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是怎樣成長起來的,交互設計師應該具備什麼素質?


關於交互設計師的成長,分享一些想法和經歷:

1. 交互設計師應當具備的能力
如果我們簡單的將用戶體驗領域涉及到的技能分為:用戶研究、產品(概念/功能)設計、交互設計、視覺設計、工程技術,我認為任何一個交互設計師和視覺設計師等等,都應該具有整體的複合技能,只是哪部分更多哪部分更少的問題。

1) 用戶研究:對於交互設計師,不具備基本的用戶研究能力,無法吸收來自用戶的「信息營養」,如何做出真正以用戶為重心的設計呢?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可用性測試、行為數據分析等等,這些基本的方法應該要有所掌握。

2) 產品(概念/功能)設計和交互設計:這方面不必多說,交互設計師必須有大局觀,能夠真正的理解產品的思路和方向,從交互的角度實現產品層面的意圖。這也是很多交互設計師轉向產品設計師、產品經理的原因,在很多方面有交叉。

3) 視覺設計:視覺設計是很多交互設計師的軟肋,常常無法忍受一些交互設計師做出的沒有美感的文檔。現在,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的設計領域,交互和視覺往往是高度交叉的。交互會影響視覺,視覺反過來也會影響交互。對於一個交互設計師,在做交互設計師,腦海中就應該浮現出視覺的輪廓,為視覺設計留下能夠發揮的空間。另外,交互設計師一定要有很好的視覺設計的感覺,知道如何判斷好的和不好的視覺設計。像素眼(能夠通過肉眼分辨出一像素的差別)至少要具備吧?

4) 工程技術:交互設計往往直接對口工程開發,對工程技術的理解不可或缺。其實所謂了解技術,並不是一定要能夠立刻寫代碼。如果我們看看周圍很多「懂技術」的人,可能已經很久沒有自己寫代碼,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技術的把握。術業有專攻,對於交互設計師,真正要做的是理解技術可行性區間,知道在現有的技術下有哪些可能性,這需要不斷的積累,包括系統的學習和不斷向工程師學習。我自己在做 iOS 和 Android 的設計時,都讀過相應的開發書籍,另外也會注意看新的產品,讓自己的知識庫更充實。

以上是交互設計時所應具備的幾方面的能力,在這樣的前提下,交互設計師的成長,其實就是不斷的提升自己在這些方面的能力。具體如何去學習,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途徑,即使沒有專門的老師來教(事實上這個行業早期的交互設計師主要都是自學),現有的各種資源也已經足夠學習,同時還要注意實踐。

2. 再大的熱情也不如立刻行動
我在面試設計師時,發現一個問題,一些面試者會告訴我他們對這個領域多麼有熱情、多麼看好,希望以後能夠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設計師。這時候,如果他之前還沒有過實踐經驗,我就會問,那麼你都讀過哪些交互設計師相關的書籍,很多時候,得到的答覆讓我很失望,寥寥無幾。很多人只是讀過一些網上的碎片化的文章就上戰場了。現在市面上已經有非常多的和用戶體驗、交互設計有關的圖書,在豆瓣上能搜到一堆的推薦,如果有熱情,就付諸實施,在沒有實踐之前,先多去吸收營養。

3. 動態學習與快速學習
交互設計本身是多學科的領域,越是深入,就越發現多種學科知識的重要性。前兩年我讀的比較多的書是建築設計、城市規劃等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因為發現一個交互設計師和建築設計師在很多方面是相通的,都需要處理人和物的關係,甚至很多方法也是可以通用。現在閱讀的範圍更雜,社會學、技術思想等等,都能對平時的設計工作起到間接的幫助。自學能力非常重要,如果你需要研究數據,卻缺乏統計學方面的知識,怎麼辦?很簡單,找點資料學習就可以,需要用什麼就學習什麼。

4. 成為 Geek
交互設計師本身需要是超級用戶,這意味著需要大量的、甚至瘋狂的用相關領域的各種產品,讓自己沉浸到產品裡面去。例如,對於移動互聯網領域的交互設計師來說,手機里沒有幾百應用、或者沒有不同平台的手機,都是不正常的。我遇到的一些朋友追求簡單的生活,並不希望被科技所左右,這沒有錯,但是作為交互設計師,這是工作,這是修鍊,這是成長中必須的。

量的積累非常重要。我的一些朋友,見面時坐在一起都習慣拿對方的手機看看裡面有什麼好的應用,對於好應用、好設計的敏感是一種職業習慣。我們做最美應用(這是廣告吧),最開始就是這樣的目的。

5. 超出用戶與回到用戶
掌握大量信息之後,還需要能夠回到用戶的視角。交互設計師永遠不代表自己,而是代表用戶,自己隨時要化身為用戶,動態切換。張小龍之前講過類似的意思。

對於交互設計師來說,超出自我很重要,當我們看一個產品時,應該能夠很快找到交互的問題所在,而這些問題都不應該和我們自身的認知有關,而是同我們所採取的用戶視角有關。當我們不斷了解用戶、不斷積累領域經驗時,我們會自己積累一些經驗點,知道目標用戶群會在哪些地方容易犯錯,而我們要對這些地方高度敏感。

對於交互設計師,去親自做做用戶研究非常有必要。當我們親自做過幾十個可用性測試後,對於用戶會有非常切身的感受,通常都會發現,我們原本想像的用戶行為很多都是錯誤的。有時僅僅是用觀察法也很有用。我曾經在地鐵上觀察了上百名用戶使用手機的行為,其實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去做。

6. 重新學會寫字與說話
交互文檔需要清晰、易懂,文檔本身應當具備很好的可用性(Usability)。能夠寫好 PPT 也非常重要,其實所有輸出都需要設計,很多交互設計師能夠做好設計,卻做不出清晰、明確並且令人賞心悅目的 PPT,這實在不應該。

交互設計師還應該訓練自己有很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做出好的設計是一方面,另一半功夫是要讓大家都知道這是正確的設計。

7. 學會「推動」
交互設計師需要和團隊中不同的角色和協同配合,想要真正做好工作,不僅僅是做好自己的輸出,還要能夠推動各種資源去做事情,當然前提必須是正確的事情。這和具體的團隊有關,有的團隊這種工作大多由產品經理承擔,而有的團隊則需要交互設計師自己去做(例如我在過的團隊幾乎都是同時做交互設計師和產品經理),這時溝通能力、知識面(例如對技術的了解)甚至是毅力會非常重要。以前合作過的工程師,某一次向別人介紹我們,說這是他見過的最「殘忍」的設計團隊…當然最終成果也很理想。

8. 和團隊其他成員的同理心
好的交互設計師,都有不錯的氣場,能夠被團隊的其他角色所信任。這種信任,其實是建立在長期的聲譽積累之上。交互設計師和開發工程師的合作往往很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珍惜工程師的勞動。

一個簡單的設計,可能意味著做開發的兄弟要加班很久,所以問題來了,這個設計是好的么?有沒有替代的設計,能夠讓工程投入的性價比最高?我在做設計時經常會和做開發的兄弟們一起討論,詢問設計方案可能的開發工作量,然後深入的弄清楚具體哪一點的投入大,我們有沒有辦法去繞過。和我合作過的工程師加班是必須的(因為總是想做出更好的東西),但是我會盡量確保他們的工作都不是無意義的。曾經在某企業,和我合作過一個項目的工程師做完就升職了^_^ 互相都開心,這對於大家也是一種回報。

但是當然,交互設計師自己的素質要夠強,能夠了解門門道道。有一次,我請一個做開發的兄弟實現一個設計,兄弟可能工作太多,直接和我說這個實現不了…我就說了一句話「你蒙我」。然後兄弟就回去考慮了,過了一會回來說「我剛才蒙你了...想清楚了,能做啊」(當然大家都是玩笑,團隊內的感情很重要,互相在原則問題上要非常信賴)。

9. 找一個好項目,一個好團隊
交互設計師非常依賴具體的項目和團隊,沒有好的機會,自己再使勁也不出來。這些項目應當是能夠給交互設計師充分發揮的空間。而好的團隊,必須要重視交互設計的作用。在行業當中,其實很多企業並不重視交互設計,或者是並不真正了解交互設計,沒有足夠的支持,這裡面的機會成本需要設計師好好衡量。

10. 細節與理想主義者
交互設計師(實際上所有設計師)都需要關注細節,帶給用戶哪怕一點點改進,都應該讓我們感到快樂。當然這需要處理好優先順序,將好鋼用在刀刃上,優先改進那些最重要的部分。

只有理想主義者才能做好設計!每時每刻,我們都堅信,創造更好的體驗,是我們的使命。無論遇到多少困難,我們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創造一個「更美」的產品。

---

馬力的知乎文章索引:
https://zhuanlan.zhihu.com/p/25493627

—— 2017年11月更新 ——

1、UI 和 UX 設計師的課程表

2、UI、UX交流QQ群:633293003,會定時舉行公開課和答疑。歡迎大家加入。

3、和張濤老師籌備很久的課程「產品、運營和設計師都該懂點技術」上線啦,12月4號之前三人組團報名有優惠,詳情請加助理微信號:ZoeSoNice


成長可以是一種好玩又有意義的體驗設計,身為交互設計師,你正好能可以利用你的專長,給自己設計一個合適的學習體驗。

以下分享的內容,是基於過去幾年,個人有幸與不同文化、市場與背景的業界相關人士(不是只有好的交互設計師)合作,稍作整理之後,把他們成長的過程,換個方式,用「學習」這個角度出發,分享給各位。

了解自己的學習特性
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往往了解自己學東西的特殊方式,並善加利用,所以有著較有效率、較明顯的成長。

學習與成長並不是件陌生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試著回想你學習其他東西的行為與習慣,透過一些整理,你可以逐步認識自己是怎樣的學習者,並試著讓你的團隊知道與支持你。這可以是了解如何成長的第一步。身為一個設計團隊的領導,也能在更了解組員的學習特性之後,一起創造出更合適的學習環境。

舉個例子:
某設計師的學習特性是…
我沒有辦法只看書或理論而產生我的設計觀點,我是一個從做中學的交互設計師。
不好玩、不友善的學習環境,我學不起來。

了解自己的學習需要
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在成長的階段,對於需要學習什麼有較清楚的概念。

關於成長,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目標、動力、想法。許多正在成長中、準備學習的設計師,很容易因為過多的機會與可能而彷徨或迷失。明確的了解自己的學習需要可以幫助偏好更有結構、夠有效率的學習者。同時,了解自己特性與需要之後,當新的科技再次衝擊交互設計的領域時,你可以很快找到切入點,很快開始嘗試。

舉些如何明確你需求的例子:
我需要更多元的信息來源,讓我成為更理解趨勢與價值的交互設計師。
我需要更方便的學習方式,讓我橫向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升。

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與環境
新的學習方式與環境日新月異,透過嘗試不同的學習方式與環境,可以不停的反思自己的偏好與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更全面的角度去體驗,更自然地在這個領域成長。比方說,玩更多的應用只是學習的一種,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成長方式。

舉些例子:
定期去創客或黑客空間交流,感受對改變世界的不同想法、需求與能量。
試著從文案寫作、廣告腳本的方式去描述一段體驗,請不同領域的朋友給你意見。

制定合適的學習策略與原則
了解自己的需求、偏好的方式以及各種可能之後,定義出一些原則幫助你遇到問題時做決定。制定真正想追求的目標。並花時間去制定學習策略,並儘力去執行。

舉些例子:
目標:更好地與不同團隊在問題點上透過更好地溝通得到更好的產出。
策略 1:透過寫作提升理性思維與溝通能力
行動 1:每天早上寫一篇短文,分享一件跟交互設計相關的觀察、想法或問題。
行動 2:每天閱讀2篇文章,並整理出3個重點以及1個問題。

續反思學習的過程、回饋與價值
在執行你的學習計劃時,持續看看是否有些改變、得到一些小成就感或是新的問題,試著培養興趣與正面能量,而不是一種給自己評分的角度。記錄下來,可以讓你更好地成長。同時也不會為了堅持而堅持。

舉些例子:
在處理一個類似的交互問題時,我能否更有效率的了解相關因素、連動關係?為什麼?
透過這些學習,我是否有了不一樣的觀點?我會如何做不一樣的決定?

續給自己動力與獎勵
學習就像是一種得到「成長」的運動。這種運動需要合適節奏與階段性的獎勵,來確保一種可持續的動力。這些學習動力可能來自團隊、環境、比賽、比稿、一個用戶的認同、這些動力不是堅持,而是要去營造一個自然的氛圍與節奏。

舉些例子:
有些很好的交互設計師,往往會花一段時間完全離開設計這件事,去教教書、去不同文化體驗與旅行。重新回到設計之後,可以帶來許多好的改變。

擴大你的導師群
與嘗試不同學習方式與環境不同的是與不同的人交流,並試著想想自己從這些人身上想學到哪些?

舉些例子:
我從 ______ 的 ______ 學到 _______ 可以是 ______ 而不只是 _______ 。

以上這些,都在不同交互設計師成長過程中,扮演著有趣的角色,也讓我們可以更換個角度的看待成長與學習這件事。但更重要的是交互設計師不見得只能「成長」為另一個更好的「交互設計師」。


正好看到這個話題,與我最近寫的一篇知乎專欄相關。這裡回答下,希望有幫助。: )

知乎專欄鏈接:http://zhuanlan.zhihu.com/youwenwen/19617848#comment-50889408


交互設計師必備五點

前言:在上一篇「設計學習路:看人」的文章中,我寫到我的第一個設計經理R給我提出的交互設計師需要注意的五點。那篇文章我只寫了第一點,後來很多朋友在問我其他四點是什麼。贊設計師朋友們看我枯燥無圖的長文看這麼仔細,所以這裡一併寫出。我會寫出那五點,並闡述我心中的理解和這些年工作中的印證和思考。

故事背景、人物介紹:

我研究生畢業後,在西雅圖AOL做交互設計,參與AIM移動與Mapquest移動設計項目。當時美國金融危機工作很難找,AOL想派我去丹佛工作,我不太想去。那個時候唯一的機會來自雅虎,在矽谷onsite後R給了我這個offer。對於當時一個沒有太多工作經驗,且沒有語言優勢的中國年輕設計師,R給了我矽谷這個互聯網天堂的舞台,R算是對我有知遇之恩。

R是視覺設計師,比我多工作20年,在我聽過的所有互聯網公司工作過。他年輕的時候,在微軟做設計顧問,跟隨著工作走遍了歐洲大部分國家。他是一個極度喜歡設計的人,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滿滿的畫,每幅畫都是描述歐洲某個街道或者某個建築,非常漂亮。R讀書時候在學校廚房打工,後來成為學校的廚師,廚藝一流,做的牛排和沙拉驚人的好吃。

R是一個果粉,記得當時雅虎總部旁邊有一個專門賣二手蘋果設備的大倉庫。每個周五中午午飯後,他會帶著我去逛那個倉庫,對每個老舊的蘋果設備和部件愛不釋手,給我講這些東西的設計原理,當年的風采,他對這些設計的認知。幾年過去了,我從堅定的PC用戶變成了純果粉……

一個交互設計師應該學會什麼?R給了我五點:

1,Make it beautiful

交互設計師也要懂得美。

交互設計的核心是要懂得產品的信息架構和流程,要讓產品跑得順,跑得精彩。這是當時我對交互設計的理解。我是學習信息管理系統出身,沒有藝術氣息,大學和研究生時代因為對經濟學感興趣,都修了經濟學的專業,還是沒有帶來太多藝術氣息。所以那個時候,我不懂得美是什麼。

思想決定產出。所以那個時候我的交互設計,導向非常明顯,就是為了功能和流程服務。記得做雅虎地圖導航的項目,我把導航的用戶場景和使用流程設計好,就安心交給R去做視覺設計了。算是沒有對後續視覺設計負責,我知道那個時候R對我這個方式是不滿足的。

R教我,作為一個交互設計師,還是要懂得美。畢竟最後產出的產品的樣子,也是交互設計應該關心的一部分。如果做交互設計的時候沒有考慮後續的視覺設計,那麼後面的視覺設計師就會束手束腳,難以發揮。

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慢慢學習在做交互設計的時候開始預想這個界面視覺會是什麼樣子?我的每個交互設計細節是否吻合後面做視覺的同學可以出精品的思路。我對交互的強制功能限定會不會影響視覺設定的發揮。

甚至我還學了一段時間的視覺設計,用PS幫著團隊出了不少界面圖。雖然我出的視覺在這堆美國頂尖藝術院校畢業生扎堆的視覺設計裡面很差勁,但是我開始了解交互設計和視覺設計的銜接是什麼樣子,怎麼樣才能做到無損的信息和價值傳遞。

到了後來每份工作,和我合作的視覺設計師都還蠻喜歡我的交互,因為R已經教會我去穿過他們的鞋子了。

第二個對美的認知來自出交互稿。我最開始做設計工作是用Visio和PPT來出交互稿,後來用Axure。Axure的好處是可以出互動交互,簡單方便釋義,適合我當時的交互設計風格。但是,R太喜歡美的東西,記得去公司第一天他就讓我用InDesign出交互稿。我當時很迷糊,InDesign不是出印刷品的么?他堅持,說,InDesign能給你做交互設計一個新思路。

於是我就用InDesign開始笨拙地畫雅虎移動搜索項目,一步一步從快捷鍵開始學習,學習搭建InDesign模版,建立文檔內Pattern……

後來,我能直接看到的就是我的交互設計輸出質量成倍增長。用InDesign做設計文檔的好處太多了,細節可以看我之前寫的設計文檔文章:

http://youwenwen.diandian.com/post/2012-07-04/40029971983

講兩個場景:

用InDesign做好設計文檔,規整得不行且漂亮,列印為11x17的紙張,拿去給產品方或者設計方的領導評審,必過。:)

用InDesign做好設計文檔,輸出為PDF放入iPad。有一次公司的VP來視察工作,我需要去推一個設計案。VP說,我只有午飯後30分鐘,不想在會議室了,說在公司里的花園走走,讓我直接說設計案。我帶著iPad,和VP在花園走了15分鐘,一張一張的設計稿講過去,方案通過了,VP說是他經歷過最好的一次設計評審。

後來InDesign成為我的主力交互出稿工具,陪我走了很多地方。雖然創新項目迭代的緊張期,我還是會用Omnigraffle做快速交互輸出,但是我還是會按照InDesign的分頁方式,按照講故事的思路,一頁一頁地講我的設計思路和場景。

現在想起第一次R逼迫我用InDesign做設計稿的時候,我超級不情願的樣子,不由莞爾。

直到現在,InDesign都是我最喜歡使用的交互稿輸出方式。它有很多局限,但是它確實是最美的交互設計輸出方式。

2,Critical Thinking

關鍵思考能力

交互設計師經常碰到一個場景,想好的方案,很有信心的思路,被產品經理挑戰的一塌糊塗,然後設計返工,自己的信心被打擊了,產品進度也被延誤了。我當時就給R去抱怨這個情況。R說,不是產品經理的問題,是你的問題,你缺失關鍵思考能力。

關鍵思考能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問題的深入思考,這個不僅僅是停留在產品設計的功能和流程,而是要深入到產品細節的業務邏輯和商業 價值去思考。想清楚為什麼公司要做這個產品,為什麼能賺到用戶,為什麼能賺到錢。想清楚產品經理為什麼要挑戰你,為什麼不給你一次過的機會。二是對解決方 案的多準備,有時設計師想清楚了,想好了一個方案,並有信念,並不一定是對的,所以應該在設計方案確認前,已經思考過多種方式了,然後最好在和產品經理溝 通的過程中,時刻有備份方案,時刻展示設計師強大的思考能力和多方案解決能力。

後來,根據R的思路,我每次和產品經理討論設計方案前,做兩件事。第一,從產品經理的角度來自我攻擊自我驗 證,先過自己的一關。第二,從來沒有準備過一套方案去評審,在有限的時間內,我會努力想的越廣越好。極端的一個例子是有一個移動產品設計兩周我想了十來套 方案。很多方案也許沒有商業價值,也許不能技術實現,但是它們帶來了創新的可能。更重要的是,產品經理開始認知設計師是靈感的源泉,會慢慢依賴於你。久而 久之,設計,你就是「Go To Person」,產品設計合作完美解決。

其實,交互設計是最沒有硬技能的崗位。我們沒有視覺設計的藝術,沒有前端開發的技術,沒有產品經理的商業感市場感,沒有用戶研究的系統 思考和數據處理能力。但是我們首先,得都懂,因為我們是橋樑,其次,我們要會想會關鍵思考,最後才是我們要會說。會說這個話題以後專門寫一篇文章,太多故 事了。:)

3,Consensus Building

達成共識,全局觀。

交互設計的高端技能,也是當時R對我最不滿意的地方。因為資淺,在合作的業務線和技術線,重要的會議都不會邀請我,所以我只能參加產品流程中設計強相關的討論。R認為我應該參加與產品相關的所有討論,才能保證交互設計的價值和貢獻。

交互設計師最難做到的就是讓每個人「On The Same Page」。

兩個緯度,淺的緯度,所有交互設計都需要產品參與的每個人都了解產品設計現狀,了解目的,了解挑戰,了解所有設計流程中的細節。深的緯度,要讓每個人都認可你這個交互設計師,你這個設計方案的思路和靈魂。

如果作為一個交互設計師,你還停留在,產品經理給你一個需求,你完成交互設計,然後把交互稿給到視覺設計師,然後你就可以high了的階段,那你真的要思考,你只是做到了完成交互設計工作,但是沒有做到一個優秀的交互設計師。你需要的是把控全局,hold住產品設計絲絲扣扣每個環節,並對整個產品質量負責,這樣你才有產品設計的主人感。這樣你才能獲得每個設計師都最喜歡的一個感覺,產品成功後的成就感。

做起來非常難。第三點需要的是強大的專業技能、執行力、和些許個人魅力。

R表示,全局觀是交互設計師往上走並進步的必要條件,離開雅虎已經很久了,這個道理我依然深以為然。

4,Attention to Details

細節致勝

太簡單的道理了,R說這個的時候我都懷疑是在調笑我,因為我剛出了一個很好笑的故事。

2008年我負責雅虎移動端美國總統大選專題。當時有兩個候選人,Obama和McCain。我的思路是讓美國人民能通過雅虎移動搜索隨時關注總統大選動態,思路清楚,方案通過,很好。

然後我就丟人了。

我不關心政治,我也不是美國人,選舉離我的世界好遠。當時同事都支持Obama,非常關注這個項目,第一個黑人總統嘛。然後我的一個設計稿,把McCain寫成了MaCain……產品經理差點瘋了,對著我跳,「Are you kidding me?!」我才發現自己拼寫錯誤。

英文不是我母語,我認為是一個小事,R認為是一個大事。R說有些錯誤,一次都不能犯。交互設計師不能看偏一個像素,不能畫錯一根流程線,更不能寫錯任何字。

這個任務結束後,大選當天,雅虎移動搜索流量上升的厲害,對候選人的搜索上升數十倍,當時的CEO專門發郵件給我們團隊進行表揚。後怕,要是真錯了那個字母我該怎麼辦。。。

強迫症產生了,以後我的每個設計稿,以及設計文檔,所有部分我都要看3遍才能外發。一些重要的文字紀錄,例如Linkedin的Profile,我會反反覆復看至少100遍,不信我把我的Linkedin Profile放出來,保證你們找不到一個錯別字或者釋義不清的地方。lol

http://www.linkedin.com/in/freshyoyo

後來工作久了,發現細節是個好東西,可以反覆深入挖掘。設計管理的時候,你可能要幫助視覺設計師審稿,他們辛辛苦苦產出的視覺設計,你是草草評審給出意見,還是認認真真把設計師每個思路都想清楚並給予合理反饋,我相信最終產品設計質量和視覺設計師的感受,是天差地別的。

R教會我,設計師,永遠不能在細節上不夠完美。

5,……

五我真心忘記了……大家先看以上,我想起來再補。這個事情不能怪我,人會變老,有些記憶會丟失,自然使然……


謝謝閱讀!

thanks,
yoyo

微博:http://weibo.com/youwenwenixd
點點:http://youwenwen.diandian.com/
知乎:設計師Yoyo


回想起四年半前從產品經理轉做交互設計時,為了搞清楚交互設計這個職位的要求,看了一圈國內外 Interaction Design / Experience Designer 的崗位描述,總結了一張圖:

其中 Ability 提到的 6 個方面,現在看來仍然是交互設計師的核心素質:

  1. 全局思考和問題解決能力
  2. 對產品/業務的理解
  3. 研究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對用戶和需求)
  4. 原型和實現能力
  5. 視覺表達
  6. 綜合能力(溝通、合作、管理)

能力素質,每個人張口都能說上十個八個,但我們更關心怎麼成長。


「如果沒有目標,任何方向可能都是不對的」。交互設計師的成長,意味著什麼?

  • 真正了解交互設計的本質和價值
  • 減少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各種障礙,提升愉悅度
  • 不僅能設計好一個控制項、一個頁面,也能把控好多終端、多個關鍵觸點的使用體驗
  • 扮演好溝通「使用者」和「產品/系統」的橋樑這樣的角色
  • 扮演好團隊中承上啟下(從概念到實現)、連接內外(團隊和用戶)角色
  • 不僅僅從「用戶」和「設計」的角度考慮問題

怎麼做呢?


// 通過每一件事鍛煉「表達」能力


設計首先是一種表達。不僅包括用線框圖表達概念和解決方案,包括各種觸點上用戶能感知到的互動形式,還包括寫一封簡潔明了的郵件,在會議上條理清晰地敘述觀點,在討論中用對方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方式促成共識……做一個交互設計師真正的挑戰,不在於做出精緻的畫面,而在於有沒有把「用戶體驗」深入到骨髓里,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當成別人的「體驗」去持續優化


基本上,能做到讓大多數人都舒服,才算真正具備讓某個人/某群人舒服的能力。


// 通過每一個項目積累對用戶和需求的洞察


表達只是基礎,問出對的問題並且有效求解,才是關鍵。因為設計始終是面向「人」的,所以幾乎所有的問題都來自於「人」。產品服務於什麼樣的人群?他們在什麼場景下面會產生什麼樣的需求?他們會怎麼理解功能命名和導航?可能有怎樣的心理模型?會產生什麼樣疑惑?會如何做出下一步決策?……


設計成型的過程,其實也是疑問求解的過程。對每一個項目,都盡量提出好的問題,並且嘗試通過實驗、用研等方法解答它們,這樣便能積累對用戶的洞察。


// 和每一位同事做朋友,向他們「偷師」


說實話,交互設計能做(好)的事情還是太少了,要好好珍惜和其他同事合作的機會,向 Boss 學習全局視角、決策和管理,向產品經理學習主人翁心態和需求分析、項目管理、提振士氣的能力,向視覺設計學習豐富的表達方式、想像力、情緒調動的能力,向工程師學習嚴密的邏輯、耐心細心、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把大家當成朋友去合作,當成老師去學習。


// 從界面設計中走出來


手機界面不是全部。過去不是,未來更加不會是。


在四年多的交互設計經歷中,我給自己設定了涉及更多領域的目標,於是從網頁端設計轉向移動端設計,再到多終端設計,從純線上的界面設計,轉到 O2O 設計,再涉足服務設計。每一次轉換,都能發現之前的局限性,對交互設計的理解也得以深入。


// 從設計中走出來


設計師最大的優勢,是會設計(廢話);設計師最大的問題,是只會設計。設計只是多面體中的一面,在大公司或多樣性的團隊中尤甚。如果只會設計,如何跟其他人交換價值?如果只做顏控,怎麼用設計思維解決更重要的問題?


除了對未來的人機互動繼續好奇、開始探索,還需要從設計中走出來,投入到生活中,試著做做生意,或當個黑客,了解其他的美學領域,學習數學、邏輯、經濟、哲學、歷史……畢竟成長是一輩子的事情,管你是交互設計師還是頁面線框仔 :)


---


關於如何成長,還可以關注以下專欄:

進擊!後界面時代的交互設計 - 知乎專欄

HackYourself - 知乎專欄


每個設計師的成長路徑和方法各不相同,也無固定模式一說,此處僅分享一些在RIGO design我與設計師常討論的關於設計師的成長看法: 10%+20%+70%

設計師的成長的10%:參與有意義的行業峰會,參與有意義的行業間的專業交流或培訓,關注行業動態與新知,拓展專業視野。這個層面對設計師提高的幫助大概會在10%;

設計師的成長的20%:設計上的良師益友,在你設計道路上,總會階段性的存在短板或知識結構的缺角。這時,尋找一位好的導師,亦師亦友的在你當遇到專業瓶頸期、平台期、創意真空期,給於前進道路上的指導解惑,抑或經驗分享,都是你職業生涯中寶貴的饋贈。這個層面對於一位設計師提升的幫助大致在20%;

設計師的成長的70%:每日工作。每日看似平凡的工作中,從遇到每一個問題時的困惑,到每一個困難解決的過程;從每一次思考的過程,到每一輪團隊協作與設計迭代的打磨。每天的工作中所獲得的點滴經驗教訓失敗成功,是幫助設計師真正提升最大的70%。也正所謂是: 於無聲處聽驚雷.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初學者剛剛介入設計行業,不要整天僅想著如何速成一位可以把控全局的多面高手,或是指點江山大局的設計明星。做設計一定以端「正」心態為先:所謂心態「正」,就是內心能夠「止於一」,一個明確的目標。每個階段認準一個(且僅唯一一個)有難度卻可通過努力而到達的目標,實現它。心態正了,專註的目標「止於一」,反而易於快速的提高。清晰你的目標是什麼,了解你的優勢是什麼,剩下的交給專註與堅持。有一句話很好:堅持是個漫長的過程,不過好在,我們不趕時間。



(ps.管理員還是讓我加上題圖吧,本意只想借功夫喻設計)

好設計師,那是多難啊,一個時代才那麼幾個,推出的作品(產品)能驚天動地,能顛倒眾生,只能用突然打心裡冒出的一個詞來形容-風華絕代。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設計師需要有份執念,念的是什麼,就一定會帶來什麼。念念不忘你對設計的執著,促使你向前的動力,這是一種感情,對設計的誠,體味設計給你帶來的各種情緒,是一種能夠動容的力量,同時,這也是一種對品質、細節求索。

心裡有一直惦記著設計嗎?能夠從生活細節當中發現設計嗎?設計交付時自己滿意了?還有修改的空間嗎?還有更好的設計嗎?

保持初心
初心難得,體會那種最初狀態,那一份好奇、那一份探索,用整個身體去感受,用心去銘記,正如第一次擁抱你所愛的異性,所有的感覺都那一瞬間打開了,敏感到纖細都能察覺。隨著時間的流逝,接觸的增多,就不會再有那種感覺了,因為不慎初心已失。恰如兩人相處,保持初心,自會情真意切,有如初戀。

時常想想自己為什麼做設計?你是還記得第一個產品正式發布時的心情?是否還記得在經歷無數夜繪製icon調整細節的態度?

若失本心,即當懺悔,懺悔之法,是為清涼。


悟,左有心,右為吾,自身用心去體會、去理解。很多時候我們看過了很多書,學習了很多理論,當不能靈活運用時,它們只是你腦袋中的知識,融會貫通後才能成為自己的。

你期望出來的產品與當初所設想一樣,但往往會有細小的差別,其它人無法明確告訴你應該怎麼做,標準不一樣,這時需要自己細細去體悟,不斷進行嘗試,只有在一次次犯錯後,才能真正達到所謂的正確,只有你不斷地在設計過程中親身體驗它,才能漸漸觸及設計的本質。

勉強求全,等於固步自封
有缺憾才能夠進步,不完美才會去追求完美。記得早些年(那時交互視覺還沒這麼細),曾想讓團隊內人人能夠成為獨擋一面的全才,能文能武,武能上機操PS,文能下地畫流程,可是經一段時間努力後,發現視覺依然是視覺,交互畢竟還是交互,為此思索過一段日子。

產品同樣,期望設計滿足所有需求,出來反而是一個笨拙,缺少靈性的俗物,與其勉強求全,不如保有自身的特點。

寧可一思進,莫在一思停
在武學上所謂寧可一思進,想來並非直打硬進,一往無前。心應無所住,而形無所執,前行為進,以退為進何嘗不是進?若心有所住,則有所滯,則進退失據,終成敗局。

《不動智神妙錄》:主客交鋒,此方彼方,己劍彼劍,拍子節奏,若於是中,心有所住,則行動緩頓,為彼所斬。若臨敵時有自身想,心則有住,故不應執著自身。修行初始,心易受身形而緊繃,若心住於劍,則為劍所滯;若心欲搶先機,則為欲搶先機所滯,以要言之,若心有住,則失其念,佛法稱此遲滯之心為無明住地煩惱。

世上永遠是強者影響弱者,做產品是這樣,很多時候上峰對下面的要求,要與某某產品一樣,這就被對方影響了,產品的節奏、功能的設定都被對方在牽著走,你的想法在哪?落在何處?是否還可精益?設計也同理,尋找自己的方向,樹立自身的風格,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設計思路牽著走,追隨永遠只能落入下乘。

要有容人之心
但凡一個人見不得人好,見不得人高明,是沒有容人之心,設計師可有傲骨,但切勿有傲氣,利著呢,傷人傷自。貴圈一直保持著個優良傳統--相輕。交互和視覺,就像我們平日里的文、武二技,「文無第一,武無第二」,視覺設計師還好,能力行不行拿出作品來,大家看一眼,技法上就有了高下,交互設計如何比較呢?拼邏輯?拼流程?嘿,設計師還是需要有顆謙遜之心,做事之前先做人,你人好,講道義,識大體,活好器大,圈子裡都認同,名就有了,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德就出來了,貴圈小,我不識你,你不識我,有友識你,你便識我,時常審視一下言行,方可德藝雙馨。

里子和面子
貴圈設計師都有所屬的公司或團隊,有的設計師成了面子,有的設計師成了里子,面子在外給團隊掙臉,其身自有光環,里子在內辛勞,應當尊敬。兩者都是必不可少,公司需要團隊看重,若圖個虛名,勸君多畫多寫,里子又何嘗不是面子呢?

請記住這句話:面子難掙,里子難當,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ps.為了提升逼格,必須帶上MV
視頻封面Majical Cloudz - Childhoodamp;#039;s End 童年盡頭視頻


我認為所謂「交互設計」是一個非常曖昧的概念。說大可以很大,因為原則上信息與人的交流都是交互,說小又可以很小,小到一個介乎PM與視覺設計間的專業細分。所以說到底,我對這個角色的認識都在搖擺不定,也許沒資格談這個話題。
但我想就算大家對稱呼這件事有點小爭議,對於這個角色本身的職責所在,還是有一個共識的。 若真如此,相比「交互設計師」,我更認同「產品設計師」的概念。
我不是較真概念。因為交互設計師這個說法很容易讓本人或旁人陷入到專業細分的誤區中,這個角色的職責不僅僅是交付原型、流程圖,或者寫寫交互用例,他應該對整個產品與用戶間產生的交流體驗負責,從這個角度講,一定是一個跨領域、綜合能力很強的T字型人才。他應該對產品所在的行業、產品本身的數據、特性都有所了解,同時與目標用戶有深入的溝通,擁有良好的設計功底與前端的知識,因為只有這樣他才能和產品經理一同把握需求,規劃功能,明確整體的體驗方案,並且最終落地為理想的成品。這個角色絕不僅僅只是做他所謂「專業」的那幾個小環節,或者僅僅保證「易用性」。他要負責的是整個產品,某種意義上和產品經理是高度重合的,不過在專業性上更靠近用戶這端,所以我習慣叫他「產品設計師」。好的項目應該是PM和產品設計師都很強,這二者雖有重合,卻並不矛盾,恰恰是這種微妙的重合碰撞出的火花,才能衍生出好的產品。這是我對這一角色定位的看法。
至於成長,在下認為有幾點關鍵因素:
第一就是對產品的整體把握和了解。我有幸面試過數量不多的設計師朋友,其中絕大部分連自己產品每天的基礎數據都不清楚。就那電商產品來講,每天有多少PV、UV、訪次,轉化漏斗如何,跳出率是什麼表現,流量來源的結構如何,很少有人對答其中一二,大部分理由是沒有渠道獲得這些信息。但我相信渠道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原因,如果我們連自己產品的基本情況都不了解,又有什麼把握去規劃它的體驗呢?還有就i是對行業理解,一個做電商產品的人,很難想像他對零售業一無所知,或者說做新聞產品的規劃,總不能對基本的傳媒學毫無了解吧。因為我們終究是在用產品來解決行業的問題,不了解行業,意味著考慮問題時缺少全面的角度。
第二就是綜合能力的培養。就像前文所說,這是一個高度複合型人才的角色,需要均衡的能力培養。我時常認為,真正解決設計問題的,往往都是設計之外的能力。比如你的邏輯分析能力,是否能理清產品的脈絡,找到重點。有比如你的溝通能力,是否能正確的了解到項目信息、背景,避免無意義的重複勞動。真正到了設計層面,它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工具,關鍵在於你要能找到正確的問題,不然就只是一個「匠人」,而不是產品的創造者。
第三,也是我認為最關鍵的,是一種用心的態度。我在西藏的時候去過一家麵館,進去後玻璃板下壓著點面的菜單,其中一部分被括弧括起來,邊上歪扭寫著「上菜速度較慢」。當時很感慨,原來所謂體驗並不是說你需要多高的專業素養,而是需要一種對產品絕對熱愛的態度,說白了就是「用心」。而所謂用心也是一種坦誠,這種坦承有的時候很痛苦,因為你要玩命思考,有的時候就變成玩命糾結,大部分產品設計師都是糾結狂,輕度強迫症,這不是開玩笑。「滿意源於不必要的堅持」,當你窮盡全力為自己的產品出謀劃策時,一般都能不斷的提升方案水準。以前和幾個朋友聊,回想職業中提升最快的階段,大家都認為是最痛苦的時刻,因為這個時候沒人幫我們,我們只能自己想,然後自然就進步。這是一個極限的問題,和長跑是一個道理。


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是怎樣成長起來的,交互設計師應該具備什麼素質?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進行分類討論。交互設計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具備的素質是在持續變化的,也就是說「好的交互設計師」並不是個持續不變的定義。恰好之前我寫了一篇關於交互設計師職業成長道路的專欄文章,把它貼在這裡,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啟發:

原文鏈接:淺談設計師的職業道路——以frog為例 - 凌霜 | 設計 - 知乎專欄

標題《淺談設計師的職業道路——以frog為例》

寫在前面
今天和主管實習生的創意副總監聊了一下設計師在frog的職業道路(career path)的事。又了解到了很多之前似懂非懂的東西,而且這些信息很難在公開的信息上找到,於是我決定記錄下來,供大家參考(並不涉及公司機密)!希望對你在計劃自己的職業前景的時候有用(內含彩蛋,想要應聘frog的設計師建議讀完)。

關於frog
簡單介紹一下frog,官方的話我就不說了,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這裡看:關於我們 | frog。一句話概括,frog是一個設計/創意諮詢公司,也就是一般情況下的「乙方」。這裡彙集了各種各樣的設計師,主要類別有:交互設計師(Interaction Designer,數量最多的)、視覺設計師(Visual Designer)和工業設計師(Industrial Designer,不是所有的工作室都有,我所在的西雅圖工作室就沒有)。設計師們佔了公司人員組成的絕大部分,許多管理職位也是由設計師擔任。此外還有設計工程師(Design Technologist,以原型製作、前端開發為主,較少涉及後端開發)、項目經理(Project Manager),其他的還有少數的行政部門不再討論。

frog把交互設計師、視覺設計師和工業設計師統稱為創意(creative)部門,設計工程師單獨一條線(今後也可能把它並為創意部門),項目經理單獨一條線。後面的兩條線先不談,說說最主要的設計師們(創意部門)在frog的職業道路吧。

共通的前三個階段
設計師們在frog的職業發展最初的三個階段是相同的,從低到高主要有這幾個階段:一級設計師(Designer I), 二級設計師(Designer II),高級設計師(Senior Designer)。

高級設計師之後,有兩條線可以選擇:一條是走設計路線,接下來一級是首席設計師(Principal Designer);另外一條是管理路線,接下來的級別有:創意副總監(Associate Creative Director),創意總監(Creative Director),執行創意主管(Executive Creative Director)。

什麼是首席設計師
首席設計師之上沒有更高的級別了,但也有可能會往創意總監或副總監的級別發展。首席設計師的名稱里並沒有明確的設計類別,不像之前的三個階段,叫做一級交互/視覺/工業設計師。但首席設計師一般擁有自己擅長的方向,比如說交互、視覺、工業設計;或者是領域,比如說汽車業、零售業、設計調研、策略等等。他們被稱為某個方面的專家——意味著frog全球任何工作室如果需要某方面的專家意見或產出的時候,他們可能會被調往當地去參與項目或者提供指導性意見。首席設計師會參與到實際的設計實踐(craft)中,基本是做他/她本人擅長的方向,但會指導整個項目的設計。首席設計師和創意(副)總監的職責也有交叉的地方,都會負責和客戶的溝通,彙報設計,傾聽反饋意見,把握整個項目的設計進度,對人員分配、招聘提供意見。此外,首席設計師也會參與frog對外的交流、教學項目。比如有一名首席設計師同時在華盛頓大學兼職教學,也會參與一些工作坊、演講等活動。
首席設計師還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是指導其他的設計師,對他們的工作提供指導意見,促進設計師們的成長。我在項目中作為交互設計實習生就從首席設計師身上學習到很多,不僅限於設計評論(critique)環節,還有如何和客戶打交道,設計理論的應用等等。他會傾聽你對實習、項目的期望,並且給你提供實戰的機會,和指導意見。比如我曾經說過希望能在客戶面前彙報設計作品,做設計評論,他就給了我這個機會。基本上對待實習生是和全職員工一樣的態度。

什麼是創意(副)總監
做到創意總監的級別後,基本上不會參與實際的設計了。一般情況下,一個項目中有一個創意總監,他/她對整個項目負責(accountable)。創意總監有時會全職負責一個項目,但多數時候,是兼職負責,也就是說,並不是一周40個小時全部在一個項目上。他/她會隔一段時間跟進一下項目,確保一切進行得順利。他/她關心的是客戶開心或者不開心,並且為此負責。設計(副)總監有一個重要的職責是拓展公司業務,會參與更多的社交活動。此外還要負責所在工作室的人員招聘。(當時作者面試實習生時,有一個首席設計師、兩個創意總監、一個執行創意主管面試)。
我參加的實習項目的負責人就是一名創意副總監,每周他會和我們進行一對一的會面,聊聊你做了什麼,想做什麼,有什麼困惑或者問題,基本上聊什麼都可以。這篇文章的內容基本上也是通過和他聊天得來的。

什麼是執行創意總管
執行創意總管和創意總監做的事是差不多的,但是會更高一級。比如西雅圖的frog工作室,只有一個執行創意總管,他主要負責的就是拓展業務,保證西雅圖的工作室能夠得到合適的項目,包括項目的類型,同時也會協調全球所有工作室的項目、資源分配。執行創意總監也經常出現在不同的對外活動中,演講、工作坊等等。

如何界定一級、二級、高級設計師
當我問創意副總監這個問題的時候,他並沒有立即給出標準答案。他的意思是,當他面試一個人的時候,心裡就會知道被面試人屬於哪個級別。後來經過思考,大致的區別如下:

一級設計師——並不要求你有工作經驗,但需要在領域內具有相當的競爭力。他面試過許多一級別的設計師,發現最主要的問題是:

他們中的一些人可以把東西做得非常好,但是缺乏系統、科學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另外,還缺少對於整個組織、體系的興趣(Interests to go to organizational level),具體的設計過程,是什麼讓他們這麼做(What gets them going),這些在很多初級設計師的作品集中比較少見。

(這一點含金量太高了,希望對你做求職作品集有指導作用)

二級設計師——二級設計師相當於部分的高級設計師,但是還不能夠完全領導整個團隊,在招聘二級設計師的時候,他們看中的是你能否產出大量的想法,走得寬,擁有相當的經驗。

高級設計師——高級設計師對待具體的設計執行應相當熟練,他們看中你能否嘗試新鮮的事物,跟進整個行業的前沿信息,領導整個團隊。最重要的是,獨立性:即能夠自發地開始設計、跟進項目進度。合適的高級設計師非常難招聘到。

設計師在frog的職業發展情況差不多是這樣了,這只是一次20多分鐘的談話內容的總結記錄,可能只是談到了表層,如果今後有更多想法也會及時更新。如果你了解其他行業的設計師職業發展道路,我也很樂意傾聽,希望能夠和大家多多交流!


謝邀請。

上面的同學都說的很好了,補充一條吧,這裡的成長無非是經過:

  1. 更多的項目。
  2. 更多的失敗。
  3. 更多的時間。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能成長起來,就是「無它,但手熟爾」吧。


————————2014/04/24————————

個人覺得無論做什麼事情,最重要的是熱愛,所以當別人問我對自己的評價時,我會厚著臉皮說自己是一個有熱情愛學習的成長中的交互設計師,這話可能會讓人覺得很裝13,不屑也好揶揄也罷,但這確實是我的真實想法。

其實接觸交互的時間不算久,所以在前期暴露的問題也是最多最嚴重的,特別是通過和大大們交流(當然交流的形式有很多種,某程度上看書也能看做是一種思想的交流),再結合實踐分析自身會發現做交互的過程中有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重視。
下面就以自身問題為例,談談個人對於做好交互應該克服哪些問題的感受和理解。


1)眼界是能力的基礎。

都說做交互要多看多做,做出好東西的前提是要多看好的產品,這跟學美術學書法的人先練習臨摹是一個道理。積極去發現去體驗各種網站和應用,看到一個新產品會主動想去嘗試,習慣性地去分析這個東西哪裡好哪裡不好,為什麼好又為什麼不好,當體驗過好幾百個網站和應用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會養成分析的習慣思維。不僅是做交互,視覺和產品也是如此,做設計首先一點是眼界要寬。

2)場景與用例比單獨羅列功能更重要。

有時候乾巴巴地講產品有哪些牛掰的功能和交互很難讓人覺得它真的很牛掰,因為缺乏直觀感受。就像交互設計師要把自己作為用戶代入場景劇本裡面去思考如何使用產品一樣,在說明和展示產品時同樣要具備這種同理心,將功能和交互置於使用場景中去講解往往更能打動人。

3)產品的功能特性最終要回歸到解決了什麼問題。

交互設計的本質思維就是解決問題和實現目標,為用戶遇到的各種產品問題提供解決方案。至今記得《About Face 3》裡面令我體會深刻的一句話,「產品成功的關鍵是目標,而不是特性」。然而新人交互設計師很容易就會被各種自認為了不得的功能特性誘惑,卻很難回歸到「這個功能解決了什麼問題」這個層面上去思考。這點是深切的個人體會。

4)讓抽象邏輯思維成為主導,不要被具象思維牽制。

相信很多交互er都會存在這個問題,在想某個解決方案的時候腦子裡面先浮現的是一個具體的界面圖或者其他什麼圖像,而不是在對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之後得出的邏輯條理。有時候那些腦中浮現的圖像只是一些閃光的想法,有必要的話可以快速把它們記下來,但不要讓這些圖像打亂思考的整體邏輯。我們剛開始總是傾向於捕捉一些閃光的想法或者創意,而忽視了背後真正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一味順著那些具象的東西往下走,很容易就會陷入第(3)點說到的問題中,並且有時候還可能會被這些想法牽制,形式先行,很難再從問題出發去尋找多種可能解決方案。

5)學會觀察思考,而不是主觀判斷。

「交互設計不是主觀猜測」,為了觀察到的用戶而設計,而不是為了頭腦中的用戶。提出假設的前提是要能夠證實或者證偽。時刻記住「目標是任務的過濾器」,產品真正重要的是幫助用戶怎樣達成什麼目標,而任務只是達成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要學會用目標導向思維去想問題。

6)捨本逐末和眼高手低都是大忌。

有天和朋友就交互最要緊該做什麼這個問題爭論得挺激烈,朋友跟我說到,我在跟他討論交互問題的時候缺乏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他覺得我現階段最緊要的是豐富自己的閱歷,增強自己提出解決方案的能力;但我覺得提出方案的前提是深刻理解背後的問題,再從問題出發去尋找多種不同的方案,否則很難真正輸出有效高質的東西。總之兩人為這個問題爭論了很久,他覺得我現在過多去考慮思維層面的東西而忽略了紮實的基本功,而我則堅持只是盯著一個需求點去輸出解決方案很容易流於形式。其實我後來總結想了一下,朋友是在告訴我不要眼高手低,而我則告訴我自己要時刻回歸問題和目標,不要捨本逐末,其實這兩點都是需要重點嚴肅看待的問題。

————————2014/08/20————————

真正接觸互聯網公司的交互工作,才會發現將沉澱的理論知識和實際的產品設計結合起來,真的需要一番修鍊。

經過一個多月的產品設計實習經歷,在實際設計功能流程和交互細節以及和前輩們交流的過程中,會不斷地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踐行那些設計原則,很多時候都需要被他人點醒才會覺悟,之前總把各種交互設計原則掛在嘴邊,說得之前再多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

下面就記錄一下在工作過程中,自己對那些比較常用到但又還不能夠直覺運用的交互設計原則的感悟。

7)不要用戶說要什麼就做什麼,要去理解用戶需求背後真正想要達到什麼目的。

這是一個關於如何處理用戶的「want」和「need」的問題,關於這一點,最近的體會特別深刻。前幾天整理用戶反饋,有位用戶提到希望在閱讀文檔的界面提供放大字型大小的功能(我們做的是辦公應用),看到這一點,我沒有深思細想便在「產品意見」那欄寫上了「優化閱讀體驗,增加放大字型大小功能」的批註,之後給師父看,師父很迅速地糾正我:有兩種優化方案,一是提供放大鏡;二是增大縮放文檔的倍數。看到這兩個方案,我馬上就意識到我之前的批註出了什麼問題,我只看到用戶的「want」卻沒有去想,激發用戶產生這個「want」的「need」是什麼。用戶的真正目的是想看清文檔上面的字,而實現這個目的並不只有提供「A+」這一種方式,從放大鏡和縮放文檔的角度去想解決方案,不僅有利於實現用戶目標,也是對於團隊現狀來說最合適的方式。

當天晚上,碰巧又在之乎日報上看到一篇關於用戶需求和用戶目標的文章,感觸更加深刻(原文鏈接:用戶嘴上說「想要」,基本上是無休無止的謊言)。由此更深刻得體會到產品設計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句「為用戶需求而設計」,而應該是為了用戶需求背後的目標的動機而設計。


每個交互設計師,或者說每個人,都會經歷過從幼稚到成熟的階段。初入該行業的時候,可能會認為自己的設計是非常完美且合理的,試圖說服別人去認同自己的方案,再被用戶和產品經理狠狠地懟回來。在無數次修改方案的過程中,才慢慢學會如何考慮到設計的全局,讓方案變得更成熟。

交互設計,與時尚設計、首飾設計等專業領域不同,它不僅需要設計美感,更需要通過數據與信息等依據為自己的設計提供基礎鋪墊。同時,還需要了解用戶心理,增強設計的實用性。甚至,自己的心境的變化,都可能成為你能否快速成長的因素。因此,交互設計師的成長,需要從技術要求與心態轉變兩方面來看。

技術要求

從專業角度來說,交互設計師要掌握基本的設計工具和設計流程。交互設計大致分為四個階段,Discover、Define、Develop和Deliver。每個階段都需要掌握不同的設計工具。

http://t.cn/R9eFXZ4

1. Discover

Discover階段主要是發現問題與挖掘需求的階段。這一階段需要從背景分析開始,對當前的市場、技術、產品、用戶都有一定的基礎性了解,在通過頭腦風暴來尋找設計靈感。鍛煉立體思維能力、放射性思維能力與聯想能力,在這一階段非常重要。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58382068297462492/

2. Define

這一階段的關鍵是掌握用戶調研的方法,一手調研方法和二手調研方法都要掌握好。同時還需要了解觀察法、訪談法、問卷法、自我陳述法等不同方法在不同設計中的可用性。在進行了大量調研之後,就需要對調研信息進行可視化表達,進而深入分析設計問題與解決方法。闡述常用的調研分析方法有,如數量對比分析、知覺圖、魚骨圖、卡片歸納法、情景法、人物角色法、故事板、可用性測試、A/B測試等。

圖片來源:http://t.cn/R9kNrQ5

3. Develop

Develop階段要把產品需求以各種文檔的形式展示出來,包括信息框架圖、流程圖和線框圖。之後繪製產品原型圖,手繪原型圖或電子原型圖均可。還需要通過用戶測試的形式,總結產品的缺點,根據用戶測試結果進一步修改,使產品更加符合用戶需求。

圖片來源:http://www.yixieshi.com/18342.html

4. Deliver

Deliver階段是要基於設計過程中輸出的文檔和線框圖,進行界面設計。包括色彩搭配、Icon設計、動效設計、版式設計等等,都是這一階段要完成的。這一階段主要考驗設計師的後期圖面製作能力,以及對於色彩的理解、質感的把握、排版的完善等等。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305892999673514666/

對於技術要求及設計流程等,建議不要針對書本死記硬背,需要在了解基礎性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實踐逐步摸索。具體參與到設計項目中,邊設計邊學習,才能更快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心態轉變

1. 自我激勵

想做好一件事情,需要很強的動力,在強大動力的推動之下才會有努力與進步。這種動力會有很多種,比如說,熱愛交互設計、喜歡挑戰自己,甚至想得到更好的待遇等。無論是什麼樣的動力,只要能夠激勵自己,便能使自己努力。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335588609711255882/

2. 成為一個Team Player

職場不同於學校,很多知識都需要重新學習。交互設計師需要經常與不同職位的人進行溝通,比如營銷人員、前端設計師、產品經理等等。讓自己充分置身於整個團隊中,既能讓交互設計師更好地了解到整個產品的開發流程,也能學到如何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圖片來源:https://www.vcg.com/creative/803257528

3. 觀察用戶,善於思考

交互設計是以用戶為主的設計,所有的問題都必須從用戶的角度去考慮。如果不熱愛觀察用戶,思考用戶需求,將無法成為一個好的交互設計師。善於思考,會讓設計師一直保持思維活躍,提高創新思維能力。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77170523007301667/

4. 培養自己的審美感

設計工具的熟練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逐步掌握技巧與操作方式,但美感和品味是需要長時間去培養的。這絕不是瀏覽一些漂亮的案例就可以做到,關鍵是要真正掌握其設計理念,無論是構架、顏色、字體、動效等等細節設計,都需要系統學習,不能忽視。

圖片來源:https://www.pinterest.co.uk/pin/47921183518252798/

5. 深入學習,自我提升

交互設計是一門近幾年才開始興盛起來的設計領域,在國內發展的非常快。從設計工具、設計理念、用戶需求,到交互產品類型,都在實時地發生著變化。這意味著想成為優秀的交互設計師,就需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一個跟不上時代變化的設計師將無法滿足越來越多樣化的用戶需求。

圖片來源:http://www.yhit.org/xxzq/ui/433.html

以上望有幫助,歡迎交流

———————————————————

歡迎關注我的個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

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諮詢


好的交互設計師就是轉行了用研能馬上上手;轉行了產品基本能馬上上手;轉行了數據分析稍微學習能馬上上手——的人。


怎麼成長——永遠不要被動,保持探索的熱情。知敵情(市場)、懂戰略(自家發展策略)、明戰術(具體實施)。

對了,還要嚴密的邏輯思維和對文檔事無巨細的嚴謹態度。

答案雖短,肺腑之言。


我就不說什麼所謂的同理心這些玩意了,隨便搜搜一堆一堆。
我就說點交互特有的素質:

1 雜
交互設計師的特點是雜,不同學科出身的交互設計師從嚴格意義上都是單獨的一類,在設計中都表現出自己獨特的學科面,所以你的經歷、你的學科、你的跨界會在交互設計中給你帶來不一樣的能量,越雜,成為一名好的交互設計師的可能性越大。

2 邏輯
邏輯交互設計師的核心技能部分,合格的設計一定要滿足合格的邏輯,所以在交互設計中,整體思維結構思維和邏輯性以及細節雕琢成為了一個合格設計的必備條件,那要設計出優秀的交互則需要上面的那條,不同的經歷和視角給你帶來全局的思維和視野,幫助你打造優秀的交互設計。

3 收斂思維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工程師思維和設計師思維了。算了。以後在補充。交互設計師在設計師團隊里應該屬於收斂能力最穩定也最準確的角色。所以培養一個很好的收斂思維對你的交互設計師的職業生涯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沒有說的很細,個中內容自己體會吧。


我心目中的好的交互設計師是有幾個能力的
1.和甲方溝通之後 能快速的勾勒出幾個市面上比較流行的交互模式用來嵌套 甲方需求功能 並說出其中的利弊供甲方挑選
2.在輸出文檔的時候 對流程和環節把握到位 .有市場上的各種合理解決方案給甲方選擇.特別是對app可能發生的各種異常狀態,用戶情景會有預判和對策 對於結果減少步驟優化用戶感官
3.了解技術和設計前沿趨勢 .給開發和技術留足發揮空間

我說了一堆我個人意見其實交互設計師不是一個決策者 .而是一個輔助者 .好用的交互模式狀態 不是你來拍板決定怎麼設計,而是提供合理的多個解決方案給pm boss 挑選 . 有時候交互設計師指點江山 有種天下獨尊的感覺 其實我覺得他錯了.站在這種立場的職務應該是產品經理 . 交互應該是a到b有三種方式 每一種的側重點是....我建議用第x種好處是.... 或者是 pm有奇怪的需求時候 用專業的角度說服他放棄 這個可以舉個例子 在同一個操作行為中 一般情況都是同一種展現方式 .但是pm有時候什麼都想要 你就要用專業的方法幫他分析從用戶行為上為什麼不可行 開發上有啥不好 設計上有什麼反常規 你就是一個奶媽


買電鑽的人需要的是那個洞 而不是電鑽本身


這和打字玩電腦是一個道理,玩多了就好了。
做任何事都是如此,你就憑著感覺走即可。
如果願意走下去,你一定會想辦法改掉讓你不爽的東西。
你要改,自然而然地就會去找方法,情不自禁地去思考,整個過程別人看著累,你自己感覺輕鬆無比。
我想,這就是成長吧。它和你學騎自行車一樣,你喜歡騎,或者說你需要騎,騎著騎著你就會了。
一定不會有人問「騎單車的人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因為裡面那好多東西無法無語言表達,並且每個人的經歷和感覺都不一樣。可以參考,但建議不要對著別人觀點不斷點頭說是。

最後,我會告訴你這段文字是如何「成長」起來的嗎?


在交互設計的工作中,我們常常談到往前走一步:參與到產品idea的討論當中去,這助於更好的了解設計產品的原因和目標,好處就不多說了。但如何去做到呢?


很多交互新人進來,工作經驗少的同學,他們剛開始可能就不一定適合去做上面提到的要求,他們一開始更多的應該是去了解熟悉自己所要接手的業務線,包括崗位工作流程,對口業務線(運營/PD/視覺/前端/開發/測試/)、網站,產品,用戶,還有各種數據,最簡單的:主要讓你的導師帶自己去認識下將來對口業務線(各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和leader?等到熟悉甚至瞭然於胸業務線情況是有能力參與到產品設計更核心階段當中去的基礎之一。試想都不清楚網站有哪幾類用戶?每天網站新註冊用戶的轉化率多少?轉化不成功的原因分哪些?如何能更有效的一起去參與討論,給出合理的否定理由和有意義的建議。而且和相關業務部門去討論,其實也是自己在那個圈子裡建立口碑和人品的重要過程,這種映像的正向建立到後來你會發現:你從一開始主動要求參與產品核心階段的討論到後來相關方主動邀請你去討論。


根據自己的清楚可以分分階段,1.新人 &> 2.能做事 &> 3.事做好。我覺的有能力參與產品idea的討論中應該是第三個階段了。記得自己剛進公司做新人,雖然之前已經有工作經驗,但那些東西對於來到一家新公司的我來說,很多東西也需要重新開始。第一個階段要知道公司的交互崗位cover的範圍、工作的流程,打好上下游之間的關係,這些是為了便於之後能較順利的展開工作。這個階段比較容易渡過。第二個階段開始了解清楚業務,接手項目,出方案,跟蹤落實方案。這個階段就需要設計師了解的更仔細,比如網站有幾種類型的會員?會員賬號又有哪幾種類型?哪些等級?賬號類型等級不同對後台的操作許可權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產品、模塊是否需要中英繁支持?以及它們出現的原因?這些最基礎的東西,接手項目的時候理解清楚項目,一般都會有:現狀和分析,機會和利益,目標和範圍。一開始先別急著就去挑戰他們的需分,我相信他們大多在這裡待的時間比我久,發起項目也是過過他們的leader,推敲過,不然也不會隨便拿出來做BRD評審。而我這個階段最需要保障的就是評估准工作量,準時給出可行的方案。別因為我延誤項目的總體進度,更好的話能保證質量的同時提早交付方案,這樣做先給合作方帶來些加分印象:認真、踏實。跟蹤落實方案也不是小事,從交互稿交付到上線,要經過多個部門,這中間的時間也較久,視覺評審,html評審,功能預演、預發布測試都要參與,特別是html評審會有些實現細節上的變動,外部環境上也會因為資源問題、上線時間要求導致原本的一些設計需優化,變更。有時候項目owner也會為了自行方便改了方案不告而上。這些過程的把控都需要一定經驗和方法,而且還要日常工作中去維護這種氛圍,這時候就很需要重在執行流程,這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鞏固好上面這些,第三個階段就想的不光光是做好本職工作了,對那些的駕輕就熟才會想著去影響別人,特別對於業務方,不希望自己只是個工具。還是基於有上面這些紮實的基礎,自然而然的會發現在與業務方會議、頭腦風暴時,漸漸會有想法,看待問題也會有自己的不同角度,判斷他們邏輯推理的合理性,進行有理由的反駁並給出建設性的意見。再有能力,自己去發現問題,整理問題,找機會去推動、去發起項目,解決問題,Review時得到別人的肯定,在後續去調研用戶、論壇、群等各種渠道得到用戶的反饋、迭代產品。

上面說的三個階段,大致一個過程


從BAT招聘信息中分析交互設計師需要具備的素質

遍例BAT三家公司的30餘份簡歷,得出對於交互設計的要求。

初中級設計師:

工作職責

1.參與產品規劃構思及創意設計過程

2.歸納用戶目標、用戶任務

3.設計信息架構

4.設計用戶操作流程

5.輸出交互文檔

6.制定交互設計規範並推進實施

7.參與用戶研究,根據用戶研究的結果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

8.參與前瞻性設計研究

9.對同類產品進行競品分析

10.跟進視覺、負責視覺設計的調整和驗收(弱)


工作要求

1. 3年工作經驗

2. 成功案例

何為成功案例??在T的其中一份高級交互設計師招聘中提到了這個要求——主導過1000萬+用戶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的設計,所以大家可以自 行腦補這個問題的答案。

3. 會用戶研究及用戶行為分析

4. 獨立完成交互設計過程

5. 熟悉交互設計理論、交互設計方法

(功能分析、用戶角色分析、原型設計、界面開發、易用性測試)

6. 有一定的視覺基礎


基礎素質

1. 注意細節

2. 善於觀察和思考

2. 強邏輯思維能力

3. 動手實踐能力

4. 強烈興趣、靈敏觸覺

5. 樂於分享

6. 同理心強烈,擅長換位及獨立思考,卓越的情景還原能力

6. 理解、溝通、協調、文字表達 能力

8. 耐高壓

9. 英語(非必備)

10. 大型互聯網企業以及海外項目優先

高級交互設計師

除了具備上面初中級交互設計師素質外,還需具備

1. 應用各種圖形來表達設計思路與傳遞信息(高級)

2. 優秀的產品意識,良好的全局觀、前瞻性和判斷力。產品總體規劃有較深刻的理解(高級)

3. 對用戶需求和易用性有敏銳的把握能力,並思考解決方案,將其轉化為設計理念和方案,貫穿於產品設計之中(高級)

4. 負責日常的運營活動以及功能維護設計支持(高級)

5. 組織和項目管理能力(高級)

寫到這裡順道附上BAT3家公司的招聘網站圖片吧

T鵝場

這接地氣的布局和排版方式,只是上面的導航條這樣隨便真的好么?

A 財主

挺符合本身的定位的,濃濃的鄉土氣息撲面而來((⊙o⊙)請別打我)

B度度

喜歡百度的設計,感覺百度就像一個智者,靜靜的在那裡

我不驕,我不燥

我就在這裡

另附上2份招聘來看看


高級招聘代表(T)

微信高級交互設計師(廣州)

工作地點:廣州 職位類別:設計類 招聘人數:1人

工作職責:

參與微信相關產品從概念到原型的設計過程,輸出相關設計文檔;

對產品持續進行設計優化,提升用戶體驗;

協調和推動可用性測試及用戶研究,以驗證現有和將來的功能設計;

負責設計前瞻性的相關研究。

工作要求:

工業設計、心理學、計算機、視覺傳達相關背景,本科及以上學歷;

3年以上工作經驗,主導過1000萬+用戶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的設計,具備多領域設計工作相關經驗,如產品設計、硬體設計、視覺設計等;

對互聯網交互設計有深刻理解,具備完整的理論和技術體系;

優秀的產品意識,良好的全局觀、前瞻性和判斷力;

同理心強烈,擅長換位及獨立思考,卓越的情景還原能力;

優秀的溝通、組織和項目管理能力;

性格樂觀向上,興趣愛好廣泛。


最文雅的招聘

阿里雲 - 交互設計專家

發布時間: 2015-09-10 工作地點: 杭州市 工作性質: 全職

所屬部門: 阿里雲事業群-業務運營 學 歷: 本科 招聘人數: 1

崗位描述:

工作地為杭州,負責阿里雲國際業務部產品的交互設計,讓科技蘊含溫暖設計之味。(有國際設計背景優先)

崗位要求:

1-三年以上交互設計經驗(特別優秀可無視該條);

2-學曆本科(碩士優先);

3-有過海外工作經歷優先;

4-擁有良好的交互設計師的知識體系、審美情趣、表現技能、用戶研究、數據分析等能力。

5-我們還需要您,一心一眼一思一言一念:

心:初心、出離心、旁觀心、設計的天真之心

眼:能視細微之美,眼中無界卻明辨存在

思:善思篤行、好高悟遠不迷

言:能言不辯、言而有物、言中有情

Flugel_Yan出品,2015/10/27


這是我錄給新手的視頻,其中對設計的分類、交互行業現狀、交互設計師需要具備的能力、如何自學等問題都有回答。
視頻封面ui自我發展2視頻


我對這個不專業,不過從工程角度和工作感悟做一些補充。和eico的設計師打過一些交道,只要homework做的好,當我把我一黑板的UI流程拿出來和設計者review時,我能看出來她他們眼中的尊重。所以不論UI交互還是程序開發,用心都是第一位的吧,不要讓不健康的環境或者懶惰破壞自己的平和向上的心境。

1, 交互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東西,需要程序實現,你們多了解一些技術,UI的SDK,組件對UI是否能實現有很大幫助. 你們畫的是草圖或者概念圖,交到程序員手中就是項目和代碼需要人月的資源,對自己的設計要慎重,程序員才會對設計更尊重,如果得不到技術的支持,這些都無法實現。
一個不用基礎組件的交互設計,也許要程序員忙一個月做到使用流暢,如果UI效果夠重要,你們要有拍這個板的信心和底氣。比如Paper的摺疊效果一樣。

2,個人覺得,如果一個人不喜愛自己的生活,沒有向上積極的底蘊支撐,做出來的設計也許會很有個性,但未必會很受歡迎。只有熱愛生活,並為此願意付出而不考慮回報的設計師心中,才會願意像作家一樣點點滴滴記載生活中的小小靈感,從而厚積薄發(我學生時代習慣記錄自己的語言碎片,現在已經有一大半是記錄產品細節的靈感,也沒什麼遺憾吧)才會像蜜蜂采蜜一樣不停地保持對最新應用的關注,雖然知道這些UI的小小特點都如曇花一現,也許三五個月後就淘汰掉了,也無怨無悔(這一點上我很敬佩產品經理的這個職位,這個職位的知識淘汰率更快)。

3,我打心底里佩服RFC的那些編寫者,無論是因為莎士比亞還是技術上對於英語有一股天然的崇拜(漢語的歷史更讓我驕傲),所以閱讀英文原版的一些資料障礙不大,保持閱讀高質量的雜誌,看高質量的設計,會幫助設計感覺的形成。中文的也有比如《藝術與設計》看建築的設計會讓人穩重理性莊嚴,看服裝類會讓人懂得妥協自然,看傢具設計會讓人懂得質地實用,以及各個AppStore的最熱下載量最大的應用自然而然學會如何組織數據,簡化流程,加上耐心做到邏輯完整,一般產品打磨就可以交工了。當你看的用的應用越來越多,你覺得讓你 羨慕 的應用越來越少的時候,恭喜你,給你一個傾盡心力的機會的話(公司打工也許會有保留,比如創業),你會拿出一個起碼二流的設計出來。一流的設計,我覺得自己還沒有做出過,所以沒資格回答吧。沒有被大規模使用的設計,我認為不能算是一流的。


推薦閱讀:

「軟體交互設計」與「遊戲交互設計」的區別主要在哪幾方面?
智能電視的交互設計需要注意什麼?
設計公司和互聯網公司的設計團隊有什麼不同?對於想從事交互設計行業的人來說去哪一種公司更好?
作為一名交互設計師應該如何學習 Processing?
為什麼 Mac (OS X) 沒有剪切文件和右鍵新建文件功能?

TAG:交互設計 |