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一個好職業嗎?什麼樣算是好職業?

剛開始在醫院的學習,緊張的醫患關係,還有就業,選科室,找其他出路等等問題。
昨天去安貞醫院找以前的同學玩,她們宿舍六個09級學姐,北京本地人全都留安貞醫院工作或者是找了其他醫院,外地的學姐要麼讀研要麼回家鄉,第一次感受到隱隱的地域歧視。選科室還有性別的區別。
而且現在的醫生越來越不受尊重,遠不是我當時躊躇滿志想像的模樣。
見習課的時候有的老師沒上完課就因為有手術而匆匆走掉了,非常忙碌。
那,現在醫生是一個好職業嗎?怎樣的職業特點算是好職業呢?

PS.題主並不是一個充滿抱怨自身能力非常不行的人,不算學神起碼每年都有獎學金可拿。我原本是覺得醫生這個職業非常受人尊重,非常值得我們去付出,在學校學習的時候對醫院的生活非常期待,我覺得醫生這個職業是可以憑自己的能力獲得尊重的獲得自己想過的生活的。
只是想問問大家覺得醫生這個職業到底是怎樣的?什麼算是好的職業呢?不是因為不能留北京而抱怨,我覺得自己並不是沒有能力奮鬥的那種loser,有些答主把人想的太壞了。


優點:
1、穩定,職業生涯發展路線清晰
掌管生老病死,再極端的情況,哪怕是戰亂,災難,都不用考慮活不下去的問題。
省去了企業常常面對的中層危機、40歲危機。
2、職業生涯時間長
碼農們可能40-50歲就有些力有不逮,企業55歲基本開始退居二線,公務員(省部級及以上不談)60歲必退,醫生你干到90歲都行,還越老越值錢。
3、技術型行業,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總體上來說,屬於你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而不是
別人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別人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4、成熟後(一般副高開始)收入高,當地中產生活保底。
不解釋
5、社會資源廣,接觸面大,社會地位高。
6、成就感強。
7、家人看病方便。

缺點:
1、前期投入極大,門檻在所有職業裡面最高之一,投入產出比極低。
網上絕大多數醫學生及年輕醫生都處於這個階段,所以基本一邊倒的抱怨。
2、工作強度大、壓力大,風險高。
時間其實不算特別長(尤其內科及輔助科室),現在沒多少職業不加班了,強度(尤其外科)、壓力(尤其科研壓力)和風險是真大。
3、沒時間顧及家庭,夫妻關係及與孩子關係容易悲劇。
4、當前醫患關係較差。
但是請相信,被砍的也是極少數。
5、基本不用考慮一夜暴富、大富大貴這種事情

綜上,醫生這個職業就是一個大後期。
當別人早早到6開始靠各種炫酷技能刷錢殺人的時候,你要做的就是一個人默默地farm,一刀一刀地慢慢積攢,提升自己。
靠著家人給你的支持苦苦熬過最艱難的前中期。偶爾還要提防著患者的無情gank。
當你成型之後,局勢就會慢慢逆轉,最終,沒有幾個人能是你的對手。

所以,醫學適合中產階級及以上的孩子來學習(發達國家基本如此),想要靠儘快脫貧或者一步登天的同志們,IT、金融、銷售、創業做生意是你最好的選擇。

醫生沒你選專業時想像的那麼好,但也絕對沒有網上說的那麼壞。

PS:鄭重聲明:只打dota,不玩lol。

謝絕一切轉載


好不容易看到一個我能回答的,不請自答。
我是上海西南某高校醫學院的一名在讀博士,專業方向是超聲,目前一半時間在上臨床,四分之一在做科研,還有四分之一在幫導師和科室處理一些文書相關事宜。現在我來就我的角度分析一下醫生是不是一個好職業。因為專業關係,可能有所偏倚。
首先,我們來討論一下好職業的標準是什麼。我的標準是:首先,我自己喜歡,其次,不僅喜歡,而且有鑽研下去的耐心,再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獲得提升(內在和外在),最後,少不了,穩定的收入。
我是從小家裡人也希望我能學醫,因為家裡有個醫生,大家都比較有安全感,我從小也是個奇葩,對布娃娃不感興趣,就對人體結構感興趣,尤其是解剖(新華字典里「臟」的那一頁有一副器官圖,那一頁是我的最愛,沒事就看,所以從識字開始就熟知內臟器官的大致分布)。就這樣我高中畢業幾乎沒有任何過多的考慮,就直接選擇了學醫,彷彿這就是我的歸屬。後來進了醫學院也覺得蠻激動的,畢竟是實現了自己和家庭的夢想。後來,進了醫學院按部就班學習,每一學期都很多門科,倒也不覺得特別辛苦,因為周圍的同學也都學習很認真,沒有特別多玩樂方面的誘惑,所以也就一直比較安分,在這裡我不贊同某些醫學生吐槽科目多考試多永遠在高三,我認為任何一行,只要你想做到最好,都要不停的,廣泛的並且深入的學習,而醫生這個行業,因為服務的是人的健康,所以一入行就被定性為必須學精學好,所以從開始就嚴格要求,這沒有問題,這裡向廣大嚴格要求自己的醫學生醫生們致敬!現在進了臨床,也涉足科研,但從做事本身來看,依然很有興趣,社會分工不同,我們努力工作,多學知識,多積累經驗,也許可以更快、更敏銳的發現疾病,並在早期給疾病一個大致的定性,是良性還是惡性,是良性要多久觀察一次,是惡性的話侵襲程度目前如何,需不需要馬上處理,每當我們幫患者出一份報告,告訴他們檢查結果如何,回答完患者的問題,患者表示感謝後,我們都會非常高興,每當有惡性疾病發現時,我的導師總是第一時間幫他們聯繫相關比較有經驗的外科或者內科醫生,讓患者過去看,省的再找不對口的醫生,浪費了精力和金錢。所以,我們和絕大多數患者的關係都非常和諧,每當我們能幫患者處理一些問題的時候,內心都會非常滿足,那種感覺是來自內心的自我價值的實現,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有用的人,被人尊敬的人。但是,偶爾,患者也會來因為排隊次序,看病時間長短以及檢查費用的問題和我們發生爭執,有一次一個重病號來了,他的管床醫生很急,幫他插隊,被患者看到,然後患者不理解,在門口錘門,我去開門,差點就打了我(我只是一個剛剛一米六,體重不到90斤的妹子啊!)嚇得我不敢再出去。但這在我們科,只是偶然事件,整個科室一天大概一次兩次吧。只要不動手,我們就覺得還可以應付的。通常好好解釋是可以的。
說到提升,有點傷感。職稱和職位的提升,在我們這裡很難啊,相對容易獲取的是自身技術的提升吧。除了給患者看病,我們還要寫文章,中文的還不頂用,要寫英文的,還要發表在有IF的雜誌上,如果你想進副高,還要有國基金一項,出國經驗,以及博士學位。真心累啊!!寫文章絕對需要天賦和時間,發好的雜誌必須還要有好的IDEA,科學的實驗方法,漂亮的實驗結果,令人信服的論證。這些對需要看大量的文獻,處理大量的實驗數據,不管是臨床還是基礎實驗都是如此。每天工作下來都覺得特別累,哪裡還有精力搞那些?可是不搞又沒有辦法,要進職稱啊,不進職稱工資待遇也上不去,生活水平上不去。所以為了生存,有很多醫生要把自己偽裝成科學家,很累的。我覺得如果不要我寫文章,我寧可在科室里披星戴月的幹活。這只是一個所謂的輔助科室罷了。那麼在臨床科室呢?情況只會更糟。因為他們平時更加辛苦,連基本的休息,吃飯的時間都保障不了,你看吧,如果你有當醫生的朋友,他吃飯肯定不會慢,都是平時練的。你說他們哪有時間做課題?只有晚上或者休息的時間來做,時間長了,運氣不好的得腫瘤的得腫瘤,猝死的猝死.......這是非常緊的一根弦,大家都這麼綳著,一直要綳到綳不下去為止,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大型三甲醫院醫生流失了很多的原因,太累!現在再加上醫患矛盾突出,平時不但過得不好,還不知道哪天會被砍,能不改行嗎?但是我想說一句,仍然堅守在這個陣地上的,都是好樣的,希望大家以後相互理解,不要再有過激行為了。
收入。基本收入不高,至少沒有大眾想像的那麼高。我們小醫生就更慘了,一些住院醫師每個月交完房租,剩下一千左右。在魔都怎麼生活。級別高一些的醫生,有專家門診和特需門診,如果病人量多,他們還是比較可觀的,大約和魔都一個年輕的IT從業者,但是這是他們至少40歲以後的收入。在此之前,還不如一個IT從業者。唯一的好處,是比較穩定,賣命,拿錢,雖然不成正比,但也餓不死,干到四十歲五十歲六十歲,都比較穩定,成不了有錢人,也不會是窮人呢。咳咳,我只要你們又想說紅包。我想說沒有人不愛錢,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術後患者來感謝,非要塞張卡,非要拿點家裡的特產,這些大部分醫生都會接受。但是術前索要紅包的,我沒見到過,大部分醫生甚至會婉拒,甚至排斥術前塞紅包,很有壓力的。當然任何行業都有敗類,從概率上來說,主動索要紅包的醫生應該也是存在的,如果 被同行知道了,同行也會瞧不起他們,會鄙視地說,唉,那誰誰,就這麼點出息。醫生的職業是救死扶傷的,我們的勞動,不應該用錢來衡量,而是患者的信任和感激,以及最後疾病進展,醫療結果不好時,你們的理解,而不是惡言相加。要知道我們每次做超聲看到肝癌門靜脈癌栓已經形成的時候,心裡也特別特別難過,有時候會難受大半天,飯也吃不下,你們不好,我們也不開心啊。
我覺得自己是個善良的人,是個能感受患者痛苦的醫生,是個能從患者的康復中獲取很多快樂的人,所以儘管我前方還有寫不完的文章,申不完的課題,讀不完的文獻,看不完的病人,我依然很快樂,這就是我。如果有一天,很不辛,被患者給砍了,那麼我就當做是遇到恐怖事件了,我永遠都不會後悔自己的選擇。
這個回答我沒有告訴你如何選擇,沒有人可以幫你做決定,但是我相信你會更加了解你自己。


不請自來, 最高贊答案咖喱雞已經回答的很不錯了。

總得來說醫生是一個好職業,我簡單地強調和補充幾點

優勢:

1.處於「日不落」產業

「活得長,活得好」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醫生這個職業在人類社會已經存在上千年了,很多職業隨著工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已經消亡,或者在即將到來的智能革命中危在旦夕。但是醫學因為幾次技術革命,在過去的200年里飛速發展。而且因為職業的特殊性,有永遠沒有辦法完全滿足的需求。這項工作需要有技術,需要和人交流的技巧,考驗的是從業者的綜合素質。即使人工智慧可以替代掉一部分初級的醫療工作,但目前看只是輔助,而且能大大提高醫生的診療效率。醫生這個職業在可見的未來會繼續蓬勃發展。

2.職業發展可能性多

醫療產業是「日不落」產業,醫生和醫學生在其中的機會不僅僅是做臨床。醫生可以做醫院的管理者,可以做自己的醫生集團/診所,可以做臨床教育家,可以當藥廠顧問,可以成為醫生科學家,可以成為醫療政策智囊團。

醫生/醫學生進入商業領域也是很常見的,前端時間很火的馮唐就是協和畢業後,讀了MBA,然後去了麥肯錫做諮詢。身邊進投資工資做風投的朋友也不在少數。

科技領域裡,醫生/醫學生參與人工智慧,輔助診斷的工作也不少,中美兩邊的醫療科技創新都進行得如火如荼,說不準就能孕育出幾個獨角獸創業公司。

最後,由於醫生/醫學生長期接觸生老病死,對人性會有更多主動和被動的思考,半路點了其他的技能點專職的也不少,比如成為作家(余華、馮唐),甚至是革-命家(國父、格瓦拉)....

3.職業生命長

大部分醫生是沒有中年危機,內科,兒科,婦產科的非手術科室的職業生命基本是越老越吃香。雖然外科醫生有黃金十年的說法(坊間傳聞35-45歲的技術是最嫻熟,體能最好的階段,外科同志請指正),也可以通過專精手術和積累經驗來彌補體能的下降,而且現在有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種神器,喝著咖啡開著刀不在是夢想。

4.容易取得社會資源

醫生在朋友圈裡和律師、官員一樣,都是必備人脈。出門聚會可以迅速得到新朋友的好奇和關注,也可以提供切實的幫助。所以,當作為醫生的你有困難的時候,也比較容易獲得相應的資源。

對於在國外當醫生的中國人來說,這方面的優勢也很明顯。西方社會對於醫生的尊重是有傳統的,醫生的政治和社會地位一般比較高。歷史上,醫生起家的」美弟奇「家族甚至建立了佛羅倫薩共和國。作為醫生,即使是華一代,只要願意也可以比較容易地成為社區領導者。平時走在路上可以日常獲得"Hi, Doc!"的招呼,和美國人交流也容易在表明身份後獲得」星星眼「或者」哎呦,不錯哦「的對待。

5.容易獲得成就感

救人一命,或者讓痛苦絕望的臉恢復平靜,甚至笑出來的感覺,爽爆了好么

6.不容易無聊

醫海無涯,未知領域很多,每天都有很多新知識產生。醫生終生學習也不會覺得無聊,診斷複雜病例對於自己的腦子是很好的刺激,也不太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7.對家人朋友好

父母的體檢報告,日常用藥,各種標準的癌症篩查都有我把關。家人需要開得手術,也能請到上海該領域的專家主刀。女朋友和她家裡人有什麼不舒服的,好朋友有什麼問題,我也可以遠程會診。


劣勢:

1.前期投入成本高

放眼世界都是一樣的,醫學院畢業還得做住院醫生培訓,專科醫生培訓。在上海學醫的時候,看家境一般學長學姐日子過得確實比較緊巴巴,等真正獨當一面了年齡也差不多30出頭了,這時候看著自己的同學都已經中高層了,創業的小夥伴都是X總了,這個心理落差需要受的住。

美國也好不到哪裡去,本科加醫學院八年,有很多醫學生為了能上醫學院還得做幾年研究或者醫療相關的工作。醫學院不僅難考,學費也感人,畢業出來欠個幾十萬美金很常見。然後住院醫生3年,專科醫生又三年,真正開始高收入的時候也30多歲了,然後貸款還到40多歲,人生也快過了前半場了。

2.專業收入有上限

作為一個專業,醫生的收入是有天花板的,目前來看純靠臨床收入,不算管理/投資/科研經費/藥廠器械投標收入,絕大部分中國醫生不會超過100萬人民幣,絕大部分美國醫生也不會超過100萬美金。要靠做臨床醫生大富大貴,紙醉金迷就不要想了。


所以,醫生這個職業有好有壞,但總的來說還是很不錯的。作為」大後期「職業,如果決定了做醫生,就好好磨練技術,同時按自己的興趣發展其他技能,耐住前期的寂寞,才能在後期打出精彩。


我是專業性研究生,一直要個老闆上門診,每天也在病房上班,老實說,每天當很多病人尊重你的時候,感謝你的時候,你就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當每次病人出院的時候,他們也不會忘了你這個每天跟著老闆屁股後面的,推查房車的小醫生,當病人再住院的時候,他們都會也會來看看你,打個招呼。
現實中,總有好人,也總有一些不可理喻的人,但畢竟還是還是好人多,最近醫鬧和傷醫事件比較多,的確令人心寒,也許是我沒碰到,也許是我性格脾氣比較好,我總覺得哪行哪業誰沒碰到幾個奇葩呢?如果我們聰明點,溝通的好點,病人很多還是可以理解的,門診的時候,總能聽到隔壁門診室的醫生和病人在吵架,我和老闆相視一笑,因為太常見了。老闆脾氣也很好,但是總也會忍不住和病人吵兩句,有時候我受不了了也會大聲的吼,但是,就在前天,一個大媽嘮嘮叨叨的,要簽什麼字,老闆說了下班了再弄,還在那裡煩,我受不了,叫她出去,可能語氣重了點,不過大媽突然笑著對我說,小夥子,別怪我煩,我要換腎,真的很急。
那到底是病人不理解我們還是我們不理解病人呢?
說到底,醫生還是一個好職業,總會和國際接軌,醫生的地位會像其他國家一樣,在大城市大醫院裡的醫生,你的確能體會到那種價值,當然大城市的醫生的收入也是比較可觀的,雖然我現在一個月六個夜班,每個夜班50塊錢,好無奈啊。。。
其實樓主,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目標和方式,你得想清楚自己今後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麼?人經不起比較的,我有個同學,一心想翻身去大城市,那是真的很苦,心內科,你懂的,要讀博,結果現在又出來了規範化培訓,等他真的做到住院醫師的時候,我估計都是主治了,但是不經歷這些,你無法在一個更高的平台立足。有些人想賺錢,我又一個同學手外科,三天一個夜班,36小時的班是常事。而我,腎內科的,比起其他科室好很多,但是我覺得我今後的生活不應該總在生離死別和忙忙碌碌之中,我總想要些時間陪陪家人,也能去喝個下午茶。
一切取決於你,而不是取決於你周圍的人,想留大城市是好事,可是你真的想清楚了你為什麼要留北京?你又知道想留北京需要付出多少?你又知道你的決心又有多少?或者,你真的想好了你未來三四十年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么?不是成不了大牛家就是盧瑟,只是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生活。當你看著自己科室的老教授在ICU奄奄一息的時候,真的,大家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反正在我看來,醫生就是一個職業,沒有大眾賦予的那麼多光環,各色各樣的人因為各種原因和各種機緣進了醫療行業,上了賊船真的就停不下來了,但是你還是有機會去實現自己的曾經的夢想。
記得朋友問我理想是什麼,我說夏天去雲南,冬天去海南,去非洲看動物世界,去極地看企鵝日記,看看東南亞的佛塔,去耶路撒冷找找耶穌徒和穆斯林,醫生么,可能四十齣頭就不幹了。
我可能一輩子成不了一個好醫生,但是我可以是我,而不是大眾眼裡的白衣天使。


其他的就不說了。說說醫生最大的優勢。

其他很多的職業在你並沒有成為領導的時候都是很悲催的,比如公務員。而多數人一輩子也不能成為領導。

但是醫生這個職業在farm過程中雖然千辛萬苦,但終有一天你能分到床位,開始帶組。在你的床位上,你就是老大。所以沒有行政職位你也能活的不錯。

醫患現在已經差的不能再差,主要矛盾是醫生高負荷高風險及相對低的收入對上了患者很多不現實的要求和需求,其實雙方都是受害者,關鍵就是國家的政策引導。一個重要的行業不可能永遠處於低谷,現在醫學院校招生都已經成問題,我傾向於認為情況會慢慢好起來。

但是想要賺大錢是不可能的,最好家境不錯的同學來考慮學醫,因為一直到讀博大約要28歲左右,畢業年紀大了又馬上面臨結婚生子買房等問題,同時剛入職幾年收入又低的令人髮指,所以對於多數人來說離不開家裡的幫助。


從醫十年來,被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出發點問過這個問題,我在不同時期不同語境下給出過不同的答案。那麼目前我自己的答案是什麼?



先回答後一個問題,什麼是最好的職業。個人認為,最好的職業是每個人在保證自己身心穩定的情況下獲得最大成就感的職業。在不同個體不同環境下,結果可能會有不同。


個人同意 @咖喱雞 的觀點,他的分析傾向於客觀情況描述。作為一個在三甲醫院工作十年的外科醫生,我想補充點關於這個職業需要的東西。
一、責任感,這個職業可能最需要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是需要犧牲你的生活和其他情感投入的,疾病不能根據你的上班時間來調整。一般一個臨床醫生一天需要1-3次的固定查房和一些病人、家屬的單獨交流來保證對病人病情的了解和掌控,這些不太可能在你上班的時間內全部完成,需要犧牲一些班外時間。至於「午夜凶鈴」半夜急診處理病患之類的經歷,相信大部分醫生都有過。也見過有些輔助科室的醫生,為了弄清楚一張報告,半夜跑到病房了解病情的。所以如果你重視家庭、生活高於你的工作,這個職業可能不合適。

二、溝通能力。這行需要很多的溝通。國外的醫生培訓中有醫患交流這部分內容,而國內是沒有的,最近已經有一些醫學院在做這方面的工作。但這是書本沒法教會你的,需要生活經歷和性格支持。這條能力重要是因為:可以降低你被捅的風險。(這句話當做冷笑話吧)實習的時候看過上級醫生談話,佩服的五體投地。把病情用最簡單的生活例子解釋清楚,讓病人和家屬在談話後從心理上和你站在一個戰壕內,跟著你一起和疾病戰鬥。這是必須的交流技巧也需要用一生的經驗來磨礪,這一點並不簡單。所以也就有不少行內笑話是關於溝通交流的,不展開。如果你缺乏這方面的能力或沒信心,建議選擇一些交流不多甚至不需要交流的專業科室,比如麻醉、超聲、影像等等。

三、自我學習能力。醫生是個需要長期學習更新進步的職業,如果在學校喜歡跟著老師、同學走,沒有好奇心和求知慾的話,畢業之後,5年就可以見到明顯差距。為什麼大城市大醫院的醫生和小城市小醫院的醫生在整體水平上有差距,除了經歷的患者數量不同外,被逼迫的自我學習也是一方面原因。在一些交流中可以看到有些小城市小醫院的醫生知道的比那些大城市大醫院的醫生多,深入了解後可以發現他的思辨能力、獲取知識能力的確有過人之處。但醫生流動性不強,找到工作後可能就呆一輩子,自我學習能力看起來不是那麼重要,可能最後體現出來的只是你不被同道認可,而病人並不知道,很多人可以就這麼混一輩子。這點每個人重視程度不同,取決於第一點:責任感。

四、自虐傾向和熱愛自己。這兩點其實是矛盾,如果不能平衡,結果會是悲劇性的。一台手術多花一倍時間取爭取一點點的完美,可能積累到100台的時候你才會發現技術比別人高一個檔次。以前聽過很多大牛自己玩自己的故事,沒有假期沒有睡覺沒有家人,說起來輕巧,細思恐極啊。當然,為了手術為了病人連續作戰累暈在台上之類的,當做二逼媒體做的二逼宣傳看看就好了。對自己好一點,偶爾弄點好吃的好玩的調節自己的身心。如果自己的身體都不能管理,怎麼管理病人的身體?醫院像軍營,鐵打營盤流水兵,你今天死了明天就有人填空,別指望病人給你送花圈,痛苦的只有自己的家人。

五、平和的心態。在你的工作生涯中,會有無數的病人死掉,會有無數的家庭破碎。同情是必須的,但太多的同情可以毀掉你。見過很多醫生在精心照顧奮力搶救後的病人死掉後一個人躲著紅眼圈、掉淚甚至痛哭。醫生是各種職業裡面酗酒率名列前茅的,我想是因為需要一個宣洩途徑吧。找些讓你有成就感的興趣愛好來平衡。在你周圍,會有很多同學朋友工作生活都比你輕鬆,收入比你高,還在QQ微信轉著罵醫生的帖子。這時候,不爽和詛咒都會讓你更加負面和悲觀。要相信每個職業都有它存在的意義,而這就是你為之而獻身的理由。絕大部分人將死於毫無意義,至少這個職業還曾經做過別人人生的中轉站和擺渡人。

如果從事這個職業的大部分是這樣的人,你對這個職業有信心嗎?這是個好職業嗎?這個問題每個人會有自己的答案。


這讓我第一時間想到了菜頭叔微信「槽邊往事」里的這篇文章,文對不對題,個人心中各有計較。希望對你有幫助。

回醫學院同學的話
2014-02-19

各位醫學院的同學,
謝謝你們關注我的帳號,也謝謝你們對我的信任。在這裡,我把你們當作是成人,用對待成人那樣的方式對待你們。所以,也請你們同樣這樣對待自己。不要因為我沒有端出雞湯,拿出棉花糖,就心生不滿。以下的話,也許你們不愛聽,但我說的時候坦誠無保留,我覺得這是對你們最大的尊重。

你們今天之所以會找上我,大概是因為以前我在新浪微博玩的時候,經常聲援醫生,轉發一些呼籲保護醫生人身安全的帖子。這幾天,又發生了兩起針對醫生的暴力襲擊行為。你們希望我在這個公眾號里說一下,引起更多人的關注。

我想先問一個問題:有效果么?我記得上一次到這一次之間,並沒有過去多少時間。而且,上一次的溫嶺殺醫案剛剛宣判死刑不久,法律的震懾力還沒有過去。結果怎樣呢?醫生還是倒下去了,血還是流下來了。

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和洶湧的輿情相比,有更大的一種力量在不斷把醫患推上絞肉機。輿情的用處是可以快速處決兇手,在醫院裡增設警力和安保,但是你想過沒有,如果一家醫院都需要安保力量才能保護醫生正常執業,情況已經糟糕到了什麼程度?而且,這是安保所能解決的問題么?

醫院的這種運營模式,和目前的醫療保障體系,它們所共同形成的合力,遠比輿論的力量大得多,比法律的威懾力大得多。它們所形成的醫患矛盾,不是可以通過道德教化,也不是可以通過輿論法令所能排解的。所以,事情會一次再次地發生。寫再多文章,發再多評論,都改變不了這種局面。

改變會到來嗎?應該會的。就像當年農民包產到戶一樣,農村的整個面貌就立即發生了改觀。但是你自己去查一下資料,農民們等這一天等了多少年?社會的變革會非常緩慢吃力,因為一切現存的體系都笨重無比。

像馮唐他們那樣的巨無霸公司,正在小心翼翼地收購醫院,改制市場化,悄然提升治療費,把醫生從「葯人」的身份里解脫出來,還原成歷史上的手藝人,靠手藝而不是處方吃飯。在公立醫院周邊建立私立醫院,分流患者,降低公立醫院的壓力。。。這是細微變化的一個例子。

自由市場會主動尋求解決的路徑,因為對於資本來說,社會中存在對醫療海量的不滿意,意味著有海量的商業機會。商人逐利,故而不辭辛勞,甘冒風險,願意去探路。路徑如果可以確立,伴隨利潤產出,那麼整體的醫療環境也就會相應改變。

問題在於,那可能是你畢業五年,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之後的事情了。而在這一段時間裡,絞肉機還在工作,還會有病患和病患家屬暴起,還會有醫生倒下。其中,也許會有你,也許會有我,我們會在微信之外的地方相遇,而且相遇的那一刻並不美好,甚至相當猙獰殘暴。

我們在書上讀到「轉型期的痛苦」,不過是六個抽象的字。但是,落到具體的人身上,感覺可能完全不同。我們就像是傳送帶上的一塊鋼板,前方氣錘無規律地落下。大部分區域不會被砸到,但是被砸到就是一個空洞。我們知道遠處再沒有氣錘,卻不知道遠方究竟有多遠。我們知道氣錘是隨機下落,卻不知道會不會落在自己身上,以及如何避免的方法。「咣當」,安然過去一天。「咣當」,又安然過去一天。。。。。。

這樣的圖景並不讓人感覺到愉快,尤其是看著身邊的空洞時尤其如此。我從事互聯網行業,註冊了一堆各種服務。每個月都會收到來信說「我們非常抱歉地通知您,我們已經無法繼續服務下去了,整站即將關閉。。。」在我的郵件箱里,挨了一氣錘死掉的互聯網公司數以百計。但是你環顧四周,還是有那麼多人前仆後繼。

是的,互聯網公司倒閉不用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個和病患殺死醫生完全不同。那麼,也許你可以轉職來我們互聯網?這裡不會被用戶亂刀砍死,不過有可能因為加班太多而猝死。

作為學長,我非常抱歉。先於你們畢業十五、六年,卻沒能做成什麼,也不能把一個更好的社會交給你們。甚至,現在也不能告訴你一個明亮的未來,而只有一張灰色的地圖。我只能告訴你我為什麼知道了這個世界的模樣之後,何以還能繼續如此歡脫:

知道嗎,人從什麼時候開始唱歌跳舞?是從認識到所有生命的終點都是死亡那一刻起。我們不能等著無可避免的那一刻到來,與其在傳送帶上坐等,不如干點別的什麼。

如果最後你還是覺得周身發寒,我還有一樣你最不願意要,也竭力避免去談的禮物。請再看一次題圖,那是希波克拉底誓言。信仰是人類的保暖內衣,它不會經常在人前顯露,但可以提供你最後的依怙。從歷史上看,它遠比氣錘強大。如果你守護了你內心的道路,你在世上就找到了安寧。這比向一個陌生的大叔求助,要有用得多。

祝你們好運,也祝我們好運!在傳送帶那頭見!

最後,如果入這行,選科室沒人能直接幫你,踏實走會出現水到渠成的結果。


作為一名口腔醫學的大三女同學,在整理實驗數據的間隙於知乎閑逛時看到了這個問題,在瀏覽了兩位前輩的評論後,我也想說幾句啦。
首先直接回答題主的問題,我認為醫生是一個好職業。在我看來,一個能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服務於社會的職業就是好的職業。
從大二開始,傳說中醫學生的生活就真正的開始了,曾經為了解剖考試不掛掉,連續半個月每天的睡眠時間不到5個小時,也是第一次經歷了站著也能睡著的體驗。考完試之後,月經直接來了一個月。媽媽心疼我,2個月的暑假就呆在家裡喝了不知多少副中藥才在要開學的那幾天恢復了。我很慶幸,自己的解剖考試沒有掛掉,也很慶幸自己挺住了那段魔鬼般的日子。之後的學習,更在意平時的記憶和整理,那樣慘痛的臨陣磨槍也沒再經歷過。
是的,學醫可以磨練一個人的意志,專心的做事,以提升個人修養,幫助他人解除病痛為目的努力。這比那些浮躁的目標很讓人的心靈更踏實和勇敢。跟其他專業的同學相比,我們選擇了醫學目標和追求也就因職業的差異而不同了。有句話說的好,想要掙錢就要入對行,顯然學醫繼而當醫生絕不是賺錢的好職業。因為學醫周期長,醫學也講究一個經驗資本,大多數情況下,一個醫生的成長和成熟都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不斷更新學習不斷積累經驗,最終的目的呢,則是為了給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從而提升個人的自我價值感。
我不是個勤奮的人,一開始到了醫學院不太能適應大學的節奏,大一的成績也不是特別理想。但是在大一的時候參加了許多課外活動,公益呀,比賽呀,結識了朋友,建立了難得的友誼,因此即使明年面臨考研的壓力,我也不怕,因為,學醫的過程讓我知道了踏實的價值。我能做的很少,但是我希望我做的能夠稍稍的讓世界更美好~
這學期開學,外科的第一節課,一位國內肝移植的專家給我們上課,一節課下來,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怎麼學好外科,第一喜歡,第二不要浮躁」。老師也是從小醫生一步步走過來,現在也要上夜班,他講話的眉宇間透露出他對自己工作的熱愛和自豪感是我見過的最踏實最溫暖的鼓勵。他還說「同學們不要怕,好好學,我們天天在一線,被砍的是少數」,雖然是一句玩笑,也讓我們這群整天被各種醫鬧事件嚇得迷失自我的年輕一代充滿正能量。
人各有志,要是你是一個充滿愛心,勤奮努力,喜歡幫助別人,關懷他人的人,那麼醫生這個職業就是你的不二選擇。


家裡世代行醫,但是,還是勸俺不要走這條路。個人認同熊貓君說的,像醫生教師特殊工程師等一對一技術含量很高的職業,加之國內特殊行業環境,必然是一個越老越吃香的過程。但是,第一哪裡都有江湖,在多點執業實質未鋪開(俺不在北上廣深,在省會城市)的情況下,在管理完善的私立醫院未成為基本勢力的背景下,醫生也不一定是你認為自己行就行的職業——在同樣等級的平台之間轉換意義不大。第二醫生的家庭角色幾乎缺失,因為醫生確實非常忙(指負責任或想有所成就的那種醫生),都暫時不考慮壓力的要素,也不考慮住院醫的特殊情況,如果在主力科室,家裡人很少有大塊時間交流,這個問題是需要80後重點考慮的,畢竟,會在知乎上提問這樣問題的,也不要太有老一輩捨身取義普度眾生的覺悟啦。如果你是一個看中家庭生活的人,另一半又屬於事業狂,那。。。第三對於醫生不被尊重現在執業環境又差的情況,俺只想說是風險機制和相關機構防範不到位,相應商業保險的缺失和患者素質亟待改善,but ,這些在其他行業同樣存在而且都是大大大問題。怎麼辦,不知道。


在高考結束後的這段時間,我們收到不少類似這樣的留言:我想/家裡人想我報考醫學/護理專業,該如何看待這個選擇?


本來,無論是出於為人民健康事業分憂、讓我們以後老有所醫的高瞻遠矚,還是出於希望有更多同行替我們減輕負擔的小小私心,我都應該果斷地說:

然而,彷彿冥冥中早有安排,這幾天一件接一件地傳來這樣的新聞:


視頻封面雲大醫院發生嚴重傷醫事件 男子將護士砍休克視頻

這打臉的技術與時機真的讓人嘆為觀止!!!


在我高考的那個年代,資訊遠不如現在發達,我們了解一個專業的途徑,基本上就是招生指南,還有親戚朋友的意見。


然而當真正走上了這條路,我才發現這些指南和意見並沒有什麼卵用。它們甚至不能告訴我碰到醫暴時應該往天台跑還是躲起來。


至少你們看到了這篇文章,對於學/行醫將會遇到什麼、需要有怎樣的素質和覺悟才能勝任,你們能有一個更加清晰的了解。

=========我是分割線他哥=========


關於錄取分數:


總體來說,醫學類在大學各專業的錄取分數裡面處於中等水平,然而近幾年醫學報考遇冷,錄取分數也不斷下降。現在全國醫學院校也很多,基本上如果你鐵了心要學醫、學校不限的話,大部分都是能考上的。

關於大學生活:


首先,時間長。大部分醫學類專業本科的時間是5年,然後,現在稍微好一點的醫院都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好,再加3年。然後吧,你很快發現,身邊的博士也多如牛毛,為了晉陞,咬咬牙讀個博,又是3年。


如此,就是5+3+3=11年!意思就是,等到你出來幹活養家,都快30了!經常說有些行業是吃青春飯,然而幹這一行,你的青春根本只能蹭飯!


所以第一個問題:你能忍受當年沒你考得好的同學早就出來打拚、甚至已經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巔峰了,而你還在念書的心理落差么?


你能忍受別人6年讀個研究生出來已經是行業精英備受期待了,而自己念了8年書還是處於醫院食物鏈最底層的菜鳥么?

然後,讀醫科,要念的書、要考的試,不說最多,也是之一了,即使你畢業了,它們還會伴隨你整個職業生涯。


第二個問題就是:你對於背書考試有足夠的自信和耐心嗎?當別人在LOL/花前月下/劈酒擼串的時候,你能安心地在圖書館、自習室搶位啃書,重溫高三的日子嗎?

關於醫院工作:


終於熬過了苦逼的學校生活,要迎來春天了吧?


可能有些準備投身醫學的小鮮肉們幻想的醫院工作是這樣子的:

這大概就跟媽媽說壓歲錢只是幫你存著以後會還給你一樣扯淡。


如果說學校是新手指導的小關卡,那麼醫院才算是真正讓你體驗到遊戲難度的開始。


如果想在遊戲中生存,以下這些技能是你必不可少的。

首先,你的口味不能太輕。在你漫長的行醫生涯裡面,難免碰到斷肢、感染潰爛、燒傷、畸形、大小便失禁這些限制級場景,每個醫生,總有那麼幾個讓他一生難忘的畫面/味道/叫聲。


問題來了:你能克服這些生理不適嗎?不然到時候你暈倒了,同事不知道先搶救你還是病人。

然後,你需要有長時間工作後仍能保持精確的頭腦/雙手。

這是丁香園去年所做的醫生工作時間調查。可以看到,醫生的工作時間大部分在每周50小時以上,超過60小時的也不在少數。除了經常性加班,還有每三四天一個24小時的夜班。很多外科醫生在經過了一夜未眠之後,又要投入到第二天的手術中去。


不巧的是,人命關天,這一行的容錯率可能是零,一次失誤可能就此斷送病人的生命,還有你的職業生涯。所以問題又來了:你有信心在馬拉松式的勞動中仍然能保持精確的頭腦/雙手嗎?


========我是分割線他娘========


記得在中學政治課我們就學過,當代中國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原來我們的前輩早已洞悉了一切。


當今中國醫療的主要矛盾,正是人民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同落後的制度和投入之間的矛盾。


正是由於這樣的特殊國情,天朝的醫生還需要通過以下地獄難度的關卡,為這個主要矛盾買單。

第一,你要做好往後十年都要吃土的準備。


在前幾天,麥可思研究院發布了《2015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裡面提到:內科醫生和外科醫生的應屆生平均工資分別是2713元和3066元,「高居」所有職業的倒數第一和第六位。


另外,在《中國醫師執業狀況白皮書》裡面提到2014年的醫師收入調查,其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醫師佔29.64%,收入在3000-5000元的佔37.37%,5000-7000元佔15.40%,7000-10000元的佔11.58%,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醫師僅佔6.15%。

而且,醫生這個行業相對保守,資歷的重要性相當明顯,你再有本事,也不可能出現其他行業80後甚至90後扛大旗的情況。一般來說,醫生的收成期至少要到40歲以後,才有可能過上稍微體面的生活。

這個年代,微信打開超過10秒都嫌久,還要求別人苦哈哈地先熬十年再說?

第二,你要隨時做好面對衝突的準備。


聽過一句話:在一個對生命沒有敬畏的地方,有兩種職業做不得:一種是警察,另一種是醫生。


作為醫生,你面對的不只是疾病,還有「現在醫學昌明,什麼病都能治好」的期待、「醫者父母心,最好不要錢」的願望、「你給我開這麼多檢查/藥物,肯定在坑我」的懷疑、「病人本來好好的,在這治著就死了,肯定是你們的錯」的責難、還有「不管怎樣先鬧一鬧搞點賠償」的算計和「反正醫生這麼壞,活該你們被砍」的仇視……

在這種前提下,衝突隨時可能發生。

萬一出了事情,你指望有人會幫你嗎?


醫院嗎?他們只會要你寫檢討、用你的獎金來賠償;警察嗎?看看上面被砍的護士就知道了;輿論嗎?他們不落井下石添油加醋就該偷笑了。


當了醫生,你才會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孤立無援、四面楚歌。你有時甚至會覺得,自己明明是在做救人的事業,為什麼會被當作殺人犯一般對待?

所以,我希望你們問自己的最後一個問題:面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敵意,不要求你把對方說得心悅誠服感恩戴德,至少能保護自己的安全、別讓家人為你擔驚受怕,你能做到嗎?


========我是分割線他爹=========


抱歉負能量牢騷好像有點多。


這一行,想進來不難,要出去卻並不容易,學了那麼多年,轉行的沉沒成本很高,而且學的東西太專,到其他地方基本派不上用場。


我只是不希望太多的人抱著半吊子的心態、不小心進入了這個一無所知的領域,然後到了後悔的時候已經恨錯難返。


如果你了解清楚以上這些,學醫之心依然堅定,那就大膽地去吧,相信你一定能克服這些困難,在醫學上有所作為的。


如果你因此而動搖、放棄了,也不要緊,世界那麼大,一定還有更能讓你發揮所長的地方。


預祝各位學子們前程似錦!


http://weixin.qq.com/r/AEhqcrHE8eyOrfUR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讀了很多人的回復,這個問題回答得七七八八了,只補充一條:

當你已經投入資源學習了醫學之後,是否繼續堅持,還是改行呢?除了考慮醫生職業本身的利與弊之外,還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名詞給你帶來的思考(28歲轉行,現年47):

  1. 沉沒成本:你投入了幾年的時間去學醫,實習。那麼,你改行的代價是多大?能不能承受得起?(我改行的時間節點,是放在這個節點——熬日子,直到拿到主治醫師的職稱——當然,說是熬,不是真的煎熬,治好病人還是很有成就感的;看到患者開心地來道謝或聽第三者轉述對我的誇獎,很開心)
  2. 城市、醫院、科室:醫生是不是一個好的職業?要看城市,看醫院,看科室。哪家醫院哪個科室決定了你的幸福感。二線三線城市的一線醫院,遠比中心城市的醫院壓力小,BUT,除了事還有人,所以,人事關係緊張還是開心,也決定了職業的幸福感。
  3. 陰陽平衡:任何職業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令人煩的一面。是為陰陽,能平衡則OK,不能平衡,失衡了,不OK。一個人的一生,職業階段遠比求學階段為長,且現代中國人也有不少不再是一棵樹上弔死,所以,一生當中有幾個職業也是有可能的。

雖說醫生退休了也能繼續當蠟點,但對於外科醫生而言,基本是漸漸遠離手術了,畢竟年紀太大,身體也越來越差,您都七八十了還要上台給人手術,患者不擔心,我還擔心您的身體呢,別這邊給患者手術,那邊給您搶救。

說醫生越看越值錢,六七十還能掙錢的,那是因為比人晚掙錢。別人在三四十歲就已經開始掙錢,醫生還在熬;等別人快退休去頤養天年,享天倫之樂,醫生才終於有了地位和好看的收入。也就是說醫生是用後來的時光補貼年輕時的貧苦,可醫生並不比他人活得更久。

醫生收入不錯,相信怎麼回事大家都明白,但這樣的收入你拿著安心嗎?醫生時時刻刻都被人戳著脊梁骨罵啊。可不收,你孩子學費都交不起。現在還有許多地方把醫院都改成企業,工資保險按企業最低標準施行,還要其自負盈虧,可卻依舊被披著公立醫院的外衣。就那點工資,也就剛夠一家三口吃飯,但其他開銷呢?在這種夾縫中生存,舒服嗎?我期盼能有如國外的「陽光法案」,但那要等到何時呢?

有人表示家人親戚看病方便,我覺得如果醫生家屬到醫院看病不需要靠關係走後門,一切按照正常程序來,那才是和諧健康有序的行業。

現在醫患關係,套用一句老話,宇宙超級霹靂無敵緊張。如和菜頭那篇文章,你不知道你何時會被鐵鎚砸中。每天工作都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前幾天有個新聞,一精神不太正常的男子拿把菜刀來到銀行櫃檯前,說要搶銀行,銀行櫃員回頭笑了。可這事如果發生在醫院,也許連說話都來不及,就去和天上的前輩們討論專業問題了。因為在醫院沒有屏障可以保護你,而且,又如何確定醫院會保護你呢?

當我還是實習醫生時,我在病房裡,患者們當著我面罵醫生喪良心,就知道給他開藥開檢查賺錢等等等等。一會兒醫生進來查房,他笑臉相迎:我感覺比昨天好很多,大夫,你太好了……

醫生這個職業,不是好職業,也並非爛到谷底——它只是接近谷底。如果只是對未來迷茫的高考生,我是不建議學醫的,但如果你無比了解、熱愛這個行業,信念堅定並且不是充滿幻想和一時的激情,如果你的家庭相對富足,積蓄足夠為你全款買處房產,如果你的另一半理解你,並能忍受你終年無節假日,手機全天開機,如果你能夠承受身邊與網路上各種無端的指責和謾罵,能夠修復受損的自尊心,並且在危機來臨時反應足夠迅速,那麼,如果你願意成為醫生,想必就沒人攔你了。

我是醫生,我對這個行業的現狀有些絕望,但我還在當醫生,為什麼?因為我沒能耐,我慫。所以,如果你有能耐,也並非非行醫不可,那麼還是早做其他打算為好。

這篇回答就當作是吐槽吧。


如果你真正的喜歡並且樂於從事醫生這個職業,那就不要被目前的醫患關係和社會的負面報道所干擾。每個行業就像是一枚硬幣,都有其好的一面,也有不滿意的一面。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醫生還是個不錯的職業,收入穩定,社會地位不低,專業性強,可以不依附權貴而活。


現在臨床醫學的本科生基本都是去縣級醫院,碩士能去市級或者某些教學醫院的三甲,博士會更好點。但是要有大的發展,博士算是標配吧。對於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來說,學醫真的是一條不太明智的路。讀到碩士、博士都是27、28、30多的人了,緊接著就是要面臨買房,結婚等事情了,這些都需要花不少錢,但初期的醫生工資都比較低,只好向家人求助了。所以,一般中產階級的孩子學醫還行,有家裡的支持,可以讀到博士甚至出國留學,家庭條件不太好的同學讀到碩士就趕緊工作吧,讀博、出國另作打算。


題主說的那些人是本科畢業留安貞嗎?!


什麼是好職業?只有讓你能感到快了,又能夠養家,才是好職業。學醫,本來就只能滿足養家而已,你能有多少快樂。學醫除了檢驗科,我想,大多數醫療環境都不樂觀,只分那個更容易出事,那個更容易事故而已。當小大夫的時候,上受上級的指揮,下的得和病患家屬好好交流,每天院內考核,你開心嗎?當了大大夫,你又的為下面的人擔心,要付全責,不要出事,你開心嗎?團隊好,至少在團隊里可以順心一下,團隊要是有問題,你就好好的受吧。當醫生只是一個職業,在當下的情形下,即悲涼又無望,背著誓言,擔著責任,透支著生命,顧不著上家庭,得到的只是一句話:這是你應該的。這樣的職業是好職業嗎???想吧。


大凡世間萬物,包括任何職業,一定要分成中國的跟世界的,知道它們不是一類,如此明白中國大半


適合自己性格、興趣、能力,與自己價值觀匹配的職業,就是好職業。比較直接的表現就是,沒人監督你你也願意干,一股子盡頭,不計回報,想起要去工作就滿懷期待。


主要是有好多女生喜歡醫生呢~有木得點安慰撒~~


選擇未來的發展道路,首先應該分清楚行業和職業的區別,這是非常重要的。大部分人會以職業為標準,去選擇未來的發展道路,會越走越困惑,這是很多人常犯的錯誤。行業和職業沒有分清楚,不知道哪個對你的未來發展影響大,哪個起核心作用,哪個是次要作用。建議大家先聽我的公開課,詳細的了解一下,什麼是行業,什麼是職業,行業和職業是什麼關係,相互之間如何影響。在這裡簡單說明一下,行業和職業是坐標軸關係,行業是內容,是社會大眾的需求,行業對大家的影響遠遠高於職業方向。有人問,財務呢?財務、銷售、人事等等都是職業。在什麼行業從事財務才是最關鍵的。舉例來說,在服裝行業、家電行業從事財務工作,和在金融行業、房地產行業從事財務工作,是完全不同的。首先你會發現,年終獎不同,工作強度不同,很多方面都不一樣,這是第一年的區別,3年5年之後,會有更大差別。

行業和職業一定要分清楚,對大家影響最大的是行業。無論處於哪個時代,每個人發展的黃金時代就是30年的時間。如果你有10到20年的時間在一個好的行業里,會改變你的命運,走的相對比較成功。我接觸過很多30多歲的人,也接觸過很多的企業家,我發現很多35歲以上的人求職,從他們要求的薪資,他們過去的從業經歷上看,很多人都是因為行業選擇的不好,現在面臨一個巨大的轉折點。很多在傳統報社、傳統雜誌社做新聞編輯的人,他們原來是總編,四五十歲的年紀,現在一切從零開始重新找工作,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就是行業的影響,因為互聯網的傳媒性質的發展,顛覆了傳統媒體,所有的報紙發行都在下滑,所有的雜誌都在受到衝擊,造成了大批的傳統媒體人失業。年齡到35歲以上,原來從事的行業被淘汰了,一切要從零開始,這個時候壓力就會非常大。我們可以從他們的情況中吸取教訓,避免出現他們現在這樣的情況。所以在你年輕可選擇的時候,你的戰略選擇一定要選對。

選擇的第一標準是選行業。選擇一個行業的原因是什麼,唯一標準是什麼?是你心中的確定性,叫做確定性趨勢。確定性趨勢是經過自己分析和判斷,在別人的一些引導、指點和幫助下,你自己用心去感受的一種趨勢。有人問,如果分析錯誤呢?那麼反問一下,假設你不分析不判斷,那麼你不做選擇嗎?一樣要選擇,哪怕是聽從父母的安排,這也是一種選擇。但是這是被動選擇,而不是自主選擇。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本科不行研究生再牛也不行?
有哪些讓人討厭的職業稱呼?
參加瑜伽教練培訓 出來做瑜伽教練怎麼樣?工作前景可觀嚒?
大家真的認為醫生,警察和老師就是一個普通的職業嗎?
打職業還是去工作?

TAG:職業 | 醫生 | 職業選擇 | 醫學生 | 醫生職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