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嚴歌苓文學的藝術水平?

嚴歌苓在我國作家中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她的東西不算完美,但足夠精彩了。從文字的愉悅度或曰密度上
來講,50後60後的一撥大陸作家中無人能出其右。近幾年乘影視
改編的東風她的小說火了起來,既是作者之幸,也絕對可稱讀者之福了。


據說大導們接踵而至地買嚴歌苓的小說改編,十有八九是因為「畫面感強」,畫面都在那兒,上手就能拍,這多省事啊。以至於嚴歌苓後
來都煩了,聲稱要寫幾部「抗拍」的作品。


所謂「有畫面感」,其實也包含顯顯隱隱的多個層面。最簡單的一
層理解是文字中有色彩和濃淡,有線條和造型。比如下面這個:

不管多遠,人都看清了這是個中國女人,有張粉白臉,腰身曲線工整地像把大提琴。

再刨,還可以刨出她的一項本領,就是將一般作者不那麼容易寫成畫面的情形寫成畫面。比如下面這兩句:

李邁克猛將下巴往前一伸,表示不懂。
他站在一幫黃皮膚「親戚老表」里,喉結大幅度升降。

因為有上下文,所以知道前一句表示疑惑,後一句表示緊張和不
適,都是先「意會」了再去回看嚴歌苓的描寫,恍然大悟似地覺出
妙來。其實就說明,要是寫作中碰到相同情境,我肯定不懂得用
這種手法。比如第二句,我大概會寫成:他站在一幫黃皮膚「親
戚老表」里,感到緊張,不住吞咽口水。

「喉結大幅度升降」和「不住吞咽口水」的關鍵區分在於,後者是質
朴的,寫小說的人最自然而然會使用的方法,即從人物本身出發,
由內向外。而前者則是經藝術的反省而來的,電影式的、由外向
內的寫法。效果哪種好呢?當然是後者。不要跟我說什麼質樸才
可貴。藝術沒有質樸和天真,質樸和天真是無數種藝術風格中的
一種,它們也是處心積慮、微妙調控之後呈現出的效果;是一種
sophisticatedly simple.


由外向內的寫法效果佳且掌握的難度也不大,值得我們投入時間
練習一番。想到幾條捷徑,供大家參考:一是可以去搜羅演員們
關於表演,關於人物表情動作的細節論述,也許老戲骨們的回憶
錄里能翻找到;二是現在流行的「微表情學」,對於人物心理和細
微肢體動作的聯繫研究頗多,也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在畫面感的坑裡接著刨下去,還能再刨出寶貝——一種被嚴歌苓
稱為「凸顯」的技法。她在採訪中曾這樣說過:

在故事正敘中,我將情緒的特別敘述肢解下來,再用電影的特寫鏡頭,把這段情緒若干倍放大、誇張,使不斷向前發展的故事總給你一些驚心動魄的停頓,這些停頓使你的眼睛和感覺受到比故事本身強烈許多的刺激。

來一段她運用「凸顯」手法寫就的文字:

那夜海雲摟著沒了爹的健將,才發現那期盼已從黑洞洞的心底驀然浮現上來了。她突然感到無限安全:五歲的赤條條的兒子就依偎在她蜷起的懷中,像再次將他裝回了子宮。她和他之間不再有那第三者。她看見自己的乳房、腹、腿形成的弧度,正那麼恰恰巧巧契合兒子柔弱幼小的身體,母與子的兩具肉體如一種完美對稱的鑲嵌。

色彩造型和內外配比也許還算是嚴歌苓小說與電影的偶合的親善,
凸顯手法則根本就是受電影啟發而來。雖然在我這樣的Geek看來,
上面一段存在著敘述聲音過於文藝,與人物設定不符的問題,但
不可否認,正常人群看來效果已是足夠好,足夠impressive.


給自己插播一則廣告:我的第一本書《大師們的寫作課:好文筆是讀出來的》上市啦,在噹噹、京東、亞馬遜、天貓等平台搜索「大師們的寫作課」即可。


嚴歌苓的厲害有三:
一、文筆優美
二、感情真摯
三、敘事純熟

她是中國極少數受過西方創意寫作訓練的作家,其自身經歷的豐富與坎坷、中西方生活的背景(包括軍隊背景)也為她提供了無數素材。

發一篇以前寫的書評《若合一契》來講講嚴歌苓筆下故事的魅力所在:

很久以前就知道嚴歌苓,卻沒有讀過,大抵因為覺得這個正百八經三個的字的名字太不具備吸引力了。可是她的書卻叫人有手不釋卷的魔力。嚴歌苓是受了西方文學影響的,敘事的感覺和本土的作家也有所不同。嚴歌苓的作品大都是非常女性化的寫作。我一直以為真正的女性氣質(或叫它母性也好,叫它陰性也好)是由男性塑造的,一如這個女主角扶桑。她被多少個男人寵愛過、蹂躪過,就有多少的母性。

或許母性這個詞,本身就具有非常原始的氣息,就像《扶桑》的女主角,腦海中從來沒有什麼束縛其他女性的道德觀念,她不以做妓女為恥,對嫖客也從不厚此薄彼。她只記住兩個男人,大勇和克里斯,一個愛她的男人,一個她愛的男人。對大勇,她厚道地像個妻子,對克里斯,她寬容地像個母親。她沒有這俗世強加給女性的什麼貞操觀念和矜持,她從來都安於命運,不去反抗任何暴力。可她又那麼有主意,無論是嫁給臨刑前的大勇,還是去不該去的地方找愛人克里斯。

我看嚴歌苓的書總覺得這是個有自虐傾向的女人。帶有虐意味的小說,也很叫人有代入感,無論虐身還是虐心。這也是清宮戲為什麼受歡迎,女人們把自己想像成明爭暗鬥里得寵的妃子,男人們把自己想像成三妻四妾的皇帝。

扶桑。一個完美的東方女性。所有人的妻子。這題材既符合中國人的獵奇心理,也符合外國人對東方女人的偷窺欲。這形象有什麼現實意義?可我素來無法抗拒這種高明的意淫。畢竟很少有人像扶桑這樣不自知地具有叫世人驚艷的魅力。這時代越來越少像她那樣彷彿來自遠古的女性,不受任何所謂「價值觀」污染的,承受了所有苦難,卻像基督一樣寬恕了所有人的女性。

可被許多價值觀衝擊著的我仍覺得與她若合一契。大抵我也覺得,與精神相比,肉體本沒有什麼羞恥可言;與愛情相比,並沒有什麼真的危險,再壞的事也不叫危險(俗話說,「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么~)。書里有一句話我很喜歡,大意是他們從此受到婚姻的保護,不再受愛情的侵擾。

你以為草草結了婚的人不懂得愛情。或許他們最懂愛情,才和不那麼愛的人結了婚。

PS:她的作品我推薦《陸犯焉識》《金陵十三釵》《雌性的草地》《一個女人的史詩》《天浴》《無出路咖啡館》《波西米亞樓》《霜降》


這篇答案經改寫補充之後已發表於2014年8月的《文學報》

1,能夠雙語寫作,對當代中國文學是一筆財富。現在無論什麼行業,都需要能bridge的人。
2,題材涉及華裔移民,尤其是大陸移民的歷史和生活,填補了一塊空白。
3,對弱勢女子(妓女、女同)這種充滿戲劇衝突的形象作為主人公有強烈的偏好,給自己打造了一張鮮明的名片。
4,情節設置上戲劇衝突很完整、強烈,但並不覺得節奏把握得多好,有形無神。看看《扶桑》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來來回回的「閃回」(不好意思,這是電影名詞,一時忘記文學上怎麼說了)對讀者的代入感產生了強烈的干擾;各種獨白心得體會與舊式妓女的對比對話本應是重要的點,卻次次點到即止無法深入。
5,語言上,她的動詞用得還可以,短篇里明顯一些,但僅僅是還可以。至於人的情態動勢衣著,小說寫得越長,越顯堆疊乏味。

綜上,她的意義更多是內容和故事上的。她出國太早了而又不夠早,那種充滿80年代作協文學季刊的調調,既無法真正寫出修鐵路時代老移民的血淚,也跟不上經濟巨變之後的中國式思維,作為商業故事(劇本、打發時間的休閑小說)可保證好看程度,但要談文學,在這個張愛玲也會被一堆人踩至腳底的世界裡,我說嚴歌苓算一個「暢銷小說作者」也不算過分吧?


不僅是個還不錯的關照女性與異國者的寫作者也是一個很能吸金的編劇。但你要問她在中國作家中處於什麼地位?這還真的不好說,範圍太大了。就20世紀以來來說,我覺得她的影響力近不能比海子、北島,遠不能比魯迅巴金等。但她的純文學文本帶入大時代下的熒屏世界,卻很能發人深思。

小說文本具有時代性,弘揚主旋律。嚴歌苓對小說內在的文化掌控得爐火純青,她的作品較多的展示了無根的群體,即在失去母族文化庇護的情況下游移在兩種機制邊緣之間的邊緣人。這些人物形象的身上仍舊散發出人性的光輝,體現了極致環境下人性的美好。此外,她也擅長描寫海外移民的種種生存狀態和心態,小說中的主人公大都與作者一樣將自己連根拔起,再往一片新土上移植。作者本身獨特的經歷些出了移民的遭遇與困惑,也寫出了這些人深藏心底的人性美。例如前兩年火的《小姨多鶴》這部長篇小說意在歷史洪流中以人道主義為基調,從個人史、心靈史、民族史三方面揭示特殊歷史時期中人性史的成功作品,在大環境下被遺忘在角落裡的小人物的真實命運,在滄桑的命運中反映人性褒揚大愛,在民族融合中反思戰爭並弘揚人道精神。

她的作品還有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文字的畫面感很強,也因而可以驢火純青的帶入現代影視作品的技巧,並且她本人對文學影視化也很支持。

但總的來說,我覺得研究她的文學地位不如去發現她的作品為什麼總是能獲得那麼多名導演投資影視作品。


雖然嚴歌苓的小說作品質量波動很大(早期的短篇很好,中後期的一些長篇小說顯得有點草率),但是仍可算是可讀性和內容深度都上乘。
她的文學作品,取材特別豐富,這來源於她本人人生履歷的富足:成長於wenge期間,文工團生涯,又是華人移民,締結跨國婚姻,又隨著外交官丈夫前往非洲任職……她不從事寫作,真是浪費了。
她的年輕時代在國內就系統地學習寫作,後來在美國進修編寫劇本,這樣的專業訓練,加之語言天賦強,所以她的作品讀起來有著非常令人愉悅的節奏感,特別是中短篇小說,通常是寥寥幾行就使開篇擺脫平淡,臻入緊張感,起承轉合,突然一下子擊打到你的心口裡去,又溫柔地治癒你。讀完她的《倒淌河》(講的是漢族工程師援藏期間被一個藏族女子倒追,分分合合,一段有些性感又很虐的經歷),我的冷汗熱汗都流了一腦門,只是半本書的厚度、一個小中篇而已啊。
她的文學作品裡面傳達一種特定年代獨有的疼痛感,以及女性對於愛情的擁抱和割捨,這兩大主題通常密不可分。《穗子》寫的是一系列相關的部隊大院的故事,關於女人的故事,集體與個人,愛情與自由,其核心是:女人在那個年代要發展自我意識,是要付出代價的——可能讓女人領悟愛情的本來面目,繼而失去愛情,可能是徹悟之下對生活的叛逃,也可能是洞察生活的真相併且接受它。嚴歌苓的小說,非常適合女性讀者來閱讀,在這過程中,好像在和自己對話一樣。古今中外,普天之下的女人,面臨的問題和困境,幾乎都是相似的……如果想要擁抱愛,就免不了經歷與愛具來的疼痛。然而,治癒疼痛的,最終也只有愛。
她特別善於抓住一些細微的、一晃而過的心理情境,並給予特寫。《少女小漁》的最後,小漁的那個自私功利的男友在窗外狂按汽車喇叭,而和小漁假結婚的白人老頭,在屋子裡犯著病,小漁顯然於心不忍,可是她必須要走了……這一霎那,新生活和將死的生活的分成兩支路,女人的純善、愛情的若有若無、華人移民的尷尬處境……統統在這一刻撕裂,爆發。整部小說,就是為這華彩的結尾做鋪墊的,很有力度。


剛看完她的一篇短篇小說集。
文字的感染力很強,描寫生動,人物情節所產生的矛盾很激烈。
可總感覺缺點什麼,感覺我的情緒不是被故事左右著,而是被作者左右著。


看看第九個寡婦吧
實在寫的很好好嘛。
取材和文字都很棒。


嗅覺很靈敏,知道寫什麼別人才能關注而且都得到了關注。
很喜歡她的《扶桑》。


取材很好,寫的很爛


嚴歌苓受英文影響很深,所以字裡行間反而缺失了中文本身的厚重感。

比如《金陵十三釵》裡面,英格曼神父敲鐘那一幕,正是舉國同悲之時,但嚴歌苓卻是這麼寫的

女孩們已就寢,聽到鐘聲又穿起衣服,跑下樓來。窯姐們也圍在倉庫門口,仰臉聽著鐘聲。鐘聲聽上去十分悠揚,又十分不祥,她們不知怎樣就相互拉起了手。鐘聲奇特的感召力使她們幌惚覺得自己丟去了什麼。失去了的不止是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不止是她們從未涉足過的總統府。好像失去的也不止是她們最初的童貞。這份失去無可名狀。她們覺得鐘聲別再響下去吧,一下一下把她們掏空了。

可以說,對鐘聲的刻畫如果有一百種方式,那「鐘聲聽上去十分悠揚,又十分不詳」絕對是其中最差的幾種。仔細讀這段話,就會發現其中很多句子,讀起來給人的感覺像是經過了翻譯一樣,有些怪模怪樣的,尤其是那句「她們覺得鐘聲別再響下去吧,一下一下把她們掏空了」,幾乎就是個祈使句的譯文版。

嚴歌苓寫小說很會選題材,自身經歷也足夠豐富,所以筆下人物的真實感很強。但她確實不善於描寫細節,對場景的敘述也大多是強調一個畫面或者印象,並不是傳統中文寫作里依靠「意向」來抒情的風格。同樣是善於描摹女人心事,蘇童在這一點上比她做得好,但故事情節方面則有所遜色。

各有不同吧。


我看過的她的少部分作品,個人感覺:語言很有特色,乾淨利落,一句一句表達得明白清晰,猶如高清圖片。但這也是缺點吧,如果考慮回味和韻味。每一句都說得很透,使情緒激昂的同時也把情緒瞬間全部散了出來,沒有留住一口氣。小說藏不住東西,是很寡味的。她的語言太歡實,沉浸於追求敘事快感而不肯深入,缺少沉澱,少了細水長流慢火細燉的意蘊。爽,看的時候很想知道結局,但看完後再也不願意重翻。她懂得吊胃口,卻不懂得悄悄塞給我一點難忘的紀念禮物(回憶)。

作為作家她有著很好的語言天賦,因為過於揮灑自己的天賦倒也把自己的短板顯現了。她似乎太看重故事情節的起伏,試圖儘快製造各種意外情節和戲劇衝突,好讓故事更好看,但文學藝術的美感和深度被削弱了,是其能力不足。單個情節什麼的看不出她比其他優秀的嚴肅類作家差,但論故事整體,卻明顯不如同時代的賈平凹陳忠實余華莫言這些作家做得出彩。她寫的那一個個通俗故事,嚴歌苓尤其擅長講有點奇特另類甚至是較為優美的病態的故事,這些故事的閱讀快感很容易給到讀者的。但是卻沒有把相關人物、社會狀態進行更有分量的塑造,整體上缺少情感與思想的不斷積累所形成的厚重感。

我覺得,女性更喜歡她的作品,因為女性視角過於明顯,太容易滿足女性的本能需求和美好幻想。《第九個寡婦》的主角是村婦,書中出場的大部分優秀男人都被她迷住了:能幹的村長喜歡她,與她私通;軍官喜歡她,想上她;其他猥瑣點優秀點的男人也對她存有幻想;從香港回來的大老闆還對已到中年的她抱有深情的懷念與不變的好感。不行呀!即便現實中存在這類特例,但這種寫法真的太簡單粗暴,甚至是粗鄙。我看她的作品不多,但很認真地看了評論家眼中的她的優秀代表作《第九個寡婦》,非常失望,因為那些知名評論人士誇她時簡直睜眼瞎。她這十來年在圈內外的名氣與作品本身的質量並不相匹配,名不副實。

i


初讀驚艷 讀了幾本後只感個人風格太固定化 尤其喜歡中國20世紀題材 善於發掘那個時代女性形象 人物塑造方面很動人 但紅燒肉吃多了也會膩味


僅僅讀了很多嚴歌苓的作品,但從未關注過她個人的事迹,品行,只是從文字里一點一點認識她。
作為剛剛從網路文學中跳出來的人,沒有愛情為主線就怎麼也看不下去所謂(大人的書)的人,說不出什麼頭頭是道的話來介紹嚴歌苓,只好放一些閱讀過程中被震撼的過的文字,讓懂的人自己感受她精準的描述。
我認為她的有些描述雖然澀口,但卻十分新奇,寥寥幾字精準的刻畫出人物的動作心理。

「她們覺得鐘聲別再響下去吧,一下一下把她們掏空了。」
譬如這句話,有回答說像是祈使句的翻譯,我卻覺得不然,一下一下用的很好,那種鐘聲撞擊在心頭的感覺,很質樸卻很生動的描寫出來了。

摘幾句我看書時隨手存下的文字。

很多東西嚴歌苓沒有用蒼白的語言直接表述,而是繞了個彎兒,你讀了很多後,人物的形象才若隱若現的顯出來了,並在心裡留下很深的感覺。

「焉識抬起頭,大衛的臉是空白的。期待過度就會讓一張臉空白成這樣。」

一個人的臉是「空白的」,在看《陸犯焉識》之前,從未想過,竟可以用「空白」去形容一個人的表情。

「每次他正在號子里【窮凶極惡】地盲寫,洞口突然打開,遞進來一盆糊糊和一個插在糊糊刮子上的饅頭,他都快忘了它們是什麼。」

「窮兇惡極」的盲寫,看看這個詞,精妙的令人嘆服。


「老幾明白了。梁葫蘆心目中是沒有好人的。他心目中,人不會白白地好;人必然是為了一個目的去好,好一次就要完成一個任務,或堵住一個漏洞。尤其是堵漏洞。老幾對他好,喂他南瓜,給他甜頭吃——糖精片的甜頭也是甜頭,他都理解成老幾在堵漏洞。漏洞就是那塊歐米伽。梁葫蘆認為南瓜也好,糖精片也好,都是要堵住梁葫蘆的嘴,收買他的心,為使梁葫蘆再蛻半張頭皮也不叛變。老幾想,這不怪梁葫蘆,怪世界這麼大就是沒給過梁葫蘆一份純粹、無貪圖的好。老幾他自己也沒有給過葫蘆什麼好。看著葫蘆在地上給馬倒著拖,看著拖出的血跡里出現越來越大的頭皮越來越多的頭髮,再拖下去很可能是個死,老幾都沒拿出歐米伽來救葫蘆。老幾在那時抓住了自己一個隱秘的心愿:拖死這小兇犯歐米伽就真正回歸了自己所有。 」

她筆下的人物從來不極端的,那些藏在心中隱秘的惡的念頭,是自詡好人的你我都有過的。
這樣的「惡」,讓人物形象變得更加生動,立體了。
人物不能極端的,記得在知乎某專欄看到過一篇文章,好人便是徹頭徹尾的好,壞人就徹頭徹尾的壞,蠻橫驕縱的女兒對養父的不屑無理從始至終,並愈演愈烈,成了動畫片里徹頭徹尾的大反派,作者似乎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只有對人性沒有認真體察過,一味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的初中生才會這樣。(可笑的是這篇文章得到的贊高達幾千,不禁感嘆知乎越來越像故事會)

讀嚴歌苓,因為她的文字讓我舒服,因為她筆下的故事吸引著我,那些故事帶生活在二十一世紀不知何謂苦難何謂國人踏過的歷史的我,到文革去,到土改去,體會這個國土上的人們經歷過的喜或悲。


感覺她的書夾帶了很多個人色彩&私人經歷。選材都很討喜嘛。
戲劇性太i強。
商業價值很高。
喜歡刻畫單純到無知的溫柔多情的女性形象,看了她四五本書,基本都是這樣的,也許這個說法有點以偏概全?總之女性對愛情的追求以及堅忍,真的是跟吸毒一樣的。
對女性的心理描寫細膩,擅長捕捉那種「細節性的柔情」。其實在這方面,最有感觸的是《老師好美》,大段的心理剖白...
但是看多了,也就有些膩味她的風格了。有種後勁不夠的感覺。
如果說別的好書是一塊巨大的石頭,能在心中打出一片長久不息的水花,那嚴歌苓的作品,也只有是應急瘙癢,看的時候還是很投入,看完了就:「誒?可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啊。」


剛開始讀了幾篇,發現她對感情的描寫非常能引起同感,能讓人跟著落淚或者感動,很現實也很符合人性複雜化,有些結局反轉的鋪墊也特別好。讀多了之後,發現,有許多相同情節被反覆利用,換湯不換藥,許多作家都有這個情況,可能是個人經歷的帶入吧。


我看了她的陸犯焉識,第九個寡婦,小姨多鶴。真的畫面感特彆強,那個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刻畫的非常鮮明。且不說她的語言,她的取材和情節還有人物衝突的節奏把握讓我十分佩服。
有些答案說她是美國華人嘩眾取寵什麼的,我反而覺得正是這些經歷讓她對文化的衝突融合掌握的那麼好。


嚴歌苓寫的東西情節性強,句法結構很複雜但是讀起來習慣了就感覺很好。


嚴歌苓畢竟是寫書和編劇都在做的,一個華人能混到好萊塢專業編劇的行列已經是很厲害了,必須是很有內容的。

實在是想吐槽,不知道為什麼有人會覺得她嘩眾取寵……她的文學成果也不用說吧,嚴歌苓在文化融合方面比一般的其他作家都強很多。估計是有的人就是接受不了國際化一些的東西?還是受不了底層社會人民做愛國做民族性的東西?這麼說太偏激了吧。


除嚴老師外,沒有任何作家能把中國人的母性描寫得這樣細膩深沉!


我先得肯定她是個專業作家,還是個好作家。
稱大師太難。我個人是不太敢稱一位還在活躍的、未至暮年的作家為大師的。不得不說,嚴歌苓女士的年齡不到六十,能不能達到大師很難說。但是,做一個好作家就不容易。而她的作品改編到影視也很不錯,好歹給我們留下點有質量有深度的作品。
…………………………………………………………………………………………
@深棣 謝邀~既然感興趣我就展開一下哦。不是專業學這個的,如果有不足求指出謝謝~
………………………………………………
嚴歌苓身份的特殊性我列舉三點:
1.女性作家
2.多年旅居(不僅僅是美國)的旅美作家,美籍華人,用中、英文寫作。
3.專業編劇
……
當然,這都是基本的標籤,我才疏學淺,就從這裡展開一下吧。
1
女性作家,決定她的經歷、眼光和表述,和男性會有不同。這裡眼光不僅僅是美學的問題,還有視角的問題。當然不能把兩性的視角分個好壞,但是或多或少是不一樣的。比如嚴歌苓的作品中選擇的一些形象,有母性的特徵(地母),就和她本人的性別有關係。
唔,還有豐富的聯想能力XD。
2
多年旅居,說明她會和外界進行接觸,旅途是適合觀察和思考的,據說JK羅琳筆下哈利波特的形象就是一個火車站看到的小男孩,也是個例子。同時她會和不同文化接觸,造成一種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在世界各地遊歷(丈夫是外交官嘛)豐富了她的視野。
這固然有好的方面,個人清晰的風格、更方便的傳播、多重視角下的批判、人性的思考……直接的間接的見聞都是她的創作礦藏。但也有不好的方面,就是多方的大眾認可之上,同樣存在於多方的高層次欣賞的瑕疵。
(我這句話說的比較裝,見諒……)
換言之,我們看她的作品,會覺得,還不錯,但也不是特別合口味。仔細挑刺能整出一堆。
比如,冗雜的描寫、斷續的情節、過分應用的技巧。
有沒有一種翻譯的感覺。
其實不是翻譯了,是嚴歌苓本人作為bridge,將外國的手法、形式,作為一部中國小說的手法,而我們事先又確定這是一部中文作品,作者是中國生長的,用中文寫作,寫華人主角。
中國這邊一般是 重敘事 不是特別注重形式的技巧,不會有看上去特別秀技且以秀技為目的的,主要還是情節和感情。比較欣賞直接講好故事的人。
……看下《2666》,不少人就覺得,這什麼玩意兒啊!
……再看看《S.》,已經不僅僅是內容了,加了很多東西。
當然這一類例子還有很多,其中當然也有很多優秀的作品。我舉得例子不太恰當,感受一下這種差異就好。要想進一步了解可以去網上查查外國文學的教程。
簡單來說,就是,西方文學理論影響之下,作家會嘗試通過形式、段落、敘事方式……手法或者接受美學的一些技巧,達到一種閱讀體驗
同樣被嚴歌苓女士吸收的 還有大片特別的細節描寫——有些描寫可能不是中國作家慣用的,但可能來自外國文學,短句,紛亂的思緒。比如這一段:

一絲不掛的栓兒被牛旦拽了上來。又把脫得一絲不掛的牛旦繫到坑下。兩人小時候吃奶不分彼此:栓兒母親奶過牛旦,梨花也奶過栓兒,這時他們掘墓還是遵照掘墓的行規,下坑不穿一絲一縷。又是一個鐘點過去了。

此外值得一說的是「真實作者」、「隱藏作者」、「敘事者」……(說起來好裝逼,不裝了,你們看看就成)
嚴歌苓本人不時在文章里加幾句故事之外的話,她是作為作者存在,也可以認為她是故事中的一個人物,負責講故事。她本人一直處於主宰的地位,似乎並不指望讀者代入文中的哪位。
讀者或許應該把自己放在一個「聽海歸將過去的事情」的角度。

3
編劇
編劇!
編劇!!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西方文學特點這種,咳咳,我也說不太明白,但是編劇這一點是很明白的。
我個人建議看看《羅曼蒂克消亡史》,再去讀嚴歌苓的書可能會有體會。這部電影可能是我強行安利,但是其中體現的一些美學要素是比較考究的。建議觀看。至少比暢銷書改編的值得看。評價也不錯。就是需要仔細品味。
非線性結構。夾雜了各種隱喻,雕琢了各種細節。
你會發現,編劇是一種設計的職業。
編劇不是完全講故事的,她要營造出畫面感。九三年開始做編劇的嚴歌苓女士,受到影視劇的影響應當是比較大的。
影視劇和話劇不同,要考慮鏡頭,考慮人物形象的細緻塑造,考慮細節、環境、衣著,考慮人物的內心,可以內心獨白。畢竟影視劇是可以特寫的,攝像機換視角就OK。不用管觀眾坐在哪裡。
同樣的,編劇對接受這個環節要求更多。所以她得找個好設定,控制讀者的節奏。
我的建議是:別把她的文字當文字,描寫啥的,直接想像,看書就當成看電影。
然後你就懂咧~
-----------------------------------------------------------------------------------------------------------------------------------------
結語:嚴歌苓的作品在這個過分娛樂的時代,還是挺值得歡迎的。
她在作為後人,講一個前人流傳的故事。
不過,與其當做故事看,不如當電影看。
有一些短句啊,不僅僅是英文影響,還可能是人物的喃喃……是人物的心思。
原先有人說,沒有人能將一種語言完全翻譯成另一種。我得說,翻譯過來了,面對的還不是一批讀者呢……嚴歌苓的表達方式,真正的隱含讀者,就是和她一樣雙語的讀者。
(有哪裡寫的不好我再改。。。謝謝)


看過大概十餘本 如圖

不能稱之為大師 但是個優秀的作家
比較傾心田蘇菲和多鶴以及心兒這幾個角色
個人感覺題材要比文字更加厚重深邃
確實也受到很多國外思潮環境的影響

但是,有一點她同其他華人作家截然不同吧
在於對於女性個體的刻畫和入骨的挖掘

無論是多鶴的母性
扶桑的美
還是田蘇菲笨拙的愛情
心兒無法把控的愛與溫存
總是讓人覺得 這就是女人啊

獨有的天真和溫柔 以及愚蠢
留給最愛的人

剛看完《老師好美》
心沉到海底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馳星周?
如何從零開始學習文學,以最短最有效率的進入市級作協?
如何通過寫作賺錢?
書店與作者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在世界文學史上的真實地位?

TAG:小說 | 作家 | 文學 | 中國當代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