陸就較為難覓蹤跡了。其實不光現代主義,其它主義流派也一樣,此時大概僅有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吧。。。

八十年代後,先前沒被接受完全被壓抑的現代主義作品深受歡迎,與人們長時間的壓抑有關,也與現代主義本身的特點有關。所謂魔幻現實主義其實並不是傳統的現實主義,而是非常具有現代色彩印記的一派文學。

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是作品的譯介,當時出版的外國現代派文學叢書對現在文壇活躍的作家有著很大影響。


作為一個有上進心的差生,一個長期優秀的學生和一個曾經也是差生的尖子,你肯定更想向後者討教。


因為現實主義是不能寫的,所以只能「魔幻」現實主義。


期末考試的最後一道大題 寫了滿滿兩頁 論述西方現代思潮對中國新時期文學的影響 其實不止是魔幻現實主義 還有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 新歷史主義 女性主義等西方現代思潮 而受魔幻現實主義所影響的文學流派 也不止尋根文學 還有先鋒派小說 先鋒派小說中的代表人物之一馬原 其寫作方法有 馬原敘事圈套 之描述 詳細答案如下

西方現代思潮對中國新時期文學的影響

①現代主義:先鋒的舞蹈

中國現代派小說,在新時期經歷了一下三個發展階段:

A.「偽現代派」時期。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受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出現過「新感覺派小說」和「現代派詩歌」受弗洛伊德心理學的影響,更重於心理分析,或者用朦朧的意象和含蓄的語言來暗示、表現感覺和情調。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當代文學的影響,最早在詩歌界顯現。顧城、北島、舒婷等人的「朦朧詩」,形成可一股強大的文學潮流,「朦朧詩」雖然不能算作現代主義文學,但是,它的懷疑精神、諸多創作手法、荒誕意識。在小說界中,王蒙在創作中有意識的突破傳統小說的寫法,吸收、借鑒西方現代主義小說的一些表現手法,創作了《夜的眼》《春之聲》《蝴蝶》明顯受到了西方現代主義思潮,尤其是「意識流」的影響。茹志鵑的《剪輯錯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誰》《蝸居》,張潔的《愛,是不能忘記的》都有意無意的借鑒了現代主義小說的寫作技藝。所謂「現代主義」只是運用了象徵、變形、意識流等現代主義藝術手法和技巧,其作品整體上仍是充滿社會責任感和批判精神的「社會寫實文學」,其目的是為了表達作家對各種社會問題的認知與意見,即對主觀意識的描寫視為客觀反映客觀現實服務的,其作品的主題是對社會現實問題的憂慮,而不是西方現代派所變現的對「個體生命」的憂慮,因此他們的創作事實上仍舊是傳統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的延續,稱其為「偽現代派」這一時期的創作,為後來作家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經驗,他們的作品是80年代中國文學在西方現代主義思潮的影響下的最初的成果。


B.先鋒小說的繁榮期。80年代中後期的先鋒小說作家們在敘事革命、語言實驗與生存探索這三個層次進行了深層次的探索,和傳統的現實主義作家相比,先鋒作家力圖追求一種「現代性語言效果」可以追求情節的淡化和荒誕,追求「有意味的形式」將敘述角度、語法修辭的獨特作為創作的最大目標。這些特點,是「先鋒小說」得以區別與傳統現實主義而繁榮一時的最大特徵。最早引發「井噴」的是劉索拉的《你別無選擇》和徐星的《無主題變奏》。馬原,洪峰,格非,殘雪,余華,孫甘露,莫言,蘇童等開始了先鋒文學之舞。馬原《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是敘事革命的代表人物。孫甘露的《信使之函》《訪問夢境》在語言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探索。

C.沉寂期。90年代初,由於先鋒作家們的作品過於強調形式而忽略內容,在讀者中逐漸失去市場,先鋒作家們因此紛紛降低了探索的力度,作品的敘述風格採取了一種更能為讀者接受的方式,有的轉型到小說的其他領域,但也有一批作家「堅守先鋒估計的陣地」。如韓東,海南,朱文。先鋒小說打破了傳統寫實模式和主流意識形態的壟斷地位,終結了一個被政治權威控制的小說時代,中國的小說創作,從此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另外先鋒作家們所取得的探索成功,如時空錯位、零度情感敘述、敘事的圈套等等也被90年代作家們運用著,中國的文學呈現出更為豐富多彩的景象。

②存在主義:存在的探險

存在主義思潮是80年代湧入中國的各種西方哲學思潮中創博最廣,影響最大的思潮之一。剛從文革走出來的人們的對過去進行反思、現實充滿懷疑、對未來感到迷茫。存在主義成為關注的社會思潮。存在主義哲學強調的是人的自由選擇與自由承擔責任,薩特認為人生的意義只有在個體的自由選擇中才得以實現,海德格爾認為存在的意義就在於人的籌劃性。對人的生存境遇的關注和人生的意義的追問時新時期以來小說創作的一次重要的命題。80年代到90年代中國各流派的小說創作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存在主義的影響。存在主義思潮作用於當代文學最集中表現在「反思文學」、1985年前後的「先鋒小說」和「新寫實小說」

③魔幻現實主義:尋根之旅

A.1982年魔幻現實主義作家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獲得諾貝爾獎,這一事件激發了中國作家對魔幻現實主義的興趣,拉美作家的成功使他們更加堅信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文學理念。


B.魔幻現實主義是中國作家以前所未有的熱情關注自身的文化傳統,並開始注重中國人自己的思維角度,文化品位和精神意向。如張承志的《黑駿馬》,禮讚了那些積極入世、憂患天下的儒化人生。


C.魔幻現實主義為中國的作家提供了豐富的寫作經驗和寫作技巧,在其影響下,中國文學由「寫什麼」轉向「怎麼寫」。如陳忠實的《白鹿原》,荒誕離奇的開篇就深受《百年孤獨》的影響。


D.在魔幻現實主義的影響下,中國作家開始有意識的審視人與文化的關係,在其影響下,尋根文學作品對「人」的表現上有了很大的變化,他只是眾多生命形式的具體表現,尋根文學作家們企圖通過對歷史文化的重新梳理和構建,重振民族精神和性格,讓中國文學走向世界。

④ 後現代主義:解構的狂歡

A.後現代主義對中國先鋒小說產生了非常強烈的影響,第一,中國先鋒小說有著十分明顯的結構傳統小說觀念的傾向。第二,中國先鋒小說體現出十分明顯的「後現在自我」特性。第三,在中國先鋒小說存在強烈的反主流話語的傾向。

B.後現代主義思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寫實小說家們的創作,使新寫實主義出現零散化、平面化等特徵。劉震雲的《單位》。


C.後現代主義思潮對中國流行文學的影響在王朔的作品的得到了最為明顯的體現。王朔形象,頑主形象。



⑤新歷史小說:歷史的重構

是20世紀70年代在英美文化界和文學界逐漸形成,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個重要的文化詩學流派,是一種不同於舊歷史主義和形式主義批評的「新」的文學批評方法。在80年代末進入中國,1993年達到高潮,有的批評家認為新時期的新歷史小說,是新歷史主義直接作用的結果:也有的批評家認為是間接作用的結果。但西方和中國在歷史和文學理念上有著驚人的一致性。如《豐乳肥臀》在歷史的敘事上,將20世紀中國所發生的左右重大歷史事件,通過拼貼法、並置法匯聚在一起。

6.女性主義:個人化寫作

A.女性主義的發展在西方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西方女性主義運動始於19世紀,以追求婦女社會權利為目標,這場運動在20世紀初以西方社會關注婦女財產權,選舉權等法案的通過而勝利告終;第二階段是從20世紀60,70年代至今,這一階段女性運動的特徵是對於男權中心主義的批判和女性意識的覺醒。


B.西方女性主義思潮是在新時期以後傳入中國的。在西方第二階段女性主義運動興盛的60,70年代,中國大陸正值對外封閉的文革時期,因此基本上一無所知。80年代初,一些翻譯家開始將女性主義思潮以翻譯的方式介紹進中國。


C.80年代末,隨著女性主義翻譯作品增多,國內對女性主義的研究也逐步從評論走嚮應用。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女性主義介紹與研究也在這一年行成一個前所未有的熱潮。


D.新時期女性作家的寫作,一直是中國文壇的一道炫麗的風景,比如舒婷的朦朧詩《致橡樹》,王安憶的「三戀」《小城之戀》《荒山之戀》《錦繡谷之戀》。


E.行成了我國作品的特徵:女性作家普遍以「私人寫作」作為他們的文學策略;創造一種前所未有的「自戀主義文化」;在小說語言探索上,這批女性作家以其充滿女性意識的作品,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因為寫現實主義,寫出來的就是魔幻。


從開放以後最開始是傷痕文學的時代,基本上是以回憶過去來照亮未來,到了80年到某90年代初,各種風格開始百花齊放,之後又是一個反思期,到現在。

至於你的說的魔幻現實主義,不是主流。

但是,我能理解你的意思,你可以參考魔化現實主義起源的拉美地區的近代史和現代史,再參考中國,你會發現魔幻現實主義的土壤:無常。

無常是我自己想出來的的詞,所謂天行有常,大部分國家發生的大事件都是符合邏輯,至少是感覺比較正常的,比如德國法國那種,有過風雨但是每一步都是有前面的腳印套著走來的。而拉美的歷史則讓人唏噓不已,從土著的「黃金時代」,再到早期的資源型殖民國家,再到獨立,軍政府,和平時期,他們經歷了不止一次的大起大落,超乎常人理解的速度的崛起和衰落就在一個百年之內發生了好幾次,這種巨大的落差和對比,會讓人對現實世界那些邏輯被顛覆。所以才形成了魔幻與現實的結合,你可以看到魔幻現實主義的核心就是細節越魔幻,感受越現實,文字越魔幻,主題越現實。

在莫言和余華的書里你可以看到這種「無常」,在張藝謀,陳凱歌,姜文的電影里你也能看到這種無常,這是90年代左右的那個巨變期里人們對變化無法承受的體現。也是一個時代的印記。

就想前面的那位答主 @遙見 所說,因為中國的現實比小說更魔幻。

所以。就算沒有魔幻現實主義,我們也會找到一個自己的方式去緩解巨變帶來的衝擊。魔幻現實主義的存在並不一定是強烈的影響,而是我們的文學家強烈的感受到了魔幻般的現實世界。


魔幻現實主義的好處就像名字一樣,在魔幻中反映現實。有許多的含沙射影但隱藏較深,適合中國國情。你要是寫雜文寫得太酣暢容易被帶走。


生存環境直接影響到了中國人對魔幻現實主義的接受。想一想吧,當年城裡人結婚也不過追求』三轉一響』,什麼是三轉一響?縫紉機,手錶,自行車外加收音機!更別說農村。其他的文學其描寫的世界是不是離我們更遠呢?想一想百年孤獨里描述的拖著磁鐵吸東西的場面是不是很親切?八十年代幾乎家家都會把廢銅爛鐵包括牙膏皮收集起來拿去賣錢呢!僅舉此一例……希望題主審之。見笑


什麼魔幻現實主義,明明是紀實文學,既不主義,也不魔幻,只有現實,中國堪稱世界上最大的現實題材素材庫


因為現在的中國社會就是魔幻現實主義的


大概是逃避現實吧,形勢比人強,無可奈何,所以魔幻,所以穿越…


時代在進步


推薦閱讀:

儒林外史中嚴監生扶正小妾,為何還需妻王氏的兩個兄弟同意?其中涉及哪些當時的風俗人情?
中國古典文學成就最高的應該是哪一種文體?
中國文學史上是否有佔據重要地位的、用中文寫作的外國作家?
陳忠實不幸病逝了,他在文學史上的歷史定位如何?
怎麼評價 《1988 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

TAG:外國文學 | 中國文學 | 西方文學 | 魔幻現實主義 | 文學流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